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时主要通过实验验证盐溶液的酸碱性,并从表观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应用第1 节的知识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有效地扩展知识,使学生发生认识上的飞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确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会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能正确的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盐类的水解(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对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对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建立起“事物变化,内因是决定因素,外部因素是变化的条件”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
;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材密切联系上一节,引导学生联想盐溶液是否呈中性。并通过〔实验3-1〕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组成该盐的酸或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把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联系起来,为分类讨论奠定了基础。
在分类介绍时,重点说明盐类电离产生的弱酸或弱碱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本节教学重点。之后,教材提及强酸可碱盐不水解,并简单说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前两类盐水解的本质。关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大纲没有要求。
关于教材第二部分内容——盐类水解的利用,大纲只要求A层次,但在具体讨论盐类水解的利用的实例时,往往涉及到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通过分析,使学生巩固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法建议
关于盐类水解
本内容是对所学的电离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中注意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本节的有关问题。
1.关于盐类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讨论的形式。结合上一节知识,提出问题。将课本中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
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从而使学生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2.盐类水解的本质
以 的水解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酸和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说明盐类水解的本质。
(1)提出问题:①在 溶液中存在几种电离?
② 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③为什么 溶液显酸性?
(2)分析讨论:通过上述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运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引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并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接下来的几种盐的水解。
与水电离的 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醋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逐渐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结果, ,因而 溶液显碱性。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分析时可利用图3-10帮助学生理解,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盐类水解的过程,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通过分析,总结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3.关于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l)找出盐类组成中发生水解的离子,直接写出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因此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为使学生明确这一点,可让学生仔细观察 、 溶于水时的现象。
(3)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离子方程式中一般用“ ”号。
(4)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第一步较容易发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难,水解时以第一步为主。
(5)安排适当的课内外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关于盐类水解的利用
包括两个方面介绍。一是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二是讨论盐为水解知识的应用。
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指出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通过对一系列分类实例的讨论分析,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题: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采用实验手段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实验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
(1)用蒸馏水配制 溶液, 溶液, 溶液。
(2)用 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并记录:
:
教师设疑:(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2.盐类水解实质
教师通过对强碱弱酸所生成盐的水解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酸和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3.引导归纳盐组成与其水解和溶液酸碱性的内在联系。
教学步骤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二)引入新课
1.准备四种盐溶液。分别测定它们 。并作记录:
溶液酸碱性分析
(1) 溶液。
(2) 溶液。
(3) 溶液。
(4) 溶液。
2.根据现象引导思考:
(1)盐溶液是否一定都呈中性?从实验现象你认为哪些盐溶液可呈中性?
(2)为什么盐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呢?
(3)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3.点题
本节讨论的盐类水解知识帮助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1)盐类水解实质: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③ 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 结合 的能力与 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 与 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
A. B. C. D.
2.判断下列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为了使 溶液中 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适量盐酸 B.适量 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和 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 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 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 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 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 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板书设计
一、盐的组成类别
1.强酸强碱盐:如 等;
2.强酸弱碱盐:如 等;
3.弱酸弱碱盐:如 等;
4.弱酸弱碱盐:如 等;
二、实验测定盐溶液的 是不是都等于7
1.测蒸馏水 ;
2.测 溶液 ;
3.测 溶液 ;
4.测 溶液 值。
列表比较: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盐溶液的(2)(3)(4)三种溶液 会有显著差异呢?
