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大学心得(优秀12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是小编午夜帮家人们找到的12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

有一种力量能让嫩绿的小草顶开头上的巨大石块,只为迎接生命里的第一缕阳光;有一种力量,能让平凡的蝉蛹挣脱茧的束缚,只为开始生命中的第一次飞翔,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一名囚犯一直向往着自由,让一名囚犯花20年时间挖一条隧道,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安迪?杜弗兰是肖申克监狱里最具智慧的银行家,狱里的生活,是那样艰苦和黑暗,他作为一个被诬陷的“犯罪人员”,在监狱里遭到那么多黑暗以及不公平的对待,却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他总是忍耐着,隐忍的让人心疼。

在那个鱼龙混杂的监狱里,“他身上像穿着隐身衣,不让他沾染上一丝纷乱”,他总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办自己能办好的事,守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如萤火微光的希望啊,却总能让杜佛兰振作起来去继续努力,去奋斗。他总是对自己的伙伴瑞德说:“希望是一件很好的事,可能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消逝的。”

希望铸就了杜佛兰强大的意志;希望,谱写了他生命的赞歌。

而老布呢?原来的图书管理员,在监狱生活中丢失了希望,失去了自己心中最纯真的那份希望,被监狱“管理化”,被放出来后,在压抑中选择沉默,选择用一根绳子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唯一证明他曾出过监狱的,只是他房间里的那一句“老布到此一游”。

其实我想,有了希望的力量就会做好一切想做的事,就像,杜佛兰在散发着臭味的下水道爬完了五百米的路程,就像,就像杜佛兰在狱中呆了20年却仍向往生活,仍大胆的办好自己想开的旅馆,想开的船。

在挫折和不幸面前,不要说失望,不要说放弃,因为希望就在你的手掌上。不信的话,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血液与阳光混合的红色便在心中沸腾,在眼前涌动,那种感觉就是希望,就是希望的力量。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观后有感 篇2

影片主要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被指控谋杀,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瑞德1920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能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会赌谁将在第一夜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

长时间以来,安迪几乎不和任何人接触。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和他共同工作的犯人每人得到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猜测安迪只是借用这个空闲享受短暂的自由。

一次查房,典狱长拿过了安迪的圣经,却没有翻开便递还给他,并告诉他“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可是典狱长没想到,那“救赎之道”真的就在其中。随后,他被派去当监狱的图书馆管理员,为了争取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他每周写一封信,为图书馆的扩大而努力着,六年后,他实现了愿望。之后,他开始帮助道貌岸然的典狱长。并且为监狱其他狱警处理其他事项所需文件。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 篇3

高中时代大概就只有高一的暑假才放两个月,虽然高中的生活充满着紧张,但是谁在过程中学会了与努力呢?无疑这个假期有人选择旅游,有人好好计划着自己的生活,待下学期让人刮目相看。我也本着这样的心态,完成的没有完成的都将消逝在这个夏天。那么就写下我看完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吧,好与不好,都希望自己能把敲下的字慢慢地滋润起来。

瑞德是安迪最得力的友伴,安迪也是。安迪在里面用了20年的时间来救赎,其中着与。他却从没放弃过自己的计划,用平常的爱好来掩饰自己的行动。时间慢也快,时间快也慢,但却造就了一个人的成与败。安迪最终逃出了狱,瑞德出狱后也不知何去何从,早已被制的他已赶不上外面生活的步伐,活在了恐惧之中。他答应过他的友伴,他必须去履行诺言,最终踏上了寻找安迪的程。结局如大家所愿,他们终于还是再次相遇了,但是地点时间不再一样。他们站在无际的海岸上,他们笑着,因为他们离开了那个制和的世界。人生有好多条可以走,在困难面前选择毫无的人才能看到前面的希望,希望是生活中的良药,若有了希望,生活便有意义。

我认为这部电影故事是以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与,安迪用了20年的时间挖出了一道通往外面的隧道,这个秘密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敢相信他居然有这般的与恒力,刚进狱不久的他就像瑞德帮他弄到一把锤子。瑞德也不会想到他会有如此的与众不同,他说想越狱至少要花上百年的时间,但结局也只有到最后才知道。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快否定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与耐心,成功的就会在中熠熠生辉。只要立下了决心,过程再苦再累又如何呢?只要达到目标,逃离这个负能量的地方,把希望放进心里,到最后再把它转为现实。你做不到的事情,往往是因为别人比你更知道意义的重要性,是因为别人知道他想要怎么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别人无法完全懂你,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

