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精选10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精选10篇】。

形成性评价 篇1

(一)两者的相辅相成

高中物理教学体系与形成性评价,两者是息息相关、相互融合的。高中物理的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改良教学方式和内容等,促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客观、有效地吸收物理知识,并系统性地记忆高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规律。深入熟悉对高中物理知识考纲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高中物理的同时,培养积极态度和学习策略。

(二)学生的学习类型———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

根据高中物理的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教师更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有针对性地改善。客观上,不同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会因为智力型因素和非智力型因素而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类型: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

1.主动型学生。首先,主动型学生会在教师讲课的同时,能主动、自觉地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能有规律地理解和把握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点和考试难点等,然后对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推理性的自我吸收和归纳。

2.自觉型学生。自觉型的学生,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能在潜意识中进行一定的思考,并且能基本了解和吸收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讲课内容。但是,相比于主动型学生而言,自觉型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是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思考教师的讲课程序。因此,教师的指点是他们物理学习上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吸收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后,他们一般能摸索出高中物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不过,他们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3.强制型学生。强制型学生的一大特点,是他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自身无法在课堂中及时接收教师指导的基本知识点,所以很容易在上课期间处于思维迟缓,潜意识中忽视或抵触高中物理相关知识等多种不良状态。因此,他们需要在教师课内课外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学习的基本程序。对于正常学生而言,如果他们的学习类型是处于强制型的学习状态下,那么,他们多数是对于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形式或者教学态度产生一定的分歧,因此有针对性地做出了一些非理性的潜在抵抗心态。

二、形成性评价对高中物理的指引

(一)培养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重要的自然学科之一,高中物理是促使我国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量的积累。如今,高中物理教学评价主要存在着以下三大问题:1.评价主体的单一化;2.评价功能的甄别化;3.评价目的的功利化。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三大问题的阻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之一。学生作为学习和主动发展的主体,很容易会因此而产生抵抗心态,在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兴趣是人们认识或喜欢某些客观事物的倾向,往往能指引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如果说形成学习兴趣的先导是好奇心,那么,知识的积累就是形成学习兴趣的源泉。形成性评价的样式具有多样性,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兴趣暗示法、学生自评或者师生互评等方式,从多方面去激发学生对于高中物理方面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高中物理的研究而有所收获。

(二)指导学生进行日常学习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确定形成性学习评价的基础目标和重要内容,及时结合高中物理相关书籍的侧重点,归纳和分析高中物理的基本点。同时,适当实施形成性测试和平行性测试,充分地实践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提前为期末阶段进行评价,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形成性评价的本意,不是为了让出学生在集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在自己对高中物理学习的综合能力上确立好实实在在的发展方向。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适当地指引他们进行日常学习自我评价和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机形成,促进学习主体的独特个性获得良性的发展。

(三)增强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沟通

评价的主体和对象的性格、特点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形成性评价会因为这多方面的因素而有所差异。教师如果想改良和完善高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形成性评价,就要建立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环节,避免教学时出现过多的片面性和主观臆断性。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沟通,不仅能增强形成性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全面性,而且也有利于让学生或者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学中的有待改善的不足。另外,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沟通还能减轻学生表象或潜意识中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以个人发展为参照,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中有针对性地对有需要的学生做好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三、结语

形成性评价 篇2

本文作者:金娣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课堂提问、表扬和作业点评都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但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只关注对错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段。一个问题要达到形成性的目的,教师必须知道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但一些教师在使用此方法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而对答案背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却缺乏关注。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常常会出现下列现象: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或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教师很难从学生的回答中知晓出更多的东西;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对学生不同的回答没有进行有效的追问。不合理地使用表扬表扬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强化受教育者的积极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常用方法。但一些教师没有很好理解表扬的内涵,认为表扬一定能起到积极的强化效果,不合理使用表扬,具体表现为:太过频繁使用表扬;过于重视个体间差异的表扬,而对个体内差异的表扬比较忽视;表扬不顾及学生的需要和感受,不能很好起到强化作用。太过简单的作业点评作业点评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方式之一,有效的作业点评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一些学校要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有点评。但从现实状况来看,教师作业点评存在如下的现象:一是教师的点评往往很简短而不具体,学生得到的是百思不解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改进学习帮助有限;二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点评的关注,致使学生仍然只关心分数的多少。

那么为使课堂提问、表扬、作业点评这些常用的方法起到形成性的功能,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提问中形成性评价的体现一个问题要达到形成性的目的,教师必须知道学生是如何理解的。而要知道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学生的答案的探查是有效手段。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较多关注提问本身,对学生回答问题背后的思维过程却缺乏探查的兴趣,从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来说,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只是它关注的一个方面,对学生探寻答案的过程的关注才是更为重要的。只有当教师理解学生答案才可能帮助学生的思维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才能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调整或进一步的讨论,并做出回应,由此才能形成师生对话。一般来说,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正确的、不完整的、不正确的,或者是没有回答的。要使提问走向对话,教师应分别进行如下的探查,如: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希望探查答案背后的思维过程,可以问“你能告诉我这样说的原因吗”、“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得到那个答案的吗”;当学生的答案模糊不清时进行澄清性的探查,可问“你能就……给我一个例子吗”;当学生的答案基本正确但太宽泛时,可问“你能说得更具体吗”、“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事实或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吗”;当学生的答案正确但并不完整时,可问“请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你能在此基础上添加什么”;当答案是正确的但需进一步解释时,可问“这能经常应用吗?”“、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对的?”探查能激发学生重新思考他们的答案,反思并判断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它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和新知识的联系,也是教师和学生建立互动关系和情感表达的途径。表扬中形成性评价的体现表扬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表扬可分为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奖状)、肢体表扬(鼓掌),其目的是使学生有更好的行为。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这样两个现象:一是有些行为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对表扬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二是那些学习态度、成绩较好的同学“恋上”表扬,比如在老师提问后会追问:“是加分题吗?”由此,引发我们对表扬有效性的思考。大量的研究成果发现,表扬不是总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对表扬的过分运用和对成绩较差学生不公平的对待是影响其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在强调“尊重”、“赏识”教育理念的当下,教师认为表扬总比批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殊不知表扬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化物,必须满足一定标准才会发挥其功能。这些标准有:条件性、具体性、可信性、真诚性。条件性是指消极影响。比如,表扬对标准的把握要前后一致、对成绩有差异的学生要一致。事实上教师经常改变标准。比如,某一天被表扬的行为可能另一天不能获得表扬。有时候为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也会提出,但这些学生会“看穿”这种虚假的(尽管是好意的表扬)表扬,从而感到羞耻或气馁。具体性:表扬必须是具体的,言之有物的。可信性:表扬必须是有充分根据的,并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并且,必须要让学生相信表扬是真实的。真诚性:对于学生来说,表扬必须是真诚的,这样他们才会认为是一种强化。教师的口头表扬是一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只有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才能使表扬更有效。作业点评中形成性评价的体现批改作业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重要渠道,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即作业打分或评等级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改善作用有限。研究表明,评论式的点评可以改善学习状况。很多教师也开始使用此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点评往往很简短而不具体,学生得到的是百思不解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改进学习帮助有限;二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点评的关注,致使学生仍然只关心分数的多少。那么教师要使学生从点评中理解他们作业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就必须提高作业点评的有效性。首先点评要“精”和“准”。所谓“精”就是文字精练;每次评语谈一个或两个问题,选择学生最值得表扬或引起关注的问题,忌面面俱到而削弱重点。所谓“准”就是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让学生看了觉得老师讲得确实有理,说到点上了。其次点评要及时。对学生来说作业的过程也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解决作业问题所运用的知识方法在短时间内还记忆犹新,及时点评反馈可以纠正作业过程中的错误理解或解答其中的存疑,使正确的东西得到强化,错误的东西得到及时修正,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不然,就会失去批改作业信息交流的价值。作业点评使教师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来构思学生进一步学习评价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与每一个学生个性化互动的机会,反馈的信息对学生学习的改善,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改善更为重要。因为作业点评把学生的关注点放在作业分数之外更宽泛的视野之中。

