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爱慕的信(最新5篇)

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充满爱慕的信(最新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充满爱慕的信 篇1

孩子,你最近真的变了。喜欢站在镜子前欣赏自己,爱打扮了,被人一说哪不够完美,你就激动得像什么一样,虽说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可以前你是不会这样的;还有你最近频繁的外出,大起大落的心情,遮遮掩掩的日记……别瞒我,妈妈也年轻过,你那点儿心思,妈清楚。

你们现在十五六岁,正值花季,青春的心萌动着,而你又是那么憧憬于童话般的浪漫主义,难免会被一时的美好蒙蔽了双眼。这,妈理解!

但是,你想过吗?你们这样的关系能够持续多久?爱就是一份责任。而你们都还不够成熟,连对自己都不能负责,又怎么去承担对方的责任?还有,你真的确定自己心中的想法了吗?也许,你们只是贪图一时的新鲜感,抑或是好奇,只想尝试一下呢!

近阶段下来,你也发现了吧!你的成绩都下降了,还有交友圈似乎也变得狭隘了。对吧?那天,你们班主任打电话来问我你怎么回事,最近怎么各方面表现都退步了,你知道吗,我的心里酸酸地难受。

孩子,现在你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好好地学习!把成绩跟上去,考上重点学校,打好人生的基础;至于恋爱这事,以后总有时间是专属于它的。不是妈妈不让,只是时机过早,明白吗?

孩子,你的理解能力向来很好,也很具理性的光芒。妈妈相信,是非对错你会分辨得很清楚。我也深信,你很明确:既然是秋天的果实,就绝不要在夏天的时候采摘。否则,得到的只会是满嘴的青涩。

孩子,妈妈相信你会交给自己一份正确完美的答卷!■

相关链接:

在我看来恋爱是人的一种正常感情活动,与生俱来,早也可能发生晚也可能发生,三岁的孩子还会爱上幼儿园女教师呢,况且拥有爱的能力难道是坏事情吗?难道要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爱,是一个傻子就好吗?

实际上,情窦初开时期的小男生小女生,感情是非常纯洁的,一般都是幼稚得可爱。不管社会上有多少影视剧在表现男女情爱,不管有多少画册充满性别诱惑,对于少男少女们来说,那都是突兀的隔膜的外面世界,他们自己,还是要从纯洁的感动和友爱开始,笨拙地摸索和学习人类的相爱。

这种最初的情感,如果没有受到外界的道德谴责和恶性羞辱,多半是可以促进和刺激学习激情的,一般被爱慕的孩子,自我感觉会很棒,学习会更加用功,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在爱慕者面前丢脸;而爱慕他人的孩子,学习也会更加用功,每一次考试他都希望自己考得更好,引起他爱慕对象的注意和重视。

在学校这个空间和环境里面的孩子们,功课是他们首要的价值表现,操场和篮球赛是他们唯一展示自己矫健身姿的地方。因此,爱的情感会促使他们更加发奋和聪明。

充满爱慕的信 篇2

为爱求证,在疼痛中上路

江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的学生陈慕琼决定孤身走进独龙江寻访文面女是在2005年7月初。那时,漫长的暑假开始了,陈慕琼却陷入到茫然无助的孤独与愤怒中。想起男友林辉的绝情,陈慕琼就觉得特别崩溃。两年的感情,林辉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这让陈慕琼很想不通。

事情发生在2005年6月25日晚上,与陈慕琼相爱两年、即将毕业的男友林辉突然找到自己,说不想去上海找工作了,他想回湖南衡阳老家。

陈慕琼一听,脸色当即就变了。之前他们就商量好了,林辉今年毕业后先去上海找工作,明年自己毕业了再去上海跟他会合。上海是陈慕琼梦寐以求想要去的城市,她喜欢那个城市时尚现代与浪漫共存的底蕴,所以大学以来,她努力学习,想着将来要留在上海,找一份喜欢的工作,然后跟林辉享受幸福生活。

可是,林辉现在说变就变,而且态度异常坚决,当陈慕琼问他如果他回了衡阳,她该怎么办时,林辉答道:“如果你愿意,你毕业后可以到衡阳来,我一定会善待你。如果你不愿意来衡阳,我希望你留在南昌找份工作,回家方便些。”林辉的话激怒了陈慕琼,她提高声音说:“我就是希望我工作的地方离家远一点,那样就没有人管我,去衡阳那根本不可能,我从来没想过要去一个小城生活。”

林辉耐心地劝陈慕琼:“父母在,不远游,我父亲身体不好,我母亲希望我留在衡阳。你如果来衡阳,有我的照顾,你父母会放心的。”但不管林辉怎么劝说,陈慕琼不惜以分手为代价坚持一毕业就去上海,并认为林辉从来没爱过她。林辉说:“你才不爱我,如果是你的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我会和你一起回吉安,你为什么就不能跟我回衡阳呢?你知道吗?在云南有个独龙族,历史上的独龙族女人一旦恋爱,就会为所爱的人文面,将脸文得黑黑的,以此吓退其他男人的求爱。如果你爱我,难道不能为我委屈一次吗?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去大城市发展,可是我们的父母却正在老去。”陈慕琼又一次嘲笑林辉:“少来骗人,我可是学旅游管理的,我知道独龙族有文面的习俗,但没有听说是为爱文面,也没有听说只有女人才文面。”

“我说的是真的,你不信算了。”倔强的林辉扭头而去,陈慕琼也故作潇洒转身而去。那个夜晚给大家留下了太多伤痛。之后,林辉真的回衡阳考公务员去了。暑假开始了,陈慕琼回到吉安,心情非常恶劣,心中那些无法排遣的疼痛像跟随血液一遍又一遍循环。父母察觉到了她情绪的异样,却不敢问她,从小陈慕琼心情不好时,如果她不主动开口说,父母问她,会引起她更大的不满。

三天后,陈慕琼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她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寻访独龙族文面女,如果林辉所说确实是真的,独龙族的女人为爱文面,那么她也为爱牺牲一回,毕业后去衡阳。父母一听说女儿孤身去原始森林地带的独龙江寻访独龙族,都非常惊恐,劝女儿不要去,或者和同学结伴去。陈慕琼以考察未开发的旅游资源为由坚持上路了。

2005年7月9日,陈慕琼从南昌垧塘出发,一路乘坐汽车火车,历时三天三夜,奔袭3400公里,终于抵达西邻缅甸,北接的云南贡山。

茫然,求证的爱南辕北辙

到达美丽的山城贡山后,陈慕琼顾不上放松一下疲惫的身躯,立即补充给养。第二天,陈慕琼坐上了开往独龙江的吉普车。车上路了,陈慕琼看到山路突然变窄,无数个“S”形相连的山路贴着山的一侧盘旋而上,山路非常陡峭。一边是悬崖,只能容一辆车通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路面较宽的地方,那是两辆反方向行驶的车“会面”的地方。

此时,陈慕琼心中的痛楚暂时被恐惧代替。从窗外俯视陡峭的悬崖,陈慕琼感觉到小肚腿好像在抽筋,绷得紧紧的。路经一个有融雪的塌方时,司机叫大家下来走路过去。陈慕琼下了车,小心走过塌方,蹲在路边喘气。她有些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冒这么大的险独自来独龙江,如果独龙族的女人真的为爱文面,那她真的要去衡阳吗?

