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论文优秀4篇

习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202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论文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有关中国梦的思修论文10100字 篇1

《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与中国梦》

摘 要: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三者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不走中国道路,就无法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与现实选择;能不能实现中国梦,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不渝追求。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找准历史方位,明确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2-0004-0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无愧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光荣称号。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进一步科学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道路自信”的重大命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他再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中国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中国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只有实现了中国梦,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找准历史方位,明确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的政治组织,始终代表着一定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这一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改革、发展和创新精神,带领人民不断开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局面;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规律,勇挑历史重担,主动抓住机遇,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1.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决定了其必须成为中国道路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性质决定着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准确把握历史脉搏,坚定站在时代潮头,积极顺应社会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锐意改革,积极引领社会发展和进步。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党才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正缺点错误,最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真正找到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为集中精力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将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经济方面,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起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政治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确立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文化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为中国道路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后,为破除陈旧落后思想的束缚,改变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恢复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积极进行拨乱反正,全面纠正“左”倾错误,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我们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而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逐渐认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地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2.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其能够成为中国道路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特征和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开拓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关系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以形成,成功地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通过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而最终开拓出来的。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注重实干、力戒空谈、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连续30多年保持了近10%的经济增长率,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全球贸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了30多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至1400多万,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超过70%的贡献。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蒸蒸日上。

报告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1]可以说,党的坚强领导,是国家繁荣和稳定、人民幸福和安康的根本保障,也是避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防止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根本保障。在新形势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二、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正确的道路选择,民族复兴就会有希望,国家富强就能顺利实现,人民幸福就能得到保障;错误的道路选择,民族复兴就可能成为泡影,国家富强就可能夭折,人民幸福就可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要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就必须解决道路问题。归根结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道路问题的过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认识和做出正确选择的过程。

报告第二部分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题,全面阐述了道路问题,明确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这一关于道路问题的最新论断,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对于澄清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实现中国梦为最终目标的。中国梦是我们最终的价值诉求。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离开了中国道路,中国梦只能成为“白日梦”。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与现实选择。

1. 中国道路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近代以来,为寻求民族自强和复兴,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着艰辛的探索和实践。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寻求救国御侮之道;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办洋务、开西学,向西方寻求“自强”、“求富”之道;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主张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开议院,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倡导三民主义,实行五权分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2]1470历史证明,由于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脱离实际,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未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他们的探索和实践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没能找到一条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1471十月革命后,一大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开始自觉接受和宣传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实现国家统一、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2. 中国道路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物质文化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到全方位开放社会的历史转变,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了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迎来了丰盈经济时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大幅度提升了综合国力,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万亿元,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我们着力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了文化的繁荣,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我们3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物质文化基础。曾经遥不可及的中国梦,已经渐行渐近。这一切得益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才能顺利推进“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才能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 通过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031因此,只有从人民的立场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选择能够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道路,才能为人民所认同,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鼓舞人民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第一,中国道路是人民选择之路。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外敌入侵、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国破家亡、民不聊生。抵御外侮,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人民解放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与渴望,深藏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上下求索。历史告诉人民:国泰则民安,国富则民强,国家是人民的坚强后盾,“民运”系于“国运”;历史教育人民:只有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第二,中国道路是人民当家作主之路。走中国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第一次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人民与国家同发展,与时代共进步,真正享有了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利,真正享有了时代给予的荣耀与自豪。第三,中国道路是人民幸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道路,着力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安康。我们着力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让改革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人民,保证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4]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之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我们赖以依靠的根本力量。中国道路,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出发点,坚持人民群众利益第一,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衡量标准,实现了中国梦与人民福祉的统一。中国道路归根到底是为民造福之路,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幸福系于中国道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把握和践行提出的“八项基本要求”,我们才能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反映人民群众所思、所愿、所求、所盼,实现人民之梦;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实现国家之梦和民族之梦。

