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日常发展过程中,会计成本是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经营管理环节。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成本会计论文(精选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进一步提高自己所处地位和经济利益,就要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上下功夫,因为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合理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如今的工业企业还存在着一些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问题。本文就从工业企业成本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的完善方法来阐述成本会计在工业的地位。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做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行政部门还包括企业的在职人员及关于企业成本合算的其他业务。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利用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带来的信息,积极编制相关条款制度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工业企业的重要性原则的应用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就要根据构成成本价值的基础来采用不通的核算程序,例如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的核算中就要通过制造费用专用账户进行费用的分配再核算到相关到成本中。重要性原因影响成本的核算,从而影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业务的决策,所以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处理会计业务,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予以重复、准确的披露。
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与成本核算之间的比较。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要将所有的零散数据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是详细罗列出来,而重要性原则,则可以减少这些工作量,因为重要性原则能够分清主次,业务的重点,减少工作量。
三、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成本会计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的业务核算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发现,我国工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起步较晚,有些工业企业的领导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没有太过于重视,应用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传统观念来过于强调原材料的节省和缩减相应成本上的开支,忽视成本效益。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这是在牺牲产品的质量带来的结果。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了,买方对企业的商品的差异率逐渐重视。所以,如果企业还是重视追求狭义上的收益,忽视成本效益带来的产品差异率,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失去根基,失去竞争机会,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
(二)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较为狭窄
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都会扩大其经营的业务范围,会计核算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但是在实例中可看到,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范围并没有扩大,这会导致在期末财务报表的成本效益出现差错,影响领导的决策。
(三)成本会计核算不规范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重要的组成。因为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清晰明了的反应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这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创造更多的资产。然而,有些工业企业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应摊费用和非摊费用处理不当,费用和生产成本核算不当,这会致使企业的成本效益降低。此外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也有脱节现象,对资金的运转和资金投入效率在沟通与交流甚少,导致企业的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有些企业不能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来完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而以往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不能适应当代会计核算标准的,这会导致企业在成本效益上落后,失去竞争优势。
(五)成本会计监督不到位
成本会计监督有效的落实,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而有些企业并没健全的监督会计工作的体系,这会使成本会计监督无法详细,严格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有些企业只重视短暂的利益,不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督,而有些成本会计人员会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性谋取私利,致使成本会计信息不真实。由此可见,成本会计的监督非常的重要,若忽视它就很可能导致成本核算失真,进而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的有效进行。
四、针对成本会计工作出现问题的完善建议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即积极解决企业现存的成本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成本核算工作,下文就根据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道德
成本会计的工作水平主要取决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所以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企业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从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关于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从而约束他们在工作中的规范性行为。企业还可以从外界招聘优秀的成本会计人才,让他们给企业带来“新鲜空气”,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一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成本会计效益重要性的认识观念
在现代化的今天,工业企业想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完成企业的近期所定的目标和制定远期计划。那么企业就应该摒弃以前的成本会计核算观念,树立符合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观念。在全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下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再根据成本效益进行合理的决策。