追梦若冷就用希望去暖,希望的花儿便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尽管有再大的风雨,只要你愿意好好得它,又怎会怕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4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小说的背景是上个世纪30年代,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而被错判为无期徒刑,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但是,安迪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经过20多年的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从500码的污水管道中爬了出来,获得了新生。

在看书之前,我看了作者斯蒂芬·金的简介,没想到他是一个恐怖小说作者,我就在想书中营造的氛围,应该会比电影中黑暗很多,不过和看完电影一样,我的心灵依然受到了震撼,肖申克的恐怖之处也许也只有像斯蒂芬·金这样的恐怖小说家才能表现出来,从来没有一间监狱能让我们这样害怕。作者笔下的肖申克就是一个泯灭人性的场所,监狱里的暗无天日让里边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不管是谁,在他刚进入肖申克的时候,都不会把自己和这座监狱扯上关系,可是,一年,两年,三年…… 在不知不觉中,它磨去了人的棱角,磨灭了曾经的梦想,让你从恐惧慢慢变成依赖,正如德瑞所说,“起先你也许厌恶它,后来也许会喜欢它,再后来你也许会离不开它,这就叫体制化。”听着有一种心酸,也有一种无奈。

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的还这个故事中透出来的生命的光辉。那就是安迪,安迪在监狱中是独特的,他的独特带着一种生机,同时也带着一种无名的光亮,作者给他定义为希望。其中有两件事,更让我完全的感受到了这种生命的希望。一次是安迪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用监狱的广播播放了音乐,对于监狱里的人们来说,音乐就是他们唯一还剩的精神享受,单纯却意义非凡;还有一次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几个人修完房顶之后,吹着风,沐浴着阳光,喝着啤酒,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在肖申克发生的,但是安迪用他的聪敏做到了。看到这我是多么感动,安迪在用他的行动给他的朋友们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积极向上。可以说这两次行为是一种灵魂的呐喊,虽然孱弱,但是顽强,他是安迪对肖申克,对生命的不屈服。

连安迪的朋友们都不相信自由的存在,他们也许会觉得他伟大,但是不会相信他能够获得他们都不抱希望的自由。然而,安迪最终逃跑了,逃向了他的自由之路。比起自由,三百米的污水管道算什么,风雨之后的天空,是多么美丽。只要希望还在,你就还拥有一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5

昨天晚上,李老师带领我班学生看了一部电影,电影主要讲述了在美国一所监狱里所发生的故事,电影里的主人公深深地将我打动。主要是主人公杜弗瑞。安迪成功越狱的故事。尤其是杜甫瑞那种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学习的。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安迪因误判关押在美国的监狱里,但他不想一辈子带着这里,他渴望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于是汤米的入狱和汤米的死亡使安迪产生了逃出去的念头,安迪用一把小铁锤花费了将近二十年的时光与精力。我都不敢想象安迪是怎样在那些没有心肝,认为刑具和配枪才是王法的狱警的眼皮底下挖掘出了这么一条通往安迪所渴望的生活之路,当日安迪向瑞德买铁锤时,他曾说,如果你想逃出去的话,别妄想了,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用这把铁锤,至少六百年。可这并没有打垮安迪的信心,他用了不到六年的时光,让自己逃离了那个如同掉进阿鼻地狱的人所停留的地方,在这所监狱里的狱警,我感觉里面的狱警都是一些没有良好的人,因为他们从来都是用刑具和配枪说话,在这些人看来,仿佛这流水般的刑具和配枪才是王法,而那些犯人更是像一只只的机器人,狱警让干什么他便做什么,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每天过着一天一天重复一样的日子,做着一样的十强,只不过日子在自己的手中一天天地毫无意义的溜去,同时自己也已经从一个威武的少男变成一个苍颜白发的老人了。

这部电影使我读懂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坚持不懈精神。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去退缩,就要放弃因为只有坚持,才有可能成功,坚持,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在最重要的一步。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900字 篇6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题记

