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对英语翻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外语教育 科学教育
[作者简介]许炎(1978- ),女,安徽六安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江苏 南京 21000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89-02
一、引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外交往的严峻形势以及订立条约以英文为正解的硬性规定,迫使清政府将创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提到议事日程。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奏准于福州成立船政局。两所由洋务派代表人物所创办的新式学堂,其对待科学教育的态度泾渭分明,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同。本文拟从科学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探讨两所学堂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其经验和教训,以期对当代大学课程设置方面有所启发。
二、科学教育
1.京师同文馆与科学教育。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洋务运动,其创办的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创立之初,课程就以西语为主,教学方法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教学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主要特点是为以语法为纲,翻译为教学的基本手段。课程设置贯穿始终的是西语和翻译,学生的时间都用在西语的学习和翻译的实践中。在语言基本功夯实的基础上,学生为总理衙门翻译公文和西书,担任对外交涉的现场口译和随团赴外时充当口译员的角色。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单一的翻译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统治集团在政治上的诉求,这时既懂西语又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受到热捧,特别是懂得西方“坚船利炮”的科学技术人才。以奕为代表的洋务派于1866年奏请朝廷批准在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中除了设置西语外,还应设置一些西学,如推算、格致(物理)、制器、尚象等科学教育课程。
京师同文馆于1872年公布新的八年制西学课程。“八年制的西学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外语贯穿始终,翻译是核心。”同文馆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急需的翻译外交人才,其创办目的是满足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中能够交流顺畅、不至于在订立条约时因语言文字而吃亏的需求。虽然后期增设了天文算学馆,教习一些科学教育学科课程,但正如洋教习丁韪良所言“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在于文字代表一切,而科学没有丝毫地位”。
科学教育课程没有得到很好实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的传统是重道轻艺,轻视科学技术,洋务进步势力所倡导的向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已经超越了守旧势力所能容忍的极限,动摇了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面对来自顽固派的阻挠,洋务派所推行的西学科学教育课程也是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第二,同文馆地处北京,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西学的兴趣并不浓厚,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才是正途。第三,同文馆创立初期,清政府忙于清剿太平天国,无力拿出更多的银两创立学校,办学经费主要依靠海关。教师的选聘和管理工作都是由海关总税务司幕后操作。同文馆的师资主要是西方的传教士,如林乐知、丁韪良等,他们只是把中国同文馆当作是在中国谋生的跳板。心思不在教学上,由于其具有传教士身份,在教学中,伺机进行宗教布道。
2.福州船政学堂与科学教育。京师同文馆虽然颁布了学习西学的八年制教程,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守旧派的反对,洋教习的不专业等多种原因,科学教育课程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实施,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福州船政学堂所培养出的学员,人才辈出,群贤聚集,如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中学西传第一人陈季同,《茶花女》的翻译者之一王寿昌,“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等。福州船政学堂高素质人才辈出,其成功的原因源于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的紧密结合。
首先,学堂在办学规划中,将外语教学看成是其他专业的学习基础。选用教材是原版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对师资团队严格管理,学堂的管理层始终坚持权操在我,对每位洋教习都制定了严格的合约,使得他们不能像同文馆的洋教习那样,来中国混混而已,而是孜孜不倦地投身于教学中。学员经过几年的外语学习,能够听懂洋教习的讲课。教材是外语,课堂的教学语言是外语,进厂实习或航海实践工作语言都是外语,由此看来,学习和实习的整个过程具有外语交流的真实性,有利于促进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学员外语能力的发展,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重视外语实践,坚持在外语实践中巩固已有的西学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发展外语能力,最终获得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双赢。
其次,福州船政学堂创立之初秉承培养熟练掌握外语的造船、驾驶人才的理念。“福州船政学堂课程内容以科学知识为主,这是它区别于传统封建官学以及书院,也不同于先它而设的京师同文馆的地方”,“福州船政学堂比京师同文馆更多地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学校教育模式,从一开始就以科学课程为主,实施了科学教育”。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主要培养轮船的设计和制造人员,教学语言是法文,课程包括法文、算术、代数、画法几何等。后学堂主要是培养轮船的驾驶人员,教学语言为英文,课程内容包括英文、航海术等19门课程。科学教育课程得到贯彻实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课程学习占课堂教学时间的一半左右;进厂实习以及航海实践大约也有一半的时间;严格的考试制度,从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上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据统计,1866~1911年的45年办学中只毕业五百多人,每届毕业生人数是招生人数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只有学业成绩达到中上的学童才得以毕业。”船政学堂区别于京师同文馆的地方体现在语言学习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学堂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凸显语言学习是其他专业的基础,语言学习为科学教育课程服务,为实践服务的理念。
三、启示
1.外语语言学习是起点,科学教育是终点。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科学教育课程,更加合理地布局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外语语言学习和科学教育课程两者偏颇不得。福州船政学堂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辈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重视外语语言学习的结果。“福州船政学堂的辉煌直接源于其外语教育的成功;没有外语教育的非常成效,就不可能有福州船政学堂的灿烂辉煌。”学堂从创办之初就没有忽略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这成就了学堂成为晚清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科学教育课程自晚清开始实施到如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培养既懂外语又有技术的科技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教育课程的设置在不同高校会有所偏重,但与国外高校合作交流时,语言障碍是很多高校学生头疼的问题。虽然高校大都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但教学效果的监测手段是四、六级考试。四、六级考试在我国高校举办了多年,这对提高全国范围内英语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学好英语具有积极意义,但很多院校把四、六级考试成绩与教师评优、评职称以及学生拿学位证挂钩,导致众多教师把四、六级考试当作指挥棒,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结果是“费时低效”,出现了极端注重书面英语、严重忽略口头表达的哑巴英语现象。
2.外语教育要以科学实践为主,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外语为主。改变当下大学生为了过四、六级考试而学习的局面,教育者要想办法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之初的目的是培养造船和驾驶的人才,而法国在造船领域、英国在驾驶领域都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因此学员得学会法语和英语,才能听懂洋教习的授课以及看懂原版教材,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自己所渴求的造船或驾驶技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时真正有益的学习发生了,学员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起来。
外语学习必须以实践为主,必须是跟自己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科学实践。船政学堂的学员除了在课堂上使用外语与洋教习进行交流和阅读原版教材外,还要用英航海日记,做海图作业,根据法语的船图和机器图进行实地施工;进工厂时要用外语与外国技术工人进行日常技术探讨。语言能力经过科学实践检验,突飞猛进。
当下许多高校科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引进了双语教学的理念。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旁听过许多双语课堂的教学,所谓的双语也就是PPT等讲义用英文制作,教师用英文读讲义,课程内容还是用汉语进行教学,外语学习和科学教育课程实际上是分开的,所谓的双语教学流于形式。从京师同文馆中可看到大量的英语实践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从福州船政学堂可看到,外语学习是为了保证科学教育课程能够顺利实施,创造自然的学习环境,用外语教习科学教育课程。
3.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紧密结合,满足专业需求,建立严格的淘汰考试制度。高校管理者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意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紧密结合,紧跟时代,面向国际化,引进外籍专家,或培训专业教师能够用外语进行教学科学教育课程,为学生创造自然的语言环境。
高校应聘请外国专家,教习国外最新的科学技术。为了听懂课堂内容,学生上课时用英文提问,课下用英文完成作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争取到国外的工厂实践和学习。这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专业教师不懂英语,英语教师不懂专业知识。学生在与专家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专业的知识、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践,同时在专业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英语能力也能得到同步协调发展。此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高校管理者应建立管理条例,监督专家的教学过程。
大学英语走到了十字路口,再也不能以四、六级考试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高校管理者要想出对策,把大学英语与各个专业结合起来。英语教师要与各个专业课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帮助专业教师用英文教习科学教育课程,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大学外语课堂呈现科学教育的元素。