:强酸强碱盐 ;
:强碱弱酸盐 ;
:强碱强酸盐 ;
剖析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
与 电离出来 结合成弱电解质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减少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碱性增强。
与 电离出来的 结合生成弱碱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促使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只电离。溶液显中性。
三、引出水解定义,归纳水解一般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或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水解。
2.水解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第24讲 盐类的水解
考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
(一) 盐类水解的实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某一种或多种离子跟 结合生成 ,从而了水的电离。
(二)盐类水解的条件:盐必须能 ;构成盐的离子中必须有,如nh4+、al3+、co32-、s2-等。
(三)盐类水解的结果
(1) 了水的电离。
(2)盐溶液呈什么性,取决于形成盐的对应的酸、碱的相对强弱;如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 ,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 ,弱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是 。(3)生成了弱电解质。
(四)特征
(1)水解 :盐+水 酸 + 碱,δh 0
(2)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比较 ,不易产生气体或沉淀,因此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但若能相互促进水解,则水解程度一般较大。
[特别提醒]: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从而使溶液中c(h+)减小,c(oh-)增大,即c(oh-)>c(h+)。如na2co3,nahco3
强酸弱碱盐: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碱,从而使溶液中c(h+)增大,c(oh-)减小,即c(oh-)>c(h+)。nh4cl,alcl3
弱碱弱酸盐: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碱,弱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酸酸式酸根离子。ch3coonh4
[例1] 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kno3 ②naoh ③ch3coo nh4 ④nh4cl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解析]①kno3为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k+和no—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
②naoh为强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oh—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③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h4+和ch3coo—均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弱电解质nh3•h2o和ch3cooh,并能相互促进,使水解程度加大从而使水的电离程度加大。
④nh4cl为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h4+ 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促进水的电离,但在相同浓度下其水解程度要小于ch3coonh4,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ch3coonh4中的水的电离程度。
【答案】d
[规律总结]酸、碱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盐类的水解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
考点2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规律
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 电离分析,如在h3po4的溶液中,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2 s溶液中c(na+)>c(s2-)>c(oh-)>c(hs-)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的因素。如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各溶液中①nh4cl ②ch3coonh4 ③nh4hso4,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如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
(1)弱酸与含有相应酸根的盐混合,若溶液呈酸性,说明弱酸的电离程度 相应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如ch3cooh与ch3coona溶液呈 ,说明ch3cooh的电度程度比ch3coo—的水解程度要大,此时,c(ch3cooh)<c(ch3coo—)。
(2)弱酸与含有相应酸根的盐混合,若溶液呈碱性,说明弱酸的电离程度 相应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
如hcom与nacom的混合溶液中,c(com—)<c(na+),则说明溶液呈碱性,hcom的电度程度比com—的水解程度要 ,则c(hcom)>c(com—)。
(3)弱碱与含有相应弱碱阳离子的盐的混合的情况,与(1)、(2)的情况类似。
[特别提醒]理解透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例2] 在0.1 mol•l-1的 nh4cl和0.1 mol•l-1的氨水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c(nh4+)>c(cl-)>c(oh-)>c(h+)。在该溶液中,nh3•h2o的电离与nh4+的水解互相抑制,nh3•h2o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时,溶液呈碱性:c(oh-)>c(h+),同时c(nh4+)>c(cl-)。
[规律总结] 要掌握盐类水解的内容这部分知识,一般来说要注意几个方面:1、盐类水解是一个可逆过程;2、盐类水解程度一般都不大;3、要利用好守恒原则即电量守恒和物料守恒(这两个方法在比较离子浓度和相关计算方面有较多的运用)。
考点3 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和比较盐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时,通常需考虑 。
如:相同条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八种溶液:na2co3、naclo、ch3coona、na2so4、nahco3、naoh 、(nh4)2so4、nahso4等溶液,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aoh>naclo>na2co3>nahco3>ch3coona >na2so4>(nh4)2so4>nahso4
2.比较盐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时,当盐中含有 的离子,需考虑盐的水解。
3.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当有 和 之间能发出双水解反应时, 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如:al3+、nh4+与hco3-、co32-、sio32-等,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4.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时,需考虑抑制盐的水解,如在配制强酸弱碱盐溶液时,需滴加几滴 ,来 盐的水解。
5.选择制备盐的途径时,需考虑盐的水解。如制备al2s3时,因无法在溶液中制取(会完全水解),只能由干法直接反应制取。
加热蒸干alcl3、mgcl2、fecl3等溶液时,得不到alcl3、mgcl2、fecl3晶体,必须在蒸发过程中不断通入 气体,以抑制alcl3、mgcl2、fecl3的水解,才能得到其固体。
6.化肥的合理使用,有时需考虑盐的水解。
如: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磷酸二氢钙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因草木灰(有效成分k2co3)水解呈 。
7.某些试剂的实验室存放,需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na2co3、na2sio3等水解呈碱性,不能存放在 的试剂瓶中;nh4f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应nh4f水解应会产生hf,腐蚀玻璃 。
8.溶液中,某些离子的除杂,需考虑盐的水解。
9.用盐溶液来代替酸碱
10.明矾能够用来净水的原理
[特别提醒]:盐类水解的应用都是从水解的本质出发的。会解三类习题:(1)比较大小型,例:比较ph值大小;比较离子数目大小等。(2)实验操作型,例:易水解物质的制取;中和滴定中指示剂选定等。(3)反应推理型,例: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产物;判断盐溶液蒸干时的条件;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能否共存等。
