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
在车上,往学校的途中,看着窗外的高楼大厦一栋又栋。突然,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是田!
稻田,在脑海中与乡村连上了线。乡村,是一片片无垠的田野和一间间小屋吗?又或是一条小溪映照着青山白云和蓝天?我想起,爸爸说过……
小时候,一放学,回家丢了书包就往外跑。相约同学到附近的小溪抓鱼抓虾,到树林中的“秘密基地”嬉戏、探险,直到五、六点,父母开始叫唤:“喂!阿明,吃饭!”“阿华,快回家!”大伙都闻到空气中青草味外还和着淡淡的饭香,肚子也饿了,相约明天继续玩游戏。但,有一天,伐木工人来到这里,一切全变了。山丘上的树林渐渐少了,一台台货车进进出出,载满了木材,载走了小孩的乐园,载进了大人的无奈。接着,工厂多了,车多了;天不蓝了,云灰了。
不久后,乡村不再,成了繁华的都市,没有青蛙四处跳,没有蟋蟀可以灌,只有一栋又一栋的商业大厦,一栋又一栋的现代建筑,一栋又一栋……
在学校也曾听老师说过,她曾看着家里对面的那一排房子一间间被拆掉,盖成大楼,从五楼六楼七楼,到后来十几楼高的大厦;加上被拓宽的马路,又多了工厂,绿地减少,河水污浊,童年的欢乐不再。
乡村不再,被都市取代,人们的童年回忆却还在。以前的孩子,捉泥鳅、钓青蛙,现在的孩子玩电脑、看电视。时代变迁,有好有坏,现在科技进步,以前悠闲美好,虽然乡村不再,但回忆已烙印在心里。
“喂,学校到了!”在妈妈的提醒下,我赶紧背起书包,心想,乡村不再,至少我有朋友,有同学,有欢乐,有美好的童年!其实,快乐就好。
老师评语:
乡村在长辈的细述中,也在新一代的聆听里,有回味,有感慨,但又不黏腻煽情,亦不矫揉。时代变迁,尽管有些是恒久的逝去,处身在新生活型态,新一代自有新视野。
文章结构、首尾呼应、叙述节奏及内在情意的发挥,细腻精致。
可能相遇是一种缘分吧!也许是缘分让我们这一个班上的任何人都成为彼此的朋友,从陌路到熟识和不是一种缘分?
这三年,树木成荫,记录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这三年,花香四溢,散发着朝气,时光飞逝,你可知?在不远的曾经,那个懵懂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对初中的憧憬,相聚在一起。
因为缘分,我们相聚在一起,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摔倒,一起奋斗,是的我们在一起3年了,有的人,可能会不禁的去感叹。好快啊!是的,转眼间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这三年的点点滴滴,内心可能会有些许悲凉,的确,这三年我们失去了不少也得到了不少。可能到了现在有人会懊悔这三年自己玩乐得太多,学习的太少。可是现在懊悔以无用,还不如用懊悔的时间多做两道题,多倍两首古诗。
想到要毕业了,要与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分开,我的心不禁茫然起来,似乎有太多的东西留在这里。随手关上的教室门,好像并未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在三十多天后,我的心境不会再和现在一样,可能多了一些不舍,多了一些难过,虽然这不是“家”,它只不过是教室,但是这里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欢声笑语,太多的回忆,有的事情我们可能已经忘却,但是教室不会忘的,墙上有同学们无意中画上的一笔,这个教室有我们每一个人的气息。
是啊!三年就这样在转眼间冲冲流过。
慢慢的走下楼梯,我似乎想起刚来这栋楼的时候,数着楼梯进入教室,无知,单纯。甚至还对那些闻所未闻的科目感到迷茫,对新的老师还不知如何称呼,但那时的心情早已不会有,是的,这是因为熟悉!!!
写到这里我不禁的想起一首歌:“当某天,你若听见,有人在说,那些奇怪的语言。当某天,你若看见,满街的本子还是学乐先。当某天再唱着,这首歌会是在哪一个角落。当某天再踏进,这校园会是哪片落叶掉进回忆的流年。表示从一楼到四楼的距离原来只有三年……毕业和成年的字眼格外扣人心弦。各种莫名的感伤,只说句嘻嘻一些。十年后,瞥见白色校服还会以为是我认识的谁!!"
初三只是学海生涯的一小站,求学的列车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虽然初中这三年跟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想必是那样微不足道,但对我们是多么的满足和珍贵。
再见了,我的初三。
我的初三,不再来!!
秋叶无奈地飘落,为这个古城渲染上了沧桑的气氛。混杂着重金属的城市节奏让人无法停下来欣赏初秋的艳丽。穿过城市森林的灰色地带,来到被岁月侵蚀的小房子。记忆中的残像重叠于现实中,出动了心中的那根弦。
晚秋的风,吹得人发寒。我又把围巾裹上了一层。不仅是秋风,眼前的这座老房子也让我心寒。破旧的木板歪歪斜斜地躺在地上,门被风嬉笑地推弄着,露出深处的黑暗。那是连阳光也不能触及的角落。
仅是正视就让人毛骨悚然,我哆嗦着身子,打消了进去冒险的念头,准备离开。
“嘎吱——”脆弱的木门发出痛苦的呻吟声,把我的视线拉向木屋。一个人影慢慢显现在斜阳中。一顶破旧的不能再穿的绒帽下,是一张饱尽风霜的老脸。岁月的刻痕如同爬山虎般,布满了脸部皮肤,空洞的眼神没有任何色彩。如同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幽灵般骇人。
我倒吸了一口冷气。
老人望了我一眼,转身又淹没在黑暗里。
心情终于放松了一点,心底又涌现出对老人的好奇心。
正当这时,又一个人影闪到我的面前。仔细一看,是一个约莫20多岁的大哥哥。我留意到他的手里拎着一大包东西,都是些日常用品。
“老爹,我来看你了。”边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比照射在脸上的阳光还耀眼。
木板门勉强动了动,老人缓缓从里面走出,漆黑的瞳孔里绽放着一点小小的光芒。
大哥哥热呵呵地把手里的东西递上去,倚着门边和老人谈天。内容不外乎平日的生活状态等等。大哥哥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地减退,好像要跟太阳比个高下。
站在旁边的我望着这融洽的场景,不禁赞叹道:“多好的父子啊。”旁边的大哥哥听了,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小妹妹,他并不是我的爸爸哟。”
