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毕业论文优秀4篇

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化,高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促使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探究。本篇文章立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带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借鉴和思考,为我国高中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注入活力和动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化学专业毕业论文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1

一、认知同化论的基本理论

在认知同化论中,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主要有两个先决条件:(1)学生认可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有一种相互的关系;(2)学习的内容要能够将学生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先决条件具备以后,就要在脑海中形成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这样的概念.

二、认知同化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形成上位概念

初中化学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中最基础的阶段,而概念的教学又是其中很关键的一步,这里面就有很多上位概念.所谓的上位概念,就是学生认知中的`涵盖范围比较广的概念.如物质、酸、碱、盐等,这样的概念就是上位概念.这一类概念的讲解往往比较抽象.对于上位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PPT课件、演示实验、视频等方式来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有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讲“溶解度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采取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将等量的食盐、糖、氢氧化钙、硫酸钡分别放入等量的水中,学生可以观察到食盐和糖完全溶解,氢氧化钙部分溶解,而硫酸钡则几乎不溶.在这样的一个直观的感受下,学生就可以理解物质在水中所谓溶解度的差异是具体怎样的一种差异.又如,在讲“碱的概念”时,教师不要急于去下碱的学术定义,而是要告诉学生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样的物质可以称之为碱,让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上位概念衍生出下位概念

在学习下位概念的时候,要让学生认可新学习的概念和以前学的概念是有联系的,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使得下位概念的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在讲“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时,学生初次接触到这个概念可能比较困扰,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明白酸性氧化物是氧化物的一种,而氧化物又是化合物的一种,化合物又是纯净物的一种.这样的一种找上位概念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很快了解什么叫做酸性氧化物.在学习下位概念的时候,可以采用列图表或者关系图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强调概念之间的组合关系

化学概念的学习并不是单一的.化学世界本身探寻的就是物质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有的学生就有疑问:化学中只有四种反应,为什么还会有氧化还原反应?教师要告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包含的只是四大反应中的一部分,是对化学反应的另外一种分法.在四大化学反应中,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则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把四大反应和氧化还原之间的关系这样梳理以后,学生对于此部分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印象深刻.又如,关于溶液的概念,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学生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这样的一种分法显然是错误的.这就像吃饭一样,吃饱并不代表吃得多,没有吃饱并不代表吃得少,这都是因人而异的.关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也是根据溶液的不同而不同的.当然对于同一种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三、结语

总之,化学概念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将概念之间的关系分为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这样就将整个化学学习的概念串联了起来,有助于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概念理解新的概念,学习新的概念也会对旧概念的理解起到巩固的作用.此外,关键的是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把握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采用生动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得初中化学概念的学习事半功倍。

化学毕业生论文 篇2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33-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厉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质量滑坡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毕业设计制度废除与续存的争议。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提出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等方式取代毕业论文,然而,更多学者支持时伟(2010)的观点,认为毕业论文的地位难以替代,建议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从选题、指导和评价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另外,部分学者以渐进式培养为思路,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的论文训练体系;何玉润和李晓慧(2013)提议借鉴美国高校,为本科生定制丰富的研究项目;陈文祥(2015)提倡通过精简课程论文数量等方式增强论文写作与指导的连贯性。而牛锐锋等(2015)则重点在加强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层面给出了具体对策。然而,毕业论文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制度不具有普适性。陈希有等(2012)提出多样化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宽松、舒畅、高效的人才培养环境。同时,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一种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达到同一预定目标。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样化研究

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将毕业论文选题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性论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数据处理为主的毕业论文。这种论文需要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创新是最好的。二是应用型论文。主要是将所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即毕业实习单位中。这种类型的论文能够与毕业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应用能力。前者适用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后者适用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应事先确定毕业论文的形式与实习单位。原则上,通过集中性毕业实习,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与企业共同分析解决,其成果可以转换为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突破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围绕着实习基地发现的问题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需要学生与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商议确定,并报会计专业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根据不同的毕业设计形式,具体要求为:

(1)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要求。对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的要求与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基本一致,导师一般要建议保送研究生与有志于深造的学生选择这类题目。与现有要求一样,学术型毕业设计要求与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起来,纯理论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字数要求是2.5万字左右。

(2)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需要按照设定的规范和流程来进行,一般要经历初选题,与导师讨论,然后确定题目的流程。校内外导师需要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3)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具体某个实习基地的财务状况与质量进行调研、收集数据与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实习基地的财务报表,以此为核心,收集相关的佐证资料,给出最后的评价的报告。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4)财务风险评估报告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对实习基地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在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毕业设计要求。主要对实习基地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据此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要与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三、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设计

对应多样化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指导同样需要多样化。具体区分毕业实习阶段与毕业论文阶段,具体要求为:

(1)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毕业实习阶段的指导包括校内与校外导师的指导。校内导师主要是在校内准备阶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类型以及毕业实习计划。其中毕业实习计划是校内指导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带着毕业实习计划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即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实习,明确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以及应该收集什么。校内导师需要凭借经验对毕业实习计划进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导师的指导主要是从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始,主要负责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习基地现场情况修正毕业实习报告。校外导师另一个工作在于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所有毕业实习计划中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并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依据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毕业论文阶段的指导。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生返校,主要指导来自于校内导师。由于组内毕业设计形式各异,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对多种毕业设计形式有着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组内讨论的形式,指导教师与所有组内学生就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确的图片与文字记录。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经过讨论与展示的毕业设计不允许参加最后的答辩。

四、毕业论文评价与答辩多样化设计

1.毕业论文评价多样化设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偏重于平时的评价,因此,校外指导教师评分、校内指导教师评分以及学生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是毕业论文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思想是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以最后答辩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对应于多种类型毕业设计,需要将同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分类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评价细则

2.毕业论文答辩多样化设计。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采用必须答辩与选择性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1)必须答辩。在答辩环节上进行分类答辩,原则上选择学术论文的学生进行逐个答辩。答辩程序、要求与现有毕业论文答辩一致。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提交论文、进行PPT演示、接受答辩小组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

(2)选择性答辩。对除学术性毕业论文之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采用抽签答辩的形式,按照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总数20%抽签答辩。被抽到的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没有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的合计,不计算答辩成绩。

参考文献

[1]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73-176.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5]马忠,屈波,张金鑫。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113-118.

[6]陈希有,牟宪民,刘凤春,刘蕴红。关于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59-60.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of Diversified Graduation Project for Accounting Major

YAO Sheng,LI Shi-yi

(School of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化学毕业生论文 篇3

[关键词]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D720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财经类本科生就业压力较往年更显巨大,造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这不仅与本科生本身对毕业论文写作应付了事,态度不端有关,更暴露出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短期化、集中化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不足。新形势下优化完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已更显必要。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指导任务大量化

指导任务量大量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量大。尽管大部分院校对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都做出了不超过10人规定,但据笔者了解,由于部分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过大,造成教师实际指导学生人数超过20,甚至30人。这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无疑形成的巨大的阻碍。二是指导内容多样。从目前指导毕业论文的内容上来看,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同时还要把控毕业论文的格式以及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部分本科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研究方法不清楚,更有甚者甚至对计算机文档基本处理操作不熟练,挤占了本来就紧张的论文指导时间,也增加了毕业论文指导的任务量。

(二)指导时间集中化

指导时间集中化主要表现为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在短时期内过于集聚的现象。这一问题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时间安排过于集中。虽然部分专业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安排提前至大四第一学期,但受学生考研、考证及公务员考试影响,毕业论文写作在实际执行中造成压延,真正指导时间仍集中于大四第二学期。二是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扎堆。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寻求指导时存在一个突出的现象,要么是一段时间里没人找指导老师,要么是大家一起都来找指导老师寻求论文指导。而且集中指导的时间特别集中于毕业论文开题前及毕业论文提交前,造成短时间内指导任务急剧加大。