[例3]蒸干fecl3水溶液后再强热,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是 ( )
a. fecl3 b. fecl3•6h2o c. fe(oh)3 d. fe2o3
[解析] fecl3水中发生水解:fecl3+3h2o fe(oh)3 + 3hcl,加热促进水解,由于hcl具有挥发性,会从溶液中挥发出去,从而使fecl3彻底水解生成fe(oh)3,fe(oh)3为不溶性碱,受热易分解,最终生成fe2o3。
【答案】d
[规律总结] 易挥发性酸所生成的盐在加热蒸干时水解趋于完全不能得到其晶体。例如:alcl3、fecl3;
而高沸点酸所生成的盐,加热蒸干时可以得到相应的晶体,例:cuso4、naalo2。
参考答案
考点1 (一)水电离出来的h+或oh- 弱电解质 促进;
(二)溶于水 弱酸的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三)(1)促进; (2)酸性 碱性 中性 谁强显谁性
(四) (1)吸热 >;(2)小
考点2 1. 多步 c(h+)>c(h2po4-)>c(hpo42-)>c(po43-)。
3. ③>①>②;
4.(1)大于 酸性 (2)小于 小
考点3 1. 盐的水解 2. 易水解 3. 弱碱阳离子 弱酸阴离子 不能
4. 对应的强酸 抑制 5. hcl 6. 碱性 7. 磨口玻璃塞
《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我是这样构思的;首先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是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教学难点是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这节课先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通过思考辩论,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复习水的电离平衡,由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所导致的,引出盐溶液是显中性的吗?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接着根据实验结论提出两个问题:
1、盐溶液显出不同的酸碱性,与形成盐的酸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以醋酸钠为例讨论强碱弱酸盐溶液为什么显碱性?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到结论。进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醋酸钠在溶于水时发生了水解的缘故,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更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氯化铵为例分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学生很容易的得出结论:由于氯化铵电离出的铵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酸性。顺理成章的得出强碱强酸盐溶液显中性是因为它不水解的缘故。
对于本课的重点:究竟什么是盐类的水解呢?盐类水解的概念的得出已是水到渠成,继而引导学生得出水解的条件、水解的实质、水解的规律以及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学生板演对照进行课堂练习,使学生学会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强化对水解实质的理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使本节课的知识完整化,目标明朗化。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可取之处一是对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教学重点、难点明确,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尽管课堂突出了学生主体,然而课堂始终处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没有偏离教学活动的中心。
二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他们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实践、观察、分析、推理,从而在体验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化学概念,为日后更深层次的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全面掌握规律的实质奠定了基础。
三是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微观世界的东西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了,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搭建了平台。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加了课的容量和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提升了课堂品味。不足之处是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可能会造成学生在具体书写上的不规范等具体问题的发生。而造成后面时间较紧的原因就是开始的实验探究时间较长,原想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却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能力,疏忽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弱点,给整个教学过程增添了些许不尽人意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反思,让我不禁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多年来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犹如一盏航标灯引领着我。教的目的是为学,那么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备学生(即了解学生情况),而后才是备教材,而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备,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倍功半。相信当自己再一次走进课堂的时候,一定会比这节课把握得更到位。通过反思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必须在实践中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让课堂成为教师智慧展现的圣殿,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土,让课堂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对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对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建立起“事物变化,内因是决定因素,外部因素是变化的条件”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
;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材密切联系上一节,引导学生联想盐溶液是否呈中性。并通过〔实验3-1〕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组成该盐的酸或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把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联系起来,为分类讨论盐类的水解奠定了基础。
在分类介绍盐类的水解时,重点说明盐类电离产生的弱酸或弱碱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本节教学重点。之后,教材提及强酸可碱盐不水解,并简单说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前两类盐水解的本质。关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大纲没有要求。
关于教材第二部分内容——盐类水解的利用,大纲只要求A层次,但在具体讨论盐类水解的利用的实例时,往往涉及到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通过分析,使学生巩固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法建议
关于盐类水解
本内容是对所学的电离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中注意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本节的有关问题。
1.关于盐类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讨论的形式。结合上一节知识,提出问题。将课本中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
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从而使学生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2.盐类水解的本质
以 的水解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酸和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说明盐类水解的本质。
(1)提出问题:①在 溶液中存在几种电离?