很多高校实行学分制度,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这个学分量代表着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如果课程不及格,学生有补考、跟班重修的机会,最终达到所修习的课程量即可。很少有学校能拿出福州船政学堂的魄力,淘汰不合格的大学生。为了督促学生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淘汰考试制度必不可少。高校管理者实施严格的淘汰制度,使得学生进校后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会在大学四年里只是混混而已,而是在毕业时有一技之长傍身,不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4.拓宽英语专业的课程范畴,增加科学教育课程。从洋务运动创办的两所新式学堂的教学效果来看,优秀人才的外语水平自然不在话下,其日后在各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追根溯源得益于在学堂接受教育时所获得的科学教育。从福州船政学堂走出来的翻译家林纾、语言学家马建忠等著名学者都很好地印证了人们常说的文理不分家。英语毕竟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不是科学,英语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很难,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者在制定英语专业课程时,除了已有的语言和文学课程外,还要考虑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教育课程,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不会由于缺乏相关经济、物理等学科的科学知识而无法胜任一些翻译工作。科学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不应硬性规定学生学习哪些课程,课程可以采取选修课的形式,学生根据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教育课程。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一定的科学教育素养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择业时,选择余地大,可胜任某一领域的翻译工作。
四、结语
晚清中国,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国门被打开。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启动,其英语教学无疑是我国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由于科学教育威胁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基础,颁布的八年制西学科学教育课程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其外语教学没有造就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家。而福州船政学堂在强调外语教育的同时,开设大量的科学教育课程,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呈现出精英教育的特点,约510名毕业生在许多领域都是行业里程碑式的大家。外语与科学相结合,重视实践以及拓宽英语专业课程范畴,这对当代大学课程设置是有所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顾卫星。京师同文馆英语教学历史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
[2]牛道生。英语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6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冬凌。科学教育在我国近代新式学堂的最早发端辨析[J].教育科学,2003(5).
[5]福建船政学校史志编纂委员会。福建船政学校校志[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
关键词: 高级英语 任务型教学 活动设计
一、高级英语课程的特点
高级英语是针对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在语音、语调和语法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词汇储备,并具备了相应的自学能力,基本上能够借助词典及其他工具书理解语言和文化,或通过网络、其他各种资料收集背景知识。学习高级英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应用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了解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并能用简易英语解释不常用词组,用汉语翻译文章中的长而难的句子,还要求能使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1]
如果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而全部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或者只是单一地采用问答式授课方式,势必导致课堂沉闷无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实践表明,突破传统模式的任务型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实现这些目标,而且能使课堂活跃起来;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及时检测,及时改进教学。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2](71)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3]任务型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一定的学习任务,布置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展示教学效果的过程。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感受成功[4],发展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进一步改进教学。此外,还要求所设计的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即学生通过真实的参与或合作运用语言完成一定的工作。
三、高级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
英语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等外语学习需求分析,设计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教学过程、英语教学策略、英语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以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5]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并收到切实的成效。
1.针对性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要针对大纲要求,针对考试目标,针对学习内容,针对学生实际需要,也就是要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参加专业英语八级考试的现实需要。针对该考试的考核目标和题型,活动的设计其一是要在难度上加以匹配,其二是要在内容上加以覆盖。依据这样的原则设计的活动,学生才能放心地参与完成,不用身在曹营心在汉,担心完成了任务而耽误了考试。
2.任务梯度原则[2]72
为了让学生始终就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设计应当遵循从易到难的梯度原则,让学生逐步适应,然后再提高要求,变化形式。一方面可以防止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降低了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学生能力在不断提升的现实。此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公平,可以确保始终有学生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评价性原则
如果只有学生的参与,而没有相关的评价,学生的成就就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能力也不能得到逐步的提升。在学生展示完活动成果之后,同学的评价和教师分析必不可少。将评价原则贯穿整个活动设计的始终,可以帮助活动者提高,也可以促进效仿者学习。评价的内容可以涉及语音语调、活动的组织、材料的整理、团队的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的标准以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为宜,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的是既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也要培养全面学生的能力。学生全面的能力包括团队能力、配合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全面学生的能力指要顾及每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尽量获得同等的参与机会。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安排。
5.创新性原则。
如果每次活动的模式总是一成不变,相信到最后师生都会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不断对活动的展示形式加以创新显得十分必要。教师设计的活动形式也应当不断加以改进和改变。当然,创新的前提是所有的学生已经完全熟悉了原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二)活动设计的类型
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以及活动设计的各项原则,将班中同学进行合理地分组是重中之重。总的来说,可以由学生自愿按4―5人一组进行自由组合,辅之以教师的个别调整。此外,活动参与的形式可由个人陈述和集体分工合作相互补充的方式进行。根据高级英语教材的内容特点,活动的形式根据上述提及的四项基本原则,可按以下方式加以开展。
1.News Report and Note Taking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Mini-lecture部分一直是学生们倍感头痛的部分。如何将这种摘记重点笔记的能力培养融入到课堂当中来呢?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上安排一个学生朗读新闻,除了要求朗读者解释相关的生词,以适当的语速朗读新闻和重复新闻外,还要要求听新闻者做笔记,将新闻中的涉及重点信息的名词、数词和动词快速记下来。朗读之后,朗读者就新闻内容提出问题,随机点取同学回答。回答的正确与否就能反映理解与否及参与与否。这种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摘记能力,还要求全身心投入,集体参与,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效率,而且针对了考试,正可谓“一箭多雕”。
2.背景知识介绍
针对八级考试中的人文知识部分,可以安排由4―5个学生组成合作团队,其中的一人负责课文背景知识介绍,其余的同学分管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归纳、写作技巧讨论等。收集背景资料的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一定的方式展示出来。然后师生就陈述者的仪态、所述内容的正确性、板书的条理性、语音语调的正确性等方面作出评价,便于其本人改进和他人效仿。
3.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归纳
高级英语课后有大量关于文章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练习题。一般情况下,任课教师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但学生作业的质量并不高。学生在没有一定积累的情况下也常常会无从下手。不妨让学生在讲解完课文之后直接参考答案手册,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加以整理后陈述出来。学生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了这些技巧,还于无形中学会了这些技巧,日后也会逐步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了。
4.翻译技巧“对对碰”
作为八级考试的必考项目――英汉互译,在日常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任课教师都不赞成学生参考翻译答案,而是多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翻译。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翻译能力,但中国式英语的表达却是屡见不鲜。翻译水平的高低跟翻译者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精通程度成正比,翻译者所积累的词汇和表达越多,选择也越多,语言的地道性也相应增强,在学生还不能十分熟练地进行双语互译的时候,与其让学生去拼凑句子,不如引导学生两两分组,进行翻译“对对碰”,也即一人朗读,一人翻译,然后互换角色进行,要求他们直接掌握各种句子表达,也许效果会显现得更快、更直接。毕竟,他们的积累是相对有限的。不可否认,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得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翻译,以便教师检测其学习效果,也便于学生加强自我认识,改进学习。
5.改错篇章自主设计
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八级考试中的短文改错也颇为伤神,如果由学生自己通过改动、删除、替换等手段来自主设计篇章中的错误,或者挑选同学作文中有错误的篇章用作改错素材,不仅能增加一点学习乐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其中的解题技巧,增强解题的能力。改错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不犯错,因此,为了防止学生过多地接触错误的句子影响学习效果,改错练习的频率务必控制得恰到好处,更多地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地道正确的短文,以培养正确的语感。
四、结语
在社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日趋提高的今天,突破传统的填充式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有效地教学方式显得迫在眉捷。任务型教学法旨在走出“课堂小天地”(classroomese),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6]依据任务型教学法,按照相关的原则,针对学习内容和考试目标,有效地设计课堂活动,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测学习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改进教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经伟。高级英语[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专著).
