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案(2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

《争吵》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二)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

1.这篇课文章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

2、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两句“我在外面等你”�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研读有关争吵起因的句子。

(1)“我”和克莱谛既是同桌又是好朋友,造成两人今日争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研读有关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后选派代表发言。

(2)指导朗读。�

4、研读争吵后各自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句子。

⑴争吵后“我”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⑵克莱谛的“好”和“可爱”表现在那些方面,请你再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然后有条理地说出来。

⑶从安利柯争吵后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5、研读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诲”。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三)小结读后感

1、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爸爸的话。

2.说说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认为有趣的可以写下来。

板书设计:争吵

嫉妒——报复——争吵——后悔——和好

宽容--团结友爱

《争吵》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景简介

“看到同学们今天个个精神饱满,老师很高兴。于是就很想带你们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飞机起飞了。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诶,仔细看,这是哪里啊?这个国家的形状看上去很特别,象只……。”(靴子)

“其实这只靴子就是令人向往的意大利了。旅行开始了。……这么特别的地方就诞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德…亚米契斯。亚米契斯迫切想与你们这群可爱的中国孩子分享他和《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故事。……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争吵”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书课题:争吵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学习生字、词语

“故事大意我们已经了解,可要想更深入了解这两位意大利朋友,我们就要先学习生字词。”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你的手举得真高,了不起,老师请你来。”

“女老师带得真好,老师还想请位男同学当当男老师。”

“哪组最自信,愿意开火车来读读。”(去拼音)

全班齐读两遍。

“谁能说出‘嫉妒’的反义词是什么?”(宽容)“高尚、诚心诚意。”

出示本课生字。

“写这些字时,�

练一练:

“将自己认为难写、容易写错的字每个在抄写本上练一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3、各自轻读,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语气:

⑴ 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的发生,用交代的语气读,注意句号后的停顿。最后一句“我火了,骂了他一句。”表现我的情绪,读时要加重语气。

⑵ 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话,仍然怒气未消,要表现出“我”内心的不高兴。报复:用敌对的行动回答对方。但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心里想的;声调不能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来表达。

⑶ 在第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怎么来读呢?读人物的话应该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大家在下面试着读读克莱谛的两句话,读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语气。

(学生各自练习。指名读。齐读。)

4、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们可能会为他们担心,是不是会打起来。事实怎样呢?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3)。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三、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 “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6、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可以知道克莱谛心里怎么想?

(为争吵难受,争吵多么不好,要是没发生争吵有多好)

我们朗读时“不是愤怒”,轻读;应强调“而是悲哀”。

7、下面两人的对话怎么读,一个是后悔,一个悲哀。那“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等着你!”语气要显得无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边等你!”感情不同了,语气也变了。

8、把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再读一读:“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是这样做的吗?

四、学习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亲把脸一沉说的话,该怎么读?

3、指名读父亲的话。

4、齐读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

(突出:“既然……就应该……更不应该)

5、轻声齐读全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文中再找出有关父亲对我说过一些话的句子好好体会一下。共三处。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六、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七、小练笔

【板书设计】

争 吵

1、谁和谁争吵

“我”安利柯 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1~4小节)

3、争吵过程

4、争吵结果──他俩和好

父亲的话

【反思】

决定上《争吵》这一课时,很茫然。这是外国作家的作品,写的是意大利学生之间的争吵的故事。一开始很怕咱们中国孩子思想认识上与外国孩子存在差异,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点困难。而且,这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中外文化差异。将教材反复研究,终于定位在“争吵是发生在两个小学生之间的故事,跟学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这一点上。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比较残酷!

最大的纰漏在于两节课时内容安排不太合理。第一课时太“清闲”,而第二课时就相对太“忙碌”了点。

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有点拖沓。介绍意大利和作家那块更适合用于课外拓展。导入可以采用简洁、明朗式。如:“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而今天我们来看看《争吵》这个意义深刻的小故事。”

生字教学一块基本顺畅,较好地结合了汉字的音、形、义来教学。学生落实地较扎实。其实,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故生字词教学可才用“随文教学”的方式。这样教,学生比较不容易疲倦。直接在文章句中学习生字词,学习效率更高,可以与朗读结合。

第二课时,我想讲的太多,以至于学习重点不突出。更要命的一点是,两节课的一个通病,让学生读得不够多。该课的朗读十分重要,重点之一就是要读出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性格,这对于理解课文是十分有帮助的。

这节课有没有什么好的地方让自己回味一下呢?老师说:“小泡泡里的问题解决得不错。”这是一点点安慰,也是本人对未来的憧憬啊。

《争吵》教学设计 3

课题

15争吵

课时

3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4、理解父亲说的话。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父亲的话,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难点:识字、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学习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字典。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把课文读通、读正确。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词和“嫉妒”等新词。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字、把课文读流畅。

难点:个别生字的字音,读通顺课文。

学习准备

生字卡片、字典

课时学习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题质疑

1、板书出示“吵”,指名说说自己对“吵”的理解:

查字典,正确理解“吵”的不同意思。

2、板书出示“争吵”,指名读:

“争吵”的“吵”什么意思?“争吵”呢?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十五课的题目就是──学生齐读课题。

你想从课文知道什么?指名质疑。

(预设: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训练、落实本单元有关字义的确定。

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阅读探究课文的兴趣,同时也为自主探究性阅读确定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1、那我们就快打开书本来读读课文吧!先请小朋友们──明确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文中有关的生字找出来认认读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3、反馈检查:

⑴多音字的认读:

板书出示“哼”,你能读准这个字吗?随机引导学生明白它有两个读音:heng hēng。

理解不同读音意思不同。(先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说,再查字典验证。)

⑵检查生字认读:

卡片出示,开火车认读,随机正音──指名认读生字──齐读。(“肘、侍、承、尚”是翘舌音,“竟、哼、承、谅、尚”是后鼻音……)

指名认读,扩词,随机理解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

齐读生字和卡片后的词语。

⑶检查读课文:

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正句,难读的句子大家一起读读。

4、整体感知课文:

请小朋友们放出声音来把课文正确流利的通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结合我们前面提出的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自读思考。

同桌说一说。

指名交流,初浅地解答课始提出的一些问题。(如:谁和谁争吵──“我”安利柯和克莱谛;为什么争吵──克莱谛弄脏了我的本子;争吵的结果怎样──我们又和好了……)

倡导自主识字,发展学生独立识字、独立读文能力。

无声地传授给学生一种严谨的学习作风。

争吵优秀教案 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争吵》是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⑴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得奖、后悔、诚心诚意、承认、肩上、愤怒、悲哀、毕竟、拨开”等字词。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⑶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3、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法和学法说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所以教学时我采取: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 ”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轻声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谈一谈、演一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体会课文中所赞扬的宽容、友爱的美好品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具体,让学生。

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学中,我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强调叙事顺序,为今后写作奠定基础,我还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判断,从而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 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调查事件——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是我们生活的故事,所以上课伊始,就跟同学说: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三年级孩子的好奇,探究的欲望。 调查争吵事件,本身就是很有创造性。通过调查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课堂自主探索的主题。采用多次调查的形式,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和进步。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我的一些缺点:爱瞎猜、爱面子和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也看到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理解父亲的两句话对我的帮助,同时感悟父亲的话对我今后的影响,教育我当一个好孩子应如何去面对自己。

六、板书设计

争吵

我 克莱谛

争吵原因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

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

课文《争吵》的教学设计 5

教材简介:

这首童话诗以字典公公的家庭为背景,讲了一些标点符号只想当这个家庭的主人、主角,为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而争吵不休。讽刺了那些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而看不到他人的长处、优点的行为;教育人们要团结协作,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要贬低他人的价值。本文作者金逸铭,选作课文时删去了“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一句。第七单元的课文《陶罐与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就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看,与这篇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可做为补充教材配合使用。就本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来看,是综合复习标点符号用法的好材料,也可安排在期末教学,通过学习激励学生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教学目标:

1、学会与人相处,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贬低别人。

2、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学会与人相处,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贬低别人。

课前准备:

1、字典公公和各种标点符号的头饰。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初识标点。

1、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可热闹了,原来是来了一群标点符号,都有些谁呢?请你猜一猜。

(1)长得像个小蝌蚪,可是不在水中游。(逗号)

(2)有人说我像瓜子,有人说我像芝麻,有人说我像只手,牵着并列的词语走。(顿号)

(3)我像六颗滚圆滚圆的弹珠,多惹人喜爱。(省略号)

(4)形状像个大耳朵,爱向别人提问题。(问号)

(5)喜、怒、哀、乐喊口号,有时哭来有时笑,有时闹来有时叫,脾气数它最大。(感叹号)

(6)小小符号圆溜溜,话要说完少不了我。(句号)

2、生猜出谜底后,师出示教具(按课文第149页的图案制作出各种标点)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这群标点符号在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一场争吵。他们到底在吵什么呢?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来学习金逸铭叔叔写的一首有趣的童话诗(边说边板书),该怎么学呢?

2、生讨论学法:读通课文,有不懂的做上记号与同学一起学……

3、初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想想能读懂什么?看看哪些同学自学得最棒,合作得最好。

三、自学反馈,领悟情感。

1、反馈:指名分节读,正音。

2、读了这么多次课文,你们知道这群标点符号到底在吵什么吗?(大家都认为自己很重要。)

3、师:他们到底谁重要?还请每人做个自我介绍吧。请再读课文,模仿一种标点符号的语气、动作来介绍。

4、生自由准备后逐个请出感叹号、小问号、小逗号和顿号、省略号、句号作自我介绍,其他同学参与点评,感悟每个符号都认为自己重要。

5、生根据自己的身份,自由组成小组(每组包括感叹号、小问号、小逗号和顿号、省略号、句号),组内排练这场不可开交的争吵。

6、请一组表演、合作出色的上台戴头饰表演,老师扮演字典公公。播放歌曲,活跃气氛。

7、讨论: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说啥?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8、交流: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说啥?能不能让大家知道?

