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育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小班科学教育教案【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听听、看看、说说几种常见的铃声,知道铃声的意思及与我们生活简单联系

2、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图书、音乐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激发兴趣

游戏:摸摸你的xx,xx在哪里?

小结:小眼睛会看,小耳朵会听,本领真大!

二、听一听,区别铃声

1、闹钟铃

这是什么铃儿在说话?闹钟丁零零,好像在对喜洋洋说什么呀?

起床要做些什么事情?模仿自己穿衣服、自己穿裤子……

小结:闹钟丁零零,我要起床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能干的好宝宝。

2、电话铃

电话响了会唱什么歌?电话丁零零,好像对喜洋洋说什么话?

游戏:打电话

小结:电话丁零零,请问你是谁,打好电话说再见,是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3、车铃

喜洋洋骑的是什么车?听听发出了什么声音?

车铃丁零零,好像在说什么?

小结:车铃丁零零,快快让开吧。过马路走横道线,做个安全的小宝宝。

4、门铃

门铃叮叮咚,好像在说什么?

游戏:做客

我们和喜洋洋一起去看朋友做客吧。《看朋友》

三、说一说,铃儿响叮当

四、唱一唱,体验快乐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目标

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准备

1.请每位幼儿带1―2样水果来园,盛装在大篮子里或用一块大布盖好。

2.各种水果的图片或照片若干。

3.各种水果的粘纸(数量略多于幼儿人数)。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种彩色纸条。

过程

1.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以水果照相馆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看看哪些水果来拍照了。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桔子、香蕉、梨等),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们来看看,XX小朋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苹果)和苹果娃娃问个好吧!苹果娃娃长得什么样?有谁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我们给苹果娃娃拍个照吧!(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做照相机的样子)

――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水果,如猕猴桃、芒果、椰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如:这位水果娃娃是谁?(猕猴桃)你们愿意和它握握手吗?(感受猕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2.扮演水果娃娃。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粘在额头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拍一张“集体照”。

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照片“冲印”好(出示各种照片或图片)后,激发幼儿产生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幼儿制作,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幼儿粘贴时不要把水果盖上,只装饰边缘。

――把制作好的相框布置在活动室墙面。

建议

1.常见的水果和比较特殊的水果具有地域,性和相对,性,如芒果、椰子在海南是常见的水果,而到了北方就成了比较特殊的水果了。

2.现在的幼儿知识经验都较丰富,介绍常见的水果可由幼儿自己来介绍。

当幼儿介绍自己拿来的水果时会有一种自豪感。

3.活动可延续为一个半日活动。前半部分介绍各种水果,尽可能让幼儿充分了解;后半部分让幼儿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用来布置和装饰环境。

4.若照片较难收集,可用各种画报或宣传广告图片来代替。

5.将带来的水果保存好,以便下一个活动继续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发展听觉分辨力。

2、通过自制响罐,感受声音产生的有趣,培养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胶带纸。

2、大米,小米,豆子等晃动易发出声响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出示响罐,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装有豆子和小米的易拉罐两只,晃动罐子,

请幼儿倾听,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罐子中装的是什么?

2、观察教师提供的制作材料,了解其特点及功用,尝试制作响罐。

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响罐。

指导给罐子装入多少物品,响罐该如何密封。

3、猜响游戏

(1)集体猜测,听一听响罐里装的是什么?进行分类。

根据响罐声音的细微差别,对装入物品多少进行排序。

(2)自由结伴,根据晃动的声音互猜罐子中装的是什么?

4、用响罐为曲子伴奏。

教师先用响罐示范一遍伴奏,让幼儿欣赏。

幼儿与教师一起用响罐为曲子伴奏。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菠萝学名凤梨,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菠萝树上。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和爱吃的一种水果。在孩子们的眼里,菠萝是一种特殊的水果――它的果实总和密密的叶子连在一起、它的表皮特别的粗糙、吃到它的果实有点困难……为了和孩子们一起全面的了解菠萝,我们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依靠感官的观察、了解正确的削菠萝方法等活动过程,幼儿在猜猜、玩玩、看看、吃吃中充分感知菠萝的特性,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观察探究能力,提高幼儿了的感知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认识菠萝的特性。

2、在观察、交流中,了解削菠萝的正确方法。

3、幼儿在活中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菠萝,一份削好的菠萝。

2、菠萝拼图四张,观察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回忆感知菠萝的特征

1、猜谜

师:“今天我们小六班来了一位水果客人,想知道它是谁?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谜,发现这种水果是菠萝。

2、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猜出它是菠萝的?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我们发现菠萝

二、玩菠萝,感知菠萝外部特征。

3、玩菠萝

幼儿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充分探索菠萝的特征。

4、讲菠萝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卡。

(菠萝的皮很粗糙,摸上去有刺,叶子上有刺,叶边有锯齿,硬等)

5、削菠萝

菠萝为什么又重又硬?它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

请出水果超市的叔叔,当场示范削菠萝――观察第一步:去表皮,第二步:去疙瘩。

在看削菠萝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因为菠萝表皮又厚又硬,凹凸不平,所以要用特殊的工具来削。

三、吃菠萝,品尝菠萝果实的味道。

1、泡菠萝

师问:菠萝削好了,我们可以吃了吗?

