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优秀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长津湖水门观后感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篇1

在老师的推荐下,_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电影 院观看了《长津湖》。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影片中有些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的女儿问我“为什么要打战,就不能不打吗”其实战总是要打的,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下一代人!

还有一段场景,战斗中,军人们身处近零下40度的低温,身上却穿着极薄的冬衣,连土豆都吃不上,然而却依然坚持战斗,并取得胜利。这种精神令我感慨不已,在战役进行中,志愿军战士宁可冻死,也不后退半步,当美军冲破防线走到阵地前时,看到的是一百多个冰雕的保持战斗姿态的战士遗体时,连美军也自叹不如的说:我们拥有这么强大的对手,注定是打不赢的,美军默默的给志愿军们献上军礼!

是啊!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国志愿军战士,是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现在我终于更深刻的明白,中国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是为了提醒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换来的()!

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恰逢盛世,不经战乱,不缺衣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00字 篇2

今年春节,一部名为《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电影火遍了全国,人们看后无不感慨万千。而它也让我真正了解到,那个冰天雪地、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是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为了阻止美军陆战一师撤退,志愿军第七穿插连接到命令,去阻断敌人的退路——炸毁水门桥。天寒地冻,战士们穿着单衣,用生命一次又一次去炸那座似乎坚不可摧的水门桥。他们一次次成功,又一次次失败——美军用强大的保障能力一次次将桥修好。美军逃了,可无数中国男儿的生命,则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看完电影,我不禁泪流满面。回顾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缺衣少食、武器简陋,但他们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胜仗,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们的一腔热血,是他们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爱!电影中的一个片段,是连长伍千里带着七连所有战士,向着东方初升的朝阳,说出那句“新中国万岁!”当时的他们何尝不知,美军的军事力量比他们强无数倍,可为了这个像朝阳般的火红明亮的国家,他们就算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要勇往直前。于是,热血男儿们站起来了,他们一次次冲锋,用刀,用枪,用血肉之躯战斗着,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影片的最后,第七穿插连,只剩下伍万里一个人,可当彭德怀司令员问他有什么愿望时,他坚定地说:“恢复七连建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知难而进、不记生死、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而现在的我们,最应铭记的,正是这种精神。

五千年悠悠岁月,中国人受过伤,流过泪,可他们毫不畏惧。天会塌,地会陷,中国人的信念不能变!跌倒了就爬起来,失败了就再重来,我们一直在为祖国的繁荣和平而努力。因为对国家之爱,才有了宁死不屈的刘胡兰,鞠躬尽瘁的邓稼先,视死如归的冰雕连……还有许许多多人,他们是英雄,是烈士,是中国的骄傲。

如今世间已鲜有战争,但国家仍不太平。庚子之初,山河失色,无情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世间宁静。当武汉成为高风险区时,一群人却冲向那里。他们用手术刀、氧气瓶与病魔作战,从死神手里抢时间。他们是医生,亦是战士。这过程中会有危险,也会有牺牲,他们敢这么做,因为他们是中华儿女,因为心中的那一片爱国情。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国家的接力棒即将交到我们新一代手上。梁启超言:“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前程就掌握在我们手上。学校里,一个个少年梦为马,笔做枪,为中国之未来而努力;社会上,一个个青年谈理想,展宏图,为中国之兴盛而奋斗。我们的身上流的是先烈的血,我们的共同点是心中那抹中国红。

愿以吾辈之热血,许华夏繁荣昌盛;愿以吾辈之青春,护中华之盛世!

