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

法国某个小镇,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一群顽皮的、等待着救赎的孩子,一个失落的音乐家,故事就这么展开了。这部片子,作为老师们来看,就是阐述了一个教育理念的影片——犯错导致惩罚,惩罚再次导致孩子们的更加叛逆,而马修的音乐团却将这帮“恶魔”拯救,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释放了自己的“青春”。看着影片,我脑海中回响着的是陶行知的那句话“爱满天下”。即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

有位教育家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这些话精辟地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主人公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对待这些孩子,对学校的残忍制度深恶痛绝,在他爱心执着下,用音乐引导孩子,让他们心灵得到净化,对今后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教师素质的最好体现。联系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上,对于如何更好地体现这种爱,进行了一下几点思考。

一、尊重学生

师爱是广博的,对待优生,教师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自弃心理。对于孩子天真的行为,您可能不屑一顾,可能会不耐烦,甚至呵斥一句“你懂什么”!马修却告诉我们“不可轻视孩子的情感”。学生犯了错,您是像片中的校长那般猛烈斥责,还是严厉惩罚,抑或“邀请家长”呢?马修的行为却告诉我们,成长中的孩子敏感而脆弱,一个厌恶的眼神,一句随口的批评,甚至一个“无可救药”的姿势,都会刺伤他们的身心。它让我们深刻地体味着两个字的份量,那就是“尊重”!

二、了解关心学生

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抽时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从而能顺利地对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我们一年级的学生,每次带他们去阳光体育运动,他们都兴奋万分,完全不是上语文课的拘谨样子。借这个体育活动课,我想跟学生拉近距离,所以带着他们做游戏,开展安全健康的踢毽、跳绳比赛,并从中观察他们:哪些孩子比较活泼,哪些孩子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哪些孩子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育人要知心”,教师要利用一切时机深入学生之中,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意时,他们就会愉快地把信息反馈给教师,从而激起师生间的心理共鸣,此时,学生对教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亲而近之,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与其心心相印,忧乐与共,相融无间。实践证明,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从了解学生着手。

的确,师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因此说,师爱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2

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题记

第一次观看是在初中的音乐课上,第二次观看是在高一的音乐课上,第三次观看是基于作业而观看。的确越看越发有感触,的确很多场景都让我记忆深刻。

一群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羁的孩子,窃取了马修的皮包,也偷窥了他的心灵世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行行温暖的字迹,引得孩子无限的遐想与猜测。音乐,一个被学校完全忽视了的名词,一种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再次春暖花开!

学生在宿舍脱口创作、任意高歌,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引起了马修的注意。虽然他们根本就缺乏歌唱技巧,甚至屡屡跑调,但是用音乐表达内心,自然、快乐而又满足。马修立刻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他的音乐创作将和孩子的生命一起迎来新生!

快乐在眼前,为何要等待?马修决定组建合唱团,让孩子在幽晦的池塘之底,看到黑暗中的希望之光,感受到单调生命深处的热忱。也许,童年时代的诸多欢乐,转瞬消逝即被遗忘。但是,这道道绚烂的音乐金光,将在生命的道途上闪亮。

皮埃尔,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幽闭而敏感的心灵,在无人注视的时候得以自由,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他常常独自潜往教室,让自己的声音穿过骨头、穿越校园,窜向云霄,窜向生命的天堂。可是,他很孤傲,也很自卑,从来不肯在公众下展示歌喉的美丽,甚至以戏谑的姿态将自己出局。然而,马修却没有因为他打架斗殴而反复惩罚纠缠,相反,却敦促他回到合唱团。因为,马修知道,唯有音乐,能浸润清洁他的灵魂;唯有音乐,才能使他自由畅达地奔赴理想;唯有音乐,才能使他祛除邪恶,永葆生命的纯净。一如马修在日记中所述:“他自己感觉不到,可我却确信无疑,他的嗓子是个奇迹,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皮埃尔异乎寻常的音乐天分,在马修的精心保护和培育下,常常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美梦化为奇迹。