下山时,陈慕琼心里的疼痛和恐惧减轻了很多。下午5点钟左右,吉普车终于到达了独龙江边上的孔当村。在孔当村留宿的那夜下起了雨,嘀嗒的雨声像寺院的暮钟响在陈慕琼的心里,她为自己感动了,她相信没有几个女孩敢像她一样为爱孤身来到独龙江。

次日清晨醒来,陈慕琼又上路了,她要继续前行,寻找独龙族的文面女人。在往献九当村的路上,陈慕琼忽然感觉手背上痒痒的,一看,吓得尖叫起来,手背上爬着两条山蚂蟥,衣服、裤子还挂着七八条,陈慕琼跳起来用棍子狠狠抽打山蚂蟥,脚一滑,摔倒在地。陈慕琼躺在湿滑的地上哭起来,她委屈地想,她在这里遭罪,林辉知道了会心疼她吗?在地上躺了两分钟,陈慕琼爬起来继续前进。下午两点多钟,陈慕琼终于抵达了只有十几栋木屋的村落,那就是献九当村。

在村里,陈慕琼认识了一个汉名叫李文清的男青年,因为在贡山念过几年中学,能说一点普通话。他是独龙族人,属于古代姜氏系统的民族,陈慕琼迫不及待地问李文清村里有没有文面女人,李文清说村里还两个文面的阿婆,都住在山上,要走三个多小时,明天可以带她去找文面阿婆。热心的李文清还向陈慕琼讲述了独龙族文面的原因,陈慕琼目瞪口呆,差点当着李文清的面号啕大哭。

原来,独龙族女人文面的原因跟林辉讲的完全是两码事!历史上外族人经常翻越高黎贡山,到独龙江地区掳掠12、13岁的姑娘,为了防止外族掳掠,保证独龙族人繁衍后代,独龙族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族里女孩长到12、13岁,就用荆棘沾上锅烟灰化的“墨汁”在她们脸上打花文。文面时一针一针扎在脸上,刺痛难忍,打完花纹后,脸部臃肿疼痛,伤口愈合后,墨汁渗入皮层,呈现蓝黑色。

这种丑化女孩面容的方法确实有效遏制了外族人的掳掠,但是那时的独龙族女人却永远也不知道自己17、18岁时干净、青春的脸是怎样的美丽。解放后,掳掠之风禁行,痛苦的文面陋习随之湮灭。现在能见到的文面女都超过了60岁,整个独龙江地区健在的文面女仅30人左右。

陈慕琼非常愤怒,她无法容忍的是林辉竟然把独龙族女人痛苦的被迫的文面,说成是浪漫的忠诚的为爱文面。如果手机有信号,她一定会马上打个电话给林辉,骂他是骗子。以爱的名义孤身闯进独龙江,却发现找到的东西与爱无关。陈慕琼坐在李文清家门前的木床上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何去何从。

走进独龙族,在另一种爱中醒来

下午,李文清的弟弟妹妹还有母亲从外面干活回家了,正在忙着做晚饭,用他们最好的食物土豆和玉米招待陈慕琼。晚上,与李文清闲聊时,陈慕琼问他这么大了为什么不出去工作时,李文清说:“你听说过一种鸟吗?它们第一年孵出长大后不会立即飞走建立自己的巢穴,一定要等到第二年帮助父母把弟弟妹妹喂养大才会离开巢穴。我要等到弟弟妹妹16岁成年了,才会考虑去外面打工,如果我现在离开,很多劳动就落在妈妈和弟弟妹妹身上。”陈慕琼虽然觉得李文清的想法有些迂腐,但也为这种质朴的行为感动。

第二天,在李文清的带领下,陈慕琼探访了两个年纪都有六七十岁的文面女,陈慕琼发现文面女都住在高高的山上,而他们的儿女则住在远离村落的山脚下。对于这种怪异的情形,陈慕琼有些不解。一个叫“莲”的文面女的儿子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妈妈文了面,很害羞,全家搬到离村较远的山上,跟妈妈近一点,妈妈会开心一点。”听了他的话,陈慕琼开始有点理解林辉的行为。

7月22日,陈慕琼沿着独龙江北上,她要去听说有两个文面女人的迪朗村。她决定探访完这两个文面女后就回家。她想家了,她想起临走前她大发脾气,父母不知所措的样子,她有些心痛,同时她心里那种不安一直没有消退。

进入迪朗村,采访完文面女迪兰・阿年后,陈慕琼独自去寻访独龙江对岸的90岁的文面女迪朗・梅娜。在走进木屋时,陈慕琼看到了令她震惊的一幕:屋子的中央生着一堆火,火堆旁边的木板上躺着盖着一条小毛毯的90岁的迪朗・梅娜,迪朗・梅娜的身边守着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

原来,迪朗・梅娜生病了,已经有几天没起来了,前两天由儿子守在她身边照顾她,今天她的儿子干活去了,孙子留在家里照顾她。陈慕琼看着在祖母、孙子脸上跳动的火光,心里猛地升腾起一股罪恶感,她想起她的亲人,不要说爷爷、奶奶,就是父母生病,她长了22岁,还从来没有到父母床前伺候过,而在这近乎原始的高山上,一个30岁的男子却恭恭敬敬守着生病的祖母。那一刻,陈慕琼终于领会了林辉的孝心,原来自己身上缺失的,正是这种古朴的美德……

回家的路上,在过索桥时,陈慕琼一不留神差点摔下去了。平稳之后,陈慕琼蹲下去泪流满面,泪水像雨滴一样落进桥下汹涌的江水里。她想如果刚才自己摔下去了,她的父母这一辈子就坠入了地狱。作为独生子女,她是父母一生的全部希望和幸福,而她却如此不顾及父母的想法。从小到大,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从来没想过父母有多担心。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可是却从来没让她有过物质上的压力,她想的东西父母都会尽力满足她。而她又给了父母什么呢?……

陈慕琼终于明白了她心里那种不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走进独龙族,目睹他们的生活后,她那颗从来只会顾及个人感受的心,在独龙族浓浓的亲情中颤栗了,独龙族的每个人都在用最纯朴的方式守卫他们的亲人,即使要为此付出艰辛的生活代价。陈慕琼第一次正视自己的自私,她为自己汗颜,这一趟独龙江之行让她懂得了爱意味着牺牲、奉献,爱是一种责任,每个人的第一份爱和责任应该给父母。

