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整理的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精选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没有足够的认识深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没有足够的认识深度,认为只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了,利用课件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和播放。这样尽管引入了信息技术,但只是使教师的工作量得以减轻,却没有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2.没有准确理解整合课程的目的
在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很多物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学会搜集网上的信息、提高打字速度、学会在网上针对物理信息进行浏览内容就算掌握了信息技术,这样就将对学生物理信息意识情感的培养、物理课程学习能力的提升忽视了。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的有效对策
1.致力于学生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成功与否不仅与教师具有很大关系,同时与学生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在整合课程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参加相应的培训,从而能够与新的教学方法与教育观念相适应。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不断针对网络环境下的理论与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进行不断探究,对各种学习资源采用必要和可能的手法进行开发,最终能够对其中的物理资源进行创造性利用,使之能够服务于物理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互动开放的学习活动当中参与进来。对于学生而言,必须要将合作交流以及自主探究作为整合课的主要学习方式,主动针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以及主动建构,不断针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水平予以有效加强。总之,只有学生和老师都能够掌握整合课程需要的能力及知识,才能够最终实现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2.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作为课程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能够在课程学习的活动当中有机结合物理课程的特点,从而能够将课程目标更好地完成。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课程整合与课程混合属于不同的概念,整合强调在对信息技术利用之前,物理教师必须要先对信息技术的不足以及优势具有充分的认识,并且了解到物理学科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方式找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契合点,从而能够真正从这些地方入手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将一些采用其他方式无法完成或者效果不佳的学习任务很好地完成。信息技术对于学生而言属于一种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以及学习知识的有效手段,而且信息技术还具有终生性的作用。作为课程整合的灵魂,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要对教学设计予以注重,不仅要将这一技术手段熟练地掌握,同时要对教育的本质予以有效理解,掌握教学的重点以及教学的根本目的,与信息技术的功能性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3.针对全新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只需做到合适的点拨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讲完全课的授课方法必须要抛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授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看懂的地方就顺带一讲;经过教师的适当提点,学生能独立思考出来的问题就不过多的解释。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下,逐渐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具体做法为:提前一天发下学案;学生预习新课,尝试完成预习提纲,上课时先对提纲中不理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实际的解决问题,总结物理规律。当堂训练环节一般为5到10分钟时间,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尽可能当堂批改讲评,力争在课上解决学生们普遍出现的问题。
二、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个人教学个性
(一)想要学生自主积极主动的听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是主要因素之一。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斯维塔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可见幽默对于一个教师的个人魅力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的幽默可以是语言上的幽默,也可以是动作上的幽默。如果一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把握每一个动作,每一种姿势甚至每一个表情,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更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到知识。
(二)人的情绪可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所以想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无疑是需要加大感情的投入的,要做到精神抖擞地进教室,意气风发地上讲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精神饱满且情绪高涨,课堂必然会精彩不断。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只需要在学生回答对问题的时候,带领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没有批评,带有一句安慰的话语。当学生不再惧怕回答问题时,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中来。
(三)加强交流,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用引导这一新的途径与策略,鼓励学生们与自己互动,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教师应该在学生心中经营一种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学生与教师可以相互理解,用平等的、和谐的方式交流。也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与答辩,激发同学的积极性。
