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服务论文(优秀6篇)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使得对外贸易的环境也愈加复杂。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国际贸易服务论文(优秀6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篇1

一、中国与新西兰FTA谈判的历史性进展

(一)谈判进程回顾

近年来,中新两国经贸关系稳步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为进一步深化两国友好合作关系,2004年11月,主席与克拉克总理共同宣布启动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由此拉开了谈判序幕。谈判历时三年,两国领导人从中新关系及两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推动谈判进程。2006年4月,总理访问新西兰,与克拉克总理共同确定了一至两年内达成全面、高质量、平衡以及为双方所接受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目标。2007年,主席和总理又与克拉克总理多次会晤,不断为谈判注入动力。经过三年15轮谈判,2007年12月,双方最终就《协定》涉及的所有问题达成一致。2008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发达国家。

(二)本次签订FTA的主要内容

中新协定的内容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根据该协定,新方承诺将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其中63.6%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中方承诺将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7.2%自新西兰进口的产品关税,其中24.3%的产品从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此外,双方还就服务贸易做出了高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并对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人员流动做出了具体规定。

二、中国与新西兰FTA谈判成功的意义及问题

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利用双方在经济上的互补性,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

在货物领域,双方通过进一步降低和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互开放市场,可以让两国人民享受到价格更低、内容多样的商品。在服务领域,双方将通过改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相互间人员的资格认证,推动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在投资领域,双方将通过加强投资促进和保护方面的合作,建立更加透明和便利的投资体制,提高两国投资吸引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此外,自由贸易区还将为两国在海关、检验检疫、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等领域建立合作平台,促使双边经贸活动更加活跃。所以,中新双边自贸协定的签订必然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好的契机。然而,“危”与“机”总是并存,中国与新西兰FTA谈判成功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中国获得的直接利益十分有限

由于中新两国经济规模差距甚远,2007年中国的GDP是新西兰GDP的33倍多;中国已成为新西兰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新西兰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排名却颇为靠后,2007年和2008年前两个月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均只有0.17%。虽然服装鞋帽等出口商品的关税由实施自贸协定前的14%逐步降为零关税,国内相关出口企业将会因此而受益。但由于新西兰的人口只有410万,市场规模有限,中国出口商品利润增加不会太大。但对于新西兰,特别是对于占该国总经济产值一半的农业部门来说,这个协定将给他们带来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而对于中国,这个自由贸易协定所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显然不如对新西兰那么突出。

(二)中国部分产业受到威胁

新西兰是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之一,其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强,特别是畜牧业尤其发达,大宗农产品如畜产品、水果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相比之下,中国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有9亿农村人口,农业人均资源匮乏,特别是水、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生产规模较小,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目前,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主要产品是乳品、木材、纸浆和畜牧产品,其中乳品约占新西兰向中国出口货物总额的五分之一,而最近几个月新西兰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增长量已高达80%。因此,我国的奶业、畜牧业等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三)协定的示范效应有待探索

目前,新西兰作为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并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其举动虽然理论上会对其他倡导建立自贸区的国家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但是,这种示范效应对欧、美、日等西方贸易大国的示范意义却非常小。但如果我国在双边贸易过程中能够与更多的西方贸易大国签订FTA,则可争取到更多的公平贸易机会,以应对不公正的贸易规则。所以,今后签订FTA的工作方向在保证与中小国家不断磋商的基础上,重点应加强与贸易大国签定自贸协定的可行性研究。

三、中新双边服务贸易前景展望

(一)中新双边劳务合作前景

1新西兰的劳务市场概况

近年来,由于新西兰经济持续增长,就业形势空前看好。然而在新西兰众多的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劳工短缺的现象,特别是技术工人以及粗工。新西兰劳工部的报告显示,2003年新西兰16个主要行业雇用的技术工人总数为11.06万人,招聘需求满足率仅为41%。在这16个行业中,招聘需求满足率最低的是汽车电工(15%)、砌砖工(23%)和细木工及管道工(32%),按照推算,短缺数量比较大的是木工、电工和汽车机械工。目前,熟练劳工短缺已经成为新西兰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据新西兰劳工部统计,2005年上半年,一度有60%的新西兰企业面临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创三十年来最高记录。劳工短缺问题引起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的解决办法包括对内加强教育、培训,对外积极引进紧缺人才。