充满爱慕的信 篇3

1。隐含法,或叫借喻法。把自己的情意隐含或寄托在讲述某一事物或某一故事之中。有一位青年军官,他在回乡探亲时偶遇一位高中时期的女同学,触发了他曾蕴积内心却以未曾吐露过后对她的爱慕之情。返回部队后,他给她的第一封信中,讲述了一个娓娓动听的爱情故事。这封信笔法巧妙、艺术,感情也深沉、熨帖。后来他俩的婚事如愿以偿,恐怕也得益于这成功的第一封情书。

2。渐进法,或叫悄入法。首次致书对方,完全不涉及恋爱之事,但所谈所论,都是对方关心的事物。在频频往还的书信中,各人对对方的志趣、学识、爱好及待人处事,对对方的思想洞悉力和生活分析力等等,渐渐地有了更多的了解,由此悄然潜入的默默生发爱慕之情。这样的通信,也许很难分清哪是第一封情书。这是许多人曾采用过既自然又艺术的手法。当年许广平写给鲁迅的第一封书信,就是从求教开始的,其后他俩在两年多人数百封信件来往,从字面上看,几乎找不出爱呀,死呀之灯的字眼,但每封信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的深挚的爱。正如许广平后来在《为了爱》一诗中所写的那样:“……一切的经过,看《两地书》就成,那里没有灿烂的花,没有热恋的情,我们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

3。坦露法。有人喜欢深沉,有人爱好明快,有人柔情绵绵,有人激情涣涣,所以恋人要依自己所处的境遇及特点,采取最合意最顺手的书信,一下子叩击到双方的心扉上。但坦露法不可随意搬用,它须以相互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为前提,若贸然而行,则免不了闹笑话,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4。倾囊法。在情书中不仅求爱,而且“预后”——将两人结恋之时的景况以及结婚之后可能出现的方方面面的趋向以及自己的态度倾囊而出,使对方窥见你的的心灵深处。这里,需要勇气,但更需要真诚;需要追赶,但更需要自信。老舍,这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当年写给胡挈青的第一封情书里,将自己的心思、忧虑、展望、意向等等,倾囊以尽。他的诚挚打动了胡挈青天,他的心魄赢得了胡挈青。

充满爱慕的信 篇4

作品开篇写到一个闷热难耐的夏夜,心情不好的信吾在这近于满月的深夜里听见了“恍如魔鬼鸣山而过”[1]的山音。不详的征兆开始显露,第一个便是黑夜背景下的白色月光。它传递着死亡的讯息,令四处充满着阴森恐怖的气氛。古代日本人将白色视为善,黑色则是与之相对的恶,而川端康成笔下的白色绝不仅仅表示纯洁善良,而更多的散发着死亡的味道。事实上,“白色与死亡的内在联系,早在川端儿童时代就已在他的心灵深处打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2]由于自幼经历太多与亲人的死别,出席过众多亲人们的葬礼,对于他这个“参加葬礼的名人”,记忆中一定不会缺少“素裹全身的白色丧服”的印象。如果白色背后隐藏着不易察觉的死亡征兆,那与黑色相伴就更挥不去死亡的阴霾。《山音》就有描写在茶人鼻祖利休的忌辰中,茶席上摆放的插花用的就是黑色百合和开白花的金银花。黑色相衬下的白色月光,着实令人感到阴森恐怖、毛骨悚然。正是在这种冰冷灰暗的月光下,信吾听到可怕的“山音”。起初,他以为是蝉鸣声,信吾讨厌蝉,认为蝉的吵闹劲儿,“简直就像发生了什么事故”。可又疑惑,难道蝉会发出这样可怕的声音,或许它们也害怕做噩梦。后来证实这是有着“地声般深沉内力”的山音,信吾不寒而栗,陷入恐惧之中,“莫非它预示着死期将至”。日本和歌中,蝉声是代表着哀伤,给人一种悲哀的感觉,《万叶集》中就有“嘒嘒蝉声入耳悲”。而山音即山里的风声,却比蝉声还可怕,完全给人死的绝望,让信吾有了死的预感。早在《周易》中就有:“象曰:山下有风,蛊。”这里将山里的风声作为不详之兆。朱熹也在《周易本义》中注:“山下有风,物坏而有事。”[3]信吾在一个笼罩着潮湿的冷空气的夜间,听见了远处不详的风声,而他的妻姐在临终前也曾听见过同样的声音,因此将山音看成“预示着死期将至”。可见小说开篇笼罩着浓重的死亡阴影,传递着“死之将至”的信息,奠定了全文的灰暗死亡基调。

不仅开篇如此,小说还描写了衰败的、富有死亡意味的自然景象。如台风过后变秃的银杏树,连枯枝败叶也落光的樱树,枯萎的竹子……这些凋零、破败不堪的景物均呈现出一种生命的死灭状态,从而给人以强烈的死亡感觉。如果说阴冷的景色、衰败的景物仅是为《山音》笼罩着一种死的气息,那信吾身体机能的衰竭、精神的衰老则更预示着人到暮年,死期将至。晚年的他有时会咯血,记忆也在减退。会忘记在自家中工作过的女佣的名字,忘记系领带的方法,儿子修一就是他的“备忘录”,妻子、儿媳、办公室的女职员都要帮着他记事。信吾还时常梦见死人,梦见已故的辰巳屋的大叔请他吃面条,还梦见因脑溢血故去的相田拎着酒壶到家中。这不禁使他担忧“是来接我的吧”。年迈的信吾有着强烈的求生意识,在他看来“平凡人的生计就是今年也要活下去”。可是生命无常、生死由天,在信吾身边有因各种原因致死的朋友。如被妻子虐待而死的岛山;抱着年轻女子猝死在温泉旅馆的水田;拔白发致疯而死的北本;为情而死的划艇协会会长;患肝癌而死的同学等。死的存在始终威胁着活人,死神的脚步步步紧逼信吾,令他恐慌、窒息。可以说,支撑这部小说的基调就是死亡。

小说除了在阴森的环境和体弱的主人公上出现死亡的征兆,还在美丽的情爱中渗透着死亡意识。公公信吾与儿媳菊子之间有着不被世俗所接受的不伦恋情。年轻貌美的菊子酷似信吾早逝的恋人,她的出现唤起了自己对恋人的回忆,也安慰了老人那颗孤寂的心。由此引发了公公对儿媳的格外关怀以至畸形爱恋。然而信吾认为“这并不是怎么严重的病态”,反而在心里原谅自己,也隐约的尝到一丝甜头。在日本人的传统美学观念中,“悖德的不伦之恋,亦即好色是最能使人‘物哀’和‘知物哀’。”本居宣长认为:“好色者”最感人心,也最知物哀[4]。因此畸形的爱情是美的,可同时也是虚幻的,注定会走向死亡。在道德的束缚下,公媳之间的恋情不能开花结果,信吾也只能“发乎情、止乎礼”。背德逆伦的爱情在没发生时就已灭亡。信吾爱菊子,也只是因为她的容貌与自己年轻时所爱慕已过世的保子的姐姐相似,他常常能从身材苗条、肤色洁白的菊子联想到死去的意中人。对离世的人的追忆和幻想,使信吾的生活、情感完全陷入一种虚幻、不真实的状态,他无法分清自己爱慕的对象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人生也由此变得虚幻。信吾在年老时能与年轻女子擦出爱情火花,这的确很美,“生命追求美,而美又是虚幻的,虚幻又代表死”[5]。长谷川泉把这种虚幻看成是川端康成的“虚无”本体思想。“美即虚无”[6],而佛教中则有“虚无灭绝”这一观点,也就是说虚无的美渗透着死亡意识,抑或说虚无即死亡。爱情若是虚幻,灭亡定是必然。

