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3000字优秀3篇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护理毕业论文2600字 1

浅谈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是医学治疗中比较特殊的科目,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许多风险,如果出现护理问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医疗人员有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好妇产科护理中的每个环节,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患者互相协作,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妇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患者方面。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妇产科患者所存在的医疗危险也随之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医疗难度,但孕妇的家人对分娩的危险性没有充分重视,认为分娩是人生必经阶段,是自然现象,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2.护士方面。

现在医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长期繁忙的工作,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厌倦心理由此而生,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难免会因疼痛而挣扎,大叫,有的护理人员会表现出不耐烦,这

3.医疗护理技术。

由于年轻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认识有局限性,加上护理经验不足,往往不能及时察觉一些新生儿的病症,耽误了治疗时间;对重症妊高征患者的观察护理不到位,严重时会使患者发生子痫;护理人员在助产过程中,配合不当造成会阴裂伤。这些都有可能给孕产妇带来生命危险。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母子的生命安全,特别是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症状时,如果没有及时将医疗设备、相应药物准备妥当,或者对病情的处理判断和医疗技术发挥不当极易导致纠纷发生。

4.药物性因素。

产妇用药十分关键,用药不慎可能会给产妇带来无法挽回的危险。如妇产科用的催产素,要熟悉掌握该药的适应证,在催产时,如不准确调整液体的速度,不仔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宫颈坚硬,宫缩过强,都有可能引发宫缩不稳定,严重时还会导致子宫破裂。

5.消毒隔离方面。

患者的会阴切口要严格消毒,否则会导致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为新生儿洗澡也要仔细消毒,避免新生儿脐部、眼部的交叉感染。紫外线消毒时,应告知产妇要防范的问题,并为婴儿遮盖身体,以免造成产妇和婴儿的皮肤损害。

风险控制方法

1.服务意识教育。

服务要做到以人为本。现在的护士群体偏向年轻化,社会经验不足,服务意识有待提高,这是护理工作中问题最突出的一点,应加强对护士的业务培训工作,聘请有丰富妇产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做讲解,并教授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让年轻护士在思想态度上加强服务意识,做到以人为本,时刻谨记患者的健康才是自己的幸福。

2.加强医疗设备、用物的清查制度。

医护人员要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否随时待命,同时要严格监管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还要保证药品的充足,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使用。为了保证医疗操作准确,可以制订必要的医疗操作守则,方便医护人员查看。

3.完善业务能力。

护理是一份技术性工作,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应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加强培训实践,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纠纷。按时书写护理文书,随时掌握新型护理技巧,同时改正以前不当的护理行为,还要完整记录急救孕产妇的急救时间,基本情况和操作过程,内容要清楚详细,不得随意更改。对危重患者要严密检查,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做好详细记录,是减少纠纷的证据保障。

人性化管理1.热心接待。新产妇人院后,责任护士要在30min内与产妇进行沟通,尽量满足产妇的正常需要,这是培养良好关系的第一步;在检查中遇到已临产的产妇应立刻送进产房检查;离临产还有一段时间的产妇,护理人员应与其多进行沟通,缓解待产的紧张情绪。

2.细心计划。

产妇出院时,护理人员最好给产妇一些祝福的话语,拉近与产妇的距离,并告知产后恢复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对已经分娩的产妇,护士要在分娩当日告知饮食计划,健侧卧位。讲解产后2 h小便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伤口疼痛的原因和防止感染的方法;护士应在产后及时询问产妇的睡眠、饮食情况以及伤El疼痛的情况,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乳房的保健和卫生;在产后2d,向产妇询问乳汁分泌的情况,观察新生儿是否有黄疸现象或脐部感染,对乳汁分泌障碍的产妇进行协助挤奶;产后第3天教会产妇保持乳腺管通畅的方法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全方位的护理不仅保证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还让他们感受到了人性化的服务,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耐心治疗。

孕妇进病房后,护士要在5个方面进行护理和沟通,即1个要求(安全、同情、关心、尊重),2个重点(拥有娴熟的护理技巧,保证护理丁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与产妇的沟通,缓解紧张害怕的情绪),3个满足(照料好产妇的日常生活,帮助行动困难的产妇上厕所,饮食;面对产妇的提问要耐心回答,解答产妇心中的疑惑,使其保持平稳的心态;满足特殊要求,温馨待产),4个留意(留意产妇的心理变化;家属的意见和困难;待产期间的言行举止有何不妥;身体疼痛的情况),3个避免(避免对产妇用激烈的语调;避免使用产妇难以理解的语言进行疑难解答;避免压抑对方的情绪。

4.嗳心沟通。

产妇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协助产妇办理出院手续,并告知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法;向产妇发放注意事项的手册,以便产妇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小结人性化管理让年轻一代的护士明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从前墨守成规的医疗操作变成实实在在的人性化服务,不仅满足广大孕产妇的需要,还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建宏。整体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2):19.23.

[2]季宏波,赵莉,董艳红,等。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中国病案。2008,9(10):44—51.

[3]吴慧群,胡杰,张明英。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2.

[4]刘培燕,刘岩。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现代医院管理,2007,5(3):25-40.

[5]赵锦秀,邓晓杨。赵秀梅。我院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9—70.

