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论文范例(10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编的会计准则论文范例(10篇),仅供参考。

会计准则论文 篇1

1.新会计准则。

在2006年,财政部门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新增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作了调整,像存货管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等;对于投资性房产价格重估损益、递延税项、生产物资折价等作出了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和规定对于企业的利润等财务指标具有重大影响。

2.基本现状。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大多数供水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亏损现象,由于供水企业水价形成机制缺乏完善,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涉,城市管网的改造等因素,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供水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不足,成本核算的基础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合理,供水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其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和费用范围规定的不够明确,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惑,致使成本核算不确切,因此,要研究供水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方法要和国家会计制度统一,便于实际操作。

二、对供水企业带来的重要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进行了系统规定,重点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也是会计改革的一大内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计量是准则修改的一大环节,公允价值模式顺应发展的趋势,对反映供水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会计准则采用后进先出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法,更好的反映企业长期经营的状况;新债务重组,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并将债务重组收益纳入营业外收入,对于用实物抵债的状况,可以将公允价值引进,作为计量的属性;新会计准则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修改,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可以有效反映出其对未来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准则改革的内容: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其合并理论发生了变化,从母公司理论转向实体理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化,中国的供水企业都是统一控制的合并企业,不代表公允价值,新准则的出台,对供水企业合并报表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阻止个别供水企业利用若干分离子公司,将持股比例缩小,将经营不好的业务从合并中去除,进而粉饰企业集团的业绩的行为,阻断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伎俩。

三、供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1.分类核算成本费用项目。

现阶段的相关制度规定了供水单位的成本核算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经营,另一类是公益服务,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不能包括供水单位发生的所有成本,即不能将和供水经营不相关的费用纳入供水成本中,进行企业经营成本核算,要将成本项目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将真实且完整的原始成本资料作为依据,将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应该计入的成本不能遗漏,不该计入的成本一定不允许计入,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应该计入,而供水企业超编人员的费用则不应计入;会计核算人员要结合各种成本核算原则,进行严格成本核算,将供水企业生产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划分为制水成本、税金及期间费用三大项目,制水成本是合理的支出,一般分为直接工资、福利费、材料、修理费等六类明细项目;期间费用成本是合理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税金是供水运行成本的税金,上述各供水项目之间不能混淆;公益服务成本采取一定方法进行合理分摊。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项目分类核算,才会获得准确的会计数据,进而总结财务管理经验,掌握水价成本费用的组成,形成完善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

2.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要积极建立供水成本控制体系,并加强监督、分析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对供水成本开支要做到预测、控制和分析,分析出核算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对成本控制目标的业绩进行评价,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案,管理人员要制定科学的考评奖惩制度,并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例如:对于供水成本的分摊、单项工程的结束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制定的奖惩制度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像电话费、办公费等,要适当调整;对于企业内的维修材料、物资领料卡等的控制要计入本月月度考核中去,同时还要将财务评价指标纳入考核中,财务分析要遵循科学、实用、可比、全面性原则,凭借科学的分析方法,运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动态、静态财务指标,反应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

3.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现阶段,我国供水企业的总成本呈上升趋势,因此,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发展和运营,就要从成本中收回运营成本,从利润中获得投资成本,所以,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人员要立足实际,建立责任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控制总目标,健全水价成本费用组成,做好企业总体规划,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成本核算意识,实现全员控制成本的目标。

四、结语

会计论文 篇2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会计论文 篇3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种类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会计论文可分为宏观会计论文,微观会计论文。

宏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会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国民经济核算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与经济运行关系,等等。

微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如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长期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历史成本法下存货计价的比较,等等。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分类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划分,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争鸣型和调研报告型。

基础理论型会计论文,是指采用科学方法论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进行研究的论文,比如现代会计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等等。

应用研究型会计论文,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的论文。比如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坏账损失会计处理问题及其改进,等等。

学术争鸣型会计论文,是指对某些会计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进行商榷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就某篇文章中的全部或部分所提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其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比如对商誉会计的商榷,对会计委派制问题的几个不同观点,会计国际化含义的辩析,等等。

调研报告型会计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用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针对性强,导向明确,比如全面预算管理在某某企业的应用,ABC方法在某某医院的实施,等等。

按论文的体式分类

按论文的体式不同,会计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探讨性论文,历史考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纯理论探讨性论文,是借助抽象,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财务会计领域某些概念或原则等进行系统的理性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一般是以公理,定理(包括相关学科)或会计,财务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涉及问题进行推理,目的是得出新结论或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比如责任会计的结构,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等等。

历史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的特征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如"账"与"账"关系的历史考证,四柱清册的起源,等等。

经济实证性论文,实证经济学的特点是回答"是什么"的方法,因而,经济实证性论文是需要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比如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盈余管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模型的研究,等等。

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对会计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比如以现金流量表的综合分析,等等。

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的论文。如会计委派制在某某地区实施情况的调研,某某企业会计住处失真的原因调查,等等。

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选定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会计问题的论文。如标准成本法在某某企业的使用,责任会计在某某企业的实施,等等。

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会计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的论文。如对会计委派制的新认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是信息系统,等等。

会计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要求

论文的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谋篇部局,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有关规定。规范的会计论文结构一般应有论文的前置部分(多数要求中英文对照),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的文尾三大部分构成。前置部分主要包括标题,内容摘要(或称内容提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结论(或引言),本论,结论,文尾部分包括致谢,附注说明,参考文献。简单阐述如下:

标题

标题又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单的词语反映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题标题则是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

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有创新,引人入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昼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是对会计论文内容以第三者的独立角度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摘要应与正文有等量信息。一般应有陈述的对象,方法,结论等,但侧重于结论。内容摘要自身要能够独立成篇,是一篇可独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大过300字为宜。若还有英文摘要,则中英文摘要必须完全对应。

关键词

摘录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与检索,揭示出论文将围绕啊些方面展开论述。一般应选取3-8个词作关键词。如《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的关键词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国际化。这三个词就揭示出标题及论文的核心。

正文

1.绪论或引言

绪论是会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思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以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2.本论

本论是会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

3.结论

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发现了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致谢

可在论文或文章末尾标注出给完成论文提供帮助的单位或个人,并表达感谢之情。

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在文章末尾应列出参考文献,注明此论文写作时所参考或引用的其他成果。这一方面表明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指出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哪些是他人的成果或观点;同时也表明尊重前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指明引用资料的出处也便于检索。参考文献注明著者,书(题或篇)名,刊名,卷(期),页次,出版年,出版地等。

第二部分会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要领

会计论文是结合现实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描述出来的过程。由于现实经济活动可能涉及到范围较广,需考虑的因素较多,这必然对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有较高的要求,若避而求其次,则可能使论文落入俗套,没有新意,因而,从立题写会计论文直到论文的完成,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下面阐述会计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和要领,以供大家写作时参考。

选择题目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会计论文的成败与否,因而有很多原则要领,如必须"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白居易)等。作为会计论文的选题,除了需遵循一般原则外,还需要注意它的特殊性。这是因为会计学术论文对专业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无实践经验,阅历浅;有些学生有着较旨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有些可能在这两方面都稍显不足。因此,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

题目选择的一般原则

社会需要与学术价值兼顾的原则。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特征,不同的经济业务处在不同的环境其处理方法,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会计的技术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活动就遇到了诸多挑战,急需解决。如:资产重组中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问题;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运用;企业合并中商誉的有关会计问题;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基础与计量原则;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论文是对学生会计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是一定阶段学习效果的总结,论文的选择要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学术价值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论文的生命。学术价值就是要求论文从理论框架,分析方法等方面能够写出新意,以揭示会计发展规律,促进会计事业发展。因此,凡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会计问题,都是可考虑的选题范围。当然,学术价值有高低不同层次,但不管怎样,学术价值都是选题的着眼点。

量力而行原则。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如果论文选题连自己都不感兴趣,是不可能写好论文的。如果超出了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则最后不可能出成果的。客观条件是指占有资料的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条件。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1)选题宜专不宜全,宜小不宜大,应扬己所长,避己所短。选题过大,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过小,发挥的空间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2)所选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借助这些文献资料可以了解所选题目应涉及的内容,历史和现状。拥有大量翔实,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会计论文的写作。

通常将论文题目初拟印发,供学生选用,但这一般是参考题目,即使是确定的选题范围,具体题目是靠学生本人思考选择了。若选一个会计学科中关键问题的小题目,而且是自己有较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题目,只要抓住其要害,深入本质,科学地给予剖析,从各个角度对其精确论述,形成自己一定的独到见解,就可望成为一篇很有分量的论文。

确定选题的途径

每个人从事会计研究的基本条件都有所不同,但必须在坚持上述选题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基本条件的选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出于满足个个兴趣目的。即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入手确定选题。如果自己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比较有兴趣,或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就从事假账甄别工作,就可以针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现实经济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解决对策等全方位或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热点问题追踪法。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一阶段都有该阶段的热点话题。如前一阶段的会计委派制问题,2001年上半年的会计准则制订权问题,现阶段的会计诚信问题,等等。选择热点问题的最大好处是比较容易取得相关的参考资料,而且选择途径较广,既可以是新闻媒介体,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还可以是专家研讨等。

边缘学科交叉法。即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与会计学科相结合,利用会计学科自身专门方式方法,为其他学科和会计学科自身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比如环境会计是将环境问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反映,记录,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价值形态的近期,长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在这样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来认识事物。如我国借款费用准则与美国相关准则的比较研究,股份合作企业会计核算的差异,中美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的研究,企业合并的基本会计方法及其比较分析,等等。

延伸法。进一步加深对某个课题的研究,该方法要较全面了解已有的相关论文,并在那些论文所阐述观点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化,避免泛泛空谈。如预算会计体系进一步改革探索对会计委派制新认识,等等。

补差法。对所研究的领域中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难度较大但学术价值也较大。

新角度法。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或改变大家都采用的方法而寻求新的切入点。如模糊财务评价问题,财务工程学初探,从财政和契约关系的特征看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信息不对称与审计,等等。

搜集与整理

一般来说,主题确立之后,就会自然地进入考察或搜集,整理资料的阶段。也可以说,这是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有一位经济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位演化的学科,经济学的进展方式是:考察资料,形成假说,检验假说,就经济运行情况取得有时是勉强一致的意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会计论文的撰写程序。由此可见,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考察或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有了资料,论文才可"言之有物".其实,大家平时就要注意搜集,积累和占有材料:凡是你觉得特有利用价值的,就应反它搜集起来;积累材料要下大力气,花苦功夫,日积月累;占有材料应务求其多,力求其详。当我们选定一个题目后,再进行目的性,针对性更明确的搜集,紧紧围绕着自己选定的主攻任务,时时联系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去搜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与自己确定的中心论点关系最密切的材料。资料搜集与整理的主要工作是:

要围绕自己的论题,到各种会计期刊,经济期刊,相关论文集,会计报表,会计年鉴,政府文件以及其他文献资料中搜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论文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要全方位"的原则,即考察资料时,不仅要考察国外资料而且要考察国内资料;不仅要考察当代资料而且要考察历史资料;不仅要考察外国学者的有关资料,而且应该和必须同时考察中国学者写的有关资料。也就是说,必须围绕着论文主题要尽可能的考察和搜集相关的资料。

同时,尽量"要上机"即搜集资料时动用现代计算机设备来处理信息,如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并下载。目的是最大可能地节省时间,节约成本。

对搜集到的材料认真加以鉴别,区别出直伪,主次,轻重,表面和实质,典型和一般,本义和旁义等,真正做到理解材料和吃透材料,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经过筛选,有的资料可用于总论点,有的用于分论点;有的用于叙述,有的用于论证;有的加以详细阐述,有的用于旁证补充,以使论文充实丰满。

消化搜集来的材料,即做到认真刻苦研究,实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特别是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见解,要采取严肃科学态度,合理借鉴或以此为起点开展新的研究。通过这一过程就可以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取舍,取舍的标准是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数据处理。数据是会计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料,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炼观点,精心撰写

提炼观点或中心议题

论文观点或中心议题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立起的"靶子",是文章论述的对象,是文章的中心。中心确立起来后,作者是就应围绕中心展开论述,并由中心近一定的逻辑向外扩散思路,最终又要向中心聚集并总结出中心思想。文章的论说阐述不可脱离中心。

一般来说,在论文中提出观点或议题,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是直截了当,或是间接揭示;是反问,还是设问;是引证,还是归纳事实,这部分内容在文章中基本上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精心撰写,独运匠心

在把握素材后,就应探索形式,选准论文的表现角度。通常有几种不同的表现角度可选择:(1)领悟精神,深刻剖析。即对一论题作前后左右的"面面观",多方位地而又深入论证。如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原因探析之类论题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2)抓住一点,重点阐发。即抓住某一薄弱环节,着重讨论,阐述己见,如论会计交接工作的不规范性问题,政府委派会计制不可取之类论题,可选择这种。(3)针对论争,解疑诘辩。选择有争论的论题,比较各种不同论点的优劣,树立自己的观点,如不要反会计职能无限扩大之类。(4)选准"靶子",批驳陈说。即将某文或某书中的错误论点作为"对立面",指出其不足之处,在批驳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如写"与谈税务筹划——与某某同志商榷"之类。

拟定提纲

论文的表现角度选准之后,就要拟定提纲。提纲是论文的骨架,它起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材料的作用。提纲有详略之分。我们一般要求尽量撰写详细的提纲,目的是:其一,通过拟定详细提纲,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同时也检验了所掌握材料是否充分;其二,通过详尽的大纲,指导教师更容易指导;其三,详尽的大纲通过后,成文就相对容易,只需反大纲在内容上按照一定逻辑结构添加内容就可以了。

拟提纲一般应先粗后细,先大后小,由略到详。即先把大的部分定下来,确定大段标题,再斟酌,明确每个大部分的小层次(即小标题),再依次深入,经过周密思考,反复修改完成,论文的提纲拟就以后,就应以纲统目,以说理为主,必须有虚有实,把抽象的道理与具体的形象的比喻以及典型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结合实际实例去作有步骤的层层逼近的科学论证。同时,大纲一定要实现:(1)明确论文的具体部局,要以总论点,分论点搭起框架结构,否则论文可能会显得三乱。(2)内容的表现上,要选择如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分总(总分)式结构,综合式结构,散论式结构等。

精心撰写

提纲编写就绪后,文章的撰写就进入了写作阶段,即对研究成果进行具体描述阶段。会计论文的定作应达到如下要求:

容易理解。会计论文是表明作才观点的,要想把论文所包含的信息无障碍地传递出去,必须做到观点明确,结构得当,叙述准确。对于中心论点,是文章要刻意用力的地方,给出结论的地方,一定要讲得很详细,要讲透。转述的,人所共知的地方可简明扼要地讲。论文质量高低取决于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有无真知灼见,有无新意,道理是否说得中肯深透,而不在地篇幅的长短,在基本达到对论文的字数要求的情况下,以行文简洁为标准。

引用要得当,注释要清楚。为此,要讲究引用与注释的方法。引文与注释可以在页尾注明,也可以在文尾注明,并且尽量提供大的信息量,以便读者查找与核对。

表与图的运用。由于表与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借助它们常常可以使语言文字很难表达清楚的多种子要素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一目了然,而且可避免文章表述呆板,因此,要合理采用。

改稿与成文

高质量的会计论文是改出来的。当初稿写成后,往往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用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方法修改文章:冷处理。先把初稿搁一搁,待脑子冷下来后,再去修改。

