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
《大国崛起》为我们讲述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它们分别是: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金融资本家荷兰;十八、十九世纪的强国法国、英国;二十世纪热衷于扩张领土的日本、德国;目前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
在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它们探索整个世界,不仅完善了人们对我们生活的星球的了解,西班牙还获得了美洲加利福尼亚成片成片的金银;葡萄牙则获得了非洲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亚洲迷人的香料。可这一切,却并没有给这两个国家带来多少利益。葡萄牙自身的问题非常之多:人口少,只有150万人,无法派兵分配到大量的殖民地;财富大量流失,随着香料的传播,各国的商人也从地中海开辟了航道,地中海的航道不仅成本比经过好望角的航道低,速度也更快;国内享乐之风盛行,葡萄牙人只顾着手中的金钱,却不顾生产,很少有除了香料的其他财富来源。而西班牙则犯了与葡萄牙人一样的错误,贪图享乐,导致了金银所造成的价格革命,使国家迅速衰弱。
荷兰的崛起源于它很早就采用了民主的政策,使它在贸易中迅速崛起。但失败往往比成功容易得多,荷兰将大部分资金投资在外国,又往往收不回来。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发起的战争彻底摧毁了荷兰的经济体系,很快,荷兰便走向了衰败。
而英国的崛起源于它工业、海军的快速发展,在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更是到达了巅峰,可是,英国却在紧要关头止步了,使自己的工业化发展大大低于德国、美国,很快就衰败了。法国的衰败恰恰与英国相反,英国使止步于工业发展,而法国却是不停地扩张领土。拿破仑一世登上皇位后,便开始发动了战争,由于对待俄罗斯、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失误,导致了称霸一时的法军迅速溃败。而拿破仑三世重登皇位后,又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对待普鲁士、意大利,有了普法战争的惨败,加上后来世界大战的影响,法国就再也没能东山再起了。
德意志和日本的失败取决于他们的错误扩张,他们都想称霸世界,一个入侵欧洲,一个入侵东南亚,最终,结局证明了一个想和整个世界对着干的国家注定是会失败的。
那正在崛起的中国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呢?
1、要积极参与国内的生产活动,不能过于依靠进口货;
2、投资的眼光要准,要在重要的方面投资;
3、不能止步于现状,成为现实“龟兔赛跑”的兔子;
4、知足常乐,不能一味地扩张领土。希望中国可以以史为鉴,一直保持世界强国的地位。(恒烨)
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不只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而是一群人的伟大作为使得国家的崛起。
葡萄牙与西班牙在海上争霸在十五世纪十分严重十分严重。两个航海大国划定了界限,要在自己的界限以内的海洋上发展经济探索新的大陆。他们还要为制作地球仪而比拼和奋斗,他们都想成为第1个探索地球与地球拥抱的国家,都想在世界上捍卫自己航海大国的美誉。知道麦哲伦的。环球之旅的结束,才把这个故事告一段落。可西班牙长期在路上的殖民使得本国的经济依然有很快的提升,所以两国最终的竞争不分上下。
荷兰是一个小岛国,没有可依靠的矿产资源,国土狭小人口又少,但它依然成为了欧洲的一个经济市场。荷兰能成为一个经济市场靠的是什么呢?它靠的是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没有自然资源的优势,但他依然能靠打捞鲱鱼而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依靠去除鲱鱼内脏的方法而提高自己国家经济的发展。面对像英格兰那样强劲的敌人,他们通过智取获胜。荷兰无愧于自己在欧洲经济市场上的地位。
从这一集的纪录片中我懂得了国家崛起的方法不只有一种利用武力取胜的方法并不是统一国家唯一的路径,在国家的发展方面依然要利用自己的智慧,不可单单依靠着地理位置的优越或者武力方面的优越。大国崛起是一个国家最为伟大的作为。
近段时间我看完了一部12集的电视,记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他们的强盛离不开那些改革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罗嗦到伊莎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做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用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死,征服者,长时间的站,在王者的位置上一致,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的完整的,国家承认,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我们,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完善自己,苏联的心,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前的中国》,这里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他就是这样描述的“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1000多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1000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1000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125万吨,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76000吨,一年前的,中国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世界最发达的,1000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1000多年前中国。
1000多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当晚七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要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现在的中国终于相聚,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1000年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舞台上在展雄风。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舞台上再现雄风?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并开始了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