我有些吃惊。
“哎呀,快要迟到了!老爹,再见!”他望了望手表,向老人道别。老人扬起枯瘦的手,轻轻的扬了扬。眼里的空虚正一点点地褪去。阳光在我眼前有些模糊,光芒也有些黯淡。
耳畔边吱呀吱呀的响声把我的思绪来回了现实。身体已经比思绪快一步走进了这座老房子。抬头一看,阳光透过木板的空隙,温柔地抚摸着那些伤痕。
这个温暖的片段虽已结束,但大爱的继承是永无止境的。再灰暗的角落,也会有一丝丝光芒,透过所有的阻碍,到达心底,展开温暖的翅膀,伴你飞翔。
脑海中的记忆片段飞速地向我涌来,而我在触及到那一刹那时,原本平静的心,像是有人拿石头砸入如镜般的湖中,泛起了一圈圈绵延不绝的涟漪。
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天空中洒落下来,给这个城市都添了几分朦胧之感,听闻行政中心有菊花展,我便忍不住要去看一下自然界的美丽。
刚一下车,便被眼前的花海所震撼,各色的菊花争相开放,在这可视度极低的雨天却能让人一眼捕捉到它的身影,白的纯洁,粉的娇俏,红的热烈,橙的活泼,绿的俏皮,紫的高贵,……给人不同种感受到的美丽扑面而来,让人不觉一颤,忽然,想起了史铁生笔下的菊花也是让人沉醉,也是那样的摇曳生姿,让人痴迷于此。
再往里走,两个被精心打造的盆景矗立于中央,几十朵菊花互相挤着,争着,谁也不让谁地想展现它的风彩,白色和绿色的经典搭配,让人不由得感到活力在四周弥漫开来,一大一小的两个花球组合在一起,活像一个可爱的冰激凌,仿佛舌头上都泛起了一点点的甜味。清风拂过,一股清香从鼻腔一股脑儿地钻上来,伴随着雨水一起仿佛净化了全身的尘埃,忍不住想上前去看看的好奇心,伸手轻轻拨开绿叶,竟然看到了原本笔直生长的花枝上,因为需要塑性而紧紧相捆着的枝条向着四周生长,我不由得退后一步,被它那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动。在外力紧紧压迫的情况下它仍旧向上生长,去获得更多的阳光以保证茁壮成长。
耳边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声音“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就在一瞬间,我突然明白,母亲让史铁生去看菊花,不光是带他出来散心,而是让他看到菊花的生命力,是那样的灿烂,热情和耀眼。每个颜色都是每个命运不同的人,但是每朵花都活出了自己的姿态,并没有向命运赋予它的苦难所低头,这就是菊花魂,这就是顽强向上,不畏苦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它教会了我们去面对现实的残酷,而不是一味的躲避而不面对,失去双腿又怎样?只要精神在,又怎么会失去希望。
露水从花瓣上滚落了下来,菊花魂闪闪发光在雨里,在心里,在心里闪耀其芒,耳边又响着低沉的声音“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携带烦乱心理,穿梭于高楼大厦间的我,早已厌倦水泥的气息、车笛的声音,心中所企盼的,是宁静的山林、清清的泉水、低喃的鸟鸣和朴实善良的人。
景之情
去年的假期,去了天台山,那个一万八千丈的山,在我的心中却永恒地印下了清美秀丽的感受。并不那样巍峨,蜿蜒的小径,高大的树木,些许小型的瀑布,青草和碎石,便构成了它的全部。踏着那石阶,听着水声,嗅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我便毫无意料之外地被那一山的宁静和清爽打动。不曾想,这容易的景致竟这样让人安心。是微风下摇摆的树枝打动了我?是流水滑过指间的温顺打动了我?抑或只是那几块青灰的山石便打动了我?是,又都不是只是那单纯的自然,单纯的宁静,深深印入心底。
人之情
过去看电视台类似交换生活的节目,每每看到城市里的小孩在贫困的农村,被那里的人的朴实和真诚打动,不禁潸然泪下的场面,我们的心里便会泛起波澜。自己本也是从叫做乡村的地方走入城市,自然感受更真切。
其实乡里人的朴实从不表目前多么华丽的壮举上,只平日细微的小事便被人感觉真切。姥爷过世的那一年,我曾踏回过那片熟知却又陌生的地方。确切地说,我生于那里,却与那里的人和事远远地隔开。陌生的我回到那里,眼前除去好似想象的村舍,再也不熟知什么,心中除去姥爷去世的忧伤,再也不牵挂什么。那里的所有人和事,我早已离得远远的。我担心,甚至害怕,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徘徊,疑惑?
可村大家迎面的和善笑容,亲切友好的问候感动了我。他们对我忧伤的心灵小心的维护,让我彻底放下伪装着的坚强,安然送走了去世的亲人。只那一句小孩,不怕,不哭!就融化了我心中的冰雪,化作泪水,肆意却安然地流。
我的期望
乡村的美,美得真实,美得容易,美得动人。那样的美,那样的感动,将留于世间,留于我心,再不消逝即使无缘再踏入乡村的山山水水,走进乡村的流水人家,夜晚静坐于城市高楼窗前的我,亦可从那一阵阵微风中,嗅出熟知的乡村味道?
“仨儿,今儿早点起来帮你妈做事啦!”
躺在凹凸不平的木板床上,耳畔传来母亲喊我做事的声音。
“哎,就来!”
我翻身起床,踉踉跄跄奔向母亲所在的方向。
这是一个周日的早上。不到六点,妈妈的木刻手艺坊就在一阵滋滋滋的响声中,拉开了序幕。母亲搬了张板凳,坐在早晨的阳光下,拿着事先选好的木块,在阳光下左瞧瞧右看看,瞧够了就拿起小刀轻轻在上面摩挲着。
“沙沙沙,沙沙沙……”母亲眉头紧锁,眼睛半眯成了一道门缝;手臂静止似抬在空中,手腕有规律地左右划动着。刀子划过木头的绝美音乐吸引来了隔壁的小狗。一个人,一条狗,与母亲手里那块仿佛被注入了灵气的木头,在阳光下一起美好着。
那是我第一次看完了母亲做木雕的整个过程。平常的我,从未如此用心地看母亲雕刻,我的心中仿佛被什么抓了一下,伸手就拿起旁边的一块小木头,“啪”地一下拍在桌上,拿起刻刀,学着母亲的动作雕刻起来。先是学着母亲的方法提起刀,勾勒出一幅美好宁静的画面。然后,用刀顺着木头上的肌理纹路辗转着,寻找最容易下刀的那一点……
不知过了多久,原先粗糙无比的木头在我的手中,变� 我举起那块小小的木雕仔细看时,才发觉眼睛已经变得模糊,手也酸痛不已。回头再看母亲时,她已经躺在小凳上睡着了。我也就着小木凳,补上早起的一觉。待炎热的阳光抚上我的脸颊时,已是中午时分。
“妈,怎么了!”听到家门口传来一阵热闹的声音,我推门而出,看到的是一群前来选购母亲雕刻作品的街坊。母亲笑盈盈望着我,说道:“儿啊,今天本想着在你面前图个表现,就忒用心地刻了个;没想到你也这么用心刻了个”,母亲的嘴咧得更开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不,你看!你的学费光这两件就凑齐了嘞!”
