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高中英语教材使用总结材料【优秀10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教材使用总结
我们备课组的几位老师经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新课改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了新课改的主旨和精神,理解了并能够按照新大纲和新教材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尤其是新教材进课堂后,如何用好它,我们下了一番苦功夫去讨论、适应。经过摸索,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我们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以“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精神来指导教材的使用。
新教材的使用,是为了配合新课标的实施而改的。所以在使用新教材时,首先要明白和牢牢记住这样的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做到了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能主动投入到课改中去,主动想办法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有关教材使用上的问题。在思想观念上,我们放弃以前陈旧落后的思想和方法,尽快适应了新的形势。无可否认,新教材在注重知识性与人文性方面,有其显著的优点,但是教材虽好,教好学生却不容易!所以我们认为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学习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以前的教学,我们多是采用以教师的分析及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学主要依据的教学方法。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非常珍惜每个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指导学生从阅读中体会文章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从阅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阅读中感受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情趣。通过这样使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所运用的语言逐渐内化,从而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世界,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二、用新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新教材的。变化较大,课后练习少了,题型也简单了。但是我们觉得教学并没有因此而轻松。我们认为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一直强调做到这一点,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新教材的变化减轻了学生负担,但我们的教学要求没有降低甚至是提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加强研讨和交流,力争做到新教材有新教法。
三、使用新教材的几个注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几点注意是:
一、使用新教材要注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学生。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主张在这一基础上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使用新教材要注意别被教材束缚住。教材的价值在于能作用于学生充分发展,在于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不能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在用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其情感愉悦、态度主动,促其获得方法、提高技能。
三、利用新教材创造学习资源。再好的教材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通过我们去再创造、去内化、去升华,能够创造出许多相关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内容摘要】在现行的英语教材中,已经开始用人文性取代思想性,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学习英语就要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精神。英语教育不仅应注意语言工具训练,还要贯彻人文教育思想。在英语知识教学及英语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收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
【关键词】英语教材 人文思想 因材施教
人文主义起源于对人类的伦理道德、知识智能和文学艺术的自由和理性的思考。它的核心是重视人,尊重人的权利、人的思想自由和自我选择。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可以激发人的动机、热情、创造性和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可以对人和人的社会生活进行合理、有效的导向,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使民族凝聚,使社会形成有力的整体。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又可表述为以人为本的精神,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华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心灵,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英语,是一种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对于学习者,语言既是工具又是文化。语言教学本应是一切学科中最富有人性、情感、表现力和想象力的。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其思想也正处于最后的发展和定型期。因此,人文思想教育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我们的英语教育过程中不仅应注意语言工具训练,还要贯彻人文教育思想,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具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语课。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英语语言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它所包含的人文思想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文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然而,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忽视人文教育,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十分严重,显然不利于真正的英语教学。我国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被窄化为一种输入--产出,或手段--目标的过程,视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为一道道有标准答案的选择和判断题,生动形象的语言本身被肢解成一个个支离破碎的语言项目,整个教学讲究控制和效率,注重接受性的知识灌输和“成才教育”,而忽视语言的多元价值、文化内涵及对人的精神的关注,即忽视“成人教育”。
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英语教材已经开始用人文性取代思想性,这是对英语教育规律探索的新成果,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但人文性与思想性之间是什么关系,还缺乏深入的探索,以至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
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传授语言知识,创造语言环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更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机会,充分利用课本里的点点滴滴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实现“教人做人”的教学初衷。
当今高中教师在教学任务紧、高考压力大的形势下,在英语教学中很少体现人文性。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可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及人文素质,笔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文化资源,让学生得到熏陶
在我们的教材中,表现人文思想的篇章和材料,俯拾即是,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课文作者简介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可以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吸其精神化为已有,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人格。
(一)、“尊重”教育
1、尊重劳动及普通劳动者