形成性评价 篇3

一、形成性评价的意义与困境

(一)形成性评价的起源与意义。上世纪六十年代,斯克里温(MichaelScriven)最早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他建议将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在方案持续改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后者“评价过程可以帮助管理者分析方案效果,也就是评判已实施的课程方案是否取得了充分、显著的进展,以证明学校系统各种支出的合理性”。随后,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BenjaminBloom)将形成性评价一直到学习评价领域。他认为,“形成性评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给学习者提供反馈和纠正。”,“如果它与评分过程分离开来,主要用作教学的辅助与支持,那么它就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过程,通过过程上的改进促进结果的达成,本质特点是评价所收集的信息主要用于改进。它对于学习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导向作用。引导学习者集中精力、关注重点。2.诊断作用。在过程中分析学习者表现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3.反馈作用。让教师和学习者了解学习的动态水平,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4.激励与强化作用。让学习者所取得的进步得到欣赏,激发其成就动机,培养自信心,并有机会进一步通过练习巩固学习成果。(二)形成性评价的困境与原因。尽管形成性评价对于教学有着显著和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终结性评价。以外语教学为例,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主要存在一下问题:1.数据与内容不足。理想的形成性评价数据应包括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个体数据、学习过程数据以及学习环境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客观反映学习者状态、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形成性评价等同于单纯的平时成绩的记录,关注的仍然是学习者的阶段性学习结果,即分数,而不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分析与改进。2.反馈延迟。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性,然而目前的教师缺乏评价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撑,难以实现实时的反馈互动,造成延时,进而影响了形成性评价对于学习者学习的激励和对于教学的改进作用。

二、大数据的发展

与教育技术在实践中的举步维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息技术在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其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4V:①Volume:规模性。②Vareity:多样性。③Velocity:高速性。④Value:价值型。大数据不仅代表了海量数据,而且也是一种新型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数据驱动决策(Date-DrivenDecisionMaking)。

三、基于大数据的形成性评价策略

教育大数据包括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以及根据教育需要采集到的一切数据集合。教育大数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不受主观影响的原生态数据,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即时采集,这种客观性和即时性保证形成性评价的科学性原则。(一)基于大数据的形成性评价理念。基于大数据的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价值判断过程,强调评价者需要主动掌握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完整数据,依靠数据分析的多样化结果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数据类型多、复杂程度高,形成性评价需要基于两个重要的基本理念。1.结果数据与过程数据相结合。美国学者Fox在建构数据模型时将教育数据分为三种:人口统计学数据、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人口统计学数据包括学习者的背景情况,用于对学习者进行分组分析。过程数据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数据。2.量化数据与质性证据相结合。在形成性评价中,评价者收集到的数据可分为量化的数据与质性的证据。前者呈现明显的结构化特征。评价者一方面要充分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另一方面需要用质性证据弥补量化数据的不足,从而使得形成性评价更科学与全面。(二)创新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实践来看比较合适的是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是由迈克尔•霍恩(MichaelB.Horn)和希瑟•斯特克(HeatherStaker)提出,是一种将学校课堂学习与线上自主学习整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线上丰富的工具可以帮助评价者尽可能全面地搜集数据。讲外语与混合式学习相结合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利用移动学习平台操练知识点。外语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词汇点和语法点,传统模式下主要以纸笔练习的形式进行。有时会借助答题卡等设备统计选择题的得分情况,但主要关注的是班级或年级层面的学习,对个体学习者无法提供更有效的评价。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习者借助网络平台和移动APP进行答题。题库中对每道题事先进行知识点标注,统计学习者的答题情况,包括用时、准确率等。2.智能阅读跟踪。语言学习离不开积累,而阅读是积累语言素材与培养有关的有效方式。由于传统课堂时间限制,难以在课堂上有组织地进行阅读活动,而课后的阅读又存在着缺乏监管的问题,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网络平台和APP可以全面记录学习者的阅读活动。比如阅读文章的主题、阅读时长、所圈画和查阅的词汇,再结合一定的阅读练习,教师就能掌握包括学习者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各方面信息。3.课堂内转型混合式学习敦促着课堂教学转型,教师需要将课堂还给学习者,重新认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需要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加强。(三)深入数据分析。在采集到丰富的教育大数据后,评价者需要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提取有效的教学信息,以便进行评价。大数据时代常见的分析技术分为以下两种:1.聚类分析。聚类分析主要针对结构性良好的数据,比如学习者答题情况。若聚类结果发现部分学习者多次解答难度高的题目能够保持正确,而难度低的题目错误率较高,可能这部分学习者是因为粗心造成,可以对其答题注意力状态进行辅导;部分学习者若长期聚类在同一知识点答题正确率起伏较大的区间,则可能这部分学习者存在抄袭或者随意选择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关联其它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和诊断。2.可视化分。析可视化分析则用于非结构性的信息,比如学习者的交互行为、批阅批注、阅读习惯等。评价者可以借助诸如树形结构或者放射性圆环结构来展示文本结构、文本相似度等,还可以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评估,便于迅速了解学习者的掌握情况和个人外语知识体系的发展状态。

四、展望

形成性评价 篇4

根据知网现有文献来看,关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者的关系,学者们并未达成共识,其根源在于对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二者本身的认识有偏颇。根据评价的过程和功能,一般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受此分类的影响,多数人认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两个独立的部分,简单地把平时的小测验等同于形成性评价,把期中或期末考试看成是总结性评价。全面深刻地把握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各自的内涵及其关系是充分发挥二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前提。

