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琥珀》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难点: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师:琥珀图片和幻灯片

生:搜集有关化石和琥珀化石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谈谈对化石和琥珀的了解?

2、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黄河象》吗?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骼,那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块珍奇的化石——琥珀,(出示)跟随作者一起去推测关于它的故事

3、看到这美丽的琥珀,你有什么感受?最想了解点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得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1、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的默读课文,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

(我知道了…)

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你真会读书!说得真好!

2、所有这些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

课文中有一个词“推测”(板书),推测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情况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能说“猜测”吗?

为什么?

哦,推测是有根据的,而猜测只是猜的。

3、嗯,说得真好!看来,用词准确是多么重要呀!那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测了这个故事呢?(作者看到了琥珀,根据它的样子推测的。)

什么样?你能读读相关的句子吗?(出示)

(三)深入理解、重点感悟

是的,作者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我们先来看它的形成过程。

(1)1、大家自己读2——14自然段,画出你感觉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师巡视指导)

生交流读句子

为什么觉得好?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师适时板书)

它好在哪里?

预设:

2、重点理解: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面。

①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

你从哪几个词能感受到?

②大家来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哪个更好一些?(出示)

a、蜘蛛扑过去,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面。

b、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面。

③好在哪里?

④让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注意这几个词——

⑤(出示图)让我们再来目睹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看到这,你想到了我们中国的哪个成语?

真是无巧不成书呀!(板书:巧)

3、交流到这儿,我们归结一下:琥珀的形成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需要哪些条件?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说——师完成板书

(四)发现过程

就这样,这块琥珀化石一直沉睡在海沙下面,过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他被发现了。大家和我读渔民和儿子对话,你们是小男孩,我是渔民。

1、咦?作者为什么推测是渔民的儿子发现了琥珀?

看来,作者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2、渔夫说这块琥珀很少见,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

1、(出示)从我们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这就是它的科学价值。

2、大家看,(出示)作者通过这块琥珀的样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推测了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故事。你想试试你的推测能力吗?

在我国甘肃永靖县首次发现了120多个恐龙脚印化石。(出示)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喜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6个问句巧妙串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开头就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随后的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都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爸爸、妈妈、哥哥,用反问句的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每一个反问句之后紧接着又是一个问句加强语气“你高兴吗?”这摄文字想象奇特,富有趣,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着、到"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个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人,引出课文

1、有这样一朵淘气的云,有时候它躺在蓝天里,一躺就躺一下午,有时候又跑去跟月亮玩捉迷藏,一玩就是一整夜,有时候它又跑去找雷公爷爷,哎呀这样的云可真够淘气的啊,想看看这朵淘气的家伙吗?出示金子美铃的《云》。

2、彩虹图片

可是呀,这会儿,这朵云又不想做云了,它想做一道彩虹,来看看吧!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用词语、词组或句子描述彩虹。比如“彩虹、一道彩虹、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板书,并识字“虹”为什么是虫字旁?讲述“虹”的字理,从虫从工,用小故事帮助学生识记。

(“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虹”这个字为什么是“虫”字旁,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的小姑娘“我”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小脑袋里冒出了很多奇妙的想法,请同学们先听读,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停顿,待会儿各自来读读。

1、听读、指名读,评价、再次指名读。

2、识记生字“座”,平舌音。词语“一座房子”“一座山”,掌握“座”的量词用法。

三、再读课文,突破难点

(一)练长句,读通读懂

1、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特别长又难读的句子,其实之前已经学过不少长句子。

(1)出示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学生朗读。

(2)出示“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①引读短语:

“浇花用的水壶”

“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让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②小练习浇花用的水壶

用的铅笔

()用的()(设计意图:长句子朗读是本课的难点,应该建构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本课教学作为巩固、提升,在这一课的读好长句子的同时,应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

2、出示一个长句子,比较反问句与陈述句。

“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那不是我在下雨吗?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就是我在下雨。

(1)你觉得是改过后的句子好还是原句好?为什么?

(2)“我”真的提着那把爸爸的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指导学生关注“如果”,表明这是“我”的想法,只是一种假设,不是真的在做。

(3)读出问句的语气。如果……就……练习说话

(二)练长句,读出想象,读出感情

同学们,你们想想,“我”在彩虹上下雨,有没有可能这雨会变色呢?你认为可能会变成怎样的颜色?

