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后感优秀22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

金刚川观后感200字左右 1

电影《金刚川》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

电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过桥的士兵、前来轰炸的敌军、负责掩护的高射炮兵,以及最后的过桥。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这一句话深深地刺进我的心中,同样的年龄,大部分的人与我一样在校园中无忧无虑,而他们——令人敬佩的英雄,不顾生死,保家卫国,用身体搭建生命之桥!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现在的学习正是对烈士们的最好报答。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500字 2

徐美仪

你退后,让我来!

——题记

最近一部新出的电影叫《金刚川》,从三个角度:人民解放军八连、十一连以及美国一位空军上校的视角写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金城过桥的片段,生动地刻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心中热血沸腾,脑子里只剩下久久回旋的气壮山河的这一句:你退后,让我来!这是一名解放军战士的承诺,是全体解放军的誓言。他们为了自己的战友,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一缕清风掠过长江黄河翻涌的波涛激荡在长城内外,一抹笑意舒卷五岳的奇景和天山的雪莲,濡染于大江南北;一曲缓歌穿越千年的尘封于岁月的沧桑,书写着历史的沉重。

那时候的中国还处于很弱的状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用铁一般的意志、钢一般的精神,硬生生把兵强马壮、国力强大的美国打退。美国工兵队修桥得一天多,而中国解放军却在短短两小时内就成功修好了桥,他们用最快的速度为人民解放军大部队的顺利渡江打下了坚实基础。

爱国不在年高,当我们睁开双眼,遥望被点点露珠点缀的山花时,可曾想过被掩盖在五彩斑斓的鲜花下的幼苗?那些跃跃欲试准备为这片花海做出丝丝贡献的幼苗?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树立家国情怀,为自己的小家,也为国家的大家努力奋斗!

金刚川观后感300字左右 3

抱弹冲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胸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保家卫国,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是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绩。他们打出了国威,立下了军勋,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影毕,是2013年抗美援朝志愿军遗骸回国,这不禁让我想到矗立并嵌着题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汉白玉花装点,代表着和平、胜利和友谊。塔重如千鼎,是未曾想过的千万累累白骨堆砌而成,烈日灼心,是未曾目睹过的多少鲜血浇筑而成的……那些我无法碰触的过去,如今早已扭转乾坤。警钟微默,先辈长眠。长白山下的号角之声早已消散,回眸之中,已不能忘却。鲜血汩汩尚淌,白骨森森欲坠,却给予祖国最强大的支称点。历史不再屈辱,我们写下的,是班师回朝,力挽狂澜的一页!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700字 4

愿以光影点燃心中的火种

让英雄精神生生不息

致敬勇敢的中国人

——题记

“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当听到电影《金刚川》中的这句旁白时,很多人或许会和我一样想着,这是一座什么桥?它到底有多重要?

金刚川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后一战,这一座桥成了志愿军前行道路的障碍。在渡江这一过程中,一直反复着“修桥——炸桥——修桥”无数的血肉之躯在前赴后继中染红了。

令我最动容的是当时我军与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巨大,即使这样,我们也在一次次被炸毁桥后,重新建成。将美军三天也完不成的任务用了三小时完成。影片中外国人惊讶地说道:“这座桥为什么怎么炸也不会断?”他的疑惑在看到战士们搭的人桥后得到了答案。

他被这种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所感动,这是自私的他们所没有的。事实上,这座桥是希望之桥,亦是信念之桥。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个甘于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小人物都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桥,张排长和高班长在高射炮阵点上了火,使得美军来攻击他们,吸引火力。众人都说他们不想活了,可他们何尝不想活,但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维护国家利益。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拼,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这就是我们面对强敌时的精神。即使战到只剩一个人,也要向敌人开枪,哪怕满嘴鲜血也要吹响哨子。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争取了几十年和平发展的时间,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与启示 5

新时代呼唤“人桥精神”

近日,一部讲述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事迹的电影《金刚川》,在全国公映。志愿军在金刚川下游的沃尾渡口与敌人斗智斗勇,一次又一次架起桥梁,成功地保障了我军运输线路的畅通的故事。影片最后的“人桥”不仅冲击视觉,更是震撼人心!“人桥精神”挺起了中国脊梁,承载着共产党员人的理想信念,寄托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员要从“人桥”中凝聚磅礴的时代力量!

