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甲卷高考作文【优秀8篇】

2023高考在今天已经开启了,从考试科目的时间安排来看,上午进行的是高考语文考试。语文考试虽然不像高考数学和综合一般灵活,整体的难度也低于后者。本文是爱岗的小编有缘人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8篇2022全国甲卷高考作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全国高考甲卷语文作文 篇1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发展而出。我们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应该为这个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身处可为之世就一定能成为有为之人吗?在可为与有为之间,我们还需要怎样的努力?

从可为到有为,我们需要理想和信念。

理想是我们前进的目标,为我们指明方向;信念坚定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始终保持航向,不因沿途的纷扰而迷路。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革命运动中,他是党的重要领导者。他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李大钊同志光辉的一生,正是因为其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在苦难与死亡来临时,才能毫不畏惧,坦然面对。可见,理想信念之于伟人的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为己任,奋勇精进,处可为之世,做有为之人。

从可为到有为,我们需要奉献精神。

要建设伟大的祖国,复兴中华民族,我们青年人应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踏实苦干,奉献自我,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时代楷模南仁东,在23年时间里,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虽然南老师没有能等到它产出科学成果的那一天、没有能等到他应得的荣誉、奖励,但我想他离去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清楚,他毕生的事业已经成功了。”如果南仁东没有献身祖国科学的奉献精神,没有为祖国科学研究奉献一切的伟大情操,我们怎么会拥有洞彻宇宙的天眼?拥有奉献精神,才能处可为之世,做有为之人。

从可为到有为,我们需要创新实践。

前人为我们踩出了小路,我们要开拓进取,把小路拓宽为阳光大路;我们更要创新实践,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2020年11月24日,中国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我们之所以能一次次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赶超,正是因为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实践,才能让我们处可为之世,做有为之人。

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篇2

以《红楼梦》“题对额”情节作引的高考全国甲卷语文作文题,在今年一众高考作文题中格外“出圈”。贾宝玉所题“沁芳”二字,被认为新雅不俗、蕴藉含蓄。如此新异的表达能否构成作品?对于作品创作而言,原创与独创标准是否一致?这些问题值得创作者群体认真审视。

原创不一定符合独创性要求

原创不同于独创。“原创”是指最早创作,即首创,强调创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原创作品的具体表达是“前无古人”的,思想或创意亦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便是典型的原创文字作品。“独创”是《著作权法》中的概念,是对表达的要求,而不针对思想。“独创”包含“独自创作”和“独特地创造”两层含义。各国的著作权法普遍将独创性规定为作品的基本构成要件之一,强调作品须为作者独立创作,内容应源于作者本人且须达到一定的创作高度。

独创不要求原创。独创反对抄袭,只要求独立创作,而不苛求首创。因此,作品独创性的来源不但包括从无到有的独立创作,还包括基于在先作品进行的演绎创作。即只要作品在表达上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不论其思想或创意是否是亘古未有的,都属于独创。有红学家指出“沁芳”二字取义于《西厢记》的唱词“花落水流红”,但在表达上更加简净、丰厚、耐人寻味。从思想意蕴上看,“沁芳”二字难谓原创,但该表达确属贾宝玉独立创作。

再创作须产生可被客观识别的明显差异

作品须独立创作,但不苛求独一无二。“独创”强调独立创作的结果,即使内容存在“雷同”,也不会阻碍任何一方享有著作权。美国曾有两位摄影师在同一海岸用同一角度同时捕捉到海浪卷起的画面,照片呈现的内容高度相似,法院认为双方对各自拍摄的照片享有著作权。我国《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由不同作者就同一题材创作的作品,作品的表达系独立完成并且有创作性的,应当认定作者各自享有独立著作权。”这是为了防止作品表达垄断作品内容,保障公众自由创作的空间。

再创作须产生可被客观识别的明显差异。以在先作品为基础进行创作,须产生不同于原作品且并非过于细微的差异。某插画师以他人摄影作品为基础绘制了数幅冬奥会海报,三名大学生在添加“中国体彩”等简单元素后即将该海报投稿参赛,都被指抄袭。前者是对摄影作品的“借鉴化用”,产生了可被客观识别,并非过于细微的差异,其因未经许可使用的行为构成改编权侵权,而不同于原作的部分仍属“独创”。后者则是“直接移用”,参赛海报不具有源自三名大学生的可被识别的独创内容,因而构成复制权侵权。