喧哗声在耳边热闹着,我却意外平静。好像知道用心付出的结果就是该这么丰富。我紧紧抱住了母亲,用心的抱住了母亲。
时光飞逝,坐在学堂里读着《论语》专修课的我,恰巧听到了孔子所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的句子,当老师抛出什么是“用心”的问题时,我忍不住笑了笑。
一人,一狗,阳光下对美好的雕琢,让我懂得了用心的价值。也因这份用心,母亲的世界被我改变了;我的世界也被我自己改变了。
乡村的天空很纯,色蓝,从彩虹的另端可以一直无障碍的看下去。
我一路随着泥泞的小路,沿着金黄的麦浪驶向无垠。视线所及每一处,都有两排簌簌作响的朴树,毫不起眼的野菊,以及遍地绚烂的落叶。
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乡村。记忆中的乡村,白雾氤氲,幽静安宁。那年,能看到哑然绽放的百合。我固执地认为,它们会一直开放,等待蝴蝶的驻足。可是,我却意外地发现,百合渐渐枯萎,死亡。如一只黑色的怪物,正哀号着走向死亡。我惊讶但不失望,生命总会有结束,只是坟墓在哪儿由它们自己决定。
“到了”前面的司机大声喊着,我微微转头,便看见车外一片草地,如一席巨毯。我下了车,汽车轰鸣的发动机声仍久久在我耳旁萦绕。
我躺了下来,后背压着那些柔软的草,我感觉到它们微弱的心跳以及呼出的粘在我身上的清爽的水汽。天空很拥挤,除了一望无际的蓝,还有被压缩的丝状的游云。远处,红枫燃烧得如火如荼,连空气也变得温暖。十里外的桂树,静静地让淡香溶于空气中,阳光混合着各种味道,就这样在我身旁蔓延。
突然没有任何征兆的,我眼前飘过一只小小的团状絮物。我起身,把它捧在手心,是一个蒲公英的种子,抬头,竟惊异地发现,世界都被这美丽的小东西包围着。它们渐渐升上天空,一直到我看不到的高度。我停止了观望。这些东西,它们渴望自由,但注定会与大地远离。
窸窣的声响引起了我的注意,回首,看到一只小巧灵机的鼠,它充满灵性地望着我,然后呼地一下消失。
我慢慢往回走,继续沿着金黄的麦浪踱着。此时,远处的几个小屋子升起了青烟,狗吠声此起彼伏,几个妇女说笑着,挎着装满了衣的篮走向河边,她们踩在松软的泥上,留下身后一排脚印。
再往前,路旁叠立着两块巨石,篆刻着几个什么字,但其上的红漆如新刷一样。我走过去,抚着它,感觉它的冷冰,它的坚硬,以及它的突兀。
不知何时,暮色侵空,乡村顿时陷入昏暗,我最后望了一眼乡村,一如开始到来时消失在村子尽头。
小时候,我时常去奶奶家,奶奶每回都给我做玉米,无论是烤、蒸还是煮,都有一种独特的清香。我最喜欢把嘴里塞满了玉米,然后慢慢咀嚼,任清香在我的口中弥漫,那香味,现在还仿佛萦绕在我的唇齿间。
那时候春风吹过,送来的是泥土的清香,绿草的芬芳,还有那香甜的玉米香。我和姐姐用梯子爬上屋顶,偷偷地拿下几个玉米,放在炕下,不一会儿,玉米熟了,吃起来,香甜可口,仿佛带着阳光的气息,朝露的气息,把我包围在其中。
后来,我离开了那里,新鲜的空气、香甜的玉米,被钢筋水泥和车辆的喧嚣替代,空气中,再也没有那温馨的气味。到了玉米成熟的季节,我忍不住想起奶奶家的玉米,那样美味的玉米,于是我从路边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玉米,一咬,我呆住了。
这味道怎么能与奶奶家的玉米相提并论呢?没有农家肥、纯净水、阳光滋养的玉米特有的清香,只有那化肥、大棚、人工香精的味道,好像吃了满嘴的大碴子,苦涩、心酸,我不知如何是好。这玉米吃得让我悲伤亦无奈。奶奶家的玉米的香味让我久久难忘,同样是玉米,在城里吃的却没有那清香,我就像鱼想水一样想着那玉米。
又是秋天,我回到奶奶家,还没推开门,便已问到了那熟悉的玉米香。我的心中雀跃不已,急忙跑进屋,寻找着那香味的来源。顾不上烫手,我急忙一口咬下去,那饱满的玉米粒和清香充满了我的口腔,随着血液慢慢充斥了我的每一个毛孔,我被包裹在里面,不能自拔。那清香是阳光、雨露、绿色、健康还有对亲人的爱,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我吃了起来,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心中的弦轻轻一动,牵起了回忆,我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爬房顶偷玉米的时候,回到了用玉米棒喂毛驴的时候。
久违的玉米香让我舒心。但同时也令我担心。化肥已向农村进军,还有多少玉米有这清香?想到这里我不禁黯然泪下!
金黄色的天空中,一束阳光照耀在我的身上,那是上帝的疲……
掀开一股洪涛,点透一眼清泉,那生命之水带我飘进高中。
也许是眼前这一幕太过熟悉了,使我更加想念初中生活,亦或是我与初中同学分别太久了,使我与这个带着眼戴着眼镜说着一口地道的普通话的男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样独特的姓氏,与那个被太阳呼唤的名字,巧妙的融合,似乎是与我的放荡不羁搽抺了一层流离……
我私下里叫他“老皮”,有时候是更亲切的“皮皮”,他有时叫我名字,有时也亲切地叫我“纠结”,而这样的一声呼唤更使我觉得有一股杨枝甘露的情,似一团三昧真火的炽,如一抷田间黄土的馨,更像一道雨后彩虹的新。
我总会去找他玩儿,但他的眼睛总是盯着书看,一次我不耐烦地说道:“你不看这个会死啊!”他的全神贯注早已不察我的言语,那一刻,我才晓得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他从上海来,是我校的尖子,而我一直对这些大城市的人抱有一种富二代的心理,可事实证明我错了,每天见他吃饭时,兜里只有两元钱,而与他接近的我总是会分他点儿钱,而就是这样的的一个月,我已觉得我完成了从资产阶级的蜕变,而留下的只是对一个人的付出……
他学识渊博,才华满溢,但也不失诙谐与幽默,那一次,他正吃着包子,吃了大约三分之二,他说“哎!我吃不了了!”随手便扔进垃圾桶,转过身他又对我说:“哎!好饿,咱再去买点儿吧!”……我亦无言相对,与他一同笑着离开了。
那样一个整天盯着书本转眼珠子的人,却依然不失表演天分。
那晚,我们排演荆轲刺秦的课本剧,他饰樊於期,而我蹲在他旁边,饰演旁白。
前边的部分,各个角色相竞争宠,表演风格疯狂不羁,实致让人望而捧腹。
我雄浑的一嗓,引樊於期入场,他是整部剧中唯一一个说普通话的,基调抑扬顿挫,吐字铿锵有力,在我看来,他是如此的高大,如此的雄伟……
他手臂一扬,被子一挽,眼神坚定,便说道:“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痛心的所想的呀!”那一声,振聋发聩,蓦然全场,满座学子无不嗔目发指,牚击声和也!