“救赎”这两个字仿佛是与“希望”联系在一起的,而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它永不消逝。可是,在肖申克监狱中,所有的犯人们都失去了希望的权利,甚至于失去了拥有尊严的能力,连活着似乎都是一种幸运。犯人们在这儿,只是让你吃就吃,让你拉就拉的奴隶,日复一日地被剥削着劳动力;他们在这儿备受欺凌,是狱卒们随手就可以打甚至于杀的砧板上的肉;他们没有任何发表言论的自由,不能有梦想,更不能有希望…

瑞德曾说:“这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头无法刻成的;在我们心里,有一处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就是希望。”可是,黑暗得能扭曲人性,沦丧道德的肖申克监狱,在一点一点地磨灭着犯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他们大部分都是清白的好人,或被人栽赃,或被人诬陷,然后在肖申克监狱中耗费青春,迷迷茫茫、浑浑噩噩地用没有任何尊严、自由与希望的日子填充往日余生。他们都有过信仰,也曾怀抱希望,也拥有过梦想,但他们最终只能被这其中的生活体制化,在其中活着的人,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他们饶你一命,然后夺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希望。

安迪很明显地知道这一点,因此他虽然无力改变犯人们备受欺凌压迫的事实,但他还是顶着自身的压力,为狱友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自由的感觉,这种希望不同于典狱长这个伪_口头上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借_之名行魔鬼之事,安迪为他们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的坚决反抗,在于不失生活趣味与爱好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来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典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他是一个诗化了的英雄,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可以说安迪既坚强,又伟大。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安迪在带领着狱友们忙着心中有梦想,怀中有希望地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来救你?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请做自己的上帝,让你的内心深处拥有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学着自己救赎自己,方可面向大海,静待春暖花开。

《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 篇7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上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更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青年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所谓的救赎,不仅仅是安迪本身,因为他不但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无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磨蚀,灵魂逐渐在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但是当《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

当我看到最后瑞德最后一次申请假释的时候,他说的那段话真让人感动。“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各种各样的体制化束缚着我们的行为,以至我们的灵魂,让我们逐渐由最初的反抗叛逆变得循规蹈矩、随波逐流?而瑞德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丰满了。摆脱束缚的方法就是丰满自己的羽翼,最重要的是向安迪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

恍然中,仿佛见到《肖申克的救赎》最后那个画面,太平洋蔚蓝的海水和白色的沙滩,废弃的小船,没有记忆的、温暖的地方,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梦想。只要你不放弃,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8

假期里,老师没有让我们闲着,还推荐了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用什么救赎你?

这部电影讲述了安迪被冤枉入狱的故事,从瑞德那里得到一把锤子和海报,帮助监狱长逃税,洗钱,但最终完美地撤退。

最后,最让我震惊的是,安迪继续以他在监狱里的虚构身份生活,并获得了监狱长腐败的37万美元。瑞德没有像布鲁克那样因为绝望和孤独而自杀。他去芝华塔尼欧找安迪,两个朋友住在一起。

看电影的时候,有些地方让我很困惑:为什么监狱长知道安迪是无辜的,却不帮他翻案?为什么要让他留在监狱里?

懦弱囚禁人的灵魂,希望能让你感到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无条件服从所有的命令,没有自己的想法,只会让你麻木,让你迷失自我,让你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傀儡。但如果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光,有强烈的信念,全心全意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他的梦想,重获自由。

有些鸟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因为它们的每一根羽毛都很丰满,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什么救赎你?永不放弃,渡人渡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9

当我准备下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题目还没有想好怎么写,我只是觉得,我想表达一些什么东西,一些在我心里喷薄欲出的东西。

相信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看的时候,内心一片波澜,看完之后仍然心存疑虑,继而开始思考。那你在思考一些什么呢,说出来,看看大家思考的是不是一样?

1、生或死

“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这应该是大部分人记住的一句台词了。确实,人生下来就是朝着死亡去的,只不过这个过程里,我们总会发生一些什么,总期盼着一些能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地方,好让它更好的去享受生活,享受自由,享受美好。

有些人在这座肖申克监狱里,安静的度过了一辈子,他们进来的时候,外面的马路上只有一辆汽车,假释出去的时候,站在路口看着来来往往奔流不息的车辆,迷茫的像个过马路的孩子;

你说是这个世界抛弃了他们吗?还是他们不愿意接纳这个新的跟他们没有半毛关系的世界?生,或者死,于他们这些铜墙铁壁里的人又有何意义?

