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习重点

负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2)教学例1

出示温度计,请同学们在温度计上分别找到零上16℃和零下16℃。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活动二

(4)教学例2

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活动一:用不同的数分别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1.观察数学书P1的例1图:

思考:

(1)室内和室外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2)你能用数学的方法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吗?我想这样表示:

2.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3.阅读并弄懂下面两行话

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可写作4。

活动二:理解正数与负数表示的具体意义。

看例2的存折明细示意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比例》教学设计 篇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

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比例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

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

师:相机板书:3:5=2.7=4.5?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

(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

三、自主探索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

【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

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

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从而直观地感受比例的本质内涵。】

(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思考。

(三)汇报分享

谁愿意把你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师相机板书

(1)15:2.4=10:1.6(2)60:15=40:10(3)…(4)…

原来在国旗中有这么多的相等关系。国旗的缩放是按比例进行的。

我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这样的式子就是比例。请同学读数学课本,40页,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并读一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计算出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从中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可以用等号连起来,自然而然地引出比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初步感受比例的意义】

师:你还能写出两个比组成的比例吗?先自己选,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先同桌互说,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出示“比例的意义”概念

擦去开始板书中的“?”并把比例可用分数形式表示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等活动,充分感知比例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师: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

生:…

师:根据你的理解,请看主题图,你还能找出哪些比组成比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找到了设计国旗的奥秘了吗?

生:…

【设计意图:学生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后,没有就此终止,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通过收集学生写出的比例,不难发现,任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之比,宽与长之比,长于长之比,宽与宽之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国旗的尺寸中就隐含着这个秘密】

四、当堂检测(牛刀小试)

下面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请写出计算过程。

(1)3:7和9:21

(2)15∶3和60∶12

五、当堂训练:

1、把下面的式子进行归类:

(5)72:8=3X3(6)3.6:6=0.6

比:

比例:()

思考:你快速做出判断的原因是什么?明白了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判断:

(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

的比值一定相等。()

(3)、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0.1∶0.3与2∶6能组成比例。()

(5)、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的整数比。()

六、拓展提升(思绪飞扬)

1、写出比值是7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2、12的因数有(),从12的因数中挑选4个数组成比例是()。

3、有两种蜂蜜水:第一种,用2杯蜂蜜和10杯水调配制而成;第二种,用3杯蜂蜜和15杯水调配制而成。那种更甜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判断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得到发展,从而加深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七、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作业

第43页第2、3题。

九、抽查清。(每组4号同学完成)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30:5和48:812:0.4和3:5

十、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分五个环节设计教学,利用十五个问题贯穿整节课,以问导学,以问导疑,以问导思,以问导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全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课的开始从引导学生复习比的知识入手,通过求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连起来,自然而然的引出比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与生活,本节课从从学生熟悉的国旗引入比例,在求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中学习比例的意义,通过观察、探讨大大小小的国旗的长与宽、宽与长、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关系中,加深学生对比和比例的关系,比例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3.课堂采用以问导学的策略,用十五个问题贯穿了整节课,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用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用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的教学,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阅读等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再进一步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你还能找出那些比组成比例,”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这样,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都很深刻。

5.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升华了学生的思维。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思维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完成,本节课设计了六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比例意义的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⑵ 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使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过程,牢固掌握比的意义。

⑵通过自学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通过讨论与合作学习弄清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⑶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⑵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⑶通过对国情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忧患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2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练习纸,学生准备生活中找到的比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

1 、我们六 (1) 班有男生 29 人,女生 27 人。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 (1) 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

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 ?

⑵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 ?

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 ?

⑷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

请同学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师:从同学们对六 (1) 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差比关系。用什么方法?(减法)。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用什么方法?(除法)。

2、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如黑板上方是一面长 3 分米、宽 2 分米的国旗,比较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l 、教学比的意义。

、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

师: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求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 3 比 2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 3 比 2 )

扶放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仿上例(指 3 : 2 ),那么 2 : 3 又可以怎么说呢?

(生说后师板书:宽和长的比是 2 比 3 )

2 、小结:从求国旗的长和宽的倍比关系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应注意的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如 3 比 2 是长和宽的比, 2 比 3 是宽和长的比。)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请同学们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杨利伟承载的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 350 千米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 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 42252 千米。”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 1 )求神州五号运行的速度应怎样计算?

( 2 )题中的 42252 千米 是神州五号行驶的什么? 90 分钟呢?(路程、时间)

( 3 )神州 5 号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42252 比 90 。

3、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

师启发: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比较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除法)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比的方法)那么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又可以怎样说呢?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我们今天学的比跟下面讲的比一样吗 ?

