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小故事【优秀6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6篇有哲理的小故事,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温暖世界的瓶子 篇1

土路泥泞,杂草丛生。在这贫瘠苍凉之地,排着密密麻麻的房屋。说是“房屋”,其实更像是简陋的雨棚。

这里是菲律宾贫民生活区。由于生活困顿,他们的房子搭得极其简陋:一圈泥砖作墙壁,顶上盖着一片粗糙的石棉瓦权作屋顶。逢雨天,屋顶常会漏下雨来;逢寒冬,冷风则从并不严实的屋顶四处钻进来,使一家人饱受严寒之苦。说其“不见天日”,还因这里的穷人用不上电,只能使用煤油灯照明。加之四周棚屋密集,因此,即使在白天,室内也暗如黑夜。

有哲理的小故事 篇2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奇异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做尖毛草。尖毛草号称“草地之王”,是非洲大地上长得最高、最茂盛的毛草之一。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尖毛草最初的生长过程却极其缓慢,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王者气象。

当春天来临时,其它植物开始疯狂生长,而尖毛草仿佛压根儿就没感受到春风召唤似的,始终保持在一寸左右,就像被抛弃的可怜虫,显得寂寥而寒碜。眼看春天就要结束了,尖毛草还是那么不紧不慢地吸收阳光雨露,像一个光吃饭不长个儿的小孩,几乎看不见有什么增长,比草原上的许多野草都低矮。正当人们对尖毛草感到无比失望时,情况一下子发生了逆转。半年后,一场大雨来袭,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拔地而起,每天以一尺半的惊人速度向上猛长,不到一个星期,就长到了一米六七,有的甚至达到了两米高。放眼望去,一排排的尖毛草就像一堵堵绿色的高墙,成为非洲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刚开始,人们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低矮的毛尖草能够一下子蜕变为“草地之王”?后来,植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尖毛草之前不是没有生长,因为它长的不是地面的茎,而是地下的根。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不断向周围和地下扩张,最深的地方竟然达到了二十几米,它的根系牢牢地锁住了水分,锁住了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当蓄积能量达到成长的需要时,尖毛草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长到人那么高。

无独有偶,在四川地区也生长着一种有趣植物,它的名字叫做毛竹。这种竹子非常高大,它的竿高达二十多米,直径也达到了二十多厘米。然而,在最初的五年里,毛竹的生长十分缓慢,堪称林中“侏儒”。但在第六年雨季来临时,它却以每天六尺的速度向上急窜,大约半个月时间,毛竹就能成为林中的身高冠军,并且风吹不倒。更为奇特的是,当毛竹处于生长期时,周围的植物都得为它让行,直到它长大“成人”,其他植物才能吸收到养料。与尖毛草一样,毛竹也是先发展根系,再发展茎杆,最后,它们都成为了同类中的佼佼者。

原来,无论是植物还是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学会隐忍,学会埋头苦干,在机遇降临前,先将自己打造成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所谓功到自然成,当你的努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自己推向成功的顶峰。

有哲理的小故事 篇3

从前,有一个农夫救了一只熊,熊非常感激,说可以做农夫提出的任何一件事来作为回报。农夫说:“你的身上太臭了,熏到我了,你在你自己身上砍一刀,我心里就平衡了。”熊照做了。几个月后,农夫又碰到了熊,问它:“你身上的伤口好了吗?”熊说:“身上的伤口早好了,可心里的伤口却永远无法愈合,因为我每想起你的话,心里都像刀割一样疼痛。”

的确,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刀,也不是剑,而是语言。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话,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这并不是说你要多么世故圆滑、阿谀奉承,而是说你要真诚善良、话不伤人,还让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晚躺在床上入睡之前,请你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每天,你都会说成百甚至上千句话,哪句话暴露了你的粗俗和无知?哪句话让你坏了事?哪句话像刀子一样伤害了别人?也许你会说:“这样活得好累!”可是,言行举止是一个人素养和内涵的直接体现,“言”又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你应该明白一个“言”字的地位和价值。

