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国学经典论文(最新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摘要: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明人伦、敦善行”为基本修持,然后实现成己成物、造福社会的理想,这正是中华民族万古常新、历久不衰的主要因素。国学教育在开启智慧、教化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良好人格的养成则是奠基于童年,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启蒙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可以使他们幼小纯净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形成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教师在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深入的思考和真正的践行,导致学生“食而不化”,即单纯为背诵而背诵,不能充分发挥国学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性做探究,使学生真正汲取到国学的营养,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国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结晶,其中蕴藏着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而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使国学启蒙教育在健全人格、培养情操、塑造品德、铸造精神等方面发挥实效性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二、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获真“知”
国学启蒙教育的起始点和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吸收。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范读一遍,然后解释一下,最后领着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记忆。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透过文字真正理解语句的内涵,教学内容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也就无法使学生获得真“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国学经典在字面上让人感觉艰深晦涩,但它是对生活的总结,又是反过来指导现实生活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永远是平实朴素的,因此,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诵读记忆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玉石加工的四道工序,然后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原料玉石不经过“切磋琢磨”的加工过程,就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工艺品;人不接受教育、不认真学习,就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不会取得成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无知到有知”的体会。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三、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动真“情”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仅仅能使学生达到“知”,而要想使学生把国学经典的精华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激发潜能并形成新的潜能、受益终生,还需要通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传统美德的真、善、美,使学生动真“情”。为此,教师要创设不同形式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诸如利用班会、队会、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强化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开展“一封家书”、“算一笔养育账”等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文化经典剧目、举办《论语》、《孝经》等文化讲座等等;精选“三字经”、“古诗”等多首歌曲,精心编排动作,让学生边唱国学边表演;创设“国学剧场”,并制作道具、头饰,指导学生进行排练、演出,通过组织国学情景表演,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国学内容,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吉林省公主岭市章汉小学校举行的主题为“学会感恩”的中队观摩课,陶冶了队员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理解了“爱”,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少年。通过创设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加深了对国学思想的理解,真正把握住了国学经典的内涵。
四、注重常规评价,使学生“动”起来
国学启蒙教育的落脚点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和继承阶段,而是要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上,将国学中的美好品德发扬并传承下去。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针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宣扬高尚的、鞭挞低俗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送给学生一把衡量道德标准的“尺子”,增强学生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从而纠正不良的思想倾向,发扬优良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鼓励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并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能够自觉用“道德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努力践行国学经典中所提倡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这样就使学生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内化和外化的和谐。《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学启蒙教育也是一个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熏陶“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因此,使学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不失为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用国学经典为学生的生命涂抹纯正、亮丽的底色,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既博又雅、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玫。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浅探[J]。山东教育,2008(6)。
[2]王文凤。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 尽信书,不如无书。
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8. 满招损,谦受益。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2. 多行不义必自毙。
23.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1.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关键词:
国学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摘要:
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提经典的今天,让国学经典重新散发光芒,重视国学教育,认真对待和尊重传统.以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使其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之总和。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价值观在于“和”与“生人”,形成和发展了一个“和而生”的价值体系,包括了个体之间的和谐、家庭和谐以及国家、社会在内的群体和谐.与我们现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脉相承,此种思维方式对解决当今世界诸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国际争端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中国传统智慧中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天地境界”的人生追求、以孝悌为本的道德哲学,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都有积极意义。今天,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面对着工具理性的扩张和商品意识的泛化,面对着眼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价值迷惘和“自我”丧失,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重视国学价值,发展以国学为切入点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在当前是很有必要的。