(三)扩大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
企业应根据企业新增的业务范围来调整相关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这样可以及时、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经济范畴,让企业股东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在成本的运转状况。
(四)规范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应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在成本会计科目上进行详细的划分,规范记账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会计财务报告水平。企业在逐步加强规范成本会计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
(五)完善企业成本会计
工业企业也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系统来完善成本会计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专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因为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的出现能够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高效率、快捷的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从而也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六)建立健全的成本会计工作监督体系
对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监督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工作流程的控制,包括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的出勤率及工作效率。通过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核算机制能够不断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监督。企业根据内部成本会计所出现的不足,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来规范、监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
五、结语
现代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地降低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加快企业资金运用和循环的效率,提高企业在事成综合竞争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所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对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关完善的意见,希望能够对成本会计核算在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
信息失真成本成本会计论文
据说,在19,某部队一次命令传递的过程是这样的:
少校对值班军官:明晚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上尉: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上尉对中尉: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少将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中尉对上士:明晚8点,少校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少校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上士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少校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以上故事是否真实我们无法考证,但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失真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从本质上讲,一个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管理决策职能,比如,企业的计划部门所制定的计划,其实就是决策;二是信息处理职能,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发布;三是事务处理职能,一个职能机构作为一个集体,要保证其正常运作,必然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做,比如,收发文件、打印材料、工作考勤等。如果做进一步分析,第一类职能与第二类职能密切相关。因为,做出决策的依据是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决策后又要以信息的形式向外发布,因此可以说,企业工作的主要内容都与信息有关,特别是与信息传递有关。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能够进行正常的运作,重要的基础就在于信息处理得当并传递准确。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是无偿的,至少其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认识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需要支付成本,有时这种成本还是很大的。企业所有关于信息问题所花费的成本在经济学上称为信息成本。信息成本是企业的隐性成本之一。其中由于信息失真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成本又是企业信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比一般的信息成本的表现更隐蔽、更难于被认识。必须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做分析。
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
在企业内部,信息失真成本又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一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失真。本文开头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这种现象在企业里可能经常遇到。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接收一则信息并把它转发出去,往往不是原样转发,而是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态度。尤其当这个人接收到自己非常不熟悉的信息并转发出去时,错漏可能更大。另外,如果接收者与信息内容在利益上不一致或是有冲突,信息的接收者则有可能在允许和可能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的利益取向修改或截取信息。如果这样的作法一级一级地传下去,信息失真会被逐级放大,即使最高层做出的决策完全正确,到下边就有可能面目全非了。在大企业里,最高层决策都是以文件的形式自上而下地转发,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失真。因现实生活中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必然有许多情况文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有些规定则可以做不同解释。俗话说,“上面的一本好经,给下面的歪嘴和尚念歪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种情况是信息自下向上传递。这时信息失真成本主要表现为影响力成本(参见《认识影响力成本》,《IT经理世界》第11期)。就是说,有时下级从本人或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在信息收集、信息传递等环节上,对真实信息进行取舍或加工,并以此来影响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这里还要指出,造成自下而上传递的信息失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信息自下而上传递过程中,信息是逐级浓缩、汇总的。一般来说,基层信息到达企业最高决策层时,原来大量的信息就变成了几张报表,有时甚至是几个数字。我们应当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有用信息被丢失,一些本来能够反映深层矛盾的信息被掩盖起来了。