2、坚持

为了避免自己不被别人侮辱,坏人打一次,安迪拼命反抗一次,从不妥协,从不示弱;每周一次的建议信,安迪写了六年;每周两次的建议信,安迪写了一年;从ABC开始一个一个的认字,安迪教了托尼整整一年;五层监狱厚的墙壁,安迪用小锤子敲了20年;当他做这些的时候,从没有人知道结果是什么,包括他自己也不知道,但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清晨,到日暮,从满头青丝,到鬓染白霜,他的坚持从没有人看得起,也没有人支持,他就是这么一直坚持着,直到某一天那些打他的坏人被更坏的人制裁,直到上级命令回信给他增加书籍和拨款,直到托尼收到教育委员寄来的证书;直到一个电闪雷鸣的夜里,他神不知鬼不觉的从这座监狱逃脱;他的坚持,成功了。

不会有人知道,在那些无数个关灯之后的黑夜里,安迪正用一个小的可怜惨的锤子,一点一滴的敲掉墙上的混凝土和石头,不能发出一点声音,还得一点一点的把敲掉的碎石想办法运出到囚室外。可能一个晚上,他就只能挖出那么一个乒乓球大的洞,但是一个月之后,就是一个苹果那么大,一年之后,就该有半英尺长了,只要不被人发现,只要不换房间,他就一直挖下去,一直挖下去。

3、体制

这里最想说的就是体制,电影里的瑞德也不止一次的说过“体制化”这个词,那体制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想,体制化就是一个能让你逆来顺受,能让你把一切不习惯都变成习惯,直至变成依赖的地方。在那样一个地方,你的所有动作,所有行为,所有思想,都完全被同化了,你周围的所有事物跟你都是一样的,你生活在那里,就像鸟被关在笼子里,虽然你明白失去了一些什么,但你却不愿意再飞出去;一旦你出去了,就像人离开了地球失去了引力,何处何从你都不知道。

就像老布,在监狱待了五十年,在获得假释的那一刻,他却拿起刀架在狱友脖子上,因为只有他再次犯罪,才能不被假释继续留在这里;就像瑞德,每次上厕所都要跟主管请示报告,因为他习惯了这种四十年的报告。们害怕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让他们跟周围格格不入,让他们失去归属感,找不到跟另外一个世界握手言和的方式;所以,老布自杀了。

4、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古以来,追求自由都是一种崇高的使命。

自由不是一种放纵,它只是一种状态,一种心灵放空,不被约束的状态。哪怕只有那么短暂的几分钟,安迪都想尝试,他把房门反锁,广播音响调到最大,此刻,他就是躺椅上那最自由的人,不管外面如何威逼利诱,他心无波澜,尽管那代价是两周的独囚。

在蓝天翱翔过的鹰,从来不会屑于草丛的低旋,他总是向往那片蓝天的。哪怕只有一次,哪怕结果粉身碎骨,他都想去尝试,去争取。

5、希望

这应该是整部电影的主旋律了,希望。围绕着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安迪耗尽了他的青春二十年,瑞德赔了四十年的光阴。但是真的说起这个词的时候,我又不知道该如何说起,好像每个人都有希望,不然为什么瑞德每十年申请一次假释,托尼为什么积极的学习?但是当希望成真的时候,老布表现的却是那么的胆怯,瑞德是那么的震惊,难道这不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希望吗?还是说他们只是为了安慰自己,强加给自己记忆的一个名词,至于这个名词能干嘛,能带来什么,他们都丝毫不考虑,因为从来没想过会实现?

