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优秀7篇】

你知道怎么教学小学语文吗?你知道怎么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

教学准备: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出新课:

1、导入:

1)我们的家乡在下沙,作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个来下沙参观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绍下沙,你会怎么来介绍,我们都知道有下沙开发区,那么还有吗?(钱塘江大潮)

你们看到过钱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没有)

2)播放录象。(创设情境,想象我们已经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们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迟迟不肯来,同学么着急么?)

3)过渡:看完之后,请你来谈谈感受?(真壮观;真雄伟;真有气势;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学习“潮来之时”部分:

1、我们小作者把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用他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2。3自然段。

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2、学生自由朗读。

3、理清写作顺序,

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边演示边练习说话)

4、根据提示,创设情景,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图片):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看看作者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

5.小结: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认识的钱塘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声音气势)

三、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观看录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动手写几句想对钱塘江大潮说的话)

2、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现在钱塘江大潮还没有被科学家利用,等你们长大后可以去研究)

3、课外延伸:介绍书籍,网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 篇3

课题:3、江南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前准备: 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11张生字卡片;古筝曲磁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 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 二、初读 出示词语:莲叶、江南 、采莲、鱼儿(带拼音)。                    (1)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自由读、指名读。 (2)提高难度,去掉了拼音你还能读出来吗? (3)最喜欢哪个词语,用它来说一句话。 江南可真美,小朋友把它说得更美了,书上有一首写江南的小诗呢!愿意去读一读吗? 2、初读课文。 (1)谁来提醒大家,翻到第几页。比一比谁的姿势好。 (2)要求:读准字音,碰到不会读的就请我们的好朋友拼音帮帮忙,拼读几遍。 (3)学生借拼音自渎课文。 (4)分句指名读,注意正音。 (5)齐读课文。  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 师配乐朗读,老师读得怎么样?知道为什么这么好吗?老师有秘诀:就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诗句里的画面,这样就把课文读得好了。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可 叶 田 鱼 西 北     2、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课题:3、江南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劳动人民采莲时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重点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课前准备: 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上节课学的生字。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 小朋友要想读好课文,还要先弄懂课文的意思呢!谁学得认真,一定就会读得好,朗读之星就会和你交朋友。 1、出示第一句 (1)指名读。小朋友读懂了什么呀?                     (2)质疑:点“何田田”,出示问号,。示图:你们看这些荷叶长得怎么样?  同桌交流。(荷叶多么漂亮、碧绿,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  何:可以理解为多么  用你的朗读把荷叶的美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过渡:江南是这么的美,河塘里长满了碧绿的荷叶,到了采莲的时节,人们在莲叶和田田的池塘里采莲子。 3、出示第二句。  动画:许多的鱼儿也来凑热闹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来游去……   质疑:为什么这里不用游而用戏?  鱼儿像小朋友一样呢,和好伙伴在一起高兴地游戏作乐呢! (1)谁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   (2)自由读,小组读,评出朗读能手。 (3)指名一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们眼前看到了什么呀? (4)咱们就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齐读第二句。 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 (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小鱼,小鱼,你别走。刚才你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能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齐读) (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荷花、莲叶随处可见。小鱼们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可高兴了。让我们再去游一游美丽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齐读全文)                             三、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配乐)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回家找描写荷花的小诗,读一读,背一背。或画一幅你眼中的江南图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自探

1、教师预设的自探提纲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纲进行自探学习,自主解决自探提纲中的`问题。

3、展示自探成果(通过班级交流及时反馈与矫正自探中存在的问题):

(1)出示词语:

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2)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仿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

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那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词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书上作个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

7、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8、熟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出感情;指名学生逐节朗读,学生评价;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9、师生归纳小结。

三、运用拓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四、作业设计

抄写生字、词语。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用卡片检测生词。

2.用卡片检测生字。

3.朗读剧本(课文)前半部分的内容。

二、感情朗读,内化语言。

对话——

大象:真的吗?……装的?不会吧?

1. 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 注意提示语,理解、积累词语“龇牙咧嘴”“着急”“疑惑”。

3. 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感情朗读,一边思考:刚才大家都相信了小猴的话,现在你们为什么又不明白了?

对话——

大象:小猴,你被打……头歪向一边。

(1)重点指导大象与小猴的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一是体会大象的足智多谋,很巧妙地揭穿了小猴的谎言;二是体会小猴的单纯与谎言被揭穿后的窘相;(这是本课教学中又一个难点的地方,要有多种教学预设,从不同角度进行突破,使学生有丰富情感体验。)

(2)理解“不假思索”的意思。

(3)“众人哈哈大笑起来”,说明大家都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4)学生分角色表演。

三、讨论交流,适度拓展。

1.“小猴为什么脸红了”?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做人要诚实,要实事求是)

2.我们帮帮小猴吧!通过大家的帮助小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练习对话)

四、练习背诵“台词”。

(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来表演,体会学习的快乐。

六、指导学生书写六个字。

七、布置作业。(略)

八、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读通了剧本,学会了生字、理解了新词,还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你们都成为了老师心目中最出色的演员!真棒!如果你们有机会参加儿童话剧表演比赛,相信你们一定也能获得特等奖!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示了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访问朋友,月夜敲门惊醒了小鸟。另一幅是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诗,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充沛利用好这些图,可以形象地展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难点: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对策:听、读、说。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出示并理解: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和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安排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用词的精当。

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体会用词的精当。

难点: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对策:读和品。

教学准备:重点句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填空:()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贾岛和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7、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二)、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考虑: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三)、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考虑: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示,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实、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x。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考虑: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考虑”?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朗读。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五)、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指导造句。

四、作业:

以填空形式复习第一小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贾岛的那种反复吟诵、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学生能抓住文中精当的词语连贯的、条理清晰的讲故事。

难点:能有声有色的、响亮的讲故事。

对策:注意抓住契机,引到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指导讲故事。

师:要想讲好故事,先得读熟课文。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x那样,展现故事的情节。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学生说课文顺序,老师板书。

学生练讲:

(1)各自结合板书提示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各组推派代表讲。

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二、安排练习

1、誊写词语

2、体会课后练习4中带点的词语含义和用法。

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x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教学反思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因此,学生对于“贾岛”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他是一位“苦吟诗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让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从文中寻找“苦吟诗人”的形象。很快学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两节。这两节的学习要点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词语的含义,例如:“吟哦”、“簇拥”、“比比划划”等,又要通过这些中的一些词语来领会贾岛作诗时的专心致志、刻苦严谨的品质,这样教学的一个重点得以化解了。接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另一个重点——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达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身品味韩愈的话,发表自身的感受,说说韩愈的分析有无道理。在一番自我考虑之后,小朋友既消化了韩愈的言语,也深深地引起共鸣,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体会“绿”字的妙处。这样课内外的结合与补充,让学生在感悟到何谓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作文会有协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写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激趣。

1、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指名读、齐读。

2、为什么要读这句话呢?因为这句话是有哲理的。我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节课后就会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二、导入新课。

1、大家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理想,比如做科学家、画家、医生、运动员等等。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做这种工作呢?(板书:扫路人)

2、指名说说想不想,并陈述理由。

3、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扫路人。(补全题目,板书:天游峰的)

4、齐读课题,突出“天游峰”和“扫路人”。

5、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课文既写了天游峰,又写了扫路人)

6、课文洋洋洒洒几百字,实际上就是写了这两个方面,那么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这位扫路人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三、品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高”和“险”。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一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自读自画自悟,师巡回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第2节、第7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天游峰的高、险)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险)“九百多级石梯”,(高,台阶多)“银丝”、“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险)。教学时抓住“抛”字用换词法(落)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②“终于”、“好不得意”(以人物的心情来反衬天游峰的高和险,天游峰很高,要上去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作者上去了才会“好不得意”)

③“顶天立地”(高)“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多,要登上去很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游人上去都很吃力,烘托天游峰很高很险)

④指导看图体会。

4、整体出示第2、7两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听课文配乐朗读,体会天游峰的高、险。

5、齐读这两节。

6、天游峰是这样的高这样的险,台阶是这样的多,可是有一位老人却要天天扫这些台阶——(红色显示第7节最后一句)

①齐读。

②我为什么要倒抽一口气?(因为天游峰又高又险,老人的工作量很大,令人敬佩。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③可不可以把“一级一级”改为“一级级”?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

④指导朗读:“一级一级”要慢些,要读出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是一点一点扫的。省略号要慢两拍,因为扫地扫得很累,“倒抽一口气”要轻些。

7、过渡:天游峰很高很险,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位老人却要每天重复做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

四、品读课文,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文中彩图,师解说: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他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头发、胡须都是白的说明他的`年纪很大,从他微笑的神态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也很快乐。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老人的句段,用“”标画有关语句,并注明你画的文字是从哪个方面刻画老人形象的。

2、生自读、自画,师巡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关段落文字,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老人的形象)

①老人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出示第3、8两节(写外貌的文字用红色强调)

②这样的老人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褪色”“运动鞋”说明老人节约、朴素、辛苦、生活条件不优越。“精瘦”“瘦削”“黝黑”“炯炯有神”说明老人很健康、有精神、很勤劳。“慈善”说明老人很善良。

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概括一下。指名说。

4、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位老人?是什么吸引了我?(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到了扫路声)

读第2节相关文字。

5、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要分开呢?两次描写有什么有不同?(从作者的角度看,第一处是粗看,因为“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处是仔细打量,因为“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这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读这两外文字(以蓝色出示)

6、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指名说(敬佩、佩服)。老人是怎样谈自己的工作的?

引出4—6节。指名读。交流、体会:“沏茶”说明老人热情好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说明老人不怕累、能吃苦,喜欢自己的工作,对这份工作很满足,工作虽重但心情很好。“扫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净,就没有“好山好水看一程”。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

7、这位老人多大了?(70岁)出示第9—12节。读。老人说这话时是什么神态?(悠然)老人会离开这里吗?(不会)把“我能舍得走吗?”改为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更能从中体会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为什么不想离开?(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体会老人对大山的情怀。)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

练读,读出老人的悠然神情和不舍的语气。

8、过渡:这位老人的态度感动了我,所以我在临走时————(出示第11、12节)

抓住“紧紧”“再”体会。(“紧紧抓住”说明作者感情深挚,握手表示友好,“紧紧地抓住”抓得更紧了,说明他们两个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了。“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还要回来,30年以后还要来,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忘记这位扫路人,可见扫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为什么是30年后再来看老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祝福,对老人的信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了老人的自信和对生活充满信心。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勤劳,天天这样扫,锻炼了身体;山上空气好,环境好;老人不会离开这里更不会死去;老人有自信有信心能活到100岁)

引读这两节,体会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9、分角色或自由朗读3—12节。

五、拓展研讨。

天游峰又高又险,台阶又多,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感到很累。我也由于登上了山而好不得意。那这位老人每天都要登山、扫台阶,他累不累呢?(出示相关语句)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交流:身累心不累。累:天游峰高、险、台阶多,天天扫当然累。不累:习惯了;不舍得离开;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觉得累;以苦为乐,热爱生活;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个工作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老人轻轻松松的语气、悠然自得的神情可看出;从老人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豁达)可看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