第三种情况是企业里横向或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如果你到一个大企业的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那里的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的人员都在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忙的主要工作内容都是在了解情况、沟通关系、协调工作。从本质上讲,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信息失真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有行政力量的制约,其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提供虚假信息甚至是信息封锁。
企业外部的信息传递
关于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失真可能情况就更为复杂,这是因为企业外部时空之大几乎是无限的。企业在这样广阔的空间里搜寻有用的信息,其失真是难以避免的。从时间上来说,企业及其外部世界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企业的决策者可能经常发现,花费了很大的成本,辛辛苦苦刚刚搜集到的信息,却由于外部情况的变化而已经变得毫无价值。这就像我们看到5亿光年远处的一个新星爆发一样,其实那已是5亿年前的事情了。再者,由于市场竞争是异常激烈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企业经常在打信息战。因此,一个企业在市场中所获得的信息,往往存在很大的缺陷,要么信息不完全,要么信息中有错误。
这使我不禁想起一件真人实事。一位朋友是搞企业管理咨询的,有一次,一个企业请他去进行咨询诊断。原来,这个企业刚刚开始生产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很热销。因此,企业领导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请他去帮助策划。经过一番调查分析,我这个朋友不但没有帮助策划项目,而且还给企业领导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他向企业领导指出,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收缩生产规模,并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他的理由是,这种产品缺乏市场进入壁垒,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严重的恶性竞争。应该多派出一些营销人员,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观察竞争对手的动向,随时准备快速反应。但是,这个企业的领导听不进我朋友的意见,仍然坚持扩大生产规模。结果半年以后产品库存积压严重,新的生产线还没建成就刹车下马,企业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
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失真成本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成本有时是何等巨大,甚至会大到使企业走上末路。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降低或避免信息失真成本的重要性。
首先,在企业内部要理顺信息传递机制和渠道。这里有一条最主要的原则,即任务与利益相分离的原则。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里,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发布与利用这些信息来做管理和决策的工作都集中在同一个部门,这样的作法无疑会加大信息失真成本。我们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大型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机制,应当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原则,把信息处理与管理决策分离开来,信息处理由专职机构完成。这样,信息机构与职能部门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相当于信息机构的客户。另外,借用外脑,通过专门的信息服务或咨询机构来了解竞争对于信息或整个行业、市场发展状况,理应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这样做,就可以减少由于利益相关而造成的信息失真成本。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我们还是回到本文开头的例子。试想,那件事如果发生在今天,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么严重的错误。如果值班军官把少校的命令录下音来,然后再播放给下级,这样,就不会发生那样严重的信息失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化,企业将向扁平化方向发展。这种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将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再者,要建立一整套避免信息失真的保障制度和办法。比如,在企业里对那些虚假信息的提供者要给以相应的处罚,要改变那种“吹牛不上税”的传统观念,给“吹牛”行为课以重“税”,施以重罚。
题 目
连锁超市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条件的日渐改善,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中占据鳌头的主体模式,已经慢慢成为了居民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日常所需的饮食材料和生活用品,同时也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居民的工作、生活创造了一个便利的条件。
随着连锁超市数量在各大中城市的不断蔓延、增多,各连锁超市面临着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双重考验。连锁超市经营者为了立足于这个竞争行业,将目光的重点放在了物流领域,物流成本控制的管理成为了各个连锁超市实现经营目标,提高利润收益的重要途径,也是连锁超市发挥其经营优势的关键。为了完善物流成本控制的管理,更多的经营者建立了一套适合连锁超市的运营机制,即能使其在经营各环节中节省开支,增加利润点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因此,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的管理是各个连锁超市在经营管理中,实现利润增长的关键点。
尽管国内外的各连锁超市都已经在物流成本控制问题上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有效地降低了各个经营环节中的物流成本,但是在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被忽略的细节,以及一些没有完全改善的地方。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选择连锁超市物流成本控制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意义
物流成本占连锁超市经营过程中的总成本很大的部分,因此,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是连锁超市增加利润,提高经营业绩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总结和分析了连锁超市经营过程中存在物流成本控制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连锁超市的利润,增强超市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体的意义如下:
1、理论意义。从连锁超市行业迅速的发展,且对物流成本控制管理的日趋完善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就指出了在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但是,各个学者指出的问题所在比较片面,解决策略不够完善。本论文总结了各个问题的所在,并且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各问题解决方法,有利于对物流成本控制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2、现实意义。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连锁行业也采取了相应的手段进行完善经营方式来提高利润收入。降低物流成本控制对连锁超市提高竞争力有着重大的作用。通过对连锁超市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各个连锁超市发现各自经营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控制时存在的被忽略的问题,能够及时对这些问题经行改进和完善,并且提高各个经营环节的运营进行的效率,从根本上提高超市的经营利润。