② 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③为什么 溶液显酸性?
(2)分析讨论:通过上述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运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引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并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接下来的几种盐的水解。
与水电离的 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醋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逐渐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结果, ,因而 溶液显碱性。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分析时可利用图3-10帮助学生理解,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盐类水解的过程,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通过分析,总结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3.关于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l)找出盐类组成中发生水解的离子,直接写出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因此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为使学生明确这一点,可让学生仔细观察 、 溶于水时的现象。
(3)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离子方程式中一般用“ ”号。
(4)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第一步较容易发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难,水解时以第一步为主。
(5)安排适当的课内外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关于盐类水解的利用
包括两个方面介绍。一是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二是讨论盐为水解知识的应用。
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指出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通过对一系列分类实例的讨论分析,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题:盐类的水解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采用实验手段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实验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
(1)用蒸馏水配制 溶液, 溶液, 溶液。
(2)用 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 ,并记录:
:
教师设疑:(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2.盐类水解实质
教师通过对强碱弱酸所生成盐的水解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酸和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 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 是从哪来的呢?
3.引导归纳盐组成与其水解和溶液酸碱性的内在联系。
教学步骤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二)引入新课
1.准备四种盐溶液。分别测定它们 。并作记录:
溶液酸碱性分析
(1) 溶液。
(2) 溶液。
(3) 溶液。
(4) 溶液。
2.根据现象引导思考:
(1)盐溶液是否一定都呈中性?从实验现象你认为哪些盐溶液可呈中性?
(2)为什么盐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呢?
(3)同呈中性的 和 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3.点题
本节讨论的盐类水解知识帮助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1)盐类水解实质:
① 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 ,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 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 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 ,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分子,使溶液中 减少,促使 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 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③ 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 结合 的能力与 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 与 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
A. B. C. D.
2.判断下列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5.为了使 溶液中 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适量盐酸 B.适量 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和 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 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 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 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 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 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板书设计
一、盐的组成类别
1.强酸强碱盐:如 等;
2.强酸弱碱盐:如 等;
3.弱酸弱碱盐:如 等;
4.弱酸弱碱盐:如 等;
二、实验测定盐溶液的 是不是都等于7
1.测蒸馏水 ;
2.测 溶液 ;
3.测 溶液 ;
4.测 溶液 值。
列表比较:
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盐溶液的(2)(3)(4)三种溶液 会有显著差异呢?
:强酸强碱盐 ;
:强碱弱酸盐 ;
:强碱强酸盐 ;
剖析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
与 电离出来 结合成弱电解质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减少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碱性增强。
与 电离出来的 结合生成弱碱 ,破坏了水电离平衡,促使水电离,使溶液中 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只电离。溶液显中性。
三、引出水解定义,归纳水解一般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或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水解。
2.水解一般规律:
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
都强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前几天,听了《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盐的水解”(第1课时)的公开课。“盐的水解”是公开课、研究课的热门课题。
大多数教师,第1课时(盐类水解概念的形成)的教学,大都按教材的编写程序设计。先是复习溶液酸碱性的概念和测定方法,而后从实验入手,用实验显示某些盐的水溶液呈现酸或碱性,另一些则呈中性。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探究与学习欲望。而后对比几种盐的组成特点和它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归纳盐的组成类型与其水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而后教师应用学生已学知识,讲解、分析某些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阐述盐水解反应的本质,讲解并练习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由于教材思路与教学思路一致,学生听课也觉得顺畅,学起来也不觉困难,易于做好组织教学。从实验入手,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是与一个好的教学策略。但是,教学实践也显示,如果教学中教师只是按“实验观察---提出问题---讲解---练习”的程式序走,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把已学知识和新的实验事实联系,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的因果关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讲解,还不可能真正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
许多老师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中也意识到,学生在听老师讲解,“顺着老师给的秆子爬‘,似乎懂,如果缺乏知识的内化过程,并不会真正理解、掌握。遇到问题,会经常出错。为提高教学效果,流行的方法是,在讲解之后,用一些通俗易记的口诀,让学生通过记忆和反复的练习,记住所谓的“水解规律”。例如:“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切不说,这样的口诀,不尽科学,表述不规范,不利于帮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盐的水解过程、理解盐水解反应的本质。因此,口诀背了,不少学生仍然不理解“为什么弱酸强碱生成的盐水解生成了弱酸,溶液却不呈酸性,而成碱性?”还有一些学生老是怀疑:“碳酸钠在溶液中水解了,那碳酸钠溶液中还存在碳酸钠吗?” 更多的学生书写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总会错用等号。
问题在于这样的教学程序,过于“顺畅”,阻碍学生正确理解水解本质的前概念没有得到暴露,更没有得到纠正,还可能在学习中衍生了一些糊涂认识。仅如,片面认为“有弱酸生成,溶液就呈酸性”,把盐水解反应简单的看成“就是弱离子与水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以为溶液中不再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甚至认为“溶液中不再存在盐的弱离子了”。
这些问题,虽然可以靠事后补充讲解、释疑解惑的方法或纠错训练来解决。有没有可能采取另外的教学设计,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呢?
