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优秀6篇)

生活与艺术作文 篇1

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来源,也有人认为艺术至上,它启迪生活,而我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却又高于生活,并且是生活的缩影。

首先,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为什么这么说?马克思有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生活得到了保障,人们才有精力从事艺术创作,追求更高的境界。但这仍不足以创作艺术。因为艺术的灵感不可能凭空产生,它一定从生活中来。是艺术创作者们的生活经历使他产生了灵感。苏轼因梦见亡妻而悲痛欲绝,写下催人泪下的《江城子》;岳飞奋力抵抗金军,写下豪情万丈的《满江红》;李煜哀于悲惨的囚俘生活,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浪淘沙》……

可见优秀的艺术作品,必定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促使他们创造出如此佳作。但荀子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艺术也应如此,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此,艺术应有高于生活本身的情感。它可以是《与朱元思书》中对宦海沉浮的厌倦,可以是画作《吃土豆的人》中梵高对穷苦人民的同情,甚至是我们最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对中华儿女的激励。有了这些独特的情感,才能创作出良好的艺术作品。或者也可以说,是这些艺术作品成全了创作者,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独一无二的方式。

但所谓高于生活,还可以是另一方面——启迪世人。《论语》使人恪守孝悌,《道德经》教我们顺其自然,因时而变……好的作品必然如此,或承载着创作者的独特情感,或给世人以智慧的启迪,有时也两者兼之。

同样的,艺术是生活的缩影,是生活的结晶。艺术家们想创造出良好的作品,一定得具备丰富的生活经历,将记忆中的生活浓缩,再经过合理的加工,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即便像某些欧洲画家画的怪诞的画,他们肯定不是毫无根据地作画,必定来自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缩影。

总的来说,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就应如此,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并且是生活的缩影。

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但不可能人人都是艺术家。好的艺术家会留心观察生活,体悟生活,热爱生活。而我们也应当如此。

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 篇2

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

艺术源自生活。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自律意识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而产生出来的独特的艺术产品。然而作为艺术的特殊形式——绘画,在表现生活和传达情感上,与文学相比,却要更为直观,尤其是架上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

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篇1

浅谈中世纪末的艺术与生活

摘要:研读过《中世纪的秋天》后,笔者通过对中世纪的艺术进行分析研究,将中世纪的艺术形式、特点进行了盘点和说明,发现中世纪的美术与文学作品相比,

对生活和历史具有美化作用,更好的宣扬和平;同时总结出中世纪艺术的特点:宗教性和表现性;应用型艺术在中世纪艺术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得到了很好的挥发,从而也寄予人们的宗教文化和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宗教;美术;应用型艺术;中世纪艺术

笔者最近研读了约翰·赫伊津哈的《中世纪的秋天》,这是一本研究14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地区社会的生活、思想与艺术的著作,书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的繁多,

尤其涉及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世俗宗教生活和宗教习俗、文学和艺术史以及众多的历史人物等,较为全面的介绍和概括了中世纪时期的人文艺术与生活。

笔者将从中世纪艺术,尤其是绘画方面着重进行展开讨论。

一、美术美化生活和历史

中世纪晚期的两个形象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差异,一个反映在艺术里,一个来源于历史和文学。

艺术高于生活,也源于生活,只有依托于生活本质的艺术才是真艺术。

书中提及勃艮第文化,了解中世纪晚期的法兰西——勃艮第文化的最佳途径则是艺术,尤其是绘画,而绘画题材和内容均来自生活,可见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指导和决定作用。

虽说与艺术息息相关的文学,包括历史著作和小说,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诠释和演绎生活,在历史著作中,比如巴郎特的《勃艮第历代公爵史》塑造的是阴森而沉郁的形象,

历史总在记录可怕的人性面。

然而作为艺术的特殊形式——绘画,在表现生活和传达情感上,与文学相比,却要更为直观,尤其是架上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

中世纪的美术作品中的画面和形象较为平和、宁静,它将历史的阴暗面有所转化和美化。

故而相比较而言,“时代在美术作品里的形象总是比在诗歌和历史作品里的形象光明。

美术是我们感知历史的主要来源,美术作品不会像文字一样对世界苦难的哀婉叹息总是保留着悲伤不满的调子,它会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而慢慢消逝”[1](P.303)。

二、宗教性和表现性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

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

而宗教性和表现性就成为中世纪美术的两大特点。

中世纪,残存的美术作品不多,但在中世纪晚期,艺术仍然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时人们追求的并非艺术本身,而是美好的生活。

