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优秀7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北师大版《筏子》同步练习 1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领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品质。

4、 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领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品质。

教具准备:黄河水车的图片,羊皮筏子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更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作为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袁鹰先生的文章《筏子》,看看他笔下的黄河大水车、羊皮筏子及“黄河的主人”们是如何与黄河进行抗争的。

2.作者简介: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在上海读完中学、大学后,曾在中学任教。1945年底到上海《世界晨报》任记者,1947年初编辑上海《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其间写了很多反映青年学生生活的小说、散文和诗。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记者,1952年调北京《人民日报》工作,曾任文艺部主任,《人民文学》编委,《散文世界》主编等。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3.关于羊皮筏子: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规模浊浪心悸相称

似的汹涌吞噬湍急

浏览化险为夷如履平地

5.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

互动2:听了同学的课文复述你有何感想?

明确:羊皮筏子虽然很小,却能经得起大的风浪。

艄公的技巧高超,令人佩服。

乘客的胆子真大,处变不惊。

黄河的气势让人感到震撼。

互动3:上一篇课文写的是了长江,这篇课文写的是黄河。两位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都作为自然景观来写呢?如果不是,作者想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不是。关于《长江》,郭风不光赞颂了长江,更是讴歌了古老而又年轻的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篇课文的作者想要歌颂的是征服自然的人类,这赞美包括了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的勇敢,机智、沉着和毅力,也颂扬了黄河的雄浑磅礴。

互动4:现在我们大家再仔细把课文读一遍,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以上几点的?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本文主要通过在汹涌的激流上鼓浪前进的艄公的描写,通过在羊皮筏子上镇定自若的乘客描写,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大胆和镇静,还需要小心和智慧。

互动5:作者极力描写的是黄河上的艄公形象,写乘客的大胆镇静又是为什么呢?

明确:衬托艄公技巧高超

互动6:那么写黄河的惊涛骇浪以及羊皮筏子的小呢?

明确:也是为了衬托艄公的技艺高超。

互动7:艄公技艺高超,乘客谈笑自如。这一切都是征服自然的人类的最好写照。那么作者想要通过这一切阐明的是什么道理呢?

明确: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艰难险阻、征服自然还得靠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只有大胆镇静与小心智慧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互动8: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阐明这一道理?明确:鲜明的、一系列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有正衬,如写黄河的大,以大水车衬托。写黄河的深,以筏子的载重多衬托。写黄河的急,以羊皮筏子的快来衬托;有反衬,如见到羊皮筏子前和见到羊皮筏子后的想法,岸上的人和乘客的不同心情的比较;有正衬、反衬错杂,如小小的浪头吞噬筏子,即正衬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们;有衬托对比交织,如提心吊胆和从容谈笑即使对比,又是前者反衬后者。这一连串的的对比、衬托是文章结构紧凑、文脉连贯。

研读与赏析:

见课后习题

拓展延伸:

1. 背诵课文的倒数第二段。

2. 利用课外时间参观黄河水车,羊皮筏子。

补充材料: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 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至少在320多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晓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牛皮筏一般由90个牛皮袋扎成,可载货四万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黄河上漂行,气势壮观,当地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50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吹牛皮,渡黄河”是兰州牛皮筏子又一新奇刺激的妙用。将渡河者装人牛皮袋中,充气扎口后,艄公爬在牛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划水,只十几分钟便可将渡客送至黄河对岸,这种摆渡方式恐怕你闻所未闻。

以皮筏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细,二要胆大。上筏时要轻松自如,绝不可猛劲上跳。坐在筏上要紧抓木杆或绳索,遇浪可不能惊慌乱动,保持平衡自然会有惊无险。筏子往往由谙熟水性、经验老到的“峡把式”领航掌桨,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50年代前,兰州金城关、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多从事皮筏运业,多达50多户,400多人,有六十多条大筏,每年能外运羊毛250多万公斤。