[2]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1,(专著).
[3]http://baike.省略/view/2059104.htm,2010-12-30,(网页).
[4]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82,(专著).
关键词:听课文;编故事;角色扮演;对话;看图说话
任何人学习一种语言都是从听开始的。听得懂别人说什么,才有可能通过模仿并学会说一种语言。因此,要想学好一种语言,应先从听说入手——即先听说,再读写。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是获取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说是口头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许多事例表明:培养听说能力有助于巩固语言知识和提高读写的能力。就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由于环境的限制,一切都得在课堂上进行。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去点拨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带入交际活动中,从而使他们的听说能力得到提高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充分利用课文,加强听力训练
课文是教材的中心,是学生掌握英语的关键,是学生听、说、读、写的主要依据,是进行课堂实践练习的语言材料。因此课文教学与听力训练紧密联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能使学生从听的过程中懂得课文意思,掌握其语法规律,为学生掌握和应用所学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听的方面只局限于翻译法,即听一句后把它翻译成中文,无疑这样学生较容易理解课文意思,但会使学生听力上的训练受到限制。而且方法较单调,未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课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认识、 思维,使学生能做到反应敏捷、听觉灵敏,较准确地捕捉课文意思。如在教八年级上册Unit 1 Section C 1a时,第一段课文我采取听录音填入所缺单词形式:Ann likes_____very much. She goes_____ _____a week and often goesmountain_____on_____.第二、第三段课文我采用听录音判别句子正误形式。最后我把课文句子顺序倒乱板书,让学生按录音内容重新排列句子。如:①Shespends half an hour doing exercise in the gym every day.②She often goesmountain climbing on Sundays.③Ann likes sports very much.④She learnsbaseball on Saturdays.听录音按课文顺序排列编号为③—②—①—④。
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力训练,使学生对这种训练保持新鲜感,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听力训练也能促使学生书面语的提高。
二、编故事及复述故事
初中生好奇、好动,有爱听故事的特点,老师可用学过的词语,用浅显的语言把一些人物背景、小短文等编成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在给学生讲故事时,可配以实物、图片、表情、手势等来帮助理解。如在教八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A时,我把它编成如下一个故事:
T:Today ,I’ll tell you a surprising story.Several years ago therewas a UFO in the sky.A boy named Li Ping was playing in the park when theUFO landed.(此时我边讲边用电脑图片慢慢呈现叙述的画面)
T:Li Ping saw an alien get out . He was very surprised. He wantedto know what the alien was doing.So he followed it.He saw the alien gointo a shop and bought something. While it was buying the things, Li Pingcalled the police.
学生们听得入神,我说几遍后,学生也不知不觉地跟着说起来,慢慢地成绩好的学生跃跃欲试,这时我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口复述这个故事,不管是“BrokenEnglish”还是“ChineseEnglish”。初讲,难免有错,我在指出其错时尽量婉转。用错时态是学生常犯的毛病,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你已经很好地表达清楚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了,但如果能注意一下时态,那就更好了。”课文的复述也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先讲Topic sentence,再到Mainidea,然后Retell。另外,我让学生自编小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了听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初中生好说好动,模仿能力强,善于表演,喜欢游戏。例如在教七年级上册Unit 4topic 1 时,我通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对话引出表演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去进行模拟表演。如:
T:It’s a nice day.I want to go shopping.
S:What do you want?
T:Do you want to know?Would you like to be a salesman?Then I wouldbe a mother.So you’ll know what I want.
S:Good!
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在讲台上的一些实物,如衣服、苹果、文具等,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先让一两个成绩好的同学上台表演,之后,让其他同学模拟。表演中,我提示学生尽量用课文中对话的句型和新词汇。通过表演,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购物,大幅度提高了学生接受语言知识的兴趣,从而使语言教学走向良性发展。
四、对话
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就像学游泳一样,必须泡在水中,潜入水里去游,而不是沾沾水就能学会。多让学生进行对话,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音和语调”之水中,置身于英语气氛的熏陶之中,让单词、句型、语音和语调在他们的脑海中萦绕,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之中。
对话可以是课前提问,这种提问不拘内容,如学生做值日汇报,除了说“Standup”“Sit down”外,可增加日期、星期几、学校好人好事、家庭成员生活情况等内容;如果是在节日后,教师可用以下问候句与学生进行交际性口语对话:
Welcome to 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again.
Can you tell me how you spent your holiday?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holiday?
