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是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被选入语文课本。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命运不幸:自小被人拐买,十二三岁便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作践和折磨。但她聪颖灵秀,痴迷诗艺:当薛蟠外出经商,应宝钗之邀,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众多才情横溢的少女们时,她的内心便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因此,她进园的当晚就来到潇湘馆找黛玉,希望向她学诗。黛玉也热情指导,不仅列举名家名作让香菱仔细揣摩,而且以平等爱护的态度仔细听取香菱读诗的感想和见解,还饶有兴趣地以“老师”的责任出发,命制了一道按“十四寒韵”写作的咏月诗题让香菱回去试写。当香菱交上“作业”时,黛玉虽认为“措词不雅”,却未刻意指责,而是热情鼓励“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如此徒师,一个孜孜以求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乐教,终于使香菱诗艺渐长初有成,梦里吟出佳句来。
课文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宝玉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衬人物。但作者轻点淡染,也颇见精神。如写湘云健谈、探春机敏,就符合她们一贯的表现。
香菱学诗这个情节想必大家都曾阅读过,不知里情节怎么样,她不耻下问,聪明能干,不能把事情弄明白,不罢休的这种心态,使我受益匪浅。
我,其实很懒惰,但我喜欢做饭,我从这个做饭,改掉了很多毛病,我最喜做鱼,特别是烫,我很喜欢;第一次,妈妈告诉我怎么做,我就做,结果吃时,差点儿没把我腥死,鱼腥味还全在。
“妈,你说你怎么做的这么好吃,能告诉我呗。”“我不都已经告诉你了嘛,这要靠你的领悟了。”我没想到这还有什么悟性。
我第二次做鱼,我又按照妈妈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可在做时,就没放料酒,就不好吃了;我气急败坏,把碗摔了一个(妈妈不在家),我又把鱼偷偷地倒掉,又赶忙跑回去,刷锅、拾碗,怎么也准备再来做一次。
我第三次尝试,已经是打破妈妈平常的做法,加入我的“新创意”。我把鱼一整条放在锅里煎,然后放上油,让表皮黄了就好,平常妈妈煎时什么都不放,我把蒜末和辣椒粉一起放在鱼肚里,撒上盐煎,最后兑上水在锅里煮。妈妈不喜欢除料酒以外的东西,我偏不放料酒,我放啤酒,而且还放一些鸡精,提一下鲜味儿,妈妈平时做的时候,都切大块大块葱花儿在上面,而我把葱切的跟末差不多,最后好了,放一点儿猪油,把那葱末放在汤上面,一道“水煮黄鲤鱼”就成了。妈妈竟然也夸我这一次比上两次做得好,打破了他的一些做法,没想到味道还是不错的,还可以。
难道大家就没�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戏。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兰。
懂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诗。在《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算的上是一个插曲,但是联系香菱在《红楼梦》中的悲惨遭遇,作者写"香菱学诗"也是颇具匠心的安排。
在《红楼梦》中,香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香菱的一生颇具悲剧性,作者之所以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并且这样写也使得当香菱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悲剧性更为强烈。
回归到"香菱学诗"上,其过程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林黛玉为师,在黛玉的指导下细品王维的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所作的三首诗中,第一首较为幼稚,全诗只是前人咏月时所用的词藻放在一起,其中没有任何真情实感,但她的第二首诗便有所进步,渐渐有了作诗的感觉,第三首诗中,香菱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看似句句都非写月,实际上却是句句与月相关,借月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其所作的第三首诗中可以看出香菱自己本人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使得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这全都是曹雪芹的精心安排。
另外,在《香菱学诗》中,香菱所拜的师傅是林黛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虽是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但也热情大度,并且林黛玉指导香菱时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这也是香菱能在短时间内作出如此成功的诗的一个重要原因。林黛玉的这种表现,同时也是作者对她性格刻画的另一侧面的反映。
细细品味,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为后文香菱的悲剧性结局作了一定的铺垫,为黛玉的性格刻画作了一个很好的侧面描写,可谓是"一举两得"。