至圣先师孔子最早设立”私学”,整理六经,开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课程,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形成了古代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正是这一体系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才能在十七世纪之前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同时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
但是,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在全盘西化浪潮的影响下,当时教育部颁布废除经学科的命令,从此在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诵读传统经典在各级学校教育体制中消失。这是中国教育的巨大损失。国学被抛弃后,出现了道德沦丧、人文精神失落、思想空虚、信仰缺失等严重现象.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发扬民族文化、重振国学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一、重振国学,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国学存在了几千年,但真正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国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鼎盛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又有“寻根”热,90年代国学再次掀起高潮。当前,我们既需要对围学进行重新反思,又需要不断对其精华进行传承与弘扬而国学的现状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国学经典读物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些名扬四海的童蒙教材也不被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崇尚西方的文化和礼仪,对我国古代圣贤先哲的名字及思想十分陌生;语言表达缺乏古风的典雅,变得浅白粗俗。这一系列现象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社会伦理道德滑坡、民族精神家同失落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反思.不少有识之士已经觉悟到我们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忽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国学教育,忽视中华文化在建立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中的重要作用,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是极不相称的。
现代教育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一输,全盘皆输。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人生当怎样度过,人类应当怎样存在。如果重智轻德,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然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全面,培养出来的人有智商无智慧,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修养,有欲望无理想,有目标无信仰。目前,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它所提倡的忠、孝、仁、爱等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旨在使人成为一个有良心、有道德、有教养的人,成为一个对围家、民族和社会以及家庭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人。当然.这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有其时代局限和理论局限,但也不能否认它们也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利用。国学教育,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涵养自身德性,提升自身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通过学习国学,必将有助于丰富和提升我们的精神生命,使我们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学会优雅、积极地对待人生,不断地完善自我。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将是更多的灵感,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自由,帮助我们应对各种人生问题,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帮助涵养新时代的新道德、新秩序。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夯下坚固的基础。
二、重振国学,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推进教育观念创新
关于教育的使命,传统观念认为是传授前人知识,现代教育则认为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受到时代质疑。仅有知识没有能力的人难以与时俱进,满腹经纶不会转化为能力的人无法成就大事。现代教育既要给人以知识,更要给人以能力。现代教育应当赋予学生三个层次的东西:给知识;给方法;给视野。其中视野也是方法,是高层次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当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这代的学生。他们个性之突出,信息之灵敏,求知欲之旺盛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面对思维活跃、信息多元的大学生,我们将不再是系统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新视角的提者、新问题的发现者和新思维的探索者。
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传统文化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优势。当前我们应当在新的背景下赋予国学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古代“学”的意义主要在求“觉悟”,班固的《白虎通义》中曾讲到:“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这里的觉悟是一种身心方面的活动,它透过文字的媒介,敲开心灵的混沌,激发道德的潜能.将文字中蕴含的旨意,内化为自身的智慧。这里的“悟”便是一种思维的探索,视野的拓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国学.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人生思考的主张和理念,这些思想对于应对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都能提供重要的启迪,乃是弥足珍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2l世纪的中国人。应当在历史的亘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迈出自己坚定的步伐。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它好似一杯茶,淡雅幽香,我们要细致入微的品,才能韵出其中的道理。正如《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玉若不精心雕琢,它始终是一块普通而又乏味的“石头”,倘若用心去发现它自身的价值和内在的涵义,那铸造出的就是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它并非是一本纯粹的文学书,更多的是那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它是中国美德与智慧的结晶!而对于它的学习,我终身受益匪浅!
阳关透过窗子照射进屋里,那冬日里罕见的光束是如此令人心暖,我走去打开窗户。微风吹起,那摇曳的腊梅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和着冬日里的良辰美景,我不禁想起了在教室里书声琅琅、书香幽幽的那段时光……
儿时
儿时那会儿,教育思想总是离不开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因为学习不仅是为了将来铺路,更多的是为了奠定一个人的品行的好坏。所以在我的幼儿阶段,学校开展了《三字经》的国学学习。
每到了一天学习中的最后一课,那一堂课就是走进国学大门的时光,记忆中那场景依旧充满乐趣:盘腿端坐的我们,手中持着书,在老师的领读下,我们也随声附和,朗朗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脑袋优哉游哉地摇着,好似一个个活生生的小书童。
儿时的国学故事里,最熟悉的莫过于“孔融让梨”了,这则故事让我知道了“孝”的概念。而一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学习,我“孝”出了行动。那天晚上,我早早入了被窝,用小小的身躯尽量的暖着。母亲瞧见这“良心发现”的我睡这么早,调侃道:“呦,宝贝,睡觉呢!”“不是啊,我给您暖被窝呢,我要孝顺您!”我吚吚呜呜地说道。前一秒说笑的母亲,顿时眼睛里就泛闪着光珠了……
在国学文化的熏陶下我渐渐明白了国学的重要性,同时我的品行也得到了良好的启蒙!
小学
随着时间的流淌,我在学习《三字经》的道路上“毕业”了。但国学文化无止境,升入了小学,就紧接着踏上另一个阶梯:《弟子规》。
已经对国学概念有基础的的我,学起《弟子规》更是得心应手而爱不释手。《弟子规》不仅是国学之经典,而且传承者从古至今的传统美德!其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这项传统礼仪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公交车上的特殊座椅、排队的准则……正是这千古美德才有了现在的国泰民安啊!
这时的我们总是伴随着清晨出生的太阳,带着最佳的精神,全心投入其中,诵出那颗热衷国学的心!