《金刚川》观后感优秀22篇

“人桥”精神凝聚顽强的品格。五米宽的桥面不一会就能被炸得千疮百孔,志愿军的桥是造一个被毁一个。据资料记载,美军前后投下了炸弹1000余枚,炮弹2500余枚,而志愿军则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37米长的桥。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应该是每个共产党员心中的牵挂。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面临全面胜利,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越是最后决战阶段,共产党员越要紧绷这根弦,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弄清楚“扶持谁”、明白“谁来扶”、解决“怎么扶”等关键问题,脱贫攻坚每个台阶才会更加坚实。

“人桥”精神凝聚血性的铁骨。虽然金刚川自然条件恶劣,志愿军还是使命必达,每一次桥搭好后,都很快被敌军侦察机发现,之后就是一轮新的轰炸。但敌军炸毁一次,志愿军就抢修一次,修了炸、炸了修,修了再炸、炸了再修……铮铮铁骨创造了战争的奇迹,点燃了生命最炙热的能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长期、反复、顽固,广大的共产党员继承了优良的革命传统,无论是前方还是后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众志成城,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凝聚起阻击疫情的血性铁骨。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6

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毛泽东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金刚川观后感500字 7

今天晚上看了电影《金刚川》,感触颇深,因为这种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在今年的国际形势背景下,更易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工作共鸣。

主要有这么几点感触吧。

1、向英雄致敬。电影中的桥一次次被炸毁,又一次次被修好,最后搭成了“人桥”,完成了任务。志愿军这种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让人致敬。张译饰演的炮兵排长用最后一颗炮弹打掉敌人飞机的时刻,让我热泪盈眶。英雄先辈面对敌人敢于亮剑、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让人致敬。向常年在祖国边境,战斗一线的英雄们致敬。

2、忘战必危。在一个环境中待久了,很容易让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觉得什么都是应该这样的,习惯别人对自己的好,那自己就错了。人其实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温水煮青蛙都煮熟了都不知道。不要忘记历史,更不要让英雄的血白流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3、珍惜当下。30年时光太快了,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对对错错……到了30岁,终于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我们现在拥有的都是上一辈打下来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为我们的下一代去拼一拼,给自己再多给一些可能性,把自己活成自己所期望的样子,珍惜时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生活。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8

近日,电影《金刚川》于全国各大影院上映,掀起了观影热浪,这部电影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讲述了当时志愿军在对我军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抢渡金刚川的英勇故事。电影生动再现了当时战争的艰辛与残酷,让我感受到了英雄先烈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观影后我颇有感触。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影片中最让我震撼的场面之一是我军工兵连接到命令,在第二天凌晨六点前要修好桥供大部队过桥,到达金城主战场。在美军反复轰炸,数次摧毁桥梁的情况下,我军一次又一次快速修复桥梁,为的就是通过那座� 金刚川胜利证明,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因此,我们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风雨不改,坚守初心。

强化担当作为。影片中为保证完成上级的命令,保证让大部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过桥,我军工兵连连长、步兵连连长、高炮班班长主动积极当担,发挥先锋作用,带领着战士们以血肉筑起那座英雄桥梁,为最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当勇担使命,主动承担责任,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克服庸懒散,要下决心解决好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问题,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而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我们要勇于承认,并敢于承担责任,不躲闪、不回避、不推诿,然后积极主动地查找原因、总结教训、改正错误,从而提升工作水平。

汇聚团结磅礴力量。在美军反复轰炸,数次摧毁桥梁的情况下,我军一次又一次快速修复桥梁,这仅靠军队战士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全军协作,影片中工兵连修桥,炮兵连反击,步兵连掩护,各司其职于战地齐心协力,抵御敌军,最后我军战士用他们的躯体架起了生命之桥,让大部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过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协作,有劲往一处使,才能事半功倍。要培养团队意识、团结意识、协作意识,以身作则,做有利于团结协作的事。

《金刚川》电影重现了我军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传承每一位英雄的精神,铭记每一位牺牲的英雄。

金刚川观后感200字左右 9

这是一部讲述中国志愿军用青春守护、用热血捍卫、用生命换来祖国的热土、国家安宁、社会的和平,才让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我想拍这部电影主要是引导我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振兴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我作为一名党员,也是基层的一名管理人员。应当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知行合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干好每一件事、干成每一件事。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10

“那一年,俺们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渡过那座桥…”这是一座什么桥?他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渡过去了就是胜利,敌人的地狱。被阻挡,就是我们的地狱。

1953年,抗美援朝末期。那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接到上级的命令必须再次日五点渡过金刚川,抵达主战场进行最后的决战。张飞、关磊等人的任务就是保障临时用废木料搭建的,唯一的桥“金城桥”能够顺利通行。可敌人几十驾“丧门神”—轰炸机,轮番轰炸了七次,他们也反反复复地修了七次。有一次在两个小时内竟投下了七百多枚炸弹。他们带着弟兄们毫不畏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了这座桥,让大部队顺利渡河。

影片中,在敌机准备炸桥时,张排长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选择了点燃火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让敌人的“丧门神”炮火朝着自己攻击。他的目光是那么的坚定,那么的视死如归。最后,他的胳膊和腿都炸断了,他自己用绷带缠在不断流血的胳膊上,顽强地爬上了炮位,一个人完成的六个人操作的大炮,用仅剩下的两枚炮弹,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光荣地牺牲了。看到这一刻我泪流满面。“身前万千重围,身后就是祖国。英雄们是你们用血肉之躯守护山河无恙。”