教师也可编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对话。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2时,我让学生以看病方式编演“医生”“患者”对话,这样,一部分人参与听,一部分人参与说,既训练了听说,又起到导入新课的作用。对话的好处是听说的内容简单、明了,题材广泛,训练面较大,有助于学生交际应变能力的提高。
五、看图说话
【关键词】汉译英测试 分析语言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加入WTO,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合作与交流桥梁的翻译日益重要。通过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英语能力要求的调查[1],在听、说、读、写、汉译英与英译汉笔译以及口译7项技能中,认为相当重要或比较重要的意见所占比例分别为: 79. 6%、89. 3%、96.1%、80.6%、81.6%、89.3%、77.7%。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翻译能力有相当高的期望,甚至超过对听和写的要求。
二、测试与分析
(一)测试对象我们的测试对象为太原理工大学99级233名参加第二次校选拔优秀生考试的学生。他们来自全校12个学院,全部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报名的基本条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第三学期第一次选的优秀生。他们各门功课成绩优良,学习主动性强。根据学校规定,两次当选的优秀生可被推荐免试进入研究生学习,加之涉及个人荣誉,学生对本次考试相当重视,同时考试及评分过程也非常严格,增加了测试本身的可信度。
(二)测试内容本次考试英语试卷由听力、词汇结构、阅读、汉译英、写作五部分组成。根据大纲中基础阶段汉译英能力对汉语材料“难度略低,内容熟悉”的要求,所选用的翻译材料为《许国璋电视英语》(上册)第22课的节选。内容为:“直到近代,旅行还常常是个漫长而艰难的历险。人们不得不靠着骑马、骑骆驼或者步行去旅行。现代交通工具的首次飞跃是轮船。在最近一些时候,汽车和飞机使旅行变得既快又方便。广告业对旅游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为旅馆和旅行社做旅游胜地的广告时,航空公司和其它运输公司就做开了到达这些地方的便宜票的广告。现代通信手段使得游客可以从遥远的地方预订机座和旅馆房间。
(三)结果及分析考试于2002年4月进行。在参加考试的233名学生中,124人全部完成了汉译英部分,82人部分完成,另有27人汉译英部分只字未做。后两部分人数分别占到了考生的35.2%和11.6%,这一结果让我们感到很意外。在后来进行的调查中,这两部分同学解释其未做或部分完成汉译英的原因主要有:1)题型生疏,平时练习少,重视程度不够;2)无法进行词汇的选取及语言组织,感到无从下手;3)尽管内容熟悉,但翻译起来没有把握,不如省出时间来用于短文写作。在124份全部完成的试卷中,根据评分标准,能够达到“译文通畅,用词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要求的仅为22份。从整体上说,参加本次考试的学生代表了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较为成功的学习者的水平,但他们所表现出的汉译英能力以及由此而体现的英语语言能力不能令人满意。从译文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1)单词的拼写及使用错误在单词的拼写及使用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三、讨论
(一)关于词汇教学及后续课程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基础阶段(四级)学习完成后学生应领会式掌握420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但大纲并未明确标明哪些单词需要复用式掌握。我们认为“复用式”掌握的单词应基本接近Wallace(1982)对本族语者“认知”目的语一个词汇的要求:1)识别其书面和口头形式;2)随时回忆起来;3)与适当的物体或概念联系起来;4)以适当的语法形式使用它;5)口头上清晰地发音;6)书写中正确地拼写;7)按正确的搭配使用它;8)按其适当的正式程度运用它;9)意识到词的内涵意义与联想意义。
(二)关于语言的输出只进行语言知识积累并不能成功实现语言的习得,语言的输出非常重要。Swain(1993)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产生目标语的活动可以促使第二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地去认识一些语言问题。按照其“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的假设,汉译英和英语写作同样是一种语言产出性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的句法结构和词语的使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学生在用英文表达意思时,不得不主动地调出已学过的知识,对语法规则、词语搭配进行斟酌,追求词句使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学生的英语知识因此而不断得到巩固内化,从而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三)关于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种大规模的考试,不得不大量采用多项选择题,目的是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同时实现机器阅卷,提高处理速度。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大量进行多项选择题的练习。这样做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多项选择题的答题过程本身也不是语言交际活动过程,不可能反映产出性语言运用能力。而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行最直接测试的短文写作,如今正在演化为一种“洋八股”训练。部分教师和学生没有把精力放在提高语言能力上,而是一味地去训练“启、承、转、合”的模式、有关题目的套话,影响了四、六级考试写作的效度。汉译英作为一种产出性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测量准确,效度高。它能够测量出考生各个层次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和语法、语篇能力,语用能力等,而且可以同时测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合适性。对教学会产生很好的后效。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建议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增加汉译英试题。
四、结语
目前,大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四级)的英语学习后,其综合语言能力尚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应在大纲设计、教学过程、语言测试等各个环节对学生汉译英能力培养给予更多的重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用双语为国家领导人当翻译
“我一生无大建树,但自觉还丰富多彩。”袁教授一开头就介绍他自己说。“1950年,当抗美援朝运动席卷祖国大地时,正在念高三的我居然瞒着父母,放弃了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志愿,毅然报名参了军。经过第三野战军,最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北京外国语学校学英语。1953年,曾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解释团的英语翻译入朝工作了五个多月。1954年,还没来得及做毕业鉴定就被调入外交部。接着,就被借到当时的经贸部,赴当时尚未建交的叙利亚,参加大马士革世博会,在那儿工作了近半年。回部后,连板凳还没坐热,1955年5月又被外交部选派至印度留学。”这是我国首次向社会主义阵营以外的国家派遣留学生。他学的是印地语和印度学(包括历史、政情和文化等课程),成绩出众,获硕士学位。1959年初,他被留在我驻印使馆工作。
袁教授回忆说,在50年代的大半个时期,中印两国关系相当密切,官方和民间的交往频繁,“印地―秦尼帕依帕依”(印中人民是兄弟)的口号在两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在1959年发生叛乱事件和边界纠纷之后,两国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总理亲赴新德里就边界问题同尼赫鲁总理会谈,中方为争取公平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而做出的努力未得到印方响应。1962年10月,印方在边境不断越过实际控制线、蚕食中方领土并向中国发动进攻,我方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两国友好往来中断。
伴随中印两国关系的恶化,我驻印使馆于1960年逐步进行精简,从原有的100多人减至20来人。当时,28岁的袁士槟通晓英语和印地语,就被留了下来,曾先后为潘自力大使和陈肇源临时代办当翻译兼秘书。1960年访印时,他充当翻译,主要用印地语,也用英语,较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1964年,他奉调回国时已在印度整整呆了九年。回国后,他被分配到亚洲司印度处。后来,他还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及主管亚洲事务的韩念龙副部长当翻译。
用英语教授“多边外交――联合国”
70年代初,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关系僵局的打破,我国的外交事业蓬勃发展。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外交部从全国各地调进大批干部,而他们中的多数需经过外语培训才能投入工作,因此外语培训班就在原外交学院院址开办起来。1973年,袁士槟从江西“五七干校”调回北京,开始了他的教学历程。70年代末,他还数次应邀临时前往联合国,为大会或专业会议担当同声传译。后来,他把做同声传译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一门课程,专为英语双学位班上口译课。当时,其他院校英语专业的一些教师闻讯前来听课,他们对这门紧密结合“实战”的课程及讲授的内容,评价甚高。