第一,静坐多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把背地里议论他人的时间放在自我反思上,既可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的目的,又可以避免招惹别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一张密致的大网,你上午议论别人的话,说不定下午就顺着这张网传到那个人耳朵里了。如果有人对着你议论别人,你只需微笑着沉默着倾听即可。

第二,不爆粗口不说脏话。把粗话当做口头禅并不能显示你多么豪放帅气,相反,只能显示你素质低下。如果有人对你恶语相向,你也不必自降身价和他对骂,你要绅士一样有理有力有节地回应他。要知道,这种不带愠色的回应比对骂更有威力。

第三,三思而后言。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我觉得,说话也有必要三思而后言。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开口之前就要考虑好后果。有些恶劣的玩笑,你一逞口舌之快,却深深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别人嘴上不说,可心里已经记下了你的粗俗与不和善。

第四,不要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愚蠢的人把心放在嘴上,聪明的人把嘴放在心里。没有人喜欢吹牛说大话的人。有些时候,看穿但不说穿,自己心里明白就好。

第五,学会说好话,由衷地欣赏、肯定、赞美(不是奉承)别人。这是拉近心灵距离的有效途径。你喜欢一个人,对他好,他是一定能够感觉到的。你无需花费一钱一厘,也无需谋划算计,就能收获最纯洁、最真实的友谊。

语言体现一个人的修养,良言是文明高雅,恶语是粗俗鄙陋。会说话,让人心情愉快,如春风拂面;不会说话,让人心生厌恶,甚至引发矛盾。学会说话,你在做人的道路上就成功了一大步!

不如就在今天 篇4

一位大学学英文的朋友,毕业后从事了完全不同的职业。十几年过去,她突然感慨,看到英文时,心里会悄悄地动一下:我有时看翻译书翻译得那么倒胃口,真想动笔翻译一下。我赶紧鼓励她:你完全可以翻译童书啊。童书简单。翻着玩也是好的。当爱好吧,想做就赶紧做。

身兼数职的“小巫女”巫昂,从来是想到什么都去做,结果做成了很多事。也正因如此,一些有疯狂想法的人,喜欢来找她说自己的疯狂计划,巫昂的做法是:只要是不找她借钱,一般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怂恿他们先行动。比如有人跟她说:“我想开个豆浆店……想了很多年了。”她肯定会让他立刻出门,站到街上问路人,做“你的早餐吃什么”的市场调研,找个理想店址。也许开个豆浆店在这不景气的世道里头倒闭得很快,但是这期间,他至少学会了磨豆浆,虽然店子不复存在,但是他心里头永久地储存了一段“我曾经开了一家豆浆店,店面只有十平方米,但是店里头经常充满了我最爱闻的豆浆味儿……”的回忆视频……她说得对极了。不做,你如何知道?

我的一位朋友在北京漂了十年之久,结婚生女,一直租房住,北京房价太高,想住像样一点的。,根本是把一辈子搭进去。忽一日,她跟我说,我想回家乡内蒙古了。我说,好啊,其实北京有什么好的,它是别人的,与你无关。果然,她真的行动了,举家往回迁。现在在二线城市安定工作,有公婆照料伙食,孩子快乐,大人轻松,周末一家人去爬山,三天小长假开车两小时回自己父母那儿。她说感到了内心安宁。人生不过是取舍而已。做了,机会是50%,不做,永远是在等待状态。

我的友人李佳,相当有意思。家附近有条老街,有一些特色铺子。李佳说,她的母亲很爱茶,也喜欢老街,闲着无事,能否开个小铺子让老人老有所为?“那地方多贵啊,肯定不行,租金都回不来。”很多人都不看好,可李佳偏去走走问问那些原住民,还真让她碰到了一家小铺子待租,房东自己的房,精力顾不过来,不想开店了,想转租出去问租金,一千两百元。李佳真是意外之喜。这个钱她出得起。即使赔,也在可控范围内,小茶馆,不费事,到点关门,老有所乐,母亲与那边街坊很快熟识,生意还不错,不但没赔,还略有盈余,关键是老人觉得自己老了还能实现开店梦,别提多乐了。