此外,文学高度不等于创作高度。作品的文学性体现为表达、结构、意蕴、思想的艺术高度,侧重对内容质量与艺术价值的评价,评价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独创性则强调作品须达到一定的创作高度,能够体现作者独特的智力判断和选择,而无关作品质量或价值。诸如《红楼梦》一类的“阳春白雪”之作,文学性与独创性不言自明。然而,即使是“下里巴人”的智力活动成果,仍可能满足作品独创性的要求。

独创须具有“最低限度的创造性”。虽然独创对于智力表达的创造性要求并不高,但文字作品仍须具有反映作者个性风格、展示文学美感或传递一定量信息的效用。如果一种表达过于短小,仅由少量字词简单组合而成,一般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此时,若将其作为作品加以保护,会不合理地挤占公众创作的自由空间,这与《著作权法》鼓励创作的立法目的相悖。

引经据典、化用借古能够增加作品的文化底蕴或说服力,往往有画龙点睛之效。以古为师,创作者不但要懂得恰当移用、巧妙化用,还要学会独立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广阔天地的同时,创作者也要有成为“开拓者”的信心和魄力。

全国甲卷高考语文作文 篇3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我不禁感慨万千。是啊,自然界的种种事物不都这样吗?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然而,就在这周而复始间,时间却像流水一样,正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一去不复返了。如果我们不能珍惜时间,把握时间,我们的一生将一事无成。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既然鲁迅先生都这么说,我们还有什么借口来浪费时间呢?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然而,能真正把握时间的人实在太少了。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时间。上课时,别人认真听讲,他在做小动作,玩得不亦乐乎;放学后,别人抓紧时间回家做作业,他在外面磨磨蹭蹭、玩个尽兴才回家……学期结束,别人取得好成绩,他只能在一旁垂泪。这就是他们浪费时间种下的恶果!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洗手时,日子便从脸盆里过去;吃饭时,日子便从饭碗里过去……”同学们,光阴易逝,时间如金。“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让我们珍惜每一寸光阴,把握每一寸光阴,做时间的主人!

今天我学了一篇朱自清写的富有哲理,给人启发的散文——《匆匆》。这篇散文通过对身边显而易见而又毫不起眼的小事进行描写,告诉了我们时间是稍纵即逝的,时间一去不复返,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文中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给我带来了深思。这一句话表面上说大自然有用不完的时间,但它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但这再来的燕子是去年的那只燕子吗?“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这再青的杨柳和去年一样吗?……是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虽然今天过了还有明天,但是今天已经过去,就再也不回来了。就如古人所说:“花有从开日,人无再少年。”

“于是,洗衣的时候,日子从水分里过去…”这一句话也让我我感悟。时间科稍纵即逝,在不经意间就流逝了,为了不让我的宝贵的时间浪费,我决定一定要按“计划”(自己所写的安排表)行事,不要像以前那样——早上起床后说是30分钟的读书,却在那磨蹭,我要实事求是——早上,起床用5分钟穿衣洗涑,用更多的时间读书。为了提醒自己,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我把鲁迅先生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牢记心头。

让我们珍惜时间吧!还要谯我们的时间多得永远用不完,其实我们的时间正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在你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荧光屏里溜走了:在你玩我们玩电脑时候,时间从鼠标里溜走了。假如我们能活八十岁,那么送去我们已经过去的,减去60岁后的,再减去穿衣洗漱、吃饭睡觉的25年,我们就只有25年时间创业了。因此,我们要在这25年中珍惜时间,在这25年中加倍努力,有所作为。

2022高考全国甲卷语文作文范文 篇4

何以中国,惠此中国

《中国传统色》的作者郭浩,介绍过写书的起念:读《红楼梦》看到宝钗着一件“蜜合色”棉袄,多方查探才在中药典籍中寻到“蜜合”一词,请教制药师傅方知颜色真相。蜜合色,氤氲淡黄的白色,正合宝钗气质。

为大观园之亭题名也好,给宝钗之衣赋色也罢,曹雪芹都不是随意落下笔墨,而是从中华文明里采撷取用、运心化用、制宜创新。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若以河水为喻,源、流、汇既是其文化特质,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方式。

