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汇报(精选3篇)
一、基本情况
安溪地处闽南金三角(泉、厦、漳)中间结合部、晋江西溪上游,面积3057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438个村庄。近年来,根据省、市的工作部署,按照《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xx〕51号)要求,我县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大力改善城乡生活环境。20xx年我县实施72个行政村污水治理,20xx年实施147个行政村污水治理,20xx年实施146个行政村污水治理,20xx年实施虎邱、金谷等6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官桥镇污水管道提升改造项目、蓬莱镇及参内镇污水截污处置项目等。
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领导重视,强化任务落实
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组成成员的安溪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视频会精神,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①20xx年,上级下达我县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870万,根据前期项目申报情况,我县分配金谷污水处理项目450万,虎邱污水处理项目420万,完成的项目主要实施内容为:金谷镇新建日处理能力450吨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座,新建100吨/天污水提升泵站1座,新建污水收集管道3618m、污水收集支管3290m;虎邱镇新建日处理能力400吨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座,新建100吨/天污水提升泵站1座,新建污水收集管道3063m、污水收集支管3240m。②完成参内镇一号路跃进桥污水断头管及排洪渠口、大厝村安置房等全部3处截污处置装置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营。③完成蓬莱镇洋中溪联中段排污口整治1处(修建拦水坝引水灌溉)。完成佛具城、梧桐中学2处排污口各装置一个日处理量100和150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④开展安溪县官桥镇污水管道提升改造项目,铺设污水管道5.745公里(其中重力管4.325公里、压力管1.42公里),新建1座一体化泵站(日处理3.0万吨),泵站室外配套、电气工程及视频监控系统等,项目于20xx年9月18日开工建设。
(二)因地制宜,科学选用工艺
安溪是一个地域广、地形杂的山区县、人口居住分散,结合不同的地理条件,探索符合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一是根据污水量和浓度确定。对于人口集中、污水量大、污水浓度高的乡镇采用微动力处理模式并增加水解酸化池、设置斜管沉淀池等前置处理工序。虽然增加前处理工序增加了建设成本,但处理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保证了出水水质达标;对于人口少、居住分散、污水量少、污水浓度低的山区乡镇,则根据当地情况采用无动力氧化塘、小型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处理,该做法不但可以减少资金投入,美化乡村环境,也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二是根据区域地理条件确定。对于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乡镇,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处理,可有效减少厂区用地;对于土地比较为宽阔的乡镇,采用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处理,虽然占地面积比较大,但可以实现既节省运行费用,又美化环境的良好效益。三是根据污水来源及排放去向确定。对于周边有较多企业的镇村,企业多、外来人口多,采取村企合作方式共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既可避免重复建设,又可节省企业及镇村投资。对于水资源可重复利用的地区,则采用生物滤池方式进行处理,尾水用于周边群众农田灌溉,实现综合利用。
(三)优化升级,设施提质增效
安溪县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惠民工作来抓,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凝聚部门协作合力,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坚持高标准建设。针对辖区地域广阔,人口多,村落分散,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难度大的实际问题,委托专业机构对建设完工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全面排查评估,编制《安溪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xx-2030年)》,统筹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级与后续运营,着力解决已建管网渗漏、破损、错接、混接等突出问题,推进污水收集入户管网延伸建设,加强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确保农户污水有效纳管,确实做到应接尽接,进一步提升农村污水处理效率。
三、特色做法
针对偏远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分布散、数量较多的情况。我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打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维管理的模式。将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了参与投标的单位必须有相应的运营资质、专业人员、维护设备及办公场所等方面的保障,并对日常运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运维期间,对运维商进行考核评比,借以提高运维商的运维管理质量,污水处理排放达标率100%,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人建、没人管”问题,污水处理设施的维修管理更加及时高效,运转更有效率,经验做法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获得全省推广,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在第三方运行管理上,采用多样化监督管理,对日常运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定期组织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抽检,同时引导村民参与监督管理,在污水处理设施上设立公示牌,标注管理责任人及监督举报电话,村民可随时随地对污水处理设施存在问题进行监督举报,有效提升污水常态化运营效果。
四、明年计划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断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
一是继续推进实施县域农村污水规划(20xx-2030年),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布局调整,做好管网延伸改造,按照轻重缓急,对沿溪186个村优先规划治理。通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整体打包立项,申报中央资金支持,一村一策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确保污水治理成效。
二是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强管理,强化运维。以“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为导向,全面推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建立以属地政府为责任主体、县主管部门为监管主体、村级组织为协助管理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六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一、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我镇推进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做法是推行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处理设施、配齐保洁队伍、专项经费保障、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一)建立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以及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办公室(中心)主任以及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日常事务,真正做到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确保了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处理设施,保障垃圾收运