信吾爱做梦,他对菊子的爱慕虽然只停留在欣赏、爱护层面,并没有付诸于行动,但他可以通过虚幻的梦境与幻影,把自己的爱欲需求宣泄出来,从而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与满足。他梦见在松岛拥抱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梦见能剧面具幻影出少女润滑的肌肤,信吾几乎和它接吻;梦见抚摸着一个女子那细尖而下垂的乳房,而这个姑娘就是菊子的化身。若梦并非全虚构,“而是梦者日常生活与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7],那么信吾屡次在梦中表现对性的渴望,正是他想重获青春,努力生存的内心诉求。对于信吾来说,仅是凝望着菊子,就觉得“仿佛自己心中荡漾着青春的活力”,更何况是亲密接触,尽管是虚假的,也是愉悦的。他意识中的性需求正是自己求生避死,抵抗青春消逝的一种方式。这恰恰说明他内心深处流露出的靠近死亡的恐惧感,可谓是越怕死,越求生。美丽的爱情在半梦幻、半现实的状态下出现又毁灭,潜藏着死亡的虚幻感,它同样也渗透着死亡意识。

《山音》由始至终都充满了死亡意识,作者如此钟爱描写死亡形象,渲染死亡气氛,与他的人生经历,宗教信仰以及对日本传统美学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川端康成的童年目睹了太多亲人的亡故,两岁时父亲因患肺结核去世,三岁时母亲同因感染此病撒手人寰,接着就是祖母、姐姐、祖父相继离世。亲人的死去对幼小的他来说是痛苦的,更是恐惧的。川端康成在《致父母的信》中也写道:“我自己恐怕也只能活到您们辞世的那个岁数,这种恐惧自我少年时起,就渗透了我的心”[8]。幼年时痛苦使川端康成的人生笼罩着死亡的阴影,然而社会的悲惨现状又加深了他的死的体验和无常意识。长大后步入社会的他看到的是世界大战带来的屠杀和死亡,看到的是关东大地震导致的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看到的是二战中日本法西斯因残暴、灭绝人性而造成的惨败……面对意外离世的亲人和死于非命的众人,川端康成感到生死由天、人生无常,“因而过早的产生了一种生命不长久的错觉和人生无常的感伤,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嗅到死亡的气息’”[9]。因此川端康成的文学一直呈现着强烈的死亡意识,大部分作品中都带有死亡气息或痕迹。从早期的作品开始,他就描写了各种死亡形象。像《十六岁的日记》中临死前痛苦呻吟的老人,《雪国》中死的既悲且美的叶子,《千纸鹤》中自杀而死的太田夫人,《睡美人》中抱着年轻姑娘猝死的福田老人等。

川端康成对于死亡内容的挖掘,除了受人生经历影响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他本人深受佛教虚无思想的影响,常认为“人生无常”,“生即死、死即生”。他曾表示:“我是在强烈的佛教气氛下成长的”,“那古老的佛法的儿歌和我的心也是相通的”[10]。被称作是“参加葬礼的名人”的川端康成,在经历众多亲朋好友死去后,他对生存的渴求,对死亡的恐惧有着比别人更强烈的感触。而佛教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对生死的参悟,“死亡就是川端康成与佛教的首要结合点”[2]。实际上,日本本身就是一个佛教气氛很浓厚的民族。佛教自印度经中国传入日本后,与本民族传统的神道文化观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佛教思想就慢慢地深入到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印度原始佛教认为,人生“一切皆苦”,而“‘无常’就是造成人生痛苦的主因”,“唯有以涅槃不生不灭的真如境界去面对无常人生,才能解脱烦恼,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归于寂静圆融。”[11]这种生死无常的思想恰恰迎合了充满悲观意识,否定现世幸福,“精神上作孤苦漂泊”的日本大和民族的思维方式。这从传统文学《平家物语》所强调的“诸行无常、盛极必衰”和《徒然草》中流露出人生无常的佛教思想中都可以看出来。日本学者小松伸六也明确指出:“在日本作家的传统中似乎有一种透过死亡和黑暗来观察人生的佛教思想。”[12]在佛教气氛浓烈的大环境影响下,川端康成不能不被感染。而川端家族更是世代都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祖祖辈辈都信仰佛教。祖上对佛教的虔诚皈依也使川端康成那颗“童心”,自觉的对佛教亲近、敬畏、感动。

在川端康成看来“人死一切皆空”,“生去死来都是幻”。这与佛教讲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不无契合点。《涅槃经》中有两句偈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也就是“看破了生死便可以进入寂灭入定的境界,”“从而永离诸苦,但受重乐”[2]。在佛教教义四谛中,苦谛是第一谛,即“一切皆苦”。《山音》里的信吾生活充满苦楚。他年轻时爱慕的是保子已过世的姐姐,可最终娶的却是想做姐夫填房的保子。生养的儿子品行恶劣、花天酒地,女儿嫁非所淑、生活艰辛。战争的苦难、生活的无奈都压得信吾喘不上来气,而只有爱恋的儿媳菊子是“这个沉闷家庭的一扇窗”,使他“不免感到如释重负”。可这种背德逆伦的爱也是苦的,不可求的,也只能“发乎情、止乎礼”。可谓生存即苦,“一切无常,乐少苦多”。川端康成笔下的信吾也亲近佛寺,爱听佛钟,认为边赏樱花边听钟声是悠闲自在的事。同时他相信轮回转世,会幻想,“菊子流产的婴儿、这个丧失了的孙子,就是自己爱慕的人投胎转生的。”若只有“皆永灭尽”,才能摆脱世间一切苦难,那笃信佛教的信吾本应畅然向死亡,可他却偏偏苦于无法逃避死,幻想着挣脱死神的枷锁。这是因为信吾恐惧、害怕死亡,对于行将就木的自己,求生是他唯一的信念。在死期将至的情况下,内心深处发出渴望延续生命的呻吟声,更令小说《山音》笼罩着恐怖的死亡气氛,渗透着悲哀的情愫。