源,水之本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华夏大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滋养。在故宫仓库里,郭浩查考文物、对照古籍,试图创造一套中国式色彩体系。“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他从《滕王阁序》中移用了“暮山紫”;“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他从《阆水歌》中移用了“碧玉石”;“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他从《赤壁赋》中移用了“东方既白”。玄、纁、海天霞、洛神朱、如梦令……这些取自诗词文章、器物绘画的传统色,如同快捷键一般,能立即唤醒我们的记忆和想象,这是中国人才有的共识和共情,是中国人才懂得取用的神奇之源。

流,集多源之水,凭藉涓滴,方成川甽。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开放是中华文明的广博胸襟,也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从融合西亚造型元素的鲜卑金步摇,到吸收粟特锤揲工艺的唐代花口杯,再到采用中东钴蓝釉料的元代青花瓷,中华文明广纳八方智慧,在络绎不绝的交流中获得发展契机与动力。从唱响春天旋律的改革开放,到激活一江春水的加入世贸,再到打造满园春色的一带一路,当代中国如滚滚长江与多瑙河共舞、与尼罗河携手、与亚马逊河同欢,昼夜不息、奔腾向前。

汇,拢万流于一处,成百川之渊薮。中华文明是人民创造、为人民享有、被人民传承,历经千年方汇成崇民本以固金瓯、惠民生以格万物的浩荡洪流。民者,国之大者也。无论是觉醒年代举起一面红旗,还是复兴路上擘画一张蓝图;无论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还是坚持动态清零守护每一个生命;无论是勠力实现双碳目标保卫绿水青山,还是南水北调东数西算整合全国资源……一切为人民之举,是当代中国基于中华文明的制宜创新之用。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惠此中国。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我们可取一瓢而直饮,提一壶而化茗,驭一舟而斩浪前行。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值此民族复兴之关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我辈更当学习好、传承好、运用好中华文明,答好“何以中国”的时代问卷。

高考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篇5

有人说:随着互联网的“流量泡沫”涌入整个社会,人类开始进入疯狂“内卷化”时代,教育、工作、生活,甚至是婚恋,无一幸免。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这世上,真正能成事的人,并不是投入最多时间“内卷”的人,而是那些能找到最佳解决问题途径的人。

当今的社会,真的是一个大有可为后,定必有大为的好时代。每个人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有着明确或并不太明确的目标,再加上时代本身赋予每个人不同属性的一些助力,不说是如虎生翼吧,但却真的让我们每个人在某一时刻,能如鱼得水那么一下。

前段时间流行的“躺平”好像是生动形象的说出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心声——一个无需奋斗,还能做吃山空的状态。那么我们真的需要来思考一下,可为的时代和不可为的时代下人们的一个状态。

《论语·宪问》里有这样一段: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遍观中国历史长河,绝大部分时代是不可为的,又都是可为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政局混荡,整个社会处于一个浑浑噩噩是状态。李大钊先生有一首诗描绘了这样的一个情景: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就是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依旧有一大批并没有“躺平”的青年,前赴后继,为了“只要主义真”,在明知不可为的时候,还能振臂高呼!

所以《论语》里那个守城人会说子路是从“那位知道做不成却还要做的人”那里来的,在有的人眼里,这类人即便成功的概率很微小,胜利的希望很渺茫,他们也在所不惜。即使会料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也无非就是“长使英雄泪满襟”呗。

孙中山、秋瑾、李大钊、夏明翰、杨靖宇……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明知不敌但也必须逢敌亮剑,在那个年代,谁又不想“独善其身”呢,而他们却用自己的“有为”去抵抗那个时代的不可为,用自己的振臂一呼,让接下来的一代代人,生活在“可为”的时代里。

现在我们处于几千年来最为“可为”的大好时代,我们的“躺平”和“内卷”,是躺在和卷在了先贤们的血肉之上,竟还大言不惭的说是“低欲望社会”。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也必须肩负那个“知其可为必为之”的责任。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活下去,活的像个蛆虫,那是时代的垃圾,活出一身正气,那是时代的丰碑。