9、师小结:是呀,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师边说边出示句子)

四、拓展延伸,掌握作用。

1、师:听了字典公公的话,又听了你们的想法,标点符号们手拉手唱起了美妙的歌。出示标点符号歌。生齐读。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真美妙。

2、同学们,我们在运用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句中的标点为我们准确的表情达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请看一则招生广告:幻灯出示广告(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从前有位教书先生要招收学生,他对外贴了一张招生广告:上面写着“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可是通知上没有一个标点,当穷人的孩子来时,(在幻灯上标出标点)他读着:“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当富人的孩子来时,(在幻灯上标出标点)他读着:“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结果呀,是穷人的孩子不交学费就能上学,富人的孩子则要很多报酬。这位老师巧妙地发挥了标点的作用。今后我们在写日记,写文章时要正确运用常用的标点。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反思

全文采用拟人手法,将毫无生气的标点符号拟人化,赋予了标点符号不同的个性,非常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全文读来朗朗上口,以“标点符号比功劳”为主题展开,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明白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有因其趣味横生,所以很容易让学生记住这几种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确是标点符号教学极好的一个素材。

在教学当中,我尽量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争吵》教案 6

课题引起了我们的猜想:这是谁与谁的争吵?为什么事争吵?怎样争吵的?争吵的结果如何?这一件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重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法指导:

利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

亚米契斯 (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

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

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石匠 墨水 故意 诚心诚意 承认

( ) ( ) ( ) ( ) ( )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既然

5、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小结

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四、课堂检测

15、《争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父亲说的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又为什么不安呢?

(3)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

(4)我要认真的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小组内分角色读第九至第十三自然段。

(1)重点理解“挨”的意思,体会“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的心情。

(2)找出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

( )( )这两个词说明了( )。

4.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1)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笔画出来。

(2)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我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 )。

三、拓展延伸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争吵》教学设计 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疆版小学汉语双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课文一。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儿童诗。极富想像的语言将各种标点符号拟人化,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趣味性。诗中描述了标点符号间的争执与对话,使儿童了解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同时也受到了教育:不要只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应该团结起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教学目标

A、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主角”的“角”还读作“墙角”的“角”。

B、学习句型“没……没……”。

C、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D、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E、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这一特点在本班学生身 学生们已能说出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法

随文自主识字法

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四、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读书时间,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五、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是智慧灵感的源泉。激发兴趣是启发思维,激活内因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激趣导入”设计得好,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新知识,而且充分体现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课我就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的方法,课前与学生玩一玩猜字谜游戏,让学生猜一猜“典”的字谜: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然后,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典”字,导入课题《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2、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汉语教学识字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效果。字词的学习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词语,老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如在教学“嘲笑”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三种语言环境:小明上学又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同学们嘲笑他说——;小明上课睡觉,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都没听见,同学们嘲笑他说——;足球比赛小明做守门员由于自己的失误输了比赛,同学们嘲笑他说——。我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语境中练习运用“嘲笑”说话,从而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

3、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对我们民语系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学生基本上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因此,再读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带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师生分角色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了解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不要只强调个人的作用。

4、角色扮演,加深体悟

三年级的学生表现欲都非常强,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方面,学生不容易进入状态。角色扮演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过对诗歌3-7小结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并懂得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的道理,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在前一个环节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环节,流程如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诗歌第3—7小节,思考:哪些标点在争吵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2)他们又是怎样争吵的呢?老师把他们争吵的过程做成了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看这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无声动画片】

(3)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给无声的动画片配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这样对学生说:哎,真糟糕,动画片怎么没声音啊!哦,想起来了,因为这个动画片是我前几天匆匆忙忙赶出来的,竟忘了给争吵的标点符号配音。这可怎么办?现在补又来不及了。怎么办?干脆,待会儿让我们来个现场配音,好不好,那我请哪些同学来当配音好呢?别急,我可不能随便叫几个同学来配音,要请就要请最好的。那今天我们就来个“配音大挑战”,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就请谁?有信心挑战配音员吗?

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但要配好音学生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我是这样指导的:首先让学生在3—7小节中找一找,用横线划出给这些标点配音时所要说的话(师板书:找)。其次,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这些标点的话,引导学生通过每小节的前两句话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板书:想)。然后,指导学生给这些话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板书:动作表情)。再次,让同学们选择最想配音的标点,根据老师指导的方法自己读一读,练一练。最后,挑选7人试配音,边播放动画,边让学生配音。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昂。

通过配音角色扮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在配音扮演的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能记住诗歌的内容,并能理解其意思,完整的演艺出文中的意思。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其阅读的兴趣,并能集中其注意力;同时加深他们对课文的记忆;而且学生在配音扮演的过程中很投入,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这种学习方法,我发现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非常好,教学质量也大大加强。我相信这样下去,一定能提高我们的汉语教学质量。