[6]胡瑶瑛,王岩,王静波。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201—205.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一:儿科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运用 2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儿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对两组儿科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护理满意度水平93.33%(56/60)明显较对照组80.00%(48/6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细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减少患儿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水平,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细节管理;儿科护理;管理水平

细节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源于企业管理理念。儿童是社会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儿科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和优化,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满足儿科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非常关键,儿科是临床中性质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主要诊治对象是儿童及幼儿,由于儿童的治疗依从性较差,自控能力和主诉能力也相对较差,在治疗或护理中容易出现哭闹或躁动的情况,不能积极和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因此在疾病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1]。近年来,人们的保健意识和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大部分患儿在家庭中为独生子女,人们对儿科护理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则有可能会引发医患矛盾。目前医护人员在儿科护理中如何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是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该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采用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其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儿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中男性患儿67例,女性患儿53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为(5.52±4.31)岁。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意义和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满足患儿的特殊护理要求,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与患儿及其患儿家属的交流与沟通,主动寻找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对患儿病情情况及时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对孩子状况及时了解,避免家属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提高护患关系水平和服务质量。②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对患儿的用药情况、症状、病情等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并制定细节护理方案,对患儿的行为进行鼓励,重视护理细节问题,不断完善护理流程和相关标准,提高护理质量[2]。③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儿及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包括预后和护理方法,采用视频播放或是讲课等方式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疾病治疗的信心[3]。④细节管理:加强对安全隐患问题的防范措施,还要制定差错处理的应对流程制度,对待各项护理差错问题需要秉承严谨和认真的心态去对待,建立静脉输液反应,定期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归纳整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对各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并通过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收回11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5.83%。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60例患儿中医院感染4例,感染率为6.67%,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为5.0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67%,护理满意度为93.33%(56/60);对照组60例患儿中医院感染9例,感染率为15.00%,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为13.33%,护患纠纷发生率为8.33%,护理满意度为80.00%(48/60);观察组在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细节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根据管理战略思想,对细节部分进行补充、完善、分析、延伸的过程,是企业重要的一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要求在岗人员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并对各个细小环节予以重视[4]。在细节护理管理中要尽量做到零差错、零距离的护患关系、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问题,每一个细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将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结合,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本职工作,重视各个护理细节,从细节中彰显出自身的品质[5]。在卫生体系管理中,管理人员对细节工作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引入了细节护理管理,使临床护理水平提高,在临床护理中其应用效果良好。医院通过开展细节管理,使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得到加强,使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6]。尤其是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由于儿童的独立性和耐受性较差,护理工作的难度增加,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或并发症等情况,护患关系十分紧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整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细节管理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与学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护理满意度水平得到提升,减少患儿感染的情况发生,提高医院的竞争优势[7]。该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细节管理,患儿感染发生率为6.67%,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为5.0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67%,护理满意度为93.33%(56/60),使患儿感染发生率大大降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的竞争能力提高,由此看来,细节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管理水平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婷婷。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29):158-159.

[2]史彩霞,张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1):243-244.

[3]管辉琴。关于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32):98-99.

[4]王海珠。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17(2):2979,2968.

[5]王瑶。儿科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评述[J].中国农村卫生,2016(6):13.

[6]张银英,米艳丽。细节管理在儿科手足口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14):687.

[7]陈学珍,陈云,冯建荣,等。品管圈管理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5(10下旬刊):187-189.

护理毕业论文2600字 3

试谈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欠佳原因

护士职业是我国医疗体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的护士资源仍有部分靠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来补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是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基础,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期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根据《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精神,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自2011年起,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涉及临床工作初期的是护士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其中就包括了精神障碍这一类新增的疾病类型。但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结果中发现,精神障碍的相关考点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没有得分。这个现象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去深思,究竟哪些原因使得学生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分析原因如下:

一、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群体。有的学生是自主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希望能学习职业技术获得谋生技能。有的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来职院校学习,希望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尽早进入社会工作。而就社会的大形势而言,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问题就会涌现出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要学习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比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等。在初中课程中,学生们初步接触过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如若基础打不牢,那么建立在基础科目上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问题。而《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专业课中的一门,也需要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这些课程作为基础才能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学生的基础虽然有差别,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帮助每一位学生理解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校教育,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通过多媒体PPT、影像资料的展示,可以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精确的讲述给学生,借此来向学生们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但是就目前实际来看仅仅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精神疾病护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像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学一样进行一定的实训和见习课程,通过实训和见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精神疾病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类疾病,实训课程可以教授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避免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此类疾病不知所措。见习课程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精神类疾病,直观认识精神疾病,加深对于精神疾病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想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们以短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还可以与时俱进的增加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在学校的网站上上传教学课件或微课视频,将学习过程中得知识点展现出来方便所有人的学习。另外,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现在普遍的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的更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真正将职业教育的优势凸显出来。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疾病的生物学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有识之士提出了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病学不仅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疾病,也要(或者是更要)关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精神病学不仅要服务于精神病院之内,也要(或者是更要)着眼于全社会的心理健康。但我们课程体系下的精神疾病知识相对落后,外出培训机会较少,图书馆书目相对更新慢,甚至部分教师怠于继续深造学习均导致了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教师师资水平常年保持不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授《精神科护理学》的老师本身就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精神疾病,只能靠书本的知识来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技能。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如若知识结构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进,就如一潭死水永远没有生气。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能 希望每一位教师不要停滞不前坐井观天,而要不断通过提高自我素质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学校管理体制落后

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入校时年龄较小,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他们重要的成长和蜕变过程。学� 学校有时为学生及家长考虑,对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普遍较为严格,甚至相对刻板。基本还是按照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按时上早自习,晚自习,没有自我的空间去图书馆,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扩充自己的知识,甚至扼杀了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生活上或许五年制的学生们还学要老师及学校的督促和监督,但在学习上应该给与学生一定的空间。《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一门相对而言较难的课程,仅仅依靠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点是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去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一些问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职责是教,学生的目的是学。但怎么学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这才是教育的主旨所在。

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60分万岁”的观念已经落伍,职业院校学习的所有知识都需要转化为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如何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增强基础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改善精神科护理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希望对五年制学生《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情况改进有所帮助,期望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