去丽江的那次我决定相当快,年前的一个旅行淡季,机票价是一年的最低点。周四中午,我发短信给一个女伴:明天去丽江,三天,那边可以看到漂亮的花儿……五分钟后,短信回:好啊,我来订票,你订客栈。做事如此爽快的朋友,如此激励着我快速决定某件事。于是,第二天下午我们已坐在了飞往丽江的航班上,头一天还是下大雨,第二天却是雨过天晴。事实证明,那次临时决定的丽江之行非常愉悦。我后来问那位朋友,你为什么决定一件事会那么快?她笑说:想到就去做。再说就三天,时间总是有的,票价也很低,为什么不去?我的做事原则就是自己高兴,别人也高兴。想多了啥事都做不成。

正好昨天看到亦舒说的一句话,什么事就在今天。想约人喝酒就在今天,因为明天的心情、环境都不一样了,一切都变了。不如就在今天。

现在我一般不会再说等哪天有空时聚一下吧,知道这是句空话,因为这个哪天可能不知是猴年马月了。我会说:今天有空吗?一起出来喝点东西吧。我知道,想见的朋友总是有空的,那个等哪天的永远是没空的,因为他们没时间花在你身上。

有哲理的小故事 篇5

盐与大海

一颗盐粒在干燥的陆地上跋涉了很久,来到了大海面前,眼前是它从未见过的景象。这颗坚实的盐粒站在稳固的大地上,看到一望无际的一片蔚蓝,沉沉浮浮,动荡不安,噪声震耳,这让它感到陌生而又无法理解。

盐粒问大海:“你是什么?”

大海回答:“我是大海。”

盐粒说:“我不明白,我怎样才能理解你?”

大海回答:“触摸我。”

盐粒伸出一只脚,探进海水里,它的感觉很是奇特,不过它开始对大海有了些了解。它收回了脚,看到它的脚趾不见了。盐粒有些害怕,说:“我的脚趾哪儿去了?你对我做了什么?”

大海说:“你要想了解我,就要付出。”

盐粒慢慢地把身子探进大海,每探进一点儿,它对大海的了解就多一点儿,但仍然无法说出大海是什么。它一边前行,一边不断地问:“大海是什么?”

最后,海水把它其余的一部分身体全部溶化,盐粒惊喜地说:“大海就是我!”

两个人 篇6

从前,有个乞丐。因为借了地主的钱,还没有还,而被地主追杀。可他沦为乞丐之后,乐于助人,乞丐们十分尊敬他。

这天,有个老人。十分口渴就向乞丐要水喝,乞丐就给他倒了一碗水喝,对老人说:“老爷爷,您慢慢喝,要是不够,我再给您到。”老人喝完,一眨眼就变成了一个腾云驾雾的仙人。仙人对乞丐说:“小伙子,你乐于助人的心感动了上苍,后天会有三个和尚到你家里来,你就用一根木棒分别敲三个和尚的脑袋一下,三下,五下。说完仙人就不见了。

后天,乞丐坐在家门口,想着仙人的话:“后天会有三个和尚到你家里来,你就用一根木棒分别敲三个和尚的脑袋一下,三下,五下。”过了一会,果真来三个和尚,和尚走进乞丐的家里乞丐照着仙人的话,用一根木棒分别敲三个和尚的脑袋一下,三下,五下。只见金光四射,三个和尚变成了三尊金色的佛像,乞丐把三尊佛像拉到集市上去卖掉了,卖掉的钱足以还掉借地主的钱。没想到这一切被地主看到了。

地主欣喜诺狂的跑回了家,等待着有三个和尚到自己家里来。日子一天一天得过去了,过了十几个月的苦苦的等待,终于有三个和尚到地主的家里来了,地主也用一根木棒分别敲三个和尚的脑袋一下,三下,五下。三个和尚觉得十分奇怪,地主看见第一个和尚没有什么变化,就又重重地敲了一下,三个和尚又奇怪又纳闷,只听见地主嘴里说:“怎么回事,怎么没变成三尊金色的佛像,结果地主没得到三尊金色的佛像,反而被三个和尚用木棒敲了五十下,还被训斥了一番。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