影片中一幕幕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因为有这些英雄们的前赴后继才能让我们的祖国边疆不受侵犯。“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是你们用鲜血换来今日的繁华安宁。”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是无数个张飞、关磊等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青少年的我,更应该好好学习、发奋图强,把未来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我们一定要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力争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领先之强国。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1000字 11

最后一发炮弹

蒋雨函

1953年,抗美援朝进入了最后的决战时期,谱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壮烈的一章。《金刚川》这部电影,在观众眼前再现了战士们同敌人顽强斗争,毫不气馁,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为了保证士兵能够安全过桥,不被敌人的飞机炸毁,高炮班的战士用仅有的两门炮守住自己的战线。张飞,一个普通的名字,作为班长,他担起了不可估量的责任——用最后仅剩的一门炮,对抗敌人的战斗机。一架庞大的飞机扫射着密密麻麻的子弹径直向高炮冲来,他临危不惧,“六点钟方向!快!”,一句句撕心裂肺的命令,使战友们也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砰!”比人还要大几倍的炮弹不偏不倚地摔在高炮及战士们身上,刚刚还明亮无比的空地,瞬间化为灰烬。

良久,张飞从地上抬起头来,战士们已经血肉模糊,自己也一样。但他没有放弃,坚强地站起来,忍着刺痛,撕了一块布条包扎起来!他望了一眼死去的战友,用一个胳膊,一条腿颤颤巍巍地爬上山,他要干什么?——去拿最后一发弹药,与敌人做个了断!天色渐渐黑了,张飞拖着千疮百孔的身体,爬上七人才能使用的高炮架,从容等着敌军侦察机。忽然一束白光来临,他赶紧用仅有的一条腿转动大炮,迅速发射出去,那架侦察机迅速分成了两半,他成功了!只见他微微一笑,在猛烈的子弹中永远闭上了眼……大部队也得以迅速过桥。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位位战士站在生与死的边界,只为大部队能迅速转移;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在敌人炸毁木桥后,迅速修桥,那是他们用血肉筑起的生命之桥!连敌人也说:“用两根竹竿子吃饭的中国人,竟然能在三小时内迅速修好桥,这座桥好像永远也炸不毁。”他们不信神,却创造了神迹。

“我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兵,但我们不怕死。”

今天,作 欲报国何须身于乱世?又何止在沙场上拼杀?历史的记忆在回望中更加刻骨铭心,让我们知道——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可能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但一定会是最好的出路。英雄在这平凡的年代如浪花一般涌现,在抗疫期间,无数的最美逆行者,无数的急救箱,难道不是拥有着同一位位为国家献身战士相似的爱国精神吗?保家卫国的过去,现在、未来依然延续……

最后一发炮弹,永远的历史光辉。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900字 12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金刚川》,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__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电视走入生活,全社会唱响“英雄赞歌”。今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守护的、用热血捍卫的、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所热爱的土地、国家和未来。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口号”,而应当融入各类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推动抗美援朝精神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引导群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最好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13

10月23日在全国各大影院公映的电影《金刚川》,掀起了观影热浪。影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着眼于战争即将胜利前的战地一隅,以三连协作架桥为切入点,折射出了战争的艰辛与残酷,歌颂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时,向牺牲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敬意。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呼唤广大基层干部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要求提升自身作风建设。

坚持不懈“党建引领+初心坚守”绝不松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之一,应当是我军接到命令,要在敌人的轰炸封锁下,架起一座载重� 从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军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通过那座桥”,坚守着“保证完成任务”的承诺、“保家卫国”的初心,最终创造了战争的奇迹。时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广大基层干部应当着眼自身,聚焦作风建设,在工作中把握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党领导一切”于日常工作中,在繁琐工作之余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常“洗洗澡”,多“正衣冠”,风雨不改,坚守初心。不问万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石破天惊“先锋旗帜+使命担当”处变不惊。为保证完成上级的命令,保证让军队在8天内过桥,我军工兵连连长、步兵连连长、炮兵连连长积极发挥先锋作用,让不倒的英雄旗帜飘扬在战场上,带领着战士们以血肉筑起那座“英雄”桥梁,为最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0年后的今天,广大基层干部,应当积极响应先进的“先锋”召唤,常悟先进精神,常学先进事迹。同时,广大基层干部也应当“勇担使命”,主动承担责任,在会面临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处变不惊,切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力求工作成果石破天惊。愿护百姓安康,必保山河皆安。