(三)指导形式封闭化

目前,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结合实际,通过面谈、邮件、QQ、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尽管这些方式为学生得到毕业论文指导提供了及时、有效、柔性化的现实途径,但这些途径的点对点方式也将论文指导置于封闭环境中,造成论文指导形式的开放性不足。特别是利用邮件、QQ、电话等指导形式,无法让同期毕业生得到更多的论文写作借鉴信息,也不利于论文写作常识性知识的扩散。

(四)指导内容重复化

指导内容重复化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同期指导内容重复。在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受指导形式封闭化的影响,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常识性知识常需要多次教导,甚至一个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指导过的问题又发生在另一个学生身上,造成同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内容的重复化。二是跨期指导内容重复。在不同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重复指导问题更为突出。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的问题,下一届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还是时有发生,几乎每一届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都需要多次重复指导。

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现有指导模式忽视写作主动性引导

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之所以造成指导任务大量化、指导时间集中化,其原因固然有招生、就业、考研等因素影响,但现有指导模式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长期规划指导以及非淘汰性竞争压力的缺失,也使得本科生缺乏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期规划指导的缺失使得本科生难以合理主动安排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计划,造成毕业论文写作进程随大流或严重依赖指导老师的督促。非淘汰性竞争压力的缺失使得本科生常常产生写好写坏一个样,早写晚写一个样的惰性思维,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坐等最后时刻的集中突击。

(二)现有指导模式忽视论文写作通识教育

目前,决大部分财经院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都突出强调论文的创新性,使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多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不存在共同知识,不需要有关论文写作的通识教育。特别是有关毕业论文的行文方式、逻辑结构、内容展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知识共性。但从目前毕业论文指导实际来看,部分院校或部分专业的通识指导每届只有一次,甚至是完全缺失。这无疑会使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只能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加强通识指导,增加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与指导工作量。

(三)现有指导模式缺乏互动引导

现有指导模式缺乏互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目前,虽然大多数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注重与本科生间的信息沟通,但传统的教师说教指导模式却使得本科生在与指导教师沟通时产生有“等办法、靠老师、要答案”的心态,完全依赖于指导教师的明确指示。二是缺乏同辈本科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目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都把精力集中到自己论文的写作上,忽视了同学间论文写作方法及思路的讨论,从而没有机会从其他同学那里汲取论文写作经验与教训。而这不仅从形式上使得毕业论文指导封闭化,而且还会进一步造成指导任务的大量化及指导内容的重复化。

(四)现有指导模式缺乏跨期指导

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大都按届依次展开。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任务也就主要集中于应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上。在这种指导模式下,虽然论文指导与纠正在每一届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以单循环纠偏的方式运行,并使得论文质量得以改善。但如将这种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置于多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来看,则或多或少有类似单曲循环播放的意味,加剧了指导任务的大量化以及指导内容的重复化。

三、改进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毕业论文指导长期规划

一是需要院校引入毕业论文指导的多学年跨度安排。转变大四集中展开毕业论文指导的传统工作模式,联系专业实际,尝试将毕业论文指导安排延展至大三,乃至大二阶段。结合不同时期专业教育计划安排,有针对性地采取先基础后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二是努力实现指导教师的早期指导介入。进一步拓展推动本科生的论文导师制,努力从本科生进人大学阶段便开始介入专业基础教育,积极促进从中学作文写作向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转变。

(二)引入非淘汰性竞争压力

一是可以转变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变原有毕业生与指导教师间一对一的单独讨论,逐步实现课程讲解式毕业论文研究进展汇报,同时汇报进行过程中增加毕业论文研究汇报的规范性及严肃性。最终实现以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性监控强化,来保障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及进度。二是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引入教师团队指导模式。教师团队指导形式将进一步增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外部环境压力,而群体指导的方式有进一步有利于正确把握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导向,提高毕业论文指导的效率。