一、形成性评价

(一)内涵阐释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1967 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文(M. Scriven)提出来的,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B. S. B1oom)引进教学领域,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1]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这个词初始是用于区分以下两种评价的:一是由教师在课堂内部操作的持续终结性评价(Continuous Summative Assessment),一是由外部考试开发人员完成的终结性评价。这种由教师作出的持续终结性评价之所以最初被称作“形成性评价”,是因为它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信息,尽管它只是相对简单的反馈。这种评价曾经也被称作“弱形成性评价”(Weak Formative Assessment)。[2]因而,从起源上看,形成性评价源于总结性评价,又是针对总结性评价而言的,这是探究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关系的关键所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因其独有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所接受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

形成性评价最突出的特征是反馈。从斯克里文和布卢姆两人对形成性评价所下的定义来看,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测试等形式提供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和存在困难的地方,从而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或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也可以意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改进学习方法,更加努力达到目标。

能够提供反馈信息的必然是已经取得的结果或成绩,这一结果或成绩可以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即平时所取得的,也可以是学期末通过所谓的总结性评价所取得的。而结果又带有归纳和总结的性质,因而形成生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过程,它还关注甚至包括结果(总结性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

(二)理论基础

关于教育评价方法,存在硬评价与软评价(hard evaluation & soft evaluation )的争论。硬评价是运用客观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的评价,软评价是以主观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分别是两种评价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背后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评价方法论: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和人文化评价方法论。

形成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属于软评价,所对应的是人文化评价方法论,这一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如下:

1. 德国的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为中心形成的主张“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学流派,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新自由主义学派。这个学派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是用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法律秩序。“社会秩序”是弗莱堡学派的核心观念,来源于康德发展起来的政治伦理学说,这一观念高度推崇个人自由,又致力于建立一种法制国家,以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尽可能不受别人侵犯,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发展。在哲学上,弗莱堡学派推崇的也是从古希腊以来就有的个人主义,他们主张,一切价值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人就是终极的价值目标;社会就是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一切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不应该把任何人看做是仅仅为别人谋幸福的手段。

2. 解释学。狄尔泰被看作是西方传统解释学的集大成者,他仿效为自然科学奠定哲学基础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作为“历史理性批判”的解释学。现代解释学的开创者是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他把传统解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的研究转变为本体论性质的研究,从而使解释学由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变为一种哲学,并发展成为哲学解释学。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把海德格尔的本体论与古典解释学结合起来,使哲学解释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哲学学派。解释学强调理解与解释,它不是一种方法论,而是对方法论、对理解中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及对不同形式的解释的范围和假定等的哲学“反思”。

3.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相对应地,学习也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从对弗莱堡学派、解释学和建构主义的简要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从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转向对人本身的重视以及对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把人从过度科学化的阴影中提升出来,它们还从与实证主义决裂的思想出发,努力寻求适合人文社会科学的独特方法,如理解和解释的方法、主动建构等。

以人文精神作为教育评价的思想和理想,强调评价对人精神的提升以及引导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反对评价中的科学主义倾向和对功利目的的追求,主张评价要关注人的生命、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理解生命,追求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评价对象的积极性,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纳评价结果。但这更多是一种教育评价中的理想态度和追求,理想需要付诸行动,而这种行动对评价者个体依赖性较大,主观性强,易受干扰,操作性有待提高。

二、总结性评价

(一)内涵阐释

施良方指出:“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它是一种事后评价,目的是要获得对所编制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一个‘整体’的看法。”由教师所进行的终结性评价通常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方面是或多或少地用测试来衡量孩子的学业进步情况;另一方面是将终结性评价用于高利害考试,即用来颁发毕业证书或是检验教师及学校的成绩。[3]

不同于形成性评价对过程的关注,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是对学生对知识或能力掌握情况的判断和衡量。由于总结性评价本身蕴含着证明和选拔的特征,加之中高考的影响,人们多数认为总结性评价更多的具有消极的作用,因而不断受到来自各界的批评。需要指出的是,总结性评价虽然关注结果,但并不是说总结性评价不会发生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突出特征是“反馈”,反馈从哪里来,从总结性评价所得出的结果中来,形成性评价可以对总结性作出解释,阐明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指明接下来的行动安排。需要重申的是,形成性评价源于总结性评价,又是针对总结性评价而言的,或者可以说,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包含着总结性评价。

(二)理论基础

总结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属于硬评价,所对应的是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实用主义哲学大致经历了第一代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的实证主义,第二代马赫(Ernst Mach,1838—1916)的经验批判主义和第三代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的逻辑实证主义等三个发展阶段。

1. 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相反,实证主义的目的就是建立知识的客观性。实证论者认为,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主张以科学的方法建立经验性的知识,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2. 马赫主义。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假说,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

3. 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一脉相承、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它们的共同点是强调价值中立,主张还原论,把复杂的事物划分成简单的东西,重视经验,以科学方法进行经验证实。

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教育评价思想客观性强,具有准确高效的优势,说服力强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相对于人文主义评价操作性更强,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开展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但实证化的评价方法往往缺乏灵活性,容易忽视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重结果,轻过程,依据客观的标准去评价,还会造成评价信息的失真。

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关系

从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的对比中看二者的关系:

(一)评价目的不同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作出教学效果的判断,区分优劣,划分等级。但作出教学效果的判断并不意味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束,通过这种所谓的“事后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果明确实际效果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教学和学习活动,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可以是评价过程的过程,也可以是评价结果的过程,对结果的评价也就是利用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各方面表现所作出的评判来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无论是评价过程的过程还是评价结果的过程,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教学活动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但总结性评价又有着形成性评价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知识及能力掌握情况的判断和衡量是形成性评价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前提。

(二)评价理念不同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应着两种教育评价方法论,即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和人文化评价方法论,从各自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来看,它们的根源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原始统一的,随着科学主义的过度膨胀与对人文主义的批判导致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二者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在不同的时期各自占据主导地位。正如当前,单一的总结性评价的弊端显露出来的时候,人们开始大力推崇形成性评价,把“一考定终身”的中高考制度也归结到总结性评价身上来。形成性评价固然有很多优点,在理念上相对于总结性评价也更有优越性,但其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也不能忽视。

(三)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理念上更像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性代表着教育评价的理想,总结性代表着教育评价的现实,理想是指引,但仅有理想不落实是不可取的,理想相对虚一些,操作性不强,需要现实来不断地推进。所有的评价都要服从服务于教育目的,因而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才是我们的追求所在。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显然不同的,二者的划分也正是依据于此。基于此,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无法相互取代的。但在根本目的上,二者却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总结性评价所取得的实效得益于形成性评价在过程中的推进,而对总结性评价结果的运用又是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作用的前提,而无论哪种评价,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形成更为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向前推进的过程,这个循环是开放的,不是闭合的,形成性评价的理念协同总结性评价的行动力,二者的高效配合是教育过程扎实推进不可或缺的动力所在。

注释:

[1]杨波,新课程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2]许华琼,胡中锋。形成性评价及其反馈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1).