求真务实“团队协作+工作落实”堡垒坚实。要想完成8天内架起通往战场的桥梁,获得战争全面胜利,仅靠军队战士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绝不可能,必须依靠全军协作,电影中,工兵、炮兵、步兵三连协作,工兵连修桥,炮兵连反击,步兵连掩护,凭借着“石榴籽”一样的团队精神紧紧“抱”在一起,才终于在每天落300多发的岩里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桥梁,更筑起了我们英雄的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今天,广大基层干部也应当在工作中凝心聚力,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抓好落实,用每个人的努力,筑起坚实的堡垒。勿忘战友同在,且将慷慨前行。

致敬英雄,传承光荣一一观《金刚川》有感 14

我之前看过许多电影,但自从看了金刚川之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勇敢、独立、坚强了,我对这部电影十分喜爱。

电影中描述了,在郁郁葱葱的树林旁发生了一场我军和美军的激烈战争。美军为了破坏我军大部队去抗美援朝去帮助朝鲜,先后炸了我军在金刚川绿色作文网上建的桥梁共8次。在这次战斗中,我军死伤无数,但有些部队到达了抗美援朝战场。最终通过我们军团的坚持,我们打败了美军,获得了胜利。

战争中的蒋主任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有人修桥,美军飞机炸一次桥,我们修一次桥,在这次战争中,我们一定要打败美军。”他的这句话让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志愿军战士拼搏在杀场的画面。� 战士们没有因为恶劣的环境而放弃,而是英勇奋斗,最终靠着坚强的毅力打赢了这场战争。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像战士们一样,坚持不懈、一鼓作气的人。直到遇到真正的困难时我们才能体会到这样的品质难能可贵,这份光荣应当被传承。

我要学习战士们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这部电影让我从一个胆小、不独立的人,变成了一个自信、坚持、独立的人。

《金刚川》观后感 15

一九四九年末春,一个国民党老兵随一艘军舰由上海转退到台湾,此后近三十年听不到家乡父老妻小的音信。为了生计,流浪到美国。那时中美正在朝鲜酣战,当地一些仇华反华分子见到这个中国流浪儿威胁道:不知天高地厚,敢同美国较量,中国佬,滚回去!

老兵觉得天地之大,竟无其容身之处,家不能回,父老妻小不能相见,又恨又恼。回想当初在上海,见到的洋人个个趾高气扬,心中倍感伤痛酸楚,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还受那般恶气,不过那时毕竟还能和家人相通,如今……竟不如当初,连父老妻小的生死都不知道了。他恨国民党无能,让国家战乱不断;他恨共产党无事生非,让他远离家乡。他实在不明白国家为什么这样懦弱,共产党又为什么要和美国人打这必败必羞的一战。老兵的烦恼担忧太重了。

美国,是他的伤心之地,不是他的留根之地,南下吧。但他不知道终点何在。途径中美洲,小国夷民同样鄙视他这个中国人。老兵只是想找一块安身谋生之地,并无他求,可前无去路,后无归路,他开始恨自己是中国人!

一天,孤独的老兵实在太累太累,第二天起床很晚,顾不上吃饭直奔南下的班车,恰共产党胜于国民党,好赶上刚刚启动的汽车。一个黑人双眼直直地盯着他,还不停的摇头。老兵毛骨悚然,想不出自己又犯了什么大忌,看来麻烦又来了。黑人慢慢的移到老兵身旁,满脸不解的样子,轻轻地问道:“中国人吗?”“是的。”话音刚落,黑人猛一转身,挥动着有力的拳头抬高嗓门对着满车箱的人大声说:“朋友们!朋友们!这位先生是伟大的中国人,中国替我们在韩国恨恨地教训了美国这个恶邻。三天前美国佬和他们签定了三八线停战协定,美国佬软啦!”他带头鼓掌,众人稍静,突然整个车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车嘎然而止。老兵就在一瞬间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自尊、自信,他自豪地站了起来,忘却了对家人的担忧,忘却了共产党把他赶出国门的愤恨。应黑人、司机等满车人相邀,他兴奋地讲起了自己亲历的以往缄口难开的国共决战史,倒像一个共产党人,顿时,满车箱的小国夷民都成了他的友好。后来,老兵第一次回国探亲前夕,这当中还有五人向他祝福。

怀着自尊、自信、自豪和众人的劝导,老兵依然重返美国谋生。他常常默默自语:“打得好!打得及时!”

一九七八年仲夏,中美尚未建交,老兵冲破重重障碍,辗转月余,第一次回国探亲。他始终认为那场朝鲜战争,为中国人找回了失落一百多年的自尊、自信、自豪。

金刚川观后感400字 16

《金刚川》观后感优秀22篇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17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热映依旧,《今日影评》也持续关注影片不同维度的“新”表达。三重视角下,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等演员的不俗表演均引发观众热议。从方言等外在手段到新颖展露的内在情感,金刚川上的背水一战,究竟如何在“新”角色的感同身受中得以实现呢?