劳动为全人类创造了财富,人人都应该尊重劳动及普通劳动者。英语有一个词“tip”(施小费),中国学生大多不能理解其深义。浅表的理解好像是对“the tipped”(接受施与者)的不尊重甚至可怜,其实不然,“tip”的过程,正是培养人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过程。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尊重劳动,要尊重我们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劳动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等等,可是没有具体细微的行动,一切都似纸上谈兵。而当你“tip”时,你会想→←到社会是由无数劳动者组成,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2、尊重大自然
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母亲。当今社会人们愈来愈意识到人类与大自然相依相存的关系。高一英语下册Unit 17有一篇读物“Animal Experiments”,谈到科学家及动物权益保护主义者对“Animal Experiments”的不同态度。动物作为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态度来对待它们呢?是朋友还是敌人,抑或是掠夺对象?本文第一句话“In Britain, every year 2.5 million animals die in experiments to develop and test new medicines.”由此引发这样的问题:“Is this the right attitude towards animals?”学生对此反应强烈,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都认为,人类应该在保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对大自然少点侵害,对我们周围的万种生灵、花草树木多点尊重。须知“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学生通过反思人类的行为,会觉得尊重大自然其实就是尊重人类本身。
(二)、“平等”教育
1、种族“平等”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五彩缤纷,趣味盎然,乃是因为我们有多种民族的多种文化。人类历史其实就是各民族争取平等权力及民族独立的斗争史。高二英语下册Unit 14的读物“No voice, Not Heard…”第一句话说“Freedom fighter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and they are of all times.”确实人类为争取自由平等权力的斗争一天也未曾停止。当读到就在上世纪上半叶,美国南部各州的黑人仍然住在隔离区,仍然在公园、学校、车站等地,不能与白人平起平坐时,学生就愤愤不平。当听到Martin Luther King说“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时,学生们非常激动--这么简单的愿望在当时的南方黑人看来竟是如此遥不可及。
2、男女“平等”
占人口1/2的女性未得到平等权力的社会,何谈和谐、平等?还是在“No voice, Not Heard…”此篇读物中,有这样的句子“Starting at almost the same time were the international movements for the fights of women.”。女权运动开展这么多年,到21世纪的今天,仍有很多国家未给妇女选举权,更不用提广泛意义上的平等权益。就算是西方发达国家,女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事实上,Sex discrimination就像一个幽灵,从未离开过这个世界。真正意义上的equal rights for women离我们仍然遥远。高一英语Unit 17 “Great women”的“Warming up”中,出现了一些杰出女人的照片(Madam Curie, Pearl S, Buck…”),讲述了黑人女杰Oprah Winfrey及一个独自闯极地的女性的故事。她们都是女性的杰出代表,她们的成功向世人表明,女人并不比男人逊色。她们的成功秘诀是由于她们拥有的strong will。要让学生特别是女生明白:命运不是决定于性别,而是决定于性格,争取男女平等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更是女人自己的责任。
(三)、“关爱”教育
1、关爱残疾人士
爱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爱可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抚慰灵魂,为人类带来终极的和平。高二英语下册Unit 17 Disabilities是一篇很好的培养爱心的材料。此单元第一部分“Warming up”中,出现几幅图,很好地告知了人们在公共建设方面,如何体现对残障人士的关爱。要让学生明白,残疾人士是我们的一部分,公共设施属于我们也同样属于他们。要让残疾人士感觉到他们没有被边缘化,要让他们同样有归属感。在此单元读物“Disabled? Not Me!”中,有这样的句子:“People like Xiaowen and many other disabled people in our country have taught us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a chance to receive education.”要让学生明白,全社会的人都应该关爱我们身边的残疾人士,要让他们享有同样的入学、就业乃至组建婚姻家庭等权力。其实有时爱他们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难,“It is simply a matter of opening door and offering guidance.”
2、爱和友谊
爱人同样是崇高的感情。高一英语下册Unit17 Great women的读物“Alone In Antarctica”中,有这样的话:“I had to make a decision. Wait to get better or give up? I had to think of my family,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me, and do the right thing. I did so without regret.”这位50岁闯北极,60岁闯南极的女英雄,最后选择了放弃,因为她爱惜自己的生命,爱她的家人;因为她觉得生命、家人比个人成就更珍贵。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过分渲染个人英雄主义,好似英雄应该弃生命、家人于不顾。要告诉学生,个人英雄主义固然可圈可点,可是家人、血缘、一切爱着你的人们是人一生的归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人会爱自己,爱家人,在爱的沐浴中长大,才会有爱的能力,才会去爱这个世界,去爱他(她)的祖国、家乡、朋友及家人。如果用“爱”作代价,英雄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再如,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它讨论的是朋友和友谊,初步涉及了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而它所选用的文章《安妮日记》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了初步了解,也从而知道一些有关二战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给他们讲讲“辛德勒的名单”,讲讲集中营,再来仔细体味《安妮日记》中写景的几句很美的语言,并叫他们试着翻译出来。在学习句子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美丽与丑恶。
爱是一切美好情感的源泉。会爱的人,才会明白平等、尊重的内涵。事实上爱、平等、尊重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国民缺乏爱、平等、尊重这些基本人文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人人爱我,我爱人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二、尊重学生个性,体现教师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以人为本,也就是强调了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尊重学生共性的同时,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教育学认为:个体身心的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而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更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
(一)重视因材施教,关注差生
在教学中,教师的无意识地,习惯地把学生分为优生、中等生、差生,这对学生能力发展较慢或能力发展不平衡的学生是极不公平的。学生能力发展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教学要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适应学生的能力发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开发,得到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需要
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还给学生自由选择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可充分放手任凭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然后按选择的内容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联系,互相学习,自主性的学习才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才能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会学习。
(三)注重学习方法
学习应该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教师可主导性地提供学习方式与选择,如讨论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尝析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三、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制约人文教育的重要因素:
(一)、中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是人文教育的突破口
所谓主体性即中学生作为主体者在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特性。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独特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整体性。
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性。它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是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的表现。学生是行为主体。他们是否有自觉行动是养成人文精神的突破口,也是中学英语教学人文精神渗透成功的关键。中学生的特点,从角色定位看是学习者、消费者、创造者;从思想特点看有双重人格,是矛盾人。他们观念更新快,思想更开放;他们敏感度高,心理压力大;他们自我反思意识强,更加客观冷静;他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务实;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退化。这是英语教师对症下药的基点。
当前不少中学生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学习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出现主体性缺失,没有个人发展的思想和行动。领导或教师的期待成了其奋斗目标,主体性培养是很严峻的任务。
当今的时代弘扬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性,与之不和谐的是在中学英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却忽视中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价值,使教育对社会的需求缺乏必要的判断和自主选择,使培养的人缺乏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创造活力。传统英语教学与中学张扬个性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大相径庭,其中最明显的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压抑和挫伤等对人的主体性的要求。
教学中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急功近利,不能接受多元共存。还存在着“以官为本”的世俗气。中学生独特的社会主体性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它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路径,也是中学英语教学有效培养人文精神的路径。
(二)、重视中学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是人文教育的关键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也提醒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进行有效性思考时,重视教师的因素,关注教师人文社科知识储备,关注教师在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中的作用,特别是教师的人文素养。
中学生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期待,从人文素养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人为本,挖掘学生的潜能。这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努力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教师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提供时空自由。教师授课风格要个性化。可以是师生平等的探讨与对话,可以是焦点访谈式。教师的讲授主要是提供思考的线索和参照。这点外籍教师的风格值得借鉴。教师要形象育人,以自己的道德,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传输者向学者、专家、创新者转化。教师要作为引导者,推动者和共同思考者,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怀疑的精神挑战权威;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授业者到播火者。教师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理解学生成才模式的多样化,促进个性发展。在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法纪、人生观、恋爱观的基础上,了解其学习动机,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改革创新,鼓励学生适当地张扬个性等。所有这些都要求中学英语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才不会辜负学生的期待。
所谓学问,一学二问,如果一个学生只知道依据现有的教材一板一眼地学,教师也按部就班地教,那就培养不出思想前位、顺应潮流的复合性人才。而当学生思想火花一瞬即逝时,作为教师,就要敏锐地抓住。如果说科学精神追求的是“真”,那人文精神追求的就是“善”与“美”,它主张一切认识和实践都要充满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比显得更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因此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信仰,用人文关怀去关照一切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让社会充满人性关怀,就要从学校开始,从班级开始,从课堂开始。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给学生充满“科学精神”的“业”,更要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拥有更广博的人文情怀,更加关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那么他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的升学分数,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学会了怎样做人,成为具备人文素养的新一代。
(三)、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有新的评价形式与之相适应
虽然《高中课标》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但是事实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看来,却没有和这种理念接轨。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机制使学生很难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还是沉浸在背语言点、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只对学生进行期中、期末时的终结性评价,一味地强调学习结果,而是要善于运用形成性评价,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工具,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从而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评价过程中。
另外,教师在给学生的作业加评语时要体现多样性和艺术性。作业评语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善于使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可以是已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型、篇章,可以用不同的时态、语态、语气,也可以用即将接触到的语言。其次,所下的评语要有艺术性、针对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时,批评要少,鼓励要多点,树立他们自信心,鼓起他们继续学习的勇气; 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批改时表扬带期望,通过评语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在学习上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评语就像教师同学生促膝谈心,表达的是特别的关爱。这样的评语,或赞扬或劝诫,学生会仔细阅读,心领神会。这样,人文素质教育就不知不觉地展开了。
人文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英语课也不能变成纯粹的人文教育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渗入一些人文思想教育,其目的是陶冶学生性情,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让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培养人文精神,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新课标的特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深化英语教学的基点。我们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鹏森,房列。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人民出版社
[2] 丁柏铨,胡治华。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首都师范中学出版社
[3] 刘献君。 在专业教学中促进科学与人文的相融。 高等教育
