关于自己的高考作文学习,对于作文的写作技巧,可以进行作文素材的收集以及训练。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浙江高考作文命题特点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是见多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对于家乡的青瓦白屋,多是有了些许卷状,仅因那小屋青涩得让我感伤!
又是一个潇洒的雨季,那淡淡的风雨的浸香还在这冰冷的空气里沉寂,路边的些许泛黄的草叶上,仅是装载了这个秋的落寞。然而这样的萧瑟景象,终不及那几间雨中飘摇的房子来得苦涩!
袅袅炊烟缓缓升起,又是新的一天,因为凛冽的风并不能穿透丛林,那抹朦胧的色彩随即便充斥了整片林子,就连灼眼的翠竹亦是感染了它的忧伤,心甘情愿的为自己涂上一抹乳白。那座略显沧桑的房子便于那迷蒙幻彩间,显出了其最原始的本色。或许于这世间,他本是枯舟一叶;或许于这世间,它就属那可怜的乞讨者;或许于这凡尘,他只能化名为悲凉!
原,初升的太阳也有融掉一切的本领,滴滴晨露缓缓地敲打出生命的进曲,却以冲刺的速度绽放出一生的奇迹。它们在疼痛中骄傲着,就正如这墙,悠远的它们总以沧桑自居。它们也骄傲着,只是这种骄傲已被那层层的厚土掩盖,偶飘下的尘粒,仅是它们挣脱束缚的符号!
如今,太多的唇红齿白掩盖了其本色。看那,那栋新装上霓虹灯的豪宅正炫耀着自己的着装。花花绿绿的衣裳包裹了太多的无赖,唯有凄凄艾艾地躲在风中凝噎,化作一缕幽幽倩魂,疲惫与这世间百态。
这儿,我寻到了一处,土灰的墙体满是皱纹,错落地装上沧桑的绿装。虽是卑微得可怜,可我却独独感受到此处那未被金钱蒙蔽的价值。这是一个提升灵魂的地方。我仿似懂了,古往今来,多少闲人的隐居之情不被当代君王所理解,只因他们出生于那红墙赤柱之间,他们怎会懂得这世间有一种风情,名曰:闲云之态!
土墙也好,茅庐也罢,只要他们脱离了其本质,在华丽的土墙茅庐,也不过是掉了味的糖果。而我们这逃不出俗世的百姓,也只能在利益包裹的外壳下,去毁坏这尘世中最美的祭奠,来筑成字符和这个社会的宫墙!
转眼间,冬天到了,下了一天一夜的雪,雪花还在飘着。早晨,隔着窗户望去,白茫茫地雪吞食了一切,屋顶上抹了厚厚一层“奶油”,地面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法国梧桐身上的叶子早就掉光了,留下的,只有那光秃秃的树枝,半边落着雪,张牙舞爪的矗立着,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世界死一般的沉寂,就连贪玩的孩子都看不见踪影;偶尔,楼下有汽车走过,尾气从车尾冒出,然后晃悠悠地向四周散去,一会儿就不见了,没有留下一丁点痕迹……那一刻,天地间仿佛只有这纯洁地雪花和那纯洁地白色了。
通过窗上的窗花,我的视线里出现了一个小绿点,我在窗上哈了一口气,用手抹了一把,嗨!不止一个,有很多个!白色远不能跟它媲美。“这些绿点究竟是什么?”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大问号,好奇心促使我穿上棉衣,去看个究竟。
哦!看见了!清晰了!是青松!只见它呈椎形,像一把把硕大无比的白色大伞并排撑开;又像童话王国里的大蘑菇,等待着小动物们的到来;它们是天然装饰的圣诞树,美丽的雪花和偶尔飞落的麻雀就是圣诞老爷爷的礼物……
我在楼上看见的绿色,是青松的边缘露出的针叶。这些青松十分茂盛,无数根绿色的小针密集在一起,顽强的托着雪,枯叶也有,很少。一根根小针努力地朝上挺立着,我用手模去,被刺了一下,生生地疼。
雪重重地压在青松身上,毫不客气,颇有点盛气凌人的架势。而青松毫不介意,仅仅微微地弯下它的腰,表现得宽宏与大量。我不服气,拉住它的一个枝子使劲的摇晃,想为它减轻重量,可它毫不领情,劈头盖脸打我一身雪,我狼狈的退缩了。
渐渐的,雪停了,而寒风却更加的刺骨了,我不禁一抖,打了个寒战。再看那青松却没事一般,依然一动不动,还真有“任尔东西南北风”坚韧的样子哩!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一年四季可以看到不同风姿的青松,但雪松在南京不常见,让我更加喜爱。期待,期待大雪,期待雪松不化……
有这样一则漫画:两个孩子同时领回了考试成绩,一个得了满分受到夸赞,另一个因没有及格而受到批评;可在第二次考试,原本的满分学生退步受到责骂,不及格同学获得进步受到了表扬。
当我们解读这则材料,会发现不论是作者还是我们自己,都将成绩与奖惩联系了起来,可这样的“以成绩论英雄”真的是恰当正确的态度吗?我认为这并不可取。
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给出过这样一个“冠军理论”:面对逆境,要把一切置之度外,无论如何都要取胜,这就是成为冠军的意义,这样的“冠军思维”是一种鼓励人们努力拼搏,执著前进的人生态度,不可否认,它在许多人身处困境低谷时给予了有效的指引,但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人都会成为像第一个满分学生一样“冠军”吗?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较量的时代,每个人都被督促着匆忙前进,仿佛只有不停地奔跑才得以实现超越,却很少有人自问一句“做冠军真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注定成王败寇,未得冠军者仅能成为败者,那么惨败的人生又有何意义,真正的成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超越,应是不断自我完善的历程,但绝非“惟成绩是论”的当代实用主义。
伦敦奥运会组委会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比赛的意义在于什么,给出的回答是:学会获得成功,更学会体面有尊严地去失败。我想,你我如竞争赛跑般的人生意义也在于此。有价值的生命贵在勇于坦然面对成败得失,用成绩高低论成败未免太过狭隘了,更不是不成功便无用。
我们的生命是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其中会有许多或大或小如意和不如意,可真正决定生命质量的是我们以何种态度面对它,我们的社会用一种较为功利化的状态影响了我们,也影响了学校、家长的教育态度,我想我们更应明确的是,学习并非只是为了让我们披荆斩棘地去杀出一条血路,而最后却在头破血流中除了分数和成绩一无所获,无从寻找自己的价值亦或低估了自身的力量。
学习的意义在于思想、智慧和修养,它决不是一纸分数可评判的,我们应理性看待,拥有“毕竟东流水”这般向高远未来眺望的气魄,不拘泥于自我,不汲汲于眼前,告别“惟成绩是论”的“实用主义”和“以分数论英雄”的误区,才是实现自我的价值之道。
一组言简意赅的漫画,直指教育的核心目的,引人深思。漫画中,考过100分的优生因退步两分而受惩罚,而原只有55分的差生因考了61分而受到奖励。表面上是在讽刺当今教育的不公平,实则是在扣问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精英或是鼓励差生?