10月27日,电影《金刚川》领衔主演之一——饰演步兵班长刘浩的演员李九霄受邀做客《今日影评》节目,独家揭秘角色塑造历程之余,更与广大观众一道分享影片的幕后创作故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

角色群像获赞誉

《今日影评》节目现场,一段“快问快答”极速揭秘李九霄的《金刚川》参演体悟。形容电影《金刚川》,李九霄用了“热血、团魂、勇气”三个词来,而对于塑造的刘浩一角,他则将其定义为“参与者”与“观察者”。据李九霄向《今日影评》透露,方言是角色的最大魅力所在,而作为“90后”青年演员,演绎年代战争故事的最大难点,是要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他与众多实力派前辈演员同台飙戏的最大感受。

透过《今日影评》“今日独家观察”对于观众及周桂伊、严蓬(电子骑士)、阿郎等影评人的采访,大家对于《金刚川》各位演员的表演均由热烈共鸣。周桂伊将李九霄的表演赞为“有冲劲儿的少年气”,严蓬与阿郎则透过群像看到了角色的生动与信念的美好。而对于刘浩的“志气”标签,李九霄也对《今日影评》表示,他就是代表那个年代年轻战士经历这场战役的青春。

观察者身份感受战斗生活

多层次构建群像表演新意

谈及刘浩这一备受赞誉的角色,做客《今日影评》的李九霄直言作为“观察者”的他,既是望远镜下的战斗观察者,又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生活观察者。从蜻蜓出发,他想到了与同邱天饰演、同为“重庆老乡”的通讯员辛芹间的那句“刘浩同志,前线见”,“这一下我演的时候,当时浑身都是鸡皮疙瘩,其实是给观众一种希望,但谁知道我下山后,这希望被撕碎了。”而作为片中线索的战友合影,更时刻被李九霄带在身边,“我每天晚上收工以后都会去看那个照片,会更相信我自己就是刘浩。”

相对于以往的战争片塑造英雄形象的质感,《金刚川》拍出了新意。对于这份角色之“新”,李九霄向《今日影评》指出这体现在更为丰富的层次之上。他以刘浩见到由邓超饰演的高福来连长被炸牺牲的戏为例,透露他在导演“我要你癫狂”的要求下首先以呕吐展出真实的生理反应,其后才再展现出对战争的恐惧一面。而在人性层面,演员们也都以自己的“小癖好”为影片添加了很多“佐料”佐料,如刘浩与高福来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以及张译、吴京间有特别意思的“小口哨”。

“以前是对课本上、书上文字还有看自己监视器里拍出来画面的感受,这是二维的,这次的感同身受,我觉得应该是三维的。”参与《金刚川》的拍摄,令李九霄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谈及这“背水一战”,李九霄向《今日影评》分享着穿令美军当年闻风丧胆的“秘密武器”——“无声”胶鞋跋山涉水直至脚上硌出水泡的感同身受。“回到城市里面,穿上自己的鞋,走到柏油马路上,我头一次会感觉这个地是软的,”出组已久,拍摄时真实的“出鞘”感受,在他的回忆里都已成为财富,“今天的路是那么地好走,以前先辈的路却是那么地难。”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 18

近期上映的电影《金刚川》,聚焦于朝鲜战争的最后阶段——金城战役,讲述了在1953年7月12日下午到1953年7月13日凌晨六点这一阶段,面对美军的不断袭击和轰炸,中国志愿军战士如何建起重桥、横跨金刚川进行战争支援的故事。电影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志愿军的坚韧、奋勇和不屈的精神,激励我们铭记历史,并勇于向前。

01 结构叙事:

打破线性逻辑的“复调叙事”

电影《金刚川》主要分为四小节:士兵、对手、高炮班和桥,三位导演分别从三个视角,讲述了同一时间线里不同空间的战役故事。在多次重复性叙事中,故事逻辑和人物关系得以展开,同时,观众的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多次与故事发生碰撞和共鸣。

在“士兵”一节中,邓超饰演的高福来连长带着大部队过江,这一段重点展现了高福来和班长刘浩的故事。当刘浩透过望远镜,看到桥对岸高炮班燃起的火焰,看到被美军轰炸机击中的高福来,他举起手中的枪开始向上扫射,这一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士兵的爆发,但故事还在另外的时空向外扩展。进入到“对手”小节中,电影开始用“他者”的角度讲述这场战役——以美军飞行员希尔的视角,导演郭帆在摄影棚内完成了这一场景的拍摄。从一开始的毫不在意,到后来的对中国军队修桥速度的震惊,郭帆用“西部牛仔”的形象来展现希尔的内心变化。希尔戴上牛仔帽,开始对高炮班进行反击,但却在即将高光的时刻被击中,故事讲到这里,开始进入第三节的叙述,也是整部电影最吸引人的一节——高炮班。