于情于理,于声于势,都出神入化,情态可赞。
正是如此一个男孩,给我以心灵的沐浴,洗去是尘埃荡涤,留下是一抹浓情。
金黄的天空中,一束阳光照耀在我的身上,那是我的疲……
城市,是乡村人口努力奋斗想前往一探究竟的乐园。乡村,则是现代城市人梦寐以求,甘于平淡生活的天堂。
城市,从闹钟的响铃开始,一格格的窗户看不见朝阳,家家户户门扉紧闭,只有灯光没有阳光。睡眼惺忪的我一如往常背起书包,沿途熙来攘往的人们,车水马龙的交通,天空在高楼的荫蔽下,人们成了名符其实的井底之蛙──以为天就这么点大。
人手一机,低着头边滑边走,人们的脸上没有笑容,宛如冰霜般冷漠,忙!忙!忙!盲!盲!盲!好像随时会展开一场世纪大对决?——战场充斥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公司、市场、甚至学校……人与人之间在网络上你侬我侬,在现实里却相敬如宾。我常想:彩妆下的面孔,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美丽?
乡村,是阖上双眼最难忘的回忆,彷佛搭乘时光机回到去年暑假──爷爷的家乡。传统古朴三合院式大宅,座落在望去一片田野中晨烟缭绕的小村庄中,“方圆百里”没有24小时营业的超商,洗澡得从山林中的树枝烧材火,现代原始人不就是如此呀!但我却能甘之如饴。尤其是农忙时节,看着叔伯阿姨们戴着斗笠忙着采收农作物、晒稻谷、腌酸菜……挥汗如雨,闲话家常,没有面具,只有笑靥;没有距离,只有人情味。
向晚,乘风夕阳余晖体验夸父逐日的精神。铁马蜿蜒在田间阡陌,时而快速,时而停驻。慢!慢!慢!漫!漫!漫!徜徉在视觉与听觉的自然气息,不知洗净了多少考试的压力,不知沉淀了多少父母的责难与束缚。
日新月异的科技,使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差距越来越模糊。随着城市的扩展再造,乡村的进步发达,离城市最近的郊区,成了人们放松心情的最佳地点;离乡村最近的繁荣, 离不开声光刺激的城市孩子,视线要从萤幕上转移到大自然中,仍有待心灵涤净。不可否认,城市方便的生活机能,让我们在食、衣、住、行、育乐方面得到满足,但繁华背后,所带来的问题与缺点,却正腐蚀这村庄的纯朴,如何造就双赢的局面,正是我们这一代无可推卸的使命!
我的卧室不是很大,当然也不算小,但是却十分温馨。
你瞧,门上的小装饰品多么精美啊,和那乳白色的门相衬映,简直是天衣无缝,美丽而精巧。进门后,在东边的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写着一首有关勉励学习的名诗句,字体潇洒、豪迈、大气,给人一种崔人奋进的感觉。
在卧室的西边就是我卧室最显眼的家具——床。床高约50厘米,床单上印着名侦探柯南卡通图案,枕头是和床单配套的黑蓝色,卡通主人公伸出手指向前方。床头上一颗大大的四角星样的物体镶嵌在中间,好像在闪闪发光。从整体来看,整个床充满了活泼的气息。床头南侧是一个小床头柜,上面放着一盏台灯和我的地球仪。地球仪在柔和的台灯照射下,像颗的夜明珠,十分美丽漂亮。
卧室的南边是我的两个大书柜,书柜里摆满了我喜欢的书籍和学习用品。书柜共有十层都塞得满满的书。有《拿破仑传》、《三国演义》、《安妮日记》、《初中优秀作文集》,还有《现代汉语词典》、《英汉词典》、《数理化公式大全》等等,算起来大约有300本左右。每当我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我总要翻书柜,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书柜成了我的知识宝库。
夹在两个书柜中间的是我最喜爱的书桌。书桌上的文具整整齐齐,浅色的护眼台灯,在夜晚放射出明亮而柔和的灯光,陪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勤学苦读的夜晚。文具架上,铅笔、钢笔,格尺等学习用具一应俱全,可爱的坦克式转笔器上还有一个样子非常严肃、全副武装的士兵,正站在上面向前方敬礼呢!就好像我为夜读站岗放哨一般,十分可爱。对了,我还有一个蜘蛛侠的娃娃,他也陪我度过了许多日日夜夜。每到晚上睡觉时,也只有它在一旁守护着我。
在卧室的南面墙上还有两扇窗户。窗户的另一边是阳台。窗户两旁有大窗帘。大窗帘上有闪亮的星星与弯弯的月亮。大窗帘是深蓝色的,就像天空的蓝色。在夜晚,窗帘轻逸飘展,犹如流动的夜空。
卧室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盏吸顶灯。这灯很漂亮,像水晶一般。在夜晚,这盏灯照亮了我的卧室,使我的卧室更加明亮和温馨。
我的卧室是我的小天地,是我幸福的小小家。我喜欢我的卧室。
我爱乡村,乡村的生活真是独特,它没有像城市里的繁华吵闹,也没有像都市里的热闹非凡。它是纯洁的,恬静的,美丽的。
一次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到了老家桂林,最让我感兴趣的事是钓鱼。
首先,舅舅用锄头翻土,我看着,疑惑不解。不一会看见许多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接着舅舅用一个空罐子装了些新鲜的泥土,然后把蚯蚓一条条地捡到灌子里。原来是用蚯蚓来当诱饵啊!