张载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就是构建一个社会层面的精神价值观;“为生民立命”,则是赋予了民众生命的意义;“为往圣继绝学”,是继承发扬先贤留下的,即将消失的学问;而最后一个“为万世开太平”,则上升到了为万世开辟永久太平基业的这样一个高度。冯友兰先生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当代社会是一条快速的高速路,川流不息的向前奔跑。而我们的任务,则是向这个川流不息之中,汇聚进属于我们的力量和速度。这力量和速度能成就一些事情,就像是一粒粒的珍珠,最后结成星河,变成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文明数千年来的最华彩时代。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在当今这个时代,愿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知其可为而必为之。

高考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篇6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洪应明说:“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幸生其间者,不可不怀虚生之忧。”周星驰说:“做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这些或典雅或通俗的话语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生而为人,不可虚度光阴,当努力作为。而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必须秉承上述教诲,既然溉浸于时代的新风,就应全力书写自己人生的华章。

蒙党的领导,承先辈德业,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安宁、公正而又欣欣向荣的时代,新风催人奋进,新象助人以成,你我皆大有可为。

我们悲叹过“道不行,乘浮浮于海”的孔子,我们怜悯过“謇朝谇而夕替”的屈原,我们同情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陶渊明,我们叹惜过“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我们感慨过“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的辛弃疾……过去有太多太多的时代,动荡悖乱,任人唯亲;过去有太多太多的人物,怀才不遇,含恨而终。而今,有赖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英勇担当,有赖于无数时代偶像的甘于奉献和敢作敢为,我们的国力蒸蒸日上,我们的社会和谐安宁,我们的制度公正健全,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不论你是资质平庸的泛泛之辈还是专于一道的行业精英,你都能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展拳脚,一试身手。“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我们身处一个昂扬奋进的时代,我们身处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丢掉你那畏首畏尾的胆怯,抛却你那安于一隅的清高:既然溉浸于新风,何妨与时共舞!

受教于不怕牺牲的革命文化,育化于甘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要融“小我”于“大我”,勇于担当,努力作为,携手英才共襄盛举。

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俄斯力大无穷,只要依托于大地母亲,他就能无限地获取力量,没有人能打败他。赫拉克勒斯发现了这一秘密,格斗中他将安泰俄斯高高举起,在空中将其扼死。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体之于团体就像安泰俄斯之于大地母亲,离开了强大的团体,无论多么优秀的个体都很难绽放自己靓丽的色彩。李大钊、夏明翰、杨靖宇等革命先烈,他们融“小我”于“大我”,用自己的血肉缔造了新中国,彪炳史册,受人景仰;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精英模范,他们融“小我”于“大我”,用自己的生命壮大了新中国,至今流芳,感人至深。努力作为不等于任意妄为:以我之智力克己奉公的人,利人利己,人们永远记住他;以我之智力损公肥私的人,害人害己,历史将会唾弃他。一个人只有把一己之“小我”熔铸到团体之“大我”中,才能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此之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雷锋同志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身处而今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做为热血儿郎,自强不息,尽情绽放“小我”光彩,我们理应如此;做为时代青年,胸怀家国,努力助推“大我”发展,我们更义不容辞!

全国甲卷高考作文1200字 篇7

《水上亭,花木映 浑忘象,盼姊归》

穷形尽相的描写、令物态生辉的刻画,当然有一种活色生香的美。超以象外,缓缓心醉,是另一种无形无象的绝美。“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魏晋风度,遗韵犹存。有些美,有些情,很含蓄。观“沁”字字形即知:“沁”是像水一样渗透入心灵。“沁”的本义就是指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内涵重在无形有意,重在心灵感觉。

世上除了死去活来的热恋,还有温馨的亲情、友情;除了一见如故的热忱,还有相见亦无事、不来又忆君的隽永。有词牌名曰“沁园春”,闻名即半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美则美矣,可惜太实了,没有想象空间。其实即使春色没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显摆,香、味、清新空气也是关不住的。尤其是园子有了人,有了思念,不仅关不住,“春”还会主动往外面蹦呢。搭梯__、尺素传书,古代恋人们的私奔,就是因相思而蹦出园子的常见方式。“天街小雨润如酥”,以“酥”写春雨,是通感,感觉也很妙,而“沁园春”则更空灵,满园的春色春意春香浸濡着五官六脏乃至精神,哪里还需要去细究满园子种的是红杏白梨,还是桃李玫瑰呢?管他“红了樱桃”,还是“绿了芭蕉”!我等凡人,只管缓缓浅酌或痛饮深醉就行了。