盐水解反应概念的理解、掌握,有赖于以下三个思维历程的演进:
①已有知识块的准备:(未溶解盐的)水中含浓度极小且相等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如果人为改变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比如溶解入酸或碱),水的电离平衡就发生移动,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平衡浓度将发生改变;
②从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某些正盐中虽然不含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它溶入水中,却也能造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原本等浓度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变得不再相等,使溶液呈现弱的酸或碱性。这是为什么?
③调用已有知识做分析、思考,得出结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这些盐虽然没有在溶液中电离出h+ 或oh-,但由于它们的组成离子中有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的金属(铵根)阳离子离子,这些离子中的一小部分能与水电离生成的少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不同程度的移动。在多数情况下,这一过程可导致溶液中有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再相等,使溶液显示弱酸性或弱碱性。
如果采用下述教学程序的“另类”教学设计,问题可能会解决得好一些。
1 问题情景创设:按下列顺序,逐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①水中存在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吗?为什么水不呈酸性或碱性?
②在水中溶解少量酸或碱,水的电离发生改变了吗?怎么改变?为什么溶入少量酸或碱,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是水还是溶入的酸或碱提供的?
③如果在水中溶解少量盐,例如nacl、naac、nh4cl固体,对水的电离会发生影响吗?溶液还会是中性的吗?你是怎么认为的?理由是什么?
2.学生进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用ph试纸测定分别溶入少量nacl、naac、nh4cl固体前后水与溶液的ph,依据溶液的ph说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3.设问:观察到的现象和你的预测相同吗?请试着解释水中溶入这些盐后,为什么三种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为什么呈现的酸碱性是较弱的?
4.依据学生讨论,教师做补充讲解,利用相关电离方程式,讲解三种盐的水解的微观过程,提出盐水解概念。
5.设问:你能预测下列盐溶入水中能否发生水解吗?若可以溶液呈现弱酸性还是弱碱性?kno3、na2co3、al2(so4)3
6.学生实验:进行实验,检验的你的预测是否正确,并从微观过程做解释。
7.教师讲评、归纳:利用如下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讲解、揭示盐水解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盐水解的本质,正确表示水解反应的方法。
表示水解的微观过程(例):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水解反应(例): ch3coo-+ h2o ch3cooh+oh-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水解反应(例): ch3coona-+ h2o ch3cooh+ naoh-
8.问题:对比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从和酸和碱反应生成该盐的化学方程式,你想到什么?如果说“盐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你认为正确吗?我们过去一直认为“酸碱中和反应是能进行到底的”,现在又认为它有逆反应,矛盾吗?