哥伦布提出一个想法往西边一直走也能到达亚洲,但这个提议皇室并没有接受。于是哥伦布到了西班牙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伊莎贝尔女王,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但是哥伦布始终认为那是印度,直达他去世,所以美洲当地的土著有了一个和他们并不相关的名字—印第安人。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像潮水一样涌进的财富,却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儿进行的战争,而没有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起来的工商业,这样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落幕。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们最终失败于王公贵族们的愚蠢和自私,将外来的商人赶出去,正如当时的清,闭关锁国,衰败是迟早的。
古代的篝火还在燃烧着,照亮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天空,三国纷争的刀马继续演绎着大汉的壁画里的故事,明清时的繁华承继着唐宋的诗词里的辉煌,还有那些数不清的星火无一不在显示着他与众不同[注:跟大家不一样的身份——这是一个大国,一个名副其实[注: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的大国。
当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郁郁葱葱[注: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时,他屹立着;当古埃及春分日的第一缕晨光照到狮身人面像时,他微笑着;当古印度的婆罗湿怒张着妙目站在莲台上时,他安详着。是的,从没有人能质疑他,也从没有人怀疑过他,因为谁也没有料到那一声汽笛会使这个几千年古国堡垒的崩塌,就如同被岁月风化了的雕像,疯狂的被蚕食着。所谓的金身、罗缎在此时� 紧接着就是烽火、鲜血。然后,不屈的人民开始了漫长的抗争。但是,灾难、战争、贫穷、落后、欺辱如同无法愈合的创伤狠狠的烙印在每一个国人的心底。
可是,当天安门上那火红的旗帜不可阻挡地冉冉升起,迎着十月的金风舒展,一个伟人用他那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中国人沸腾了。他们呐喊着,仿佛要把心底积压的郁气全喷发出来。当一个明媚的春天里,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后,圈出了中国人一个崭新的时代,圈出了无数机遇和财富,又圈出了多少国人的万丈豪情。而那位老人铜铸的雕以他惯有的慈祥,笑看国人解放思想,迈着大步走向辉煌,参观的人仿佛还能听见他那四川口音: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其实,自21世纪来,中国已由原来的不习惯关注、评论到坦然接受。因为我们崛起了,强大了,就像一头已经觉醒并开始施展雄心的雄狮。我们不是那个蓝灰的海洋,凭票吃饭的国家了,现在的我们有自己的色彩——多么热情庄重的中国红;我们不是那和处处受排挤没有发言权的国家了,现在的我们可以在国际上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我们也不再是那个孤零零的站在起跑线上一个人的奥运了,现在的我们可以在颁奖台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相拥而泣——为有这麽一个强大的祖国而骄傲、哭泣!
长城在烽火里毅然挺立,现在的他以全新的姿态笑迎着四海宾朋。
黄河在炮声中汹涌咆哮,现在的她以母爱的慈祥哺育着两岸众生。
大国正在崛起,大国已然崛起。就让我们举杯高呼,共同祝福这片土地:
美哉,我东方巨龙与天不老!
壮哉,我亚洲雄狮与国无疆!
《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大国崛起》这部历史纪录片用短短的12集将9个世界性大国历的兴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或者说,是过去人类500年的一个发展历程的一个微缩,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过去的500年是一个令人非常震惊的500年,人类是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然后开始征服天空,再向太空发展。诚然,所有的壮举是世界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感觉这部历史纪录片拍得很好,文字解说非常精准且耐心寻味。不过,更让人值得称道的是,以前很多纪录片在谈到发达国家的时候都是用侵略、掠夺这样的词语,不过这次的纪录片是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其他的国家,并给中国以深刻的启迪。我想,中国目前也处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要向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国迈进仍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以一种广阔的心胸去承认他国的成就,并虚心的向大国学习并借鉴成功的经验,而不是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傲视一切。"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然而,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小岛国却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信念征服了海洋,也因此获得了世界。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为什么恰恰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呢?
在对众多专家学者的采访中,我发现,大家对大国之谜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不过把这些归纳起来看,有以下这么几点: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其次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再次是在于对人才的重视。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还有就是一个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必须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德意志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 与此同时,他还接受了大学提出的一个要求,那就是: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国力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单一力量的强大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最终强大。
看完《大国崛起》,各国的发展历程中的很多镜头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回放,我感到中国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努力,但同时,我也感到了中国在向大国迈进的步伐,越来越响,越来越有力!
