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总结3篇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总结(精选3篇)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总结 篇1

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凝聚全党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手段创新为载体,以务求实效为目标,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第一,坚持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更加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党历来把从“思想上建设党”放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新世纪之初,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和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0xx年党的xx大以来,以为的党中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成果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最新理论成果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指导思想,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更加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思想理论教育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些人往往把思想理论教育看做是一种中性的技术性东西,似乎没有价值立场,并认为只要找对了思想工作的方法或技巧,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承认,思想政治工作无疑需要探索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各种方法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才能发挥其作用。方法与立场是联系在一起的,方法一旦脱离了根本立场,成为抽象的东西,那么它的作用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次,思想理论教育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决定了我们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决定了坚持依靠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原则。教育者不应把群众放在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上,而是要虚心地向群众学习,了解他们对理论的实际需要,注重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再次,思想理论教育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群众自己教育自己,不仅决定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问的平等关系,而且决定了必须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群众开展的各种各样的理论教育,都必须坚持采取耐心说理、平等讨论、互教互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启发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对象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使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成为思想交流、感情交流的相互学习过程,让教育者发出的思想信息被教育对象顺利地接受,并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加注重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xx届四中全会要求:“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设。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社会舆论是社会现实在舆论上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现实具有巨大影响。当前,随着通信和传媒业的发展,社会舆论的传播渠道拓宽、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越来越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意义重大。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的和谐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程度。首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指导社会舆论,马克思主义是各项事业的根本指针,也是新闻媒体反映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论的根本指针。加强新闻媒体舆论阵地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中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其次,新闻媒体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导向、文化导向和生活导向。政治导向就是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工作大局,选择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舆论予以传播;文化导向就是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生活导向就是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道德观,构建和谐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再次,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水平。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必须不断提高引导舆论的水平。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收信息的规律,把方向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在当前的社会舆论引导中,切实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社会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第四,坚持加强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提高思想理论教育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队伍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远大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把人才培养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养。20xx年4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会议上提出,要重点培养四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第一,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

功底深厚、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第二,着眼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远需要,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培养一批学术功底扎实、有创造活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第三,培养一批善于运用通俗语言、善于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为广大干部群众解疑释惑的理论宣传名家;第四,适应我国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需要,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精通外语、善于做对外工作,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我国权益的外向型理论人才。

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计划。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从事思想理论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理解,近年来,中宣部等部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了分层次的培训。一是由中宣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对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培训,并纳入了20xx--20xx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二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在每次开课前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三是由中宣部、教育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研修,通过研修着力提高政治觉悟、统一思想认识,着力领会教材精神、专研教学内容,着力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

第五,把思想理论建设和促进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解决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群众办实事,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毛泽东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指出:“要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我党做群众思想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新时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原则,又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生活在充满矛盾的社会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就是要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还必须把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解决了实际问题,清除了引发思想问题的客观因素,思想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党的xx大以来,以为的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在xx大报告中专门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重点民生问题作了具体的阐述,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充分体现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的宗旨。

第六,坚持创新工作思路,思想理论教育更加注重面向基层、突出重点。

理论教育坚持面向基层。基层是人民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线,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不能再上新台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广大群众是否理解并支持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各项举措,是否能够振奋精神,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因此,把群众的精神振奋起来,心气凝聚起来,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基层思想理论教育直接面向群众,如果思想理论教育能深入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有了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在全国和部分省市先后开展的科学理论进基层、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进基层和xx大精神进基层等理论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理论教育重点明确。中央明确理论教育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个是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和教育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是关键。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作持久学、深人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全党的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中央要求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进教材、生动活泼进课堂、融会贯通进学生头脑。

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经验和优良传统。根据新世纪党面I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党中央强调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次说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思想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发扬成绩,保持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列。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总结 篇2

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的经验,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法宝。曾经强调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人民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遗憾地看到,片面强调党的制度建设,轻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本文试从党的制度建设的视角解读思想理论的重要意义。

关于制度建设,小平同志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制度建设所能够发挥的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的作用使其在党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必须辨证地看问题,不能因为制度建设重要就认为思想建设次要。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思想建设。从与制度相联系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思想建设的不可替代性。

第一,任何重大制度的制定都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南。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需要出台一系列有关的制度。但衡量制度建设的成效,不仅在于制度量的增加,更要看制度质的提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保证制度的质量。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将发展片面强调为经济的发展,以这样的发展观为指导来制定干部政绩的考核标准,就难以避免只重完成经济指标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的后果发生。当然,这也与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有关。今天,我们党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相应的评价政绩的标准和具体制度也在创新。这说明,思想理论建设水平制约着制度建设的水平,制度建设的推进要以思想理论的发展为先导。要制定出好的制度,首先必须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么,今天讲的好制度,标准是什么?就是是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真正领会了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以此为指导制定出科学的制度来。

第二,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为制度建设赢得宝贵时间。新问题和新制度的互动过程始终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当今世界、当今中国都在快速的变化发展,新问题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不断涌现。解决新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然而,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的出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比如,《党内监督条例》这样一部党内重大法规性文件,从1990年党中央正式提出制定到20xx年《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就经历了十四年的时间。因此,在新问题提出新制度的需求之后一直到新制度的出台之前,就必然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在这样一个空挡里,我们绝不可能坐等制度的出台再来解决问题。否则,问题会愈演愈烈,甚至会发展到不可救药的程度。相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既与制度的供给不足有关,同时也与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存在的思想建设薄弱密切相关。轻视思想建设,既有害于个人,又有害于组织,更有害于人民。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面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我们只有始终不放松思想建设,才能够为新制度的制定赢得宝贵的时间。