然而,当马修与皮埃尔的母亲并肩交流时,有着严重“恋母情结”而又被蒙丹蛊惑的皮埃尔,竟然将一瓶墨汁倒泼向马修,犯下了无可饶恕的错误。尽管暗恋着他的母亲,也格外垂青他的天赋,马修还是适时而果断地惩罚了他——去掉皮埃尔的独唱部分。美丽的东西,在即将失去时方觉它的珍贵。在皮埃尔倚柱忏悔,茫然若失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真正教育的魅力。当合唱团在表演哈默的《黑夜》时,马修又宽容而智慧地将手伸向他,这时我们看到皮埃尔完美地契合着指挥的节拍。在他的眼神里,马修读到了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合唱团进行得很顺利,在聆听孩子们成长的拔节声的同时,马修也感受到自己身上潜滋暗长的力量。孩子们精彩绝伦的演唱,让他灵感澎湃,渐趋佳境。上善若水,我们看到这群写满忧郁与痛苦的脸庞上,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霾。年轻而驿动的心被美妙的音乐点燃,倏忽之间灵魂飞舞而上,将泪痕烘干,把自我沉醉。课堂内,操场上,宿舍里,他们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感觉着内心欢乐的震颤。眼望着天空,放飞灵魂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在遥远的天边建筑着属于自我心灵的小屋。

一切都在跳跃,在奔腾,在开放,在变化。当皮埃尔墨水投向马修时,群起而攻之;古板的校长也加入了足球队,甚至爬上办公桌,放飞纸鸽,放飞童真;刻板的朗古卢瓦的数学课堂语言的竟然充满了和谐的音乐节奏,后来还加入了合唱团,弹起了风琴;皮埃尔的母亲感受到马修对于孩子欣赏的力量,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从此生命也发生了完全的转向……

但是,就在哈桑校长为经费解决而振奋时,一个电话让这一切灰飞烟灭。因误解而被蒙羞的蒙丹,纵火烧了给自己带去无尽痛苦记忆的学校,留下一个诡秘的笑容,转身远去。幸运的是,其时马修恰好带领六十多个孩子去野外游玩,幸免一死。然而,马修的擅离职守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推诿的。终于,这个可怜的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再次沉如池塘之底。他被解雇,并要求立即离开,不得与孩子们再见。

也许,我们在唏嘘之余,为之扼腕痛惜,甚至愤愤不平。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对于每个孩子,他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音乐重造他们的灵魂。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人之初,人本善”。。只是先天的环境造就了先天的行为,我很敬佩马修这样的老师。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每一个人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我,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

今天的时间充斥了太多的功利,成年人追名夺利的浮躁情绪深深地影响到他们对待孩子们的方式,使得本应以开发智力、培养性情、激发活力为目的的教育机构成为单纯训练未来参与利益争夺大战士兵的新兵营,本来发掘人性的学校变成了扼杀人性的地方,本来快乐好学的学生变得成天疲惫而厌学,这是多么残酷的教育啊!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快乐,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美丽:只要你心中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3

早就听说《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但自我一向没机会观看,这次下定决心好好观看,因为早就听说的音乐同行——音乐教师马修。观看中和看完后我的心中一向充满了感动和敬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电影名字《放牛班的春天》,很喜欢这个名字,给人无尽的联想:一群被放逐的社会边缘青少年,将迎来童心舒醒、梦想放飞的春天;一个不得志的音乐家,在以乐育人的实验中,获得自我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春天!

克雷芒马修是一个不得志的音乐家,在事业跌落低谷之至,他无奈来到一个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里当学监,教音乐。这是一所收容行为偏差学生的管教寄宿学校,名叫“池塘之底”,顾名思义,在池塘的最底部,被忽略的底部、淤泥堆积的底部。对于池塘外面的世界来说,他们是有问题的学生,是易惹事生非犯错误的学生,因而只能放逐到池塘底部,不再见天日。学生在那里,无异于脸上刺了“刑”字的放逐犯,被一一贴上了标签:逃学、吸烟、撒谎、偷盗、打架……在家长、社会、学校眼里,这孩子都已无可救药,唯一对付他们的武器,就是校长那“一犯错就处罚”的金科玉律。