(三)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物流成本控制的问题研究
物流成本控制问题一直是国内外连锁超市为了提高经营业绩的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解决的重大问题。控制好物流成本的管理,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不仅可以使连锁超市更加完善自己的每一个经营环节,提高利润,而且也可以提高连锁超市在零售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占据有利于连锁超市持续发展的地位。
国外的有关对连锁超市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方面也提出了很多见解,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进驻中国的国外大型连锁超市的成功案例中,就可以看出,经营管理者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宣传效应和经营地位。国外的文献对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研究的领域大致和国内相同,基本都指出了物流成本的控制主要从采购、库存、配送中心等几个方面进行。同时,国外的文献也提出了对物流成本控制的新看法。
赛义德。默罕默德。阿加扎德提到了准时制的经营方式,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物流管理的控制,提高供应商和企业的运作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他认为物流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尽可能使用准时制。高效的物流管理确保原始设备制造(oem)供应商不仅能够同步和及时地向公司提供所需的零部件,而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让公司满足所需的产品贮备需求,而不是让公司自己生产这些零部件。
米尔。萨曼。皮什瓦伊,哈迪。巴塞瑞,莫森舒克。萨贾迪()对提高物流成本控制的管理措施提出了三项建议,他们认为:(1)库存货物的价格应保持不变,使库存水平在美元的估算中保持不变。(2)使库存水平可以平滑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减轻周期性变化的影响;(3)用利率来估算库存资本成本,应当保持不变。
2、国内对于连锁超市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
国内的研究文献对连锁超市在经营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控制都指出了其问题的所在,并且对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分析,但大多数文献都是针对超市经营环节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进行分析,而对各个环节中的物流成本控制问题都进行分析的很少。现就对国内学者对于连锁超市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
(1)连锁超市经营各个环节中的物流成本的构成以及其重要性
物流成本在连锁超市经营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影响着各个环节运作的经济效益。国内学者对于连锁超市的各个经营环节中的物流成本的构成大致分类相同,同时,物流成本的控制是连锁超市健康运营的必然选择。以下文献为各个学者对经营环节中的物流成本构成的见解:
罗齐()认为,物流系统是构成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连锁超市经营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在于有无强大、有效的后勤支援系统,其中以物流配送系统为最重要。国内的连锁超市公司,或者投资成立自己的物流中心,或是与知名物流供应商合作,以此掌握强大、有效的后勤支援系统,充分发挥物流配送的功效, 为超市带来竞争上的优势。
曲丽娜()认为,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为:①采购及加工成本。指连锁经营中发生的订货费用和缺货损失,以及对购进商品进行再加工而产生的加工费用;②仓储成本。指物流配送中心库存商品占用资金应支付的利息、储存中的损耗、保险费以及库房建筑物、仓库、机械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通风照明费等;③配送及运输成本。指在物流配送(如分货、配货、送货)及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包装费、运卸费等;④人员工资及办公费用等。
马菊花、王建()认为,存货持有成本是指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费用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连锁超市处于销售末端,面对的是灵活多变的消费者,销售对象的高变化率,要求其灵活应对。因此,合理的库存是保证其不缺货,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关键。在存货持有成本控制上,应采用成本性态分析,找出存货成本与业务成本间的规律性,确保在适量库存的前提下成本最低。另外,还应注意在核算存货成本时,要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计入物流成本,使物流成本核算更准确。
杨琳华()认为,物流配送作为联系连锁超市各经营环节的纽带,对超市的正常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是根据各个连锁分店的补货要求和时间计划,对统一采购的各类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分割、包装、组配等作业,并以最合理路线迅速、及时、准确、安全送达制定地点,是一个局部物流,是物流活动在小范围内的整合。
(2)连锁超市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连锁超市的管理者在物流成本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但经营各环节中还是存在物流成本控制不到位或者遗漏问题所在的地方,国内文献对连锁超市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隐形成本的忽略、配送中心的不健全等方面进行分析。
董兴林、马媛、刘广东()认为:企业物流成本按其在会计核算中是否得到反映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部分。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0.08—.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11.23—.0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01.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03.12—.05.0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
.05.04—.05.12 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罗齐。连锁超市物流系统功能与构建战略分析。物流技术,(3):p8-10.
[2] 曲丽娜。浅析连锁企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及应对对策。商场现代化,(10s):p113-113.
[3] 马菊花,王健。连锁超市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经济论坛,(12):p84-86.
[4] 杨琳华。共同配送——突破中小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瓶颈”的途径。消费导刊,(1):p7-8.
[5] 董兴林,马媛,刘广东。我国企业隐性物流成本的构成与核算。中国市场,(23):p106-107.
[6] 曹前。连锁超市采购过程中隐性成本的构成及控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9):p83-84.
[7] 赵志江,侯金柱,于淑娟。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模式的合理选择。商业时代,(23):p12-13.
[8] 姜文婷,赣州国光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优化探讨。毕业论文。江西理工大学,:p4-5.
[9] 许艺真。对内资连锁超市存货管理的思考。商业会计:上月,(23):p26-27.
[10] 刘晔,郭跃。农村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对策分析。企业经济,(7):p17-18.
[11] 李传博,韩丽姣。降低超市物流成本的途径。税务(辽宁),(10):p24-24.