5、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读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写是语言外化过程。读写结合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汉语写作对于民语系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仿写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精彩的篇章或片断感动了,于是照着原文的样子写一写,这是仿写。它的特点是容易上手,学生循着原作者的思路、写法完成自己的习作,从而降低了写的难度。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仿写,请学生选择除诗歌中的六种标点符号以外的一种标点符号学着3—7小节的写法也来写一写。

6、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汉语中的标点符号和母语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

7、课后反思

反思1:识字教学是汉语学习的重点,我们要摆脱以往那种简单、枯燥、机械的识字模式,采用游戏识字,趣味识字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反思2:汉语学习重在朗读,老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还要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反思3:汉语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情境的过程。分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创设的方法,我们要运用好这种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要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获得语言学习的能力。

争吵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争吵》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述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述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此刻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资料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争吵》,齐读课题,(正音“争、吵”是翘舌音)问“争吵”是什么意思?

2.你与同学或其他人发生过争吵吗?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怎样做的?谁来说一说。(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文中关于争吵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状况,纠正错误读音。(指名读)

注意:嫉(jí)读音是二声,不是四声。

“哼”的读音是hng,不读hēng。

“侍”要区别于“寺”,读音是shì,而不是sì。

“缩”的读音是suō。

(2)此刻我们开火车读,看看火车能不能顺利到站。

(3)识记生字

过渡:大家不仅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此刻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

(4)解释词语的意思。

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查到的解释)

报复: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防御:抗击别人的进攻。

3.理清文章脉路

(1)指名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出示:课文按( )顺序叙述的,第( )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 );第( )自然段写我的( ):为吵架而( ),又没有勇气( );第( )自然段写克莱谛用( )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第( )自然段写父亲对我的( )。

(3)小结:同学们真会分析,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发生的事情,今后大家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朗读。

2.写这些字时,�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墨”字是上下结构,上黑下土。和“默”相比较。

“承”的第二笔是弯钩,而不是竖钩,中间是三横。

“缘”的右半部分,注意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愤”注意右部分的上半部分。

“毕”的上面是“比”,而不是“化”,不要写成“华”。

“戒”的笔画:横、横、竖撇、竖、弯钩、撇、点;和“或”相比较,偏旁相同,都是“戈”。

“既”的右部分不是“无”,要区别于“即”。

3.教师范写难字。

4.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3.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过渡: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和主要资料。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自然段,想一想:文中两个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

2.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

我正抄着,坐在身旁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①谁愿意把这两个句子读一遍。

②你发现了吗,这两句话中有一个相同的动词?(碰)

③这两个碰有什么不同吗?(克莱谛:不留意我:故意)

④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a.“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从他“微笑着”向我解释看出来)

b.“于是我想报复他。”(从“报复”这个词看出来)

(2)明白我为什么想报复吗?(我嫉妒他)嫉妒是什么意思?( )

①你从哪里看出“我”嫉妒克莱谛?(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这是什么描述?(心理描述)

②指导句子朗读。谁能读出他嫉妒的心理?

(3)那他们对待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句子:

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①找得真好,愿意读一次吗?

②我在对待克莱谛的碰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火、骂)

③能把我的样貌读好吗?

④克莱谛是怎样做的?(气、缩)这两句抓住了克莱谛什么描述的?(语言和动作)从他的动作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宽容待人)

⑤能读出来吗?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争吵过后,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吵架后我的表现,用波浪线画出克莱谛的表现,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安利柯的表现,谁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下。

a.出示句子: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不安)

②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后悔)

③阿,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有多好!(后悔自责)

④想到那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矛盾)

b.指导朗读。你们的体会很深,请你带着这种后悔、矛盾的情绪体读一读这些句子。(自读,教师指名读,评议)

(2)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克莱谛有什么表现?

出示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a.“瞟”是什么意思?(“瞟”用眼睛斜着看)

b.此时的克莱谛心里在想什么?(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好朋友为一点小事闹成这样不值得。)

c.为什么要说“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他对安利柯的做法难以理解)

d.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克莱谛对“我”行为感到悲哀。)

e.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情绪读出来吗?

(3)过渡:吵架过后,一个感到后悔,一个感到悲哀。下面看看他们的对话。

出示: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a.克莱谛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想的一样吗?(说法一样想法不一样:克莱谛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b.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对话。(同桌合作练读对话,找同桌两人朗读)

(4)我一边想着怎样应对克莱谛一边听课,你想此时的我能听进老师的讲课吗?(不能)

a.“毕竟”怎样理解?(到底)

b.联系实际,谈想法:课堂上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心里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出时间过的慢之类的话)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之后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9-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最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最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这是什么描述?(表情、动作、语言)透过这些描述,能够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能够体现出来?(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透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3)指导分主角朗读(9-13自然段),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学习第四部分(14自然段)

过渡:我和克莱谛和好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来想让父亲高兴一下,没想到父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自己读读父亲的话,你体会出什么?(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举起尺子”防御。)