香菱,本名英连,小时候出生于有钱人家,却由于在元宵灯会上被拐卖,沦落为贾府奴仆。宝钗一副夫子样的作为有时难免会煞风景,给人家泼冷水,所以香菱更愿意舍近求远找黛玉学诗,而黛玉则指点她学诗门径。
这个故事描写了很多人,但重点描述的还是通过香菱学诗这件事来表现书宝钗和黛玉两人不同的对待人、事、物的方式。宝钗内心深处并不是真的想教香菱的,� 而黛玉则不同,她认为香菱也是人,和大家一样没有高低之分,所以她不会嫌香菱不好,很认真的教她,香菱学诗终于成功,从而获得了大家的称赞。
曹雪芹在此处是明写香菱学诗,暗写宝钗和黛玉这两人的人物性格。和前面一样,曹雪芹除了明面上的意思外,还有很多是从暗处着手的,如后面写到的史湘云见宝玉,黛玉在窗下聆听,除了在明处设线了人物对话,又暗处着笔些了几人的内心想法。这也体现出了曹雪芹写作的高明之处。
香菱学诗,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从中甚至可以延伸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一些感想或者说是期望。诗词要求的是创新,倘若有了“新”,那么诗词的格式等束缚,也就成为了空壳,可有可无,重要的是内涵,而非格式。
学诗的过程中,香菱找了宝钗、黛玉来指点,宝钗虽认定“女子无才便是得”,但还是给了香菱些许指点。但与黛玉则有了很大区别。黛玉虽生性好静,喜散不喜聚,可还是很大度地给了香菱不少指点。也让她成了香菱学诗成功的重要人物。文中还出现了探春、宝玉等人,也起到了不小的陪衬作用,似乎是在为香菱的`学习而赞叹,又似乎是作者在为后文写伏笔。
循序渐进的文字,流水般俊秀的诗词,香菱终于做到了。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红楼梦》中的故事《香菱学诗》,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其他的三本我全都看完了,我不看《红楼梦》是因为我觉得我看不懂,可是当学了这一课我觉的我应该向香菱学习。
说起香菱的身世,实在是可怜,她嫁给了呆头霸王——薛蟠,而薛蟠并不懂得怜香惜玉,香菱还要照顾薛蟠,有事说不定还会被毒打一顿,一次薛蟠外出做生意,香菱就被宝钗带进了大观园,从此香菱的命运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当她在大观园时,非常羡慕黛玉她们能吟诗作对,所以就让黛玉叫她写诗。黛玉先让她学会读诗,只有把诗读好才能写出诗,香菱第一次做诗给黛玉看,林黛玉说她被措辞不雅,被缚住了,要放开胆子去作诗。
香菱听了连房都不入了,就在池边、山石上坐着,一会皱着眉,一会又含着笑。香菱学诗真的很认真,早上五更天起床就去找黛玉,当宝钗到林黛玉那时,看了那首诗,边说:“这首诗跑题了,不是写月了写的而是月色了。”而林黛玉又说她这首诗太穿凿了,听了这样的话让香菱很难过,但她并没有抱怨和放弃,只是她觉得很有信心的诗被林黛玉说成这样觉得很难过。
当晚上时,香菱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天亮了,宝钗醒了,听了一听,发现香菱已经睡熟了,宝钗想:她作了这么久应该做好了吧?当她去看香菱的时候,发现香菱嘴里说着一首诗宝钗连忙找到黛玉,而其他姐妹听到香菱作出了诗,都连忙去听。
读完了这篇课文,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做一件事,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将它做好。
香菱,是《红楼梦》中的人物,而《香菱学诗》是我们的一篇课文,我看了香菱的学习用功不禁让我想向她学习。
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向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蹯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我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的很,于是去找黛玉。
故事开头写香菱一见黛玉就说明求教之意,黛玉慨然允诺。
香菱练习写诗也是在黛玉的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事。
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状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宝钗先看,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黛玉则认为“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指示她“丢开”这首,“放开胆子”另作一首。香菱得了这个指示,“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这样写出的第二稿依旧不行。黛玉说:“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则认为它离了题,不是写“月”,而是写“月色”了。尽管又一次失败,香菱毫不气馁,便独自走到阶前小竹下构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胆”,绝无旁骛,以致将探春“错了韵了”。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起床,到五更才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作成了,而且笑道:“但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立即将诗抄写下来——这就是她的第三稿,之后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这就是香菱对学习的渴望和执着,但是此刻的我们呢?有好的学习条件却不好好学习,整天只明白耍酷、玩,这一切又有什么意思呢?其实,只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你不但能够学好,而且会让学习的负担成为快乐,所以,让我们一齐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吧!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通俗小说,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内容的高度性和对人物塑造的成功。一直以来,我对《红楼梦》的印象不过是贾宝玉、林黛玉,最多还有个薛宝钗几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已。可是这次学习的课文《香菱学诗》却是令我很喜欢,朝思暮想地一遍遍回味,许多感情从心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漫开。