今天,皮筏作为摆渡工具已被淘汰,但在兰州和宁夏沙坡头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来。有些筏工家族的后代们不愿继承父辈的衣钵,做了其它行当,做水路生意的也都开起了汽垫船或游轮业务,只有老年的筏工们不愿抛弃随他们几十年的宝贝皮筏,开起了在黄河岸边摆渡游客水上娱乐的旅游业务。不过,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出水。兰州市北滨河路180号的陈老汉便是一个出色的放筏人,他放的只不过是橡皮筏,经常在河边迎风逐浪玩筏。祖居兰州市的李德明老人也是一个羊皮筏子放筏人,在旅游旺季,只要你运气好,总会看到皮筏在水上漂荡,或在滩边晾晒皮筏的新奇一幕。

北师大版《筏子》同步练习 2

黄河滚滚。即使这儿只是上游,还没有具有一泻千里的规模,但它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从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黄水,倾注进木槽,流到渠道里去。这是兰州特有的大水车,也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什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占,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

啊,请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浮。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据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上,紧贴着脚就是深不见底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睛也不敢睁一睁的。但是,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兰州的同志说,多坐坐羊皮筏子,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和细心。可惜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种锻炼的机会已经不十分多了。眼前这只筏子,大约是雁滩公社的,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然而,羊皮筏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作者介绍:

袁鹰(1924一 ),江苏淮安人。作家。著有诗集《江湖集>>、<<花环>>散文集《风帆》、《悲欢》、《秋水>>等。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认读文中生字词。(略)

2、指名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3、生回答思考题。(师追问“艄公”是干什么的?)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体会黄河水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和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1、生齐读第1节,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指名读)

3、媒体出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放映结束,师指画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说后师出示:生齐读)

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过渡: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读出气势,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气势宏大、长流不息的黄河!

还记得同学们上节课感情充沛的朗读,读出了黄河那股磅礴的气势,令老师振奋不已!很想以你们精彩的朗读进入咱们今天的学习,好吗?

有感情齐读第一节。

二、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投影出示中心句)

1.上节课同学们找出了全文中心句,并抓住重点词“如履平地”等对该句作了初步理解,还记得吗?

(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b.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齐读。

三、交流学习第2-7节

1.全文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描写,处处扣人心弦!

建议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2-7节,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自主学习,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还可以简要写下体会噢!

2.组织讨论(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句子)

现在咱们集体交流一下?个人或小组代表汇报发言吧!

a生:我们小组认为,课文描述羊皮筏子特点就是为了突出中心。羊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这就可以体会到艄公的——

师:真棒!羊皮筏子的惊险,突出了艄公的本领!

谁能读出羊皮筏子的惊险?选择哪句最能表现?(从岸上远远望去……)

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b.生: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写羊皮筏子上乘客的神情——谈笑风生、指指点点、从容等,一方面说明乘客勇敢,其实更说明艄公的——,筏子撑得好。(引导联系实际,坐车……)

师:能把写乘客从容的句子读一读吗?

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c.生:我补充:第7小节写坐过羊皮筏子人的体会很重要。我们知道,坐都需要勇气更何况乘筏子的艄公呢?可见他——

师:你能读读这部分吗?

小结:乘客的体会、感受衬托了人物形象。

d.生:我们认为,文中作者的所见所感也体现了中心。

师:你们发现作者有哪些感受啊?

生:a.兴奋、惊异“像突然……”

挑战读

b.惊讶第3小节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顺势:作者还有一个感受——不禁提心吊胆!

你能理解作者吗?(指导看插图)

生: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装载的人和物却很重很重,要渡过湍急的黄河——很危险!所以作者不禁——提心吊胆!

你有过提心吊胆的感受吗?(指名造句)

而皮筏上的艄公怎样?指名读

3.(投影出示)重点体会第6节1、2句。

a.找出关键词。(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

能想出这些词的反义词吗?(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

b.如果艄公惊慌……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齐读

4.(投影出示中心句)现在谁来总结一下,那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羊皮筏子又轻又小,上面又载满了人和物,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连眼也不敢睁,可见其十分危险,而艄公却沉着、大胆地破浪前行,所以说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四、突出、巩固中心

我们再来读一读中心句。

相信理解了课文,现在朗读,感情一定更深、更真了!(齐读2遍,加深理解,读出情感)

五。学习第8节,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读读第八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完告诉老师:从这句话你能知道什么?

(作者敬仰乘客和艄公,相比而言,更……)

师:你同意吗?