[4] 张晓黎。 中学生的新特点谈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等教育论坛
[5] 胡伟平,刘克勤。 主体性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上饶师专学报
[6] 罗少茜。 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 王蔷。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
[9]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729.
[10] 钟启泉等。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 胡文仲。 外语教学与文化。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2] 李萃英,赵风平。 面向新世纪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使用新编初中英语教材的几点体会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教材不再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需要,既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又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话题和情境,使学生把所学的语言和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感到学之有兴趣,用之有意义,掌握句型既快又准。
其二,新教材有助于改变沉闷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抛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实现生动活泼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尽量设计语景,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开展多种交际活动。
其三,新教材每册都配有朗读带、领读带和听力训练带,这就给学生训练听力提供了方便。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学生不仅能通过磁带听到原声原调的英语,而且能通过观看幻灯片、英语短剧、录像等、电教资料,了解国外风情文化,在真实的语景中,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艺术性,发挥教师的多功能作用
长期以来,语言被当作知识来传授,即教师手持课本,站立讲台,严肃地讲解知识,学生则静坐听讲,跟读和问答。课堂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地位。新大纲提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而学习是学生的自身的活动,教师不可代替学生去完成。新教材要求教师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加强课堂的艺术性,发挥教师的'多功能作用。
首先教师是一名讲解员。在讲授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大纲的要求,给学生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把单词的发音规则和句子的语音、语调告诉学生,有些课文还需要介绍一下英美人的风俗习惯。例如:第一册第四单元16课中,小女孩问老太太的年龄,“Howoldareyou?老太太回答说:“It′sase?cret。”这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讲解英语背景知识,让他们明确英汉语言之差别。
教师是一名示范表演的演员。新教材要求教师会唱、会跳、会表演。例如在课文对话中教师可以扮演警察、老太太、小孩,还可以模仿“Poly的声音。这样,教师的表情动作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造成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新教材还要求教师会画简笔画。例如,在学习鸟、树、汽车等单词时,教师在黑板上即席画出这些简便
[1] [2]
修订的英语教材仍采用单元划分的办法,但取消了每单元4课的做法,而是设置若干板块,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开展听、说、读、写,共分11个部分。各部分教学目的明确,未分课次,未标明顺序,教师可以摆脱原教材中每个lesson的束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安排教学计划。
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教材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完成一些任务,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和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特定任务task,甚至某个项目project,是本教材的指导思想。
任务型教学就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不是语言的输出者,而是语言的指导者。教师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然后提供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以接触语言和使用语言,最后通过学生的汇报、总结、评价来关注具体的语言特征,练习语言难点。倡导让游泳者跳到河里游泳,同样地,让语言学习者到真实环境里去学习的理念。
根据Willis 在《任务型学习的框架》一书中提出任务型教学法的三段模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分三个步骤进行:
1. 前任务( pre-task )-教师导入主题和任务,激活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以及作好执行任务的准备。教师是导入者。
2. 任务环( task-cycle )-1)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教师是提醒者。2)计划(planning),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是学生的语言顾问。3)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是报告主持人。
3. 语言聚集阶段( language focus )-学生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汇报他们的发现,教师充当语言的引导者。
例如第一单元(Good friends),根据本单元的目标,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要学生根据心目中好朋友的标准在新环境中至少交一位好朋友。具体操作如下:1. 前任务,首先师生互动,激活主题,然后大脑风暴brainstorming 让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单词来描述朋友,接着小组活动制订出小组的好朋友的标准,最后班级活动交流观点得出结论:对好朋友各有各的观点但又有共同的标准。2. 任务环,1)个人活动,描述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喜好,可参照范例、寻找资料、上网等。2)小组活动,四人一小组,交流合作并找出小组中最佳朋友。遇到语言难点可向老师寻求帮助。3)班级活动,教师抽几组并由小组的groupleader汇报,然后根据他们的语音、语调、流利、内容等评出最佳组。3. 语言聚焦,1)教师对与任务相关的语言点及操练时使用的词汇句型进行归纳解释。2)教师把学生的自我介绍(未署名)收齐并以墙报的形式张贴出来,要求学生相互了解, 在一个月之内交一位好朋友。再如第五单元(Silver screen),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要同学们学写个人简历并写出自己偶像或最喜欢的明星的简历。具体操作如下:1. 前任务,首先解读标题,导入单元主题,然后大脑风暴激活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如:film actor actress director role Oscar Hollywood等,接着师生互动,如设问成功影片带给导演、演员什么?他们出名以后又会怎样?许多记者来采访或被邀请主去主持节目等,最后给出任务怎样写简历。2. 任务环,1)个人活动,搜集偶像或明星的资料,可参考课外资料或上网搜索等。2)小组活动,四人一小组,轮流充当演员、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和记录人。3)班级活动,教师抽几组表演,评出最佳表演组,该组问题典型、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等。4)小组活动,整理记录形成简历的模型,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 语言聚集,学生发现并提出汇报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讲解并归纳语言点、词汇、句型等。 再如第三单元(Going places),那时适逢“十一”黄金周,我们设计这样的任务:同学结伴作一次生态旅游,从计划、出游到写游记。如第六单元(Good manners),我们设计这样的任务:比较中西方餐桌文化。如第七单元(Cultural relics),我们设计这样的任务:探索家乡历史文化遗产,编写家乡历史文化简介。如第十单元(The world around us),我们设计这样的任务:调查本地污染情况,倡议大家保护环境。等等。
如何设计教学中的任务呢?针对修订教材我们提出下列几种形式:① 预测任务,根据标题、课文内容或图片信息等进行预测。② 排序任务,根据事情发生先后,把文章段落、段落句子或图片顺序打乱然后重新排序。③ 比较对照任务,对比不同材料、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④ 问题解决任务,要求学生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中的问题。⑤ 交流个人经验意见的任务,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发表自己看法,听取别人意见,并引起思考,培养学生多元思维。⑥ 创造性任务,这是一种高级的学习任务,具有探究性、合作性、实践性的特点,环节多,任务重。