三、合理利用实例教学与实验教学,做到理论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常见的,比如“声音的传播”、“电磁现象”、“惯性”等等。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切合实际,提出问题,才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如:解决惯性问题时,可以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坐公交车时司机突然刹车,人会往前倾,这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可以带动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从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接触新的知识,可以有效的消除他们对新知识的恐惧感,使后面的课堂内容变得更吸引人。在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普遍性,学会欣赏物理的魅力。当然,实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如果只用抽象的语言让学生们想象,显然是不可行的。只有将知识具体化,细节化,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看到这些以原有的知识无法想象的现象,才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分析这些现象,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
四、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材施教
个体差异在学生们之间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物理备课时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更要考虑到同学们不同的水平,挑选具有代表性,并且大部分学生可以听懂的题目在课上讲评。而在课堂上需要同学回答问题时,应向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提出简单浅显的问题,这样可以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一些具有延展性的题目则交给中等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可以积极思考,懂得比较;在向层次较高的同学提问时,则需将中等的题目深化,拓宽,让他们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因此,针对性在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学会因材施教,才可以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升。
五、用积极自主的方式备课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悉的掌握课堂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新知识并且掌握考试方向,更需要在课前仔细严谨的组织教学语言,梳理教学思路。课堂效率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态度,更与教师课前的工作准备是否充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备课不仅要组织好课本上所讲知识的语言,更要像新的方向拓展,学会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的相关知识,不仅要将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出来,更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新的解题方法。其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课堂上的时间,争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学到最全面的知识。最后,教师应准备好课程的安排,用新颖的方式切入主题,使课堂充满活力。
结语
对于能量尤其是热能的转化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叫作传热学,专门研究如何使热量更有效率的传播和加以利用.电视信号塔将电能转化为了电磁波,于是就专门有一门学问来研究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能量传递.事实上,人们除了对能量的总量关心之外,对于能量的传递和转化方向更加的关心,于是形成了犹如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样的一系列定律定理.能量转移的方向与总量没有关系,能量的“势”在能量传递和转移的过程中掌握着方向,电能是靠电流进行转移的,电流的方向正是电势的方向,电势差决定了电流的方向及大小;热能的“势”叫作温度,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而不是从能量多的物体流向能量低的;由相对位置引起的能量在物理学中被直接定义为势能,代表着重力的方向,势能也是沿着这一方向进行释放从而转化成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是一个合成的物理量,由质量和速度相乘得到,由于速度是一个矢量,动量也就成为一个带有方向性的矢量,矢量就意味着角度.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是一个实验规律,也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出来.在高中物理中,但凡遇到碰撞的问题,首先要列出的往往就是动量守恒的方程,由于这里面涉及两个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四个量,在结合动能守恒定律,对于相关的任何一个物理量都可以轻易推导出来,从而得到结论.动量的变化带来了冲量的变化,事实上冲量成为了动量变化的原因,于是一个公式便诞生了,在经典物理学中,Ft=Δmv,这个公式用于解决外力对系统的动量变化,如果力的方向又恰好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那么利用Fs就可以算出外力对系统所做的功,于是根据动量守恒方程与能量守恒并联可以计算出所有相关的物理量.动量守恒的另外一个最典型的运用在物理学中被称为“反冲”,当一个物体向一个方向喷射出高速的气流或者粒子流,其本身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用获得加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喷射的气流或者粒子流的动量与自身获得的动量在数量上相同并且在方向上相反.这个现象在航空航天技术上得到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我国的天宫一号空间站底端就安装有主喷射口用来调整速度和四个方向的副喷射口用来调整运行的姿势.当主喷射口向后喷出质量m1速度为v1的气体时,航天器向前加速的动量是m2Δv,而在数字上m2Δv=m1v1.同样的原理,通过控制副喷射口喷射气体,可以调整航天器的运行角度和运行姿势等.在高考的物理题目中,动量守恒是一个必考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碰撞、航空航天及火箭发射等,在复习的时候,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精准把握,能够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质量与质能守恒定律
在经典物理学中,质量仅指静质量.一个物体,无论形状怎么奇怪,甚至在质点的概念中可以忽略大小形状,但总是有一个比较精确的质量,无论是大至太阳、银河系还是小至原子、电子.在高中物理学的经典力学中,这些精确的质量是不可能被创造出来或者消灭掉的.两个随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说明质量是产生万有引力的原因.物体的惯性仅与其本身的质量有关,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这说明质量是惯性的产生原因.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大到天体宇宙,小到原子电子甚至夸克,在目前的物理学中,它们的质量都可以当成常量进行计算.通常情况下,高中物理中不涉及质量的变化,除了有关连接体的问题值得注意之外,也就无所谓“质量守恒”了.当相对论将物理学带入到高速运动的范畴之内,以上的结论就显得不那么准确了,事实上,当物体的运用速度加快可以与光速比拟时,所谓的“质量守恒”似乎变得不成立了.质能守恒是现代物理区别于经典物理学的一个关键公式,那就是在这个定律中,质量与能量开始统一,并且符合简单的质能转换方程E=mc2,从而突破了之前单纯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标志着一个在宇宙中更加普遍适用的定律的发现.太阳的燃烧靠的是氢元素的核聚变从而将自身的质量转化为了能量,其中一部分来到了地球,才有了我们的勃勃生机.原子弹的研制正是基于爱因施坦的这样一个公式,同时核能的和平利用也同样引人注目,成为改变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一个理想方案.质能守恒在高中物理课本中作为一节选修的内容,由于与世界话题原子弹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引起很多高中生的注意力.在考试的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由于是选修,所以基本上都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一些这部分的知识,对开阔视野有很大的益处.