众所诸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是非常重视党的制度建设的。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在一定时期思想建设相对软弱,各种腐朽思想乘虚而人,不正之风得以蔓延,一些干部严重腐化堕落,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于此,邓小平同志曾痛心地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他还明确指出,这里的“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此后,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全面推进了党的伟大工程。xx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坚定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不断推出新制度,同时扎扎实实“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党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开展了“艰苦奋斗”教育及“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等。但有的地方、有的同志认识还不到位。

第三,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为制度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任何新制度从出台到发挥效应也需要一个过程。新制度要达到为最广大的领导干部及党员群众所了解、所自觉遵守的效果,也依赖与党的思想建设。通过思想建设,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才能使新制度为大家所熟知并进而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党的每一项重大制度出台前后,都十分重视制度的宣传、学习教育和警示原因也正在于此。第四,制度的缺憾和不足需要靠加强思想建设来弥补。单靠制度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是制度的不足。制度一经确立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制度的特点、优点,反过来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因为任何新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会存在一定的缺憾。制度一般是从全局整体着眼的,从全局上整体上看是合理的、公正的、公平的制度,对于局部对于具体的个体而言则不一定完全是合理的、公正的、公平的,这是由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的。加之制度的刚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的柔性之间的矛盾等因素,制度的贯彻执行在发挥正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负效应”。因此,必须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把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贯穿于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全面而非片面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必须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把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只重制度建设或只重思想建设,都难以建设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要继承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建党的基本经验,比如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党的生命线,善于运用载体进行思想建设,积极开展以“团结——批评——团结”为准则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的党内斗争等。更要深刻把握我们党思想理论思想建设“立党为公”之本质、“实事求是”之精髓,“民主平等”之灵魂。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党的思想建设的新经验、新路子。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总结 篇3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首要任务是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这是党的xx大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重视理论武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

在八十多年的历史上,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既是一个优良的传统,也是保证党的事业不断胜利前进的一个重要法宝。

第一,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理论武装。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理论武装工作搞好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了,党的事业的胜利发展才有了根本的保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

第二,理论武装全党首先是要武装党的领导干部。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历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从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远发展中,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强理论武装的重要性。为此,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专门创立了培训干部的中共中央党校、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等。

第三,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首先提出理论武装的重大任务。延安时期,毛泽东发动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全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达到了思想和行动的高度一致,为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进城比做进京赶考,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习马列著作,学习经济和城市管理,为建立新中国创造了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再次发动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端正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xx大部署全党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为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xx大以来,以为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武装,不仅推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而且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理论保证。党的xx大提出深入学习贯彻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这对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排除各种思想干扰、统一认识,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更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可以说,建党86年来,党的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发展和每一个胜利,都是同全党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密不可分的。

二、理论武装最重要的是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武装头脑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最基本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武装党员和干部。

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搞好理论武装,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政治结论。党一成立,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也就提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只注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作出结论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他们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看起来很尊重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与之相对立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叫做“有的放矢”。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脱离中国具体国情是死路一条。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不行;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照抄照搬别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模式,同样不行。这就决定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结合新的实际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创新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这是我们付出沉重历史代价而得出的深刻经验和结论。因此,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必须随着党的理论创新的发展而发展,正如说过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搞好理论武装,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理论武装必须注意的根本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学会运用理论去认识和分析实际,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能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又能在总结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所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用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领导干部

党的xx大报告指出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解决各种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武装的新任务就是学习xx大精神,按照xx大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一)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领导干部指导实践的理论指南。邓小平曾说:“现在,有些人发议论,往往只看现象,原因是理论和实践都没有根底”,“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陈云也曾经指出:“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把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现在我们在新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最迫切的任务。”所以,理论武装首要的是以解决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为重点,使他们能够站在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情、国情、民情、党情的教育。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和工作,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前进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出发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以深刻把握世情、国情、民情、党情这“四情”为前提。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鼓励领导干部带头调研,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着力解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就各自工作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

(三)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理论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党校作为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培养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办党校,就是要使我们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使我们党更加统一。”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干部到党校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注重发挥党校在理论武装工作中的作用。党的xx大在这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党校教学应该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改革创新,积极主动地适应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新要求。

(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干部教育一定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课的中心内容。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同学习领导干部必备的各种知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党的知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着力实现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必备知识、开拓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等方面的干部培训要求,不断提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建设学习型政党,指定干部必读书目,编写适合干部学习的教材,开展全党学习运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要组织领导干部原原本本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我们党几代领导的原著原文,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我们党每次开展学习运动,都根据各时期的任务和干部特点、需要,按照“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适当指定一些必读书目,供领导干部学习使用。当前,要组织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根据理论学习需要,精选精编一两本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我们党几代领导的原著原文选编,编写一套体现干部教育新要求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阐述的教材,形成充分体现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干部教育相适应的“分类别、分层次”的教材体系。特别要尽快编写适合领导干部使用的科学发展观等教材。此外,还要及时组织编写适合干部使用的其他教材。当然一定要精选,少而精。

(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教育党员和人民,需要一大批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骨干人才。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培养造就一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入研究、了解和熟悉中国情况的理论大家,战略重点是培养中青年理论家。建立适当的激励、培养和使用机制,发挥理论名家大家的作用,牢牢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七)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领导干部的过程中,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从“五个高度”上下功夫:一是要从政治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纠正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单一解决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的片面认识;二是要从全局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以大局为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三是要从意识形态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力、精神力、道德力、政治力在内的软实力建设,强化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四是要从改革的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深化改革;五是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前瞻性的、长远性的、根本性的战略思想加以落实。通过学习,使领导干部努力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掌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的本领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建议选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几代领导关于发展问题的论述,供全党学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