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午夜为大家收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9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 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
师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执教人: 周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 (lài) 潜(qián)入
洞察 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 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a 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 “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 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a “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b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c 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d 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 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
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 (创造神话 创造奇迹)
幻想-------- 现实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反思:
新校长要听轮教课,我本来精心准备了一节《颐和园》,因为担心学生的词汇量跟不上,所以临时决定换上《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的教学设计将学生放的比较开,为了防止出现冷场、零乱的现象,因此分别设计好了学生分别从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入手时,怎样将学生引入到我设计好的框子里来,“散而不乱”。谁知上课时,学生却出乎意料地从第三自然段中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而且找的句子还不全。我一下子怔住了,只好顺藤摸瓜,先讲第三自然的部分重点段落。可能有些心理压力太大,也可能是对教材的钻研力度不够,余下的部分,我感觉自己完全没有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自己也有些语无伦次了。讲到文中重点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我居然脑袋一片空白,没有引导学生读一读,竟然就直接问学生:“你还能说出一些反映变化多和变化快的词语嘛?”结果教室里一片沉寂。天哪!上这种大型的展示课,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只好赶紧让学生从书中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科技变化之多、之快。这才勉强将后面的环节联系上。
一节课上完了,我却感到万分尴尬:新校长第一次听课,我居然展示了这样一节失败的课!作为一名有十五年教龄的老教师,我对学情的把握居然这样差!对课堂的应变能力居然这样差!是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是准备不充分?是对学情不够了解?课堂教学中如何解决好预定性与生成性的矛盾,如何提高驾驭能力?我深深地思考着并懊悔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师写词“呼风唤雨”:
呼风唤雨
问:
谁认识,读一读。
这个词什么意思呢?借助字典老师来帮忙。
2、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
完成课题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⑵是谁呼风唤雨?
(随机板书)
⑶*什么呼风唤雨?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划出自然段序号及生字词,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老师来帮忙,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找到黑板上问题的答案吗?
2、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认读)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到刚才所提问题的答案了吗?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把刚才提的问题的答案找出来了。
出示1、2自然段内容。
(问题的答案用红笔写出)
自由地读一读。
点红“发现”、“发明”。
你们看,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借助字典来帮忙。
指导朗读1、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是呀,*现代科学技术,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汇报:
生:以前的生活很不好,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现在就很好,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有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地球村”。
师:真会读书!把问题的前后相比较找出了答案。
是呀,人类在上百年的历史中……(引读至“美好愿望”)
“农耕社会”是个怎么样的社会?
生1:只能*种田来生活。
生2:只能*大自然来掌握命运。
……
师引读“那时没有……愿望”。
读到这你想说什么?
生1:20世纪以前真是太不发达了。
生2:生活很艰难,也很单调。
……
师:那么能把这种感觉放进声音中读出来吗?
生齐读:“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美好愿望”。
师:想一想:“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有什么样的本领?
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生1:“千里眼”可以看到很远,“顺风耳”可以听到很远的声音,“腾云驾雾”就是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想去哪便去哪。
生2:我想他们那时会想晚上回家能看看电视该多好呀!
……
师:这些幻想大多已经变成现实了。
引读“20世纪,人类登上……‘地球村’”。
师:点出分号,这是什么标点?
生齐:分号。
师:再读分号前后两部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分号前讲的是新发现,分号后讲的是新发明。
点到第二自然段:怪不得课文说:正是这些出乎意料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使用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谈谈你还知道哪些新的发现和发明。
的确,20世纪的科技成就太大了,难怪课文中说……
出示:
我们的祖先……来形容
你了解这两句诗吗?
(生普遍反映不了解)
顺势讲解
读一读这两句话。
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物质生活。”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我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自然段中“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的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 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这样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望文生情,由情而达意,让朗读的指导落到实处。再次,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最后,抓住写做方法,及时训练,当堂应用。总之,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
3、掌握写作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一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 课题)
提问:1、 哪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20世纪是谁、靠什么在呼风唤雨呢?
(学生回答)
二、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学习。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能读懂了什么?
a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b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根据学生交流,师引导:
(1)农耕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愿望现在都实现了吗?(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3)没……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话选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大雪纷纷,好似梨花开放。作者将这句话用到这里,是为了表明什么?(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学习方法:
a自读诗句,了解句意。
b练读,体会情感。
c指名读,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d再次练读,齐读,读出情感。
(反复诵读,使学生们在读中感悟。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
回读第3自然段。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人们只能靠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来寄托愿望,生活的如此困苦?生答:没有科学技术
过渡语:是啊,古时候的人们没有科学技术,可是到了20世纪就大不一样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2、学习第4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20世纪科学成就的句子画出来。
a指名回答,学生归纳
(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b如此多的科技成就让人眼花缭乱,谁能选择一样说一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多表达,通过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变。通过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同学们的时代自豪感。)
带着自豪感,再读第4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连王宫贵族兜捕感想象,到底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呢?生答:科学技术
3、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语:英雄所见略同,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和我们的看法一致,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不太理解,谁能帮帮老师?(理解重点句)
出示黑板: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a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发言,谈体会。(再次进行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有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丰富语言,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变)
b师评价。
三 畅想未来,激发兴趣
过渡语: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犹如在创造着一个一个神话,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然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它会创造哪些奇迹呢?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大家自由畅谈
a同桌交流
b全班交流
师引导:
a如此多的梦想怎样才能实现呢?
b同学们只要你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你们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教师的及时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 总结写法 及时练笔
过渡语:让我们先暂时告别梦想,回到现实。看黑板,作者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他用了什么办法呢?