四、结束语
【关键词】人文物理;教学实践;困难及对策
1、引言
继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之后,国内不少大学己经先后为文科专业学生开设了物理课程。我校于2010年开始,也在商学院的本科生中开设了人文物理课程。由于讲授对象的基础不同,选用的教材不同,以及教学课时的不同,各个高校的人文物理教学有明显差异。笔者分析了在文科生中开展物理课的必要性,并尝试探讨了人文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主要困难及对策。
2、在文科生中开展物理课的必要性
现代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和迅猛发展,要求当今社会的各类人才都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它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人文学科各专业的本科生中开设大学物理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理性思维的熏陶,享受自然科学的乐趣,并通过对物理学系统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好大学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文科学生学习物理既是社会需要,又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需要。
3、教学实践中的主要困难及对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文科学生对理科课程由来已久的畏惧心理,而且物理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数学知识的运用,让文科学生觉得如临大敌。加之有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学的学习与专业没有联系,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文科物理的教学。因而需要经过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一些适合文科学生的教学方法。
3.1明确培养目标
理工科物理教学与人文物理培养目标的不同。理工科物理教学是为理工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而文科物理教学是指导文科学生用理科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扩展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观念上有所变革,而且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就要求一方面理工科物理教学与人文物理的内容体系方面也有所不同。理工科强调内容的“系统化”、“逻辑化”、“难度化”和“应用化”,文科物理则重点阐述物理概念的来龙去脉,加重物理学史的讲授分量,对计算能力要求不高。
另一方面内容处理上也要有所不同。理工科物理教学是以物理自身发展内在的系统化、规律化来安排必要的基础知识理论的,具有概念明确、逻辑性强、理论功底扎实等优点。但对文科学生来说,重要的不在于理论性,而在于实用性。培养文科人才的目标是以实用的眼光看物理科学的作用,因而教学应该是通过生活中的物理、工程技术中的物理和最新科技发展中的物理来导入物理知识,使学生感悟和认识物理学的重要性,并懂得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不苛求全面、系统,但应具有一定的涵盖面和完整性。力求用通俗、简洁的语言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避免复杂的物理推导和数学计算。在介绍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以系列专题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文科学生对当代科技的应用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
3.3调高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
由于文科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要求教师语言生动优美、知识面广、文理兼通,对教师素质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
3.3.1“问学生”与“问专家”相结合。
“问学生”是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通过对在教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来考察教学过程的问题与成果。
“问专家”是指与其他同行高校老师交流。由于我校目前是开展人文物理的教学的时间还很短暂,在教学经验,内容安排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除了通过查阅论文了解人文物理教学的最新进展。还应通过与其他高校的授课老师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面对面交流,这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内容大有裨益。
3.3.2研究人文物理的教材,扩展任课教师的知识面。
为了真正激发文科学生对文科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自上世纪末开始,我国一些著名高校纷纷开设了文科物理课程,并相继编写出版了一些文科物理的教材。本人在人文物理选取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谢东和王祖源主编的《人文物理》一书,另外,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复旦大学倪光炯教授等编写的《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同济大学吴翔教授等编写的《文明之源——物理学》和东南大学吴宗汉教授等编写的《物理学概论——文科大学物理教程与实验》。通过分析这几部有代表性的教材各自的特色,根据我校人文物理的课程目标,取长补短安排课程内容。
物理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文科学生掌握大量的物理学知识是不可能的。作为导论性的大学物理,应描绘物理学的整体轮廓,并在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应用结果的同时,相应介绍这些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通过适当的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规律的发现必然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广泛阅读近代物理的各种书籍,收集大量现代物理前沿的讲座资料,更新知识,为更好的服务教学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4.结束语
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物理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在文科生中开设自然科学课程,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本质,提高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通过人文物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大学文科物理的教学规律,摸索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基金项目:
上海电机学院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No.2012YBJYJG-16)
首先,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生本教育,以“生”为本,把学生放在所关注的首位,先帮助学生获得成长,再帮住学生获得好成绩.学生快乐、自然地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则是本末倒置.其次,是“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虽然教师与学生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但是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在精神上是独立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注意倾听学生的需求.最后,是“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这是指在教学课堂里,教师可以适度放手,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的舞台,获取新知识的训练场.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管理人,必须仔细研读高中物理课程和教材,对所要教授的章节和知识点必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充分依靠课程和教材,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备课,设置好每一个小节,同时还需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
1.课前预习
预习、复习是学习的必要步骤.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即使不预习,也不影响听课的质量,为何还花许多时间去做这样的作业呢,还不如用来复习其他功课呢.孰不知预习是对第二天所要教授的课程有一个初步的、大概的了解,从预习的过程中找到问题,标记出感到疑惑的地方,方便第二天有针对地听讲,如果没有预习的过程,就不会有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因此,这个过程是极有建设意义的.当学生积攒了问题后,可以到课堂上与小组成员进行深一步的讨论.
2.课内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人数进行分组,以6~8人为一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时感到疑惑的地方进行讨论.生本教育,倡导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助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的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小组成员中,或许就会有能够解答疑惑的同学.这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团结的意识,这不仅仅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道美好的风景线.
3.班级交流
当班内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就会对本科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选取一位代表,总结小组讨论的问题要点、结果及讨论的体会,在班级上做报告.如此,每位学生都要有参与课堂的谈论中来,也许教师需要重点阐述的知识点,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已经全然掌握.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当然,学生们讨论的结果也不一定全是正确的,这时候就需要园丁出场了.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小组点评,激励与鞭策同时进行,并将课程内容进行重点勾勒.
三、典型案例
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的形成有其源泉,这个源泉就是客观的运动着的事物,然而它们与事物的原型却又不同.这就是物理思想方法的核心与灵魂,也自然成为了学生在理解与把握上的难点.对于纷繁复杂、纷至沓来的物理概念,学生的心理准备就暴露出了明显不足,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因此而显得浅显而不深邃,零碎而不完整,平面而不立体.所以,促使学生懂得引入新概念的目的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关键问题和当务之急,要让学生充分明确物理新概念的教学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新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说明了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比较和区别新老概念的不同.形成概念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新概念置于不同的物理状态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不断地完善和充实,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并向立体发展.
二、重视研究方法教学,切准物理定律定理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定律和定理过程中,把兴趣和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它的最后结果上,而对定律和定理的研究对象、对定律和定理所适用的范围以及使用的条件都忽视了,并且把定律的实验过程和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实验及推导过程的物理思想方法也忽视了.结果导致乱套公式,出现错误.众所周知,定律和定理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形成和产生的结论,因此其既是有一定的条件,也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其在物理过程中把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都反映了出来,因此它既有一定的对象,也是有动态的.在定律和定理的教学中要凸显其本质,教师就必须认真确定好研究的对象、详细分析好物理过程、深入讨论好适用的条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中物理教学应切实重视渗透物理定律和定理,这是一个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有效扭转学生把“求什么”作为解决物理问题时首要思维的现象,对于遇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首先对物理过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判断和确定适用何种原理.这是一种相对规范的物理思想方法,对一般的物理问题和困难的物理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好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和学会运用了物理思想方法,面对难题就会胸有成竹.