在升华学习的过程中,我领略到了国学文化的魅力。它使我的道德情操得到了文化性的陶冶……
初中
随着《弟子规》的学习时光,我走进了初中的大门,我的人生又更上了一层楼。就在我就读初中的这段期间,中考改革公布了,这则消息的降临,让我更加意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这个阶段,我对国学学习的范围已经提高到了广泛。书本上少不了的文言文就是我的目标,它学起来并非大家认为的枯燥乏味,每一则所蕴含的道理与人生真谛,无时无刻地在改变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那文学风采有的简谱素华,好似一张深藏不漏的水墨画,有的则华丽炫美,字字耀人,所写道理也是字字俱到!
“布谷、布谷……”一阵布谷鸟儿的啼啭,让我如梦初醒。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意犹未尽的我不禁感慨道:国学经典无止境,伴我成长永不离!
渐渐地,渐渐地,在漫步国学之林,沉游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好像品出了那“茶”的独道之味了!
【【推荐】国学经典作文锦集7篇】
浅谈国学与语文教育的论文
一、国学和国学热
关于国学是什么这个概念问题,学术界至今仍众说纷纭。“国学”一词到刘师培撰写《国学发微》后就成为了国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通称。现大多学者比较认同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一观点。国学精华与糟粕并存,对于国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近年来,国学逐渐升温,热度居高不下。国学热表现在:传播范围上,不仅中国掀起学习国学经典热潮,甚至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多所孔子學院;接受人群上,不光有学者和专家积极研究,普通民众也在热情学习和弘扬;手段途径上,网络、电视剧和电影等电视节目、书籍杂志、教育等多种多样的宣传和参与国学热。袁行霈教授曾指出:国学作为固有文化传统的部分,已经渗进民众的心灵,直接间接地参与现实生活。
二、国学的当代价值
国学的使命价值。国学的使命价值在于其为中国的现代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全球化浪潮下文化侵略来势汹汹,如何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让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的国学的价值立刻凸显出来。作为传统思想文化,不仅凝聚中华民族情感,更自有一套独特的理念,是以文化不息,而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国学中儒学讲求积极入世,儒者学而优则仕,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以民为本,开盛世之太平,使命感强烈。
国学的文化价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源远流长的国学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源,我们民族的标志,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国学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深刻的内涵上,上至春秋经典诸子百家,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同时还有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思想学术体系,文化研究价值极高。
国学的教育价值。国学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三字经》、《百家姓》、《尚书》等国学经典为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道德支持。《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讲求格物致知,强调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据悉,大部分幼儿园教育已经加入了《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启蒙读物,小、初、高中也相应的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国学经典教育。大学中的国学与人生课程更是将国学与人生教育结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国学教育的意义
随着国学教育越来越被不同阶层重视,并逐渐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可以看出,国学教育意义重大。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国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增强对中华思想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支持。国学教育进一步的完善了美育教育,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素质教育水平,提高民众思想境界,有助于人文精神的深化。结合当今时代和社会,国学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当前的国学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国学与语文教育相结合
结合当今素质教育和国学教育的联系,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教做人的教育,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粹也正是对人进行教育。语文教育的根本在于立人,在于唤醒教育,这也就与国学优秀传统文化不谋而合。所以说,国学与语文教育相 m.xiaozongshi.com 结合是正确的,可持续的。在,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之中,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与语文教育结合的举措重点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围绕国家、学校、教师、学生等四个阶层,多管齐下,将国学顺利的加入语文教学。首先,将国学教育系统化,将国学教育纳入了学校语文教育体系,编写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学习要点明确化,学习内容统一化,注意将传统内涵与现代精神协调统一。其次,对语文任课教师进行了国学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师资力量,教师按照自主性原则、鼓励
性原则以及知行合一原则组织学习。初期以渗透教育为主,采用吟咏诵读教学、情境化教学、趣味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国学。培养起学生兴趣爱好,教育学生理性和辩证的学习,科学的认识国学。再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新型国学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明辨真伪,不能成为国学的机械复读,有自己特有的看法和感情的,强调自主性。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争做博学少年。”
挥汗如雨,金桂飘香,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让我们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经典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的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许多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说法。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令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这件事讲了白圭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现。孟子则用和蔼的态度、尊敬的言辞批评了白圭自以为是、以邻国为壑的错误做法,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他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恶的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将母亲一次次的关心当做是一种施舍、、、苍天无情,世间万物,唯独将母亲渐渐变老。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孔融,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当今社会发展较快,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现在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富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
【关于国学经典作文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