“在艺术中,人们发现了生活中的平和善良与生命的激情、意义,使他们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和愁苦。

当时生活的甘苦有固定的形式:宗教、骑士精神、宫廷爱情,而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之美都依靠和源于这些形式。

”[1](P.304)“现实的生活离不开人,生活的美因人而异,是人使生活灿烂缤纷,使生活艺术化、审美化。

”[2]人是有意识在进行着活动,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情感、愉悦、想象等。

人们总是在寻求精神世界的慰藉,总是在追求轻松愉悦的生存和生活状态,面对现世的残酷和种种的不公,他们也在逃避,而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坚信不疑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把命运交给上帝成为他们避世的最好方法,而在艺术作品中所出现的宗教题材也就不难理解了。

骑士精神和宗教爱情,是释怀也是束缚。

表面上看来,拥有骑士精神,那是一个人彬彬有礼和英雄行为的表现,是一种高贵的气质和教养,而在底下,是很多绅士的无奈,这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行为中,是对人自由行为的一种捆绑,是对自己信仰和忠义的考验和强制性的统一,无异于今人所言的“灌溉思想”。

而宫廷爱情,很难讲是不是真正的爱情,也许也有真感情的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利欲追求而导致的包办式爱情是宫廷爱情的普遍现象,

还有自己选择感情归宿的权利吗?答案更多的恐怕是否定的吧,这种为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的生活,又何言其幸福和快乐呢?在艺术中,势必要对这些现象和事实进行反映和表现,

这种基督教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

三、应用型艺术的挥发

在中世纪,人们对艺术的感受还不是艺术之美本身。

当时的大多数艺术还是应用型艺术,即使是那些我们今人认为因自身而存在的艺术作品也是应用型艺术。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对艺术的渴望也都是来源于生活。

在15世纪伟大艺术品的鉴赏里,尤其在祭坛艺术和墓园艺术的鉴赏里,中世纪人远远不只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

艺术品的重要意义和实用功能远比其艺术性重要。

它们之所以美丽,那是因为它们是圣物,或具有崇高的实用功能。

在艺术作品中所出现的宗教痕迹和物品不仅是人们审美的需要,更是精神寄托的需求。

我们所说的精神是把它在它自己的意识中呈现出来的形态提高到意识自身的形式,并且把这样的意识形式提到自己前面,工匠放弃了综合性的工作,即放弃了把思想和自然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混合在一起的工作。

当精神的这种形态赢得了具有自我意识的活动的形式时,它就成为精神的工人。

人们在精神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意识形态中就指引他去寻求精神的寄托,生活作为万物的承载圈,而宗教、上帝则是当时人们生活中占有首要地位,势必宗教在当时成为艺术家挖掘素材的首选,而宗教艺术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通常是用来供人欣赏的,但有些作品主要是供人使用的,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应用型艺术”,这是不单为了视觉上的美感而作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实用性的功能,比如说宗教艺术、雕塑、印刷品。

艺术家进行创作,其灵感来源与各方面有关:神话与传说、想象、艺术家自己的内心与想法、真实世界的事件和人物、雇主委托的意见

而这些通通都来自我们最亲近的生活和现实世界。

文中又提到说,在葬礼的过程中,由活人装扮逝者,“模拟逝者生前的'情景”,从而满足悼念者对逝去亲人容貌的渴望。

可以说,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再现生活的行为艺术。

可见行为艺术不是当代艺术所特有的,早在中世纪就流行了。

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当时一件作品几乎总有一个具体的目的和宗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但遗憾的是大师的艺术作品和一般艺术家的作品能保存至今的终究是极小一部分,而且是相当特别的一类才得以流传下来。

这些作品主要是墓碑、祭坛画、肖像画和细密画。

在中世纪晚期,法兰西——勃艮第文化是那种用华彩替代美丽的文化。

这个时期的艺术忠实地反映这个时期的精神,这种精神有它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世纪晚期思想的基本特征:热烈的情绪、认为一切细部是独立实体的倾向、全身心地投入对象的多样性和多色调的描绘。

相反,文艺复兴人对艺术和生活的新的感知却抵制中世纪人的这些特征。

中世纪人往往把美的观念回溯到完美、合比例和华丽。

中世纪人追求豪华的口味可谓令今人叹为观止,即使是在现存的一些艺术作品中,也不难发现其中的豪华倾向,从中我们也更好地感受了当时生活中铺张和炫耀的成分,对于理解和认知当时的生活情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今人能够确认个人自己的生活观,可以在自己挑选的休闲时刻,尽情享受生活的欢乐。