认真读读最后一小节,然后联系全文,想一想理由。

(黄河惊涛骇浪,艄公的任务艰难,责任重大,而他就靠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凭着优秀的品质和高超的技术,将筏子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把滚滚黄河踩在脚下一般如履平地,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让我们带着对艄公深深的敬仰和赞颂之情齐读最后一节。

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着中华民族五前年的文明。但母亲河不是一条平静的河,她惊涛骇浪,九曲回旋,只有勇敢的、充满智慧的人才能成为她的主人。

让我们赞颂他们(引导读题)

六。 拓展训练:

1.你想对黄河的艄公说些什么吗?

2.黄河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

请大家想一想,(投影)凭着成为的主人。

(杨利伟凭着一颗爱国心成为了太空的主人。……)

3.老师想说:今天很多同学凭着认真、专注、积极、主动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真高兴!希望你们记住这堂课,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主人翁精神!

七。 推荐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简介故事梗概。(投影)

八。 查阅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断地改造、利用黄河,如黄河小浪底工程……有时间不妨去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了解。

自然是可以征服的,人的力量是伟大的!

北师大版《筏子》同步练习 4

收获平台

一、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胆惊心jì 吞shì tuān 急 惊涛hài 浪

如lǚ 平地 马不停tí 一xiè 千里 安xiáng

参考答案:悸 噬 骇 履 蹄 泻 详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 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

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上戏

弄着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

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

地破浪前行。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

用了对比。

答:

参考答案: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的不同特点。

(开放题,约200字)

⊙发展空间

*三、《长江》和《筏子》都写于1961年,都透露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热情,不过,它们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与同学打擂台,一人说一个不同点,看谁坚持到最后。

参考答案:可以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展开

《长江》

《筏子》

选 材

繁忙的现代的建设、运输景象

原始的、被淘汰的交通工具

表达方式

抒 情

记 叙

江河寓意

长江成了祖国的象征

黄河是叙事的地点、人物的背景

主 题

赞美祖国不断发展,欣欣向荣

赞美像艄公一样体力劳动者的英雄形象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安徽颖上县迪沟中学 彭艳

看着院子里粗壮高大的小树,我不由得赞叹。记得小时候经常围着小树转圈,在小树下做游戏。看着小树一天天长大变高,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听妈妈说,我刚出生时很小很小,邻居们都说这么弱小的婴儿怎能抚养长大?还是扔了,将来再生一个大胖小子。但是妈妈舍不得。不知爸爸从哪里得到一颗树种,便种在院子里,希望小树能给我带来幸运。

大概过了四五天,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发出嫩嫩的青青的幼芽。爸爸妈妈高兴得流下了幸福的泪花,因为他们把我生存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幼小的植物上。

或许你会觉得我的父母愚蠢可笑,人的生命怎么决定在一棵小树上呢?但是你有没有想到这是父母对自己子女最深切的爱啊。在以后的日子里,爸爸妈妈总是精心呵护小树,有一丝风吹草动,爸爸妈妈便为小树的生存担心。不知不觉我和小树无忧无虑地度过了七年。

七年后的一天傍晚,忽然电闪雷鸣,月亮和星星吓得慌忙找个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那晚的风真大,雨真猛,只听窗外像有无数风魔和怪兽发出一阵阵狂笑,雨把玻璃打得“啪啪”作响。爸爸妈妈不时向窗外张望。看着他们低落的神情,我想小树一定是挡不信狂风暴雨了,一定会被风雨打垮。想到这里我便忍不住向窗外望去,只见风裹挟着雨把小树击打得东倒西歪,好像要把它连根拔起,但是小树不屈不挠,刚被风雨击倒,它立刻又挻直身躯,像一位血性男儿决不低头。风雨似乎很不甘心,下定决心一定要铲除小树,于是又一次袭击小树,只见风裹着小树不停地摇晃,可怜的小树,如果经过一夜的折腾不死也只会剩下半条性命呀。我只有乞求老天保佑可怜的小树。

七年呀,小树像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陪我走过了风风雨雨,不离不弃。可是现在,它能抵挡得住这么强的风雨吗?这可是我从小到大见过的最强的一场暴风雨。唉,小树,陪我一起长大的小树,希望你能度过危险期,明天的太阳属于胜利者,小树你一定能成功!