改稿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中心观点论证的是否充分

看论文所采用的例证材料是否充足,是否都能用来为论文的中心论点服务,不充足的要进一步充实,是观点问题还是所选材料问题,是否达到论文字数的要求,对于高中心论点较远的内容应该删去。

论文结构和段落是否有利于中心观点充分表述

检查论述的先后顺序是否得当,是否便于推理;各大段下的小段落是否需要小标题,有的是否应归属其他大段等。通过调整,使之合理,严密。

句子和标题是否符合语法要求

要字句斟酌,捡查用诩是否准确恰当,是否合乎语言习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是否协调,合乎逻辑;语言要鲜明生动。

改稿的基本要求是:一要确切;题文一致,标题和内容吻合;二要简洁:概括得当,简练明快;三要生动:新鲜活泼,引入注目;四要适度:明确的科学态度。

会计准则论文 篇4

新会计准则中对许多内容进行了创新,也包含了新型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报告目标的确立

主要对会计信息中对决策具有重要作用的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要求。会计准则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充分适应投资人、债权人等对信息的强烈需要,避免信息的失真以及与实际情况不对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各种会计要素,并为后续计量、报告做铺垫。

(二)财务报表结构的创新

将资产负债表现的地位提升到核心等级,对企业短时间内的行为进行了限制。资产负债表现的核心地位,通过会计准则能够全面展现,此次新会计准则中就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

新会计准则强化了处理会计信息时,真实和公允并重的重要性。

(四)成本的核算

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成本补偿制度进行了全面完善。在新会计准则指导下,新会计工作逐渐融合了市场化与国际化两方面需求,对原有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完善。如要求企业对员工薪资费用进行彻底核算,并将其算入成本等等。此外,新会计准则在披露信息时,也充分贯彻了披露充分性的基本原则。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教育问题

(一)教育方式不够先进

我国的会计教育还主要是单一式课堂书本教学,考试也是对会计要素、规范等记忆性问题以及选择题,没有进行具体式会计问题分析,新会计准则更加完善,涉及范围更加广泛,且其中所包含不稳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需要灵活变动进行计量与核算,也需要会计人员进行相应职业判断,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处理会计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所思考并掌握技巧,采用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如:会计案例分析、实际单据处理等。

(二)会计教育未国际化

因为会计准则逐渐同国际接轨,那么在会计教育中要注重国际化研究与教育,具备全面性国际化会计体系理念,不能只立足于国内会计准则学习,要扩大学习与研究所涉及范围,这样才可以实现趋同,保证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也促进会计人才走向国际,尽量在学习国内会计准则同时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其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与我国会计准则进行融合与改进,从而使新型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工作更加符合我国发展现状,提供全面的参考借鉴性功能。

(三)会计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快

首先是要对会计课程体系进行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会给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过程带来很大影响,一般是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四门,新会计准则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会计教学整体内容进行更新,很多高校教学教材更新慢,采用老教材进行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与运用;其次是教材质量需改进,目前教材中对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理论深度及广度没有进行探讨,存在很大问题,不能促进学生思考;最后,教师课堂提问中所涉及知识大多为学过的知识,太过简单,无法培养学生思考钻研精神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要求更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会计知识,对确认、计量、会计信息披露等自己进行判断,所以要及时对会计教材进行改进。

(四)会计师资水平落后

新会计准则涉及到各个方面,有特殊行业准则或者普通会计准则等,财务会计报告也更加规范,而且要进行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更高,学校老师没有及时进行学习,甚至有老师为了减轻备课工作,按照原有教材进行教学,与新会计准则内容有很大出入,学生无法及时学习到最新会计处理方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老师对新会计核算有很多疑问,不能更为顺利的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另外,学校部分课程安排不够合理,课时太少不能把会计知识讲授完,遗漏很多重要型会计知识。

三、加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教育建设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进行国际化与开放式教学

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不要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学生操作与处理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国际化先进课程教学,比如:老师进行双语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实际对会计软件进行操作,实际制作、填写单据等,在学习理论知识与最新会计准则基础上对会计科目进行实际处理,在具备相关条件时可以进行网络教学与远程教学,实现现代化教学,走向国际化。

2.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充分理解知识,加深学生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提高学生现实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处理等能力,其中进行案例选择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要保证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有针对性与代表性,这样学生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灵活进行运用。

3.建立会计操作实验室

可以建立一个模拟实验室,针对新会计准则准备必要性设备,为各种专业化会计课程进行实验学习,对不同行业会计处理按不同岗位进行实习,这样通过模拟训练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实际工作能力,不至于在工作时不知所措,无法进行操作与判断。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安排

学校要更新教学内容的速度应该更快,新会计准则要求应当更高,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要求很高,会计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要进行改进,将很多专业同类课程进行合并,很多小课程可以取消或者让学生自学,对于很多重要的新规则与知识要仔细教授,所以课时要有所增加,对于“税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要着重进行教学。增加会计方面选修课程,现代很多学校有设置选修课程,很多非必要性课程可以取消,增设会计类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选修课从不同方面了解会计知识,跨越专业、跨学科进行课程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可以自己对会计信息与处理方法进行判断。

