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九年级历史上册课本教案【精选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
2、知道: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
3、叙述: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4、正确分析: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
5、学会: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学习重点: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学习难点:
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公元前世纪,古代伊朗以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前5世纪中期,波斯帝国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赢得战争的胜利。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继王位,他足迹远达,建立地跨三洲亚历山大帝国,定都。
3.任罗马帝国皇帝后,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到世纪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起,西临,南抵,北达,地跨三洲,成为内湖。
4.罗马扩张与征服一方面充满着,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我们现在运动会中的马拉松运动出现在那一个战争中?
②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疆域
(三)拓展延伸
①怎样才能正确评价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征服
②观察下面《罗马帝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一说2世纪时罗马帝国疆域所到达的地方。
(2)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罗马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3)从罗马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对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希波战争
二、亚历山大东征
三.罗马扩张
(五)巩固训练
1.罗马为了取得地中海霸权,曾经和谁展开长期争霸
A.埃及人
B.印度人
C.迦太基人
D.波斯人
2.下列最早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A.埃及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3.古代雅典人设置“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中的英雄
A.特洛伊战争
B.希波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罗马的扩张战争
4.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人物是
A.凯撒
B.安东尼
C.屋大维
D.斯巴达克
5.有关古代世界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世界战争大多规模大,范围广
B.希波战争进行了三次,最后波斯人取得胜利。
C.有很多古代国家通过战争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D.古代世界战争客观上促进文化的'传播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条大路通罗马”
材料二“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说来,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
①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史上指哪个国家?材料中记载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国具体是在哪一年?这个史实记载在哪部书中?
③材料三能说明什么?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分为氏族和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印尼爪哇人B、南方古猿C、尼安德特人D、克罗马农人
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
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使用天然工具B、能直立行走
C、会制造工具D、能采集果实
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黑色人种
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D、封建社会生活习俗不同
6、材料一:人类的生产工具十分原始,物质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材料二:人们不再杀死战俘,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以便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哪一阶段?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那一阶段?为什么不再杀死战俘?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BABCA原始社会早期;父系氏族后期;为了增加劳动人手,保存了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 、意大利等国。
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7.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时间:(1)东罗马帝国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2)特点:(2)6世纪后
3.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3)斗争:(3)15世纪中期
(4)发展:
(五)巩固训练
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B.法兰西王国
C.拜占廷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C.大化改新以前D.大化改新以后
3.基督教产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1世纪
C.1世纪D.2世纪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
A.君权B.兵权C.财权D.神权
5.拜占廷帝国就是
A.罗马帝国B.西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6.拜占廷帝国的首都是
A.安卡拉B.君士坦丁堡
C.巴比伦D.罗马
7.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多少年
A.500多年B.800多年
C.1000多年D.1200多年
8.拜占廷帝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其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世界的文化杰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作品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这些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
现代青年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应该像托尔斯泰那样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努力改造不合理社会;也要像梵高那样关心穷人、严谨治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热爱生活;还要像贝多芬那样自尊自强、热爱祖国、富于正义感列宁为什么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教学难点托尔斯泰晚年对“平民化”道路的选择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指出: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激烈的社会变革,也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同样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列宁为什么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你知道托尔斯泰哪些文学代表作?它们在俄国历起过什么作用?
2.梵高的人品怎样?他的绘画作品有什么艺术魅力?