三、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不渝追求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向西方寻求真理,历经磨难,不屈不挠,进行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奋斗,但最终又一次次失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5]564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历次人民运动和人民革命,无论是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还是旧式的农民战争;无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还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最终实现中国梦。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先进力量的领导。这种力量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进步,代表人民意愿。在近代中国,“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5]65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2]1357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实现中国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自觉地承担起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围绕实现中国梦,9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在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推进着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国力衰微、积贫积弱的悲惨历史,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梦而成立的,是为中国梦而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追梦者,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就是其矢志不渝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有梦想就有动力,有梦想就有希望。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才真正踏上了一条“人间正道”,才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尽管追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艰辛和挑战。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对中国梦的追寻,而是在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激励下,坚定理想信念,团结一心、积极应对、夙夜在公、排除万难,最大可能凝聚社会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破除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冲破落后社会体制的羁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中国梦始终是贯穿中国共产党所有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一条主线,党的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条主线。正是因为坚持而不离开这条主线,我们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竭尽全力干革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促和谐,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形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集中持久坚定的追梦力量,将一个贫穷、专制、落后、动荡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有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时刻与民族共命运,与国家共荣辱,与人民共患难,锐意进取,勇于担当,自觉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为己任。中国共产党是圆梦者,它能够最大限度地统一全党思想,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力量,发挥全党作用,不断强化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组织能力,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握社会规律,找准历史方位,激发创造力,增强战斗力,继承前人,突破陈规,体现人民的意愿,尊重人民的选择,反映人民的利益,使梦想成真,为中华造福。

事实充分证明,要实现中国梦,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清醒地认识到“三个没有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才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党的历史使命,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党的本色,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积极应对“四大考验”,时刻警惕“四大危险”,切实做到“四个必须”,我们一定能凝聚更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真正完成“三大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DB/OL].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国梦论文 5700字 篇2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最终使自己站起来。教师作为传道解惑者,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因此我将计划规定如下:

一、读书目标:

1、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理论水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以适应形式的发展。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培养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读书内容:

1、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这学期我将阅读以下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做最棒的老师》、《给知心家庭》、《夏山学校》等教育专著。

2、运用网络,经常在网上浏览、阅读、学习教育教学的新动态,跟上时代的脚步,做一个“时尚”的老师。

三、时间安排

要使读书计划不流于形式,落到实处,关键在坚持,不把事务繁忙没时间读作为推脱之词。把读书作为每天必做的功课,如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所以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力,直至这样的坚持成为一种习惯。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

四、及时反思:

“反思型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有人说:学习中的反思就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异常重要,因此我做了以下计划:

1、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共同发展。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因此,我们应该多与同事交流,加强交流,及时反思。积极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让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效果以及相关教学活动相结合。

2.每月撰写1-2篇读后感,把它记载我的博客里。对自身的教育实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学校新近发生的事情发表看法和感想,为学校的发展筹谋划策,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等等。

3、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宏观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和总结,并积极参加各类征文竞赛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以上是我的读书计划,但我知道,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现在提倡终身学习。作为教师,更应该做好带头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能力担当这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相信我们都可以!

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需求,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进取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积极抓住课改契机,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需要入手,大胆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教学研究,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大力推进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我校信息技术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主动地进行新课程、新课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以本学科的课题为抓手,切切实实地做一些实事,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一、思想政治

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记录政治笔记,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个人业务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教学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一)日常教学工作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语言准确简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研活动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教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教案中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保证将“课标”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出勤:

新学期开始我将带着热情和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具体工作要点:

1、积极参加市、县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加强教育理论研修,学习新课程理念,研习教学论和学习理论,领悟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理论框架,不断提升教学方法,探索和积累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策略,积淀适合于自己和本校的教学经验。

2、配合各学科教研组积极搜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源,加强学校资源库的建设。

3、认真做好校园网、学校网站的管理工作,做好学校主页的升级工作。及时发布学校新闻和公告通知,定期更新网页。

4、为全校电脑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保证正常的教学和办公环境。

5、组织好学生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我在平时的时候能够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每一天,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我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的,这是我一直以来最认可的事情,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能够做的更好,我会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完成质变的过程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资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会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学过的过程。