(三)优化师资水平,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老师要不断学习与进步,如:到专业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出国进修等,对最新会计准则知识进行研究,进行国际交流,在增强自身的同时可以引进先进性教学资源,培养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型人才,还可以与国际进行合作办学,不断推动我国与国际相互间全面接轨,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学生,优化师资力量是更好进行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与会计实务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让老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外资企业进行实践与学习,对研究课题进行探讨与交流,这样可以很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教学。另外,可以将国际与国内专业会计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为我国会计教育事业提供有力支撑,提升会计老师专业素质与技巧,从而更好进行会计教育。学校可以与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达成合作,可以将优秀型会计人才在毕业前放到实际工作中进行锻炼,将老师教授的知识进行运用,从而真正的做到会计教育全面化。

四、结束语

会计准则论文 篇5

1.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确认的影响

第一,新会计准则统一规定了主要以及非主要的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标准,统一在一年以上,这是与资本性支出定义相一致的规定,便于企业确认固定资产;第二,在原基础上取消了非主要经营用的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过高的规定,并实行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会计年度,这项规定不仅有利于企业会计人员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确认固定资产,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增加了固定资产各个组成部分是否都确定为固定资产的规定,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企业的经济利益的贡献也不同,因此适用于不同的折旧方法以及折旧率,应当单独的确认为固定资产”,这项规定对于正确的进行固定资产的分类以及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有利。

2.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该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同时提出公允价值的概念,在关联企业之间投资的恶意操纵以及利益转移应该加以抑制,并分别规定不同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计量依据。比如: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以用状态之前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可以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或者是专业人员的服务费;而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该包括该资产达到可以使用的状态之前的必要性支出组成。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基础并进行确认交换损益时,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应该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而公允价值与换出的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损益计入账目;第二,对于以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的情况,则不确认交换损益。

3.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以及预计净残值都需要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当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的预计年限数与预计净残值与原有的估计有所出入时,就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变是受到企业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的,折旧方法的选取应该选择有利于企业自身需要的,并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折旧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吧,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应对措施

1.建立适当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

基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影响,企业应该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任务目标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并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强责任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团队,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实行以企业负责人为主、分级负责人为辅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抵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不良影响。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核算和监督制度

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严格的进行固定资产初始价值以及后续支出的计量工作,在会计末期,根据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减值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断的加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增减的固定资产要保证账实相符。对于无偿捐赠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相关规定的计价法入账,以避免形成账外资产的情况,对于已经完工但是因为相关原因不能及时结算固定资产的情况,暂且按照估价进行入账。另外,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作为固定资产的监督部门与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相配合,定期的组织资产盘点,进行账、证、物的核对,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证企业资产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

三、结束语

会计准则论文 篇6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大多数供水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亏损现象,由于供水企业水价形成机制缺乏完善,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涉,城市管网的改造等因素,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供水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不足,成本核算的基础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合理,供水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其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和费用范围规定的不够明确,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惑,致使成本核算不确切,因此,要研究供水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方法要和国家会计制度统一,便于实际操作。

二、对供水企业带来的重要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进行了系统规定,重点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也是会计改革的一大内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计量是准则修改的一大环节,公允价值模式顺应发展的趋势,对反映供水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会计准则采用后进先出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法,更好的反映企业长期经营的状况;新债务重组,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并将债务重组收益纳入营业外收入,对于用实物抵债的状况,可以将公允价值引进,作为计量的属性;新会计准则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修改,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可以有效反映出其对未来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准则改革的内容: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其合并理论发生了变化,从母公司理论转向实体理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化,中国的供水企业都是统一控制的合并企业,不代表公允价值,新准则的出台,对供水企业合并报表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阻止个别供水企业利用若干分离子公司,将持股比例缩小,将经营不好的业务从合并中去除,进而粉饰企业集团的业绩的行为,阻断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伎俩。

三、供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1.分类核算成本费用项目。

现阶段的相关制度规定了供水单位的成本核算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经营,另一类是公益服务,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不能包括供水单位发生的所有成本,即不能将和供水经营不相关的费用纳入供水成本中,进行企业经营成本核算,要将成本项目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将真实且完整的原始成本资料作为依据,将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应该计入的成本不能遗漏,不该计入的成本一定不允许计入,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应该计入,而供水企业超编人员的费用则不应计入;会计核算人员要结合各种成本核算原则,进行严格成本核算,将供水企业生产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划分为制水成本、税金及期间费用三大项目,制水成本是合理的支出,一般分为直接工资、福利费、材料、修理费等六类明细项目;期间费用成本是合理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税金是供水运行成本的税金,上述各供水项目之间不能混淆;公益服务成本采取一定方法进行合理分摊。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项目分类核算,才会获得准确的会计数据,进而总结财务管理经验,掌握水价成本费用的组成,形成完善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

2.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要积极建立供水成本控制体系,并加强监督、分析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对供水成本开支要做到预测、控制和分析,分析出核算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对成本控制目标的业绩进行评价,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案,管理人员要制定科学的考评奖惩制度,并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例如:对于供水成本的分摊、单项工程的结束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制定的奖惩制度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像电话费、办公费等,要适当调整;对于企业内的维修材料、物资领料卡等的控制要计入本月月度考核中去,同时还要将财务评价指标纳入考核中,财务分析要遵循科学、实用、可比、全面性原则,凭借科学的分析方法,运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动态、静态财务指标,反应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