第二天一早,我便早早地起床打开门,啊,小树正笑吟吟地看着太阳,向我轻轻地招手,仿佛在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论遇到多大困难,我都会笑着面对,我相信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现在小树像一位精力旺盛的少男,刚强而坚韧;我则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女,温柔而坚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小树将和我一起成长。

选自《少年文艺》2004年第5期

1、文中反复渲染暴风雨的猛烈,有哪些作用?

答:

参考答案:①表现“我”以及父母对小树的深切担忧;②反衬小树的刚强而坚韧

2、因为小树和“我”之间有特别的故事,久而久之就有了特殊的情感,你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情感吗?

答:

参考答案:“我”已经把小树看成是个有生命的、共同成长的好朋友,是“我”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我”俩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是“我”一生一世的朋友。

3、想一想,你对哪些事物、哪些地方怀有特殊的情感?说出来大家听听。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5

作者:徐艳亚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05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作者:徐艳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黄河的主人”是谁?   板书:艄公

2、为什么把艄公称为是“黄河的主人”?

学生交流预习本上的答案

师评:同学们在还没学习着一课就能把问题回答得这么好,但老师觉得你们还能更好,怎么办呢?

二、精读课文

1、出示句子:“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哪个字地方重读了?

(2)什么也值得敬仰和赞颂?艄公和什么在比?(乘客)

2、讨论:乘客为什么值得敬仰和赞颂?

(1)自由读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

(4)小结板书,并引导学生思考乘客与艄公之间的关系

3、自主学习,悟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教师布置任务: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除了能从乘客从容的神情中体会到以外,还体现在哪里?请同学细细地读1—7,选择觉得有体会的一处或几处注好批注,然后练习朗读。

(2)交流

a、黄河  险

①学生交流第一节中的有关词句,并根据自己的批注谈体会,教师板书

②课件演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③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同学们,如果此刻你伫立在黄河边,听着黄河的咆哮,你怎能不心潮激荡呢?

④你还能用哪些词句来描绘黄河?教师再补充些写黄河的名句。

⑤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出黄河险的?

⑥小结,引导交流

b、羊皮筏子  小、轻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 ⑵谈体会

②小结板书

c、艄公本身  沉着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 ⑵谈体会

②小结板书

4、总结板书,出示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1、重新整理预习本上的答案,并交流。

2、选择写话: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静,战胜风浪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什么?

①黄河,我想对你说……

②艄公,我想对你说……

③,我想对你说……

④我想对自己说……

相互讨论——自己动笔——班内交流

四、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明白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北师大版《筏子》同步练习 6

教学目的:

4、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5、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6、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语)

黄河文化的兴起与内涵 源远流长,物华天宝。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造出一段段历史的辉煌。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二。简介作者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三。读课文,解决字词

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

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五。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分析课文

1. 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1)大水车 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

2. 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

(1) 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

(2) 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

3. 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

4. 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5. 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议论)

三。本文除了衬托以外,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衬托:正衬:大水车 ----黄河的大

反衬:岸上人提心吊胆-----乘客从容笑谈

筏子之小---------------水车之大

黄河之凶险-------------筏子之渺小

正衬、正衬错杂:小小浪头吞噬筏子,既正衬

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

总体构思的衬托:黄河衬托出筏子,由筏子衬托 “黄河的主人”

总之,这一连串的衬托、对比使全文结构紧密,文脉贯连。

四。讨论

1.文中哪句话最深刻?从全文看这句话仅仅是对艄公的赞美吗?

2. 本文导课时老师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黄河的文章,学完本文了,你觉得此文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与黄河有没有关系?

五。作业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

参考答案: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的不同特点。

“主人”风采——学《黄河的主人》 7

24 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特点。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黄河”,指名说说黄河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羊皮筏子”,讲解“羊皮筏子”是什么样的东西。

3、教师讲解引导过渡:有一位艄公,他竟然用羊皮筏子载着六个人在黄河上行驶着,那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课文以羊皮筏子为线索,具体写了“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4)二(5-6)三(7-8)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7、黄河的主人

(1-4)初看

(5-6)细看羊皮筏子

(7-8)感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