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及经验体会

常宁市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西南端,湘江中游南岸。1996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全市现辖23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6个,706个行政村,73个居委会,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市土地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8万亩,总人口8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6万人。常宁资源丰富,被誉为“油茶之乡”、“杉木楠竹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有“世界铅都”之称的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座落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矿产储量巨大,旅游资源颇具潜力,被誉为“八宝之地,金属之都”。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湖南省、衡阳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二十字”的目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大胆探索,真抓实干,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开局,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探索出了一些经验,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新的突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市各乡镇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保持了加快发展的势头。1—9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9亿元,同比增长5.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00元,同比增长9.6%。全市共新增规模农产品基地10个,落实粮食总播面积52.5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8.25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完成烤烟面积3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双万工程”加快实施,全市共出栏生猪64.8万头,家禽550万羽;新增特色高效种植基地10个,新增养殖小区9个,发展规模养殖户3675户;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各类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达到30个。这些企业涉及粮食、竹木、油脂、果蔬、茶叶、特色养殖等各个领域,连接基地面积12.1万亩,辐射带动农户 6.6万户。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个,成员1.4万户;落实订单农业面积18万亩,近5万农户受益。7月中旬湘南特大洪灾以后,各地把生产自救作为减灾增收的重要措施,积极发动群众改种中稻6.8万亩,新组织劳务输出330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损失,为今年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的加强,农村面貌明显改变。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切实加强了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农网改造、农村能源沼气等项目建设。到9月止,全市共投入水利资金3000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1850处。全面推进饮水安全工程,现已启动打深水井100口,完成64口。全市110个村启动通达、通畅工程,“村村通”工程由原计划120公里增加到200公里,市财政投入1600万元用于乡村公路建设,目前,已完成里程90.5公里,计划建设的4个乡镇客运站提前施工,目前已竣工2个。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新发展用户5000多户,5月12日,湖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并将我市农网作法向湖南省推广,称之为“常宁模式”。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进入国债项目,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已投入资金80万元,完成沼气池建设421户。

(三)农村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重点抓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农村乡镇卫生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全市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1.5万人,享受住校生生活补助800人,已补助资金20万元。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已完成12093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现已启动10所,完成5所。农村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启动了5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有3所已建成使用,200个无害化厕所改造正式动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参合农民45.8万人,参合率达78%。截止9月底,共为3000个住院参合农民补偿医药费350万元,平均受益度为30%。

(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有新的亮点,农民文明意识明显提高。一是重视培育新农民。全市共举办各类农技、技能、法制培训班150期,培训农民2.5万人次,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如兰江、罗桥、西岭等乡镇举办了5期烟叶生产科技培训班,共培训200多名种烟大户;宜阳镇两江村今年已举办法制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200多人。二是努力争做新女性。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争当新女性,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施意见,开展了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好邻居“五好”女性评比活动,促进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和谐新风尚的形成。三是大力倡导新民风。各示范村成立了各类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推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乡风民俗的转变。宜潭乡长塘村等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移风易俗,有效遏制了互相攀比、大搞排场之风。四是全力丰富新文化。一些示范村建立了村民休闲健身场所,成立了腰鼓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邀请剧团进村进行文艺演出,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

(五)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有新的进展,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为发挥典型示范的效应,我们启动了24个新农村示范工程。4月初示范村工作队进村以来,抓了以下工作:一是狠抓了村庄规划。市规划部门牵头,组织规划设计人员深入示范村现场勘测,完成了10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方案。二是狠抓了村容村貌整治。广泛开展了“三清”、“五改”工作,示范村面貌明显改观。据统计,示范村共拆除闲置房屋1.5万平方米,完成改水、改厕、改圈、改厨1000余户。罗桥镇移民新村发动农民投资投劳共筹资20余万元,贴瓷砖、建花坛、修户道,现已完成房屋亮化100户。西岭镇桐江村发动群众拆除空心房50间1200余平方米,粉刷外墙XX平方米,镶贴资砖1000余平方米,在屋前道旁新载树500多棵。三是狠抓了项目实施。示范村农民共筹资600万元,启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90个,其中产业开发项目54个,水电路等项目23个。庙前石铺村筹集资金15万元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村部综合大楼。松柏镇大渔村发动村干部、企业和农民集资23万元,争取通畅工程立项,全面启动了村级公路建设。蔬菜村农民和企业集资近50万元,高标准硬化村道2.2公里,打深水井3口,维修机埠1处,建沼气池30多户,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前段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快速启动。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市委、市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新农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同步安排,统一部署。各乡镇、村均成立相应机构,形成市、乡、村三级组织领导网络。组建工作班子。从市直机关选调 100多名优秀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示范村指导开展新农村建设。包村单位一定三年,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单独考核,完不成任务的工作组不撤队,包村单位不换村。加大宣传发动。把4月份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宣传月”,利用常宁电视台、《常宁情况》等媒介,采取贴标语、挂横幅、办宣传栏、发公开信、放电影、开群众大会、组织参观考察、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建设氛围。狠抓责任落实。建立市级领导联乡抓村、部门扶点的帮扶责任制度,制订《常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各个成员单位工作目标和任务。突出督查考核。出台了《常宁市XX年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建立定期督查调度制度,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4月份以来,全市先后下发督查通报6期,新农村建设简报8期,召开工作调度会4次。

(二)注重科学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实施。坚持从规划入手,切实加强对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在总体规划上,突出科学性指导性。制订下发了全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从示范村、规划编制、教育、公路、卫生、沼气、饮水、电网、基层组织建设等九个方面作出了科学规划和统一部署(简称“9+1文件”),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宏观指导。在部门规划上,强调操作性和实效性。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建设、规划、教育、卫生、交通、农口等部门,拿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各乡镇、示范村分级制定符合乡情村情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在村庄规划上,体现地域性多样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切实搞好村庄布局和整治规划,注重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避免举债建村和千村一面、千篇一律。

(三)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展开。加大政府投入。市财政今年计划落实新农村建设资金1690万元,现已落实到位1169万元。同时,明确以后每年每个示范村安排3—5万元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拓宽筹资渠道。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发动群众集资、争取社会捐助,多层次多渠道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目前已筹措各类资金1300多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672万元,保障了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强化政策扶持。整合建设、国土、教育、卫生、交通等部门资源,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规费标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抓好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的优先优惠贷款政策;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争资立项力度,上半年全市引进各类农业开发项目16个,引资达3500万元,争取国家大型土地整体开发项目2个,饮水工程项目8个,争取中央财政配套资金1705万元。

(四)坚持抓点促面,确保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着力抓好示范村建设。强化对示范村的指导、服务、调度和扶持,在衡阳市和本市联点的领导、工作队员、后盾单位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扶下,目前各示范村的规划编制、村庄整治、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展良好,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正确导向。切实抓好面上工作。坚持统筹安排,点面结合,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均衡发展,总结推介示范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