[12] 沈慧峰。沃尔玛物流的研究及对中国零售业建议。硕士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p7-8.
[13] 赵静。企业采购物流成本降低问题研究。硕士论文。首都经济大学,:p13-14.
[14] 叶平浩,刘莉琼。我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人才研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报,(2):p42-45.
[15] 曹前。连锁超市在采购运输过程中的隐性成本的控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32):p35-36.
[16] 陶春柳。连锁超市供应链优化对策。中国物流与采购,(16):p64-65.
[17] 冯文龙。沃尔玛物流成本管理的启示。成都大学学报(社会学版),(3):p20-23.
[18] 锐智。沃尔玛零售攻略。南方日报出版社,:p112-115.
[19] 刘娜。物流配送。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p97-99.
[20] seyed-mahmoud aghazadeh, “improving logistics operations across the food industry supply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vol.16, no: 4, october.pp.263 – 268.
[21] mir saman pishvaee, hadi basiri and mohsensheikh sajadieh.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in national, international and governmental environment:
concepts and models” .physica-verlag heidelberg, july, pp.57-83.
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会计研究
一、现有政府会计核算方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其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需要。我国政府部门目前执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这套预算会计制度对于反映每期财务收支活动、加强我国公共财政资金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套会计制度不同于政府会计体系,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经济资源,现时义务和业务活动全貌的政府会计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初步建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转变及民主化进程的明显加快,1998年颁布实施的预算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政府公共财务管理和外部有关各方的信息需求,存在许多缺陷:
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收支情况。由于政府的会计活动与企业的会计活动在会计主体、对象、内容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政府部门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必然存在很多与现行政府活动不相适应之处,政府部门很多活动没有进行会计核算、成本计量。
2、财政负债核算范围过窄,不利于政府进行有效管理,无法很好的防范政府负债风险。现行预算会计只核算当期实际收到现金的直接显性负债,未核算当期已经发生而尚未用现金偿付的直接隐性负债,以及可能引起财政支出增加的或有负债。大量的直接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仍游离于预算会计的核算之外。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预算会计披露的财政负债规模远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财政负债规模,可以预计到的财政负债风险也远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财政负债风险,政府偿付债务能力和承担负债风险的压力均被低估。
3、信息披露不完整,对外报告体系未建立,不利于外部监督,从而导致了我国政府成本居高不下,政府规模迅速膨胀和政府效率普遍低下。特别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增长到了惊人的地步,2002年财政支出22053亿元中,用于各方面的行政经费4101亿元,占到总支出的18.6%。同时由于会计体系的不健全,对政府财政资金监管的缺失,
由于存在上述缺陷,并且基于建立廉价政府、更好的履行受托责任以及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革,建立一{BAIHUAWEN.com}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体系。从西方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一般都有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管理法规等相配套,我国也不应例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新兴经济国家正在改革它们的公共支出管理体系,但“这些国家已经面临着一个持续的压力,即需要更加完整的会计信息,这需要改革其会计体系”。虽然目前我国学术界还存在究竟是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良,还是在厘清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既立足于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会计体系进行争论,但大致的趋向认为建立政府会计制度,已经成为加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政府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困难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会计界就已经开始讨论政府导入成本会计的问题。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以及我国台湾已经将成本会计用于政府财务管理,越来越
多的国家开始对成本会计产生兴趣。但在我国,由于政府会计体系尚未建立,对成本会计在政府部门的应用更是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构分步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法、责任成本核算和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等。现代成本会计发展出了很多新的核算方法,这些新的核算方法对于政府部门导入成本会计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如:限制理论、适时制、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质量成本会计、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