这一节展现了吴京饰演的关班长和张译饰演的张飞之间的兄弟情谊,同时也是串联起前面两节的重要一环。在关班长牺牲后,张飞为了吸引希尔的注意力,命令手下将周围的柴火点燃,疯狂开炮。正是由于看到了这场悲壮的火焰,刘浩受到触动,拿起枪准备去河对岸支援他们,却不幸目睹了高福来和女通讯兵的牺牲。在种。种冲击下,刘浩扛起修桥的木材,冲进炮火中。战火停歇阶段,张飞知道希尔一定会再来,但此刻的他已经被炸飞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拄着拐杖穿过玉米地,把自己绑在炮筒上,用一己之力击中了俯冲下来的希尔,此时影片已经进入了高潮。

影片通过这三个主要的视角,形成了“复调叙事”的非线性逻辑,一方面设置悬念,层层展开;另一方面,不同环节多次重复强调本片的主题——中国志愿军的坚忍不拔和牺牲精神,也就是影片的英文翻译“The Sacrifices”,实现首尾呼应。其实“复调叙事”在主旋律电影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比如已经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系列电影,都是打破线性叙事结构,表面上在讲述不同单元的故事,实则都在共同呼应电影的主题。在《金刚川》中叙事视角更加独特,与西方先进的飞机大炮相比,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工业化体系十分不完善,飞机紧缺,都在前线支援。面对强势的轰炸,我们的志愿军用血肉之躯修筑长桥,在这种明显的对比之下,本片“牺牲”的主题更加突出。

02 “降维”叙事:

展现小人物群像的家国大义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有一种新的趋势,从讲述著名英雄人物故事到关注众多的小人物、塑造丰富的人物群像。这种叙事的“降维”,能够让主旋律电影实现与受众的“在地性”连接,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电影《金刚川》中,有很多打动人心的细节。一方面,它用喜剧元素来强化悲壮的色彩。例如,在“士兵”一节中,当高福来跟刘浩发生争吵时,刘浩小声嘟囔着:“你每次一着急,就说你们的江西方言,谁能听懂呢?”高福来急了,说着一口江西方言,举着水壶,并问旁边的小战士能不能听懂自己说的话,小战士谨慎地回复了一句“我不渴”。另外,张译和吴京饰演的角色也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人吵吵闹闹,让紧张的战争氛围缓解了不少。

另一方面,《金刚川》在展现家国大义的同时,也没有忽略爱情、友情等重要的元素,能够调动观影观众的情绪。例如,刘浩默默地喜欢着女通讯兵莘芹,并 敌人的侦察机再次飞来时,莘芹对着在通讯工具另一头的刘浩说道:“刘浩同志,我们前线见。”不幸的是,刘浩亲眼目睹了莘芹的牺牲,“前线见”的承诺最终没有兑现。

在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中,我们总是强调爱国情怀、展现英雄主义,经常忽视爱情等基本感情。但是在《金刚川》中,他用“前线见”这样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让观众为他们两个之间这种“爱情让位于大义”的感情所动容。再如,张飞和关磊争执,到底让谁留在前方的炮台上,因为前方炮台已经暴露了,很容易受到攻击,他们都想保护对方,牺牲自己。当关磊牺牲后,张飞在他的坟前,吸了一口烟,吹了他们之前对暗号的哨子,无声地落泪。但此刻,侦察机又飞来了,前方还有大部队在等待援助,张飞带着思念,继续替关磊战斗。战争就是这样残酷,朝夕相处的战友会突然牺牲,而且家国重任让人没有时间悲伤。这也是电影《金刚川》想要展现的矛盾感。

另外,在“对手”一节中,电影《金刚川》重点描述了“希尔”这个美国飞行员的角色,通过他和美军的强势轰炸,反塑这场战争的残酷和艰难。希尔在轰炸的时候说道:“桥在,是我们的地狱;桥不在,是他们的地狱。”另外,当与希尔一起作战的战友看到中国的喀秋莎摧毁他们的战略据点时,发出了“我想回家,我不想死”的呼喊。

从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残酷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即使在战争中真正存活下来,心灵也会受到重创。例如在电影的旁白中,幸存的美国老兵感叹道,这场战争的幸存者,在未来的生活中再也不敢坐飞机,因为每次坐飞机就会想起这场灾难。由此,影片也向我们表达出了另一层主题:珍惜和平,守护和平。

03 成功模式: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据统计,上映第14天的电影《金刚川》票房已经近8亿。从6月底宣布正式拍摄,10月中旬正式上映,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可能会让观众怀疑《金刚川》的质量问题,但这部电影的内容、话题讨论度以及票房,足以证明它的成功,也说明了观众的认可。