(三)增加毕业论文写作通识教育指导

一是可以在本科教育课程中增加论文写作通识教育课程,重点结合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特点,系统讲解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行文结构、逻辑展开等基础性知识。二是可以有针对性展开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结合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做集中讲解。三是可以安排指导教师针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的、个性化通识问题做小范围集中辅导。

(四)转型开放式指导,带动同辈学习

一是要有针对性选择开放性通讯媒介,引入QQ群、网络论坛等公众开放介质集中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研讨,开放指导空间,共享写作经验,实现本科生之间毕业论文写作知识、经验的积累及快速传播。二是要转变指导形式,从一对一的传统毕业论文指导形式转变为一对多的集中指导模式。同时,在指导过程中积极引入开放性讨论环节,利用同辈学习理论促进同期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的自我改进,并进而增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主动性。

化学毕业生论文 篇4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完成四年学习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全面运用,是高校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综合性考核。毕业论文质量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1]。随着我国高师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平均占有教学资源明显减少,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另外,由于高师院校长久以来以培养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主要目标,忽视对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偏重于基础理论学习及当前师范院校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下降[2,3]。这一趋势必然影响高师院校整体教学管理,成为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和适应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如何改革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强化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成为高师院校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实际情况,针对高师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导师制”在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中的作用。

1.高师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问题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校化学专业是以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因此,与其他大多数专业不同,化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及毕业论文环节更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操作实践及总结创新能力。虽然近年来各高师院校在狠抓毕业论文和本科生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毕业论文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4]。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实践,认为目前高师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1)论文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论文选题质量不高,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等;(2)由于就业形势变化和考研的冲击,使毕业论文投入时间不够,导致毕业论文的完整性、研究深度及论文格式的规范化得不到充分保障;(3)多方面客观现实原因使论文研究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本科毕业论文缺乏重要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创新性和延续性普遍不高;(4)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评阅和答辩等环节管理机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导师制”的特点及在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中的作用

指导教师在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论文选题、调研、实验设计与开展、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都十分关键。因此,如何优化配置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资源及相关机制,将是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及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本科生“导师制”指通过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指导老师的科学研究课题,以科研作为纽带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育人中的主体作用,以适应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要求。在传统“辅导员制”基础上,“导师制”的实施将成为提高高师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和培养化学专业本科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论文选题以科学前沿研究为导向

近年来高师院校扩招使本科毕业生数量大幅上升,一方面使每位老师指导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为学生论文选题时间很仓促,常常导致论文目标定位不明确、选题质量不高。“导师制”的实施使导师的前沿研究课题成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在这一体制实施过程中,本科生在大一或大二阶段就可以参与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通过前期对课题相关内容的探索、实践和理解,让学生更早地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同时,由于选题是经过导师和学生大量查阅文献资料、长期探索和实践之后凝练出的新课题,因此论文选题的可行性更强、意义重大。

2.2论文研究时间和经费有保障

根据高师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毕业论文主要在第7~8学期内进行并完成。前已论及,由于当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和考研的冲击,使毕业论文投入时间不够,实验型论文的完成更是如此。另外,由于部分指导老师在科研能力和经费上的欠缺,这些因素常常导致论文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导师制”使学生在几乎整个本科阶段的课余时间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毕业论文中,使毕业论文完成具有充足的时间。同时,导师科研课题的开展充分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所需的研究经费。

2.3论文撰写质量提高及格式规范化

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科学术语的准确表达、论文格式的规范化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和个人科研素质的高低。本科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研究的同时,将在课堂学习之余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有更多机会与高年级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无形之中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使学生在团队中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科研综合素质,对毕业论文质量提高大有裨益。

2.4导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

“导师制”实施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导师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人生奋斗目标,制订科学的专业学习计划等,在学生自我发展中发挥引导和榜样的作用,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和提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