有位老大使曾向我介绍说,袁士槟的英语和印地语造诣都很高,他有学习语言的天分。对此,他本人如是说:“天分谈不上,主要还是勤奋加机遇吧!我在上海,八、九岁就开始学英语。在南京参加军干校后,又被分到北外。那里有全国最好的英语老师。到了印度,又是通过英语来学习印地语。印、英两语都是官方语言,那儿学习语言的环境很好,应该抓紧时机学好两语。我的近视眼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当然勤奋很重要。开始教学时,我已40岁出头了,自行编写教材,工作起来并不轻松。尤其是在联合国干同声传译,开始很感吃力,但我还是拿了下来,靠的是一股拼劲。”
1980年,外交学院恢复。袁老师面临着两条出路:一条是回外交部亚洲司印度处,因中印关系已有所松动,有工作可干;另一条是留在外交学院继续教学。他说:“当时,我对教学工作已产生了感情,认识到为外交事业培养有用人才是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情,再说数年的教学实践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就选择了后者。”从此,他的教学生涯便正式开始,并担任了英语教研室主任。1984年,他陪同刘春院长赴美国参观访问,考察了十几所大学,收效颇丰。他深有感触地说:“访美归来,我们参照美国外交学院的做法,也考虑在外交专业课程中开设双边外交课程,如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当时,我曾提出应开设有关联合国的课程,但因条件尚不具备而未果。”
1986年~1990年,袁教授被派往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任参赞兼新闻发言人。其间,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对联合国内部机制及其运作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注意收集有关联合国的各种资料。工作之余,他成了以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命名的图书馆的常客,并把书中有用的资料复印下来。回国后,他对这些资料整理加工,在外交学院为英语专业研究生班开创了一门新课――“多边外交――联合国”,并完全用英语授课。据说,用英语讲授联合国,在全国高校中仅此一家,是该院的“拳头”课程之一。他组织过两次模拟联合国活动(邀请北京高校会讲英语的学生和北京国际学校高年级的学生参加,让其分别代表某个国家或地区,围绕某个专题发言或辩论),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当时,中国联合国协会的代表也出席了这两次活动,他们认为办得很成功。
英译《孙子兵法》受到美军方的青睐
几年前,记者曾从香港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内地袁士槟先生翻译的《孙子兵法概论》在美国再版,西点军校的师生人手一册。对此,我顺便提及。袁答:“《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史上久负盛名,被西方推崇为‘兵学圣典’。据我所知,西点军校确实开有《孙子兵法》课程。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防部还向参战的基层军官散发了我翻译的那本书。”他接着介绍说,此书是陶汉章将军编著的《孙子兵法概论》(主要是记述他在战争实践中运用《孙子兵法》的体会)的英译本,1987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曾多次再版,在世界上流传很广。
接着,我又问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他稍加思索后说:“自己工作了50年,一半在外交部,一半在外交学院。虽未对外交事业做出多少突出贡献,但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我不论是在美国当客座教授,还是在联合国总部工作,抑或去欧洲旅行、参加国际问题研讨会,走在大街上,常会听到‘袁老师,您好!’的招呼声,其中多数素不相识,但对方却说‘我认识你――英语启蒙老师’。”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这一景象是再恰当不过了。且不说通过电视节目、录相带学习英语的人,单说他直接教过的外交学院的各类毕业生,就难以计数。
关键词 外宣翻译 文化传播 问题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81
Factors and Strategies of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of Guangxi
WEN Jing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exhibition econom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xi makes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more important. Paper materials of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are chosen as case study in this research to discuss the factors and strategies in a cultural communicative perspective.
Key words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communication; problem
1 文化传播与外宣翻译
语言的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蕴含的文化意义涵盖文化的方方面面。奈达将翻译中涉及的文化进行了分类: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翻译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途径。
从古到今,翻译研究历经了语言结构学翻译路线,文艺翻译路线,到语音、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等值问题研究,翻译行为研究,最后向文化转向,从跨文化角度探究文本翻译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文化问题。翻译研究的趋势,总的来看从语言本身到各类非语言因素,到交叉学科的研究,研究的文本对象也转向了应用性文本。近年来,翻译的横向研究涉及到了传播学,其中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成为翻译研究与实践的一个新方向,但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对区域性和地方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问题探讨得很少。
外宣翻译是一种应用性翻译,具有时效性、宣传性和跨文化传播性的特点。外宣翻译的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界定。本文所探讨的外宣翻译,主要是指政府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司等将各类对外宣传文本译成英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杂志,宣传册等纸质媒介对外发表和传播的形式。
2 广西外宣翻译现状与分析
随着东盟博览会,各类国际旅游节,世锦赛等国际性展会、活动和赛事的承办,以及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广西经济发展迅速,加大力度宣传和推广广西特色和民族文化成为树立广西形象,吸引外资和国外游客的必要手段。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主要搜集了广西主要城市,包括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防城港、贺州、玉林、河池、百色、梧州和崇左纸质版外宣资料。从数量种类上看,共搜集到159种,187册(存在多种版本或者一刊多期的情况),其中部分或全部有英文译文的共92册,占总册数的49%左右。所搜集资料内容包括政府部门对外宣传资料、学校介绍、公司企业介绍,酒店介绍、旅游介绍、博物馆介绍和国际赛事手册等,其中旅游介绍资料最多,达93种,105册。从对外宣传和文化传播角度来看,所搜集资料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2.1 英文译本普及面不广
2.2 翻译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 译名不一。广西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富含民族特色的人名、地名、食物名、节日名和民俗称呼非常多,统一译名可以让译者翻译时有迹可循,让译文更齐整,对外形象更一致和鲜明。例如:广西特有的民族食物“酸肉”就有“tart meat”,“sour meat”,“pickled pork”和“pickle pork”等译法; “侗族大歌”有译成“Dong Polyphony Song”,也有译成“Dong Traditional Special Song”;“百家宴”则有“One Hundred Families Banquet”,“Dong Banquet”, “Hundred family feasts”和“Dong Potluck”等译法。
(2)未能理解文化内涵。翻译时弄清字面后的文化涵义是准确翻译的前提。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和翻译工作态度有关,不做详实的考察而望文生义。例如:“八江景区”中的“八江”是指八江乡,译为“Eight Rivers Scenic Area”有误导之嫌,直接音译更准确;“王城景区”中的“王城”是指靖江王王府,译为“the Prince City”有欠妥当;壮族的绣球主要特色是精美的刺绣,译为“Silk ball”偏离了文化重点,译为“embroidered ball”更合适一些。
(3)文化缺位和文化错位处理不当。简单来说,文化缺位就是目的语中无对应表达可以翻译源语言信息,也就是“不可译”的状态。文化错位是指因为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同一表达的文化信息指向不同。文化缺位和错位的处理不当是典型的文化翻译失误。例如:过山腔“Cross Mountain Cavity”;酸蕨菜“Shuanjuecai”;八步崭獭Babu peng orange”;柳州市卫生村“The health village in Liuzhou”等。
(4)语言性错误。语言性错误是语言基础不扎实,有些则是过度依赖机器翻译。例如:“目前牛大叔牛巴士广西家喻户晓的玉林牛巴品牌,不仅在广西,并在浙江、上海、广东、辽宁等地开设了专卖店,牛大叔牛巴正在稳健的向全国知名品牌迈进。”译文为“Uncle Niu Niu is currently known in Guangxi Yulin Pakistan Palestinian brand cattle, not only in Guangxi, and in Zhejiang, Shanghai, Guangdong, Liaoning, opened a store, Uncle beef cattle stable Pakistan is moving to the national brands.”