观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篇3

《长津湖之水门桥》战役中的他们,战无不胜;他们,毫不畏惧。把生命的滴滴鲜血点缀在伟大的祖国母亲身上;他们,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他们,战胜了叫做“纸老虎”的困难。

他们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我们的亿万同胞们,经历了多少困难,才能赢得一点点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对于他们来说,吃到一碗米饭。就是他们的奢望了。听着曾爷爷在我们讲他过去打土匪、打日军、打美军的故事。曾希贤爷爷作为部队的大当家,想想当时的战友们吃的是什么?玉米粥。玉米粥听起来还不错,但事实上却是少许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个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这样艰苦的生活,曾希贤爷爷照样带领部队的几十名战友英勇战斗。来到了土匪的领地,曾希贤爷爷把战友们分成了三排。“一排上!从东北方攻进寨里。二排上!主攻大门。三排上!来掩护所有成员。”他们毫不畏惧,冲锋在前。最后把那些烧杀抢掠的土匪们打的落花流水,为人民立了功。

曾希贤爷爷如今85岁了。他还与我们分享了许多伟大的,感人的故事。生命垂危的战士,在临死的时候,都还想着任务,想着祖国。最后曾希贤爷爷还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做四有新人。我联想到我的期中考试,对于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所面临的困难。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继续努力。

曾爷爷还说: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现在没有战争了,但是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把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当做敌人。你战胜了困难就等于战胜了敌人。听了曾爷爷的话,我满怀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明白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曾爷爷他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我们始终不会忘记你们:那些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战士们!

观《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篇4

人们总是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看完这部影片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片仍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后,为围歼撤退的美军,七连的战士们奉命炸毁美军唯一的退路—水门桥,并英勇阻击敌人的故事。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即使敌人的火力凶猛无比,即使想过这一仗会牺牲,即使刚刚经历了生死,体会了战争的残酷,但当冲锋的号角吹响时,所有战士依旧奋不顾身、上阵杀敌。当敌人的坦克开来了,他们心知敌人的机枪大炮随时准备着向他们开火,坦克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自己。但是他们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摧毁敌人的坦克,攻下敌人的指挥所。他们曾想过,打完这一仗就回家好好陪伴亲人。此时,他们可能无比愧疚,他们会想:对不起,亲人们,我不能再回家看望你们了。他们可能无比留恋,他们会想:可爱的新中国呀,我还能回到你的怀抱中吗?不过他们不会退缩,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这么一句话:我一定要完成任务!

然而,片中那句“你们炮营的炮,哪门不是抢来的?”,却也反映出在抗美援朝时,我们的装备明显落后于美军。正是因为这个,在面对美军的飞机时,坦克时,我们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正是因为这个,在面对人数比我们少得少的敌人时,我们还要牺牲那么多人。正是因为这个,我们的补给常常被敌人切断,战士们总是要忍冻挨饿,还要与敌人对抗。

我们作为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虽不需要像先辈们那样奋勇杀敌,但我们要继承他们的品质,像他们一样坚守岗位。对我们而言,学习是我们最主要的事,只有我们一心扎在学习上,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听从指挥,老师有时会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这正是因为老师还关心我们,想让我们变得更好,所以我们要听从老师指挥,紧跟着老师的步伐。

喜欢片中这一句话“这场仗越是难打,就更要打。”这些先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作为学生,我们要做到维护他们的尊严,像他们一样,在生活中越是遇到困难,就越要战胜困难。

最后,向这些为了祖国而负重前行的人——致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篇5

过年期间,我和家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剧情十分感人,让我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七穿插连,接到一项任务---炸掉美军陆战一师的撤退必经之路---水门桥。第一次炸完被美军及时修复;第二次用夜间投袭,只炸了一小段;第三次也没能成功。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给敌人在精神上以催残,功不可没,使得抗美援朝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这部电影中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影片中,当战斗结束后的伍万里的一句台词: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报告完毕。”看到这一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动万分,泪流满面,体会了战争的残酷,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豪情壮志。可能现实比电影中的情节更残酷,更震撼人心。电影中战争的场面十分逼真,让你如身临其境,那一声声的枪响,一颗颗的手榴弹爆炸,机枪,飞机的轰鸣声也让人们倍感紧张。我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志愿军奔赴战争,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年代,可能我们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先辈们一次又一次地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保卫国家领土和人民的安全。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向英雄们致敬,谢谢你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