其实《红楼梦》我是读过的。在未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从未注意到香菱这个孤苦的女子,但近来的学习,只是短短几页纸的文字,香菱的形象便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
她对于不幸的乐观和坚强、对知识的渴求、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对学习的执着与刻苦……那么可爱。这些丰富的感受其实揭露了我阅读时一个习惯上的不足我不懂得精度,总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对于像《红楼梦》这样深刻的有的经典之作,我的浅尝辄止实在是可惜。但我感触更深的应该是曹雪芹的小说对于人物的塑造那么饱满、形象,而正因此,整本《红楼梦》就像当时整个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立体而鲜活,构造复杂却有条理、因果。第一范文网
读《香菱学诗》,我不仅在学习小说和文学方面感到有收获,有感触,在精神方面,更是获益匪浅。
弱小的香菱遭遇了命运的不幸,三岁就被人从父母的怀抱里夺走,从故乡的土地上分离,从此是再也不知道归根何处,他人问香菱:你可知父母是谁?家乡何处?,香菱默然,少顷,又如梦醒般,只能低着头,迷惘地轻声答道:不记得了。除此之外,再无别言可诉。可是,即便如此,香菱却有着许多生命宝贵的品质,譬如好学,譬如自尊。
说香菱好学,是因为当她得以在大观园中安定地生活一段时,生命中少有平静到来了,她却没有选择物欲的享乐或是令人沉迷的安逸,她选择了刻苦的学习。
对于香菱这样小得像是世间的尘埃连命运都把握不住的女孩子而言,学习有什么意义呢?她不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学习是义务,是使命,是竞争,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对香菱而言,学习没有任何的功力可言。
她不是那个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迂腐的范进,她也不为了通过学习写诗蜚声文坛或是一跃成为才子佳人受人众星捧月,她只是单纯地渴望写诗,渴望学习罢了。香菱学习写诗的行为,提升了她自身的价值,增多了她生活的意义。这样的赤子之心是难能可贵的,是现代的就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身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习的。
说香菱自尊,是因为当香菱面对命运的不幸,无法凭她弱小的身躯反抗的时候,她并没有绝望,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尽力去追求自己可以追求到的价值。我认为这就是香菱更珍贵的品质自尊。
我认为人只有拥有自尊,才能有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和奋斗的坚强与提升自我价值的渴望,这既是使人不断向前的原始动力,也是人能够维持自身原则,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因。我也想拥有像香菱一样的那份平凡却不普通的自尊,这样我便感觉是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令自我不断成长、强大的动力。
其实读《香菱学诗》,收获的远远比我已经写下来的多得多:香菱的乐观和坚强、黛玉的才思和循循善诱、诗的、诗的鉴赏……大大小小、点点滴滴,小到我自己也难以察觉的触动与共鸣,大到人生的意义与航标,不胜枚举。红楼一梦,却是现实的悲剧,可悲剧中却又有美得令人心醉的人、事、情……我想,这就是所谓名着吧。
小女子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生于书香门第。却不料自幼被人贩养大,成长坎坷,路途崎岖。波折过后,曾经傲娇的贵小姐竟成为一个卑微低下的丫鬟。
但她并不认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缘机之下,诗歌的光辉得以普照,竟于诗歌世界里得到了心灵的解脱。她的身体是属于一个豪门下人,但她的精神是属于诗歌的。
对诗,近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无视主仆悬殊身份进行讨教,为索诗而痴呆,梦中吟诗……
她,爱诗,以至于一切关于诗的事,在旁人眼里是苦差事,辛苦之极,在她眼里,美妙如此,幸甚至极。她乐此不疲。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啊,若是不爱,不 在学校里大多都认真刻苦学习,可回了家,就很容易松懈了。若想要改变,如果不去爱学习,爱上手头的科目,那么真正改变是无望的。
可以说每一门学科都有她美的地方,只是我们暂未品尝到,还需苦索,期待顿悟,努力去热爱。