2.3 缺乏必要的监管
部分小型公司组织的对外宣传资料存在翻译粗糙,印刷质量差,信息更新慢,排版不合理等情况。外宣资料的翻译作为城市走向国际的门面之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应适当介入,进行必要的监管和协助。
3 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3.1 经济水平和环境
虽然近年来广西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亟待提高。广西对外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贸易方式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二是贸易对象以对东盟国家为主。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东盟地区,特别是越南,发达国家不到30%。这样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特点,英语为目的语的外宣翻译其紧迫性和收效性并没有十分突出,但从长远利益、发展趋势和影响力来说,外宣的英语翻译是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视的。
3.2 译者的素质和培养
翻译的质量受到译者的语言水平、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专业知识、工作态度以及实践经验,也就是译者综合素质的影响。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译者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拥有过硬的双语语言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应有的政治意识和工作态度,充分的相关领域翻译实践经验,对双方文化熟悉,能在翻译过程中辨别文化差异并能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有效传递。目前翻译人才的培养途径还比较单一,主要通过高等教育,但高校专业以学科划分,翻译课程内容多以翻译技巧和文本类型为基础,涉及外宣和跨文化内容很少。其它形式的翻译培训少,翻译的研讨和交流一般层次高,门槛也高。能够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的专门翻译人才培训更加凤毛麟角,拓宽培养和发掘能够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的专业翻译人才的途径是当务之急。
3.3 文化传播角度的区域性和地方外宣翻译的研究比较少
目前外宣翻译的研究多从整个国家的高度,或从不同专门行业领域和文本类型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性和地方外宣翻译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就容易导致一种情况:地方外宣翻译的问题虽然存在已久,但可借鉴的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并不多。
3.4 文化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纵观各类英译中的资料或者作品中,译者对于原著的文化内容多是异化处理,而中译英则多是归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影响文化的输入和输出。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在外宣翻译的态度上以弘扬本国民族文化为基本原则。外宣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在准确传递信息,坚定的表达态度和立场之外更要弘扬民族文化和特色,树立文化自信,寻求文化对等,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样的翻译目的,在翻译策略上,笔者赞同文化层面的异化,在翻译方法上除一般译法外,音译、注释和译注是常见的翻译方法。在语篇可理解和文化得以传播之间寻求平衡是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时要把握的方向。
3.5 政府作用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外宣翻译,并适当介入,进行必要的监管,例如统一相关标准,比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组织翻译人员的培训;监管宣传资料的印制以保证印刷质量;确保外宣渠道通畅和多样化,让普通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这些资料。
地方外宣特别是西部落后地区更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这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虽然广西近年来国际事务的参与度逐步提升,对专业翻译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但专业翻译的来源主要是高校教师和外请的区外专家,任务的完成质量、成本控制和预期效果并没有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培养熟悉本区情况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专业翻译依旧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4 结语
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广西外宣翻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政府的引导下,如何完善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满足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的需求,适应翻译的专门化和职业化趋势,有效传播语言信息外的文化内涵,让中国不同区域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扬是要继续完成的任务。此外,基于广西的区位特点和优势,如何让东盟语种为目的语的外宣翻译能够与广西英语外宣翻译相互借鉴,使之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广西经济发展也是可以继续探讨的问题。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一般资助科研项目 “广西外宣翻译中文化传播的效果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编号:200103YB182)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健。外宣翻译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 辛红娟。文化翻译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以《今日中国》的英译为个案[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6] 果笑非。外宣翻译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3(9):145-148.
【关键词】学生;主体;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
一、引言
二、本科翻译教学和应用翻译现状
应用翻译,也称实用翻译,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书、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随着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外贸交流的进一步延伸,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翻译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涉及的地点也由沿海城市逐步深入到内地、西部等中小型城市。广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根据地,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也促使广西应用翻译人才需求量扩大,显然目前应用型翻译人才的数量并不能满足快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高质量的应用翻译对高校培养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为止,全国约900 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在高年级阶段都开设至少一个学年的英汉、汉英翻译课程。近年来获教育部批准,部分高校开设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但据笔者实地采样调查大部分高校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内容上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内容以文学翻译为主,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所用教材都注重知识性、文学性,缺乏实用性,实用类翻译所占的比重相当有限以至于翻译人才进入工作岗位后只能勉强承担一般的生活翻译。究其原因,高校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和安排、评价方式和学位授予等方面忽视了翻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 教师与学生互动型教学模式仍然没能应用到课堂上,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翻译实践能力较差,不能胜任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根据笔者在广西的河池学院和广西师范大学的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24%的大学生对本科翻译课表示了兴趣,其中有45%大学生表示愿意从事翻译工作,而对于自己的翻译能力及翻译工作的前景表示乐观的只有5%。而调查中高年级的学生表示在翻译课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印象比较淡漠,技能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于毕业后从事职业翻译信息不足。正如翻译界业内人指出的那样,外语专业本科生是目前大量的翻译工作的生力军,但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到系统规范的翻译训练和培养,其翻译质量不尽人意。因此,高年级翻译课教学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把夯实语言基本功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特别是应用型翻译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大语境的需要是目前本科阶段培养翻译人才方面的首要任务。
三、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