去钓鱼喽!我的心扑通扑通地,不知道会有多好玩哩。我带着期待的心情来到湖边。湖边是宁静的,水面静得像镜子一般,感觉不到一点点风儿。一眼望去,山是那么绿,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白,我们选择一个有树荫又凉爽的地方。很快,爸爸把一条蚯蚓分成几小段,用鱼钩住一小段蚯蚓后,把鱼线拉紧放手,鱼线自然地抛入水中。我站在一旁,迫不及待地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抓起蚯蚓准备大展身手,可谁知蚯蚓在我手里使劲地扭动挣扎着,我一下子全身起鸡皮疙瘩,猛地丢到水里。爸爸妈妈看见我滑稽的样子,都笑了。我不服气,鼓起勇气,一秒就把蚯蚓抓起,眼睛一眨不眨,迅速地钩在鱼钩上。这速度,比鸟儿捕鱼还快呢。我又学着爸爸妈妈把鱼线轻轻地抛入水中。一刹那,成群的鱼儿在鱼钩周围挤来挤去,你争我抢,可谁也无法一时之间吃到蚯蚓。就在这时,爸爸率先钓到了一条鱼,我好奇地盯着挂在钩上肥肥胖胖的鱼,脑子里就做着吃炸鱼的白日梦。这时妈妈也钩到了一条小鱼,我紧张地盯着我的鱼钩,盼望着鱼儿快点儿上钩,心想:鱼儿,鱼儿快点上钩啊,我钓的鱼肯定是最大的……。突如其来,一股力量猛地拉动着我手中的鱼竿,说时迟那时快,我的手也猛地一拉,鱼竿迅速地离开水面,只见一条肥大的鱼挂在鱼竿上,活蹦乱跳地在空中飞舞。我终于钓到鱼啦,我激动地欢呼起来,那是多么开心的时刻。
在乡下的那些日子,有滋有味。乡村的生活真是美好,我期待着下次再来乡村,度过美好的时光。难忘的乡村,我还会回来的。
我迎着北风行走,一路上低着头,身子使劲弓着。冬天一溜小跑踩过秋后枯黄的草地,毫不留情地将枝头残留的最后一片叶扯下,挥洒成缤纷的雪片。
我的手蜷缩在袖子里,肆意夺取着仅存的温暖。快要开学了,父母有事外出,我只好与外公一同出来置办些必需品。尽管天公不作美,但猎猎的寒风依旧催促着我前行。凄静的街上,我左进右出、左逛右看的身影与不知疲倦飘落的雪花极不相称。零食、本子、笔、书、文件夹……我走在前面只管挑选物品,眼神空洞。而我的外祖父掏钱、提东西,他总是默默地跟在我身后。我走得快了,他就吃力地小跑着跟过来,把袋子护在怀里,生怕弄湿了袋子里的东西。他就那样默默地、默默地。
“外公,要不要我帮你提点东西?”我停下来,小声嘟囔着说些模糊不清的话。外公可能没听见,忙着低头整理买到的东西。“外公!”我不耐烦地喊了一句。“啊?”外公抬起头来,愣住了,连着摇头,说:“不,不用了,你别冻着了。”我点了点头,又皱着眉看了外公一眼:“那我们快走吧!”我径直转过身。
我的手仍旧一直窝在衣袖里,始终没有伸出来,心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天空灰白,街旁店铺的屋檐上滴答着水珠,碎在地上,晕化成一方清凉。我听见一声深深的叹息,猛地回头。
远处一个父亲正在使劲踩着踏板发动摩托车,后座的小女孩伸出通红的小手努力遮盖住父亲头上的那片天空,父亲的头上、心中没有一片雪花;一个少年伸出精瘦有力的手清扫着门前的雪,屋内的老妇人眯着眼睛笑呵呵地看着;街道边的老树也挺直了背,身下的菜苗无忧无虑,不惧风雪。
风刮起,从袋子里地上掉落的东西奔跑得更加嚣张。外公吃力地弯着腰一样一样地拾起,擦干净,放回袋子里……他在衣袖上蹭了蹭手,抹去我刚买的书本上的雪印,如同对待一件稀世珍宝。他手中的塑料袋叫嚣着,眼看就要断了,外公急忙腾出一只手托住——那不堪重负的手,青筋突起,我分明看见它在空气中向下一顿,割出一道爱的痕迹。
我奔过去,嘴唇发颤:“外公,我来帮你。”
外公怔了怔,低下头继续清理东西。
我伸出手接过他手中的袋子,那一刻,我分明看见他眼中闪着泪花。
你的选择,或许我能懂的。
但至今我依然记得曾经图书馆里你看书时恬静的侧脸,骑车时你稍不留神便融入人群的洒脱背影以及你开心时脸颊上浅浅的梨涡。
阿郭生日时我们为了她的生日礼物压了几乎三个小时的马路,我们几乎将所有我们知道的饰品店翻了个底朝天,几乎把所有的贺卡都翻来覆去的瞧上了好几眼,弄得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敢怒不敢言,这才各找到了合自己胃口的生日礼物以及贺卡离开,让其他店免遭被洗劫的悲惨命运。
——虽然我到现在仍然不知道为什么送给别人的礼物要合自己的胃口。
然后我们轮流出动向阿郭套话,知道了她生日下午会在家。于是我们在阿郭生日那天下午敲开她家大门,给她一个巨大的惊喜再说一声“生日哈皮”。我还清楚的记得我们看见阿郭欣喜表情后相视而笑的默契。
我还记得你曾在某个冬日的午后突发奇想说要去荡秋千,而我看着你大大的笑容居然鬼使神差的应允。然后因为“抢”不过小孩子而无奈的蹲在一旁围观,好不容易孩子们都散了,我们坐上去却又发生了“晕秋千综合症”的糗事。
“嘿,原来晕秋千也是会传染的啊。”那时我这样对你说,而你怔忡片刻后点点我的鼻尖,说,“笨蛋。”
“偶尔当个笨蛋也不错嘛。”
那一天,我们两个傻傻的笑脸让明媚的阳光也变的黯然。
现在我依然爱着生机勃勃的绿色,以及你也爱着的——准确来说是我因你而爱上的神秘的黑,淡定的白和你最爱的银灰以及棕色;现在我依然习惯用着你送我的日记本每天像个小老太婆一样絮絮叨叨地每天都写上一点,偶尔也会翻出以前记忆的片段,回味曾经的那一份温暖;现在我刚刚拥有的第一步手机,打开电话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高高的挂在上面。
可是我们今年三月来再没有过联系,我也不得而知你现在是不是有这么一个朋友,几乎每周末都等待随时接受你的传唤——就像以前的我那样。
你的放弃和疏离,或许我是懂的。在这份温暖发生变质之前将它封存在记忆的最深处,或许长大后的我们还可以在老照片里回忆那一段曾经是最美好的友谊——没有“之一”。
花季未至,我们的友谊已至;花季已至,我们的友谊已逝。
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航线,只能苦笑着告别,渐行渐远。
“适与野情趣,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尧臣的一首《鲁山山行》虽道出了乡村的奇趣,却未深感乡村的深味,不及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来得痛快。“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只此一句,村味便浓了起来。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写的是乡村的木,“桃花流水鳜鱼肥”说的是乡村的水鱼。这儿,我就无需在写了,但说一个“味”字就够了。
乡村有动,也有静,用心感受,动中有味,静中也有味。相比之下,都市的动就显得浮躁,而静也显得娇气。
池塘间白鹭闲憩,群鸭戏水,“嘎嘎”的争鸣,荡漾得厉害。塘边洗衣的小姑娘是那么的闲静,清扬的衣袖云般妩媚,低头一笑已吹起一圈水纹——鱼儿都浮了。阡陌间牛羊细品着美食,感受着乡味;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着,招来了西天的白云。这儿的乡风,真叫一个“纯”。
夜来月升,才觉得这世界小了,而这乡村却大而无边。也只有这时,你才算寻回了自己。
溪水静静地流,鸟儿静静地飞,花儿静静地落,羊儿静静地归。再也没有一个更好的时机来供你澄心。有些东西只有在黑夜中才能看得格外清晰,你感受着乡村的静,同时思想着都市的车水马龙不过是梦幻泡影,作如此观,才得本心。感受乡村就是感悟人生。这乡村的静竟也有些“禅”的味道,一个字“实”!