以上的教学设计与流行的设计不同,也没有看到化学教学论专家倡导这样的设计。因此把它称之为“另类设计”。这一设计注重细节、过度自然,设问层次感强。教学程序读起来繁多而琐碎,但搬到课堂上,“活”起来,就会看到它有利于推进和发展学生的思考。注重步步围营,逐步逼近问题的核心,这样才能不知不觉地破除前概念的束缚干扰,建立起正确的概念。
传统的中学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结论的传授、表述和记忆,这是必要的,但不够注重结论获得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变得博学,可是难以通过学习变得聪明。新课程的实施,过程的揭示得到重视。但是教学设计,不注重细节、过于粗线条;不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认识程序,过分注重让学生顺着教师、教材的思路走,欲速则不达。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本课时主要通过实验验证盐溶液的酸碱性,并从实验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应用本章前两节知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有效地扩展知识,使学生发生认识上的飞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确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会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能正确的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鉴于本节课理论性较强,教学设计时突出以下特点:
一、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利用实验,由宏观结论运用化学知识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从旧知走入新知,使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愉快。
本节课归结起来优点主要有:
一、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强。本节课由于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互助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去阅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演示,口头表述,上黑板展示,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对于教材中实验的改进非常成功。把演示实验变成小组探究实验的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本节课不足之处有:
一、课堂气氛还可以更好,我想可能是学生比较紧张,另外有一个思考题设计的比较难;
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原理,但是盐类水解的方程式书写还不够熟练;
三、由于上一节课潘老师刚做完实验,有些药品出现了被污染,所以有两组实验出现结果偏差,然后我又重新演示以确保学生明白事实,延误了时间以至于没能按计划完成相应的练习。
总的来说,确实感觉每作一次课都会死很多脑细胞,有一些收获。
《盐类的水解》在老人教版中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热点以及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把盐类水解的知识点掌握并会使用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一般都需要科任老师花上6学时以上。随着新人教版的使用,在书本上《盐类的水解》规定学时是4学时,很多知识点在教材中不体现,但是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以及随堂练习中有体现,所以往往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学生上课感觉知识点比较简单,都听懂了,但是课下却不会做题。
所以,我常常在思考——如何上好新教版的《盐类水解》。
《盐类的水解》的重难点是: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学会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突破:
1、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情境,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3、织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对盐的组成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熟悉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4、以讨论、小结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到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落实知识点。
6、运用多媒体技术,列出本节的知识系统板书,明确一些概念和规律。
目的要求:(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初步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了解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1) 学会并掌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重点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离子方程式书写。
教学过程 :
引入
实验:把少量的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的晶体分别投入三个盛有蒸馏水的试管,溶解,然后用pH试纸加以检验。
实验
现象:醋酸钠:显碱性
氯化钠:显中性
氯化铵:显酸性
提问
(1) (1) 哪些酸是强酸或弱酸?
(2) (2) 哪些碱是强碱或弱碱?
(3) (3) 盐分为哪几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络盐
强酸弱碱盐(氯化铵)
正盐: 强碱弱酸盐(醋酸钠)
强酸强碱盐(氯化钠)
弱酸弱碱盐(醋酸铵)
设问
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酸与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显什么性?
讨论
醋酸钠、氯化钠都是盐,是强电解质,他们溶于水完全电离成离子,电离出的离子中既没有氢离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而纯水中[H+]=[OH-],显中性。而实际上醋酸钠显碱性,即[H+]<[OH-],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即[H+]>[OH-].
板书
CH3COONa pH>7 [OH-]>[H+]
NH4Cl pH<7 [H+]>[OH-]
NaCl pH=7 [H+]=[OH-]
明确
醋酸钠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发生了作用。
那么醋酸钠电离出的哪一种离子能使水中的[H+]、[OH-]发生变化?
H2O ===H+ + OH-
NaAc ====Ac- + Na+
CH3COO-能与水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难电离的醋酸分子,从而使水的电离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时,[Ac-]下降,[OH-]升高,[H+]下降,那么,醋酸钠与水的反应能不能进行得很彻底呢?
