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内容(精选3篇)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内容(精选3篇)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内容 篇1

第一讲 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所谓入党积极分子,是指学习和工作表现较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求进步,积极靠近党组织, 已经提出入党申请的非党同志。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 xx大党章规定: 农民、军人、 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 按时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确定入党 积极分子的基本条件。另外,一般说,还应具备以下五条:

第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第二,对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积极要求入党,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第三,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勇于进取,钻研技术、业务,在生产、工作、学习等方面做出 成绩。

第四,作风正派,团结同志,遵纪守法,能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

第五,本人政治历史清楚。

第二讲 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正确把握与处理好十种关系

1、党员标准与做人标准的关系

党员标准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党员标准、党员的基 具有整体性,它由申请入党的条件(党章第一条) 本条件(党章第二条)和党员义务与权利(党章第三、四条) 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规定了党员标准的有机整体,任何将这 些各方面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做法,强调某些方面而否定 其他方面的做法,各取所需、任意解释的做法,都是对党员标准整体性的贬损和破坏。党员标准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 的不同政党对其成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 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体现这一阶级属性。

党员标准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由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对党员提出的标准和要 求各不相同。时代变化了,对党员提出的标准也应与时俱进。 而做人标准,则是社会为维护自身正常的运转秩序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社会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和行为 中的具体体现。现阶段的做人标准,应当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做人标准具有广泛性,它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做人标准具有稳定性,它不会在短时 期内发生变化,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然为广大人民 所继承并发扬光大;做人标准具有非强制性,它决定了人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必须做什么,即使有些人违反了做人标 准的某些规定,只要不触犯党纪国法,也不会受到严厉的制 裁,至多也就是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在党员标准与做人标准两者的关系中,做人标准是基础,是前提,做一名好党员 必须首先做一个好人,人都做不好,如何谈做一名合格的党 员?党员标准是做人标准的升华,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一个好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党员,若想成为一名好党员,还必 须经过千锤百炼。总之,好人不一定是好党员,但好党员必 须是好人。作为已加入党组织的新党员和矢志入党的积极分子,一定要处理好做人标准与党员标准的关系,既要遵守做 人准则,更要坚持党员标准;既要按照《纲要》要求做一个 好公民,更要执行党章规定做一名好党员。

2、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的关系。

组织上入党是指经过严格程序和考验,经批准加入了党的一个组织;思想上入党则是指一个人不论其 是否成为一名党员,都能够按照党章规定和要求,规范自己 的言行,听党的话,与党同心同德保持一致,并勇于承担, 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思想上入党是根本要求,组织上入党是表现形式。一方面,组织上入党并不等于思想上 完全入党,思想上入党比组织上入党更难。这是因为思想觉 悟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比其功于一役”,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终其一生的过程。同 时,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过去正确并不表明将来正确, 今天正确代表不了明天正确。因此,组织上入党只是第一步,党员在组织上入党后,必须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思想 政治觉悟。忽视思想上入党,放松党性修养锻炼,疏于世界 观的改造,终将同党离心离德,并做出有损于党的事业的事情来,这样的人即使加入了党组织也不是合格的党员,必须 会被党和人民抛弃。必须明确,思想上入党是对党员永恒的, 一生的要求,思想上不入党的人绝不能让其组织上入党。另一方面,思想上已入党的人要尽力做到组织上入党。组织 上入党是党员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党员成长进步的标 志。只有把更多的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的同志吸收到党内来,才能保证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兴 旺发达。所有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 理好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的关系,既要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首先要在思想上入党。 “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只要思想上能够入党,组织上 入党就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党的大门永远是向“思想上入党”的人敞开的。

3、党组织培养同个人自我教育的关系。

这个关系亦即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在党员个人成长史中,党组织的培养是外因,个人的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是内因,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首先,组织的培养是党员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鸟儿的翅膀再完美,没有空气也飞不起来” 。一个人的本事再大,脱离了组织和集体,也会一事无成。 没有党组织的指引,便不能明确前进的方向;没有领导的支 持,便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前进的动力;没有同志们的帮助和配合,便不能顺利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其次, 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是党员个人健康成长的决定因素。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外部环境再好,条件再有利,没有个人的艰苦努力,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没有党 性修养的自我锤炼,终将成就不了什么大事。外因是变化的 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加强自我修养,是党员个人提高素质、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思想颓废,不思进取,信念动 摇,言行失范,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组织培养和个人自我 教育两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作用于党员的成长过程。在处理两者关系上,一定要坚持“两 点论”,切忌“单打一”。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既要虚心 接受组织的培养教育,积极完成组织分配的光荣任务,又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既不能强调 组织培养重要而忽视、放松个人的自我教育,消极、被动地 坐等组织的培养;也不能借口自我教育重要而拒绝组织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关起门来搞所谓的个人自我教育 “党给千斤担。,我使万斤力”,只有将组织培养和个人自我教育有机结 合起来,才能保证党员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内容 篇2

党的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一、学习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应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

(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深刻领会建设这个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这些基本要求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刻总结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间提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了新水平。