川端康成始终追求日本传统的美学理念,这也促使他在小说中渗透死亡意识,抒发颓废感伤之情。1968年,他在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颁奖典礼上,作题为《我在美丽的日本》著名的演讲时说到:“日本吸收了中国唐代的文化,尔后很好地融汇成日本的风采,大约在一千年前,就产生了灿烂的平安朝文化,形成了日本的美,正象盛开的‘珍奇藤花’给人格外奇异的感觉”。[13]川端康成热爱并努力学习日本古典美,追求传统艺术美。浪漫的物哀、幽玄的空寂、风雅的闲寂便是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它们增加了日本民族文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审美意识,然而却渗透着一种哀伤、悲寂之感,而且都与佛教的无常观有着很好的融合,从而带有一种神秘的、玄幻的哀感。久松潜一将“物哀”的性质分为感动、调和、优美、情趣和哀感五大类,而其中以哀感最为突出。在最能体现“物哀”思想的古典著作《源氏物语》中,光源氏的一生起起伏伏,命运多舛,女官们的情感、生活不遂人意,常常流露出悲伤和哀愁。川端康成酷爱《源氏物语》,他就在这部集日本古典之大成于一体的小说中,去感受人生无常的哀感和主人公行将就木时的恐惧。空寂幽玄思想所形成的前后时期,正是社会动荡,战乱纷纷、百姓充满厌世无常观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绝望、悲观的思想加之佛的生死观及禅的“心中万般有”的精神,就形成了具有异端缥缈感的幽玄思想。像镰仓时代的文学作品《徒然草》、《平家物语》都充满了佛教无常的幽玄文学思想,《平家物语》更是提出“诸行无常、盛极必衰”这一观点。与幽玄的空寂相比,风雅的闲寂除了更具有情调之外,也多表现为寂寥、悲伤之感。

在这样的美学意识影响下,日本人爱描写残月、败花等衰败景物,这更有利于寄托自己的忧郁和寂寞之情,抒发自己的无常哀感和人生忧愁。川端康成一生致力于传统美学理念的追求,他的作品充满了哀愁与感伤。《山音》中川端康成描写的月亮是冰冷而灰白的,夜空是黑魆魆;台风过后,樱花树的树叶掉的精光;狂风将向日葵连花带茎刮断,恍如人头落了地。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也往往是死于非命。像岛山是被妻子虐待而死;水田是抱着年轻女子前往极乐世界;北本是拔白发致疯而死;还有为情而死的划艇协会会长,患肝癌而死的同学。除了《山音》,川端康成其它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也死的既悲且美。像《雪国》中在银河的映衬下,死于烈火中的叶子,《千只鹤》中比自杀前更美,成了真正美的化身的太田夫人。死亡能够带来沉重的悲哀,可是美离不开悲哀,越悲哀,就越动情,也就越美丽,所以美亦离不开死亡。川端康成在他的创作天地中,不断地寻求、探索日本的传统美学意识,把哀伤感、无常感恰到好处的融入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因此他偏重于描写死亡的形象,痛苦的人生,无常的哀感,大量的作品中充满着恐怖的死亡意识。

生与死就是一线之隔,或许根本就没有界限,死亡是恐惧的、丑陋的、可也是神秘的、美丽的,对《山音》中死亡意识的深入探索,也许可以更好的探讨川端康成以“死亡”为主要内容的其他小说,相信对正确认识作家和评价作品,可能会有一定的裨益。“生命本无常、恋生是妄念”,或许他已用“死的实践”亲证了自己的无常思想。(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日]川端康成。山音[M].叶渭渠,唐月梅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周阅。谈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以东方文化为中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

[3]朱熹。周易本义。新刊四书五经周易本义[M].中国书店,1994(04):45.

[4][日]本居宣长。日本物哀[M].王向远译。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0):8.

[5]叶渭渠[日]千叶宣一[美]唐纳德·金主编。不灭之美[M].北京:中国文联学出版社,1999.

[6]颜翔林。死亡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11.

[7]张健华。论《山音》的象征隐喻[J].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报,19999(03):54-58.

[8][日]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文集,伊豆的舞女。致父母的信[M].叶渭渠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4):212.

[9]孟昭毅。川端康成《睡美人》初探[J].国外文学,1988年第四期。

[10]叶渭渠。川端康成的审美情趣[J].外国文学报导,1985(05).

[11]张丽珠。中国哲学史三十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214.

[12]进藤纯孝。日本作家的自杀根源[J].日本文学,1985(04).

充满爱慕的信 篇5

张荣明认为“爱慕”这个品牌名称是上帝赋予他的一个礼物。这个词语本身的内涵以及可演绎出的涵义与内衣商品让人喜爱的消费属性和蕴含的品牌文化非常一致,“有着‘爱和喜欢’意思……所以,我认为自己真得很幸运,……那种找到宝的兴奋情绪印象很深。”爱慕这个品牌名称的确定,不仅是张荣明心中所想,也成为爱慕14年来甚至以后更长时间内影响企业最核心的一个词,爱和喜欢,成为张荣明经营企业的文化内涵,包括对顾客、员工、朋友以及对社会的爱,这也是我们理解爱慕品牌的同时理解爱慕企业和张荣明本人最好的注释。所以他的这颗心,是爱慕的核心;是一颗有爱的心;也是一颗令人爱慕的心……

张荣明最近有点忙,从7月7日开始的10天左右时间,公司在日常经营、文化营销、内部事务方面都有很多事情,他一天天往回推算,从“全国财务主管培训大会”、“一线营销人员训练营”到每年两次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评审会以及爱美丽品牌“寻找爱美丽天使”的大型推广活动的启动仪式、爱慕希望女孩的周年纪念活动等等。不过这么多的事情并没有让张荣明感觉手忙脚乱,因为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着,他认为这是目前爱慕发展比较健康充满活力的表现之一,体现了团队作战、部门协调的整体综合平衡能力。

其实,爱慕内衣有限公司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多年来无论在人们的眼中的形象,还是留在脑海中的印象,都很少出现令人争议或是担忧的问题,这与其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荣明留给外界的印象也是一致的。 在记者面前,带着眼镜的他,面庞和手指都非常干净,神态从容,说话的语调不紧不慢,很少露出明显的情绪波动,眼神很坚毅,却也温和,这种书生气质倒是与外界冠于他的“儒商”评价很是贴切,但绝不仅限于此。

“我既务实也心存理想”

2006年底的寒冷冬日里,阵势浩瀚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波涛汹涌的强烈视觉冲击引发了一场“满城尽说黄金乳”的火热争议,争锋相对的两派即使争论得面红耳赤也难分胜负,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意外卷入这场争议的爱慕内衣因其黄金甲内衣的缔造者的身份却成为风波的最终赢家。就连对爱慕认知度一般的上海,现在提到爱慕也都知道是黄金甲中衬托巩俐完美胸部的幕后高手。