初到这个地方,克雷芒马修的第一天是在颤颤惊惊中度过的:他目睹马桑大叔被伤血流满面,他听闻学生犯错找不到肇事者要团体处罚,他一进课室就被捉弄得下马威,他被同事警告那里的孩子有着天使般的面孔和魔鬼般的心灵。

都是大闹天宫的弼马温,就看这个如来佛如何妙笔生花,马修对付问题学生可谓刚柔并济、文武张驰,值得教育同行学习:

方法一:处罚,威而不严。抓到了伤害马桑大叔的学生,他没有告发让孩子去关禁闭,而是代以处罚孩子去当马桑大叔的护理员。孩子原本充满仇恨的心,因为马桑大叔的耐心与夸奖,变得收敛而具有怜悯之心。

方法二:假愠,慈而待之。马修初进课室,看到学生在人体骨骼模型嘴上插了根烟的恶作剧,他拿下烟,轻语道:“教室禁止吸烟,你也不例外。”学生在黑板上丑化他的画像,他“以牙还牙”,把学生卡通化,幽默而化之。

方法三:理解,换位思考。皮埃尔往马修脸上扔墨水,母亲愤怒同学生气,他对其母道出:孩子心中的母爱不愿与人分享。他是明白孩子们的心思,并以这种善解人意的方式去与他们相处,否则他不会冒着违反校规之名带孩子出去野外踏青。

方法四:音乐,获得共鸣。马修认为:“运动和音乐是促进国家团结的力量。”在歌声中,他看到了孩子们眼神的清澈荡漾,那种纯净无邪的神采在歌唱中被召唤回来,师生在欢娱的五线谱上学会了理解、宽容和爱。

方法五:宽恕,重获新生。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马修以退为进,墨水事件过后,他故意冷落了自尊心极强的皮埃尔,剥夺了他的独唱,然而,在伯爵夫人前来观赏之时,他让蜷缩在角落里的孩子一展歌喉,“我看到,那是被宽恕的喜悦,一种全新的开始……”

马修的实验没获得完全的支持,他的合唱团也因校长的干预而转为“地下”状态,他试图挽救蒙丹的努力也半途夭折,他最终还被专横狭隘的校长开除。这真是一个生命的严冬,当他提着行李一步一回首地仰望那个窗口时,他是多么地心有不甘,突然,一只只写满横七竖八笔划的纸飞机从窗口飞出来,如雪花般飞下,这一刻,无论是马修还是观众,都是一种心灵的沉醉与震憾,悠扬的歌声如冲天的凌云壮志,简寥的画面美得令人动容。

当然还有一个失败的例子:蒙丹因被误会偷盗钱财而遣送到少教所,这个少年怀着满腔的愤怒与怨恨,潜回管教中心放火焚烧。对于一个已是身心扭曲的人,简单的粗暴只能加速他往毁灭的路上疾奔。

经典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4

今天,我和全班一起在音乐厅看了牧牛班的春季电影。非常好。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名叫克莱门特·马修的音乐家,他因为没有机会展示自己而成为了一所学校的代课老师。马修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非常淘气。校长用暴力和体罚来控制这些学生。所以马修用他自己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有一次,一个同学不小心伤了仓叔叔的左眼。他应该被禁足15天,但是马修让他照顾叔叔直到他康复。马修还发现皮埃尔·莫恩希有天使般的嗓音,所以他组织了一个合唱团。最后,他改变了整个学校,这样所有的学生就不再淘气了。

我钦佩马修的教育方法。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撕碎了关于杏活动的文件。刘先生没有打我或批评我,而是又复印了一份,这让我非常害怕和紧张。老师这样对我,让我感到更惭愧。我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通过这部电影和这个事件,我明白教育不能是体罚,体罚会让我们变得更淘气,对我们的成长更有害。虽然我们很淘气,但我们仍然喜欢温柔、耐心和宽容的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5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已看过很多次,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感动与收获。4月14号,大周周一,我们高中部全体教师在五楼多媒体教室共同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感谢学校给的这次机会,让我们又受到一次心灵的教育。

