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1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1+5=6)

(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

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

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2+4=6)

(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

(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

(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

(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

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交流。

(5+2=72+5=77-2=57-5=2)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这幅图分成的两部分相等)

小结:当两部分的数量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13个十是多少?

(2)25个百是多少?

(3)5个千呢?

(4)80里面有( )个十。

2.简答题。

700里面有( )个百。

130里面有( )个十。

4000里面有( )个千。

二、进行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学习例3.

1.出示①400+300=

思考: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解法:

a.400是4个百,300是3个百,4个百加上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b.400加300等于几,因为4加3得7,所以400+300最后等于700.

c.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加起,最后得700.

教师板书:400+300=700

想: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

2.出示(2)700-300=400.

学生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做法,教师均要给予肯定,特别要肯定这种想法:因400+300=700,所以700-300=400.

3.出示(3) 20xx+6000=

小组讨论。出现几种方法后,说出计算结果。

4.出示(4)9000-4000=

学生推理出:9个千减去4个千等于5个千

(二)学习例4

1.出示例4 200+30=

230-30=

230-200=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道题向大家介绍快速口算的方法。

2.学生汇报:

200+300=230 2个百加上3个十等于2个百3个十是230.

先减整十数 先减整百数

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十,可以用整十数先减去整十数再加整百数。也可以几百几十先减去整百数,再加上整十数。

4.练一练

200+400 3000+6000 9000-7000

450-50 4500-4000 3400-400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 80+50=

130-80=

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到想加法递推。

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就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

2.出示:900+600= 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练一练

70+50= 400+600= 800+900=

120-50= 1000-600= 1400-800=

(四)总结。

让学生观察板书后讨论,今天学的是什么样的口算?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

三、巩固练习题【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

900-300 540-300 2900-800

20xx+5000 640-200 7200-200

4300-300 5200-200 360-360

2.接力赛。看算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 【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3分钟完成)

700+500 3000-20xx 7000-1000

400+50 7000-20xx 400+500

600+500 90+50 3000+20xx

1700-800 1200-700 360-70

4600-500 50+700 630-30

2.直接写出答案。

500+30= 7000-1000= 550-50=

700-200= 60+30= 370-80=

4500-200= 70+80= 720-20=

3.扩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 )+350=750 400-( )=80

( )-70=210 280+( )=780

(2).菜店有萝卜350千克,卖了一些,还剩80千克,卖了多少千克?

4.思考题。

用10、20、30……80八个数,分别填在小圆圈里,使每个大圈上五个数的和等于21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012345678910

10987654321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⑦⑤

①⑨

⑥④

⑤⑧③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 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4. 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小白兔、小猴、小松鼠、小熊等许多小动物。它们决定举行第一届森林运动会,咱们去看看吧!

2.课件呈现森林运动会的画面。

(1) 提出要求: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每个代表队各来了几位运动员,并帮它们整整齐齐排好队。

(2) 每个小组发一张粘贴表(如下图)和小动物图片,让学生把它们贴在方格中。

(3) 学生汇报,可让数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

二、 引导探究,组织讨论

1. 帮小动物设计比赛方案。

提出要求: 小动物们首先要进行的是拔河比赛,小朋友能不能先帮助它们设计比赛方案(哪两种小动物分在一组比赛)?

(1) 学生分组设计比赛方案。

(2) 学生分组汇报。

方案一: 小白兔(4)小猴(4)

方案二: 小白兔(4)小松鼠(5)

方案三: 小白兔(4)小熊(3)

方案四: 小猴(4)小熊(3)

方案五: 小猴(4)小松鼠(5)

方案六: 小松鼠(5)小熊(3)

2. 认识=。

(1) 让学生看设计的这几种比赛方案,想哪一种最公平,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小白兔(4)小猴(4)这种方案最公平,它们都是4只,一样多。

引导学生用○代替小白兔,用△代替小猴,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2) 指出: 像这样,小白兔和小猴一样多,我们就说小白兔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相等,可以用=连接起来,写成4=4。(板书)