2双边劳务合作机遇展望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新西兰目前紧缺的建筑工、木工、渔工、果园工和牧场工等,我国都有较大竞争优势。一些技术工种如电工、机械、管道、汽车维修等,我国也都有供给能力。从长期来看,这是一个较为稳定、经济效益高、值得开拓的市场。近年来,一些新西兰本地企业曾经尝试输入中国技术工人和粗工,供求双方反映都很积极。如果能够进一步增加政策扶植力度,将对今后中新双边劳务合作产生深远意义。

在中新FTA中双方承诺将进一步便利两国人员往来,新西兰将为中医、中餐厨师、中文教师、武术教练、中文导游等五类职业提供八百个工作许可,并允许车工、焊工、计算机应用工程师、审计师等二十类职业至少一千名中方人员赴新工作。根据中新FTA的新政策,对于满足要求且找到雇主的中国技术性劳动人才,一次可许可1800名到新西兰进行临时性工作。由此可以预见,在中新FTA的促进下,今后两国的双边劳务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二)中新双边教育合作前景

1新西兰的教育市场概况

新西兰高水准的教育一直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其教育体制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教育出口是新西兰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在新西兰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底,新西兰共有来自150个国家的9万多名国际留学生在此学习和生活,而中国赴新留学生达3.2万人之多,这些留学生每年为新西兰带来超过20亿新西兰元的财政收入。近几年来,赴新西兰留学热潮有所减退,于是新西兰推出了留学新政策,从留学贷款,到覆盖本科、研究生、博士各阶段的政府奖学金项目,吸引了大量留学生。新西兰政府于2007年8月宣布,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内教育出口,吸引更多留学生前来,政府将在未来四年内投入1000万新西兰元用于教育出口的宣传和其他教育出口推广措施。

2双边教育合作机遇展望

目前,新西兰不断致力于加强中新两国政府、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为中国学生到新西兰留学提供帮助。为加强两国教育合作,2004年新西兰政府任命了新西兰教育参赞,其作用是帮助中新两国教育部门不断探讨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开通了留学生指导与照顾的沟通渠道。在院校合作方面,新西兰开展了两国间大量的校际联合办学,以保证尽可能多的中国学生接受新西兰优秀师资的指导并学习相应课程。新西兰政府还为中国学生提供各种资金支持,包括新西兰国际博士研究奖学金、新西兰国际本科学费奖学金等。2008年,除参加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外,新西兰还准备开展其他活动,这对于促进双方教育合作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8年4月8日,双方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关于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协议》,并共同启动了中国一新西兰博士研究生互换奖学金项目。该协议的签署及中新双方的各种举措表明了双方对于长期教育合作的高度重视,相信在中新FTA的进一步促进下,中新教育合作将会有更光明的前景。

(三)中新双边旅游合作前景

1新西兰的旅游市场概况

旅游出口是新西兰除奶制品以外最大的出口收入来源。新西兰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海外游客,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近五年年均增长5%以上,其直接和间接的年产值约占GDP的9%。每年有230多万名来自海外的游客拜访新西兰,2006年新西兰旅游出口总额为47.5亿美元,进口额为25.3亿美元。旅游业占其全部服务贸易总额的58.7%,其中旅游出口占全部服务出口的32.9%。旅游业的兴盛也带动了航空、交通、酒店和餐饮等行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跃居新西兰第四大游客来源地,是新西兰旅游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

2双边旅游合作机遇展望

国际贸易服务论文 篇2

我以为,作为我们国际贸易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或实际工作专家学者来说,首先应该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研究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然后再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应对的战略和对策。所以,我觉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在2010年的年会上开设低碳经济分论坛很有必要。我就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影响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我认为,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将带来深刻的长远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的迅速兴起,国际贸易格局将进行重大调整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模式,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的迅速兴起,它对国际贸易发展也将带来深远影响。国际贸易低碳化的大趋势将不可逆转,国际贸易格局将进行重大调整。它主要表现为商品贸易格局和地区贸易格局方面的调整。

(一)对商品贸易格局的影响传统能源即化石能源和资源性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而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比重将趋于上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而低碳商品比重将趋于上升。

(二)对地区贸易格局的影响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它们掌握了低碳技术和拥有低碳商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将处于非常有利地位,而对于尚处于高碳经济发展中的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显而易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它们有可能接受被动强制减排义务,使高碳商品遇到限制。虽然新兴国家在低碳经济中也可能寻求到一些发展的机遇,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将是挑战大于机遇。