企业成本会计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为企业质量的提高、效益的增加、成本的下降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但是,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运用成本会计的计量方法还存在不少的困难。
1、政府会计制度还没有建立。政府会计这一概念目前只是学术界的一种提法,现行制度中官方的称谓是预算会计。
2、成本会计环境不理想。一是成本计量缺乏依据。由于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还在探讨之中,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还没有起步,这对于在政府部门引入成本会计方法带来了成本计量依据缺乏的难题。没有这一依据,成本会计的对象和内容就不能明确,导致成本核算混乱,重复核算、漏算、避重就轻等现象的发生。二是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属于纵向财政会计体系,它是按组织结构类型构造的。与我国的政府行政结构相适应,预算会计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五级。这使得成本的核算也必然分为五级,这种分级计量的方法不仅使成本核算不能体现其对政府活动成本的控制,还容易导致各级政府为了各自的需要派生出成本计量和核算口径不同,使成本会计不能真实的反映政府活动的信息,从而流于形式。三是我国政府目前还是实行的现金收付制的会计体系,以现金的流动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这与政府部门的责任性、服务性不相符合,使得成本即使核算出来也无法对政府活动做出准确评估。
3、绩效难以测量。要使成本会计信息更好地为以绩效为主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服务,需要将成本与绩效直接配比。然而相对于成本计量来说,绩效测量要难得多,对于规模庞大的政府尤其如此。政府行为的可观测性不高,政府目标又具有多元性,政府活动更强调责任和社会性,因此,对其活动成本的测量难以确定使得成本控制大多存在于计划之中而无法真正实施。
4、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的缺失。政府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会计主体,其目标是截然不同的。企业以赢利为主要目标,其成本核算是围绕利润最大化来进行的,追求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产出。政府是一个经济主体,但他更是一个政治主体,政府的运作目标是在其可获取的资源限制下,尽可能地实现其在纠正市场失灵,收入再分配,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职能,服务于社会及社会成员,增加社会福利,并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其成本核算不同于企业,尤其是其社会效益的不可衡量性给成本控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政府成本会计的内容和目标的不同使得成本核算的方法与企业不同。但是在目前,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的缺失还没有引起学者和政府会计实践者的足够重视,对政府成本的核算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姿态。
5、资产难以计量,成本会计的对象不容易确定。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如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消耗的资源或承担的债务的货币价值。但是并非所有被消耗的资源都能被准确计量和确认,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自然资源的资产化问题。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无形资产是否应该进入产品成本以及如何分配进入成本是一个成本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由于政府活动政治性较强,非经济因素对政府的影响有时更大。政府有义务向公众提供他们所需的公共产品。在决定是否提供某项公共产品时,政府有时更多的是从政治需要出发,成本因素不占主要地位。如国防,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项目的投入,都是以保证人民和生存权和发展权,而不能以经济上是否合算作为前提。当政府在做出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时,政治考虑优于经济考虑。成本界定的困难和资产计量的困难为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会计设置了一道技术上的障碍。
三、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政府的财务 管理活动普遍存在着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顾风险的现象,不但公共资源的浪费严重,也加大了 财政 风险。导致政府部门效率低,成本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目标多元化和管理程序较为模糊,任务、权力和职责之间并非都是完美匹配,这导致政府的低效。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 工作 报告中,将“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将成本 会计导入政府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公共资源浪费现状,而且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尽快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准则》尽快出台。应该充分认识到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不同,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应该包括预算会计、成本会计、收入会计、管理会计。把现行的预算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一个方面,与成本会计、收入会计、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政府会计体系。与此相适应,《政府会计准则》则应该由权威性机构制定并由立法部门通过后颁布执行,使政府会计正式成为会计学的一个规范的分支,进入到政府领域和研究领域,以准则规范代替制度规范,形成政府会计行业准则,为成本核算和计量提供依据和保障。