翻译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市场定位,高职院校翻译人才培养是服务于满足市场的需求。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都应该基于社会翻译市场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为此,我们深入深圳、南宁等 18 家企业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根据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定位,了解企业对翻译人才能力、知识结构以及素质的要求。调查结果如下:(1)对翻译人才专业能力要求。企业普遍认为翻译人才首先要具备基本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其中说和写的能力是关键。据调查统计,69%的企业对外语翻译人员的学历要求为本科,43%的以大学四、六级为参照评测应聘人员的外语水平, 28%要求专业四、八级的证书。其次是对商务英语、函电、单证、报关等一些专业性翻译。另外交际能力及自学能力也是企业特别强调的。(2)翻译人才的知识结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对于翻译人才来说是必备的。其中,语言知识包括外语语言能力和中文文学修养。就口语来说,首先要掌握标准的英语,然后英语的变体(例如印度式英语,法国式英语,德国口音英语等)也要涉及,同时要加强中文语言能力培养,要涉猎国内各地方言,尤其是粤语和闽南语等比较广泛使用的地方性语言。其次,企业普遍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外语作为一种辅助的能力是以中文知识为基础的。据资料统计,25%的企业选择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而40%的企业要求外语+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这里的“其他专业”中,市场营销和广告学占了20%,现代企业管理占了16%,国际贸易实务占了31%,报关和物流22% 其他的专业占了11%。由此可见应用型翻译人才应该拥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金融、外贸、科技、艺术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3)翻译人才素质。个人素质是企业评估入职者的一项重要的标准,企业普遍认为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一名优秀翻译人才应该具有的能力,此外翻译人才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在外贸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能应对处理翻译过程突发事件。优秀团队合作精神、积极的心态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必不可缺的。
四、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性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将踏入社会承担起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翻译任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英汉翻译能力并且能够在外贸、旅游、法律、财经等领域从事专门翻译的人才,为地方的外贸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特别是应用类文本翻译能力是高校应用型翻译教学的主要目标。
2.改革教学课程设计,增加实用类语篇的比重
要实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标,归根到底要在于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的市场导向型的新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灵活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培养特点。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实践、专业必修与和兴趣选修进行有机的优化组合,构建以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应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创新能力为动力的外语+跨学科专业课程+多媒体模拟软件练习的模式。新课程系统的基础平台结构主要由公共基础课、英语专业基础课及适应学生志趣和能力发展的多样化的选修课。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必需的技能,提供涉及国际贸易、旅游文化、市场营销、生产工艺流程等重在提高综合能力的课程,最大限度的发挥英语优势。
3.校企合作,打造对口的实践基地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最有效的方法,学以致用是市场导向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建立和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磨砺的机会,实地了解行业运作流程查漏补缺为从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培养市场导向型翻译人才至关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形成高校翻译教学,翻译企业市场,和应用翻译研究三者彼此环环相扣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高校可以直接将企业作为翻译实训和工作场所,选择一批具有先进翻译设备,管理水平高,行业声誉好的翻译公司或涉外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了解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企业提供设备和环境磨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熟悉工作后将要扮演的角色。从课堂到课外向社会延伸,使他们尽早适应工作需要。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可以依托当地旅游产业,河池学院则可以和当地以刘三姐文化为背景的旅游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翻译实训基地,既有利于当地旅游、人文文化的传播又为学生创造了翻译实践的平台。
4.改革评估系统和评价方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评估系统,学生只注重书面理论,不重实践和理解,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步入职场后发现所学知识都是(形如)鸡肋,往往排不上用场。新型的评估系统应包括过程评估和终端评估,增加过程型评估比重,要特别强调学生的翻译实践,把学生在课外的翻译项目或实训成绩纳入考核机制。过程评估重视学习的过程,主要考察学生的翻译学习态度及完成翻译任务的程度,包括翻译中采用的策略,译后的校对修改总结等和参与模拟教学的积极性",过程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奖励优秀的鼓励存在不足的,树立学生的自信。终端评价则要综合书面考试成绩及课外实践成果,鼓励创新和实践。
五、结语
随着广西北部湾开发,西部大开发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翻译人才提出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翻译教学应积极改革教学模式,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应用翻译能力,凸显应用特色,培养具有地方特色。为此,应用翻译教学要与市场的需求为契合点,依托市场需求,积极改革,向综合性多样化发展,将翻译人才的培养方略与繁荣地方经济紧密联系起来,让翻译人才市场化、经济化,进而为翻译人才的培养尽一份力量, 为繁荣广西的经济文化和西部大开发建设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印秋。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 高教论坛, 2010(06):78-79.
[2]连彩云;荆素蓉;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J]. 中国翻译,2011(04):37-41.
[3]刘宏伟。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应用英语(翻译方向)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194-195.
[4]韦兰芝。本科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长春大学学报, http:///kcms/detail/search.aspx?dbcode=CJFQ&sfield=inst&skey=%e5%8d%97%e9%98%b3%e5%b8%88%e8%8c%83%e5%ad%a6%e9%99%a2%e5%a4%96%e5%9b%bd%e8%af%ad%e5%ad%a6%e9%99%a2&code=0094755;2013(02):199-202.
[5]王秀萍王爱琴。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讨[J].台州学院学报, 2008(02):71-73.
[6]相廷礼。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 2013(07):235-236.
作者简介:
潘宝剑(1973-),男,广西都安人,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壮族地区英语教学与二语习得。
陈莹 (1977-),女,广东澄海人,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轩亚杰(1989-),女,河南太康人,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级应用英语专业学生。
朱素芬(1990-),女,广西来宾人,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级应用英语专业学生。
课文翻译(一)
Unit_1
SectionA1a
迈克尔:康康,你好。
康康:迈克尔,你好。你要去打篮球吗?我看见你暑假期间几乎每天都打篮球。迈克尔:是呀。你知道,周日我们班和三班要举行一场篮球赛
康康:而且这是本学期我们学校的第一场篮球赛。
迈克尔:你来为我们加油好吗?
康康:当然,我很乐意。我希望我们队获胜。
迈克尔:我也是。
SectionB1a
迈克尔:玛利亚,你最喜爱的运动是什么?
玛利亚:当然是篮球了。
迈克尔:我也是。那你最喜欢的运动员是谁?
玛利亚:勒布朗。詹姆斯。你呢?
迈克尔:我最喜欢姚明。你知道他的一些情况吗?
玛利亚:知道。他身高两米二六。他效力于NBA的休斯顿火箭队。
迈克尔:对,他很棒!将来我要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篮球运动员。那是我的梦想。你长大了
想干什么?
玛利亚:我想成为一名舞蹈家。
2a
这里有一些体育明星的照片,他们是刘翔、迈克尔。菲尔普斯和张怡宁。刘翔是来自上海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是世界上秀的短跑运动员之一。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打破奥运会纪录,并赢得了一枚金牌,但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由于脚伤他不得不放弃了比赛。多么遗憾!菲尔普斯来自美国,他在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中赢得了八枚金牌。他是第一个在一届奥运会上赢得如此多金牌的运动员。作为世界上秀的女乒乓求运动员之一的张怡宁在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上分别赢得两枚金牌。
课文翻译(二)
SectionC
1a
安非常喜欢运动。她每周骑两次自行车,还经常星期天去爬上。
她每天在体育馆花半个小时来锻炼。她星期六学打棒球,现在她棒球打得相当好。
她还擅长跳跃。下周末将举行校运动会。她打算参加跳高和跳远比赛。她的同学们将会为她加油。他们确信她会赢。
SectionD
1a
昨天,足球明星大卫。贝克汉姆和他的队友抵达北京。明天他的球队将和中国国家队进行一场比赛。球迷们非常兴奋。遗憾的是他们不会停留很长时间。后天他们将动身去日本。
课文翻译(三)
IC2Wouldyoumindteachingme?
SectionA
1a
康康:迈克尔,请你帮个忙好吗?
迈克尔:当然。什么事?
康康:星期六我们将和五班进行一场足球比赛。但是我的一个队员病了。你愿意加入我们吗?迈克尔:我很乐意。但是我不太擅长踢足球。你介意教我吗?
康康:一点儿也不加以。你会踢好的!咋们去练习吧。
SectionB1a
康康:迈克尔,你总是那么粗心!你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迈克尔:你那么说是什么意思?你不应该冲我吼。我也不想失去这个球的。
康康:但是你确实失掉了这个球。
玛利亚:康康,迈克尔,别打了。
简:康康,不要冲迈克尔发火。他已经尽力了,而且他。
玛利亚:康康,你介意向迈克尔道歉吗?