3.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现阶段,我国供水企业的总成本呈上升趋势,因此,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发展和运营,就要从成本中收回运营成本,从利润中获得投资成本,所以,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人员要立足实际,建立责任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控制总目标,健全水价成本费用组成,做好企业总体规划,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成本核算意识,实现全员控制成本的目标。

四、结语

会计论文 篇7

(1)数字运用的一般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文体例应统一。

(2)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惟一而确定的:①非叙述性文字(如统计表)中不带量词的纯数值(如正负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48,32.04%、1/4、1、5;②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一方面、七国集团、“九五”计划、五省一市、第三季度、第一方案等等。

(3)对于标明论文中段落、层次顺序的序数可采用汉语序数字、阿拉伯序数字、罗马数字和英文字母A、B等组合排列。

(4)对于表示货币金额的数字,应根据论文内容分别标明货币大写金额(壹、贰、叁、肆、伍、

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零、圆或元、整)和货币小写金额(阿拉伯数字)。

2.计量单位的使用

会计论文中使用的计量单位主要依据国务院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的有关规定,如:

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计量单位

克、公斤、吨等──重量计量单位

平方米、平方公里等──面积计量单位

升、毫升等──容量计量单位等。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体积计量单位

3.报表、分配表及账簿等图表的使用

会计论文写作中经常需要运用大量实例进行论证,而报表、分配表及账簿等使用非常重要,能够使文章直观明了,清楚地表达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

4.论文中的公式表示方法

(1)文字公式中太长,可排成双排,如:

(2)字母公式中,如需对公式中的字母进行注解,注解的方法要前后统一。

5.注释或注解

注释或注解,是指解释会计论文中的文字,内容要简明、扼要、清晰。原则上凡引文必须注明出处,加注的方法有四种:

(1)夹注,即段中注。注写在正文中,一律用括号标明。宜全篇须注处较少(只两三处),若夹注过多,不便于阅读正文。

(2)脚注,即页下注。多见于出版之书刊,注在本页的下端,是最便于阅读的。

(3)章、节附注。即注在一章或一节之后,一般书刊、特长论文才用。

(4)尾注,即所有注释都放在文章结尾或全书末尾。文内统一编码,文末集中注释。这种注释法比较规范。毕业论文多用此注释法。

行文的注码(除夹注外),编号顺序,一律用①②③④……的小写标出,写在所注对象的右上角,占一格。若脚注,注释很少,只一二处,也可用梅花符号“*”标明。

附注出处的,一般安排顺序是:著者(编者、译者)名、书名或篇名、出版者(或报名、刊名)、出版年份(报纸年月日、杂志期号)、页码(报纸第几版)。

会计论文 篇8

会计学论文是对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领域中某些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阐述,指出这些现象、问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用以丰富人们对于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的知识,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和会计工作的开展。会计论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会计工作者。会计学论文与一般议论文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理论性文章。

二、会计论文的要求

会计论文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性”,即正确性、客观性、创见性、平易性。

正确性

会计论文的观点要正确,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令法规,言之成理,文以载道。要求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乎客观规律的观点。

客观性

会计论文作为学术性论文,特别要注重实事求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忠于客观实际,尊重事实,从客观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切忌带着框框找材料,或凭空捏造,主观臆想,面壁虚构。

创见性

会计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论文作者应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分析,以便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创见是会计论文的生命。时下某些论文之所以毫无价值,原因就是没有创见,或拾人牙慧,或抄袭拼凑,没有一点新东西。

平易性

会计论文是阐扬会计科学、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要求通俗易懂,不仅会计专家懂,而且有一般会计知识的人也能懂。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会计论文语言明白准确、浅显通俗。

三、会计论文选题

选题是会计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会计学科无论作为理论还是作为应用,值得研究的内容都很广泛,可以提炼出的论文题目很多,但“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每次论文写作只能选择确定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一)会计论文选题的方向

1.针对自己最有兴趣的现象、问题选题。作者对选题涉及的问题或现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有强烈的研究欲望,才有可能在选题确定之后,孜孜以求,最终写出有质量的会计论文。

2.围绕会计工作实践选题。理论研究是指导实践的。因此,会计论文选题决不可以脱离会计工作的实践。

3.立足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会计科学在发展中,在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会有新问题、新现象发生,都需要解决和解释。会计论文只有立足于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

初写会计论文者易犯的毛病是选题过于宽泛,大而不当,论述起来面面俱到,很难作深入研究,写不出独到的东西。这一点在选题时应避免。

(二)会计论文选题的方法

1.选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题目具有探索性、拓荒性,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尤其是工会会计研究。比如《中国工会财会》近年开展的关于工会会计科目改革的讨论等即属此类。

2.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有的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如关于工会经费属性及特点的研究,已有多篇会计论文予以探讨,但尚未成定论,还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选题。

3.有的题目已有别人讲过,但说法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如对于以实物抵顶工会经费当否问题的讨论等。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应有新见解、新突破。

(三)会计论文选题的禁忌

1.忌脱离个人业务专长选题。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选题,才能充分依靠坚实的业务基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谈深谈透。2.忌选题过大。小题目容易说透,大题目则很难说透。

3.忌选题不看文献资料。不看文献资料就不知道某个题目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前人是否已经作过,取得哪些成果,自己的意见前人是否已经说过。

四、会计论文格式结构

会计论文格式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是三段式,即序论、本论、结论。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