首先,作者通过香菱拜访林黛玉请求学诗的对话,阐明了学习写诗(律诗)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讲“起承转合,中间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林黛玉)关于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通俗说法,但是“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奇句新奇为。”(香菱)“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做‘不以词害意’。”(林黛玉)曹雪芹实际在这里通过林黛玉之,阐明了写诗以立意为要,要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不能为形式而讲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道理。
其次,作者还通过林黛玉对香菱学诗的指导,道出了学写诗的应遵循的循序渐进的步骤:先把王王摩诘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的一看。不用一年,不愁不是诗了。在曹雪芹看来,学诗就要先学王维、杜甫、李白,这打基础,一开始就进入正道。这三无疑是唐代最有就的诗和大家,有这三垫底,再学陶渊明、谢灵运等才能学出,即再一个新台阶。香菱一开始就说她喜欢陆放翁的诗,林黛玉以她的个体会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林黛玉断然否定陆游,也没提白居易,大概在曹雪芹看来,陆、白二的诗太浅显,诗味不浓,学诗断不可从这二学起,从这二学起,可能走入歧途,或者就学不好。
另外,香菱学诗的刻苦,由最写诗写不好,到最后写出好诗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说明“世无难事,只怕有心”,诗并不难学的道理。
关于诗的好,曹雪芹通过香菱之说:“诗的好,有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的。”这话简直是论诗的名句了。涉世事的年轻,一般都喜欢诗歌,喜欢诗里优美的意境,喜欢那说不出的意思。若有喜欢古典诗歌,并想尝试写作,那么就应从香菱学诗得到启示。
学过《香菱学诗》后,我知道了香菱为了学作诗,付出了很多,甚至在梦中香菱也不忘作诗。虽然香菱刚开始作的诗有些问题,有一首诗香菱认为已经可以了,黛玉老师却说她有些跑题。香菱不但没有生气,还非常虚心的接受了黛玉的指导,在香菱不断努力下,香菱终于作出好诗。
香菱为了学诗入了魔,而现在的我们却连香菱的一半都没有做到。我们做到了不耻下问吗?做到了学习入魔吗?做到了努力学习吗?没有,在我看来,大多数人并没有像香菱一样爱学,如果我们能和香菱一样,那我们的分数一定会高很多。就那我自己说吧!
在七年级的时候,我迷上了美剧,由于我想知道男女主人公在交流的时候,说的是什么意思,想自己翻译,而不是看屏幕下面的中午翻译。所以我在七年级学英语特别积极,对英语特别感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专心记录笔记。在坚持了一学期后,我的英语有明显的提高,因为我发现当我看美剧时,不看已经翻译好的句子,而是自己试着翻译一两句,虽然也会有错误,但也算自己翻译了,所以会有点小骄傲吧!可是骄傲就会让人有点看不清自己。再一次英语听写中,我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可我却失误了,我并没有像我所想象的那样,虽然平常没有全对,但错的也比较少,所以没有想过自己会错这么多。在订正错误时我发现,有好几个叉竟然是因为同一个单词出错,我想这个单词我会一辈子记住,字典一一dictionary。
现在,因为七年级英语基础打的比较扎实,所以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我可能感觉不是太累,但是现在我是九年级的学生,我需要更多的冲刺,没有人回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12下一页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大名著里《红楼梦》里的其中一个小章节“香菱学诗”。这件事情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很多。比如好学、努力、自尊。
香菱则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小人物。一直以来,我对《红楼梦》的印象不过是贾宝玉,林黛玉,最多还有像薛宝钗几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已。但又重新学习“香菱学诗”后,我便对香菱有了很深的印象。
香菱是个命很苦的女孩,她三岁时被拐卖,长大以后又强行被薛蟠强买做妾,于是,又随薛家进京,过着寄人离下的`生活。可是,香菱身上仍有我们学习的品质。
说香菱好学,因为她来到大观园时,本是放松,却没有时间闲着。然而又拜黛玉为师,刻苦学诗。对于她来说,学诗是改变不了她的命运的,但她把学诗当作一种乐趣,当作一门兴趣。在我们的时代,她是没法考取状元的。但她仍然热爱学习写诗,她渴望学习。
香菱努力,是在她拜黛玉为师,黛玉让她精读王维诗篇,她便在一夜后就读尽了。当黛玉让她作诗时,她茶不思饭不想,坐卧不定写下了第一首诗,在黛玉指导下,她又苦思冥想,写下了第二首。但毕竟经验不足,作的诗仍有缺陷,黛玉耐心指导,她也悉心体会,从中吸取教训。最后在梦中得到了第三首诗。
说香菱自尊,是她在面对命运的不幸,无法反抗时,并没有绝望,也没有什么自暴自弃。而在尽力提高自己的价值,做一个有学识,有文化的人。
其实从“香菱学诗”中得到的远不止怎么多。但我明白,我们应该和香菱一样好学,努力积极向上,把不美好的命运改变。
今天,在讲授《香菱学诗》的时候,我没有运用课件,虽然课件做得非常详细,但我老是觉得课件会束缚我的手脚,不容易把内容讲透,还容易造成过程的迟滞。在讲完文章的背景之后,我布置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而问题只有一个: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诀窍是什么?