二、低碳经济创新碳金融,进一步拓展国际服务贸易内涵

低碳经济创新了碳金融,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什么是碳金融,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还在诠释之中。顾名思义,碳金融就是与碳相关的金融活动。我比较赞同一位学者的界定。他认为,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中介活动。①由于碳金融具有在实施低碳经济中可以规避或减少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使资源配置更为有效和降低减排成本等功能,因此,碳金融又起到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世界各国,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对碳金融十分青睐。

碳金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碳交易市场,与此相关的碳排放配额等金融产品和碳期权机制正在发展完善之中。可以预见碳金融创新进一步拓展了国际贸易服务的内涵,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新课题。

三、低碳经济将催生新一轮技术革命,促进国际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的竞争与合作态势

大家认识到,“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是解决气候变化的最终手段。”由于欧美日发达国家较早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为此对包括清洁煤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提高能效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研发进行大量投资,如2008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首次超过化石能源,达到1400亿美元。

欧盟早在20世纪后期就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开发与利用新能源、新环保技术,在一些相关技术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将节能、减排和发展替代能源作为突破口,并在强调政府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和责任的同时,鼓励私有资本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保证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日本政府在5年内将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投入300亿美元。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也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新环保技术。当然,从总体上来说,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先进技术,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特别强调,“向发展国家转让先进技术,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减排的重要手段。”

可以预计,当今由低碳经济引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各国在低碳经济有关的新能源技术、新环保技术发展进程中所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在向低碳经济方式转变的程度,将决定在新的世界经济和新的国际贸易中格局的地位。因此,今后世届各国技术开发将会加快,同时国际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的竞争与合作也必将会加强。

四、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单边贸易措施与多边贸易规则的潜在冲突,可能成为新贸易壁垒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已经或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贸易措施,2011年2月包括各种技术规范、标准、标签要求和合格评定程序,这些贸易措施往往都是发达国家率先制定,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特别是有些单边贸易措施,与多边贸易规则的潜在冲突,有可能成为新贸易壁垒。下面就碳标签和碳关税谈一点看法。

(一)碳标签英国率先推出了碳标签,将产品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碳信息。目前,欧盟、日本、法国、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推广碳标签。沃尔玛、乐购、卡西诺等国际大型连锁超市也已要求供应商在产品上逐步加注碳标签。目前碳标签主要针对出口产品,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进口方会要求对方提供其产品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碳指标。

关于碳标签制定和认证的规范以及国际贸易商品的碳足迹等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其规则和标准应该由包括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或相关国际机构来共同探讨制定,而不应该是某一个国家制定的单边措施。

(二)碳关税关于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边境调节税,即所谓的碳关税。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国内引入了碳税,以及排放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制度。2010年10月5日在天津举行的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我国也将研究征收碳税的可行性。有些国家如法国、美国等提出在国际贸易中引入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边境调节税,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美国等的碳关税行动,完全是单边贸易措施。有学者经对其与WTO规则相符性研究后认为,“碳关税保护本国产业竞争力的考量超过了对碳泄露等减排措施有效性问题的关注,不满足GATT第20条例外规定。”②与WTO多边贸易规则存在着冲突。但是,发展中国家被迫接受碳关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为WTO与联合国环境署认为,碳关税这种单边贸易措施本身与WTO规则之间不存在固有的冲突,而有可能容忍其实施。

国际贸易服务论文 篇3

[论文摘要]教学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科研是高校发展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0.引言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教师便不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以及相关学科之问的关系,往往沦为有限知识传授的输送者,难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是源,教学是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1.科研带动了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惊人,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新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更是如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研究对象出现了新领域、新课题,诸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第二,国际贸易理论出现新理论、新原则。伴随各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贸易非零和竞争理论、国际贸易“双赢”理论诞生。第三,国际贸易实务出现了新方式、新岗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上所达成以货物(或服务)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新形势下,外贸行业内的分工趋向细化,新的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员、报检员等等。

如果我们对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不加研讨,对社会需求不予荚注,对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进行改革,所培养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又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而我校原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还是在专业课设置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技能课程缺失。正是从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角度探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我们才大胆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要改革。相关论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建设”于2007年公开发表。实际上,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说,教学研究可视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就是本校国贸教研室专业教师深人研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脱离科研工作的教师,往往没有机会或热情对本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难以实现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其教学内容必然容易枯燥、过时。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的动态。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则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与时俱进。