( 1 )第 47 届世乒赛,王励勤以 4 ∶ 3 战胜对手,夺得冠军。

( 2 )篮球比赛甲队以 3 : 0 打败乙队。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记分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表示的相除关系。

5、自学比的读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比值。

( 1 )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 2 )根据上式,帮助学生弄清比同除法的关系、同分数的关系。

师指着上式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得到: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6、接着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比的意义(提出如下问题启发):

( 3 )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

( 4 )两个例中的各个比有什么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意义是速度。)

三、练习提高:

找出下面各比,说一说它的意义。

我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比是 1 : 5 。

我国国土面积和英国国土面积的比是 40 : 1 。

**年中国人均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比是 2 : 5 。

了解到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四、联系生活实际,找到身边的比。

1、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比,在我们的身边有比吗?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发现。能解释一下这个比的意义吗?

2、在我们人体之中也存在许多有趣的比,介绍比在生活中的作用。

(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圈。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脚,如果你长大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身高……)

3、你知道在人体中还存在哪些有趣的比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4、你知道黄金分割吗? 1 : 0、618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出示图片:芭蕾舞演员模特……

5、有什么感受?运用黄金分割这个比可以创造出很多更加美好的事物,除此以外,生活中还有一些很有趣的比,同学们以后可以慢慢的感受和发现。

6、联系实际设计的开放题:看谁会动脑筋?

题目:小明今年 12 岁,是六( 1 )班学生,该班共有 42 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 38 岁,在保险公司上班,年薪 15000 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 800 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 24 人。(看谁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 年龄比,年薪比,人数比,月薪比等]

四、课堂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 55 ~ 56 页的内容,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难。

五、布置作业。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⑵让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探索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⑶让学生在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人,揭示课题

1、板书:认识比。看到比你想到了什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课件呈现例1。

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3、 可以怎样比较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3-2=1(杯),果汁比牛奶少了1杯,也就是牛奶比果汁多了一杯。

学生:2÷3=2/3,表示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

3÷2=3/2,表示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2/3。

教师小结:可以用除法和分数表示2和3之间的倍数关系,像这样用除法比较得到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比。

二、利用情境,认识比

1、教师示范初次认识比。

像刚才的2÷3=2/3这个算式表示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用比表示可以这样说:果汁和牛奶的杯数比是2比3。

这里的2是指——(果汁的杯数),3是指——(牛奶的杯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成是2比3。

2、同伴交流,再认识比。

同桌交流:说说牛奶和果汁的杯数比。

3、自学课本,继续认识比。

自学课本,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分别说说2∶3和3∶2中的前项和后项。

小结:顺序不同,比也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4、练一练:课件出示。

5、利用试一试,进一步认识比。

课件出示试一试。

一种洗洁液,加进不同数量的水后,可以清洗不同的物品。下图表示在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时洗洁液与水的比。(蓝色部分表示洗洁液,白色部分表示加进的水)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6、出示例2,认识不同量的比。

例2 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小伟用了20分。分别算出他们的速度,填入下表。

填表;交流求速度的方法,例如小军的速度:900÷15=60米/分;转换:除法可以用比表示,例如: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0∶15,所得的结果60叫做比值。

7、概括比的意义。

回顾、观察板书,引导学生概括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8、练习:求比值(明确比值可以是小数、分数和整数)

9、完成试一试,认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试一试:3∶5 =( )÷( )=( )/( )

填空;说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

注意:比的后项不能是0。区别体育比赛中的比与课堂上所学比的不同。

比的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

三、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1、完成练一练1~3。

自主完成练一练1~3,班级交流矫正。

2、欣赏黄金比。(课件演示)

3、读一读:生活中的比,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合理拓展

我们对比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课后我们可以查资料、上网,去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反思

《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书本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在本节课教学时我首先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揭示课题,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2、注重知识的自主建构。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在教学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时采用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会正确写出两个数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你知道历史上的今天在我国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震惊世界的大事吗?

学生:……

学生:“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入太空。

师:你们知识面真广,是的,在这一天,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驾驶这艘载人飞船的宇航员就是(停顿)。

学生:杨利伟叔叔。

师:“神舟”五号地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身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

(设计意图:很巧合的是此节课正好在10月15日下午第一节课上,我临时调整新课引入,采用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的今天”的方式激趣引入,课一开始,教师就抓住了学生,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创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师:看!这是杨利伟叔叔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的图案,这个图案长是 15厘米,宽是 10厘米。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

学生:可以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

学生:也可以用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这里所求的结果后写单位吗?

学生:不写单位。

师:为什么?

学生:这是在求长是宽的几倍。

师:这个学生说的意思就是在求长和宽的倍数关系。这里的长、宽两种数量都是一个长度,它们是两种同类的数量。在表示两种同类量的倍数关系时,除了可以用除法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比的意义。

(学生自学教材第43页的内容)

师:看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是长与宽的比是15比10。

学生: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2. 会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

3. 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

沟通比与倍数、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比是一种关系

1、引入比。

(1) 问题:一个摸球游戏,在盒子里要放黄球和红球两种球,要求黄球和红球按4比1,应该怎么放?