会计论文——序论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应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这一题目的现实意义。内容要极其简明扼要,文字宜短不宜长。

会计论文——本论部分:这一部分应详细阐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内容,提出新的见解。这是会计论文的核心部分,要着力写好。

成本会计论文 篇9

(一)教材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介绍较少

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部分工作要求企业要做好很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的制定,生产通知单的填写,入库单,领料单,发料汇总表的填写,生产工人的工时记录,工资汇总表的填制,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成本计算单的编制等等,这些都是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而教材中往往忽视对企业生产经济管理特点的介绍,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产品特点、日常工作基本流程都缺乏具体的介绍,同学们都是没有实际工作或实践经历的,若只简单介绍,同学们没有感性认识,感觉抽象,一头雾水。

(二)教材案例过于抽象

不同的企业成本核算特点也不一样,如制造性企业,施工企业,商业流通企业,他们的成本核算流程都不尽相同,而目前的教材中往往都是用甲乙公司代替公司名称,AB产品简单代替产品名称,一些步骤也往往被模式化,比如甲公司20××年×月一车间投产生产AB两种产品,经过两个步骤,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每个步骤完工进度都假设为50%,第一个步骤的产品提供给第二个步骤,然后要求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类似的案例往往让学生感到生硬和抽象,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企业,企业到底生产的产品是什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工人如何工作等等都是不清楚的,不免会产生距离感。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改革

(一)结合工学结合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后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的做法是将成本核算放到具体某个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首先开发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教材。该教材以某生产制造企业为例,将理论和实践能够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我是以一个造纸厂为例来介绍的,该企业适用于多步骤大量大批生产方式生产。假设这个造纸厂有四个生产车间,分别是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超三车间,制浆车间生产麦草浆,麦草浆是半成品,提供给抄一车间生产有光纸,提供给抄二车间生产卫生纸和凸版纸,制浆车间在制浆过程的浆渣提供给抄三车间生产包装纸。成本核算对象为麦草浆,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成本核算方法为成本法和分步法的结合。制造厂是典型的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学生对产品很熟悉,比较容易接受,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二)设置典型工作任务

将造纸厂的成本核算按照成本核算流程分为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任务一: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任务二: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任务三:归集和分配其他费用,如水电费,折旧费等。任务四:分配辅助生产成本;任务五:分配制造费用;任务六:将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编制成本计算单。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都有具体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配有原始凭证,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同学们一边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生产特点,一边填制和编制相关会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如任务一: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案例中首先把该造纸厂的材料领料单,各车间领用各种材料的发料汇总表,每种材料的分配标准等资料发给同学们,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大家完全模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发出,填制各种领料单和发料汇总表,然后据此编制记账凭证和总账,明细账。这样,大家对企业的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工作就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三)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相结合

典型工作任务中有些工作量大,难度比较高的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中分岗位可设会计主管,做账,制单,等岗位,如任务二,工资费用的分配。小组中可由一人负责各车间工资表和整个造纸厂的工资汇总表的填写,一人负责记账凭证和账簿的登记,会计主管负责复核工作。这样也和企业的实际工作是相符的。达到真正的教学做合一。在下一个任务中小组成员可以互换角色,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得到锻炼,也可以熟悉企业会计核算中不同的岗位任务。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可以先让大家集思广益,自行解决,实在弄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由老师再集中解决。

(四)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

以往的考评主要是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内容也主要是书中的知识点。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考核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理论知识的考核所占比重可以适当降低,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不要求过深研究,以够用为原则,可以针对高职教育目标建立成本会计试题库,实践考核可以将模块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目前很多软件公司也开发了一些比较适用于高职教学考核的应用软件,比如,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会计软件,就有专门的成本核算模块,借助这些软件,可以达到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考核,在学期结束时,将完成的作业提交,考核也随之完成了。如果平时不随着老师的安排完成作业,是无法在期末一次突击完成的,这也给学习主动性不太强的高职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督促他们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相应任务。

三、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的主要优势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实现多方位,立体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实现从技术角度理解企业如何生产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展示生产企业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经历了哪些生产步骤,各步骤的费用耗费情况,了解企业是简单连续生产还是复杂连续生产,每一个步骤或者加工工序投入了多少费用,费用项目的具体种类有哪些,为理解费用的核算提供更感性的思路。如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抄三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各车间的工资费用汇总表,整个造纸厂的工资费用汇总表。通过工艺流程图知道抄三车间的包装纸主要原料就是制浆车间在生产麦草浆过程中的浆渣。抄一和抄二车间生产的有光纸,卫生纸,凸版纸的主要原料是制浆车间生产的麦草浆。

(二)可以实现从管理角度理解企业如何生产

通过展示企业组织结构让同学们了解各部门发生的费用应该通过哪些账户核算。企业的组织结构图直接明了的告诉学生由产品直接耗费的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若一个车间同时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还需要将领用的原材料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耗费,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间接费用先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先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管理部门领用的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领用的计入销售费用。这样同学们可以对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三)可以实现从会计角度了解企业如何生产

针对生产企业特点并结合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设计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

1.根据成本计算对象麦草浆,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按照锅炉,供电,供水设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为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抄三车间开设制造费用明细账,反映四个基本生产车间的非直接费用,开设管理费用明细账核算行政管理部门发生费用;开设销售费用明细账核算销售机构的费用。