(五)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强调,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各族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为此,党的提出了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和各项任务。全党要深刻学习领会,逐条贯彻落实。

二、共产党员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条件和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及智力成果。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意识是共产党人的必备品质和优良作风。党员要具备创新意识,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新必须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

没有科学思想指导的创新是盲目的,是必定要走弯路的,不论我们从事哪种职业,不论我们在什么岗位,要想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就必须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创新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前提

要创新,就必须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打破常规,摆脱定势思维,消除从众心理,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三)创新必须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

一个人的知识面,往往与创新的成败及成果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创新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对于传统的东西,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即坚持又发展,既继承又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五)创新必须营造民主、宽松宽容的环境和舆论氛围

对于创新,要提倡用于吃螃蟹的精神,鼓励改革者,为创新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内容 篇3

(一)党的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

一、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很值得关注,明确提出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

科学发展观提出已近十年,在xx大上就被写入党章,但首次将其明确作为指导思想提出,因此重要性和地位大大提升。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把它作为指导思想,是和报告一个最大亮点。赋予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史地位,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是的重大贡献。

报告最大的亮点和创新是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大会的主题,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问题。我们想继续开创新的发展局面,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来指导。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独立成篇

虽然xx大报告就提出生态文明,但是报告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列,这是一个亮点。报告还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继xx大报告之后,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

四、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xx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五、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xx年翻番

为确保到20xx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六、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xx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七、首次将“纯洁性建设”列入党建主线应对新挑战

报告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走过91年历史、拥有逾82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出现巨大变化,面临来自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多重考验下,表达出要高标准“从严治党”的决心——这是党传递出的强烈讯息。

报告首提“纯洁性建设”,反映出新形势下,党对自身机体的健康问题如极少数党员的“信仰危机”等,有非常清醒的体会和认识。报告中最后一章用较大篇幅从八个方面阐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相较于五年前xx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报告在主线中增加了“纯洁性建设”这个关键词。

将“纯洁性”列为党建的主线之一,对每个党员的个体作出加强自我修养彰显人格力量的具体要求,以及有关严格党纪强力反腐的一些表述,都颇有现实针对性,是因应新形势和新挑战对党建提出的新要求。

加强党的纯洁性首先要严格流程:第一步,严格党员培养、考核、发展各项程序;第二步,健全党性党风党纪定期分析评估制度;最后一个步骤尤为重要,要严格党内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不合格党员要劝退、除名、开除党籍。

八、首次提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在报告中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在20xx年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三不”,特别是“不折腾”,一时好评如潮。

要坚持现有的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别的路。因为实践证明,这条路找对了、走对了、走得越来越好,给国家和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既然是正确的路,当然不能偏离,要坚持走下去。之所以一再强调,还有现实针对性。尽管这条路对党、国家、老百姓是好路,是正确的路,但也有人不这么想,所以党在重要时刻不断强调、不断宣示是必要的。明确走什么路才能够认清要办什么事,如果在走什么路上动摇、恍惚、犹豫,那什么事都办不成。

九、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

中共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报告中“包容互鉴”、“尊重发展道路多样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等提法,在当今全球或地区危机背景下“发人深思”。“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报告中的这句话有“很强的针对性”。

中国同样认识到,仅仅是资本的流动、物质的交易并不完全能够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归属感,文明的对话、心灵的交流也是形成归属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报告中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每一种文明和发展模式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各国之间不应相互排斥,而应相互借鉴、相互启发,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才能构建起真正的和谐世界。

十一、决定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党内民主迈向新高度

报告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这是首次正式作出该项涉及党内民主机制的重要决定。

这是继xx大首次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完善措施。今后党代会代表对党的大政方针等都可以以制度化的方式提出意见、建议。这将促使党内民主向新的高度迈出坚实一步。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组织制度,是党内民主运行的体系保障。推进党内民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素质、文明程度等因素紧密相联。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是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的延伸和保障,将提案工作列为党代会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相应的提案办理和反馈机制,将极大促进落实党代会代表的表达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提案制将是党代会代表履职行权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将激励代表们更加认真履职,更加深入基层调研,充分反映党员群众利益诉求,从而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十二、用24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概括

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是在已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的精简,用贴近老百姓的精炼语言,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进行了表述。党的xx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xx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将过去较长的表述精简为24个字。

核心价值观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党的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新表述利于普通人理解。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主流价值观,支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如果没有一个主流价值观,这个社会肯定是病态的。xx届四中全会时,曾想做出概括,后来大家意见不是很一致,就没有概括。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精炼,易于普通百姓理解,更易于转化为行动。

十三、首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老有所养:让长者安享幸福晚年

报告首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是党中央针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我国是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实现全覆盖,现有制度保障水平偏低。另外,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还是空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居民养老服务保障问题较突出。总体上说,距离“老有所养”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空巢、失能老人增多,养老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民生问题。

实现“老有所养”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既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加快探索构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强大金融支持。

此外,还必须加快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在有效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努力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构建老年人自我服务和家庭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干、院舍养老服务为支撑、邻里服务和志愿服务为补充的老龄服务体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