乡村的“味”只有在与都市相比时才晓然。都市无所谓四季,无所谓日夜;乡村,月是明的,水是清的,花是红的,天是蓝的。感受乡村,才知世间愁苦皆是自寻,放开双手,拥有的是一片蓝天,这里你的身心皎若琉璃,灵魂洁然若玉。也只有在这里,你才懂得享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天籁、岚烟只光顾这里。
当你失意彷徨无路可走时,不妨来乡村感受一下何谓人生,这里的泥土可以包容下一切。人类创造了都市文明,却将他们的灵魂留在了乡村,有一天,他们会归来。
自然,我并无摒弃都市之意,都市与乡村,各有其妙处。正如工笔尚形,写意尚神,各有其境;麻辣汤浓,清蒸鱼淡,各有其味。都市丽人风情,却只可作情人;清溪涣女虽贫,却可白头相依。大观园华美,却只可欣赏;芥子园虽荒,却是居家好处所——灵魂放在这儿老不了。人各有爱,我独衷后者。
不信?要不你也来感受一下?
当乌云渐渐遮蔽了天空,当黑夜慢慢笼罩了世界,不要悲伤,不要忧郁。在心里,留一点阳光给自己。
也许,鲜花与掌声的消失让你沮丧,别人的评价让你开始怀疑自己。你忘了自己的实力,你忘了自己的不服输,你忘了自己奋起直追的倔强。你开始变得懦弱,你开始变得不自信,你开始羡慕别人,憎恨自己的无能。只因你太吝啬,不肯留一点阳光给自己。
留一点阳光给自已。心中的这一缕阳光会驱散所有的阴霾,它能让你认识到自己一点也不差。你会发现,只要够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他人的强大,只是你不愿付出努力的借口。
留一点阳光给自己,拾起从前的自信,找回那个不服输的你。
也许,茫茫的人海让你逐渐迷失了自己。你忘了自己是谁,你忘了自己是多么独特,你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你开始变得麻木,你开始变得千篇一律,你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畏手畏脚。只因你太吝啬,不肯留一点阳光给自己。
留一点阳光给自己,心中的这一缕阳光会擦亮你的双眼,它能让你明白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你会发现,世界虽大,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就像偌大的树林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留一点阳光给自己,拾起从前的勇气,找回那个最独特的你。
也许,他人的谎言与心计让你感到恐惧,社会之大之深让你失去了从前那颗纯粹的心。你忘了自己是多么纯净,你忘了自己一点也不害怕相信别人,你忘了自己得到的关爱比算计要多得多。你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畏手畏脚,生怕在众人面前显得愚蠢、无知。你开始变得复杂,你开始学着虚假,你开始学会戴着面具,再去看穿别人藏在面具里的谎话。只因你太吝啬,不肯留一点阳光给自己。
留一点阳光给自己,心中的这一缕阳光会打破面具,它能让你重新用纯粹的心去看世界。你会发现,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复杂;人心,也远没有想象中的叵测。
留一点阳光给自己,拾起从前的真诚,找回那个水般纯的你。
无论跌到多少次,无论陷入黑暗多少次。唯有心中的那缕阳光,它会永远陪伴这你,一次次把你拉起,照亮你前进的路。
所以,不要吝啬,留一点阳光给自己。
几年前,爷爷独自一人生活在乡下。乡下美丽的田园风光,让我至今都难以忘记。爷爷的家乡在江汉平原,那里的田野一望无垠。
春天,爷爷屋前的旱田地里种满了油菜,油菜花开的时候,整片整片的金黄色,像一幅巨大的金色的地毯铺在大地上,满眼的金黄让人那么惊喜和感动!此时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微风轻拂,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夏天,我最喜欢的是爷爷屋后的一条小湖,叫莲子湖,湖里面种满了莲藕。夏天正是湖里荷花开放的季节,放眼望去,一个巨大的绿池里点缀着无数迷人的红色和粉色的小点,让人恍如仙境。走近一看,娇艳的荷花矗立在碧绿的荷叶中间,荷叶上荡漾着晶莹剔透的小水珠,荷叶下面清澈的湖水里,各种小鱼惬意地游来游去,真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图画啊!
秋天,莲子湖旁的大片水田地里,黄澄澄的稻子像铺了一地金子,远远看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微风吹来,稻子起起伏伏,随风摆动,就像大海里的波浪。而屋前旱田地里的棉花,露出洁白的牙齿,好像在放声歌唱怒放的人生。棉枝上枯黄的叶子,也不甘败落,在微风中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美丽极了。
冬天,一切都沉寂起来,村子里的人把田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让泥土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憩。当大雪来临的时候,一层厚厚的白白的棉被盖在了大地上,整个村子变成了一片童话般雪白的美丽世界。
爷爷去世后,遵照他的遗愿,爸爸将他安葬在了老家门前的那片旱地里,独自默默地守候着乡村变化的四季,守候春天的靓丽、夏日的魅力、秋天的喜悦和冬日的沉寂。而乡村的四季,也不正记录着爷爷充满色彩的一生吗?我现在终于明白:爷爷当初为什么要坚持留在乡村,原来他是对这片田园有着独特的深情啊!