为什么切好后菠萝必须经盐水浸泡才能吃?

2、吃菠萝

幼儿品尝,讲出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幼儿小班科学游戏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生命诞生的一系列科学知识。

2、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3、引导幼儿体验生命诞生的意义,了解成人的艰辛。

二、准备

1、婴儿诞生画报一张、孕妇画报一张、相关图画若干,实物投影仪一台;

2、幼儿照片展;

3、《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过程

(1)听《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导入课堂。

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听了之后感觉怎么样?

(2)幼儿讨论并学习:为什么会有你?

1、幼儿讨论:你知道为什么会有你?

2、请个别幼儿回答,并鼓励他勇敢的讲述自己的观点。

3、教师小结:出示相关图片并讲述

爸爸和妈妈是一对相爱的人,爸爸的一个器官--睾丸中会有许多的小东西,它叫精子;妈妈的一个器官--卵巢中也会有许多小东西,它叫卵子。当爸爸和妈妈结婚后,爸爸的一个精子就会和妈妈的卵子结合一起变成了一个大的受精卵,并且藏在妈妈的子宫里。而这个受精卵就是小宝宝,它到了一定的时间(出示胚胎成长图,并运用小树比喻的方法深入阐述),就会慢慢变成一个小胎儿藏在里面,这时妈妈的肚子就越来越大(重点阐述妈妈怀孕期间的各种反应,也可让幼儿自由发表观点),10个月左右宝宝要出生了。

(3)幼儿讨论并学习:你从哪里来?

1、幼儿讨论:你知道宝宝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2、请个别幼儿阐述自己的观点。

3、教师小结:

(1)自然生产教师可出示图片讲述。

(2)重点讲述母亲的剖宫产痛苦,引导幼儿尊重女性。

(3)教师总结。

(4)活动延伸:爸爸妈妈的希望。

(5)幼儿讨论: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有什么意义?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7

科学:动物的尾巴

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经验准备: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树林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看,真漂亮呀,树林里有些什么呀?

二。观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

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

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戏、巩固知识。

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

2、幼儿操作。

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们!

四。儿歌渗透、了解作用。

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3、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

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动、拓展经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2、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认识的雨

师: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2、下大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

3、下小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4、你知道雨有什么用吗?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

1、参观材料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

(1)幼儿参观

(2)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

幼儿自由探索

(1)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

(2)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

(4)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

(5)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

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乐意探索、寻求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

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熟鸡蛋、各种物品:沙包、米、泥、瓶盖、小杯子、布等。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2、师(以蛋宝宝的口吻):小朋友真快乐,我也想站起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能帮助我吗?

二、幼儿探索活动

1、第一次探索活动

⑴让幼儿交流为什么蛋宝宝站不起来?

⑵迁移生活经验,说出哪些物体也是圆的。

2、第二次探索活动

⑴幼儿探索,借助各种物品使蛋宝宝站起来。

⑵幼儿相互交流操作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游戏活动:孵小鸡。

师生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幼儿边模仿鸡走边念儿歌:"鸡妈妈真能干,会捉虫、能下蛋,孵养小鸡带着玩。"鸡妈妈边绕圈边走边问:"小鸡小鸡多大啦?"小鸡回答:"长出脑袋和嘴巴。"最后小鸡说:"翅膀出来了,我能出来找虫吃啦!"鸡妈妈带着小鸡一起出去找虫吃。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的语言角中,投入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鸡成长的过程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1.交流材料,回忆经验

从孩子们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入题,询问小朋友还找到了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并请他们跟好朋友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

2.分类介绍,丰富经验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各自带来的材料,说说他是怎么知道这种材料可以制泡泡水的。

(2)由于小朋友带的材料可能有重复,无需一一介绍,当介绍到某种较普遍的材料时(如沐浴露),可以问问还有谁也带了这种材料,带的是什么牌子的,等等。

3.运用经验,积极探索

(1)在探索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对材料作简单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孩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a.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

b.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c.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d.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分享这些信息。

4.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和孩子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