三、注重科学方法渗透,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要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教师应将科学方法渗透和运用于教学之中.以物理知识为主要内容是物理课程的标志性特点,而科学方法的渗透与运用则是促进物理教学向更高效率发展的助推器.物理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不但需要潜移默化地渗透,而且更需要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和培养.渗透、训练、培养科学方法要将其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并有机地融为一体.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或者在阐述科学方法时抛开物理知识,那这就如同空中阁楼,导致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而如果一味地讲授物理知识,不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那就如同给学生一堆建筑材料,而不教会他们建造楼房的方法,也只能是没有基础支撑的楼房.只有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学生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亲自参加解决问题的实践.因此,教师应创设好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有效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1.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在物理问题的设置方面存在的一定的误区.以为只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注重提出问题的技巧,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提出的问题反应比较平淡,不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学生在课堂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做好在课堂上就相关物理问题进行讨论的各项准备.所以课堂的提问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相关物理问题难以解答的现象.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堂提问解答存在问题的原因物理课堂上提问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1)是传统教学方式造成.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不重视学生的积极性的开发.在教师课堂讲解之后,依靠题海战术,提高物理的教学成绩.所以对于课堂提问的相关问题没有过多的关注.对于课堂所提问题的难度,时机的把握等方面没有系统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提问的效果,影响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物理自身特点决定的.物理学自身的特点也为物理课堂的提问-解问制造了障碍,物理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物理概念,定理,公理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但是,受现代的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的实验没有办法在课堂上进行,这为学生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制造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难以做出强烈的响应在情理之中.
二、解决物理课堂提问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针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十分必要,也势在必行.
1.联系教材设计问题教材是根本.任何学科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教程展开的.都为加深教材的理解设置.所以在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该熟悉教材的内容,掌握教材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高中物理课堂的互动过程中掌握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课堂提问活动中.否则,在物理课堂的提问解答过程中就会不知所云,既不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便达到通过课堂的提问及解答的过程,加深对物理相关知识理解的目的.有鉴于此,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就显得十分重要.预习的过程中不仅对于课堂上可能学习的物理知识熟练掌握,同时对于相关的知识也需要有概括性的了解.物理是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例如,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过程需要对第一章力学的相关知识有充分地了解.只有在熟练掌握前几章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内容.并且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与教师能够有很好的互动,促进高中物理的学习.
2.从实际出发物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物理现象生活中都有体现,课堂的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入手,逐步的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提问的过程.例如,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可以结合生活的现象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苹果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苹果落地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蕴含着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知识.通过对于苹果为什么落地,或者在抛球时,为什么球一定会落到地面的现象的提问,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相关物理现象的关注,并且由此产生探索其规律的愿望,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3.循序渐进开展教师在物理课堂提问问题的设置方面应该采取一定的技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上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如果所设置的问题难度过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也不容易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应该选择教材的难点和重点部位,设置问题的内容.既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关,又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的问题学生才容易接受,并且引起研究的兴趣.物理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而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逐步展开的.由此,物理课堂问题的设置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从简至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践证明,阶梯式的提问是比较理想的设置问题的方式,既符合学习的思维习惯,也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