板书
NaAc ===Na+ + Ac-
+
H2O ===OH- + H+
Hac
CH3COO- + H2O ====CH3COOH + OH-
NH4Cl ===NH4+ + OH-
+
H2O ===OH- + H+
NH3.H2O
NH4Cl + H2O ====NH3.H2O + HCl
以上两种溶液都并存着两个平衡
提问
上述两种盐溶液与水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醋酸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醋酸钠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醋酸的过程。
氯化铵与水反应的实质是:氯化铵电离出的铵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的过程。
板书
:在溶液中由盐电离出的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跟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其平衡向右移动,引起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变化。
水解的结果:生成了酸和碱,因此盐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酸 + 碱 ====盐 + 水
板书
1. 1. 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如:醋酸钠)弱酸阴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平衡时,氢氧根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
例如:Na2CO3二元弱酸盐的水解,分步进行。
第一步,生成酸式盐和碱
Na2CO3 ===2Na+ + CO32-
+
H2O =====OH- + H+
HCO3-
离子方程式:CO32- + H2O ==HCO3- + OH-
第二步,水解生成酸和碱
NaHCO3 ====Na+ + HCO3-
+
H2O ======OH- + H+
H2CO3
离子方程式:HCO3- + H2O ===H2CO3 + OH-
说明
碳酸钠第二步水解的程度非常小,平衡时碳酸浓度很小,不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练习
硫化钠、磷酸钾分步水解的方程式。
板书
弱酸的阴离子+ 水====弱电解质+ 氢氧根离子
结果:氢氧根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 溶液呈碱性。
板书
2. 2. 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如:氯化铵)
实质:组成盐的弱碱阳离子跟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结果: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酸性。
板书
AlCl3 ====Al3+ 3Cl-
+
3H2O ===3OH- + 3H+
Al(OH)3
Al3+ + 3H2O ===Al(OH)3 + 3H+
NH4+ + H2O ===NH3.H2O + H+
Fe3+ + 3H2O ===Fe(OH)3 + 3H+
弱碱阳离子 + 水 ====弱电解质 + 氢离子
结果: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显酸性。
板书
3. 3. 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如:醋酸铵)
NH4Ac ===NH4+ + Ac-
+ +
H2O ===OH- + H+
NH3.H2O Hac
NH4+ + Ac- + H2O ===NH3.H2O + Hac
由于一水合氨和醋酸的电离度相近,因此铵离子、醋酸跟离子水解程度相近,从二溶液显中性。
设问
硫化铝在水溶液中不存在,这是为什么?
分析
Al2S3 + 6H2O ==2Al(OH)3 + 3H2S
如果水解生成的酸碱是极弱的,并且是难溶物和气体,水解程度趋于完全。
如:碳酸铵等。
板书
4. 4.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强酸强碱盐电离出的阴离子、阳离子都不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溶液中盐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和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数目都保持不变,没有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显中性。
板书
影响水解的因素:
(1) (1) 内因:盐的离子与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的能力的大小,组成盐的酸或碱的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无弱不水解,有弱即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2) (2) 外因:(一)温度:由于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而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会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二)浓度:溶液浓度越小,实际上是增加了水的量,可使平衡相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最好用勒沙特例原理中浓度同时减小的原理来解释)。
例题
1. 1. 判断溶液的pH值:
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等。
2. 2. 如何对比NaX、NaY、NaZ的碱性。已知;酸性HX》HY》HZ
3. 3. RU如何对比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碱性。
4. 4. 将氯化铝、偏铝酸钠、氯化铁分别蒸干灼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板书
与盐类水解有关的应用
1. 1. 明矾的净水作用
2. 2. 热碳酸钠溶液的洗涤力强
3. 3.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4. 4.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镁粉产生氢气
5. 5. 蒸发氯化铁溶液,不能得到纯绿化铁
6. 6. 焊接时可用氯化锌、氯化铵溶液除锈
7. 7.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需加少量盐酸
8. 8. 泡沐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9. 9. 比较盐溶液的PH值大小
10. 10. 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例如: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醋酸和氢氧化钠中和,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1. 11. 判断离子是否共存
12. 12. 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某些肥料不宜混合使用。(如:草木灰、碳酸铵、重钙等)
作业
教材 47-48页 1 2 做在书上,3、4、5做在作业 本上。
练习册:独立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实验准备 试管、玻璃棒、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3、nacl、kno3、蒸馏水、酚酞试
液、ph试纸。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验引导法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
[演示]1.用酚酞试液检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检验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通过示范说明操作要领,并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al2(so4)3、kno3溶液的酸碱性。
[讨论]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结]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 显碱性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 显酸性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 显中性
[讲述]下面我们分别研究不同类盐的水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
[板书]一、盐类的水解
1.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讨论](1)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
(2)哪些离子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3)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
[播放课件]结合学生的讨论,利用电脑动画模拟ch3coona的水解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ch3coona的水
解原理。
[讲解]ch3coona溶于水时,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
消耗了溶液中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oh-,建立新平衡时,
c(oh-)>c(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
[板书](1)ch3coona的水解
ch3coona+h2o ch3cooh+naoh
或 ch3coo-+h2o ch3cooh+oh-
[小结](投影)
(1)这种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
盐类的水解。
(2)只有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才能与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3)盐类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并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4)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5)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讨论]分析 na2co3的水解过程,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2)na2co3的水解
第一步:co32-+h2o hco3-+oh-(主要)
第二步:hco3-+h2o h2co3+oh-(次要)
[强调](1)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