(1)幻灯片出示彩虹雨,生反复读,读出想象。

(2)幻灯片出示,生反复读,读出感情。

(3)出示“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4)情境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体会“我”体贴懂事,关心家人。

(5)幻灯片出示整段,生反复读,读出感情。

(6)引导学生关注“提、酒、挑、浇”几个动词很有特点:

①左右结构。

②都可以跟“水”组成词语:提水、洒水、挑水、烧水。(设计意图:用“小步子”的方法,先读准生字和词语,再读通每一个部分,最后把个各部分连起来,长句也就不难了,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为后面创编儿童诗打下了基础。)

那么后来,“我”又有了怎样的奇特想法呢?后面的部分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节课就先学到这,我们再来看一下两个生字。

四、观察生字,书写指导

(一)出示生字“到、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1、指导学生先从三方面观察“到”。

(1)观察生字结构,偏旁在右边,左宽右窄。

(2)关键笔画标成红色,教师示范书写。指导学生关注“撇折在横中线转弯”“点朝着交叉点的方向”“提比横长一点”“每坚靠近竖中线”“长竖比左边部分高点”。

(3)观察整个字是否在田字格的中间,写得是否端正。

2、学生练习书写,描红一个,书写一个。

3、反馈书写,让学生按照上述三力面进行评价。

4、再写个,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有进步。

(二)观察“那”

1、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三方面说该如何书写。

2、教师在评价中肯定学生的发现,示范书马。

3、学生描红一个,书写一个。

4、同桌相互评价。

5、根据评价,自己再写一个。

五、课堂小结

出示自己创编的《彩虹》,配抖音视频。

彩虹李子木像一座桥,为什么总在雨中悬挂?

似一弯月,又为什么总在雨后绽放?

哦!

原来她要把美丽,

捧在每个人脸上,

兜进每个人心里!

“我”是个很会想象小姑娘。“我”想,有一天可以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不是在下雨了吗?她的奇思妙想还有有很多,咱们下节课接着看。

《琥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

一、预习反馈,学习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

1、读词语,读准字音:

约摸飒飒澎湃粘稠

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埋没

2、出示:琥珀(图片)

板书:琥珀

回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

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

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近距离描写的。

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

板书:看见想象推测知道

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近,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同桌两个人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这块琥珀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点题:这多年,保存得那样完好无损,通过它还可以来推测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并且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了苍蝇和蜘蛛这些物种,这块琥珀可真是奇异呀!

板书:保存完好

(4)根据提示的四个词语,试着来背背这个小节的内容。(学生自己背,全班齐背)

5、这块奇异的琥珀让我们可以推测——生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师引:并且可以知道——生读: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

师:这是这块琥珀在科研价值方面的奇异之处。

板书:科研价值

理解推测:

(出示解释: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再回读上文——(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根据这些已知的事实,作者推测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推测出一万年前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吧。

二、学习1——11小节,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自读课文的1——11小节,完成课后练习中的按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

()太阳照射着整个森林,老松树渗出()松脂,松脂滴下来把两只小虫()包裹在里面。几千年过去了,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树()腐烂了,剩下那只松脂球。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成了化石。

2、琥珀是松脂形成的化石,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松脂发生了什么变化?认真默读1——11节,找到描写松脂的语句用“——”划下来,并且认真自己读读。

(1)、交流、出示: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散发出金黄的光彩。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地包裹在里面。

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2)轻声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经过哪几个阶段?

(3)琥珀是松脂的化石,所以首先是松脂怎么样?板书:松脂滴下

(4)交流,出示。

板书:松脂滴下重重包裹埋没地下

(5)随机:文中讲松脂怎样包裹住两只小虫?读句,正音(重重读chóng)

再读1——11小节,你认为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中还必须要哪些条件?请你用小标题把他们列出来。

交流板书:天气炎热蝇蛛巧遇海陆变迁

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体会琥珀形成的奇异之处。

板书:形成

三、了解课文写作特点和琥珀的作用:

1、出示简述,读:一万年前的一个晌午,热辣辣的太阳使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松脂滴下,正好把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包裹起来,结成了松脂球。几千年后,海陆发生变迁,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1)师:这就是作者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测出的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非常形象地把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小朋友爱读这样的科学文章。

2、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如: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内容,(第8节)读一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1)读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有关句子。

(2)师:你觉得作者想象它们在松脂里挣扎的情节是否合理?请联系文中描写这块琥珀的有关内容谈谈。

引读:作者之所以这样想象,因为——琥珀中有黑色的圆环。还因为松脂又具有黏稠性。所以,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

小结:可见由于作者科学推测、合理联想,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种特点。

2、琥珀除了科研价值以外,它还有其他的用处:

出示:

琥珀: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指名读。

师小结:老师出示的是字典上琥珀的解释词条,如果你以后想知道某些物品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式来解决。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像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像,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如果自己觉得想像得不错,可以写下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