三、总结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物理;优势;应用
一、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一)方便学生随时巩固知识点。物理课堂上的教学知识点繁多,学习很难全部记下来并熟练运用,甚至有时做练习的时候,由于知识点太深奥学生消化不够,做起题来也捉襟见肘。这时教师将课上所学的知识制作短视频上传至翻转课堂中,在学生遇到不会做的练习题又无法理解知识点时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小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时候重现教学场景,唤醒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进而加深并巩固了知识点。这种方便有快捷的方式是翻转课堂独具的教学特点,也是以往高中物理教学所达不到的。(二)提高高中生的领悟力。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一再剖析,使其能够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借助翻转课堂有意识的去学习新知识要点,顺便复习旧知识,有的学生也可以借助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的剖析,将以往没有消化的旧知识一并复习巩固。通过翻转课堂的知识剖析引导,学生会在未来的学习中逐渐锻炼出物理思维模式,利用物理想法解析现象本质。这也提高了学生对待高中物理知识的领悟力,帮助学生勇于挖掘探索物理现象背后的理论原理,这是高三生掌握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的必备技能。(三)帮助学生摆脱对物理的恐惧心理。在各学科的学习中,高中物理一直以来占据着理科学习难度的榜首,高中生对待物理的恐惧心理不亚于数学学科,这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例题实验等,借助多媒体动画使其变得生动起来,将实验现象与生活常识相结合,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随处可见。这种通过翻转课堂的应用拉近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的方法,不仅减缓学生对待物理学科的恐惧心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将生活现象总结为物理语言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立翻转课堂讨论小组。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往往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时为了尽快的切入教学主题,课堂上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予每位学生表明实验看法及相互讨论的环节,而恰恰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它可以锻炼学生物理思维和自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成每四到六人为一个讨论组,建立小型翻转课堂,利用讨论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在讨论组里进行物理实验,实际操作探讨物理原理。(二)完善学生学习流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课前预习、课中答疑、课后复习的顺序每一步都必不可少,很多学生由于学业繁忙有时候省略课前预习环节,在课堂中教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课后在做练习加以巩固,看似方便了不少也对学习不会造成影响。实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量,如若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课堂上很难听到重点和自己的疑惑点。这严重影响了课堂的学习质量,需要在课下大量练习消化知识,理解公式运用技巧,这就加大了课后练习工作,浪费了时间。利用翻转课堂教师辅助学生完善学习流程,有效的利用时间,如在学习《电磁波》时需要对电磁波加以预习,并对以往的知识电磁感应和电磁场加以复习,以便更好的理解电磁波。教师帮助学习利用多媒体制作十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将以往的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知识点总结起来,在电磁波讲课之前利用网络发给各位学生,学生由于存在对视频的好奇心理,都会打开了解,最后在学习完电磁波后,教师也要做同样的微视频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理解,而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慢慢培养了正确的学习流程,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三)改善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将每章节的重要知识要点加以归纳汇总,之后制作小型PPT用在翻转课堂中,帮助学生随取随用,这种做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章节后,教师可以将电子发现、光谱种类、波尔理论的假说、波尔公式等归纳起来。在翻转课堂上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起来,减少学生为翻找理论知识点耗费时间,并且统一归纳的知识点也有助于学生巩固练习。在高三学习中,学习压力大,知识枯燥乏味,教师也可以为经典例题制作仿真模型用于翻转课堂上。例如,在学习《动量守恒研究》时,经常会有经典例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由于多数题目题干相似使得学生混淆难分,这时就需要教师找出经典例题,加以制作创新,提高学生课后练习的兴趣。如图1,在光滑的冰面上有一位同学坐在一辆小车上,人跟车的总重量为70kg(M),当他接到一个木箱质量为20kg(m),速度为每秒5米(V)迎面滑过来后,立刻以相对于自己每秒5米(U)的速度反着木箱滑来的方向推出去,那么小车的速度为多少呢?图1根据整个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可知,v(箱对地)=u(箱对车)+v(车对地)=U+V,假设小车行驶方向为正方向则U=-5m/s,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mv(箱对地)=MV+m(U+V),由此得V=2.2m/s,这是动量守恒定律中的经典例题,教师可以将小车,木箱,人物,冰面,利用动画制作做成模拟仿真模型,遵从题目的要求做相似运动,并在动画结束后附注解题思路。使得学生在观察运动过程中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了解解题的物理原理,动画形式的物理习题练习既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减缓压力,生动有趣的模型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典型例题的记忆,对今后学生做物理课后练习时遇到相似题目解答起来也可以游刃有余。所以有效的使用翻转课堂可以为学生的课后练习巩固知识提供方便便利的条件,并加深学习记忆。
三、结语
翻转课堂是物理教学中的一把利刃,它帮助教师打破学生与物理学学习过程中的隔膜屏障,也帮助学生击退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翻转课堂是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它将教学的重点由“教”向“学”的转化,不仅有效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发展,积极转变了学生对待物理学习的态度,给繁重的高三物理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蔡松林。提高高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几种方法[J].华夏教师。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