真实的希望是一个很好的词,在那些个无数的黑夜里,就是它,在一直伴随着安迪。它就是那无边黑暗里的一点星光,很微弱,偶尔还一闪一闪的,但它始终在那里,让你知道那里就是方向,你不会在无边的黑暗里迷路和沉沦,只要有一点点机会能靠近那里,你就会欣喜,你知道,早晚有一天,你会到达那里,只是时间问题。而时间,再也不是黑夜吞噬你的敌人,而是你的挚友,你需要它来帮忙完成你伟大的计划,需要它来帮你靠近你的希望之光。

哪怕在困境中,哪怕在体制中,哪怕在漫无尽头的时间荒野中,心存一点希望,它总是能帮你在那些无人陪伴,孤苦伶仃,却又不得不咬牙坚持中给你力量,助你前行。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它就是上天给你最美好的礼物。

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 篇10

由恐怖悬疑大师斯蒂芬·金写就的剧本制作而成,它在1994年的奥斯卡上独得七项提名,虽然在充斥的经典影片的1994年它输给了《阿甘正传》,但毫无疑问,在无数部从好莱坞流水线上下来的商业电影里,它脱颖而出,将自己的名字永久地镌刻在了很多人心中。

故事从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误判为杀人犯入狱开始。在昏昏欲睡的六月下午,我听到低沉的配音出现。把你们的信仰交给上帝,把你们的身体交给我。典狱长在监狱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接着我抬起了头。鲨堡,监狱的名字,里面生活着数以千计的罪犯以及鲨鱼般凶悍的狱官。安迪在夹缝中求生。他的朋友是监狱里无所不能的黑人囚犯,雷德。

被压迫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安迪利用自己的理财天赋赢得了监狱长官的信任的那一天。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因此被允许——我想我不会忘记那一幕,几个囚犯穿着脏的衣服对着风说说笑笑,他们的表情充满了幸福,好像那一刻被握在他们手中的不是玻璃瓶子,是自由。

安迪凭着典狱长的优待在监狱里生活的越来越好。我几乎以为他将在那里终老此生,可是监狱的残酷消耗了他的青春和精力,却没有泯灭他的希望。最终,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凿开泥墙,借着雷声砸破水管,带着总狱长贪污的证据和财富掏出了鲨堡。而那一年距他被冤入狱,已经足足十五年。

最后没有忘记他的朋友,雷德出狱后,带着安迪留给他的钱到了海边。两个朋友又相聚了。他们为之奋斗了很久的家园,终于没有再禁锢他们的灵魂。

我这样一个不那么喜欢电影的人,终于被他感动了。因为他的隐忍,因为他的矢志不渝,因为他十五年周密的计划,还有他从来没有忘记过的,外面的世界。

也许这部电影里有或多或少的不现实,安迪的计划太过周密,他的坚持太过艰辛和持久,最后的结局,有那么一点完美的不真实。可是它散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芒已经掩盖掉了这些瑕疵。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是信仰吧——《肖申克的救赎》让我知道原来信仰足以改变人生,安迪是个相当不善于言表的人,以至于被误判的时候他甚至没有为自己辩解。他活在背叛,黑暗的世界里,身陷囹圄。这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轻易让人绝望,我不知道安迪有没有失去过对生命的期待,我只是知道,他可以坚持那么久,唯有一句话能够解释,这是电影里的另一句经典对白——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是的,就算有铁索和鸟笼让它的翅膀暂时夭折,可是只要它还活着,只要它还想飞,它就会不顾一切破笼而出,那是在泥沼里长久的蛰伏之后的浴火重生。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的吧,就算我们活在安逸当中,不需要用十五年来交换自由,但是人类生活战争里,随时都会死亡。那最可怕的不是凌厉的刀枪子弹,是一个人的战争,它们会让我们沮丧,甚至是绝望。当四下无人的时候,没有了信仰,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支撑我们前进,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为之不断奋斗,就像安迪那样

看完那部电影之后很久,我都在想,如果能够像安迪热爱自由一样热爱一样东西,那么没有什么会阻挡我吧。因为当我看到安迪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站在旷野里张开双手仰天长啸,好像在拥抱自由。那种感觉,很美,好像一直可以延续到永恒。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1

今天是我的生日,今天是自己最后的28岁。1981的这天,母亲把我带来这个世界,那晚天空飘雪,雪冰清玉洁,so曾经我的小名叫小洁。走着脚下的路,我长大了,从一株幼嫩的纤草,长成一朵向日的葵花。时光,流逝的斑驳光影啊,猛然双手轻启尘埃更迭的记忆铁匣,细数曾日的一幕一幕,时间是这样的匆匆。以素颜的至真,酿一壶纯情的美酒,奉献给自己的爹娘……今晚的母亲让我动容,推却了重要的聚会,专心在家里为女儿准备晚餐,随性的我对生日其实是总会忘记,每每竟是她总提醒并记起。和爸妈端起酒杯,畅饮。