我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到英国在中世纪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被誉为日不落帝国。尽管它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我却认为,在如今社会的发展中,它的历史也仍有作用。我们将从它由"快乐的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再到“衰落”的巨大跨跃的探究中,将得到很多的启示。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首先,英国位于欧洲的西北部,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将大不列颠岛与欧洲其他地区隔离开来,四周围绕着海洋使他们的家园显得易于防守,天然的海曾帮助英国人成功抵御了来自大陆的入侵者,如十六世纪的菲利浦二世,17—18世纪的路易十四和十九世纪的拿破仑……同时海也为不列颠人带来了开放的价值观,英吉利海峡使英国既容易保持孤立。同时又避免了岛国的常见问题,如孤立,封闭和滞留,也正是因为其先进的文明与优越的地理环境,才使一个小小的岛国成为世界近代化进程的领头羊。
如果说美国的历史是一部移民史,那英国的历史就像是一部入侵者的历史。在11世纪之前入侵者把不列颠群岛作为了自己的家园,甚至开始反抗其它入侵者,也正因如此,英国人很难完全自称是能离于大陆的独特民族,那么就是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英国是如何做到统一的呢?答案就是—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确立,无论是底层阶层还是统治阶层,大部分人都可以听懂并且会说英语,到13世纪末,英语在官方场合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由此可见,语言统一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政治统一上,更是体现在了民族统一上,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殖民者要求本国殖民地学习本国语言的原因。
一说到殖民,那必定会有一个关键词—英国,那么英国为什么要走上这样的道路呢?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三个原因—思想原因,地理原因,政治原因。首先是文艺复兴,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使资本主义思想深深地印入人心。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四面临海,资源少,人口少,那么从哪里来获得原料呢?这时肥沃的美非亚洲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的。眼球,说到这里,就必须提到另一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它不仅便利了他们本地产品的外售,更是有利他们从外地搜刮资本原始积累。最后是政治原因,光荣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它营造出了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营造出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再举一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女王也参与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份,一个国家,如若连统治者都是赞同这种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用劳动力为基础的制度,更何况人民呢!的确,英国很聪明,懂得开放前进的道理。同时,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强大的国家,它的外交都十分发达,这也启示我们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因为不常看电视,《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在央视2套播出结束当日,我才知道有这么个系列片。在网络几个褒义词的鼓励下,我到央视网站上去看这个片子。当天就看了两集——西班牙葡萄牙强国史、荷兰强国史。而后几天,陆续在央视重播中看了德国、日本强国史。
对这一系列片子:感触颇深。作为一个曾经强大过的封建帝国,在150年前还轻视西方列强并将其称为“蛮夷”的“大国”,作为一个常常将5000年历史、地大物博挂在嘴边的“自恋者”,这次终于没有将自己放在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而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称为“九个世界性大国”,摈弃了自大的心理,实在难能可贵,值得称道。
倾3年之力、集百余位专家智慧的这部纪录片,将大国崛起之路,在这个时候展现在我们所有中国人面前,不能不引起这个国家的公民的思考。我们国家的这个时刻,正是中国走在崛起之路初级阶段的关键时刻,正是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越来越强大的路上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强大之路上寻找属于自己方向而又找不到坐标的时刻------我想,凡是看过这个系列片子的人大抵都会地头思索:中国的强国路在何方,中国的强国梦是否能实现。思索中,满怀激情,然而,不能怀疑的是,我们仍然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显然,这个片子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展示9个强国的历史,而在于反思这9世界大国如何崛起并且衰败,在于指导中国将如何走向持续的强大而立于不败之地,在于引导更多的人思考面对机遇中国该如何探索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现在,传统媒体、网络、各种公众场合都不约而同地在谈论这件事情,这个片子引起这样的关注,说明它已经成功。它的眼光、气魄、密集而又精华的知识、即使而又尖锐的问题的确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然而,除了讨论国家,讨论崛起之外,我也会想到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它的国民的幸福程度是成正比的么?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级的大国时,它的国民并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可能它内心存在强国的自豪,但是他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着眼于实事。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也同样出现了混乱,大久保利通政府将很多国家财产几乎零价送给财阀,导致了社会的巨大的不公平,并造成国家裂痕的产生,大久保利通最终死于非命。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德国,当德意志帝国不断强大的时候,他们将更多的财产使用在军事上;二战之时,--可以说是为了德国的更加强大,但是他带给德国的灾难同样是令人惊心动魄的。
而当一个国家并不是世界级大国的时候,也许也并不追求世界大国的时候,它的国民也许是最为幸福的。英格兰莱斯特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根据178个国家的数据和100项研究成果,撰写了一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报告说,丹麦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家,排在丹麦之后的是瑞士、奥地利和冰岛。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发达国家幸福指数排在其后面。报告还说,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医疗卫生条件、财富和受教育程度;而在这几个方面,小国比大国更有幸福感。
在目前的中国,毫无疑问,大家都在为中国的崛起而欢呼,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自豪,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更加强大,更加富有。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在富强的道路上,并不是完全按照国民的幸福来衡量财富的,而是仅仅以GDP的增速来衡量的,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也导致了国民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与此同时,腐败、寻租、制度性的偏颇、收入差距的扩大等等都在使国民的幸福指数在下降。如房价一事,几乎让所有中低收入者为之哀�
在《大国崛起》中,我们看到科学、技术、探索精神在其中的伟大作用,但是我们却在大国的方向上没有看清楚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为了世界性的大国而大国,还是为了国民的幸福而大国?
位于欧洲西北段的英国是一个颇具独特的国家,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将不累颠群岛与欧洲其他地区分隔开,这使英国比较容易防守——只要具备适当的防守手段和坚定的防守意志。
常久以来,英国一直居于文明世界的边缘,文明的进程也多次被外来侵略者打败。正是这样一个在北海惊涛骇浪漂浮的小小岛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却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并且最� 此时的世界地图,似乎为他悄悄重新画过,英国从地理边缘变成了世界中心,这样一个小岛国成为了世界现代化的领头羊。
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 1870年以后的英国开始衰落,也是因为它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其继续发展,从而慢慢落伍,成为了二流国家。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 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 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扬长避短,不停地完善自己; 中国当局对于中日关系的描述往往有两句:其一曰“一衣带水”,其二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个说法倒也恰当。第一句话讲的是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交流并相互影响。第二句话意义就比较复杂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日本可以说是从中国获益最多的国家却同时也是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
首先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