2.科研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检验四年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收集文献,调查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丁二作的锻炼。在05级国贸专业论文设计中,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我的科研课题。如虢威同学毕业论文课题“湖北粮食物流产业外资进人现状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粮食物流安全问题探讨”中的部分内容。梁华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同样是我参与的省级项目——“中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在没有参与论文课题申报前,多数学生对论文的架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论文中。论文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中心也不突出。通过反复指导并阐述自己在科研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课题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经过多次比较国内外相关论文,激发他们独立研究并找到与课题有关论据,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巾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并严谨负责地把守论文质量关避免了学生盲目抄袭或草率应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学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3.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本专业的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需具有宽广的知识,能够将专业课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wto规则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专业最新的前沿带进课堂。大学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确保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证就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包含教学的内容并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外贸函电》是我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身为主讲教师,在对该课程近40本国内外教材深入学习同时,不断总结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大胆摒弃国内诸多《外贸函电》教材中已完全过时教学内容,例如,电传的格式及运用根据学科发展,把电子商务运用及电子邮件的运用充实到教学中,并主编了《商务英语函电教程》。在完成这本教材的同时,视野开阔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

4.结束语

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篇4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逐步改善,中国服务贸易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服务贸易的总量还较低,结构还不尽合理,服务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还较低。从国际环境看,现代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从国内看,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2006年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好的一年,服务贸易继续呈现增长的良好势头,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附加价值较高的服务产品收入有较大增加。但是,由于历史及国际经济格局的现状短期内还不能有所改变等原因,中国服务出口还缺乏竞争力,服务产品的档次还较低,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及国际竞争力需要不断努力,还需在要较长时间通过改善各种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才能达到更高发展水平的目的。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纵观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有令人幸喜的方面,也有较多不足的方面。

1.1令人欣喜的方面:

1.1.1中国服务贸易相对增长较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在不断扩大。2006年服务贸易收支总额192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增幅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与GDP之比为7%,与上年基本持平。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位于全球的第八位和第七位,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额的3.2%和3.8%。而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额1990年为0.7%,0.5%;2000年为1.99%,2.38%;2004年为2.51%3.0%,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长与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地位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见表1)

1.1.2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在进一步改善。2006年,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在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比略有上升,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以及广告和宣传合计占服务贸易总额的12%,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信息服务顺差增长4.6倍,广告和宣传项目顺差增长25%,咨询项目逆差6亿美元,同比下降33%。

1.2不足方面:

1.2.1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比较小,远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2006年,对外贸易总额为1.9万亿美元(包括货物与服务贸易)其中货物贸易总额为1.7万亿美元,占89.93%;服务贸易总额为1928.32万亿美元,占10.07%。2006年我国货物贸易同比增长24%,服务贸易同比增长22%,服务贸易的增长慢于货物贸易增长速度。货物贸易总额的世界排名升至第3位,而服务贸易总额的世界排名为第7位。

1.2.2服务贸易结构单一,传统服务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作为服务贸易收支的主要来源,旅游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0.22%、运输占服务贸易总额的28.72%和保险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86%,旅游、运输和保险合计占服务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二。而高附加值行业中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仅分别占服务贸易总额的0.78%和0.54%。贸易差额的结构也不合理,旅游项下顺差96亿美元,是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项目,运输、保险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逆差分别为134亿美元、83亿美元和64.3亿美元,位居服务贸易逆差项目的前3位。

服务贸易伙伴高度集中。我国服务贸易收支的前十名伙伴国家(地区)占我国服务贸易收支的3/4。其中,服务贸易收入来源国(地区)排名前五位的是香港、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支出目的国(地区)排名前五位的是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和澳门。

2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

2.1中国服务业落后制约了服务贸易发展尽管中国服务贸易相对增长较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在不断扩大。

相对于国民收入水平而言,中国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美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72%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达到了64%(巴西),而同年中国的这一比重只有33.2%,2006年也只达到39.4%,2001年至2006年一直徘徊在40%左右。

中国服务业落后直接导致服务出口缺乏竞争力,从而造成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中国服务业落后是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必然导致较低水平的服务需求。

2.2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2、国际生产关系制约了国际分工发展的方向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因此,当今国际分工格局由生产力先进国家决定,水平分工在现在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该格局首先符合先进国家利益,后进国家也可能取得一定程度收益,但与先进国家的收益比是不对称、不平等的。而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分工以垂直分工为主,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特征之一:先进国家主要从事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而后进国家则集中于产品的生产,它强化了分工参与者之间的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在这种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有掠夺性与强制性,发展中国家只有被迫迎合这种分工格局才可能获得发展机会,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滞后是正常的。

2.3人力资本投入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在学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迁移和信息取得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人力资本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首先,人力资本造成各国服务业生产技术及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为以各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服务业中不同部门之间的贸易(部门间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亚产业间贸易。