2.抄二车间卫生纸有期初余额,将期初余额录入。

3.对生产车间和各部门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账务处理。对锅炉车间,供电车间,供水车间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账务处理,

4.将归集在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在各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完工成品成本,填制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

四、结语

成本会计论文 篇10

1)教学内容滞后,教材内容陈旧。

纵观成本会计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并非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其方法、技术体系的发展,始终是一个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吸收管理学、经济学及其他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加以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是会计学科中最为能动和积极的部分,但这个特点和趋势,并没有在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和教材内容中体现出来。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仍以制造成本法为主,对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几乎没有介绍,明显滞后于现行制造环境。当前的成本会计教材也没有站在学术的前沿,其内容、结构体系与十几年前相比几乎毫无变化,根本没能体现出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会计教育滞后于客观现实,必然会使培养出的会计人才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大多数成本会计课程还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学生被动听讲接受,课程气氛沉闷、单调,学生参与度低,很难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提高其综合素质。不少课堂仍旧采用板书授课方式,效率低下,明显限制课堂容量,无法有效展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另一些改为多媒体授课,也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板书授课方式的局限性,但由于大多采用PPT形式,课件不能达到表格数据演示的要求、不能满足课程讲授的需求,精品很少。此外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虽然加快了课程讲授速度,提高了授课效率,但利用不当容易造成学生听不懂又来不及记笔记,不利于其课下自学。

3)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核算流程限于“纸上演算”,导致学生学数学的感觉大于学会计,账证意识模糊。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仅靠老师口头描述,学生看不到实物,对车间、生产线、工艺过程和生产步骤缺乏空间的概念。普遍存在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无法将分配表的计算结果与记账凭证对应,及掌握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与账簿之间结转对应关系的情况,学习完成本核算职能后,仍做不到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工艺类型的具体企业,开展成本会计工作、完成成本核算并编制、分析成本报表。对于学生来说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具备相关性,根本顾及不到,使成本核算往往脱离账证,成为复杂计算题的演练,最终演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这不仅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更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教学宗旨。

4)课时较少,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成本会计通常被认为是财务会计课程的附属课程,它的开设也往往作为财务会计不足的补充,因此很多院校都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压缩,减少了课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职业考试主要为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考试,这两个考试对于成本会计的内容涉及都比较少,很多学生以应试的有用性高低来判断专业课程,导致思想上对成本会计课程不够重视,分配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远远不及其他专业课程。

2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课程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审视、明确。

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链中,成本会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核算职能与财务会计有一定的交叉,管理职能与管理会计有一定的重叠。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应以成本的核算及监督方法作为课程讲授的核心内容,而将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内容划归为财务会计课程。这样处理,一方面将两门课程模糊重叠的内容界限清楚地进行了划分,同时也规范了财务会计报告和成本会计报告中相关项目的内容。在确定课程内容时,还应参考会计核算的目标,力求提供的成本信息尽量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考虑现代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需要,适当增加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职能的内容,使成本会计课程的体系内容更具完整性和实用性。对于和管理会计中难以避免的重复内容,建议授课教师之间增加沟通协商,使阐释角度不同、各有侧重。总之,我们将高等职业教育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成本核算能力,一定的成本分析能力及掌握成本预测、决策、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丰富教学内容,以适应当前会计环境的变化。

首先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进行甄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成本会计的两大核心职能:成本核算(成本耗费的正确核算与客观反映)和成本管理(成本决策有用性的强化),这一点应得到充分地体现,以避免很多高职院校只介绍核算职能,对其他职能避而不谈的做法。而这会导致学生管理意识缺失,无法正确理解会计管理的实质,以及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服务的本质。其次对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进行重塑。以市场这个大环境为出发点,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管理,不仅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还要适度扩充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理论与方法,如成本控制战略等,使课程内容更加紧密地贴合学科研究前沿和实务领域,更加具备前瞻性。

3)编写适应成本会计课程改革需要的好教材。

优秀的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关键,除了要能体现成本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结果,还要和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核算程序紧密贴合,尽量包含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真实的凭证、账簿、成本计算单等,尽可能地展示实际工作状态。同时配套高质量的实训教材和实训案例,完善体系、充实内容、强化系统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融合课程的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尽量做到覆盖会计业务的全部流程,充分体现出成本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理解程度,以便于学生自学。

4)改革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实用性很强是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之一,缺乏实践环节,仅仅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大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笔者多年的成本会计教学经验,结合成本会计的特点,我们建议采用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对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准备案例、项目时,尽可能地使情景、案例、项目具备真实性、启发性和参与性,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由于成本会计对同一环节的核算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可使用对比教学法对同一环节的不同方法的特点、使用范围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5)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质量。

现在的学生习惯于电视、网络等感性认识形式,对理性认识陌生甚至抗拒,因此使用多媒体演示企业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可以减少学生对课程的陌生感,拉近学生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其深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区别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我们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为包含文字、图形、表格、视频、录像、动画、资料片等多种形式,通过图、文、声、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输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导航图,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结构化教学,体现出成本会计系统性强的特点,突出各种成本核算方法整体流程的特点,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并掌握成本核算数据的来龙去脉。配合增加电算化素材的作业和思考题,使学生熟悉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完成成本账表的计算与结转。

6)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