最后,正如没有登过高山的人无法领略高山的峻美一样,没有涉足任务型教学的人是无法体会到任务型教学的奇妙所在。任务型教学是适应新教材改革的,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我们都在探索之中,还需要时间去理解、去品味、去适应。
您好!
这是一封来自高中部寝室的检讨书,之所以写这封检讨书给您,是因为在11月6这天,在咱们这个寝室被检查出了大功率的电器,而咱们学校是严厉禁止学生在寝室里面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所以在没收了大功率电器后,我的寝室也被通报批评了,由于这件事在学校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给咱们宿舍的全体人员给您写一封检讨书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实,咱们宿舍并不清楚使用大功率电器会给寝室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完全只是为了图个方便而已。现在,正值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在寝室里面待着是比较难受的,所以咱们寝室的几个人就想着能不能在宿舍里面做点事情,以此来消磨时间并暖暖身子。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咱们寝室决定去买一台电磁炉放在寝室,这样一来,就可以自己去买点东西煮着吃了,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全体人员的支持,于是大家就一起凑了点钱在网上买了台电磁炉,并将它偷偷地带到了寝室。
由于咱们高中部的寝室不大,人还比较多,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也没有啥机会使用电磁炉,只能在节假日里面弄一弄。当大家有空聚在寝室时,会各自买一点食材、调料什么的,就好像吃火锅一样,自己随便加料,这样的日子过得挺悠闲也挺欢乐的。在每次使用电磁炉结束后,我们就收拾好桌面,再把电磁炉藏在柜子里面,不然要是被宿管发现了,那肯定要被没收的,到时候就再也没法子在寝室里面吃火锅了。
好景不长,在11月6日这天时,咱们寝室如往常一样在宿舍开着火锅party,但刚把一切都摆放完毕时,却传来了敲门声,这可把我们吓了一跳,于是我们赶忙收拾东西,过了好半晌才去开门,原来是宿管在进行突击检查,虽然东西都收拾的七七八八了,可还是漏了陷,我们藏起来的电磁炉也被翻了出来……
随后我们寝室就被宿管批评了一顿,也知晓了在寝室里面使用大功率电器是多么的危险,因为宿舍这栋楼的用电压力很大,无法承载太多寝室的共同用电,所以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情节轻的会造成线路短路,情节重的会导致引起火灾。听到这么些后果,我们终于意思到了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危险,难怪学校不允许大功率电器的存在,原来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现在,我们再也不敢在寝室里面使用大功率电器了,我们一定会遵守好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咱们xx寝室成为优秀寝室代表!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
20xx年x月x日
1月20日,我们就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了三所高中的四位高一英语教师(三位在省一级重点中学任教,一位在省二级重点中学任教),他们的反应如下:
教师一
新教材成功之处:
1.话题内容广泛,且贴近现实生活,高一模块(1)和(2)共有10个单元;分别为:Friendship,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Travel journal ,Earthquake, Nelson Mandela, Cultural Relics, The Olympic Games, Computers, Wildlife protection ,Music.很有时代气息,例如:Computers 和Music这两单元,对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主题,学生往往比较投入,上课效果也较好。
2.每个单元都有相对应的情感目标和德育渗透。例如:Cultural Relics Wildlife protection涉及到保护文化遗产和野生动物,Nelson Mandela 则教育学生如何做个受人尊敬的人。
3.Warming up Pre-reading 内容丰富,多以开放型问题为主,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同时也给了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学习时更有主动权。例如:模块1 第五单元在Warming up中就有这样的问题“What are the qualities you should find in a great person?”在 Pre-reading 中又有“Which of them are great men and which are just important men ?” 不同的同学就会有不同的标准,回答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往往这会使课堂气氛活跃。
4.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反复渗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对单词的英语释义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语法项目相对集中,模块1和2 用了四个单元来练习定语从句,而且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容易接受。
5.单元中的听、说、读、写都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功能为主线,并在Using language 和Workbook 中都让学生得以锻炼。
不足之处
1.每单元词汇量过大。以模块2第三单元为例,单词表中就有36个单词(不带三角符号)和12 个词组,且单词较长,学生记忆的确有困难。
2.阅读后的Comprehending内容不是十分与文章内容对应。例如:模块1第一单元Page3 Exercise 2No.5,我们不能从已有的材料中得出答案。模块1第三单元Page 19
Exercise 2 若教师不做另外补充,学生根本不知the Mekong River流经的国家,这样让阅读的目的就体现不出,学生更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3.Learning about language 中有一个练习是对文中的重要单词和词组的活用,总觉得这个练习不自然,有些牵强。模块2第五单元Page 36Exercise 2.其实以单词拼写的方式就可,每必要出现那么不自然的短文,反而模糊学生对单词的理解。
4.听力太难。虽然听力部分形式丰富,有填空,对或错,排列顺序等,但材料那么难,对学生要求太高。例如:模块2第一单元Page 5 Using language 中的Listening要完成的内容太多,学生根本不知怎样下手。
困惑:
我们普遍认为新教材内容太杂,虽然它让老师自由重组,但我们也不敢将自己认为太难,或者不重要的东西删去,因为我们不知道高考会侧重什么,对高考我们谁也没底,我们也不知浙江省高考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结合到什么程度,而且,平时的练习还是与以前没多大变化,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仍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不敢放得太开。
教师二
1.初高中教学缺乏衔接,导致教学困难。
学生普遍反映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上,尤其在听力、语法、词汇上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这些变化使得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教学,往往赶上教学进度却不能达到核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如词汇方面,班上有一个英语中考106分的学生单词总是重默,问他原因,他说初中老师把词汇的用法在课文前讲得十分详尽,高中的词汇太多,老师说的不仔细,还有默写的方法不同,初中老师是读单词让学生听音默写的,而我是给句子缺词填空。阅读理解的速度和难度要求也有大的飞跃,学生感觉较吃力。
2.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与课时不够的矛盾突出,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要求是否过高? 最直接的问题是英语教材单元教学内容容量大,教学任务重,而课时又少,不足以完成教材所给定的任务,从而造成教学困惑甚至焦虑,别是对教材的取舍上心里没底。如新教材中的听力材料比较真实,语速,连读,吞音都接近native speaker的正常说话水平,上using language 部分的时候教材较难处理,听力的台阶很难放到学生的水平上,精读完成的较好,但泛读材料略过的很多。
3.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
必修1、2中有大量的任务型教学,特别是在warming-up, pre-reading,和post-reading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很值得商榷,往往演变成强者更强,而弱者更弱。如何提高中下面学生的英语活动积极性,如何对小组活动有效监督和评价都很困惑。
4.教辅质量差或与教材不配套,影响了教学效度。
有的教辅虽然,封面设计新颖,然而内容却是陈旧的或练习高于教学目标要求,甚至是取自高考模拟题,造成学生解题困难和时间精力的浪费。
5.学习方式问题:
教材所提倡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但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相当一部分的英语活动需要课前的准备,当堂完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口语教学推进的很慢。
教师三
1. 与初中教材衔接问题(词汇量太大),建议在新高一开学初学习《初高中英语衔接教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2. 听力难:
对策:重新编写一些简单的题目或文章挖空,叫学生填写
3. 写作任务较重,难以完成
对策:采用书本的话题和形式,但是题目改得简单些
4. 录音磁带制作欠佳
对策:使用MP3
5. 阅读教材有些文章不好
对策:简单疏理,补充“TEENS”中的文章(理科实验班)
困惑:
1教材整合过程中重点难点如何把握?如:删减法、扩充法、简化、调整、替换等。
2平时做大量的语法题吗?