(2)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其实父亲的话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还有两处,快速浏览找出父亲的话。

a.学生说,教师出示父亲的话。

就应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你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有什么新的体会吗?(明白自己错了,要承认错误;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

(3)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防御。

(4)最后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记住父亲的教诲,学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课文学完了,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谈观点。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板书: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3.总结:课文虽然讲了一件平凡小事,却告诉了我们要宽以待人的道理,期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父亲说的话。

2.小练笔:写一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3.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和好

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红笔)

争吵教学设计 9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网站简介

二、布置自学

1、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

《争吵》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同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í)妒(dù)”的“嫉”不要读成“jì”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地”。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ōu”,不要读成“dū”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á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āi)着我”、“挨(āi)家挨(ā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ù)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 不是“击”;“毕竟”的“竞”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

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海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切“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说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二)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内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绽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他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和学之间友爱的字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地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重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重!”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重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混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附:板书设计

28.争吵

“我”: 不安、后悔 知错认错 太丢脸(没有勇气)

克莱蒂: 悲哀 跟上来、走近我 “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微笑着 两手拨开尺子 “再不吵架了”

温和地 两只手搭在我肩上

谅解的表情 宽容的动作 友好的语言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争吵—教学设计,争吵—教学实录,争吵—教案,争吵,希望对你有帮助!

《争吵》优秀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每天我们都和同学们在一块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

(1)体、缘、愤、戒的写法。

(2)区分即与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将语句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题是争吵,使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

2、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师生交流,明确课文内容:

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而发生争吵,最后我和克莱谛

四、作业:

把课文读熟,注意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弄脏本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体会父亲的话。

(一)找到我和克莱谛吵架的有关段落,认真读一读。

(二)当我和克莱谛吵架时,我的心情怎样?心理怎么想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1、抓住重点语句,自主讨论交流:

(1)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2)于是我想报复他。

2、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体会父亲的话。

1、父亲的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从文中标出来。(小组交流)

2、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小组自主交流: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2)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3)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多好!

(4)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5)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我不安、后悔、矛盾。

3、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2)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

(3)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4、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讨论:

(1)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5、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三、小练笔:

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过文中出现的这种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写一写。

板书设计:

争吵

我—————朋友—————克莱谛

宽容友爱理解

表格式的《争吵》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目标:

1、被崛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碧寤岣盖姿档幕暗暮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认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克莱谛和我为什么争吵?)

二、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他们两个是怎样争吵的呢?

2、学生自读1—4自然段。

3、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4、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尽力维护朋友的自尊心)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5、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6、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7、请学生组内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争吵》教学设计 13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争吵是发生在:我和克莱谛之间的股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争吵中,体会友情的珍贵。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4、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

②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 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争吵》教案 14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争吵》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嫉妒、缘故、诚心诚意、预防、毕竟、不料”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我”和克莱谛争吵的事情中,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一旦发生矛盾应该知错认错,主动请求对方原谅,相互宽容,和好如初。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提出课前预习要求: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2.媒体资源:教学演示课件《争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天同学们在一块儿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齐读课题《争吵》.

二、学习课文 探究体验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 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板书:安利柯和克莱谛)

b) 他们为什么争吵?(板书:弄脏本子)

c) 怎样争吵?

“今天我和克莱蒂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蒂吗? 预设一:不嫉妒 预设二:嫉妒

“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

莱谛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谛,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

克莱谛得奖引起的。)

“我”嫉妒后是怎么做的?(报复)

“我”的报复使克莱蒂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试着

来读读“你这是故意的!”这句话。(讨论中板书:,无意,故意)

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痕,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相信大

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d)争吵后怎么样了?

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读5-8自然段:

(l)用“——”画出争吵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我的表现:

不安:我觉得不安,气也全消了。

后悔: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矛盾: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2) 用曲线画出争吵后克莱谛的表现的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

哀。

? 他又说:“我在外面等着你!”

?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从悲哀的眼神,你体会到克莱谛心情怎样?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读9-13自然段:

“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挨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独自走在街上,克莱谛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找出来读一读。

(3)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三、变式质疑 深入体验

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1) 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 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扩展延伸

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和“我”重归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喜欢他什么?

五、作业

联系你平常的生活,写一件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

争吵教学设计 16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默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各自的表现。领悟父亲说的话的真正含义。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

2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互相宽容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2.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争执的小事。

3.准备彩色卡纸,剪刀。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法讨论交流法表演感受法

一、导入

1.听写石匠等词语。

2.讲《铅笔和橡皮擦争功》的故事后提问,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铅笔和橡皮擦因争功而发生了什么揭示课题,并且板书《争吵》。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flash动画听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泡泡一: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蒂

2.请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横线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具体体会克莱蒂是无意,我是有意的'行径,

泡泡一:他们为什么争吵(克莱蒂不留意用墨水弄脏了我的本子,我嫉妒他获奖,报复他。)

泡泡二: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资料(我和克莱蒂争吵的原因。)

板书争吵原因

3.请生开火车的形式读课文58自然段,讨论交流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波浪线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