电影的上映时间适逢我国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加上主旋律的加持,以及大量实力派演员的加入,例如吴京、张译、魏晨等,都让《金刚川》的电影票房有了一定保障,但最核心的因素,还在于《金刚川》以新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构筑观众与历史的情感连接,从而塑造观众对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首先,《金刚川》通过有冲击力的对话和震撼的镜头,让观众与过去的历史实现共通。我们看到刘浩扛起修桥的木头,在战火纷飞往浮桥上冲,最终被B29轰炸机烧焦;我们看到美军飞行员用榴弹炮、延时炸弹、战斗机、B26/B29轰炸机轮番轰炸浮桥,扫射周边玉米地,也看到在不断地炸毁中,中国志愿军的工兵团,一次又一次地冲上去,连夜修桥,连美军都感叹这是个奇迹,甚至到了影片的最后,工兵团用血肉之躯架起“人桥”,让大部队迅速通过。

导演在处理这些有冲击力的镜头时,使用闪白、定格的剪辑手法,增加人物弧光,让观影的观众更加清晰地记住这些人物形象,激发他们在观影后期想要继续探索人物原型和历史故事的兴趣。

很多主旋律电影通常会陷入到主流叙事无法触达观众内心的困境,《金刚川》在电影的调色和剪辑方面做出改变,在故事讲述方面选择新的视角,使观众在感受震撼的同时,也会愿意了解电影背后真实的历史故事,重新唤醒我们内心的思考。

其次,在电影的宣传中,电影的官方微博会通过制图的形式,联动“央视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结合演员个人的微博内容,向更多受众普及关于抗美援朝的真实故事,比如介绍明星扮演的角色的人物原型等。

总之,电影《金刚川》通过复调叙事、人物“降维”等方式,以新的视角讲述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队面对困难时的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电影作为艺术,连接了国家、民众和历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建构人们的集体记忆和国家情感、实现了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19

关乎战局的渡江任务、转瞬即逝的行动机会、随时来袭的轰炸机群……在重重困难的阻碍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秉承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精神信念,通过严密部署、高效执行和誓死护卫,圆满完成了金刚川渡江作战任务,为金城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电影《金刚川》在现存桥梁安静伫立在金刚川两岸的画面中落下帷幕,但那段用血肉和信念铸就的历史却必须被我们永远铭记。

铭记历史,是对先人的感恩与缅怀。我们所拥有的“今天”,正是先人曾深切盼望且为之奋斗的“明天”。没有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就无法实现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没有治国谋士的殚精竭虑,就无法创造转瞬即逝的发展机会。遗忘历史意味着将先人的夙愿付之东流;否定历史意味着将先人的信念践踏崩坏。纵然先人在战斗过程中从未想过后人将对自己如何感怀敬服,但我们却须为他们的付出与牺牲给予感念与珍惜。不念历史者不懂珍惜,不懂珍惜者不得机遇;不得机遇者无谓未来。牢记历史,感怀英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实现目标,正是对历史和先人最好的报答。

铭记历史,是对自身的反思与鞭策。历史经验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提炼,能够在人困惑时指点迷津,能够在人迷惘时使人清醒,无疑是前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知识财富。商业讲究第一桶金的运作,学业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任何事物都无法脱离历史的沉淀而凭空诞生。为什么“甲”使用了这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取得进展?为什么“乙”付出了这样的劳动和成本去完成任务?在与历史对话和思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置身于因果循环中晓理躬行,进而获得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知晓情境,才能执行计划、实现目标;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增长本领、创造未来。

铭记历史,是对后人的教诲与警醒。从近代的侵略战争和资源掠夺,到如今的贸易争端和文化渗透,西方国家企图遏制中国发展、削弱中国力量的野心从未消失。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国家通过舆论控制、影视输出、学术兜售等各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以此达到遏制中国传统文化、弱化中国民族精神的目的。外界诱惑此起彼伏、教育后世任重道远,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任务刻不容缓。铭记历史,不是宣扬沙文主义,也不是煽动民族仇恨,而是教导后人客观分析国际形势,理性对待国际关系,在和平中谋求发展,在稳定中实现复兴。我们既是历史教育的接受者,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只有铭记历史,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往事不追,来路熹微。只有铭记历史,保持清醒,才能在浪潮涌动的历史长河中保持前进的方向,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金刚川观后感 20

昨天刚看完《金刚川》,本来没想着看,但实在是周六,如果不去做点什么,感觉就很荒废。于是,和我的好朋友,去看了这个新上映的电影《金刚川》。

说实话,我对这部分历史实在是知之甚少,大的背景我知道,是抗美援朝,但再详细地让我论述,我真的还说不出来什么。实在是太羞愧了,所以,在看完《金刚川》后,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资料搜集和整理,才慢慢了解到那段了不起的历史。

《金刚川》电影是从两个视角来进行讲述的,从我方士兵和敌方的视角讲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重复编排,衬托敌我双方的应对方法和心路历程。