形成性评价 篇5

1.不利于培养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要语言知识点掌握牢,再加上会考试,就能夺取高分,因而学生盲目地死读书而忽略了对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擅长纸上“谈兵”,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2.不利于学生发展多样性,扼杀学生个性

学生的天赋千差万别,个性潜能也是各不相同,如果一味地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认为高分的就是“好生”,低分的就是“差生”,这样就会打倒一大批虽然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有潜能的学生,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3.不利于现代教育目标的实施

现代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社会里,一个人必须具备自主发现问题,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善于合作,善于开拓的个性品质。因而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明确地提出要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而终结性评价只能考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目标的实施。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终结性评价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而新课程体系明确地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再只是关注结果,而是更关注学习过程,从而使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们课题组以高一、高二共四个班为实验班,对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具体如下:

一、形式性评价的内涵

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的主动与被动取决于学生是否明确学习的目标及学习需要。

2.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及实施、学习机会的创造和把握以及对有效学习方法的探索。

3.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等。

4.文化感受力:

文化感受力就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感受能力。

5.品格和性格的完善:

品格和性格的完善就是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树立自信,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个人品格。

二、形式性评价的构成

1.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

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研究资料的保存、检索以及使用。

2.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 Acquisition Components)

听、说、读、写、译(学习资源、模仿和演练、分门别类,即解悟à迁移à推断à笔记à建构à总结)

3.元成分(Meta-components)

1)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动机、信心、恒心等)

2)专注程度(指学习兴趣、激情、是否愿意合作学习)

3)自我监控(指学习计划、学习时表现的情绪、是否常反省等)

4)自主学习(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三、形成性评价的类别

1.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1)自我评价

2)同伴评价

3)教师评价

2.按评价的场合可分为:

1)课堂表现的评价

包括活动参与、质疑主动、笔记评价、单元学习成绩评价

2)课外表现的评价

包括课后阅读、活动参与(晚会、英语角、朗诵会、竞赛等)、英语电影观看、英语歌曲学唱、专题小论文。

四、形成性评价研究的设计

1.调查问卷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2.质疑或提问卡 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3.课堂训练活动设计 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4.课堂反馈检测 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

5.学生自评表 学生通过自评,起到自我督促的作用

6.课外活动计划和安排 通过让学生有计划地参加课外活动,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7.评价量化记分 科学地评定学生学习状况

8.与学生交谈情况表 记录与学生交谈的情况,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这些设计的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历史和现况以及他们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学英语的自觉性和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寻求到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

五、形成性评价研究的计划安排表

周次

具体事项安排

第十三周

选题第十四周

确定研究的范围第十五周

设置英语学习调查问卷的题目第十六周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第十七周

拟定《学生学习计划安排示范表》第十八周

拟定《单元归类专题笔记示范表》第十九周

拟定一百个小论文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写论文的专题指导第二十周

给学生推荐英

语读物

寒 假

学生写小论文,阅读课外读物第

第一周

收集学生的小论文第二周

阅读学生论文,挑选出精品第三周

出一本学生小论文集第四周

读书报告会第五周

制定课外活动计划和安排第六周

制定学生自评表第七周

制定课堂训练活动评价表第八周

指导学生看英语电影第九周

组织学生参加其它英语课外活动第十周

评价量化记分

其它时间

学生自评与教师评定我们课题组将分工合作,在一学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个课题研究。至今我们已着手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得出分析结果

2.拟定了《学生学习计划安排示范表》

3.制定了《单元归类专题笔记示范表》

4.拟定了一百个小论文题目,并对学生进行了写小论文的专题指导讲座

5.设置了资料卡给学生,让他们摘抄写小论文所需的资料

6.精选出十二篇英语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写读书体会以备下学期的读书报告会

接下来,我们将遵照计划表,逐步完成研究工作。在课题收尾前,我们还将对学生进行一次英语学习问卷调查,并把分析结果与第一次的结果相比较。我们预计,通过一年的师生配合,学生能够养成更良好的学英语的习惯,实验班的考试平均分将高出非实验班五分左右。

目前,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还仅仅是一个开头,在许多方面不不够完善。我们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使之更为科学化。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来发展和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参与各种语言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调整学习态度,不断完善个人的品格,并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合作精神的过程。

参考书目:

1.王蔷“面向21世纪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意见” 《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8)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

用好形成性评价 篇6

现有的标准化测试并不能取代由通晓评价的教师进行的日常的形成性评价。

最近一位学校的领导要求我们提供一个形成性评价的优秀案例,然后展示这个案例在用于总结性评价时的区别。他希望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解释给他的职员们。他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们建立评价体系,在春季各州负责的测试之前,测量学生对内容和目标的掌握程度。

这位领导的要求反映了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有的一种对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混淆。这个混淆并不奇怪:形成性评价的定义不尽一致,这导致了多样并且相互冲突的理解,并且由于这些多样性的定义和观点,目前在学校中被称为形成性评价的实践活动也不尽相同。

《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实施后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学生的考试激增,其中许多是自发的,要比联邦法律和各州评估系统要求的高出许多。许多学校学区举行名为基准评价、短期评价和中期评价来预测学生在高风险测试中的表现,并找出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这一层次测试的日益流行,已使得形成性评价的概念范围得到拓宽。

为逐渐增多的测试寻找支持的K-12教育平台中的各个测试公司有时也会为“形成性评价”的产品做广告。这加剧了大家认为考试本身就是形成性评价的观念。

实际上,这一层次的测试常常稍多于一些小型的总结性测试,并不总是与在课堂中讲授的内容密切联系。在这些测试中,固有的形成性并不存在,他们或许会对教学产生改变,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更好。

一、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区别

那么,什么是形成性评价?首先,它不是一种产品。那是对想要一个优秀的形成性测试项目案例的管理者的主要误解。即使评价将继续被冠以形成性和总结性的标签,但是评价究竟是形成性的还是总结性的,取决于如何使用评价的结果。

总结性评价的结果通常被用于作一些判断,例如在班级分配中决定一个学生该被分到哪个年级,测量项目的有效性,或者判断一所学校是否达到年度适当进步。有时候总结性评价指的是对学习的评价,其目的是测量学生、学校的水平或是项目成果。

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在总结性评价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反馈了一些重要信息。教师和学生都依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制定计划,确定在下面的学习中拟采用何种活动。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实时的、动态的、涉及到比频繁的测验更多内容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测量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二、使用形成性方法的总结性评价