泡泡一:我与克莱谛争吵后的表现是怎样的(我很后悔,克莱蒂用眼睛瞟我,说在外面等我。)

泡泡二: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结合对瞟的理解,想一想克莱蒂这时在想些什么呢﹙他误会我了,我们不该这样,我们就应好好沟通一下。﹚

泡泡三:他说我在外面等你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而我说我也在外面等你又是想的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不一样。克莱蒂:让我认真听讲;我:表愧疚,只防御,不还手。﹚

泡泡四:那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讲了什么资料呢用你的语言表述看看。﹙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内心活动。﹚

板书后悔吵架

4.请生分主角朗读课文913自然段,讨论交流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三角形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

泡泡一:最后挨到了放学,为什么不说是等,而说是挨,那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应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请生归纳这部分的段意,并且板书:重归于好。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然后思考问题。

泡泡一:从课文内找出父亲说过的话,想一想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板书:受到教育。

6.同学们细读课文,分主角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透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嫉妒后悔受教育认错﹚

四、拓展练习

泡泡一: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和我重归泡泡一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

泡泡二: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并且说说理由

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我:脾气暴躁﹑知错就改的孩子。

泡泡三: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泡泡四:用剪刀把彩纸剪成你们自己喜欢的形状,并且写上表示歉意的话语,送给你的好友,握握手,表达你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吵架原因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

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争吵·教案 17

课时3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4、理解父亲说的话。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父亲的话,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难点:识字、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学习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字典。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把课文读通、读正确。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词和“嫉妒”等新词。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字、把课文读流畅。

难点:个别生字的字音,读通顺课文。

学习准备

生字卡片、字典

课时学习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题质疑

1、板书出示“吵”,指名说说自己对“吵”的理解:

,正确理解“吵”的不同意思。

2、板书出示“争吵”,指名读:

“争吵”的“吵”什么意思?“争吵”呢?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十五课的题目就是──学生齐读课题。

你想从课文知道什么?指名质疑。

(预设: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训练、落实本单元有关字义的确定。

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阅读探究课文的兴趣,同时也为自主探究性阅读确定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1、那我们就快打开书本来读读课文吧!先请小朋友们──明确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文中有关的生字找出来认认读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3、反馈检查:

⑴ 多音字的认读:

板书出示“哼”,你能读准这个字吗?随机引导学生明白它有两个读音:heng hēng。

理解不同读音意思不同。(先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说,再验证。)

⑵ 检查生字认读:

卡片出示,开火车认读,随机正音──指名认读生字──齐读。(“肘、侍、承、尚”是翘舌音,“竟、哼、承、谅、尚”是后鼻音……)

指名认读,扩词,随机理解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

齐读生字和卡片后的词语。

⑶ 检查读课文:

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正句,难读的句子大家一起读读。

4、整体感知课文:

请小朋友们放出声音来把课文正确流利的通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结合我们前面提出的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自读思考。

同桌说一说。

指名交流,初浅地解答课始提出的一些问题。(如:谁和谁争吵──“我”安利柯和克莱谛;为什么争吵──克莱谛弄脏了我的本子;争吵的结果怎样──我们又和好了……)

倡导自主识字,发展学生独立识字、独立读文能力。

无声地传授给学生一种严谨的学习作风。

从基础落实语文的学习。

丰富、积累学生的词汇量。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点到面的突破读课文中的难点。

三、总结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质疑于学生的回答。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应该为学生服务。

四、巩固练习 1、认一认,比一比,组组词:

嫉 侍 原 戒

忌 待 缘 戎

2、完成《作业本》上字音选择练习。在比较中加深对生字字形的辨认。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理解我们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我的心理变化。

2、结合课文理解“嫉妒”等新词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正确规范地书写“匠、替”等7个汉字。重点与难点 重点:写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阅读理解感悟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难点:“匠、承”的书写,真正理解争吵的原因,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学习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学习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卡片,抽读生字。

2、出示新词,指名认读──齐读。

3、“我”和克莱谛争吵真的是因为克莱谛弄脏了“我”的本子吗?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 巩固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二、阅读理解课文1~4自然段

1、学生自读思考──同桌交流。教师随机了解学生讨论情况,适当地做一点点播。

2、集体交流,引导理解:

预设:

⑴ 克莱谛弄脏的不是“我”的本子,而是小石匠的。

⑵ 克莱谛弄脏了小石匠的,“我”报复他,故意弄脏了他的本子。──“我”是故意的,那克莱谛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理解“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只”表示没有多的解释、没有多的说明—因为心中没有愧,觉得这是小事、很平常;“微笑”说明态度很好──朗读。

克莱谛觉得这是小事、很平常,是自己不小心而已,“我”是这� ”我一下子就生气了;“骂”“我”觉得他不是不小心,而是故意的……

② “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哼”鼻子中冒气,很生气。

“有什么了不起”“!”“我”心中没好气,我心中在难受、在嫉妒他得奖。──随机插入个性化的理解朗读,随机引导理解文章第一句,假话,不承认自己嫉妒,理解“嫉妒”。

3、小结:我们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的嫉妒、猜疑、小气……)