喜读《西厢记》的贾宝玉,深得情深忘象、爱深忘我之意,所以为亭子命名卓然不群。

“翼然”是牵强而不恰当的。平地水池的亭子哪有“翼然”之感?《醉翁亭记》“有亭翼然”,那是因为“临于泉上”,醉翁亭的特殊位置,真的带来了如鸟翼然的特殊感觉,欧阳修说的是大实话。大观园这个亭子并没有高低错落起伏之感,以“翼然”命名就有东施效颦之嫌。贾政估计读书不多,总在《醉翁亭记》文中转来转去,他盯上的是《醉翁亭记》“泻出于两峰之间”这句。欧阳修笔下的“泻”,是真泻,是实写瀑布。贾政身边的逢迎附和者以“泻玉”命名,一门心思往富贵寓意上靠、往贾政的立意上靠,与亭景不符。平地起园、园中掘湖、湖上建亭,静景静水,何来“泻”?文字似雅而大俗,且“泻玉”二字含不祥之意。钟鸣鼎食之家、富贵祥和之气,宜含宜敛不宜泻,更何况“玉”是下一代家主贾宝玉的命根子,怎能“泻”之?命此名者,其才轻浮、其心当诛!

而“沁”就不同了,“沁”是奔着心灵深处去的,不打扮、不矫情,也没有高冷与傲骄。“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是王安石被春色“沁”恼了,他只好去静观月光来排遣情绪。“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是苏东坡被春色“沁”激动了,他选择亲近春色伴美而眠。经常被美、被爱、被“芳”熏陶“沁”过的人,心灵会不由发生变化,变得柔软而晶莹。家中的亲人,或许不帅、不靓,但却最善“沁”。甚至家中宠物,有时也在不经意间“沁”你一下,治愈你的小创伤。

在宝玉心中,元妃首先是姐姐,小时候时常抱宝玉的姐姐,宝玉自然记得姐姐沁人心脾的气息,这个“芳”字是属于女性的。元妃省亲,其实就是宝玉的姐姐回娘家,宝玉命名园中桥上亭子为“沁芳”,不攀皇家、不彰富贵,只见亲情的馨香,亲情、景致衔接得天衣无缝。宝玉的命名,非才力能胜,妙在因亲情真情而来的性灵之美,亲切暖人,直入灵魂。

贾府为元妃造了园、修了亭,宝玉为亭子取了一个好名,元妃何日归?暖男弟弟宝玉盼着呢。

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篇8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节中,众人为大观园中的亭子匾额命名,或直接移用为“翼然”,或借鉴化用为“泻玉”,贾宝玉则因地制宜,别出机杼,用“沁芳”二字点出佳境、不落俗套,又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这恰如我们的文学创作。

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不论是直接移用还是借鉴化用,都不是机械地模仿,不是东施效颦,而是在掌握文学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独创则是在前人文学作品的滋养下,根据独特的情境,独抒性灵后的顿悟,非千锤百炼不可得。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恰如文学创作,“他山之石”恰可以“攻玉”。细品古代大家的作品,他们或借鉴、或化用前人的诗句,甚而有超出被借鉴之境。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借鉴了陆参在《长城赋》中的诗句:“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李清照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借鉴了屈原《离骚》中的句子“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李白《蜀道难》借鉴张载《剑阁铭》,莫言自述写作深受《百年孤独》影响,马尔克斯从《变形记》中借鉴到小说的写法……

如果说借鉴、移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独创则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贾宝玉根据“亭”的所处位置,独创出“沁芳”,既合乎亭的特点,又不失“新雅”。情境不同,时代不同,所以王国维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近代风云变化的新时代中,新青年们独创出“五四新文学”,既适应了当时的时代要求,也因其“独创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当今,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独创”出符合当下时代背景、体现青年身份的文学,以满足当代精神之需求,在文学史上留下当今青年丰富多彩的一笔。

作为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文学创作亦是我们的使命,要在移用、化用的基础上“百尺竿头”,独创出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年身份的文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