其次,人力资本的作用导致服务的生产通常存在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的存在导致服务业中相同部门之间的贸易(部门内服务贸易)成为可能--亚产业内贸易。

再者,从需求的角度看,人力资本与收入高度相关,收入与需求密切相连,服务需求量的放大和需求结构的多样化,成为服务贸易量扩大和贸易模式多元化的推动力。

3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3.1通过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中国服务业比较优势。

我国服务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这既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但是从长远发展看劳动密集型服务由于缺乏高附加价值,竞争激烈,缺乏利润的获取力。当代世界服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发挥传统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培育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比较优势。具体来说,就是在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实现资本积累的同时,应分阶段、有重点地通过人力资本投入发展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服务业的增长方式实现向集约型、内涵式转变;以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为手段,解决服务业人员的结构性短缺。服务出口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由以劳动力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到两者并举,最终到以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劳动力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3.2建立和谐均衡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在当今这个全球相互依赖的世界上,更为均衡的经济秩序,将使所有的国家受益。当代有2/3的人生活在低发展和越来越落后的国家里,有1/4的人营养不良和失业。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系统是岌岌可危的。更为均衡的秩序致力于弱化两极分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冲突和矛盾,致力于资源分配、资金流动、市场分割和利益共享方面,促成南北之间、东西之间的更加公平合理。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从全球化中获益的机会;应当以诚信为基础,以此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为经济和社会活动有序地开展提供保障;应当以合作为途径,各国之间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发达国家应该做出更大的让步以促进发展在国家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应当以发展为核心,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与促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优化。

3.3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立法。

由于许多服务业如运输、通讯、金融、保险与医疗、教育等部门涉及一个国家的基础结构;同时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服务贸易逆差扩大问题,因此,一方面致力于振兴我国服务业并积极推进出口,另一方面对国内新兴服务业予以一定的保护。按WTO规则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规则发展服务贸易,目前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规则的法律法规。

3.4强化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业市场秩序。

首先,要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制定措施,加大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对服务业进行投资,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改善国内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从总体上提高国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要大力推进服务业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手段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投资力度。第三,要改善服务供给。打破国家对一些服务业如银行、保险、电讯等服务业的垄断,允许国内非公有制形式对这些行业的投资或参与经营,鼓励国内民营资本涉足这些服务领域,并强化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董小麟,董苑玫。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服务业结构缺陷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06).

[2]吴婧。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1).

[3]杨亚梅。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5,(09).

[4]赵书华,宋征。北京市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02).

[5]魏下海。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前沿,2006,(07).

[6]赵书华,李辉。全球服务贸易10强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定量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11).

国际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篇5

1教育服务贸易:教育产业化的大趋势

1.1GATS中教育服务贸易的“经济性”地位

教育服务是GATS中12个服务贸易部门之一,我国在加入WTO时也对教育服务贸易作出了部分承诺,这表明我国已经接受了教育服务的概念并开始步入国际教育服务商贸活动的发展行列。教育服务在GATS中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可以作为一种产品进行贸易,其“经济性”地位得以在国际性法规中体现,教育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因为GATS而得以保障。我国对教育服务贸易作出部分承诺,但不包括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服务,这意味着教育服务贸易的“经济性”地位在我国被予以承认。

1.2教育服务贸易是教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教育服务作为现代教育交流的一种形式,正催生着教育属性的变化。国家间教育交流的影响因素和根本动力已从文化力量为主到政治力量为主,再到经济力量为主的方向转变[1]。事实证明,即使在发达国家,教育服务贸易和教育产业化的发展不仅没有影响教育的公益性,反而增强了教育的竞争力。当WTO强调教育服务可以作为产品在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时,也就意味着国际上在意识领域内已经将作为公益性“事业”的教育当作了盈利性的“产业”,教育服务的“经济性”和“产业性”便成为新时期的主要关注点。中国是典型的教育大国,教育的发展也应突出其经济性,我国也应将教育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将教育服务贸易中收取的费用再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教育的“经济性”,这不仅没有改变教育的公益性[2],反而更能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和潜能。