几乎任何的评价工具都可用于总结性或形成性的目的,但出于设计的原因,某些评价工具更适合总结性或形成性用途。例如学区测试,尽管其也具有些许形成性用途,但其是为了提供可解释的数据以及供学校和地区进行对比的目的而设计的。由于总结性是其主要目标,其结果或许不能以教师和学生易于理解操作的方式来理解,而且测试结果往往在管理部门进行测试后的数个月之后。因此,这些阶段性的测试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形成性评价功能:并不能提供更多信息,以指导每日教学或为每个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决策提供帮助。

各学区无论从商家购买还是本地开发,基准评估通常是指衡量各州或学区的内容标准的进展情况,并对大型总结性测试的未来实施作出预测。一个普遍的误解是这一层次的评估无疑是形成性评估。虽然这些评估有时做形成性用途――为小组或个别学生作下一步的指引,但是如何使用测试结果才可摆脱这种意图,教师和管理者们缺乏正确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掌控评估、报告结果并继续以先前计划作为指示,那么这些评估将不会产生形成性的益处――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教师计划反馈大量的信息时,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

教师也可以选择自行开发总结性评价――那些可看作是一种成绩。与州和学区的测试相比,这些教室里的评估更易适于形成性用途,因为其结果利用更迅速,其学习目标指向更为近期的教学。当教师了解测验中每一个问题或任务测量的具体学习目标是什么时,他们可以用这些测验结果来筛选和重教学生还没有掌握的部分课程。精心设计的普通评估也可以用于此法。

学生也可使用总结性测试的结果为将来的学习明确方向。如果评价题目与预期的学习目标十分相配,教师们便可以在为找到诸如以下问题的正确答案时指导学生:

相对于标准,我的优势是什么?

我已意识到的提高是什么?

哪些领域是我的弱点?

哪些是我没有按要求去做的,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在我的学习中,这些结果对下阶段有何意义,如何为改进做准备?

然而,为使这些问题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指导作用发挥到最大,教师必须计划和需要时间去让学生学习在总结性评测中没有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要重新进行测试。缺少必要的学习时间是课堂总结性评价的形成性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

三、为了学习的评价

当老师为了纯粹的形成性目的评价学生学习时,评估簿中将没有最终的成绩,也没有总结性等级。相反,评估为学生实践的服务,就像家庭作业一样必不可少,这是形成性评价最有价值的地方。这被称作是为了学习的评价,它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支持学习:(1)教师可依据有根据的基础来调整教学,作出对学生学习产生即时效应的变化和改进;(2)学生可借助目前进程的根据积极管理和调整自身学习(Stiggins,Arter,Chappuis,& Chappuis,2006)。

课堂中学习的评价可有不同形式,它由教师帮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组成。

1.我要达到什么目标?

提供给学生一张学习目标的单子,上面的学习目标是他们应该掌握的,用友好的语言写出。

给学生展示匿名的优劣案例,案例就是他们将要创作的各类作品或演示。学生使用评分指导判断为什么那个是更好的。

2.我现在的学习情况如何?

在学习过程中管理不分年级的小测验,用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各自在哪方面需要什么样的工作。

通过得分上突出所反映的具体优势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

利用得分的情况使学生分辨他们的优势和需要提高的地方所在。

让学生有一个对课程学习目标的清单,定期检查已掌握的内容。

3.如何缩短差距?

给予学生反馈信息,并用其制定目标。

让学生写出或描述在具体学习目标上的进程。

请学生评价他们的进步:已注意到哪些改变?哪些是曾经很困难,现在容易的?作为学习者,他们对自身已有哪些了解?

当学生依靠从教师给予的反馈学习如何自我评价和制定目标时,学生提高了对他们取得的成功的能力。在这种类型的评价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合作于持续性的过程中,使用评价信息改善而非判断学习。这全依赖于评价有为师生提供及时、易懂、描述性的反馈的能力。

四、反馈:关键的区别

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的反馈存在于依然有时间采取行动的时候。类似于全球定位系统,它的功能是提供与计划学习目标相关的工作、生产或是行为的描述性信息。避免评分或是评议成绩的等级,或者暗示学习过程结束。

计划学习,辨别具体的优势,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学生减小目前和目标差距采取的一连串行动提供建议,顾及学习者曾经可依其行事的纠正反馈的数目,塑造当学生们自我评价时会使用的思考形式,以上均是有效的描述性反馈所关注的。以下例子是描述性反馈:

已正确解释图形中的柱状图,但需确认X、Y轴标记的间隔是相等的。

因为这是一个预测性的解释,所以所写内容只是一个假设。可以以“如果……那么……”句型加以改进。

那些我们曾经读过的优秀小说都有开头、发展和结局。你的小说和那些优秀的一样,已经有了开头和发展,能续写一个结尾吗?

论文中已对___和___的相似性进行了清晰描述,已区分出关键的区别。继续用文中具体的例子阐述这些区别。

相比之下,来自总结性评价(无论是班级使用还是大范围使用)的反馈告诉师生们谁才是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的人。评价工具用到的反馈词语,如B+、84%、达标、优秀的、精通的以及其他,并不能明确个别学生的优劣所在。对课程修正的具体信息并未呈现。

五、班级形成性评价的优点

虽然一切形成性评价实行起来都有增加学生学习量的潜在可能,然而在班级中对学习评价的优点一目了然:

在课程进行中,及时的评价结果使教师能迅速调整教学进展。

参评的学生是班级形成性评价的受益人。

学生们可用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当我们试图提供一个类似一日三餐固定食谱似的现成的外部考试,以此监督老师评估过程的时候,这些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这些测验无法适用于每日形成性评价,此类评价只有通晓评价的学者型教师可以进行。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于在每轮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利用评价结果改进实时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 Atkin, J. M., Black, P., & Coffey, J. (2001). Classroom assessment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 Chappuis, S. (2005). Is formative assessment losing its meaning? Education Week, 24(44), 38.