康康:迈克尔,我为我所说的话感到抱歉。
迈克尔:没关系。
关键词: 西班牙语专业 低年级 泛读教材 选择和使用
西班牙语在全球是仅次于英语和汉语的第三大语言,但长久以来在我国一直都定位为小语种,一般只在大学专业课或者二外课程中设置,开办的学校也非常有限。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对外联系和贸易活动的扩大和频繁,我国对西班牙语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急剧增加。许多高校都新开设了西班牙语专业。
西班牙语教学在全国与同类其他语种相比是起步比较晚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大多沿袭在国内最权威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学体系。其中,基础课程中除了贯穿前后的精读课程外,就数泛读课程最重要了。在泛读的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又至关重要。
国内西班牙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国内出版教材和国外原版教材两种。
一、国内出版教材
(一)《新编西班牙语课本》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外研社出版的《西班牙语阅读课本》基础上更新出版的2000年《新编西班牙语阅读课本》,主要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选编,是市场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的一套泛读教材。这套教材因为和精读课程的教材《现代西班牙语》进度贴合,深受教师欢迎。
《新编西班牙语阅读课本》一共是四册。所有选编的文章都从国外原版教材或者书籍中摘取,保证了文章的原汁原味,而且每一册的难度设计都是梯度上升的,是配合精读教材的补充读物,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扩充词汇量。课本的编写人还给每篇文章附上了生词的中文解释,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减少了查阅字典的时间。
这套教材虽然是早前《西班牙语阅读课本》的更新,但十年的使用周期,还是让一代新过一代的学生觉得其中的文章稍微乏味或者古旧了一点。所以这套教材现在更适合作为学生课外的读物,定期布置、定期抽查,然后在课堂上花少量的时间给学生解答其中的语言难点。
(二)《西班牙语阅读教程》
《西班牙语阅读教程》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牵头,联合几所知名高校的老师一同编写,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计划出版四册,截止到2010年8月已出版前三册。
这套教材在很多方面都作了改善和扩充。首先,每本教材的体例都非常的清晰,每册十八个单元,刚好用于一个学期。每个单元都设三篇文章,三篇文章对阅读要求都作了不同的要求,在《编写说明》中对如何使用作了详细的说明。其次,这套教材不再是简单的文章和材料的选取,增加了主题的设计和课后练习的内容。最后,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疑难句型进行了解释,文章中的生词也采用了西语解释,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生词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编写和设计,泛读课本从简单的阅读材料的集合变成完整的有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检测的系统体系。而且,本套书籍没有提供答案,虽然对于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确实杜绝了学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另外,课后习题的设计紧贴全国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题型,也可以在资源极度匮乏的大环境下,提供给学生一些练习,可以更好地提高相应的应试技巧。
二、国外原版教材
(一)ANAYA出版的阅读读本
一般使用比较多的是ANAYA出版的一套经典作品缩写改编的系列图书。这套书籍一共分为初级、中极和高级,分别以黄、红、绿三色区分。主要以篇幅长短、词量多少来分等级。一本书即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故事后面有一些问题。书后还附有词汇表和问题答案。这套书籍主要选取西班牙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小赖子》、《熙德之歌》、《堂・吉诃德》、《三脚帽》、《玻璃硕士》等之类的名著改编,而且书前都有作品作者的一些简单介绍。这可以让学生对这些作品和作家有初步的了解,为将来他们阅读原作打好基础。这些书籍在近几年的新版中都附带朗读的CD,即是有声书的形式。所以,阅读之余,还可以让学生做听力练习。
(二)SGEL出版的阅读课本
SGEL出版的阅读课本种类繁多,可以满足各种不同需要。
《新西班牙语故事》(Nuevas narraciones espa?olas)是一套让阅读变得很轻松的一套丛书,一共是四本,也分初、中、高、特级。丛书全都围绕一个叫托维斯(Tobías)主人公展开,每本包含五十个小故事,短小精悍,趣味无穷,有很典型的西班牙式的幽默。这套丛书出版较新,其中有一些非常实用地道的西班牙表达方式。每篇文章后也有一些词组句型的西语解释,还有一些设计的问题,但最有意义的是从文章延伸出的可供学生讨论的话题。
这套丛书,或者让学生课外阅读,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者老师在课堂上朗读这些文章并提问,以听力理解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书后的话题。这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同步得到训练和发展。
《短篇阅读故事》(Historias breves para leer),这套书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本,故事比《新西班牙语故事》中的略长,每篇大概有1500个词,但都比较简单。适合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使用,而且因为篇后有很多关于语法、词法的练习,这套书籍适合做课堂上的快速阅读练习。
除了以上的两套丛书外,SGEL还有许多专为学习西班牙语的外国人设计的消遣类的阅读书籍,都是一些侦探类的小故事,也可以推荐给学生在课外使用。
以上主要罗列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可以利用的泛读课教材,但这些大多仅适合在课堂上使用。泛读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和词汇量,而这样仅仅通过每周两三页的阅读量是达不到目的的。所以,课外的大阅读量是必需的。随着网络的普及,阅读资源的收集虽然简单很多,但是资料的筛选尤其重要,这其中教师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
三、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资料的选择和使用
低年级的学生,因词汇量有限,语法结构还不健全,所以适合的原文读物并不是那么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选择。
(一)国外的儿童读物
从语言本身来说,这是最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泛读读物。但是从内容上来说,有的时候会稍显幼稚。需要选择一些语言简单,但思想性丰富的作品。总结使用过的一些材料,有这些推荐:关于一个戴眼镜男生小马诺林(Manolito Gafotas)的系列故事,女作家埃尔维拉(Elvira Lindo)为这个人物一共创作了七本小说,这个系列都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语言幽默,而且口语化。曾经获得过西班牙行星奖(Premio Planeta)和纳达尔奖(Premio Nadal)的女作家安娜・玛利亚(Ana María Matute)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比较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虽然是讲述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小说,但其中刻画的却是孩子的残忍和无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其中如长篇《尤利西斯号的偷渡客》(El polizón del Ulises),短篇如《干枯的树枝》(La rama seca)等都是很好的浅易读物。
(二)从英文翻译的西语作品
因为是翻译作品,所以一般使用的词语也比较简单。从英文到西班牙语的翻译比从英文到中文的翻译保存了更多原文的风格,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初步体会一下翻译的奥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有中文译文和电影的铺垫,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书籍中。
泛读课程在西班牙语的基础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借用另外一种语言,打开另外一扇更大的门,直接了解更多的国外社会文化动态。不是单纯学习语言本身,而是以文化文学为载体来学习并提高外语水平。相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从这样的阅读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岑楚兰,蔡绍龙。新编西班牙语阅读课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陆经生。西班牙语阅读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