我的回答是后者,教育的目的不应简单地以功利主义的结果论来裁决,而应以培养并激发普通人的潜能使之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美以及更幸福的生活为宗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98分的优生考得比61分的差生好却遭到惩罚。因为教育的初衷是让他们突破自我的桎梏,而非同他人比较。
这组漫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莫过于今年沿海地区高校招生名额向西北内陆转移而引发的史上最大的家长维权活动。表面上看有能力考98分的考生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而仅仅只考61分的西北地区考生却能轻松上有名的学校是一种不合乎逻辑的行为,是违背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行为。然而,细剖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道德哲学的充分考量。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及分配正义的要求的。
西方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曾指出:“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就是分配正义。”这其中的“社会公平”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公平的问题。当前中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政策的倾斜看似荒谬不合理,实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地维护教育公平分配正义。我们不能否认沿海考生的努力及成就,但受制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影响,让沿海考生与西北内陆的考生同台竞技,无疑只会加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同地域关系的紧张程度。因此,适当地“照顾”西北考生,是我国教育理念的一次提升和进步。这说明传统的“择优取士”已逐渐向现代教育理念靠拢——无论是考过100分的优生,还是只有59分的差生,卷面的分数已不再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卓有成效地挖掘每个个体内在潜能并赋予个体追求自我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要达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论高度,就必须努力推广教育资源的公平以及分配正义的理念,让不同水平的人,不论是100的优生还是55分的差生,能享有同样的机遇去发挥自我的潜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优生的培养,只是在一套相对公平的体制下,每个个体都能因自我的突破而获得嘉奖和鼓励。也需要有人鞭策退步的人奋发图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
亚里士多德曾言:“教育活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惩罚98分的优生和奖励61分的差生,都应在于培养共和国的公民,使之具有更高级的道德追求,而不应一味鼓励高分而扼杀天性。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的理念应当体现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如此,方能有道德完善素质良好的公民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推动中国崛起!
满分少年稍有失误辄遭责骂,后进儿童些微进步即迎赞许,而进退步间的衡量标准竟唯系于分数,于如此转折对比中不难看出简单以分数为指标的功利化家庭教育的现实图景,着实令人嗟叹!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每个为人父母者皆希冀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寄望于其在成长中能有所进益。其出发点绝对是无可非议的,但以分数论实施标准却是有失偏颇的。然而,这种标准取向却又非个例,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于是有学者韩桐彦在《素质教育》一书中尖锐地把中国教育模式概括为小学听话教育,中学分数教育,大学方为知识教育。
如此家庭教育中的分数崇拜趋势是考试机制所造就的功利主义的一种集中表露。在当下中国许多家长的思想里,高分与好大学与光明未来之间是存在必然关联的。且在施行高考体制的当下,考试也的确乃是多数人进入高校学校的唯一渠道。由是,功利教育观便有了其存在的现实土壤,且在现实趋动下愈演愈烈。并产生了诸如虎妈、狼爸之类以激进高压手段帮助子女成长的现象,且不乏拥趸。
似此般教育乱象无疑是与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陶行知的真教育相背离的。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强调:“教育应是对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与认识的堆积。”可当下现状许已是本末倒置了。家长、教师、学生往往如赫伯特、马尔库塞所形容的单向度社会中人一般为分数这一单一的指标因素所左右。并且,还沦陷到更深程度的教育领城的异化中去,丧失了支配自我的能力。
而这皆是根源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及教育体制机制的单一固化。众人皆追利而去,为求高校青睐而千万人同挤一独木桥。竞争的不断激化也使得教育不断畸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是在指责高考机制。事实上,高考已是目前实现教育公平的最优化方案之一了。而应是要求个体在此般形态下的自我审视与调整。
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有言:“在教育中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育者的过度功利化将致使受教育者的偏离。虽无法脱离考试分数的框架桎梏,但一定程度上对人学本源的回归。卢梭提倡“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倡导遵循自然天性,让孩子在教育中占主动地位。或许现行体制下其难以实现,但逐渐淡化分数意识,呼唤教育回归已实乃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