现在,我也会常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爷爷的家乡,回到爷爷的乡村,在四季的变幻里,去品味爷爷这一辈人对乡村、对土地独特的爱!
假如您问我徐州的春天哪里最美,我推荐的地方不是十里杏花的云龙春坞,也不是落英缤纷的彭园樱花林,也不是桃花灼灼的贾汪大洞山,而是我妈妈的老家——沛县俞庄。
现在正是仲春,青翠的麦苗茁壮峭挺,向远眺望,百亩田地在春风的吹拂下,滚滚麦浪荡漾着勃勃生机,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田间地头的荠菜既大又鲜嫩肥美,毛茸茸带着锯齿的荠菜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荠菜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开花的,没开花的。妈妈兴奋的大喊起来,用水果刀连忙挖了起来,不到五分钟,就挖了一大把。妈妈开心地说“晚上有荠菜饼吃了”我、姥姥、两岁的小表弟也跟着妈妈热火朝天地挖了起来。满手,满身都浸着荠菜的清香,望着绿油油的荠菜,我不禁想起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句话“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啊,荠菜味美性淡,还那么坚强。
俞庄满眼的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麦苗的、荠菜的气息和清香。
俞庄有整齐的楼房,阳光下轩敞亮堂。但村南十几户竹篱茅舍,更是别具风情,妈妈说:“这些泥墙草屋就是妈妈曾经生活的地方,我要去看看。”我们走过去,我发现这里的老人孩子多,年轻人很少。有几个人认出了姥姥,忙着打招呼,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拉着姥姥的手问这问那。再三留我们吃午饭,我们婉言谢绝了。我说:“妈妈,他们太热情了,城里人都不这样。他们年龄这么大了,为什么不住新房呢?”妈妈说:“住习惯了,有感情,泥墙房子冬暖夏凉,多好呀。”
我还不太理解妈妈的话,对我而言,那片麦地更有吸引力。我和表弟跑过去,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挖泥,堆城堡,捏泥人,过家家。一脸、两手都是泥,泥巴凉丝丝的,太舒服了。更过瘾的是,我们在齐小腿高的麦地里打滚,追逐。玩了一会,觉着不过瘾,我提议,四个小伙伴分成两组,玩打仗,青葱的麦苗为我们作掩护。真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回去的路上,我对妈妈说:“俞庄太好玩了。”妈妈问:“怎样好玩的”我说:“俞庄既安静又热闹,小朋友既热情又淳朴。樱花林、桃花林、杏花林太热闹了。五一节放假再带我来吧。”
寒假期间,我们一家,来到美丽的桂林。去参观龙脊梯田,体味广西先民的智慧结晶。
我们买好票,搭上了上山的车。一上车,车子就疾速地出发了。从车窗往外看,左边是数不清的绿色植物,紧紧扎根在山坡上的悬崖峭壁里。绿油油的植物,像执着的孩子,紧紧抓住自己的一线生机,勇敢生长。这些绿油油的植物使我联想到爬山虎,长长的爬山虎就似一个征服许多自然条件的能手,无论是在桥梁房屋,它们都能得心应手地“狠狠霸占”大片面积,并在那些地方蜿蜒地生长。
我们在沿途欣赏美景后,不多久就在目的地下了车。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龙脊梯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我走到一条涓涓细流前,弯下来仔细观察。波光粼粼的细流,宛如一根根银色的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粼粼的波光。我轻轻跨过小溪,小心翼翼地穿过台阶,慢慢踩到梯田边。梯田造型奇特,形状多异。有的是方方正正的正方形,有的是奇特的梯形,还有的是鹅卵石形的……这些梯田的排列有序,从上到下,梯田块数会逐步上升。造型奇异的梯田,像一座宏大的金字塔,静静地立在肥沃的土地。我抬起头,一个身穿衬衣的少年,左脚立在一块石头上,右脚立在地上,精神饱满地昂首挺胸站着,双眼眺望远方,边看美丽的风景,边吟着自己刚刚创作的诗作,无比惬意。
梯田的左下方,有一座村落,村内有好几个棕墙黑瓦的人家,午饭时间即将来临,家家户户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缕缕的炊烟,如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人的老朋友,不停召唤他们赶紧回家与亲人一起吃饭。我仿佛看到农人的妻子正在厨房煮饭,煮完饭后在阁楼上,高声呼唤自己的丈夫回家吃饭的美丽画面,一家三口一起在饭桌上吃着丰盛的饭菜,三个人互相给对方夹菜,担心家人够不到,就给他夹入碗里,嘱咐着“多吃点”……这是个多么温馨的场景!
龙脊梯田给我的印象,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是浓浓的人情味。这个地方我会牢牢地记住它。
我出生在城镇,没有见过真正的乡村,但我心目中一直在勾画着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村子东头的山上长满了各种参差不齐的树木。高大的松树,枝繁叶茂的桃树,郁郁葱葱,它们高高地耸立地山坳上,就像是一位位顶天立地的哨兵呢!站到山顶上,放眼望去,就会看到黄灿灿的麦子在风中翩翩起舞,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树梢上点亮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还有葡萄架上黑压压的葡萄快要压弯了枝丫,仿佛等待人们去摘呢!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香脆可口的野果,板栗、野枣、松果……生长在山间,它们可真像一幅五彩斑斓的乡村画卷啊!
半山腰上遍地都是绿油油的野菜,随处可见一些老妇人们拎着篮子铲野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笑容。大山脚下有一条条小溪、小河,清澈见底,许许多多的小鱼、小虾、蝌蚪自由自在地游走在水中。居住在村里的百姓待人更别提有多热情了!如果有哪位客人来了,他们老远就跑上前去迎接,把你拉到屋里坐下来。麻利地做出一些香甜可口的饭菜,席间把家里酿制多年的米酒一碗一碗地给你斟满,直到你喝个满脸通红才肯罢休。临走时,还不会忘记用盘子装一些乡村的土特产,让你给家人带回去尝一尝。
噢,对了!乡村中一定有不少我喜欢的动物:黄牛、小兔、小狗、小鸡、小猪……一想到毛绒绒的小鸡、小狗,与它们亲昵玩耍的场面便闪现在我眼前了,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呀!