《金刚川》观后感:那是血肉铸造出的桥

故事一开始简单阐述金城战役,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规模最大的阵地攻坚战。在对战期间,我方军中物资开始短缺,需要后续部队的人力、物资不断运往前线,但通往战场前线唯一的通路——一条跨越金刚川的桥,被美军炸毁了。而这金刚川是必经之地,河面宽60多米,水流湍急。如果没有桥,就等于切断了前线部队的生命线。面对这种情况,放弃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物资的提供直接会影响战争结果的走向,于是,上级下命令,需要建桥送物资。看着湍急的流水,破败的桥,战士们心里也会有犯嘀咕的声音,但还是决定拼尽一切,试一试。

他们开始计划,编排,伐木建桥,每时每刻,不敢停歇,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桥修好了,建好了,准备开始渡河计划了,正值此时,美军巡游的飞机发现桥又被建好了,就又开始无情的进行轰炸。在建桥部队中,还有两个炮台掩护建桥,在美军轰击时候,进行反击击打飞机。在看的时候,就觉得好艰辛呀,美军的飞机在空中叫嚣,投放各种研制的`炮弹,但我们的炮台在地上,还在用人眼识别飞机位置,不断调节角度和方向进行反击,真的觉得在机械物资上,我们就受了很多很多的制约。所以,想到了现在祖国大力发展科技军事,增强军事设备研究投入是真的很有必要,因为我们之前吃过这样亏,才知道科技强国就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这边我们的士兵在建桥,后边又有美军不断惊扰毁桥,看着桥在来来回回的建好和损毁之间,时间也开始愈发紧急,延迟一秒都是对前线战争的不利,每个人都很焦灼,每个人又有了更强的信念,我们一定要把桥建好。所以,就凭这顽强的信念和为了老百姓的安宁和太平,战士们开始以鲜血和自己的血肉之躯开始架设可以承重的桥梁,最后,一层又一层的人,从河里生生的扛起了一座人力桥,让物资和部队继续前进。即使在这过程中,敌机仍然没放弃侵扰,在不断轰炸,而我们的士兵就一个接一个,一个倒下,下一个继续扛起,木板!

电影中也详细刻画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战友之间的浓厚的战友情,以及每个人的坚强和坚韧的品格,他们为了身后的祖国的强大和老百姓的安宁幸福,他们甘愿赴汤蹈火,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而且,张译的演技真的是触动到我,然后眼泪鼻涕一把又一把。

就像我看到《新闻联播》里说的一样,有些战士即使烈火烧身,手深深扎进泥土里缓解痛苦,也不愿意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声音暴露周围的战友们;有些战士即使前方会导致粉身碎骨,但还是勇往无前扛着炸药包也要炸毁敌人的一道防线;说着这些烈士们的事迹,主持人的眼眶红了,作为观众的我也深刻感受到,那种无畏无惧的英雄精神,也深深地被那些曾经为了我们能有现在安宁日子奋斗的烈士们,壮士们所感动,是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我们今日的安宁幸福的保障之墙。

电影最后,拍摄了一些抗美援朝老战士们的亲口讲述,我看了一个就起身离开了,因为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我怕自己收不住,我不能想象他们怎么那么坚强,就那么无畏,让我自己也很羞愧,我现在在这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中,每天还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幽幽寡欢,而不知道这么舒适的环境下,是多少前辈们以及现在的战士们付出了多大的心力和辛酸。

谢谢你们,如此勇敢和伟大!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21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单位组织职工观看了爱国影片《金刚川》。

《金刚川》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此片与以往战争片不同之处在于并非以正面战场为主线,而是聚焦金刚川上的交通命脉工兵桥,以个体命运侧写残酷的战争,通过精巧新颖的叙事角度,讲述了志愿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身无悔许国的故事。在观看影片中,令我记忆犹新的一个片段就是敌军飞行员,一边炸毁桥梁一边说,“中国连一辆自行车都造不出来,是怎样做到把炸毁的桥梁反复再造起来的,好像我的任务就永远没有完成一样。”敌人由最先对中国人的轻视到后来成了令他们费解的战争奇迹,这是敌军万万没有想到的。其实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战士的前进,最后的那座桥,是人民志愿军用打不垮的信念建起的一座生命之桥,他们的身体就是桥的最后一根木桩,他们的意志就是最后一颗子弹。这种意志战胜了一切不可能,前仆后继的烈士们扬起了了中国人的骨气,用血肉之躯撑起了最后的胜利!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此片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70年前的艰苦岁月和战士们的浴血奋战,这场战争取得的胜利是艰难的,英雄儿女誓死不屈的精神铭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向捍卫祖国的英雄们致敬!

金刚川观后感200字左右 22

这部电影的故事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战争进入了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 这千千万万的志愿军们,这些平凡而勇敢的战士们,让人内心更加感慨万千,现在的和平生活,都是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真的要好好守护和珍惜当下的环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