[3] Stiggins, R., Arter, J., Chappuis, J., & Chappuis, S. (2006). Classroom assessment for student learning:Doing it right―using it well. Portland, OR: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作者单位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评价训练研究所

译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译文经北京邮电大学宋倩老师校订

形成性评价 篇7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发展历程 基本理念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32-01

1 形成性评价的形成过程

1.1国外研究历程

从形成性评价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它历经了从学业评价――教育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发展过程。1897年,美国教育家莱斯(T.M. Rice)曾对3万名小学生进行了拼写测验,评价领域将此视为评价研究的开端。在19世纪-50年代,以泰勒为首的学院跟踪调查组对“八年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八年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以教育评价educational evaluation

替代测验testing的观念被广泛地接受。泰勒本人也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是教育评价大发展的时期。许多教育家都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出现了如“目标游离评价”“应答评价”等等的评价方式。也就在这一时期,1967年,美国著名的评价专家斯克里文(Michael Seriven)在《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的理念: 指出评价的两种《·》功能是持续的改进方案,可以帮助管理者分析方案效果。1969年,美国评价专家布鲁姆(Bloom)将形成性评价移植到了学习评价的领域。他认为传统的测验支队学生进行了评判和分类,但形成性评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给学生提供反馈和纠正。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形成性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区别之上。主要的代表人物有Bachman(1981),Long(1984), Richards(1984).20世纪90年代开,学者们将研究方向转向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作用上。学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使用形成性评价。1998年,著名评估杂志Assessment in Education 创办促进了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著名的学者有Black&William。

1.2国内研究历程

国内的学业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随后我国积极开展评价和试点工作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0年)中指出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2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基本理念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这两个概念都是由斯克里文于1967年提出来的。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这是我国学者陈玉琨所给出的定义。英国评价改革小组对形成性评价给出的定义是“形成性评价就是由学习者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判断学习者现今的学习状况,决定学习者该努力的方向和如何达成目标的一种过程”(the process of seeking and interpreting evidence for use by learners and their teachers to decide where the learners are in their learning, where they need to go and how best to get there).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多进程的评价机制,它不仅是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所以其本质特点就是所收集的信息主要用于改进教学与学习。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深入分析,既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又可以客观的识别学生距离目标的差距与不足。

3 形成性评价实施困难的原因

尽管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但是在实践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却是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对形成性评价概念本身的误解

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在众多的文献中的使用并不是始终如一的,人们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分析就有很多误解。有人认为所有的课堂评价都是形成性评价。有人却认为只有当课堂评价具有形成性目的时才是形成性评价。也有学者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工具,而有人反对说是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将这些观点结合在一起,学者Bennet(2011)认为,形成性评价既不是测试也不是过程,而是过程和方法的有机融合。由于形成性评价多种不一的概念和对形成性评价本质的各种理解导致了各种困惑。很多教师只对终结性评价非常熟悉,但在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实施形成性评价较为陌生和困惑。

3.2教学资源不公平

从客观角度来说,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需要开发新的教学工具,改变以往的教学实践,这在教学资源不公的环境下是十分了困难的。

3.3教师的原因

在真正的评价实践中,教师们还是倾向于简单易于操作的形成性评价。

3.4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尽管在教育文件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使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还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是该文件并没有明确说明教师该如何使用形成性评价,这也导致教师们对形成性评价无计可施。

4 结语

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迅速,在不同的时期,其研究重点各不一样。不论怎样,要抓住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来促进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信息,分析各类信息,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反馈,以改进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光富。“八年研究”的贡献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外语教育研究,2003(2).

[2]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管理与评价,2013(3).

[3]任丽洁。形成性评价对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2(10).

形成性评价 篇8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成功感,自信心,成长记录袋

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且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强调了“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英语教学评价的作用不容忽视。评价可以着重教学过程,也可以针对教学结果。前者是形成性评价,后者是总结性评价。由于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结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形成性评价。

一.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法、问答法、观察记录法,学生作品分析法以及测验等等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和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作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他伴随着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对英语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为什么进行形成性评价?

曾经有这么一个例子:1986年美国加洲大学一教授出了一道题测试美国一二年级的学生,题目是这样的:有一条船,船上有26头牛,19只羊,问船长年龄有多大?一共测试了96名学生,其中有76位学生答船长45岁。后来我国一位从事数学的学者将这道题拿到中国来测小学五年级的78名孩子,只有8位说此题无解,其余89%的学生都说船长45岁。因此美国教授就此发出了感叹:“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把学生越教越笨了?”中国教育有两强两弱。两强就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两弱就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后两者的能力培养和平常学生学习过程的训练有直接的关系。形成性评价则为这种过程训练提供了直观的依据,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给予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自信心。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调整学习计划和策略。同时,形成性评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那种“一次考试成败定终身”和“以考分定优劣”的不公平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控力。美国学者Krashen和Terrell(1983)曾把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比做知识输入与摄入之间的过滤器,并进一步指出: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焦虑越少,在学习中有效摄入的知识则越多,学习效率也愈高。因而,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对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实践证明,正确运用形成性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形成性评价有什么意义?

1.形成性评价能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成为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因而获得英语学习上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引起的满足和兴奋可以产生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再次成功的体验又可推动第二次成功,多次成功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逐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为英语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有一个学生极其内向,在班上是真正的“默默无闻”,无论用什么样的办法都无法让其参与主动的学习。老师一次无意中发现他的语音非常好,于是在一次课文剧表演中特意安排他做幕后旁白,然后让学生们选出谁的语音最好。无疑地,他的这次成功为他的发展打开了第一步,慢慢地,他的表现越来越活跃,多次在校级演讲比赛中获奖,英语成绩也因此名列前茅。

2.形成性评价可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

神,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各类形成性评价的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而是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教师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案,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对评价标准的选择和解释,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学习的方向,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过程,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争取最佳学习效果。学生有了这种自主学习精神,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语言运用,为英语教学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这是我们的一份阶段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级

自评组评总评

学习条件对上单元进行认真总结

对下单元进行认真预习

学习过程每天坚持至少20分钟的听力和朗读

每天认真及时按时按量完成作业

每节课积极举手发言

是否能够探究学不好、听不懂的问题?

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

无论课上课下你都能够用英语有目的地做生活上的事?

学习效果你认为这个月你英语听的能力如何?

你认为这个月你英语说的能力如何?

你认为这个月你英语读的能力如何?

你认为这个月你英语写的能力如何?

园丁心语

注: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两项用A.经常B.有时C.很少三级评估;学习效果用A.好B.一般C.不好三级评估

3.形成性评价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以便于教师反思和调整教学行

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情、态度的观察,利用提问法或操练、游戏、复述、表演、竞赛等活动记录法对学生作出及时评价,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即时反馈,考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语言知识上的难点是否突破,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是否提高,教学程序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当,教学的速度和发展方向是否适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不断修正教学过程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而课后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与评价,辅导学生的记录,单元测试的评价与分析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信息反馈。通过评价能进一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的成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判断学生学习上的难点,找到教学成败的原因,以便于教师及时修正、调整教学计划或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指导,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施教,或加强课外活动的辅导,或为学生提供矫正学习的方法……。教师的这种自觉、主动地运用形成性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控,不仅使今后的教学目标与方向更加明确,也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成功。

这是一份学生课后反馈表:

评价等级评价内容很好(90-100)较好(80-90)一般(70以下)

教师课堂仪表、教态

教师语音语调

教师尽量使用英语教学

教师使用目光语、手势语和鼓励性语言

教师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我对重难点掌握的情况

我对这节课的喜爱程度

我上完这节课的心情

作业情况

我想对老师说:总分:

四.怎样进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测试型评价和非测试型评价。测试型

评价有纸笔测验(标准化测验、开放性测验)和口头测验两种;非测试型评价有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评价表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等。而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则要重视评价对象即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应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评价的改进和激励的功能,弱化甄别、选拔与评优的功能。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应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尝试之一:创建和使用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用于收集学生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行为记录——如入学考试情况;优秀的作业;原始录音;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自己或同学对其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评价意见等等。学生本人是建立学习档案袋的重要参与者,教师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增强了对自己能力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因而自觉地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可产生对自己成果的拥有感,掌握反思学习的技能以及决策技能。

尝试之二:采用星级评价,寻找闪光点,呵护孩子自尊心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每一次所经历的测试都是建立自信心的良好

时机。因此,在考试与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无论是学业内容还是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与测试中,我们都用“送星星”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与鼓励。让他们在数星星所带来的快乐而自豪的心理体验中对学习充满自信。无论什么样的学生,他们身上肯定都有不止一个闪光点。能不能让这个闪光点发扬光大并有助于学习是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的。有一个学生在初一下插班时是一个连ABC26个字母都背不齐的孩子,小组活动时很难与其他学生配合。于是在Lesson74BookI的第二个对话中安排他扮演营业员,总共只有两句台词CanIhelpyou?和OK…Hereyouare,但授予他“最佳表演奖”,说他的表情很投入,语音很有西方人的魅力。后来这个学生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件事并写到:“……我原来认为自己很差很笨,今天英语老师让我知道:原来我也行!”这种成就感及时鼓励和促进了他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由此产生。

尝试之三:改变单一评价主体,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评价对象,而教师是绝对的评价者,家长则只是旁观者。为了改变这种陈旧的评价状况,我们把孩子、家长都融入到评价中来,让大家共同参与评价。在我们的评价中有孩子的自评、同伴的互评,更有亲切的“爸爸妈妈的话”和“老师心语”。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评价中,每一个人都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充满爱意的激励性评语中,让孩子们体会成功与收获,并自觉进行反思与诊断。正是这种“多元的主体评价”方式所带来的信任与期望,使每一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

尝试之四:抓住时机,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适时鼓励表扬。

一点点的进步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但学生却特别关注老师们对自己点滴进步的反映。经验告诉我们,考卷上、作业本上一个简单的“好”“有进步”“你表现真棒”“你真行”,也许我们写时很随意,但学生却视若珍宝。因此,我们的作业不再是往常简单的对错批改,而是有一定的评语。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堂好的课并不是看教师对教材把握的好坏,而是看他能否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去学。表扬会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个人有了自信心,那么他便有了学习的动力。

尝试之五: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建力自选和开放的考试形式,让学生自己出卷相互测试。

我们的半期考和期末考的成绩均由三部分组成:笔试、口试和平常表现,分数比例分别为笔试100分(听力20分、笔试80分)、口试30分、平常表现20分。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出卷找旗鼓相当的“对手”进行“擂台赛”,成绩亦可作为参考。

尝试之六:让孩子们充当“小先生”教“大学生”英语(大学生由他们的长辈充当),让英语融入家庭和社会中,形成学习英语的大氛围。

平时我们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日常用语等带到家里去教他们的父母或者其他人并且作好月评价,有学生评价他们的“学生”,也有他们的“学生”评价“老师”。家长们反映学生们对这项工作认真极了。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学生的感情世界看作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投入以更多的尊重、关心、爱护和理解,那么,这种行为将会转化为学生对我们所教学科的兴趣和喜爱,进而产生对学习的持续动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把过去的以老师为主转化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必须以人为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感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形成性评价有了他特殊的历史意义。让我们: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评价基础》,吴刚,1990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形成性评价 篇9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课程建设;课堂管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非常注重终结性考核。学科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通常采用的比例是平时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80%。在20%的平时成绩中,要体现考勤、课堂互动、课内实践等完成情况,甚至集中实践等教学环节也要包含在内。诸多要素的评价需要集中在这20%当中,很难得到充分体现,而体现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等要素则被忽略。这样的考核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学生突击应考,甚至对考风考纪都有很大挑战。学生平时上课睡大觉,玩手机,懒得参与课程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互动;期末考试前,要求老师划重点,熬夜复习或制作小纸条。不仅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甚至会使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办事风格,这与“敬业、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相符。现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强调在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却缺乏与之对应的统一认识和具有可执行性的全面评价体系。因此,如何根据自己所在专业和所主导课程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学科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则成为我们当下的课题。本文将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为例,阐述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学习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纲领性文件中体现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项教学活动如提问、作业、问卷、报告以及学生自评或互评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态度和团队合作等进行观察和评价[1]。因此,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学习考核评价体系的首要环节是课程建设团队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理解并融合形成性评价理念到课程建设中,推进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学习考核评价体系,是一项从根本到末梢,从框架到细节,从教学纲领性文件到课堂教学操作实施的系统改革。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首先从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调整开始,如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课程实施方案等,要明确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的权重比例。传统的平时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80%的权重显然无法实现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仅20%的权重使得形成性评价关注的一些要点缺乏充分体现的空间。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各院校的要求,尽可能大地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重,以《运输管理》课程为例,具体操作执行了平时成绩占比50%的模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比50%的模式。采用这个比例,一是基于学校规定的平时成绩比例上限;二是这个比例使得学生既不能忽视形成性评价,也不能忽视终结性考核,无论忽视哪一块,都会使得总评成绩不理想。

2细化形成性考核项目及权重

形成性考核项目应能够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引导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以《运输管理》课程为例,具体项目有:考勤、课堂互动、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课内实践和课后作业。项目权重分配上,课后作业为单独的一项,占比10%,记入个人平时分,以考查学生个人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态度;其余各项共计占比40%,记入小组得分,以考查小组全过程任务完成情况。这样分配的好处是促使学生既要参与到小组共同成长,为小组的成长贡献也要保证自身任务的完成,兼顾集体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3进行课程分析,建设形成性考核配套资源

在资源准备方面,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课程为例,具体项目有:考勤、课堂互动、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课内实践和课后作业。其中,课堂互动、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和课内实践这几个项目都需要课程建设团队在开展形成性学习评价之前,完成对相应资源的收集、整理、撰写、制作。其中,课堂互动环节分为必答题资源和抢答题资源。必答题尽量以教材内容为主,可用每一学习单元后配套的习题为基础作为必答题。抢答题则选用面要大一些,除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还应有所提高,引入教师多年教学积累下的经典题目。抢答题数量应控制在每个单元25题左右,难易结合,并制作配套课堂展示课件。案例讨论的建设,要注意选取案例的针对性、难度和可操作性。模拟业务操作主要是运输线路规划、运输方案设计、运输成本核算、车辆运用指标计算、几种运输方式运费计算和运单填写设计为主,需要教学团队长期积累,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动。课内实践主要是货运管理软件的操作。这几部分资源重难点兼顾,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全部涵盖,既保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反映学生学习和接受的程度。