3、课时不够
教师四
新教材的使用有些感触,但说不好,也没认真总结。但总的说来,两点感触。
1. 语法的教学还是比较传统。如定语从句。基本还是介绍语法点, 加例句的做法。这一点我个人觉得牛津英语做得比较好。它会在对话或小故事中呈现一个语法知识。
2.每个单元后的summing up 对我们很多老师来说行同虚设,无法有效的把这部分利用起来。
(-1-28)
变化一:课程目标
其主要有四个要素构成: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文化意识指学科的价值取向,它指引着课程承载的文化,文化是有价值取向的。所以特别关注对学生跨文化的认知,跨文化态度的形成,以及跨文化行为。
思维品质是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素养要素,具体指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上等技能上的创新思维的训练。
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即应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落实学习质量的重要的保障。在整个课程实施当中要把对学生学习能力即将来学生自主发展这样的能力放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当中,构成学生将来终生发展的一个基础。
变化二:课程结构的变化
新课标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6学分):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满足高中毕业基本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以必修课程的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一为命题主要依据。
选择性必修课程(8学分):供有学习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与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8学分后,方可参加高考。高考应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二为命题主要依据。
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变化三:课程内容(六要素)
第一个要素主题语境: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语言教学,使语言教学有了主题意义,并通过语篇来呈现的。
第二个要素语篇:语篇有不同的类型,所以也称为语篇类型。语篇当中承载语言和文化知识,也就是它是一个载体,把语言知识、文化知识通过语言承载在语篇当中。
第三个要素语言知识和第四个要素文化知识: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学习,是一个意义探究的过程,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对于这样的一个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对信息的获取、信息的理解、内涵的分析、比较、评价、批判等等。那么这个过程实际是需要运用语言技能,也需要运用学习策略,第五个要素语言技能和第六个要素学习策略就作为课程的内容。
总结:
六个要素通过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技能和策略,促进语言文化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在课程内容调整之后,教学方式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过去的那种模式化、表层化或者碎片化的教学,应该重新思考走向一个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
变化四:更新更全的附录
1.新《课标》增加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2.《词汇表》:03版《实验稿》收录了3500个单词,而新《课标》共收录了3000个单词,含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1500个单词。
高中英语课程应学习和掌握500个单词(表中加有一个*号),累计达。
选择性必修课程应学习和掌握1000个单词(表中加有两个*号),累计达3000。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加200个单词。
新课标相比课标要求的3500高考核心词汇,共删除了789个单词,并相应增加了一部分单词。
3. 《语法项目表》:新《课标》在句子成分部分,增加了按结构分类;主从复合句部分,增加了同位语从句;去掉了间接引语。
4. 增加了《教学案例及课文原文》,这些也是考生今后写教案设计的范文参考。
5. 去掉了《功能意念项目表》及《话题项目表》。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使用总结材料
努力形成学生的英语素养
北师大出版社的高中英语以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高、语言地道、语料丰富而且复现率高、版式新颖、编写体例富有创意、练习形式灵活、重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等特色不断吸引着广大师生。以下是我们两年多来我们课改实验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规范与创新并举,积极推进高中英语课改
对全区的课改教学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集体攻关,鼓励创新,保证质量,这是我们几年以来所坚持的。参与课改的教师虽然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一直在学习和尝试运用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方法,但当他们第一次拿起课改教材的时候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教参简单,课文和对话涉及的背景多,制作课件的图文和音频、视频资料缺乏,教师需要自主发挥的创新空间太大,不利于学校之间有序和平衡发展。区教研室组织6人课改指导小组,制定了《佛山市顺德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指导意见》;我们组织探讨课、示范课、优质课、论文评比、课件比赛、说课比赛、论文宣读等活动,讨论了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多元评价、专题教研等问题;常规化地营造英语学习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氛围,以缓解语境缺失造成学习的困难。
二、通过北师大出版社的高中英语教材实施课程标准
1.通过教材的任务链设计课堂活动,让每一节课有两条线贯穿始终,明线是阅读、写作、听力、视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暗线是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一明一暗,时而明暗交替,相辅相成,其合力就促成了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2.以教学模块为单位,设计、策划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作为高中教师有必要了解初中的英语教学,把握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在每一模块教学的开始应上好“Learning to learn”这一课,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各项任务,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心理基础,也为他们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3.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有效地进行英语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六个方面的积累。
1) 词语搭配、词组、习语、句型、语义场等的积累。开展多种形式的词汇竞赛。
2) 语言规律的积累。语法要学得活,用得活,即优化语法教学,而非淡化语法教学。注意语言的得体性、连贯性。
3) 四会技巧的积累。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表现自己,体验和感悟,不断提高听、说、读、写技巧的运用水平,提高用英语来做事、完成任务的能力。
4)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精心设计,让学生有多方面、多层次、多场合运用语言的语用经验的积累。
5) 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多文化背景的积累,并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6) 学习方法的积累,并能在学习中运用元认知策略。
浙江湖州二中 周萍
[摘 要]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听力水平适当调整听力材料的难易度。教师既可通过增加相关信息,设计渐进式练习或采取抓要点、舍细节等方法降低听力难度;也可采用精听或听说与听写结合,以及借助有难度的练习等手段来增加听力材料的难度。
[关键词汇]新课标, 听力训练, 听力材料