(3) 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6个○,让学生对着○摆△,要求△和○同样多,指名到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自己摆。

(4) 介绍=。

=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学生读并观察=的样子。

学生汇报: 两横一样长,粗细一样。

指导学生写=。

(5) 练习。

出示5 ○ 5,让学生填空并读一读。

3. 认识><。

(1) 出示后几种比赛方案,让学生说看到这几种方案,有什么想法。

(2) 学生观察,回答: 这几种方案不公平,有的代表队小动物多,有的代表队小动物少。

(3) 出示小松鼠(5)小熊(3)比赛图,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案是不是公平。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① 小松鼠多,小熊少,比赛不公平;

② 小松鼠比小熊多,比赛不公平;

③ 小熊比小松鼠少,比赛不公平。

(4) 指出: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大,可以写成5>3;反过来也就是3比5小,可以写成3<5。

(5) 引导观察并指导书写><。

>: 开口朝左,尖尖朝右,左边数大,右边数小。

<: 开口朝右,尖尖朝左,右边数大,左边数小。

指导书写>和<: 先书空,再描红,最后独立写。

(6) 启发学生根据5>3和3<5再说说几比几大,几比几小。

(7) 出示以下练习:

△△△△ □□□□

○○ ○○○○○

()比()多 ()比()少

4 ○ 2 4 ○ 5

要求学生先用△和○摆一摆,再填空。

三、 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1. 出示: 2 ○ 1 1 ○ 0 3 ○ 3 2 ○ 3 5 ○ 4

要求先在○里填上><或=,再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让学生从1、2、3、4中任意挑选两个数,先比一比,再用><或=连一连。

3. 举卡片游戏。依次出示:

4>○ 2<○ 5=○ 1<○

要求学生从学具盒中选出合适的数字卡片并举起来。

四、 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课后观察学校和家里的东西,每次挑选两样,运用学过的方法比一比它们的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几时半、

2、初步认识时针与分针的作用。

3、向学生渗透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整时数”和“几时半”。

教学难点:

认识几时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看,小明学会分类以后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妈妈奖励他一个钟表,小明可喜欢它了!今天,咱们就和小明一起学习认识钟表吧!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2)观察这些小格的大小是否相同?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格?

(3)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4)师演示实物: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针根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还有大小相等的12个小格。

2、认识整时。

(1)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那钟有什么用呢?

(2)你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3)学生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认识了这么多时间,你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吗?

(5)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认识电子钟:

(1)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2)电子钟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4)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

4、认识半时。

(1)、出示课件:你能说说是什么时刻吗?

(2)、同桌交流、汇报。

(3)、你们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指向6。)

(4)、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半时分针转半圈,指向6。)

(5)、小结: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5、认识电子钟:

(1)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2)小结: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3)根据时间在钟面上画出分针和时针。

三、练习巩固:

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练习会认、会读、会拨整时和半时。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实践作业: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

使学生建立“凑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花狗和小蚂蚁在做游戏,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画一画,填一填(投影)

每行再画几个是10个?同桌说后再汇报

2、10的组成

二、学新知

1、小蚂蚁和小花狗看大家表现的好特别高兴,愿意和大家交朋友要考考大家。

2、出示葡萄图

你能看图说出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板书:3+7=1010-3=7

7+3=1010-7=3

指生说说算式的意思。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蚂蚁:小花狗给你们出的题太简单,我来考考你们。

8+2=10-8=6+4=10-=

2+8=10-=4+=10-=

4、课间休息

5、游戏

a)玩扑克说10的组成

b)连线:凑成10P47T2

c)比一比

4+6=10-9=7+3=10-4=

10-3=9+1=10-2=10-7=

5+5=10-6=10-5=2+8=

d)猜一猜

小花狗和小蚂蚁要奖励认真听讲的孩子,大家猜一猜袋里可能

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10朵

6、谈收获

7、板书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7=1010-3=7+=

7+3=1010-7=101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练习看图意列式,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重点: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己看图列算式,说图意。