但在那个精神享受分布极端不均、许多人难以得到精神享受的时代里,为了焕发新的活力,社会就需要一种群体行为:节庆活动。

艺术与生活日记600字 篇3

艺术,在人类发源时便与之共存的一种源远绵长的事物。上至三星堆的各种文物,下至后印象画家梵·高的各类作品,皆向我们展现了艺术的美。

欣赏艺术,不仅使我们大饱眼福,更受到了灵魂的淬炼,得到了心灵的成长。

第一个上台介绍艺术品的就是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一番介绍后,伴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迅速下了台。

第二个人上台的是我班的搞笑担当,他介绍的是快板。经他的介绍,我们都明白了,原来快板这小小的东西竟蕴藏着如此大的学问。

要数让我最感兴趣的,非小邓的弹弓莫属了!这弹弓乍看上去像一个小小的人,就是没有手臂。这弹弓高约10厘米,宽在6·5厘米左右,弹弓上部的结构十分巧妙。两端皆与弹弓中部相距2·5厘米,没有丝毫误差。这样应该能保证发射时射得更远吧!小人的颈部,也就是弹弓的手柄,呈微凹状,这样能保证握上去时舒适,没有突兀感。这弹弓一出场就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现在更是如此。所有人都想亲自去试一试这弹弓的威力究竟如何。

而后,我们又看到了似真似幻的飞机,欣赏到了获得国际大奖的音乐,还听到了关于丹顶鹤唯美而凄凉的故事。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探索艺术的脚步从未停止。艺术是美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灵。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就给大家带来了如此多的享受,那生活呢?生活是个大熔炉,它将所有的事物筛选,最终留下来的都是美的。

可是现在呢?真正的艺术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虚假的所谓“艺术”,令人作呕的“艺术”。

艺术,艺术,重现江湖,为我们带来真正的“美”吧!

艺术与生活500字议论文 篇4

我家有架乐器之王――钢琴。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它就一直陪伴着我,我与它之间发生了许多好玩的事,很多事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小时候,最喜欢逛的是乐器店,每次去最喜欢玩的就是钢琴。我很好奇,为何钢琴可以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律?看似普通的黑白键,为何有这么多的音?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吵着闹着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架。

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开始学的那会儿,老师一直告诉我,手掌一定要拱着,要能放一个鸡蛋进去,千万不要塌下来。我那时一听这话,回家后还真的在手掌下放了个鸡蛋。可没弹几下,一不留神儿,鸡蛋就滚了下去,正好掉到了喜欢在钢琴下睡觉的狗狗的窝里,被小狗狼吞虎咽地吃掉了。

还有就是钢琴上那些妈妈给我的“爱”。如果你现在到我家去,还可以看到钢琴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动物玩具。玩具和钢琴有什么关系呢?妈妈告诉我,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对钢琴没了兴趣,妈妈便想出了个妙计:给我买玩具!她把那些小动物放在琴架上,让我弹琴给他们听。每个人小时候都喜欢玩,当然也包括我。我听到这种新鲜的玩法,自然又对钢琴产生了兴趣,又开始每天兴致勃勃地弹起来,好像在给小动物们开音乐会一样。

现在,钢琴已经成为我们家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我的钢琴也在今年暑假考出了八级。

我有时看看那架钢琴,还会“咯咯”地傻笑,“呜呜”地大哭。毕竟那架钢琴上有着数不清的回忆,有着沉甸甸的爱……

那份爱,无以回报;那份情,永世难忘……

艺术与生活1000字议论文 篇5

书法是中国一门古老的笔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从甲骨文变为金文、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笔尖上的艺术一直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令后人景仰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他们以及他们的书法艺术作品在历史的星河中熠熠生辉,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我爱书法,因为我认为它是一种美丽的笔尖艺术。我爱拿着毛笔在纸上写那苍劲有力的大字,我爱写字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爱看笔尖在纸上画出的它们那优美的身姿,更喜爱这种美丽的笔尖艺术。

在柔和、明亮的灯光下,铺开一张宣纸,研好一砚新墨,带着一份激情,闻着这“曹素功”墨汁的香气,打开书法字帖,轻轻提起毛笔,饱蘸墨汁,在宣纸上挥毫书写,这就是我练书法时的情景。每当此时,我都能特别感受到笔尖艺术的独特魅力。