方案1:黄球4个,红球1个。

方案2:黄球8个,红球2个。

讨论:8个对2个应该是8:2,为什么也可以说成4:1,你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1个看作1份,4个就是4份,2个红球也可以看作1份,黄球有这样的4份,所以是4:1。黄球个数是红球个数的4倍。

方案3:红球12个、白球3个;红球16个、白球4个;......

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是4:1?

(2) 红球和黄球的比呢?

(3) 小结:黄球个数除以红球个数等于4,黄球除以红球等于1/4。两个数的比其实就是两个数相除,4:1就是4除以1,1:4就是1除以4。

2、认识比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中间象冒号的叫做“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后面叫做比的“后项”。

二、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

1、出示羊毛衫图。

(1) 讨论:从这个2:3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交流:兔毛是羊毛的2/3;羊毛是兔毛的1.5倍;兔毛是这件衣服的'2/5。羊毛是这件衣服的3/5。……

(2)2:3是羊毛和兔毛的比,那么,3:2是谁和谁的比?

2、出示新生儿图。

(1)讨论:这里的1:4是什么意思?

交流:1:4是指新生儿的头长是身长的1/4,身长是头长的4倍。

(2) 如果新生儿的头长是10厘米,那么身长是多少?头长是15厘米呢?新生儿的头长是1米呢?

说明新生儿的头长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新生儿的身高在40到60之间。

(3) 讨论:(指名以为学生)这位学生的头长与身长的比是:4吗?那么你估计大概是多呢?也就是说这个1:4是特指新生儿的。

3、举例。

三、完善比的意义

1、出示:我坐飞机从杭州出发到成都,飞行的路程大约上1800千米,大约飞行了3小时。

(1)你看出了什么?

交流:飞机飞行的速度是1800÷3=600千米/小时。

1800:3,这是路程和时间的比。

(2)我们以前学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其实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结果就是速度。我们称它为“比值”,这里的600千米就是这个比的比值。

2、出示:嘉兴的特产是五方斋的粽子,花20元可以买4个。

讨论:你看到比了吗?

交流:总价和单价的比是20:4=5元/个。这里的比值就是单价。

四、总结提升

1、 总结

(1)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说说什么是比?

(2) 比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很多知识有联系,你能说说吗?

2、 应用。(机动)

(1) 出示:地球储水量中,淡水与海水的比是4:141。

从杭州坐火车到成都,路程约是2480千米,需要行驶41小时。

今年流行16:9的宽频数字电视。

最新统计显示:我们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约为119:100。

(2)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意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两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两三位数小数意义的过程。

教学准备:正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测量物体导入,了解小数的产生。

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一张四边形彩纸,你猜测一下它是什么图形?

2、那只是我们的猜测,怎样才能难我们猜测的结果呢?

生:用对折的方法(真善于思考)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测量

师:怎样测量。

生:四边长度是否相等。(用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四边形彩纸,那我们就用刚才这名同学所说的测量四边长度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它到底是什么图形。拿出尺子开始吧!把测量完的长度分别写在四边的括号里。(培养学生猜测、验证的数学思维)

师:同学们都量好了,谁来汇报一下你验证的结果。

生:是正方形,边长长度都是厘米。

师:是正方形吗?四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我写在这好吗?

师:有和这名同学数据不同的吗?

师:怎么可能,大家都是正方形,你验证错了吧?

师:你真勇敢,在真理面前,不要向任何人低头。

师: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整数,也有小数。

师:同学们为什么会用到小数呢?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图形边长的时候因为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所以我们用到了小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也运用到了小数呢?

师:你们真是留心生活的孩子,老师这也搜集了一些,谁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很多情况。引出课题。(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实际。)

大家读得都很准确,在三年级我们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在这一节课,我们要研究一下小数的意义。板书。

师:我今天也带来了几个小数,请大家注意看。

师:你们猜接下来老师要写哪个小数。

板书:

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呢?

二、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

1、让我们来看这个小和0.1,它表示什么?

师:刚才我们进行验证的那张正方形纸,我们把它看作是1,那这样的2张呢,10张呢?

师:如果想用这张纸表示出0.1这么大的一块,你估计一下能有多大呢?用手指给大家看。

师:这个0.1到底有多大呢,就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纸画一画涂一涂表示出0.1那么大小的一块。

生:汇报。

师:现在谁能说说0.1所表示的意义?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十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0.1也就是十分之一。

师:只能是正方形平均分吗?