3.贝多芬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哪一首乐曲标志着贝多芬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文学巨匠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再现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
1.[设问自答]近代文学艺术方面为什么会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一定的社会文化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近代世界激烈的社会变革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学生提取信息]列宁为什么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分层引导)
A.你知道托尔斯泰哪些文学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它们在俄国历起过什么作用?(它们深刻反映了19世纪后期倒到20世纪初期俄罗斯社会不平等的现实,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C.托尔斯泰晚年为什么选择“平民化”的道路?(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家庭,却耳闻目睹着社会中的贫困和不幸、国家的动荡不安,所以立志探索人生的意义,寻找改造社会良方,走“平民化”的道路。)
美术名家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服务)
1.梵高的人品怎样?(十分关心穷人,在逆境中依然执着地热爱生活、踏实地追求绘画艺术)
2.他的绘画作品《向日葵》有什么艺术价值?(该画用笔粗厚有力,色彩对比既单纯又强烈,产生了艳丽、和谐、优雅的画面效果,表达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3.[课件演示梵高语录]“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真实的:老老实实是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这句话说明梵高的成功之路是怎么走出来的?(他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教师指出:由于梵高的作品包含了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所以他在世时,作品并不被看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梵高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为人们认识。1987年,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以399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向日葵》,创下了当时世界油画价格之最。
音乐家
1.哪一首乐曲标志着贝多芬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英雄交响曲》)
2.这首交响曲反映了哪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贝多芬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原打算献给拿破仑,后因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才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课后小结
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激烈的社会变革,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文艺繁荣的先决条件。
板书
一、文学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二、美术名家
梵高《向日葵》
三、音乐家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教学目标
1.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阐述革命的经过,理解《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作用,初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2.通过《权利法案》认识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反复,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
4.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是英国历史的巨大进步,也是人类历的一次巨大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同学们,为什么英国人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处死自己的国王查理一世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原委。引到课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然后教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对本节内容进行整合,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一、繁荣与开放 二、曲折与反复 三、妥协与胜利,让学生对本节有整体把握。
二、学习新课
(一)繁荣与开放
环节一:展示看书所得
1.17世纪的英国繁荣与黑暗并存,观察新航路开辟后的图片,并结合课本第一子目内容,想想新航路的开辟给英国带来了哪些繁荣景象?
2.结合课本第一子目内容,说说当时英国国王实行怎样的黑暗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否有利?
学生众说纷纭
3.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总结:革命前的英国社会状况可概括为两点:一是英国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他们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二是英国社会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过渡:英国社会产生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朝的矛盾,这一矛盾怎样进一步激化导致革命的爆发呢?学生继续从下文中找出。师生共同分析革命爆发的导火线、开始的标志,并理解议会与国王的矛盾的升级导致了革命爆发,后发展为内战。
环节二:情境再现,加深理解
假如你是300年前参加议会的议员,你对国王有什么不满?或者你是当朝国王,你将如何斥责议会,维护统治,最后挑起内战?
——模拟表演英国议会和国王的斗争
学生分两组讨论,积极组织材料,展开想象,加工语言,集思广益,最后推选出小组代表扮演议会的议员和国王,展示斗争的场景。表演完后,让同学们自由赏识评价。
(二)曲折与反复
环节一:比口才
迅速阅读教材整个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用精简的语言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教师提示关键词:导火索,开始,内战,高潮,复辟,结束)
环节二:解疑惑
教师问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封建势力那么容易
就复辟”;“最后为什么还要保留皇帝”
让学生解答后教师通过“知识窗”补充有关克伦威尔等的内容,这样提出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环节三探究讨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共持续了多长时间?大致经历了哪几个进程?为什么会有这种曲折变化?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认识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必然需要一个长期、曲折和复杂的过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过渡:宫廷政变后资产阶级通过什么制度巩固政权?
课后习题
1.(2014·四川凉山)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事件是( )
A. 苏格兰人民起义 B.查理一世处死
C.成立护国政府 D.议会的重新召开
2.(2014·江苏徐州·2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25年前,为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政治原则是( )
A.主权在民 B.议会至上 C.君权神授D.三权分立
3.(2014·四川南充)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原因( )
A.彻底-了封建制度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进行殖民侵略,掠夺殖民地的财富 D.贩卖黑人奴隶
4.(2014·四川雅安)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这里的“新酒”是指( )
A.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B.国王仍然掌握国家权力
C.革命过程中没有发生战争
D.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5.(2014·黑龙江大庆·21)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主要是由于( )
A.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
B.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英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英国革命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