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二、学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四、学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计算游戏得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

第三环节:创设情景,观察实验

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第四环节: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第六环节:全课小结

六、效果预测

在教学的始终,我一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正比例的意义,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和课堂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排上,可能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第33-34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理解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比的知识

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说到比例,我们很容易想起前面学过?(教师拖长声音)

生:比(几乎异口同声地)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的“课前检测”部分,复习一下比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意义

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

师:刚才第三题10:6 与 4.5:2.7 的比值有何特点?

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

生2: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 )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比例(有几个学生低声说)

师:这几位同学很聪明,数学上也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

师: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

生:想(学生声音响亮,愿望强烈)

师:那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2-33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并完成学案上自学引导部分的问题。(5分钟后多数学生停了笔,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板书比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得出比例的两种表达式: a:b=c:d或 = (b、d不能为0)

2、根据意义,判断比例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师出示课件: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 和 9∶15 (2)20∶5 和 1∶4

师:比一比 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生1:因为 6∶10 = 0.6

9∶15 = 0.6

所以 6∶10 = 9∶15

生2: 因为 20∶5 = 4

1∶4 = 0.25

所以 20∶5和1∶4不能组成比例.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

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

(一)第1题。(再次巩固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并熟练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合作探究,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师:a:b里比号前面的。a叫——(生齐答:前项)比号后面的b叫——(生齐答:后项)。那么在比例里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称呢?请同学自学课本,并汇报。然后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

(一)第2题进行巩固。

2、活动探究,总结性质

小组活动内容: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找几个比例进行验证。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后,学生基本停止了讨论。)

师:请汇报你发现的规律。

生1: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生2:不对,老师,我有个反例:0:1=1:0 0×0=0,1×1=1,所以?

还没等生2说完,生3迫不及待:不对,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你这个不是比例。

生2:那我0:1=0:2 (很着急的改了)

生4:那0×2=0 ,1×0=0,还是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

师:同学们验证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可以一致公认——(生齐答:任何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和比的基本性质一样,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比例的——(生齐答: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

3、应用性质,自主判断

师:刚才我们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课件展示刚才的问题: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和9∶15 (2)20∶5和1∶4)

师: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你有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不一会,就有学生举起了小手。

生1:第(1)题,只要算一下6×15=90,10×9=90,乘积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

生2:第(2)题,20×4=80,5×1=5,乘积不相等,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师:很好!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现在请大家用你发现的方法完成学案课堂训练

(二)。

4、总结方法,辨析概念

师:我们学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你有几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两种,一种是利用比例的意义,通过计算两个比的比值来判断;另一种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能够构成内项与外项的两个数的积是否相等来判断。

师:(惊喜!)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

生1: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生2:比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生3:比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不同,比的项分别叫做前项和后项;比例的四项,有两个叫做外项,有两个叫做内项。

师: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很强,你们真的很棒!

师:把你们回答的内容总结一下,边说边展示课件: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设计意图:以上比例基本性质的教学,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共同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灵活运用,大显身手

师: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掌握的情况,请认真完成学案灵活运用与拓展天地的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设计了活用知识点与拓展天地两个部分,其中活用知识点侧重于考察基础知识、而拓展天地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天地的这个问题要想写出全部的八个比例式,需要综合运用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难度比较大,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向纵深,并以此为载体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五、归纳小结,交流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新知,并促使学生能深入思考和探索。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P40页例3、练一练及练习九的3----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师手指课题: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

好,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出示四幅图在一起的)

2厘米

3.2厘米

4.8厘米

3厘米

6.4厘米

4厘米

9.6厘米

6厘米

二、新授

师:画面上出现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应用

(一)数的比例

课本。40页练一练。(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出示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

3厘米

5厘米

4.5厘米

7.5厘米

师: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这个图形?(学生讲这是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几个数字分别是它们的底和高。然后汇报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1、课本41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交流。)

2、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15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

四、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的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比例,并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会自己根据数据组比例,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识。

五、课堂检测

1、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对号。

10:2和35:42()0.6:0.2和:()

:4和3:():和12:8()

2、在下面的六个比中,选择两个比组成比例。

::4:71.4:2.8:10:15

3、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4、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六、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九4题、7题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2.4∶1.6 =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书:2.4∶1.6 =60∶40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⑴学生照样子利用主题图仿写一个比例,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

⑵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⑶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34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

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⑷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尝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

⑸判断下列几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媒体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6∶10和9∶15 ⑵20∶5和1∶4

⑶1/2∶1/3和6∶4 ⑷0.6∶0.2和3/4∶1/4

⑹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

3、自主练习,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⑴媒体出示

8∶4=()∶() 15:10=()∶4 12∶()=()∶5

媒体依次出示三道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填?你有其它的发现吗?

⑵师提出问题:在一个比例中,它们项有什么特点?

⑶学生观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尝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⑷集体交流,发现性质。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⑸观察自己写的其它几个比例,验证发现。

⑹小结性质

学生尝试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媒体出示学生的发现,教师指出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基本练习

判断,媒体出示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⑴6∶3和8∶5 ⑵0.2∶2.5和4∶50

⑶1/3∶1/6和1/2∶1/4 ⑷1.2∶3/4和4/5∶5

2、拓展练习。

比一比,谁写得多。

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组成比例,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

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1.6 =3/2

60∶40=3/2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5练习十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设计理念:在本课时的设计中,引导学生根据按比例放大图形,把相关数据组成比例,用未知数X来表示比例中的未知项,列出比例式。

在解比例的教学设计上,重点利用旧知的迁移,通过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比较分析中,把握规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练习引入

1、小练笔: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4=():12

4:()=():6

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怎样填空的?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生练习

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5,前面我们学习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李明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长是13.5厘米,你能求他的宽吗?

(1)读题审题,理解题意

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

(2)引导分析,写出比例

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师介绍:“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找到依据,变形解答

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4)、板书过程,总结思路

师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师问:第一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5)、练习提高,再说思路

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学生小组交流,大组汇报

学生交流总结思路:在解比例的过程中第一步是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下面和以前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一样。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说明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十第6、7题。

3、做练习十第8题

学生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并求解。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题。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第(2)问。

四、比较提高。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把你掌握的解比例的方法在小组里介绍一下,并在大组交流。

五、作业练习九第5、6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