生:10-2=8已知飞机里和飞机下边共有10个人,飞机下边有2个人,求飞机里有几人。用总数减去飞机下边的2个人,就是飞机里的8个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块糖,盒子外边有2块糖,一共有几块糖?用加法。8+2=10

二、求未知加数

1、看盒里有几只果茶?(7瓶)再放几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从7数到10,还有3个。10-7=3)

2、看:小刚做了几个灯笼?(6个)再做几个就是8个?(2个,从6到8还差2个,8-6=2)3.算一算:3题

三、看谁做的快

注意几减0还的几。

四、小猫钓鱼看谁钓的最快

五、游戏:

猜一猜左右手凑10。左右手凑9

六、赛跑

1、观察哪一队跑得快?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术问题?(两队共有几人?哪一队快?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共几人?

七、作业:练习10以内加减法口算卡片

板书:?人

8块糖

飞机图

2块糖

10-2=88+2=10

教学反思

多数学生计算较快。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口算:20+50= 3+2+4=

10+80= 8-5-2=

70-30= 4+1+3=

90-30= 10-3-6=

30+70= 8-6-2=

师: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的连加。板书:30+20+40=

(1)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0、20和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

问:你会算吗?

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和他想得不一样?

(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

(想:3加2加4等于几,就是几十。)

2、教学例2的连减。板书:80-50-20=

(1)师: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80里面去掉50这部分,再去掉20那部分或从80里面去掉50和20这两部分)

问:怎么算?(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80减50等于30,再算30减20等于10.)

(想:8减5再减2等于几,就是几十)

3、比较: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与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各组进行汇报。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口算:2+5+1= 9-4-3= 1+3+4= 8-2-6=

20+50+10= 90-40-30= 10+30+40= 80-20-60=

请一位女生代表做第1行,一位男生代表做第2行,女生和男生交错进行,其他同学做裁判。

问男生代表: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2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50页的第4题。

3、应用问题

(1)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你是怎样算的?

(2)同学们前年栽了30棵树,去年栽的和前年同样多,今年又栽了50棵,三年一共栽了多少棵?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4、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设计说明

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乡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拨钟面”“制作作息时间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间的认识与有趣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2、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钟面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找生活中的电子表”“设计星期天的活动安排表”“帮小熊修钟表”“小小设计师”等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谁家的钟声这么响?

(2)课件出示主题图。

①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谁能告诉大家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7点、7时)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墙上的挂钟、床头柜上的电子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新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认识钟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a.有两根指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b.有从1到12这12个数。

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教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竖着数,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起立。

(这位学生做出正确反应,被选中来到讲台上。)

2.学生尝试发指令,继续选拔出其余比赛人员和记录员。

教师继续发口令,选择一定人数后,请学生发口令。

教师注意观察人数,挑选十名男同学,十名女同学,分为男队和女队。再挑选男、女同学各一名,作记录。

3.说明比赛规则,准备投球比赛。

队员和记录员各就位,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说明比赛规则:共有20个球,男队和女队轮流向一个篮子里投球,投中一个,记录员在黑板上对应位置画一个圆圈。

五、投球比赛

1.两队开始投球比赛,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记录员作好记录。

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说说比赛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第5题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提问: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谈话:课后,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一说,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给10、9、8、7、6凑10各需要几,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给9、8、7、6、5凑成10

教学难点:区分给这几个数凑十需要几

教学用具: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仙子与同学对话;做对口令的游戏。板书:10的组成

1010101010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

摆9个圆片,再添上几个就是10个了?

(学生边摆边说,指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板书:9+()=10

2、摆8个圆片,再添上几个就是10个了?

问:8加几等于10?

