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上册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9》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五、教学过程:

十几减9教案

(一)热身赛

8+9= 15-9= 17-9= 6+7= 13-9=

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

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12-9 = 16-9 = 14-9 = 18-9 =

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 (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4+3 〇17-9 15-9 〇5+9 7+8 〇9+6

4-9 〇15-5 16-9 〇13-9 12-9 〇9+4

4、地雷大作战(想加算减)

师:同学们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 )=12 9+( )=18 9+( )=15 9+( )=11

12-9 = ( ) 18-9 = ( ) 15-9 = ( ) 11-9 = ( )

5、看图讲故事

师:我们安全的走过了雷区,现在休息一下来讲故事吧

(三)活动

师:同学们,在你们聪明才智的帮助下,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夺回了宝藏,看,他们来向我们表示感谢了呢!为了庆祝一下,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找朋友)

师:喜羊羊他们完成了任务,要回羊村去复命了,他们想买一些礼品带给大家,现在请大家一起去自选商场帮他们挑选礼物吧!

(1)妈妈给了你16元钱,你最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2)如果可以买两样,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学习了十几减九的几种计算方法,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说说15-8和13-7怎样计算?

谈收获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大家这节课学会了讲故事,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等很多东西,还利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计算十几减八和十几减七这些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师:你喜欢灰太狼吗?

生:不喜欢,他老做坏事

师:对,灰太狼总喜欢搞破坏,但是老师觉得灰太狼有一个优点,他虽然每次都失败,但是却从未放弃,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那这节课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们一次次战胜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败,我们胜利了,我们就是喜羊羊!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1模板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11页:植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人人参与口算,学生能够简单的、有条理的阐述思考过程。

4、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04= 3000 6= 60 8=

311= 100 5= 23 2=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出示课件)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回答)

这道题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组,应该用除法来解答。 板书:36 3

怎样算出这道题等于多少呢?

(设计思考:教师提供本课的主题图的画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探究算法

(1)用乘法想除法

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他使用乘法来想除法的结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出示课件)用小棒分一分。

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组分3根,可以分成10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组3根,可以分两组。10组加2组就是12组。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过程。

303=10 63=2 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

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

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

(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倡导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不固定计算思路,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试一试

试一试,并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 633= 262= 444=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说说每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82= 60 3= 804=

802= 66 3= 844=

8002= 693= 884=

2、夺红旗

461= 993= 484 = 1005= 6309=

720 8= 963 = 86 2 = 4008= 1803=

小朋友请看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

除数都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

3、解决问题

教材第10页第2题2 。

教材第11页第2题

第1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应该用除法解决。777=11。

答: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11倍。倍在这里不是单位名称。

第2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应该用减法解决。777=70(元)

答:一双鞋子比一副手套贵70元。

第3小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1)买8副手套要多少元?你来解答一下吧。

(2)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一共要多少元?请你解答出来。

请看正确答案。37+77=21+77=98(元)

答: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要98元。

4、第11页第3题

(设计思考: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让学生解决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是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5 5

1 423324 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测量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天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的课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2、测量: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

(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而在我们的学习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学生尺。(在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观察、探究:学生尺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结合学生的发现,讲解刻度线、字母cm及其含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谁知道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

(4)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常见物体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

(5)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猜一猜,5~6.9~10、0~2.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出发,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诱发学生的跳跃思维,加快1厘米的认识过程。)

③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等腰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讨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找一人上台演示,得出经验: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三角形的一条短边,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

讨论: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大约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到用相同的工具测量物体,在操作中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找出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索中去发现与创新。)

三、巩固练习。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3题,先估计,再测量。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你表现得怎样?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深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具体的数理观念举一反三,延伸课堂的内容

教学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这学期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首先一开始,我们来玩一个口算比赛的游戏吧。(出示小黑板上的题目)看一下小黑板上的题目,我们通过指名口算的方式来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够成为我们班的“口算王”。(每生四道题目)

10-7=2+13=6-2=17-3=

8-0=18-10=5-4=4+10=

6+9=20-8=8+5=5-5=

5+7=19-7=0+15=7-3=

师总结,哇,很多同学表象的都很不错哦!恭喜xxx这节课成为我们班的最棒“口算王”!老师还准备了很多有趣的题目,那我们能够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都能够解决吗?一起开始我们的破解之旅吧!

(设计意图:以游戏情境复习导入,直接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第一站:魔幻城。魔幻城里面因为缺少了一些数字而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引导学生完成填空,一起来帮它恢复魔力!

做完练习后,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然后引出下一个模块。总结,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够把上面的问题解决,真棒呀!我们探索完了魔幻城再一起出发看看下一站是哪里,好吗?

2、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去下一个模块--数学游乐宫。出示书上第108页的第10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把学生提问出来的数学问题找两道比较典型的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一起解决这两个问题并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解法和结果。

(4)请两名代表交流自己的解法和答案,师给予评价。(设计意图:进行知识梳理完成自我内化吸收。)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走完了游乐宫之后,我们走呀走,哎,来到了科技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聪明屋里面有哪些奥秘吧!哇,原来科技馆展览了两个机器人啊,机器人上面好像有问题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之后进行交流结果。

2、巡视教室,并做必要的指导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书上第109页第11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聪明屋(猜一猜)

(1)我比2大5,我是( )。

(2)我比13小9个数,我是()。

(3)10个2就是我,我是()。

(4)我是9后面的第十个数,我是( )。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自主检测

拿出你们的课本,做一下p107的第3题、p108第7题和p109页的第13题。(师巡视生做题情况)

学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中表现比较满意的地方?那些地方还有待于加强?

(设计意图:运用一些针对性强,非常典型性的检测题,掌握学情,做到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

板书设计:

用数学

第10题

算式

(学生出的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朋友乐于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字游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上课一开始,用邀请他们参加有趣的游 www.shancaoxiang.com 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我是由学生自己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经历合作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不管充当哪种角色,都能负好责任。

整节课中,我感觉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如课堂纪律有点混乱,个别学生不够积极,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吸取经验,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上册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电脑演示)

教学过程说明:结合教材,精心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

2、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电脑演示)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6)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十数减整十数。(电脑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借助苗圃有许多鲜花的场景图,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爱可以……这样,

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巩固练习

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花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电脑演示)“花花,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和小朋友们能解决吗?”“能!”“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借助“排第几?”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

2、会写6~10各数,掌握6~10的数的组成。

3、渗透简单的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掌握6~10的数的组成,渗透简单的找规律。

教学准备:“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1、瞧,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操场上有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言。

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几?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数怎么写呢?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谁能教教大家?

6像……,7像……,8像……,9像……,10像……

三、巩固练习

1、写6~10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是小鸟回家,重点让学生比较两个4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同一个4,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

第4题是饭前准备筷子,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渗透按群计数。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几个,什么时候用到第几个?

四、: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后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