因我镇被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商贸重镇,城乡结合紧密,农村生活垃圾按照城镇和农村地域特点进行处理。在中高山农村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旧筐、旧桶等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村保洁人员及时回收生活垃圾。全镇建有垃圾收集池(房、箱)等集中设施88个,并配置垃圾收集车辆2辆,统一将生活垃圾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区生活垃圾由建管所负责清运,设置垃圾果皮箱20个,生活垃圾桶33个(含13个垃圾池),保洁人员36名,专业垃圾清运车3辆,保洁员全天候清扫保洁,对果皮箱垃圾进行分类装入垃圾桶,由垃圾清运车装载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厂处理。
(三)配齐保洁队伍,搞好卫生清洁
根据《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保洁队伍及其工作机制建设标准》的要求,我镇建立了各村清扫保洁队伍,由公益性岗位和村保洁人员组成,共75人,由各村安排保洁人员保洁区域,每天及时清理,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实施动态化保洁,做到垃圾早处理,垃圾不堆积,垃圾不过夜。
(四)完善资金投入,增强经费保障
每年投入县级配套经费40万余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针对日常突出环境问题由镇财政负担,对问题区域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由各村按照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收取卫生费,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城乡环境治理费用,本村卫生费不足以满足治理费用的,在村集体公共服务运行经费中列支,建立“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助,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保障机制。
(五)市场化运作,规范垃圾清运和回收
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农村垃圾清运承包人,承包人与镇政府签订承包协议,明确承包期限、工作职责、费用支付、安全保障、违约责任等,承包人再根据实际需要组建清运队伍,自备转运车辆。建立乡、村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并协同相关部门对各类回收物资的回收方法和价格进行监管,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的总体要求和安全、方便、实惠的原则,全镇已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点5家,加大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二、成效显著,提升城镇综合发展实力
(一)改善了城乡环境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常态化以来,农村面貌大为改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环境的改善让村民得到了实惠,主动按照“整洁庭院”、“优美庭院”标准治理自家庭院,田间地头栽种果树,林下种植、养殖,既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街道整洁干净,车辆摆放有序,农村呈现出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畅通的崭新景象,“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居住环境正逐步完善。
(二)加快了城镇发展
随着城乡环境的日益改善,山青了,天蓝了,水清了,前来观光旅游、寻觅商机的各界人士和团体增多,经济发展的机遇可遇不可求,但镇城镇基础设施仍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环境改善带来的经济机遇正面临着基础设施滞后,城镇承载能力薄弱的困境,正倒逼全镇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经县委、县政府同意,镇于20xx年启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期启动梨花大道B段建设并建成通车,逐步实施C、D、A段建设,国道108改道,汽车站、川市场迁建等项目建设,将极大改变城镇基础设施面貌,加快花果田园旅游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增强了环境意识
通过3年来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村民文明卫生意识逐步增强。过去乱倒垃圾,垃圾“入河、挡路、围房”的`现象随处可见。现在,城乡居民树立“垃圾减量和垃圾管理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不仅自觉初分类垃圾,将剩余垃圾入池,还主动举报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共同维护周围环境。
三、总结经验,巩固城乡环境治理成果
(一)加大宣传力度,政策深入人心。一是会议部署。召开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搞好环境卫生的工作部署会、流动现场会、检查评比会等,落实任务,交流经验,推动工作。新农村建设村点围绕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召开理事会、户主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二是媒体宣传。各地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单、宣传手册等载体宣传介绍农村垃圾处理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成功案例、先进样板、典型经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三是上门动员。村组干部分户包干,座谈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面对面动员农户积极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二)强化督查,层层落实,确保工作实效。为促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我镇强化一级对一级的督促检查。健全了乡镇对村、村对保洁队伍考核督查机制。实行城乡环境督导通报制度,一周一督导,一月一通报,及时对各村(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村(社区),按照相应的考核指标核减分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成立 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我会分管同志为副组长,明确了由项目工作人员作为垃圾分类工作具体经办人员;方案同时明确实施范围、目标任务、分类要求和具体措施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我会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2、发放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以举手之劳小动作,破解环境大难题为主题,倡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垃圾分类政策知识当好宣传员、养成保持低碳环保生活习惯当好引导员、积极维护垃圾分类成果当好督导员。
3、开设宣传专栏。在办公楼主要出入口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4、投放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专门订制分类垃圾桶,投放在办公大楼出入口、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等场所。
二、存在不足
截至目前,实现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定时定点、直收直运、日产日清,全体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氛围基本形成,应当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群众期望达到的效果还有不小差距,一定程度上存在群众中消极抵触不愿分、感到麻烦懒得分、被动应付随性分、了解不够不会分等情况,特别是前来办事人员随手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业务培训机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机关内部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减量氛围,同时扩大宣传范围,在机关醒目位置张贴有关垃圾分类减量知识海报,引导办事人员共同遵守垃圾分类规定。
2、进一步加大检查督查力度。在容器标识、颜色、宣传氛围布置、台账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针对少数职工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不足、分类投放质量较差的情况,及时进行检查通报,并采取问责等刚性措施。
3、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主动与主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征求指导意见,及时上报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完成公共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等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