外面风很大,也很冷,二十几年前我是在这样恶劣天气出生。回到自己家,选了《肖申克的救赎》给自己,距离FrankDarabont缔造这部伟大作品,时光已蹉跎十六载。一部不朽的电影,它反映了“人性之韧”。就算在奥斯卡角逐失利,也改变不了这现实——一部看了便不愿忘记的影片。

它描绘了主人公安迪的作为和因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位囚徒。安迪坚强的心、坚毅的信念与从未改变的对自由的追求,深深打动了我。希望是可怕的东西,尤其对他们这样的被囚禁者。恶劣环境,孤寂折磨都未曾让他放慢通往自由的脚步。肥胖的典狱长诺顿对他说:“把你的信念交给圣经,把你的贱命交给我。”他貌似宛若不可触及的权威高耸在那里,而安迪却恰恰通过他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并赋予自己一种持久的力量给予万物救赎,最终他掘通了自己的自由。有理想而无勇气,那理想等于无。“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这一句话表现了安迪对生存的渴求和从未曾熄灭过的对希望的忠诚祈盼。情节中晦涩的表达会让你我认为安迪在获取希望or丧掉希望过后了命。但任凭你禁锢他的身躯,他却永未屈从别人给他灵魂套上的镣铐。整部电影一直安静,从头到尾的安静,契合了我的内心,它不夹带半点狂躁。

一部不朽的作品可以时而浮现在自己灵魂最寂寥的时刻,并给予抚慰。比如希望、比如救赎、比如努力……安迪的计划完美宏大,安迪之所以完成了救赎,并让诺顿等人得到该得的下场,依凭的是他的智慧。有执着、有勇气,没智慧,最终往往期待不到成功,而是挫败,理想仍然还是遥不可及。安迪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莫扎特的乐声,镜头平静移动,让我看清了每一张在广场上放风的囚犯与狱警的脸。他们静立,抛却怨怼、愤懑,沐浴从未如此自由的阳光,将他们的面孔与心灵濯洗得纯净至极。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收起“动荡”的思绪,想着曾经弱小的我慢慢成长,懂得了追求的快乐,明了了挣脱标签的幸福。坚定自己的理想、认清自己的价值,让生活更深刻并有意义。“有些人能清楚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并按这个声音生活,这样的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奇。”心中有丘壑,不必行走在高山大漠——高山大漠,是内心的影迹。步履在现实里,毕竟,我还平凡,我也确实平凡,其实又有几人可以抛却现实而真正义无反顾。

别把时光淹没在别人的故事里,别被世俗束缚,别让他人主张扩散的聒噪淹没你内心的声音。请遵从内心与直觉,它们更明白你。用安迪般坚强的心、坚毅的信念与从未改变的对自由追求的执着,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样的人,其他是次要。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00字 篇12

主人公安迪被冤枉入狱,从银行副总裁沦落到阶下囚,安迪没有任何的抱怨!安静的忍受和适应着监狱的生活,得到了一个一把小铁锤,朋友开玩笑说假如你想用这东西凿出一个洞越狱,最起码需要600年,最终安迪用了20年逃了出去!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例子!这件事让我想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安迪不但利用了地质的知识,还有压力,还有自身的毅力,当他千辛万苦的爬出那个隧道时,他脱掉上衣,把双手举起,仿佛在说,我终于自由了!我想假如是我,我一定会大声啊啊的喊喊的

瑞德在他是那么想要获释的时候一次次的失望,最后当瑞德不再想要出狱了,这时候反而却被获释了!就像人生一样,很多时候越是执着的东西反而总是得不到,当你放下的时候反而得到了!

电影中那个监狱的图书馆老管理员,在监狱待了大半辈子,被获释却舍不得离开,甚至持刀威胁希望自己可以被留下来!没办法还是出狱了,老人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竟然选择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人是怕改变的动物,就像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痛苦的,他却害怕改变,不敢去承担改变后的很多责任!他宁愿就这样继续痛苦的生活着……

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是监狱的名字,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给自己设置许多的围墙,阻止了自己的快乐!我们的人生课题就是学着去释放自己,整合自己,找回本来的自己!找到自己原本就拥有的内在力量,学会幸福的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