突如其来的争议给爱慕带来的意外宣传效果是张荣明事先完全没有料到的。当时,黄金甲剧组因不满意香港公司制作的文胸而转由找到爱慕的时候,就宣传时机来说,张荣明认为已经太晚了,便专注于产品的制作。不过,看到爱慕因黄金甲的热评而走红,张荣明也有抑制不住的喜悦,笑着对记者说到:“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我们不能错过,争议越大宣传价值就越大,所以就借势宣传了。”

我们可以理解爱慕在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工艺含量以及质量的保证上对专业性的特别强调和重视是出于张荣明在北京科技大学的理科背景,“理工科出身,确实让我对技术有特别的敏感和对专家的信任,我也非常有兴趣去研究。”可是爱慕更是有突出的充满感性色彩的品牌文化,是什么驱动着一个理性思维的企业家对感性文化理念的适时把握?“这可能是受到家乡人文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张荣明的家乡江苏省吴江市黎里镇是个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去过家乡博物馆的他很受当地人文历史的影响,同时,他的父亲虽然以种地为生,没有什么文化,却坚持主张让张荣明读书,学习文化,这让他终身受益。

“如果说爱慕的发展与我个人的性格和轨迹比较吻合,可能受我知识结构的影响比较大吧。”张荣明承认企业家的个性特征对企业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我最显著的特质?”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既务实又有理想。做实业一直是我的目标,但我也有理想,而这种理想观,听上去可能比较传统,就是有了财富为社会做贡献,让身边的人幸福,为更多人美好生活服务,但这确实是我心里真实的想法,可能与我们这一代人出身的年代有关,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要创业

如果说爱慕的创业冲动来自于张荣明学生时代受大环境影响,当记者追问其学生时代的创业激情和经营思路来源于何处时,张荣明停顿了一下慢声说到:“一定要追溯源头的话,有些人就是天生做生意的,我可能就是这样。不到10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做买卖了,晚上到田里逮黄鳝或是青蛙,第二天上集市卖掉,挣个几毛钱,买碗面吃就回家了。”这其中的过程和事后的喜悦让张荣明颇感满足,也在他内心深处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1986年、1987年,也就是张荣明研究生毕业的前后两年,他创业的冲动开始发芽。“那时候国家经济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整个社会的环境都在鼓励年轻人去创业,我深受影响,并开始付诸实践。”毕业前,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就想要创办一家公司,尽管这个创业计划失败了,将近半年的经历却对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带着这次创业未果的遗憾,为了留在北京的张荣明服从分配去了首钢公司,并被安排在首钢大学任教。在学校为迎接新老师的座谈会上,谈起理想这个主题,张荣明仍然非常坚定自信的回答,“我的理想就是做实业”。

对于这个片断,现身为爱慕内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周立如印象十分深刻,他是与张荣明同时分配到首钢大学的同事,正是这次发言让周立如开始对有些土气的张荣明产生兴趣。“他的发言诚恳自信很坚定,我觉得他是个能干事情的人,也是个想干事情的人。”

创业这个理想目标一旦认准,张荣明的努力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首钢大学的4年,他一直在做着创业的事情。利用涂层刀片的项目,带着学校做的样品,跑订单、买材料,还在别人的公司里挂名成立一个部门,生意做到了大连、长春、沈阳,两年的时间里就成为那时候的万元户。但是,当张荣明干了近三年时间,感觉这个事情做不大,就断然决定放弃,尽管放弃这个项目,但是创业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时,他接触到记忆合金胸罩的项目,抓住机会开始再次创业,这次也是他与爱慕结下不解之缘的开始。周立如也在张荣明共同创业的名单中,而对于张荣明工作起来的状态,周立如称“一干就到夜里3点多,这个人干起活来简直就是玩命。”

当张荣明拿到第一批由记忆合金做成的胸罩钢圈,去推销的第一个对象是当年的北京华歌尔服装有限公司,他们虽然热情地接待了他,却没有要他的产品。张荣明索性将产品直接做成胸罩,并找了一家加工厂,就是后来接管的华美时装厂。具有戏剧性的是,当他的胸罩产品做出来,开始卖了,给他加工的华美厂的厂长却辞职不干了。而朝阳区工业局的局长却看好张荣明这个有知识有创业激情和理性规划的年轻人,1992年元旦前夕,张荣明正式接管了经营陷入困境的北京华美时装厂。

到时装厂报到的第一天,张荣明记得是个下雪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领回因没有活干

而在另一家活多的服装厂做工的工人们。将近一年的时间,他做的就是不断的找活确保厂里的工人不停工,同时却也陷于苦恼之中,深感这样下去没有前途。因为曾有过记忆合金胸罩这样一个开发成功的新产品,张荣明就下定决心要开发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商标,自己控制这个市场。1993年3月8日,“爱慕”这个品牌正式在市场上出现了。目前是爱慕内衣首席设计师的张虹宇,1994年毕业后就来到爱慕,至今还记得当时坐落在朝阳区景升东街的华美时装厂,旁边就是一个很脏的公共厕所,但厂里面却十分干净,所有人都穿着白大褂,精神面貌很不一样。大约过了不到一年,爱慕就开了一次“冬日温馨”主题的内衣新产品会,尽管场景、产品在现在看来还有些土,但是张荣明的品牌意识文化意识在那个冬日里已经发芽了。

十年磨一剑

说到品牌文化,公众和媒体对爱慕并不陌生,从“敦煌文化主题会”到“美丽中国行”以及最新的“寻找爱美丽天使”,爱慕从来没有在公众视线中消失过,张荣明本人的出镜率也因为他身体力行地对于内衣文化的倡导和宣传逐渐增多。像“美丽中国行”这样涵盖12个城市的大型活动,张荣明竟然能够做到每场必到。

爱慕的品牌文化和形象以及他个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一切都以2002年为一个起始。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很难在媒体资料上觅得爱慕公司以及张荣明个人的踪影,从1993年成立爱慕公司到2002年的那段历史在人们心中似乎是一片空白,张荣明也认同,2002年对于爱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02年以前,爱慕只专注于做一个品牌,现在则增加了高端品牌La clover和少女品牌爱美丽以及爱慕先生品牌,在多品牌发展的同时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创业头10年,是我从一个不懂内衣到逐步了解,传播内衣文化;从不懂营销到关注品牌形象的过程,也就是2002年以前对于成长中的爱慕是蓄势待发的重要积淀过程,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受磨砺的岁月,”张荣明的总结是“十年磨一剑”,而给自己和公司那时很少露面的理由则是“没有机会和资本去张扬自己和品牌”。

爱慕从1993年到1996年的短短三年时间里的发展势如破竹,不仅完成了爱慕品牌的初创,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也达到了第一。90年代初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势头都很好,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开始解放,他们想买到品质优秀的内衣,市场上则没有那么多很好产品可供选择,也没有那么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爱慕就这样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在国内内衣行业发展的起点上起跳。这个头开得很好,张荣明认为自己是幸运地“踩上了时展的节拍”。