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如h2co3、nh3·h2o等)写成其分解产物的
形式。
[板书]2.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讨论]应用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小结]nh4cl溶于水时电离出的nh4+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消耗了溶液中的
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h+,建立新平衡时,c(h+)>c(oh-),从而使溶液显
酸性。
[讨论]以 nacl为例,说明强酸强碱盐能否水解。
[学生小结]由于 nacl电离出的 na+和cl- 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oh-或 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强
酸强碱盐不能水解,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其溶液显中性。
[总结]各类盐水解的比较
盐类
实例
能否水解
引起水解的离子
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溶液的酸碱性
强碱弱酸盐
ch3coona
能
弱酸阴离子
促进水的电离
碱性
强酸弱碱盐
nh4cl
能
弱碱阳离子
促进水的电离
酸性
强酸强碱盐
nacl
不能
无
无
中性
(投影显示空表,具体内容由学生填)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若该盐能水解,写出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kf(2)nh4no3(3)na2so4(4)cuso4
2.在na2co3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c(na+)=2c(co32-) b.c(h+)>c(oh-)
c.c(co32-)>c(hco3-) d.c(hco3-)>c(oh-)
[作业布置]课本习题 一、二、三
大家好,我是来自师范大学的,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观、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观
由于本节课是基于活动教学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活动教学观。活动教学观以“以活动促发展”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认为“活动”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特殊的活动过程,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活动教学观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观。活动教学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突出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
在活动教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以及学生分析,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问题解决、引导知识整理、指导练习应用、提供反馈评价。首先,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分析。
二、说教材分析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一共由三章组成,即: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章又分为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离子反应四节内容,而处于第二节第二大块的盐类的水解知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盐类水解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进一步认识。并且盐类水解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有关电解和物质的检测等知识的学习。
三、说学生分析
结合之前所学的化学平衡的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学生具备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水解平衡的能力。另外,学生经过高中两年的化学学习,其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理性认识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
a.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能判断各类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会解释盐类物质的水溶液显酸性或显碱性的原因
b.初步掌握盐类水解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a. 通过参与实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b.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学会分析和归纳,体验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b.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水解反应
五、说教学过程
1. 首先呈现问题: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呢?是否一定显中性?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因疑惑引发的激情和想要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参与课堂活动。
2. 紧接着,进行分组实验。当学生们发现实验结果与其想象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就引起了认知冲突,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并让学生获得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的感性认识。
3. 在实验之后,自然会得出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盐溶液会显酸性或碱性?盐溶液显酸、碱性有何规律?我们如何表示盐溶液显酸碱性的过程?而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整个教学环节一,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预期,明确任务。
4. 接下来进行教学环节二,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中会发生哪些变化?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溶液中,水可以电离出……醋酸钠可以电离出……再依据碰撞理论,学生可以顺利想到溶液中将形成弱电解质CH3COOH,再考虑到CH3COOH的生成使溶液中C(H+)减少,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致使溶液中C(OH-)>C(H+),于是溶液显碱性。
5. 在问题2解决后,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氯化铵、氯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后,溶液所发生的变化。由于在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与合作分析出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之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盐类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能力。此时问题3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促进新知识的掌握。
6. 经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盐类水解有了自己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尝试给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再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7. 然后提出问题4盐类水解有何规律?学生根据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再回扣分组实验的结果,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即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
8. 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式来表示盐的水解,以及多元弱酸的盐和多元弱碱的盐如何书写其水解方程式?
9.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盐加入水中有些会水解而有些不会。此时,应该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的本质、定义以及水解方程式书写的印象。该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建构。
10.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静态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并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活动经验结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通过练习获得有关知识理解的反馈信息,促进知识的迁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我精选了尝试性练习和创新应用性练习两种类型的习题。尝试性练习帮助学生知识再现,创新应用性练习帮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技能结构进行重新组块。
11. 通过课下对作业的批改和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了解学生对该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提供反馈和评价。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2. 再根据提供的反馈评价对教学设计进行改组优化。
13.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