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8点能准时观看开学第一课,我早早就写完作业,吃完晚饭,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到了电视机前开始观看《开学第一课》。
一首“开学第一课”拉开本学期第一课的帷幕。先辈的旗帜,值得我们学习,先辈的旗帜,值得我们敬佩。他们,犹如一颗颗闪闪的红星,照耀着我们。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等种种战争,死了多少红军,又幸存多少红军。
贺捷生奶奶是生命的奇迹,18天随红军长征,贺炳炎老先生,毛主席致辞;唯一一位不用敬军礼的将军。他17岁独自抓回47个俘虏;耿莹奶奶的父亲耿彪也是一位英雄。
如今104岁的老先生秦华礼曾被周恩来任命为南京邮电大学首任院长。1935年,红军长征路上共有三所学校,秦华礼先生就是在这三所学校中的通信学校上学。学校被人们称为三无学校,没有固定场所,没有教材,没有设备。秦华礼老先生说:在他们上第一堂课时,老师拿着敌人手里缴获的一支铅笔给我们看,谁也不认识。对他们最困难的'学习就是英语单词的学习,秦华礼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俩个人一组,在背上挂个牌子,俩个人一前一后,后面人说英文,前面人说中文,不到一年,秦华礼等40余人就都毕业了。就正式踏上了长征队伍,开始了艰难的长征生涯。
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便是几堂课的主题。
低下头看看我们的红领巾,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还要努力,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从前辈手中接过那金光闪闪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存在,让它在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在谱写出新的奇迹,新的辉煌
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英雄先辈的精神,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开学第一课》,是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节目。从2008年开播至今,陪伴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生成长。早就听说这个节目非常有教育意义,但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一直没陪孩子看过这个节目。
昨天晚上,散步刚回家,妻子就连忙招呼我,“快过来坐下”,一起陪着儿子看《开学第一课》,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写读后感。我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爱学习、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通过看电视节目得知,今年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节目用别出心裁的方式,向长征精神致敬!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用“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在展现长征精神的同时给以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节目中,三位主持界的大腕在化身“班主任”,带领同学们一起聆听长征故事,学习长征精神。在第一个篇章《信念不移》中,撒贝宁以《三棵柳树》的感人故事作为开场白,也为整节课的“致敬长征”主题定下基调。第二个篇章《勇往直前》的主持人何炅,则通过邀请“独臂将军”贺炳炎之子,讲述了这位传奇英雄的故事。此后,董卿接棒第三个篇章《百折不挠》,对话将军的后人们,讲述了许多个红军百折不挠的故事。第四篇章《坚持不懈》,主持的接力棒再次交到小撒手中,他提出“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传承长征精神”的思考。
节目中,还邀请了多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他们平均年龄都超过百岁。在革命岁月,是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长征路,用自己的意志谱写了长征精神。其中有一位叫秦华礼的通讯兵已经104岁高龄,在过去的长征岁月中他就是一位“红色听风者”。他们白天行军,晚上学习无线电,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还要继续前行与学习,每天晚上都是在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度过。前半生学习通讯知识,后半生置身于通讯事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通讯事业。
看完节目后,我们对儿子说,你看,节目里的情节和故事多么感人,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要倍加珍惜!当下,要学习红军长征精神,传承好先辈的旗帜,遇到困难时,不妥协、不退缩,要改掉自己不按时完成任务的不良习惯,每项工作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观看了2016年《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之后,我对长征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讲述了长征中的故事,第一堂课“信念不移”中,99岁老红军胡正先讲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长征过程中,胡正先经历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敌军击中牺牲、突围时吞吃密码本保护部队机密、雪山上忍饥挨饿激战48天等惊心动魄的瞬间,展现了红军战士“跟着走”和“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他还告诉大家,当年在没有汽油、柴油维持电台发电的极端条件下,曾经用提炼的猪油和牛油维持发电机运转。随后,94岁老红军梁天文回忆了长征途中与政委杨朝礼相依为命,同吃一碗饭、同盖一床被的情谊,讲述了杨政委危急关头牺牲自己、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革命信念。
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巍丰碑。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军为了北上抗日,踏遍了千山万水。红军长征转战11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1936年长征结束,历经两年。
如今,我们更应该延续长征精神,学习那种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小孩受尽了家庭的宠爱,家长的过于溺爱使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与长征时的生活比可是翻了一番,那时缺乏粮食,红军战士们吃草根、煮皮带,口渴了没水喝马尿,而今天的孩子们哪个懂得珍惜粮食呢?又有谁做到了?时间在流逝,祖国在飞腾,从当时的贫穷走向现在的繁荣昌盛,中国强大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我感慨万千。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年代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把长征的精神用到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在这大地春回的三月,我的耳畔又响起了英雄的歌-----
这是一首勇敢的歌
9月1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的《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是我和孩子一起观看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由撒贝宁、董卿和何炅主持。来到现场的有学生还有年过百岁的长征老人,听了他们讲的在长征路上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心潮澎湃,让我感动,更让我充满深深的敬意。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节目从“三棵柳树”的故事开始,带我们重回红军经历生死考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位红军老爷爷为我们讲述了长征路上的亲身经历,在长征过程中进行600多次战斗,参加长征的人员由最初的30万人,到最后的3万人,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个人牺牲,就是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使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1935年10月,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记得我们在建党90周年的时候,我们就唱了这首《长征》,热血沸腾的感受我依然还记得,唱出了长征时的气势,唱出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自豪感。
在波澜壮阔的长征路上,待梁天文老红军如自己孩子的上级杨政委,让他带着马等物资先走,自己却留下牺牲了。梁天文老红军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寻找杨政委的子女,虽然至今还没找到,但是只要有信念,就能一直坚持走下去,奇迹一定会出现的。
在长征路上,最小的红军只有出生18天,她就是开国元帅贺龙将军的女儿。她还没有满月,就跟着父母参加了长征,随父母爬雪山过草地。在长征的路上险些被吓惊得小马驹摔下,又惊险的躲过敌人的枪林弹雨,还险些被父亲丢掉。她说,那时候,只要听到她哭,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说明她还活着。听到这里,我很心酸。在长征的过程中,有人说,带个孩子长征会不会不太方便,当孩子在哭闹时会暴露目标,部队会全军覆没的。贺龙将军的回答让我感觉无比敬佩:这一支队伍是要建新中国的,连我们的孩子都保护不了,怎么能建立新中国?
