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演讲稿3分钟(精选3篇)
学习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但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
首流行歌,其中有句歌词现在还不过时:“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大家身边的故事。
最近我看到理学院林宏伟老师转的一篇网络日志,题目是“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讲的是我校20__级应用化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以第一名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的经历。这名学生来自农村,家境不好。他曾经在大一暑假时,去他父亲所在的一个大城市建筑工地打工,他想挣一点自己的生活费同时也体验一下父亲的生活。但是,艰苦的吃住条件和工作环境让他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工地上的饭菜没有油水,他一顿要吃一斤半米饭;晚上睡觉的床下老鼠经常出没;一次铁钉刺穿了他的脚板鲜血直流只能到一个小小的诊所包扎伤口,尤其是社会上一些人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歧视,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生活,他决心要考北大的研究生。之后他每天泡在图书馆看书、做笔记、背单词。为了节省时间不排队,他每天选择同学们吃完饭后食堂基本没人的时候去打饭,他感到生命中的每一秒钟都是那样的宝贵。最后他在所考专业180多名考生中,以392分排名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全国统考和北大复试,如愿被北京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看完这篇日志,我既感动又心酸,他的愿望是如此朴素。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他没有卢美美的爸爸,也没有郭美美的干爹,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可是,在这里我还是要提倡,各位同学要将自己的理想和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结合起来,为做一个社会需要的国家栋梁之才而刻苦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给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带来幸福,而且行善行德,影响和改善社会,为国家贡献聪明和才智。
这个故事还让我想起了屠格涅夫的一句名言:“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你要首先学会吃苦”。同学们,我相信只要大家刻苦努力,成功的大门永远为大家所敞开!
第三,热爱自己的专业,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大家既然选择了华中农业大学,选择了自己的学科和专业,就要尽快进入并且热爱自己的专业,尽快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有目的的学习。
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对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种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大家如何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既要重视课堂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注重课外拓展,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近我翻看了我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问卷调查表,发现凡是参加过这项计划的同学,毕业几乎都有一个好去处。有些同学到了中科院、北大等名校或者留校深造;有些到了贵人鸟、华润等一些公司名企,这说明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提高了同学们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就是培养出来实践创新的潜力。
曾在去年学习表彰大会发言的一位工学院的陶海龙同学就是这样的代表。去年陶海龙代表学校参加了20__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展览,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仔细观看了他的作品演示和讲解。当刘延东同志得知他是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时,主动与他亲切握手并叮嘱:希望你们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不久前,陶海龙又获得了20__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本届湖北地区获奖的唯一本科生。他被武汉晨报称为华农的“爱迪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王兆国副委员长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有个数字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做项目三年看的书至少有300多本。由于各个学科的书他都看,去图书馆的次数多了,对图书馆书籍布局摆放十分清楚。让他去借书,根本不用查电脑,直接就可以找到。博览群书,这就是他成功的基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资本。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行为习惯好似指南针,指引着每个人的行动。鲁迅先生小时候,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刻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时刻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长时间地坚持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些科学家,文学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甚至在睡眠时产生灵感,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刺激、与自己孜孜以求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1865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勒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打瞌睡,梦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迷。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
说话、走路等生活细节,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影响他人,甚至会影响国家声望。韩国一个公共场所,专门用中文写“不要随地吐痰”,意大利比萨斜塔中也用中文写“不要随地吐痰”,法国社论“中国不要把痰吐到全球”。形象往往通过人的行为习惯体现出来,一个细节,让我们在世人面前丢尽颜面。
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它是后天积累、慢慢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吸烟是个坏习惯,但中国烟民的数量仍很惊人,为什么?习惯养成了,改起来不容易,需要恒心,需要毅力。毛泽东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文艺理论无与伦比,这得益于他的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比。要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对不能少了“恒”字。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终将一生受益。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曾几何时,我想为母亲作一篇文章,可记忆的箱子从底儿到顶儿,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和自然,甚至寻不出一点点浪花。母亲对孩子所做的,仿佛已是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的一贯,以至我们不曾留意那个曾经年轻美丽,弓着身体被我们当马骑的母亲早已满头白发。偶然间,街头的一曲《懂你》,竟让我的心震颤不已;是什么带走了美丽母亲的年轻,是什么改变了母亲美丽的容颜?
我曾经为看过这样一篇漫画而禁不住心酸:幼儿园里,阿姨问小朋友们:“妈妈最爱吃什么菜?”一个小朋友答:“妈妈最爱吃剩菜!”也曾在报纸上看过“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因为疼爱孩子,家里每次吃鱼,母亲都只吃鱼头,孩子便以为母亲只喜欢吃鱼头,不爱吃鱼肉,每次都乖巧的先把鱼头分给母亲,甚至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最爱母亲的事,直到孩子长大了,也为人母时,才真正懂得了母亲的爱!
拿出母亲年轻时的照片,那是一张充满青春气息的脸,黝黑的长发、纤纤的双手、还有轻盈的身姿,而这一切如今早已一去不返。“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其实,我们怎能不懂:是孩子成长的风风雨雨,吹皱了美丽母亲那飘飘长裙,让母亲没有了年轻时的飘逸;是孩子的成长,压得母亲的背渐渐驼了,眼慢慢花了,皱纹悄悄多了,黑发变成了白发……,正如歌中所唱的: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我曾经在书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想得到母亲每月给的零花钱,但又不好向妈妈开口,便写了一封信给妈妈:亲爱的妈妈,我每月也为家庭做了不少事,出了不少力,因此,我想每月得到一些酬劳。刷完一次2美元;洗衣服一次2美元;打扫房间一次3美元;儿子对您的爱5美元……母亲看了这封信后,给了儿子20美元并附上一封信:母亲对儿子的抚养费0美元;母亲对儿子的爱0美元。儿子看了信后,不禁流下了眼泪。他把那20美元换给母亲,从此不再像母亲要钱,变得更加孝顺。
这个故事深深的触动了我,母爱无价!
是的,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她是无私的!她是“免费”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她,永远的珍惜她!
母爱无价!母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首先,我想先向大家讲述这样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位游子与他的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儿子旅行包的带子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您怎么回家呢?母亲微笑着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都在想,他母亲没有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中的。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犯人同他的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籽。葵花籽已经炒熟,老母亲全磕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小雀舌。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籽,手开始颤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泪。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家里的鸡蛋和猪崽儿,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忙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磕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他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磕亮了许多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