2教育支持者的博弈:教育服务贸易空间的拓展

2.1教育支持者的博弈动机

教育的收益是社会或个人通过教育增加所获得的收益[3],是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而给社会或个人带来有益效果[4]。站在教育支持者的角度,教育收益也直接影响高校生源状况,继而关系学校的影响力和长远发展。当教育支持者将教育当作经济行为来考察时,教育的收益就体现为经济收益与非经济收益。教育支持者的经济和非经济收益互有影响,非经济收益往往影响一个学校的声誉,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最终将对学校的生源和地位产生直接经济收益影响。由于教育支持者的教育收益在现实中有较大差异,如民办学校往往得不到国家财政补贴而陷入经费不足的局面,其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收益,而公办院校则考虑更多的是人才培养、引进高水平师资及提升社会地位等非经济收益,因而这种收益便成为教育支持者博弈的主要动机。

2.2教育支持者的博弈过程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之下,我国教育支持者们的国内收益显然是既定的,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差异较大,很多院校已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力图通过国际教育市场的开拓获取收益。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发展以政府支持为主,在市场竞争中难免出现教育服务产品供给数量少及质量不稳定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国外留学,我国成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国。教育产业的发展,若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则每个人的任何行为是个人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是可以被推测的;在任何局限条件下,每个人都会一贯地争取最大的私利[5]。事实证明,发展教育服务贸易是可以增加教育收益的,无论是直接收益还是间接受益。假设:政府支持的公办学校通过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增加教育收益2个单位,不开拓国际教育市场而维持现状的教育收益1个单位;市场支持的民办学校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付出的成本较大,只能收益1个单位,而不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则收益0个单位,这种假设也符合目前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现状。显然在此情况下,每个支持者都有自己的占优策略,该博弈的结果是政府支持者和市场支持者都选择自己的占优策略。在教育支持者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以获取收益的博弈中,教育服务贸易的市场空间将不断被拓展,这对每个参与者都是有利的。作为教育支持者们来说,教育的收益是其最终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根本,在教育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中国,这意味着教育的直接经济收益将会不断减少,国内教育支持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那么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提升国内教育产品质量将是一种必然。

2.3教育支持者的博弈结果

在教育支持者的博弈过程中,最终拓展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市场空间,我国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利用国内教育资源优势,面向国际教育市场招生,为全球提供教育服务。教育支持者在国际教育市场中的竞争更为激烈,只有竞争才会产生效率,这对一个国家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及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产品也是一种激励。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教育服务产品的供给规模与质量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的教育支持者最终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在竞争中不断调整策略,发挥学科优势,提升教育质量与影响力,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提供高水平的教育产品,从而提高其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第二种是部分教育支持者在竞争中受挫,最终无法分得国际教育市场的一杯羹,甚至丧失国内教育市场而被淘汰。这两种表现是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也是教育支持者的最终博弈结果———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空间的拓展。

3促进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再思考

3.1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育国际化的观念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产品,面向全球范围提供教育服务,不仅要求我国具有国际化的观念,也要在师资和学生的国际化交流、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及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有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教育对个人来说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与个人的未来福利有密切关系。就我国国内而言,教育产品的质量供给不平衡,这不仅表现在学科专业上的不平衡,也表现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例如国内的优势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因此,如果我国在国际教育服务竞争中不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这势必会更加依附于发达国家,人才流失更加严重,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国际教育服务,发挥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分享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利益是我国摆脱对发达国家依赖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3.2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应注重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感召力、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应该注意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主要依靠教育体系,我国通过拓展国际教育市场、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使中国教育走出国门,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意味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我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纽带。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国家间文化输出和输入的媒介和载体,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和韩国、日本等国家为吸引优秀的留学生提供大量的奖学金,这些领域的优秀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对为其提供教育服务国家的文化具有较深的认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为其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虽然我国在国际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孔子学院的稳步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教育输入规模庞大,但在输出教育方面较为落后,引进的留学生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且教育输出收益不明显。

3.3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需处理好效益与体制的关系

国际贸易服务论文 篇6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CSSCI;文献回顾

中图分类号:F7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8-2670(204)06-0060-06

服务贸易发展及合作路径研究”(DYXX[204](0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东北亚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旅游法》实施后对吉林省休闲竞技发展的影响研究”(DYXX[204](06));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20369)。

[H5"H]作者简介:[H5"SS][JP2]张龙,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盛彬彬,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王春秋,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张鑫,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JP]

①服务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来源于:同样质量的服务具有较便宜的价格或者同样质量的服务具有较低的成本,因此,本文中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指一国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HJ]

随着世界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整个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导逐步过渡到以服务业为主导,国际分工也从传统的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延伸,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而服务贸易竞争力①是评判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在回顾国内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观点进行总结与评述,指出当前研究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研究动向,期望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一、文献来源及回顾

[2](一)文献来源与说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