板书:8+()=10

3、让学生边讨论边动手操作,口述过程。

填空:

4、凑十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说一说圈一圈

A

******

**

***

**

B蘑菇图

C对口令

四、与学生一起编儿歌

1,9,1,9好朋友,2,8,2,8一起走,3,7,3,7点点头,4,6,4,6看杨柳,俩5相凑就是10。

编拍手边说儿歌。

五、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凑10的游戏

板书:9+()=108+()=107+()=106+()=105+()=1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认读半时时,分针指着“6”说清时针“走过了几”。

2、规范学生语言,将学生口语化的“几点”、“几点半”,说成“几时”、“几时半”。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给你们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觉。”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呀?(钟表)

2、我们通过看钟表,就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看钟表。(板书:学看钟表)

(二)新授:

1、观察钟面。

这是没画完的一个钟表,钟面上少了些什么呀?

(1)少数字。

还有谁和他有一样的发现?看来你们在家里经常看钟表。课件:(1~12)快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吧。(课件,空表盘)刚才你们数的可认真了,还记得钟面最上面的数是几吗?(每次叫两三个学生)(课件:12)最下面是?(6),右面是?(3)左面是(9)这四个数在我们看钟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2和6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看看还缺点什么?

(2)时针和分针。

预设:

1、少了三根针

哪三根针呀,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秒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有些表盘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分针和时针,这两根针可重要了,要想知道几点,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a、除了12个数,钟面上还有什么?

预设一:时针和分针。

你真了不起,都知道时针和分针了。这两根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呀?(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你说的真准确,谁再来说说?(找三个同学说: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预设二:有两根针。

你是怎么区分这两根针的?(一根长一根短。)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根针都有名字,短的我们叫它“时针”,长的叫它“分针”。谁来说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在你的表盘上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谁愿意在这个大表盘上找一找。其他同学认真看,看他找的对不对。

b、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针和分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转动的?(课件展示)谁来说说。(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转动的。)(从左到右,老师没太听懂,其他同学有听懂的吗?如果没有听懂的,说:麻烦你再给老师讲讲,再讲不明白,故作安慰状,摸摸他的头说,这样吧,你用小手给我们画一画它们是怎么转动的。)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快伸出小手和他一起画一画。

谁能用手画一画它们的转动方向?

我们一起画一画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

小结:你们知道吗,(边比划边说)像时针、分针这样转动就叫顺时针转动。

2、认识整时。

钟面上1~12这12个数,和时针还有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a、星期一的早晨,小明被小闹钟叫了起来。谁能说说小明是几时起床的?

预设一:6点,这个时候再找个学生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时间说成几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说法,小明是6点起床的,我们也可以说是6时(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预设二:直接说:6时。(说对了就直接板书)一起像他这样说说六时

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说清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找三个同学说。

和你的小伙伴说说这句话。

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c、小明来到学校后,就准备上第一节课了,你知道小明几时上的第一节课吗?(8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谁还想来说说。

d、上完一上午的课,小明就准备吃午饭了,谁知到(不要)他是几时吃的午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明12时吃的午饭,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12就是12时。)

谁再来说说。

我们一起来说说。

e、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做一做第一题的连线,连完赶快坐好。先发

看看你连的和我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几时?(6时)这是(8时)这是(12时)

像6时、8时、12时这样的时间我们就叫它整时(板书:整时),认真观察,当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赶快和你的小伙伴商量。

谁来说说: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我们看整时的时候,分针总是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你在表盘上任意拨一个整时,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说得对不对)

g、拨一拨。

《新闻联播》每天7时开始,你能拨出7时吗。拨完后看看你的小伙伴拨的对不对,不对的赶紧帮帮他。

下面,请你动手拨出这个时间(课件:电子表:9:00)

3、认识半时。

a、下午到了小明最喜欢上的体育课了,他是这个时间上的体育课,同学们认真观察(拨表从1时到1时半),这是什么时间呀?过1时了吗?(过了)到2时了吗?(没有)分针指着几呢?(6)时针指着哪呢?(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几才会在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1)。

小结:时针走过了1,没到2,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

谁来说说这句话?(找3个学生)

时针走过了1,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板书:1时半)