2、引入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强调绩效导向和企业化管理的新公共管理改革,特别是政府预算从传统的投入预算转向产出预算的改革,突出了对更完整、更可靠的成本与绩效信息的需求。新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履行好受托责任,这就要求政府财政支出不仅应对现金支出负责,更应对与其所产生的产出相关联的全部成本负责,只有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求。权责发生制会计将所消耗的资源的全部成本与所取得的绩效密切 联系起来,对提供的产品、服务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使政府的业绩透明化,有利于广大纳税人及 社会公众评价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状况以及他们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会计实务中,不论是企业会计还是政府会计,都没有绝对意义上采用一种核算或基础。例如,企业会计中早已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基础,但是在企业会计报表中有一张很重要的“现金流量表”,提供各种现金流入、流出的会计信息。已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西方国家也没有一个完全抛弃收付实现制的有关信息,均有一张很重要的“现金流量表”。实际上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可以更好地帮助 经济决策,而收付实现制则能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存量,以便帮助政府做出合理的财政收入政策以及确定债务规模,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反映全貌。
3、向基金会计转变。基金是指按照特定的法规、限制条件或期限,为从事某种活动或完成某种目的而设置的一组财务资源,它具有目的性、限制性和受托责任广泛性三个特征。政府各基金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任何一个基金都是一个与其他基金分开并相互独立的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它们各自都有相应的资产、负责、收入、支出或费用以及基金余额或其他权益,并通过一套自求平衡的账户与报告体系记录和报告政府特定活动及其财务资源来源、运用情况和结果。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预算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专用基金等就是实行基金管理的一些范例。在政府部门实行基金会计制度有利于分项目进行成本核算,不仅其反映的信息较为完整可靠,而且由于每个基金都具有独立性,进行成本会计比较单一,不易受外界的影响,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运行成本,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适当借鉴企业成本会计的方法,建立政府成本会计方法。从把政府和企业都作为一个经济主体来看,政府会计体系可以适当借鉴企业会计的方法,对政府活动的成本进行预测、决策、 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方法,特别是质量成本会计、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以及限制理论、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适时制等理论对政府建立成本会计方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它们与公共管理改革所提倡的运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相呼应。
5、推进政府预算改革。目前我国正在进行预算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这三项预算制度改革对成本会计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 环境。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是相辅相成的。这三项制度使得预算资金的流转、运动及资产存量透明,对预算的执行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对 财政资金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部门预算的实行,使得成本的核算可以直接针对政府部门和项目,国库单一账户和政府采购制度使得对政府成本的计量和核算统一了口径。但是目前我国的预算改 革还只在试行之中,在制度上还有待于完善,比如部门预算还不是真正的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预算资金还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国库单一账户和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年,但是所涉及的面还不广,国库单一账户目前大多还存在于发放工资领域,还没有起到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和拨付。
6、建立政府成本 会计 管理系统。政府成本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1)综合成本计算,寻找成本驱动因素按驱动率分配管理费用,并归集到相应职能、规划、项目和任务中,以便在资源成本和资源用途之间、以及成本和业绩之间建立 联系,从而明确各自责任。
(2)活动分析和成本趋势分析,主要是运用价值工程对政府项目和流程进行分析,寻找较低成本的项目和能减少执行特定任务的成本途径。
(3)建立目标成本,即恰当的制定和公正地实施支出上限。
(4)将成本同绩效管理目标联系起来,实施绩效预算和业绩计量。
(5)政府应对各项业务活动都进行适当 计划并准确预算,对经适当授权的交易情况进行记录、核算、和 报告,并对政府债务、政府风险和政府财务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估。
7、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在实施成本会计时,应该与财务会计实施权责发生制(应计制)过程相匹配,循序渐进,逐步实施。目前可对具体政府项目实施成本会计过程,利用记录的支出信息及资产损耗的估计信息进行成本研究,以满足当前急需的成本信息需求,等条件成熟后再建立成本系统,慢慢将系统进行扩展,并运行独立的成本系统。
1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的意义
清洁生产应用于会计核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
即在制造系统中,制造行为和管理行为从对环境负责的角度,因上述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为达成生产所需的必要政策法规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2)绿色效益的会计核算
对于企业资源和排污减量化和重复利用工艺带来的直接经济成本的减少,以及因制造活动无害化、产品使用的无害化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产品受众对产品使用舒适性的信任带来的消费欲望的稳定性等带来的间接的和潜在的效益。通过对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认识,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方式是对核算工作的细化,能够使企业更进一步的认识绿色成本在企业制造成本中的明细,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能源、设备、工艺改进的方向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2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的制度要求