一、听力材料难易调整的原因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对原高中教材(SEFC)的内容进行了改编, 这就是目前使用的新课标(NSEFC)。修订版的教材增加了听力训练的内容。听力练习由原来的每单元一次变成每单元两次,分别安排在单元教学内和课后练习中。两部分听力训练都紧扣单元的主题,通过访谈、对话、广播、争论、开会等多种多样的真实语言材料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促进学生吸取语言和文化信息。在听力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已有的听力水平,对听力材料进行适当调整。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1.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成为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共识(陈昌松,)。在外语听力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顾教学实际,盲目加大听力材料的难度,学生的听力学习就会受挫,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而听力材料过于简单,又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我国地域辽阔,学生人数众多,统一的教材无法照顾到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之间的种种差异。为此,《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由此可见,听力材料的适当调整是必要的,也应该是可行的。笔者认为,调整听力材料可以从由难到易和由易到难两个层面进行。
二、简化听力材料,降低难度
1、增加相关信息
⑴采用“头脑风暴法”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快速激活学生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
“头脑风暴法”通常先由教师提出一个可供讨论的中心话题,然后由各小组成员依次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将每个人的想法和建议记录下来,最后从中筛选出最具可行性的建议(王振强,2004)。所以,在做NSEFC Book 2A Unit 5 The British Isles的Workbook中关于Wales的听力练习*之前,笔者提出大量与Wales相关的问题,例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首都等,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为随后的听力练习作好了信息铺垫。
⑵利用插图展开讨论,引出听力材料中的部分生词,并简单解释生词的词义。
Book 2A Unit 1 Workbook中的听力内容是关于人类如何从动物的特性和自然界中获得灵感,并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听力练习提供了三幅插图:蜘蛛、莲和蝴蝶。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据插图,讨论这三种事物的特性。根据常识,学生能够猜测出蜘蛛吐丝、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但多数学生只注意蝴蝶绚丽的色彩,却并不熟悉蝴蝶通过翅膀降低体温的特点。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蝴蝶是冷血的(cold-blooded),并解释该生词,简单介绍冷血动物的特点,这样就降低了听力材料的难度。
⑶引导学生对听力材料作预测。
预测是建立在个人知识、经验、推理等基础之上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贯穿听力理解的全过程(汪吟,)。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插图或某一情节,创设一些悬念,引导学生对听的内容进行预测,并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验证。例如,Book 2A Unit 9 中的听力练习是一篇环境保护的演讲(分为两个部分)。教师可先让学生预测第一部分演讲词的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完成预测,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几个话题,例如“森林砍伐”、“空气污染”、“土壤沙漠化”、“水污染”等供学生选择,进一步要求学生列举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完成第一部分的练习后,再预测第二部分的演讲内容。这些预测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听力练习的顺利完成。
2、设计递进式练习
Book 2A Unit 5中的听力课文是一篇致辞,欢迎学生们去爱尔兰的语言学校学习。学生们将从致辞中获得课程指导,并通过课程了解任课教师。教材安排了以下三个练习活动,活动1是听录音,选出正确的句子(共5句,其中一句是正确的);活动2是听录音,完成课程表(包括写出任课教师的姓名);活动3是回答问题。活动1难度较大,因为所听句子的内容涉及整个课程的安排当中,学生必须完全听懂这些句子,才能判断出句子的对与错。这项听力练习与阅读理解中的细节题类似。不同的是,在做阅读理解时,学生有时间回视和推敲文字;但在做听力训练时学生不可能停下来细细琢磨所听的话语。所以,笔者决定舍弃第一个活动和第三个活动,只要求学生完成第二个活动----填写课程表(见下表):
Time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8:30am
10:20am Language
Study(Dave)
10:30am
11:20am
11:30am
12:20am
12:30pm Lunch Lunch Lunch Lunch Lunch
1:00pm
2:50pm
3:00pm
3:50pm
填表之前,笔者先让学生完成以下两个有梯度的练习:①听第一遍录音后写出所有课程的英文名称; ②听第二遍录音后写出与课程相对应的任课教师。学生完成以上练习后,教师先解释表格的设置:第一行是星期,第一列是每节课的起止时间。表中大多为50分钟一节课,但有两节为大课(110分钟);然后,再让学生听录音。这样,将课程名称及任课教师填入课程表就相对简单了。
此外,把难度较大的问答题改编成填空题也是降低难度的好办法。例如,Book 2A Unit 10中的听力材料是一段美国的天气预报。其中所设计的第二个活动是要求学生听录音写出各个地区的温度及是否有雨。尽管笔者介绍了六个地区(南部、西北、东北、中西、东部和东北),学生仍然难以听出这些地区是否降雨。因为天气预报中rain,showers, thunderstorms, storms都有降雨的意思。因此,笔者把天气预报改为有空格的一段话,要求学生听录音后填入所缺的单词。
3、抓要点,舍细节
修订版SEFC的每单元两个甚至三个听力练习。如果将每个练习都作为精听内容,势必会加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泛听来处理部分听力材料,侧重训练学生对整篇材料,或对整个句子意思的理解,而不拘泥于某个细节(丁希双,2004)。例如Book 2A Unit 8 Workbook中听力材料是警察对一起交通事故的调查询问。其中所设计的第三个活动是要求学生画一幅简单的交通事故现场图。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即使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很难在听完两遍后,画出三人(妇女、司机和被车撞倒的男孩)的位置图。所以,笔者对听力要求作了调整,只要求学生抓住两位目击者(妇女与司机)叙述的要点,完成第四题的两个问题:How does the woman describe the traffic accident? How does the driver describe the traffic accident?
三、由易到难,增加听力材料的难度
1.有选择地精听
教师可让学生复述所听到的重要段落的大意,也可让学生逐词逐句地复述,或者把听到的句子完整地记录下来。通过精听,学生对于语音、语调、单词发音在句子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以及重音、口语习惯表达方法、语法结构等有更好的把握,听的技能也能不断提高。开始对学生进行精听训练时,教师可选择语音语调变化较多、句子简短的对话。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语调和语气的变化,就能较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猜测出对话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句子简短也便于学生重复。例如,Book 2A Unit 2的听力材料是关于老板和同事对于同一个人(刚被解雇的Mr. Gray)所作出的不同评价的内容。教师可用暂停的方法,让学生模仿对话中人物每句话的语调,注意由此所表达出的人物的不同感情。将对话精听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整段材料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这些材料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听力,还能让学生从中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如地理、历史、社会常识、文化习俗等。例如,Book 2Aunit 5关于Wales的听力材料,既增加了学生的背景知识,也为学生在撰写介绍国家或地区的文章时提供了借鉴。又如Book 2A Unit 3 Workbook中的听力练习涉及了中西方不同的建筑材料与建筑风格,丰富了学生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
2.听说结合,听写结合
Book 2AUnit 1的听力材料先介绍了三位科学家的情况,对于第四位科学家则要求学生填进自己的名字,模仿有关科学家的描述,简单罗列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想象自己可能发明、设计的领域。在填完前三位科学家的个人信息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 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2) 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3) What would you like to invent?