说起笔尖上的艺术,我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在六年的漫长学习中,有欢笑、有泪水、有委屈。七岁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也正式地握起毛笔,写下第一个“一”字,开始感受这笔尖上的艺术,那是一个那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啊!我小心翼翼地摊开宣纸,磨磨砚墨,心情总算安定下来,又搔搔耳朵,蘸蘸墨汁,好不容易才用那只颤巍巍的小手,写下了第一个“一”字,我心里又高兴又激动。从此,怡人的墨香更吸引着我,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汉字更吸引着我,在周末或空余之时,我总会摊开纸,拿起我心爱的毛笔,在纸上“精描细写”。一握起笔很快我就与翰墨书香融为一体,许多的不快乐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写完字,我每每感到酣畅淋漓,心胸舒畅。在练字之余,我喜欢望着天空,看看天上的云朵和空中的飞鸟,想想仓颉造字,想想王羲之的《兰亭序》,沉醉在美好的遐想中,想着想着,那一朵朵浮云,一只只飞鸟与一个个美妙的汉字交叠在一起,幻想着……啊,书法艺术就是飘逸娴雅的云,就是灵动飞翔的鸟,我爱着笔尖上的艺术,我永远不会停下追寻这美丽的书法艺术的脚步!

我爱书法,爱这笔尖上的艺术,爱这馨香美丽的翰墨世界。每次提笔,心中都积蓄着万千情感,唯有将胸中郁结之气尽情挥洒于纸上,才能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历史上的书法大家进行心灵的对谈。书法,这经历千年历史考验的一个使者,翩然舞在这人世间,它穿越千古的尘埃,浸润万里文化长河,倩影摇曳,墨影流香。岁月沉沉流走,逝去了纸张的柔软,留下了淡淡的墨香。书法,将我的心灵冲洗得一尘不染。我的灵魂中铭刻下了中华最灿烂的笔尖上的艺术——书法

艺术与生活800字议论文 篇6

艺术与生活作文800字

水头的“11月6日”交流会到了,我和父母来到了停车场,乘车到了水头。

车在大转盘前便停了。那一堆又一堆的人群,就像一片海洋。我们下了车,很快成了海洋中的波浪。向前走着,我不断地在出售书本出售仓鼠金鱼等动物的摊子面前停下脚步,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些出售的物品。走着走着,前方有一个聚集着一堆人的小摊,我立刻拉着父母走了过去。

这是一个给人画像的摊子。中间坐着一个不过40来岁的中年人,他戴着牛仔帽,身穿一件有些凌乱的土黄大衣,他有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可是他脸上的。皮肤却不是黄色,而是一种红色,一种被火烧出来的深红色,那深红色覆盖着他的一整张脸,只有戴着牛仔帽,帽沿才能遮住那红色的脸。中年人正给一个青年画像,他一会儿轻笔细描,一会儿工笔速写,青年的轮廓很快浮现出来,接着,他一把青年人的表情回了下来,那微微弯曲的浓眉,轻轻咧开来的嘴角,带着些许细渣般的胡子。啊,这真是太像了。周围也出现许多赞叹声,“画得真好啊!”一个小女孩说。“太妙了,妙级了!”一个中年难人大声赞扬道。一个老人竖起大拇指,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说:“太传神啦!画得栩栩如生!”……在赞扬声中,中年人将青年的眼睛也画好了,接着,将画嵌入画筐,递给青年,青年看着画,掏出一张100元的钞票给中年人,中年人双手接过钞票,从老土的钱包中掏出一张10元纸币,5元纸币……中年人清点了一下,一共70元。他双手紧握皱巴巴的钞票,递给青年青年这才满面笑荣地离去。

紧接着,一个老人立刻就走到中年人前,中年人拿了一把椅子恭敬地请他坐下,又开始了画像,又陷入了忙碌……。

画像,不仅是为了艺术,也为了生活。中年人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它毕竟是人,他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也许他的梦想不是十分远大,只为了吃饱穿暖;也许他的生活艰难无比,但他努力了,他尝试了,他超过了许多健全人,那些健全人面对困难,是否还能像他这样依旧乐观呢?

对人生有希望,对生命有希望。当上帝关掉一扇门时,他还会再打开一扇门,不要绝望,也不能绝望。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前进。

浙江温州平阳县腾蛟一小五年级:周磊kl7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