按照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关要求,有关资源的使用费、弃置费用和排污费等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支出都属于产品成本构成范围,同时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关要求也规定了“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产品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一项,都是会计成本核算目录中的内容,按照会计通则的相关要求,绿色成本的计入和控制是企业产品核算的必要组成部分,绿色成本应在企业会计账户体系中的“生产成本”账户中进行核算,并可在生产成本账户总分类账下设明细分类账户。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也明确规定:“工业企业按照成本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设置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职工薪酬、折旧和摊销、其他等成本项目。其他,是指未能归入以上项目的停工损失、废品损失、环境成本等支出。”,为绿色成本的核算提供了法律和制度基础。
3绿色成本的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
当然根据绿色成本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会计处理,从影响环境的责任和承担的费用考虑,合理、真实、准确地计算绿色成本。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并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绿色成本我们可以将成本细分为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两类,主动成本是我们为了实现资源减量化和生产过程无害化主动采用的设备工艺方法以及其他管理投入,包括改进原材料的组成、制造方式,也包括为此付出的人工成本和其他管理成本;被动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法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必须投入的治理作业环境和污染物排放环境所必须投入的设备、人工管理成本以及其他材料投入成本。认真区分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对比,既能明确企业主动成本投入带来的直接效益和减少浪费的节约明细,也能对不进行主动成本投入带来的被动成本增加有明晰的认识,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财务数据分类。
4绿色成本的会计科目归集
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是制造企业会计科目的主要内容,对于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按照这一会计要求,对于主动成本,我们很容易通过“借记”、“原材料(或物资采购)科目”以及“贷记”、“应付环保费——排污费”相关科目计入产品成本和相关费用,同时对于制造过程产生的小量污染以“借记”、“生产成本——直接污染”科目进入制造成本科目,从而实现动态的计入成本。对于排放类污染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此外,对于企业污染源先期治理需要的药剂、物品等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借计,以实现全过程成本核算的目的。对于被动成本的归集,因为该部分费用可能融入不同的制造体系和产品体系,较难进入产品的直接成本,一般以“管理费用——××费用”等科目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该部分成本不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但对其计价,可以从数量方面客观地反映生态资源降级的代价以及恢复的代价。该部分成本直接反映了制造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环境影响代价,正是进行绿色成本核算和分析的重中之重,应该在会计核算实践中予以充分重视的部分,其中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排污先期治理的费用、各种废弃物和不可利用的中间物等项目成本支出,也正是改进和完善清洁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目标,从财务管理角度上,这部分的支出也是做财务核算需要着重加以控制的支出项目,从核算角度推进企业成本构成的优化和减量化要求。
5绿色成本的效益核算
据前所述,绿色效益与成本一样,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企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着眼点和关注度以及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都有所差异,因此绿色成本的核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清洁生产行为的认知程度的加深,在越来越注重环境效益和持续发展效益的今天,效益计算会更多的引入环境效益计算和可持续发展效益计算的范畴,绿色成本的效益核算的内容和其显示意义也会不断的为人民所重视。直接绿色效益,取决于单位产品能源的消耗和使用,制成过程的污染排放成本的降低,无害化工艺所带来的排污费用的减少等方面带来的物资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减少。从而实现企业产品价值积累和物质积累,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和货币贡献,在相关科目中体现这部分的内容是直观的,可直接对比分析的,是财务核算制度下,可见的效益部分。间接绿色效益,我们通常并不能通过直接的产品价值核算得出和明示,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对环境进行开发利用,虽然不直接增加人类的物质资本,却可以深刻影响人类持续开发资源的能力和依赖性,从而间接影响我们从大自然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获取充分资源的长期性,进而影响我们进一步实现物质积累的过程。因此在企业会计科目中,绿色收益也应作为单独的会计科目进行相关业务的核算。
6绿色成本效益核算的主要内容
成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源泉,按照绿色成本效益核算的思路和成本核算工作的要务,目前的绿色成本效益核算应以以下(并不限于)几个方面为出发点:
(1)直接绿色成本效益(同传统效益分析,在此不做赘述);
(2)单位产品能源动力占用的减量;
(3)单位产品绿色可再生材料使用的`比率;
(4)相关环境保护目标(大气、水、噪声等)控制指标占标率减少率;
(5)企业厂界内以及厂界外生态环境的变化梯度等。
7结束语
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是在环境新形势下的全新课题,是每一位会计核算从业人员关爱环境发展的体现,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都需要加以重视,并不断的应用于现实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