而另一个张荣明认为自己很幸运的是,他认为“爱慕”这个品牌名称是上帝赋予他们的一个礼物。“如果没有这么美好名称的商标,美好的内涵,可能今天也没有那么多的消费者喜欢爱慕这个品牌。”尽管,当时提出的品牌名称有四五个,可张荣明一下子就相中了“爱慕”这个词。最早对他提出“爱慕”这个名称的“慕容”小姐并不在爱慕工作,目前在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工作的她手中却有着唯一一张“爱慕终身荣誉员工”的牌子,这是张荣明对第一个说出爱慕之词的人最真诚的答谢。爱慕的中文意思由字面可见,而其英文字母“Aimer”在法文中也是“爱和喜欢”的意思,这种品牌名称的中外意义能够如此统一和谐着实让张荣明为此激动不已。

爱慕头3年的快速发展让所有人都感到欢欣鼓舞,然而时间到了1996年,摆在张荣明面前的则是创业以来最大的瓶颈。国际优秀品牌纷纷进入,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那时的爱慕也向其他企业一样,希望能够像国际化成功品牌那样追逐时尚和国际化,现实却是设计师人才缺乏、难以采购到合适的面料和找到合适做蕾丝花边的工厂,做来做去,无论是形象上还是产品线仍然和国际品牌有着很大差距。

尽管当时在销量上,爱慕依然保持上升的趋势,张荣明却十分清晰地认定他已经面临的从产品设计、品牌管理、形象树立方面的困难。他开始提前考虑以变求存的思路,实施名牌战略,包括整体形象的VI设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进行改制:重点放在营销渠道的建设,以及实现技术的突围,99年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成立爱慕人体研究所。这个阶段,张荣明以个人的坚定信念和与爱慕人共同的努力实现品牌的突围。

2000年,爱慕搬进了自己盖的大楼也就是现在的爱慕大厦,2001年,爱慕在苏州的新工厂建成。从2001年12月31日开始,每年爱慕都要举行创新表彰大会,是对他们能够渡过这个磨难阶段的纪念,也是对创新理念一贯的倡导。

剑成出鞘

2002年以前,张荣明是“十年磨一剑”,较为被动的经历了大环境和市场的打磨和历练,2002年后,这把宝剑磨成出鞘,已经能够挥舞自如,“现在我们自己控制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从这一年开始,爱慕走上了在张荣明看来是“顺风顺水”的阶段,也就是爱慕开始频繁的以各种品牌文化活动和倡导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线。

爱慕是以“敦煌”元素作为一个爱慕主题会在2002年一炮打响,令业界都为之一振。“敦煌的核心文化就是中西文化的交融,是当时所处年代的文化代表,时尚的、先进的,他的艺术传播理念是先进的,对和谐的追求在现在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张荣明对他钟情的敦煌文化进行着诠释。“一味的追赶国际时尚,会因为没有自己的个性而出现问题,我们既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品牌,究竟

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和文化表现自己,符合消费者的精神追求,这是我们在经营上突围后寻求的文化内涵的突围。”

敦煌元素对张荣明可以说是来得非常偶然。1998年的敦煌之行,张荣明回忆到这是他多年来唯一一次的纯个人旅行。他被敦煌的一切所感染和震撼,当离别时,站在明沙山上回望莫高窟的张荣明突然有种强烈的感觉,“什么时候可以将爱慕和敦煌联系在一起”,当时,他最简单的想法还只是到敦煌拍产品的大片。后来当爱慕决定用中国元素来表现内衣文化,拉萨、江南等具有强烈中国文化的元素都有人提出,这时的张荣明脑海中闪现出回望莫高窟的情景,“敦煌元素”就这样成为爱慕文化起跳的助长剂。接着2003年,爱慕内衣历史发展文化展览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约20多个高级百货商场里做巡演;用“丝绸之路”元素演绎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东方神话会;去年开始的全国性的品牌推广“爱慕美丽中国行”传播美丽、时尚及一种“爱慕”的爱心。

2006年,张荣明组织公司10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重返敦煌,来一次“爱慕寻根之旅”。重返敦煌的张荣明无论从心境还是环境上都与8年前完全不同,“此次面对敦煌,我的心态更加平和了,”现在的爱慕

在坚持中国特质上更多强调国际化的时尚感,“敦煌是我们最先采用的中国元素,也是我们寻找中国文化特质的起点,但是现在的爱慕已经不再局限于敦煌元素,如梅兰竹菊、扇子、瓷器等中国元素都反映在我们的设计理念和产品中,设计师们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在设计风格上更加大气,可以说,我们已经超越了敦煌文化对爱慕的促进和影响,进入另外一个表现国际化熟境界”。

即使内衣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女性,张荣明作为一个男人也能敏锐地捕捉到相关的信息。当设计师们更喜欢将自己的个性化设计放到产品中时,他会适时地提醒“现在流行简单的风格”;当设计师们在内衣的花样上过多琢磨时,他会通过从顾客那里得到的信息让设计师们注意钢托舒适度的调节。“我们是设计师,他则是从细节出发又能把握整体思路的总设计师。”首席设计师张虹宇对这一点感受深刻。

如今的爱慕已经从最初生产几百件、几千件内衣的街道小厂,成为拥有4000多名员工,每个系列产品销量都在几十万件的行业领军企业。都说一个企业的发展轨迹与企业家的性格特征、文化内涵、个人追求基本上是相吻合的,爱慕也不例外。“我承认,爱慕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我的影响很大。”张荣明说到。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张荣明的个人魅力的确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无论在校读研究生期间还是在首钢大学的任教期间,他周围总是团结着一批受他影响很深的人。目前,爱慕高级管理层的人员中就有4个是他以前的同学或是同事,有的还是当年大学里的班长,14年来,他们都没有离开张荣明,坚守着爱慕这块家园。当年同时分到首钢大学的周立如刚刚从爱慕男装事业部运营总监提升到爱慕公司的副总经理,从最初的铁哥们变成下属和领导的关系,周立如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在爱慕的14年间,他认为是自己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和自信的积累。对于张荣明的用人之道,他也从不理解、不适应到心服口服。“不断求变是张荣明的个性之一,在用人上,他的这条“变法”也在不断的起着作用。”的确,周立如在爱慕的日子充满了挑战,不断面对一连串的角色转换的问题,从生产、行政、人事到销售等等,基本每一两年就更换一次岗位。现在身处副总职位的周立如感受颇深:“工作角色的不断转换,使我能全面地感受公司内部各个链节和各种人,应对各种问题,成长的速度较快,能够比较快的适应目前的工作。”