师:所以0.1也就是十分之一。

师:仔细观察这个正方形,除了0.1你还看到了哪个小数。0.9也就是十分之九。

师:怎么得到的呢?

师:那么0.1和0.9合起来就是多少?

师:看这些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呢?

这些一位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

三、认识两位小数的意义。

1、如果要表示0.01那么大小的一块,你会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你们认为是这样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教师演示这样的过程)

师:谁来说说0.01所表示的意义呢?表示百分之一。

师:你还看到了哪个小数呢?百分之九十九。

3、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有一百个格子的正方形上涂一涂,自己创造出一个小数来。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涂了几格,阴影部分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师:你创造的小数是多少,猜猜他涂了多少个格子。那空白部分应该是多少呢?

4、用这一环节引出0.4和0.40。区分意义的不同。

这样的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在分法上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四、认识三、四位小数的意义。

1、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那三位小数呢?四位小数呢?

师:0.001表示千分之一0.234表示千分之二百三十四

师:那千分之31写成小数是多少?

2、我想表示出一个很大的。三位小数,你认为应该是多少?

4、它和谁合在一起才会是1呢?

五、巩固应用。

1、把一米长绳子分成10份,分别用小数分数表示其中的4份。

2、解释下面题中小数的意义。

周末天天去一个距家有0.3千米的超市买了一支铅笔用了0.3元,来回路程共用去了0.3小时。

0.3千米=()米0.3元=()角0.3小时=()分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教室窗户的宽是米;

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元

4、每度电的价格是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米,体重是千克。

问题思考:

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

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

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

1、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米。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米的意义。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等于多少?

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米、米以及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

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问:谁愿意再来说说米的意义。学生完整地说出: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想一想米表示什么?

重点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

观察:对照板书,那么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得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师:能举些例子吗?现在我们如果将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多长?用分数、小数如何表示?

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得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请再举例。

师:如果将1米平均分成份呢?能再举例吗?

接着学习下面的几个小数:元、元、千克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归纳:刚才我们分的是1米、1元、1千克等,都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我们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三)练习加强理解

1、读小数:元米千米千克

2、1厘米=()/()分米5角=()元

3、王新买了三本书,价钱分别是9角8分、7角、3元2角。如何表示

四)教学反思

1、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教学小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中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小数的内容。

2、本节课教学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让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

3、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领会到数学源于生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求比值和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例的意义,对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乃至在初中继续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1、本班现有学生92人,男生49人,女生43人。

2、本班班额大,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学时的内容分成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

3、本节课我准备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3、能根据一个比例写几个不同的比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什么叫比?怎样表示比?一辆汽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120千米,3小时行180千米,分别说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这些比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怎样求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20∶252.7∶4.56∶10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独立求出各比值,并交流汇报。复习旧知,为新知探究奠定基础。

揭示

课题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学生打开数学课本48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探究

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

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

列表如下:

竹竿长(m)23...... 影子长(m)69......

2、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它们的比值。

3、观察这些比,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4、教师板书

3∶2=9∶6

2∶6=3∶9

强调:这些都是比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比例就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

5、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6、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1、学生讨论,然后写出比,完成后汇报,并随意找出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

2、学生试写:

2:3=6:9

2:6=3:9

3、学生合作探究:什么是比例?

4、学生小组讨论: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并说出理由。

1、生活情境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2、让学生分享在主动参与、探究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心情。

3、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时,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比例的各个项

1、课件出示: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内项。

要求学生依据定义,分别找出3∶2=9∶6和2:6=3:9的内项和外项。

介绍分数形式的比例写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3∶2=9∶6和2:6=3:9

的内项和外项。加深认识,学以致用。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用于实际生活。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4、激发学生大胆质疑、问答,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大家在挑选商品的时候,一般看些什么?

一、看价签,引出小数

1、课前我知道了你们都挺爱逛超市的,在超市里买过食品、衣服,那么,你们买学习用品吗?我发现有一家文具店,那里的文具又好又便宜,你们想去看看吗?一会大家认真看,挑一件你们最喜欢或最需要的文具的价钱记下来,好吗?

2、看课件。

3、说说你记得都是什么?这些都是什么数?这些都是用小数表示的价钱,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吗?试一试。

4、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组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一会儿告诉全班同学我们一起来研究。

5、汇报:(师选择板书)

6、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小数,还把他们用分数表示出来了,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小声读读,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吗?快跟组里同学说一说。

7、汇报:生发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除了在价签上见过小数,你还在哪见过小数?举个例子说一说。你能说一说它是什么意思吗?

2、测量。以小组为单位:

(1)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2)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

(3)把测量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主要解决三位小数)

三、小结

1、有关小数你还知道些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2、小数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还想继续了解吗?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学到这些知识呢?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学过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值的含义,知道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3、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