1949年1月的一天,确定自己人生走在最低点的马修来到了一个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这是一所专门收留问题少年的学校,里面的学生都是一些问题学生。他们有的顽劣,有的暴力,有的自闭,这些怪异的性格与他们自身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要么是孤儿,要么来自单亲家庭。他们都是缺少爱的孩子,但在马修老师来学校之前,学校并没有给他们爱,特别是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一直奉行“犯错——惩罚”的原则,马修第一天进学校就看到了一名学生因受惩罚而跪在地上擦地板,学校没有给学生应有的关爱,相反它更加加深了孩子对冷漠社会的绝望。工作的第一天,善良的校医马桑大叔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头破血流,前任老师因为忍无可忍而匆忙离去,马修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学生的哄闹,招来了校长的“咆哮”,但也就在马修老师的第一堂课上,这群从来不知道理解与同情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因为犯错而被关禁闭。面对学生的伤害,马修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把情况上报给专制冷酷的校长,而是选择了宽容与原谅,但是他们得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马修让恶作剧的孩子去照顾因自己的恶作剧而受伤的马桑大叔,当马桑大叔夸赞那个孩子的时候,我想在他心里一定是为自己的行为懊悔和内疚的,看到此,真的很佩服马修的教育智慧,既没有让孩子受到伤害,也教育了他,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学生犯了错,不应该一味的体罚,要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这与我们现代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

孩子们不断的犯错,不断的接受暴力惩罚,整个学校都被残暴、冷漠、专制笼罩着,马修由于事业到处碰壁,他发誓不再创作音乐,但是有一次,他的乐谱被盗,当他发现的时候,一帮孩子们正躲在厕所里小声的合唱,看到这一发现,他当时并没有训斥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再唱一遍,虽然唱的内容对他是有侮辱性的,马修也没有生气,因为他发现了更重要的东西——教育的契机,这帮孩子们对音乐有兴趣,于是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变孩子们,闲时创作一些合唱曲,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净化他们被污染了的心灵。他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组织合唱团,给班里的孩子一个一个的试音,分出中高低音,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但也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马修用自己的善良与关爱感动了他,把他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推荐他的母亲支持皮埃尔去考音乐学院,最后他成功了,就是影片开头的那名音乐家。音乐成了改变这帮孩子心灵的支点。

一位评论家为该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确实,影片中,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很多,像影片的开头,音乐家皮埃尔接到来自巴黎的紧急电话,回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在家乡遇到自己同学派比诺,看到自己的老师马修的日记,原来音乐家也曾经是问题少年,如果在当时没有遇到马修老师,也许他的人生就会是另外一种情景。当马修老师被可恶、势力的校长辞退时,孩子们用马修老师教给他们的歌,用写着祝福与感谢的纸飞机送别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看到此处,想到我们的教育生活中,能不能做到此呢?要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就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素质,对待学习,对待周围的人与事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总之,对这部影片,一句话:平平淡淡的电影,但平淡中给人以感动,还有人性之美,音乐之美,我们学到了很多。

从教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与学生有过什么正式的送别仪式,但是不管送别的仪式如何,我希望孩子们临走的时候会跟我说,老师跟着你,我学会了很多,除了我们的物理,我也学会了很多。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90后,00后,他们喜欢的歌大都是一些现在比较流行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也曾经想用文学或艺术的形式去美化学生的心灵,例如,我们讲到圆周运动时,提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美的最和谐的运动;竖直上抛运动与斜抛运动的对称美,质能方程E=cm2非常深刻的体现了理论的简约美,极其简单的公式,却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部物质的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太阳光透过棱镜形成的连续光谱,太阳与行星的轨道排列,原子内电子的多层分布等,都体现了物理的有序美。物理也是美的,也有其艺术性的一面。

在电影的结尾,学校被烧,暴力校长的窃取马修成果的阴谋没有得逞,主要原因是插班生莫丹,心理医生把他放到这所学校作实验。莫丹无恶不作,人性几乎已被泯灭殆尽,他被校长指控偷了学校的20万法郎后被送进警察局,在校长准备因窃取了马修的成功而摘取勋章时,莫丹从警察局逃出来一把火烧了学校的某几间房,同时也烧掉了校长的勋章。影片这样安排,我想主要是要把校长与马修对比起来刻画的,他们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别,最后校长一败涂地,也就是他教育方式的一败涂地,他做人的一败涂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