4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细则、标准及实施办法

4.1公布形成性评价得分细则,指导学生建立团队,形成分组。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将形成性考核评价得分细则公布。务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过程中自已的行为表现与最终的总评成绩之间的关系。其次,指导学生进行自愿分组。由于课堂互动、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的课内实践的学习过程是以小组学习、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评价的,所以要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4-6人一组,自愿组合。分组过程就是组建团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营造了一个小小的职场生态———全勤、专业能力突出、互动积极的学生成为团队的核心成员;专业技能突出、沟通能力好、团队意识强,组织协调能力高超的学生成为团队领袖;而平时到课率低,上课互动不积极,学习态度差的学生需要通过承诺(如不缺勤、努力完成必答题以及争取更多抢答机会等)来说服其他学生接受他入组。剩余的既没有积极态度也不愿做出承诺的学生,将被自动归入一组。学生分组完毕后,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应用程序(至少要有上传资料、抢答、讨论、测试和小组任务等功能模块)注册课程,公布课程代号,学生加入,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4.2为形成性评价当中的每一次活动赋值。每一次的必答题、抢答题、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和课内实践的得分都记入小组。这就要求合理计算每一次行为的分值,既要体现难易程度,也要保证小组在充分积极和出色地完成各项目后,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形成性评价得分可以达到优秀,同时完成项目不充分的组将会有个别或全部成员形成性评价得分不理想。以30人的班级为例,可分为5-7组,为每一次行为的赋值建议如下:4.3答题和得分操作方法。4.3.1小组答题和得分、减分原则。必答题每组按顺序依次作答,答对得2分,答错不扣分。抢答题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题板,并建立“云班课”。学生加入到相应课堂,在教师公布抢答题分值页面后,学生运用“云班课”当中的抢答功能进行抢答,抢到答题权的组可以选择答哪一道题,点开后进入题目页面,进行答题,答对加对应分,答错扣一半的分。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答题积极性,并且保持谨慎的抢答态度。对当次教学内容较自信的学生会抢答分值较高的题目,体现学习价值,也体现认真学习者在团队中的价值。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结合具体问题分析后才可作答,所以赋值较高。这两类题目每一个题目仅给最先提交正确答案的两组记分。这样操作既可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和解答问题,又可以把握课堂节奏,还能避免抄袭。课内实践赋值15分,只要各组每个成员按要求完成课内实践相应任务并按要求提交相应资料,均可得分,否则不得分。这样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促使每一个学生完成课内实践任务。考勤是小组扣分的主要因素也是形成性考核中使用的唯一惩罚措施。如果小组当中有成员缺勤,则每缺勤一人次,小组扣5分,迟到小组扣3分。这个扣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缺勤。由于个人缺勤将会导致小组总分的降低,这就促使组员之间可以互相督促避免缺勤。4.3.2个人得分原则。个人的形成性评价得分来源之一是课后作业,这部分可根据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整程度记分,由教师将每次作业的得分反馈在作业本上,最后总和计入到平时成绩中。另一个得分来源是小组总得分进行组内二次分配后得到的分。这取决于学生个人对小组总成绩的贡献以及小组集体对分值分配的理念。

5终结性考核

期末考核的方式以开卷考为首选,题目选取要能够涵盖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基础知识: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题型的比例可控制为30%、10%和60%。占卷面60%的专业技能题应是将真实事件和数据依据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改写,灵活度较高,题目的理论依据都在教材上,但学生若要得到理想分数则需在整个形成性考核过程中认真参与并自主完成每一次阶段性项目作业,并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

6教学反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团队从2015年开始在《运输管理》课程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分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通过调研,来自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反馈和教师教学评价反馈来看,学生乐于接受这种考核管理,课堂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教师开展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为满足课堂互动教学的需要,改编改写的案例和模拟业务逐年完善和增加,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相互促进。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各项目评分的促动下完成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并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形成性评价 篇10

形成性评价指“课堂中教师、学生及其同伴通过获取、阐释和使用学业陈果的证据改进教学后续步骤”的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不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通过整理250多项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成果,1998年,PaulBlack和DylanWilliam最终发现,课堂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所有教育性干预研究报告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报告显示,其对于表现不佳的影响特别强烈。形成性评价的本质是通过课堂内外的互动,找出学生当前的水平和目标的差距,给出反馈,帮助提高学生水平。在这种程度下,形成性评价是学习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具有互动性和动态性。国际研究界对形成性评价的普遍理解是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资源的互动为基础,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互动中得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具体信息,针对其学习困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形成性评价的动态在于它没有固定形式,但是有其工作模型。MargaretHeritage设计的“形成性评价环”形象的表明了形成性评价动态推进过程。MargaretHeritage将形成性评价分为十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处于互动动态。这些环节分别是学习进程、学习目标、成功标准、获取学习证据、解释证据、诊断差距、给予反馈、教学调整、搭建支架、缩小差距。开展形成性评价时,首先要确立目标,取得并解释学习证据,诊断学习者的水平与目标间的差距,互动并反馈,以此调整教和学,从而缩小差距,之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形成性评价。确定目标、获取学习证据、反馈和改进构成了形成性评价的整个过程。形成性评价针对的是具体内容,教师评价的内容应是学生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是综合了互动、反馈、纠错、调整以及其他手段。它没有固定形式,而是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反馈,帮学生纠错和调整。

2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从《基本要求》提出到实施,历经十年,但是通过调研,其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不准确,许多评价手段依然属于终结性评价,问题如下:第一,简单的将形成性评价理解为对学生平时表现做出的评价。比如平时举行定期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其实这不过是将其拆分成若干次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而已,并没有涉及到对学生学习具体内容的反馈环节。第二,错将形成性评价简单等同于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里这提到了评价的形式,没有涉及到评价的内容,无反馈和改进,无效。第三,部分老师误以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但表扬和鼓励若不是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则不符合形成性评价的要求。第四,误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开展小组活动或课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等。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或者对参赛学生的水平进行测量,本质上没有“干预”,不能称为形成性评价。第六,部分老师把形成性评价看成是评价结果收集册。这种收集册是对学习结果的收集,并没有针对具体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干预学习。第七类问题是个别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课堂中的任务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比较接近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思想,但是一些教师未对学生表现提供具体的反馈并相应地对教学作出调整,则还是未能形成形成性评价。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

3讨论和结论

形成性评价实施了十年,但实施情况仍然不理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四六级的过级率和优秀率依然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重应试结果的导向使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流于形式。第二,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的理解的偏颇也阻碍了形成性评价全面落实。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在教师的职前教育、实习和在职培训中,提供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具体到规范理解,评价设计、手段以及评估的信度效度。本文介绍了何为形成性评价,以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简单概括了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