百岁老人秦华礼,南京邮电大学的第一任院长为了长征路上的通讯顺畅克服各种困难;12岁拿枪的耿彪将军在得疟疾的情况下,依然是参加战斗;没有粮食吃,为了找能吃的草充饥,有11人被毒草毒死,为了节约粮食,一天吃一粒黄豆充饥……
我知道,我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像杨政委、老红军这样的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最后的升国旗环节,我们全家起立一起唱起嘹亮的国歌,我仿佛看到在长征路上为了最后的胜利不怕牺牲的冲锋的战士,也仿佛看到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还仿佛看到在奥运会上升起的一面面五星红旗……
在和平年代作为一名教师,要把“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用在工作中,要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不辜负革命先辈的期望!
今晚,我吃着妈妈准备的水果,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坐在弥漫着爱的氛围里,观看着《开学第一课》。
在革命战争年代,那么多的老一辈,为了国家昌盛,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在他们的青春岁月时光,没有苟且偷生,而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挺身而出,扛起钢枪,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想来在我们现在这样衣食无忧的日子里,我们不可能体验或想象得到当时红军的艰苦,一天一粒黄豆,却征服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样的事迹让我敬佩更让我心疼!
当因为没有医疗设备需要截肢时,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英雄们就用村民的锯子,活生生地锯下胳膊,我被震撼了!那是怎样的一种顽强意志和信念支撑着他!而如今,我们连打针之类的小疼痛都难以忍受,我们是不是被泡在蜜罐子里宠坏了?真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由此看来,适当的挫折教育和忆苦思甜活动真的很有必要呢。
事隔那么多年,好多老一辈每每讲起那个年代,都止不住热泪盈眶,痛哭失声,那是怎样的一种深厚情感,想来应该是一份可以托付生命的信任和亲情吧,让人不由然为之动容!
当红军进入草地时,有一位红军班长为了救同志而牺牲了自己,他临死前说道:“等中国解放了,一定要告诉我,我在天上等着。”
这句话说出了无数红军老前辈对中国解放的热切期盼和必胜信念,他们为了国家,满腔热血,就算死也要把热血洒在解放中国的战场上!
如今,红军的长征早已结束,而我们的“长征”才刚刚开始。我们要继承革命老一辈的精神,好好学习,以后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国家发展的各行各业中,强大我们的国家,并走在世界的前头!
昨天,我们的革命前辈们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开路,今天就让我们接过他们手中的五星红旗,继续前行,去完成他们没来得及完成的使命,去实现他们没来得及实现的愿望!
昨天晚上,2006年的《开学第一课》,在歌声中拉开了序幕。因为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这次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先辈的旗帜”。
今年以长征精神为题材的《开学第一课》,共分为四节课,分别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展现长征精神的同时,给我们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我们们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长征过程中进行600多次战斗,长征开始时有30万人,但是与其他军团会师时,仅仅只剩下了3万人。长征走完了两万五千里,也就是说,红军每走完三百米就有一个人倒下。长征被誉为“一次举世无双的行动”,就是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使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你知道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红军是多少岁吗?一岁?两岁?不!只有18天。当他出生18天后,就被父母带上去长征了。长征时。有些人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去长征,害怕哭声暴露目标。可是她父亲贺龙说“如果我们连一个孩子都保护不了,还能干什么?”就这样这个出生18天的孩子才踏上长征。长征路上,一旦听到孩子的哭声,就会奔走相告:“孩子哭了!”为什么孩子哭了还这么高兴?因为孩子一哭就证明孩子还活着。
《开学第一课》,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
在新的学期,我将认真学习红军长征精神,传承好先辈的旗帜,遇到困难时,不妥协、不退缩,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己,同时改掉自己不按时完成任务的不良习惯,每项任务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努力成为一名让老师满意的学生、让同学们敬重的学生、让父母引以为豪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