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出自于叶圣陶之作,是一篇通俗易懂,适宜儿童阅读的写景文章。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爬山虎的脚生动具体。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区分“嫩”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4、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难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一、教学“虎”字,引导质疑
1、写“虎”——今天的课上老师先教同学们一个字,请大家观察大背投上的字。学生试说“虎”字的写法,老师揭示“虎字头”的笔顺以及注意要点。老师按照学生说的正确笔顺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虎”并教给学生记忆虎字的方法“虎字头下加个几”,学生仿写一个。
2、组词——同学们在写“虎”字时想到了谁?(老虎)老虎是一种什么?(动物)
3、逐层板书课题——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认识一种植物,它叫“爬山虎”(板书补充“爬山”)。“爬山虎”这种植物很有趣,它像动物一样有脚(板书“的脚”)。
4、质疑课题——齐读课题,有什么问题吗?植物怎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的?课文还写了与脚相关的哪些内容?
5、揭示读书方法——要想解答这些疑团,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一边读一边想象。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要求:用以上读书方法阅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的同时,把课文中的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读书。
三、检查读书
1、我会读
均匀
重叠
空隙
引人注意叶柄触角
蛟龙
痕迹逐渐你能读懂这些词吗?
2、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先写了爬山虎生长的(),接着写了爬山虎的(),然后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
)、(1)指名分节朗读
(2)填空
(3)齐读填空(告诉学生这就叫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课文1—2节
1、齐声朗读课文第一节:课文第一节除了给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你还能读出什么?(茂盛,生命力强)
2、哪些词写出了爬山虎无论生长在哪,都长得很茂盛?(满、一大片)
3、再次齐读第一节,读出你的体会。(茂盛,生命力强)
4、接着叶圣陶先生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板书“叶”。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叶圣陶先生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爬山虎的叶子的?用笔画出有关的顺序词△以及变化词○。
5、交流学习体会:
(1)顺序:刚————不几天——长大了指导朗读,把这个
(2)变化:嫩红——嫩绿————新鲜、舒服
过程读出来
6、看图,体会“长大了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那么舒服。”再读。
7、究竟是怎样的舒服?课文做了详细的描写,继续往下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1)指导朗读,评价: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体会写法:静、动结合更体现了这种舒服感。
8、引导质疑:看着这一墙你没有什么疑问吗?(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爬山虎脚与叶子的关系?(在叶与脚之间画上线打上问号)《》
五、写生字板书:
6、爬山虎的脚
刚
嫩红
叶
不几天
嫩绿
长大了
新鲜、舒服
教材分析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字中存在着“触着墙”的“着”有个别学生读错,重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通过学习学生使弄清了爬山虎的脚,茎,叶子,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目标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在往上爬的过程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有没有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今天《爬山虎的脚》。
二、理解课题,了解文章背景
①、本文的作者是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②、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围绕什么来写?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③、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会爬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爬山虎的脚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
(1)字词正音:
投影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漾”(yàng)“柄”(bǐng)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隙”(xì)不要读成(xī);拂(fú)不要读成(fó)。
(2)识别字型。
(3)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
3.默读课文,并用铅笔圈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分段。
提示:
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 叶子
脚
2.检查讨论结果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
2.小组讨论:
(1)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中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
(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五)讲读第二段
l.出示绘有爬山虎叶子的挂图,指名读第二段。
2.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
3.齐读第二段,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指导朗读第二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教案点评:
1.教师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变化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细致入微的描写的表达方法,从而了解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有认真、仔细的态度。
2.注意运用教学软件,投影片等现代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探究活动
实地观察爬山虎,写一篇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