4、但我们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仅仅是“我”的嫉妒、猜疑、小气,事情会发生到争吵吗?(不会,“我”不但嫉妒、猜疑,还去报复了克莱谛,把克莱谛也惹火了)──你从哪里看出“我”把克莱谛惹火了──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

“气得脸都红了”──非常生气、有点愤怒了。

“说着就举起了手”──行为失控,好像要打人,气啊;“就”不假思索,火啊,都快失去理智了──引导理解后半句,不想把事情闹大……

你觉得当时克莱谛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人物的胸襟。

随机插入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朗读,特别是说的两句话。

倡导“自主探究式”的阅读,发展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紧紧地抓住文本来阅读,从文字中理解感悟。

在生成中深化感悟理解,在追问中真正地把握、理解文本。

注重读中理解感悟,感悟理解中提升读的品位。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在想象说话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的可贵品质。

三、阅读理解课文第5~8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过渡:

因为“我”的嫉妒、小心眼和猜疑惹得克莱谛也生气了,使得两个好朋友争吵了起来。此时我的心情如何呢?

2、学生自读课文第5~8自然段,思考,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心情的词句,再仔细读读,读出了“我”怎样的心情?──同桌交流。

3、反馈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① “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气全消了”说明“我”不再生气了,并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②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要是、该、有多好”后悔莫及──朗读──你还能改出更后悔的语气:啊—哎,该有多好—那该……,句末加“啊”……)

③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认识到了错,想到了要认错,但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矛盾的心理……)

④ “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只见……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吧。”

(偷偷地──惭愧,自己觉得对不住朋友,愧疚的心情;“大概”猜测,对朋友的关心、理解……)

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我”的可贵之处。

四、课堂小结

1、“我”的心情是如此,克莱谛又怎么要呢?我们下节课再读课文。

2、指导书写7个汉字。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2、理解父亲说的话。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父亲的话,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学习准备

课件。

课时学习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导入 1、出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2、“我”的心情是如此,克莱谛又怎么要呢?请小朋友再读课文第5~8自然段。 回顾“我”的心理变化,切入本课的学习探究话题。二、再研读课文第5~8自然段,体会克莱谛的心理变化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交流,集体讨论:

⑴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不是愤怒”说明克莱谛不生气了,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 “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怕失去“我”这个好朋友……)

⑵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引导理解前后两次说这话: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第一次克莱蒂很生气地说的,是想说理或武力解决此事;第二次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对比朗读。

3、“我”也说了这样的话,那我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想承认错误,但又有点胆怯,太要面子了,也是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对比朗读这三句话。

回顾“我”的心理变化,切入本课的学习探究话题。

结合文本走进克莱谛的内心世界,体会克莱谛的高尚。

三、阅读理解课文第9~13自然段 1、过渡:

既然“我”和克莱谛都有了后悔之意,事情会怎样发展呢?请学生继续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第9~13自然段,思考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反馈交流:

⑴ 我们不再争吵了,而是和好了。──怎么和好的?预设:是克莱蒂主动提出来的──从哪些词句中读明白的?

① 克莱谛的话。“让我们像……吧!”盼望、乞求“我”

“以后……再不……,好吗?”诚恳地征求“我”的意见,希望着、盼望着……

② 克莱蒂的动作:微笑──态度很诚恳;拨开、温和、搭──非常的友善。

⑵ “我”希望和好吗?从哪里体会到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把这话说了两遍,非常的开心、惊喜──朗读。

“然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分手了。”──高兴地心情中看出我们都希望两人停止争吵,仍做好朋友……

抓住克莱谛话语、动作体会克莱蒂的高尚。

四、阅读理解地14自然段,全文,理解父亲的话 1、过渡:

经历了这件事后“我”觉得如何呢?

2、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引导理解“本想”(原来想,出乎意料……)

3、父亲为什么不高兴呢?齐读父亲的话:

⑴ “你错了”──“我”错在哪?(嫉妒别人、太小心眼了,瞎猜想,没有勇气面对、承认、改正错误……)

⑵ “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⑶ 高尚的朋友:宽容、体谅别人,待人友善、珍惜朋友、珍惜友情、孝顺、懂事……

⑷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4、你读了父亲的话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话想说吗?

在对父亲话的理解中全面的剖析“我”的错误、认识到克莱蒂的高尚。

五、指导书写 书写剩余的7个汉字。 在迁移说话中知道学生行为,明白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系。

板 书

15 争 吵

拨开、搭 不是愤怒 只微笑

让……吧! 而是悲哀 脸都红了

……好吗? “在外边等你” “在外边等你”

“我” 克莱谛

挨、终于 不安、后悔 火、骂

错 再也不了! 啊,要是、该多好! 哼 高尚的朋友

但是、可是 报复

只是

《争吵》教学设计 1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了解课文大意,懂得同学之间要多一些谅解、一些宽容,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友情。

3、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联系阅读时抓住对人物言语行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5、练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中的4、5

课是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导语,创设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与同学、好朋友闹了意见,后来,自己主动和好了的时候,我们的家长、老师一般会对我们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为我们高兴,表扬我们)

是的。可是,有一位家长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却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样一个故事。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学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读书自学,了解课文大意。

1、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认读一下课后要求认识的五个生字。

检查是自己读书情况。

2、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读书,自己想知道的内容,知道了哪些?全班交流。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自己准备,然后,把故事讲给给同桌听。指名2-3人在全班讲课文所讲的故事。

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示,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大致情节,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抓住重点,理解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读这个故事,一边读的时候,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那些地方让你感到故事的发展出乎了你的意料?(或者让你们感到了意外?)