(通过板书,一目了然。对比和举例子)
小练笔:用对比和举例子的方法,任选其一,写一小段话。
a秋天的果园 ——————————————————————————,
可是到了冬天——————————————————————————。
b过去—————————————————————————————,
现在—————————————————————————————,
未来————————————————————————————。
a指名发言,共同说出写作方法
b师评价,引导
(及时的练笔,至关重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掌握写作方法,学以致用,目的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五 结束全篇 提出希望
a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b回去之后,把你的收获将给父母听,也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去 现在
没有电灯 登上月球
没有电视 潜入深海
没有收音机 程控电话
没有汽车 ……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⑴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梳理问题: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追问: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平,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出示课题、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3.板书:发明、发现,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4.用&“发现,发明” 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
3. 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4.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出示诗句)
5.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2.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3.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5.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小练笔: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方法。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检查自学况:
1、抽读词语。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改善、顺风耳、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腾云驾雾
2、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抽读课文句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2、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四、研读课文
1、结合课文再理解“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2、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四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呼风唤雨”?
出示课件: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生汇报自学收获。(第四自然段)
3、你还能举出更多的科技成就吗?(资料交流)
4、课文用一句诗来概括,你能找出来吗?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了解诗句的出处。
B、理解诗意(课件展示)
C、联系上下文说说“春风”“梨花”分别指什么?
D、从这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什么?(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始料未及)
E、指导朗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20世纪变化之快、变化之大那20世纪以前是什么样儿?
A、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B、理解农耕社会。
C、句式练习(课件展示)在农耕社会,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_,也没有_______。
D、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
E、练习(课件展示)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美好愿望,人们发明__________________。
F、通过对比,我们发现20世纪前后的巨大变化,是什么使之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请读课文,你能找到答案吗?并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G、出示句子(课件展示):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归根到底,是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H、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
I、请齐读这三个句子,现在你知道是谁使20世纪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了吗?(科学技术)
五、拓展想象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能想象见来的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神话?(畅所欲言)
六、作业
1、抄写课后第三题的句子。
2、把你奇思妙想写下来,题目自拟。
3、围绕科技发展做一份手抄报,全班展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呼风唤雨,问:由这个成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想到的真多,是呀,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神仙利用法力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巨大的能改变自然的力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
3、由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反馈。
师:好了,课文读完了,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到底读得怎么样?
(1)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齐读。
(2)出示填空,使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反馈后,齐读。
三、品读课文,感悟20世纪科技的神奇魅力。
过渡:看来,20世纪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那么,人类真的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吗?现在就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20世纪科技的神奇魅力吧。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出示后,全班齐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设问句。
问: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从课文中找一找。老师问,你们来回答好不好?
出示设问句,问:这个疑问句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讲述什么是设问句。
谁能仿照书上说一个设问句?
(2)“发明”和“发现”的区别
师:为什么说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样一段话(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齐读。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比较:一百年和百万年
问:“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正是由于人们的不断发明和发现,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力量真大。那么,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农耕社会人类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出示问题:1、“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原来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2、今天指什么?又说明了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3)、理解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问:是什么让人类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现代科学技术)这说明人类科学技术变化的怎么样?(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书上有一句诗能说明科技的变化,你们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问:你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指名学生读后,全班齐读。
(3)欣赏20世纪科技成就图片。
文中用这句诗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变化速度快,范围广。同学们现在想不想知道20世纪到底有哪些现代科学技术?出示图片,教师结合讲解。
同学们,看了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都可以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学生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交流。顺便讲解说明方法:举例子。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3)、感悟科技改变生活。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可真多,这么多的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么样呢?出示:“人类生活的舒适与方便,……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指名读,齐读。(板书:科学改变生活)
(4)、联系实际,畅所欲言
同学们,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交流,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哪些舒适和方便?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现代科技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0世纪的科技成就简直是太大了。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对此,人类深信不疑,同学们,请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早在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波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科学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还使人类社会的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板书:创造奇迹)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享受一个个20世纪科技成果的同时,更应该想到用新的科学技术去创造新的生活。老师相信就在你们中间一定会出现徐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用你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改变人们生活的21世纪,有信心吗?最后老师将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