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中国梦传播正能量"征文

理想之于青年,就如北斗之于星空、罗盘之于航船一样,须臾不可或缺。

中国古代曾发明了一种天文测量仪器叫日晷,只要晷针指向太阳,无论地球怎样转动,一天的时刻、一月的时刻甚至一年的时刻都会被精准地纪录下来,浩渺的天空中,地球上的人类才有了不会迷失的时空。

其实对于青年来讲,理想的作用就如那根指向太阳的晷针一样,只要理想在,无论青年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从容坚毅地奔向既定的目标。理想,实际上就是青年人生航程中的定海神针、定向神针和定位神针。

正是从理想引领青年的规律出发,在五四讲话中要求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求广大青年把中国梦作为始终追寻的共同理想。可以预见,以“中国梦”为理想追求的青年必将迎来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享有美梦成真的巨大幸福。反之,那些以利己梦或者其他别的什么梦为理想追求的青年也必然会落入黄粱一梦或者美梦成泡影的境地。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真正的利己是利他。这也就是在给北大学生回信中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基于全局战略的胜算而给青年学生提出的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深层考量。

然而在现实中,青年的理想生态系统运转得并不顺畅,青年的理想精神家园建构得并不坚实,甚至在一些青年中出现了反嘲理想、戏谑理想、诋毁理想以及把理想从精神家园中切割出去进而视青春理想为耻的不正常现象。一旦远大的理想被异化甚至妖魔化,带来的必然是功利主义对于理想主义的替代,囿于利禄驱人万火牛的泥沼,理想的热血必然冰冻成霜。

然而,青年怎能没有理想?

如果在1919年,那代青年没有了理想,就断然不会有“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将成为一个遥未可知的也许。

如果在1935年,那代青年没有了理想,也就不会有“一二九”运动的发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爱国浪潮也将会是一个间或有之的可能。

如果是1963年,那代青年没有了理想,学习雷锋好榜样也就不能这样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瑰丽华章。

如果是在1978年,那代青年没有了理想,改革开放的大潮就不会捲起涤荡因循守旧如此彻底的浪涛,推动中国航船引得世界如此瞩目。

如果是在xx年,这代青年没有了理想,中国梦的美好蓝图也就无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将变成又一次中华盛世的空想。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这几步就是人生理想的实现步骤:理想的形成,理想的确立,理想的坚定和理想的实现。

在理想的形成阶段,重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这样说,世界观决定着理想的高度,人生观决定着理想的宽度,价值观决定着理想的深度。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很丰满。

在理想的确立阶段,重在科学分析理想所由确立的价值参照系、能力参照系和支持参照系,要做到确保理想是最有价值的,是具备实现条件的,是能够获得更多资源支持的。

在理想的坚定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克服诱惑,抗拒动摇,最要不得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得陇望蜀的游移只会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把理想丢弃。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以精卫填海夜夜心的执着,誓把乾坤力挽回。

在理想的实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整合全部的理想资源,明确实现路径,以排山倒海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意志,夺取既定理想目标的实现。这样,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事关理想,青年唯有热血沸腾,才能成为中国梦的圆梦生力军和先锋队。一直以来,国家发展史中有一个“李约瑟迷题”令人费解。这个迷题指的是为什么中国在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发展的领先地位,但却到了中世纪以后却突然落后了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直到不久前,众说纷纭的答案中有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给出答案的正是“钱学森之问”,指的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培养不出科学大师呢?多年的迷题一朝得解,答案却直接得让青年汗颜。如果青年没有热血,树立不了成为科技大师的理想,实现不了创新型国家战略,李约瑟迷题将成为长期笼罩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有了热血沸腾的理想,还有什么样的梦想不能实现呢?因为理想,青春梦托举着中国梦,中国梦融合着青春梦,接续起航。因为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青春之歌才会被不断唱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