2、掌握几何体形的特征,能够比较熟悉地计算一些几何体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3、掌握统计的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六年一班共有30学生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创建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随意增减课时。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方案

(一)主要针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来评价。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量化评价评价标准:第1项8分;第2项3分;第3项6分;第4项8分;第5项2分;第6项8分,总计35分。

(二)教学效果评价

1、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3、看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

量化评价标准:第1项4分;第2项7分;第3项4分。总计15分。

毛概有关中国梦的论文3000字 篇3

《实现中国梦,青年勇担当》

摘要:自建国以来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新的基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而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优势的群体。新的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这个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民族复兴;大学生;责任;使命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梦想是激励我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学子梦,则中国梦;学子的未来即中国的未来。中国梦需要凝聚十三亿华夏儿女的力量,而青年则是这股力量的新鲜血液,是我们伟大中国梦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脊梁。[1]

习说过“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和奋斗中变为现实。”我们青年人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者和实现者。

一、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这是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喜悦、一份奋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孕育出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华大地是中国人民永远的家园,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精神相通、心心相印、价值所趋的牢固纽带。“中国梦”的源泉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坚守的爱国基因生成了中国梦。同志突出强调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民族的梦。

中国梦的总体轮廓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一系列思想鲜明地阐释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中国梦的深厚底蕴。

二、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三、青年推动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继续“圆梦”需要我们青年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实干、开拓创新。

作为青年,我们要进一步赋予“中国梦”丰富的内涵。任何一个能够引领民族发展进步的梦想都是美好的,任何美好的梦想都必然伴随时代的节拍、顺应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同样如此。在民族独立的梦想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得以实现之后,我们又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社会更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我们的生活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等写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2]对国家、民族、人民生活的这些美好愿景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进一步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培育自我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精神能量的大小不仅体现在其涵盖面和包容度的大小,也体现在其韧性和强度的高低。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状态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中华民族富有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追求梦想的精神基因。在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需要面对多种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考验,需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风险挑战和危险考验我们唯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坚毅更加清醒,自觉进一步培育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四、作为青年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

首先,我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我们要付诸行动。

再者我们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顺时代潮流而动,做时代的弄潮儿。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面对世界。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黄金时期。[3]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经济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依赖于高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创造,世界各国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这一切,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民族复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经取得伟大成绩的基础上承担起这个事业赋予的重任,勇于竞争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努力成为历史的开拓者、完成复兴大业的实干家,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雪萍。论在当代大学生中践行“中国梦”的意义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3.

[2]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J]。社科纵横,2013.

[3]辛向阳。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3.

中国梦论文 900字 篇4

一年一度的暑假到了,作为教师理应轻松轻松,好好休息了。难道仅仅就是休息吗?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这就不得不使我静下心来好好休息的同时,也要想想如何给自己“充电”,即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我以为,最好的灵丹妙药就是读书。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能够使人进步,使人明理,使人益智,一本好书能够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享受,甚至让我们终身受益。因此,阅读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使自己能更加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20xx年暑期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一、读书目标

1、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努力使个人业务精良,能够胜任新课程教学,从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使自己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师;

3、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努力丰富自身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二、读书思路

1、坚持“读书促进思考,思考促进成长”的原则,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读书时及时记下自己的读书体会,将读书与反思相结合,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2、积极参与各种读书交流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读书点滴体会;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电子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

4、将读书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5、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重视科学性的基础上,彰显人文性;

6、在经典读物中汲取营养的同时,用时代的眼光去衡量,把真正优秀的读物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为己所用。

三、读书措施

1、把读书作为暑期每天必做的功课,培养自己的意志力,直至这样的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2、每天要保证至少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暑期做好相应的心得笔记。

四、读书内容

1 、《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解读文章。

2、《不跪着教书》吴非著。

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郑杰著。

4、窦桂梅、于永正等语文名家教学实录以及专著。

5、小说《围城》钱钟书。

6、张爱玲经典作品选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