(引导学生抓住“骂了他一句”后的“微笑”、与“我在外面等你”相联系的“从他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举起尺子”是,克莱谛“微笑、温和地说……”,后来,父亲的训斥。)

2、抓住克莱蒂让人感到意外的言行进行分析:要是你此时会怎么做?他此时在想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认识克莱谛的美好品质)

3、讨论:为什么我们已经和好了,父亲还要训斥我?假设你是安利柯,你会想些什么?从中明白了什么?

(要知错就改,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想自己承认错误,更不应该不信任自己的朋友。)

四、抓住重点,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1、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些地方是你受到了感动?用笔勾画出来。

2、四个人一组,小组内,联系分角色朗读。

3、班上选代表分角色朗读表演。

参考练习:

●讨论:再次阅读《她是我的朋友》和《争吵》这两篇文章,我们是怎样体会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

《争吵》教学设计 1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嫉妒、缘故、诚心诚意、预防、毕竟、不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我”和克莱谛争吵的事情中,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一旦发生矛盾应该知错认错,主动请求对方原谅,相互宽容,和好如初。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提出课前预习要求: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2、媒体资源:教学演示课件《争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天同学们在一块儿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齐读课题《争吵》。

二、学习课文探究体验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板书:安利柯和克莱谛)

b)他们为什么争吵?(板书:弄脏本子)

c)怎样争吵?

“今天我和克莱蒂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蒂吗?预设一:不嫉妒预设二:嫉妒

“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谛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谛,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谛得奖引起的。)

“我”嫉妒后是怎么做的?(报复)

“我”的报复使克莱蒂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试着

来读读“你这是故意的!”这句话。(讨论中板书:,无意,故意)

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痕,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相信大

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d)争吵后怎么样了?

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读5—8自然段:

(l)用“——”画出争吵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我的表现:

不安:我觉得不安,气也全消了。

后悔: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矛盾: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2)用曲线画出争吵后克莱谛的表现的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面等着你!”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从悲哀的眼神,你体会到克莱谛心情怎样?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读9—13自然段:

“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挨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独自走在街上,克莱谛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找出来读一读。

(3)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三、变式质疑深入体验

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1)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扩展延伸

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和“我”重归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喜欢他什么?

五、作业

联系你平常的生活,写一件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

《争吵》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同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2、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 jí )妒( dù )”的“嫉”不要读成“ ji ”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地”。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òu”,不要读成“dù”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 ”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ài)着我”、“挨 (āi)家挨(ā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ù)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竞”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⑴ 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

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⑴ “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⑵ “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⑶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⑸ “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⑹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海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切“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说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2、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内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绽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他句:

缘故──

① 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 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 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 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和学之间友爱的字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争吵》教案 21

争吵—教案

一、导入新课文

1、我们一起生活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

随机指导词义:(1)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2)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谁来说说?

(1)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2)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3)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

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

三、研读“争吵经过”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

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

(1)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2)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自由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来?

指名读,教师用评价语指导学生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

看来,克莱谛得奖,安利柯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生:嫉妒他

师:所以我想报复他。——引读“过了一会儿……”

(3)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指名读,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过渡: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你生我的气,我生你的气,各不相理,多么可惜呀!不过,我们可别急,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和好),在哪几自然段?我们赶快去读读。

四、研读写“克莱谛”的句子

1、默读9-13自然段。想想谁使得他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好朋友。

2、指名分角色读对话。反馈: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表现出了友好、宽容的品德。

3、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反馈出示句子: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议,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指名读好克莱谛的友好和宽容。

4、克莱谛在放学路上主动表示友好,那么在他们争吵后,克莱谛在课堂上还有什么表现?

出示: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1)“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我们也用眼睛瞟瞟自己的同桌。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2)“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3)他这样的眼神,这样的话,他心里想什么呢?

小结板书:宽容 友好

5、联系上文读读,克莱谛的好还表现在哪里?

(1)克莱谛是个好人: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

理解服侍:可以说服侍什么人?反馈:旧式丫鬟服侍小姐等;服侍老人,服侍病人。克莱谛服侍生病的母亲,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克莱谛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他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宽容,怪不得父亲说克莱谛是——高尚的。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但是他们的重归于好,安利柯也表现出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写字指导

1、范写“缘”、“承”

2、学生各写一个

3、布置学生回家多写几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