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后,教师布置其课后写一小段话(5--6个句子),展望自己的未来。
3.利用有难度的练习
以往的听力练习中常有这样的题目:Listen to the tape and tick the thing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也就是说,只要学生从已列出的单词中勾出听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单词,就能完成这一练习。然而,在修订版的教材中,题目的设置发生了变化,例如Book 2A Unit 3 的听力练习就明确提出“Tick the things which Amy talks about.”在听力材料中,Amy 提到了四件物品: a kitchen table, a table made of wood, something on the wall and sofa. 但是Amy只谈论(talk about)了 a kitchen table 和 a table made of wood. 由此可见,the things talked about是指描述过的事物,而the things mentioned是指被提及的事物。这种练习需要学生能够判断、区分说话人的主要词汇与次要词汇。同样的练习还出现在本单元Workbook 的听力练习中(关于中西方不同建筑材料和风格),练习二中列出的9个单词都能在文章中被听到,但只要求学生挑出关键词。这时,学生听的目的不再是识别单词,而是获得听力材料的主题思想。这无形中增加了听力的难度。
总之,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高中英语教材的听力材料,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发挥听力材料的作用,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参考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昌松。2004.“裁剪”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英语教与学。11:34-36
王振强。2004. 巧用“头脑风暴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6: 23-24
汪 吟。1998.“预测”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9
丁希双。2004.中学英语听力训练策略[J].中学外语教与学。6: 51-53
联系地址: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 313000
(本论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第3期)
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永红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黄洞乡初级中学)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鹤壁淇县地区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使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一线教师对新教材中诸多方面评价较差,以期为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修订;新目标;评价;教材使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英语教材实现了多样化。鹤壁地区使用新目标教材近14载,一线教师对它的评价如何?以下对此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一、理论背景
束定芳、庄智象认为,教材应该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吻合,本文以此观点为理论指导设计了教师问卷,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以鹤壁淇县地区11所中学的32名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法和面对面访谈法,共发放教师问卷32份,有效回收率10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新目标教材评价的统计数据
经过调查,0%非常满意新目标教材,25%满意,34%比较满意,31%不太满意,10%不满意;6%认为教材非常难,12%认为难,56%认为比较难,22%认为不太难,4%认为容易;12%的教师认为教材中词汇量非常大,10%认为大,34%认为比较大,44%认为合适,0%认为不足;0%认为新目标教材中词汇和关键语言点重复率很高,19%认为高,56%认为比较高,25%认为不太高,0%认为低;6%认为教材中听力部分非常难,3%认为难,25%认为比较难,66%认为不太难,0%认为容易;41%教师认为教材中听力所占的比重合理,50%认为比较合理,9%认为不太合理;69%认为教材兼顾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应用,3%认为仅仅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12%认为仅仅注重语言技能的应用,16%认为不太清楚;3%认为认为新目标中语法编排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法,25%认为有利于,44%认为比较有利于,22%认为不太利于,6%认为不利于;19%的教师认为教材内容的时代感非常强烈,16%认为强烈,50%认为比较强烈,12%认为不太强烈,3%认为没有时代感;3%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话题很有趣,16%认为有趣,59%认为比较有趣,22%认为不太有趣,0%认为没有趣;10%的教师认为教材内容非常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25%认为接近,56%比较接近,9%认为不太接近,0%认为不接近;56%认为的教师认为教材内容兼顾了中西文化,31%认为仅仅注重西方文化,3%认为仅仅注重中国文化,10%认为不清楚;31%的教师认为新教材中每单元的活动合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34%认为接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有利于实践课堂所学知识,31%认为活动设计太难,学生无法自己独立完成,4%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活动大部分需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修改;16%的教师认为学生总是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完成自我检测部分,6%认为常常,53%认为有时,25%认为很少,0%认为学生从不需要老师的指导;6%的教师认为新目标教材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25%认为注意,53%认为比较注意,16%认为不太注意,0%认为不注意;9%教师认为新教材有利于教师的教,19%认为有利于学生的学,31%认为既有利于学生的学又利于教师的教,41%认为不太清楚;9%的教师认为新目标教材减少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19%认为减少了学生的负担但是增加了教师的负担,6%认为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但是减少了教师的负担,66%认为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增加了教师的负担;9%的教师认为新目标教材非常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41%认为有利于,31%认为比较有利于,12%认为不太利于,7%认为不利于;66%的教师认为新目标教材既可以满足学生考试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语言运用的需要,31%认为只能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3%的教师不太清楚;3%的教师认为教材资料非常完善,31%比较完善,31%不太完善,35%不完善;12%的教师认为教师用书对课堂教学指导作用非常强,9%认为强,31%认为比较强,44%认为不太强,16%认为很弱;22%的教师对新目标教材的外观、版式、插图和印刷质量非常满意,34%满意,34%比较满意,3%不太满意,7%不满意。
2.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新教材的评价如下:教师认为教材中听力材料、阅读材料和写作材料较难;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但是西方文化所占比重太大;自我检测部分的练习多样化;很多教师认为新教材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新教材更注重语言使用而不是考试;新教材的配套资料不完善;教师用书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指导意义不大;新教材中的内容有着很强的时代性,且很有趣,很丰富;新教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新教材的编制水平较高;口语部分更有利于学生模仿输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鹤壁淇县地区大部分教师对新教材中的内容、编制水平、口语部分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方面满意度较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的教师对词汇、听力、阅读、写作、自我检测部分、西方文化所占的比重、教材中部分活动的难度、配套资料、教师用书满意度较低。
参考文献:
[1]McGrath,I Materials Evaluation and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立项编号:-JKGHB-012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