原先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张健最初来到爱慕时,工作岗位是市场策划及宣传,当她觉得一切正做得如鱼得水时,张荣明则把她叫到办公室,让她尝试销售的工作。张健起初并不愿意,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销售,张荣明则耐心地做着她的思想工作,坚信她能够做好销售。张健从对自己的迟疑到开始相信,“也许是张总发现了我身上自己都没有发现的潜质。”张健同意了,没想到的是她果然是更加适合销售的岗位,在一系列业绩面前,她也在2003年从外地市场调回北京担任北京办事处的经理。“张总很会用人,如果不是他坚持,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今天的地步。他还是个有着长远眼光的企业家。”2006年,公司筹划在金源燕莎开自己的专卖店,张健心里没底,认为不适应当时的销量情况,想努力劝说张总把400平米的位置改为200平米,“当时,张总让我不要去想面积的事情,只要把合同谈下来就行,”开业后,第一个月的销量只有25万,连成本都不够,赔了,可是半年后,情况逐步好转,去年金源燕莎店的年销量在750万元,今年肯定会在千万以上,“事实最终证明了张总的决策是对的。”张健由衷的说道,她记得进入爱慕的确切时间是1998年6月,张荣明对她亲自面试,“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有志向、充满激情和斗志和眼光长远的企业家。那时,他就说要把爱慕做成中国最好的内衣品牌,要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很有一种使命感。”

财富篇

君子爱财 诚而不贪

在采访的爱慕管理人员中,有许多都在爱慕待了10年以上。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认为他最大的特点是不贪,会为员工和社会的利益着想,”现任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姜鲁娃介绍到,在企业实力并不雄厚的时候,张荣明曾以个人名义拿出80万资助有突出业绩的管理人员买房买车,随着企业发展,这个基金被制度化,成为爱慕内部著名的“美好生活基金”,现在爱慕拿出每年盈利的10%投入基金,提供无息贷款,最高可申请的贷房款可达20万,买车则是5万,而范围也扩大到工作两年以上的优秀员工。在苏州美山子工厂里,每天都有两趟班车让工人们能够到市里去看看。爱慕的员工食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的伙食经常有张荣明亲自把关,要让员工们吃得健康、舒心,每每还有员工走向食堂的路中,会意外地得到一个小生日蛋糕;当有员工怀孕,他还会亲自嘱咐食堂免费准备牛奶和水果,为孕妇增加营养。这种点点滴滴爱的氛围,逐渐形成了爱慕如今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做企业不能只顾赚钱,让员工生活得好,企业才有好的发展。

非典期间,爱慕是最早捐出价值200万元内衣给北京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他们捐助了“西部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向山区捐赠救护车支持政府的移动医院计划;设立奖学金和进行慈善拍卖;而“美丽中国行”活动中资助200个贫困女童完成初中学业,并准备花10年时间进行项目跟踪,目前,这些女孩中去过爱慕大厦的一些已经认下了“爱慕姐姐”。

姜鲁娃本人没进入爱慕时在1993年就和张荣明打过交道。当时作为济南第一家合资美容公司副经理的她对张荣明的第一印象就是“有见识,从他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她还记得张荣明第一次来到他们公司时,在楼梯上看到一个烟头,俯身随手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从做兼职慕济南市场到成为一个爱慕人,姜经理称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仅要放弃稳定待遇优厚的国企饭碗,还因领导的10次极力挽留未果,可能痛失27年的工龄并直到退休的长期合同。当爱慕知道这个情况后,张荣明立刻给美容公司一纸传真,承诺只要让姜鲁娃慕,所有的养老金和保险由爱慕承担。每次说到这个多年前的情节,姜鲁娃至今还是会抑制不住地流下眼泪。尽管从手续上来说,爱慕替她缴纳养老金几乎不可能,她心里却因一纸承诺而决心更坚定,1997年,付出了与原公司基本闹僵的代价,姜鲁娃正式加盟爱慕。

作为企业家,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有机会近身感受和了解他的人格魅力。在这一点上,个人的力量可以小范围的团结周围的人,要对几千人产生由内向外的向心力,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制度,张荣明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就像爱慕品牌的名称一样,“爱慕”也要成为最核心的企业文化,包含了他对员工、顾客、家人、朋友以及社会的爱,这也是他做企业的理想。“赚了钱,不就是要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更多的爱,生活幸福吗?”爱慕的企

业文化是从张荣明个人待人的性格特征中演变而来,他个人的爱慕之道,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涵,由领导核心逐步发散出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没有内部文化是没有办法把大家凝聚起来的,有文化的企业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张荣明的个人体会是“诚信不贪,有点胸怀”,“因为诚信所以别人会想到你,因为不贪,别人才愿意追随你,有点胸怀,不记仇,互相都会快乐的。”

张荣明承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自己的性格、知识结构和人生理想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开始思考淡化个人特征在企业中的影响,“当企业越做越大时,企业家应该逐渐淡化个人在企业中的色彩,”针对记者的疑问,他解释道:“企业要创新,必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才能激发设计师和全体员工创新的冲动,如果员工要去在意或迎合企业家个人的喜怒哀乐,这种气氛会让人觉得紧张拘束或是压抑。同时,个人性格总有局限性。其实做企业也是个人修炼的一个过程,企业家的境界决定了企业的境界和发展,一个没有远大理想、没有责任心的人怎么能让企业发展起来,就算有的企业最初成功了,最终也会因为个人的局限而致使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或者停滞,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能够良好运转的组织结构,应该强调企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作用,不能让个人的局限对企业产生制约。作为我,假如今后企业发展中我的个人色彩越淡,说明我们这个企业越能够自我发展得很好,事实上,我在许多方面并不是做得最强的,需要比我强的同事们共同把能力发挥出来,作为企业家懂得放手和真诚的信任是很重要的。”

“注重细节并不累”

专注于细节,在一些爱慕员工的眼里,是让张荣明工作过于辛劳的一个缺点之一。的确,在爱慕,到处都有留下张荣明痕迹的细节:大型宣传活动中礼品发放的节奏、更加舒适的内衣钢托技术改进、24小时的Fashion TV的时尚节目、设计师使用的苹果一体机、设计室里温馨咖啡吧里上万元的瑞士进口咖啡机和味道不错的香浓咖啡、员工食堂中清淡精致的菜肴、管理人员办公桌上的《人体使用手册》、员工高考子女收到的他亲自发送的祝福。“我们爱慕的员工走出去,看到地上有垃圾一定会捡起来,”张健说道,“这可能就是爱慕企业文化对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吧。”其实,他们自己也成为不停传递这种文化的使者。

“一个企业能有多少大事,不都是一个个的具体的重复的小事吗?”张荣明并不认为太注重细节有什么不好。“注重细节并不累,每个成功的企业都强调细节,这是一个成功的规律,主要看你是否抓住了重点。支撑企业的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贯穿于品牌经营和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从细微处体现的,365天,企业每天的经营活动、企业行为和正常的营销活动都在实践和积累企业的文化。文化的内涵正是从销售终端、产品、营销甚至是我们员工的一言一行去表达出来的,这种积累越深,品牌的价值就越高,消费者才会越认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