1小时有60分,一半是30分,所以一时半还能这样写。不要(板书1:30)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你能像刚才学习整时时,观察一下半时时时针和分针指着哪吗?(时针指着1和2的中间,分针指着6。)(找两三个学生说)

b、放学回家了,晚上小明准备睡觉了,他是什么时间睡觉的呀?(8时半)

谁能像说1时半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8时半的,小伙伴先互相说说。

(时针走过了8,没到9分针指着6就是8时半)

c、练习:这是什么时间?谁能像刚才说1时半和8时半那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贴一时半,一时半是小明上体育课的时间,你们看我贴的时针对吗?

d、第二天,小明的学校组织去动物园,说好了8时半集合,结果他这个时间就去了(课件:早一小时)到了集合地点,小明一个同学也没看到,急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说对吗?你要是小明,你准备什么时候到啊?谁愿意到这个表盘上摆一摆。

有了这次的教训,小明看时间时就仔细多了,到了动物园,里面可真热闹,这个时间狮子馆开门,小明应该什么时间到啊?(9时半)海狮馆这个时间有表演,什么时候到就能观看表演了?(11时半)解散的时候老师说他们这个时间在门口集合准备回学校,小明应该什么时候到门口呢?(2时半)

e、下面请你拿出练习纸,做一做上面的第二道连线题。看看我们练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1时半)这是?(8时半)这是?(7时半)

像1时半、8时半、7时半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它半时(板书:半时)看这样的时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谁来说说?

小结: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几时半时,分针都是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g、拨一拨

请你拨出3时半。

再拨个9时半。

(三)巩固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我想考考你们。

1、101页3连一连。

审题,连,反馈。

2、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力说8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一节课,小亮说8时的时候他都准备睡觉了。你们说谁的话有道理呀?

小结:晚上的8时也叫20时,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内容。

3、周六的下午,小明想干三件事:1、写作业2、吃饭3、看动画片,你能帮他安排时间吗?

你觉得哪件事最重要啊?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

(四)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知识窗。

如今的生活我们离不开钟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合理的安排时间,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就根据太阳照射物体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这叫立竿见影。日晷也是利用太阳照射形成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在故宫里就有一个这样清代的日晷,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设计:

学看钟表

整时:6时半时:1时半

6:001:30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 篇14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单元主题图的观察和小棒数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丛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和个位,知道11到20各数的组成

4、 能认读写1120各数,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5、 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的多等语言描述1120个数。

6、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7、 知道一个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能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时间:

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6263页例1例3,课堂活动13,练习八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认识感悟10个一是10

4、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5、 会读1120各数

6、 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一是0

2、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你看到了什麽?

初步认识11-20

二、新授

1、 学生那10根小棒,捆在一起,问:这捆小棒有多少跟?

10跟小棒叫做一个十

齐读:10个一是十,一个十就是10个一

2、 教学例1

(1) 学生数12、13根小棒

(2) 捆小棒

怎样捆才能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呢?

学生操作

(3) 写12

(4) 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

1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这个珠子表示多少?

还有几跟没有捆?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学生操作

个位的2表示什麽?合起来是多少?

读12

根据小棒写算是10+2=12

(5) 同理教13

3、 教学例3

(1) 学生拿15、18根小棒,并捆一捆

(2) 在计数器上画

(3) 问: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什麽?

(4) 写15、18

(5) 填算式

(6) 观察计数器图,你发现了什麽?小组讨论

老师: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各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

4、 教学例3

(1) 学生拿1捆和一根小棒,问: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11,学生填算式

观察11,你发现了什麽?十位的1表示什麽。各位呢?

(2) 学生独立填16、17、19的算式

(3) 出示20根小棒

学生数,有多少根?有几个十?

在计数器上拨20,问:十位的2表示什麽/

写算式10+10=20

5、 齐读1120 的组成

三、课堂活动

1、 66页1

2、 67页2、3

练习八1

课后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

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

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师生齐板:

6、7的分与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