之所以把问题设置为这样,是因为学生要回答出这个问题,必然要涉及到香菱的所作所为、黛玉的作用和其他人对香菱的态度。而学生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香菱这个人物形象。
而以往的教学中,总是喜欢从香菱所写的诗入手,讲得辛辛苦苦,学生听了半天也似懂非懂,到后面的教学效果自然就差了。而且这样讲还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学生读这篇课文,本来就有一些阅读障碍,你还讲这些让他们似懂非懂的东西,学生还有多少兴趣来接受。
至于香菱学诗成功的诀窍,我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持之以恒、高度专注。香菱虽然对作诗有兴趣,但毕竟底子薄,但她很好地把自己的兴趣转化成了内心真正需要,所以在黛玉建议她读王维、杜甫、李白等诗作的时候,她能一直坚持,而且读的非常认真和专注。文中几次写她的专注: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薛宝钗还分别用“呆子”“疯”“诗魔”“仙”来对香菱进行评价。
香菱学诗到了这种地步,已经完全无视他人对她的看法和评价了,可见她的专注和持之以恒。
二,循序渐进、交流感悟。林黛玉指点香菱学诗的技巧后,香菱就按照指点进行,先读黛玉划出的王维的诗歌,再读杜甫的,李白的。我以为这是很有讲究的。王维的诗讲究意境,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比较好懂。先读王维的是就是要香菱从整体上学意境,容易入手,不会从一开始就纠缠在格律规则上。杜甫的诗写实,讲究格律,特别是炼字上很值得考究。香菱次读杜甫的诗,可以明白格律和用准字来表意。再次才读李白,是因为李白的诗不太讲究格律,基本是以情驭文,可以让香菱明晓让情贯穿诗作始终。最后再读陶渊明、谢灵运、应瑒、阮籍、庾信和鲍照的诗,应该是为了开阔眼界。这样看来,香菱学诗就不会走弯路,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过来。
香菱也善于学习,在与黛玉的交流中,她把自己的感悟说出来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过程。比如在听了黛玉介绍格律规则后,她这样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就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是深层的感悟了。还有香菱在读诗后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悟等,都是精辟入里的。只有这样多和他人交流,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会有更多的感悟,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
三,敢于实践,不怕失败。香菱为了完成黛玉布置的作业,前后写了三次才成功。在第一次交作业的时候,得到的是宝钗的戏笑和黛玉毫不客气的点评,但香菱并没有气馁,而是回去继续作业。没想到写完后,宝钗给出了“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的评价,其实就是离题了。按说,接二连三的打击后,香菱该歇手了。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写出了一首被评为“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的好诗。如果一次失败后就撒手而去,估计香菱也学不成了。
四,有好老师的引导。黛玉是个好老师,教香菱学诗知道循序渐进,指点得法,还明白讨论的重要性。在讨论中还充分给香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机会,可以说是让香菱从听、说、读、写上进行了全面的训练。
如果我们同学能像香菱学诗那样,何愁不能取得好成绩呢?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 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的第三首诗是这样的: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