乡村的夜晚特别宁静,皎洁的月光静静地照在羊肠小道上。一阵清凉的夜风轻轻掠过,它似一壶老酒,将屋后的树、竹,田野里的庄稼灌醉,它们摇摆着,发出欢快、活泼的“沙沙”声。田野里,蛙声、虫声此起彼落,一浪高过一浪,“呱呱呱”“嗡嗡嗡”,连提着一闪一闪灯笼萤火虫也来凑热闹。远处传来几声狗叫,牛脖子下的铃铛“丁零叮零”作响,多么好听!这是一首独一无二的生物交响曲。
我喜欢我心目中的乡村,如果有时间与机会的话,我一定要在这个乡村里住上一年半载吧!
人群中有几个浅浅的影子,消散的余热不再浮躁。走走停停,也许这是你的爱好,停在小巷的拐角处。柳树,微风,爽朗的笑声,伴随着蝉鸣。
懒的往下走几步,准确的说是调整状态。
看着几个老人在柳树下下棋,我仔细观察着棋局的动静,仿佛每一步都很重要,但围观的人更加兴奋,甚至欢呼雀跃,赞叹不已。下棋的老人似乎在整个棋局中,而外界是透明的。“人生如棋,棋如命。”我好像知道些什么,但冒昧评论一下这场棋赛。我没有熟练的技能,也没有资格。
观众最关心的就是结局。但谁赢谁输,都只是名声。过程的重要性淹没在名利之下,谁会细细体会?这大概不是不小心,也不是忘记,而是太随意了。几个老人之所以能活成这样的状态,一定是拓宽了对生活的认识。
一阵掌声,拉回思绪,听到几个人兴致勃勃的讨论输赢。在我看来,老百姓是懂得“简单”的,我也不例外。加几笔,只叹人生。
上前几步,在散去的人群中找到老人,刚想问老人,却欲言又止,不知道如何开口。大概过分担心我问的问题会让长辈大吃一惊,不符合年龄的人总会被不同的眼光看待和鄙视。
终于克服了狭隘的思维和从众心理!
“下棋是在乎过程还是结果?”我小心翼翼的问。我想当然地认为我的问题足够好,但只是为了吸引老人笑。
“学生在问人生!”不得不承认,老人反应很快,偷偷称他为智者。我点头微笑。
“人生如棋。怎么去取决于棋手的想法。不仔细考虑,你能保证你一定是对的吗?人生就像每一颗棋子,每一步都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步都很重要。下棋最在乎过程。你能理解为什么吗?”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概明白了!
老人说的和我想的一样简单明了。不懂的人大概也不能怪他们。这种思维需要一种悠闲的心情。他们只是为了生活而忙碌。对他们来说,生活需要忙碌。至于我,我现在能理解的也就那么几个。
了解我的人应该能理解我想说的话。这个看似矛盾的词告诉了我的内心。生活只是生活的代名词。我会追着看,终于可以踏上阅历丰富的人生之旅。
随它去吧!
黑夜笼罩了这座城市,但也失去了我。
城市的气氛渐渐平和,新的日出迎来了梦想的喧嚣。
恰逢又一年的金秋国庆。我别出心裁,在天高云淡的假日里游览乡村,一览田园风光。
早上伴着瑟瑟秋风,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在好奇心的牵引下,我与父母一同前往饶平。噢,沿街国旗飘扬,好一派喜庆气氛。刚刚穿过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饶人民欢迎您”,一个一望无垠的大水库映入眼帘,中间突起的个个小岛层峦叠翠,碧波环绕,水面不时被风唤起圈圈涟漪。蜿蜒的山路仿佛是一条飘带系在水库这快绿佩上。虽然秋已纷沓而来,但却没有见到另人伤感的秋黄叶落。
一直盘山而上,行了很久才到达“上饶镇”。吃过午餐,我们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围楼。
踏入围楼特有的卵石路,映入眼帘的是阁楼和古老的木梯,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继续往里走,来到了中心的场地。从这里可以饱览围楼的全景。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寨很“迷你”,有两层楼,中间有一间书斋。左右房子的外墙都是用石砖砌成的原貌,古朴的村民正在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在中间有一口井,旁边还有个洗衣的石窟。我打一盆井水,哇,真惬意;我又漫步参观了一些“原始”的屋内设置。一张遮门的花帘布,一架巧简的木梯,上面还有精致的小阁,旁边搁一辆陈旧的单车,一切显得那么清素淡雅,温馨舒适。
逛了一圈围楼,我幽幽来到稻田旁。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青翠可人,远处,另一个小山庄若隐若现,大山是它们的背景。或许北方这时已是一片金黄,但我们南方的田野却还是一片绿的海洋。我跳入田埂,张开双臂,任风吹拂我的双颊,让大自然为我洗涤大脑,为心灵洗礼。我又幻想躺在田野中,任一片无忧无虑的绿覆过身体,享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的境界,那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我这个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孩子,对大自然有无限的爱慕和眷恋。乡村的一切,都让我感觉新奇、喜爱。
天黑了,我与爸爸妈妈踏上归途。秋游乡村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回放,我爱乡村,更爱奇妙无比的大自然。
你的身子浸没在阳光中,让我有些看不清你的脸;伴随着你亲切的话语,我读懂了你对我的关心和爱。
“完了,来了!”我看到门前你的身影,把头埋得更低了一些。
“干啥来?这都七点了!快点背单词!”你在讲台上,像一个没有分到糖的小孩般气急败坏地喊道。我低着头去翻课本,不敢看你的眼睛。昨晚去学素描,旷了三节晚自习,本来英语底子就不好,被你抓住不得被说死!
你在班里一圈圈“巡逻”,每到我这,我就将头埋起来,想让你忽略我,生怕你突然的提问。好在晨读终于下了,我才松了一口气。
“某某,过来!”上厕所的路上,忽听一个声音传来。转过头来发现是你,我的脑袋一下子蒙了,完了,躲不过去了。只得低下头,向你走过去。
你的声音没有刚才那般严厉,却多了几分活泼。“呀!”你望了望我的脑袋,问道,“多高了,你?”你的问题让我一愣,我支支吾吾地回答:“一米……一米八六。”
“这么高啊!”你感叹道,“昨天晚上去学素描了吧?”
果然还是要回到这个问题上,甜枣给完了该来个巴掌了。我等待着你的训斥,缓缓地低下头。
“素描好学吗?”我猛地抬起头,望向你。你的问题让我心中一暖,知道我学素描的不少,你却是唯一一个问我“素描好学吗”的人。
“不是很好学。”我回答道。
“这样啊……”你皱起眉头,我看得出你似乎在努力为我想办法,“毕竟所有人都是刚学,不容易都不容易,你有潜力的,加油!”
你没有跟我说成绩、英语的事儿,却来询问我画画的难易,给我加油打气。我的鼻子忽然一酸,想到了你平时晚自习来得最早,就为了解决几个我们不会的题;回答了一个问题,你比我们还开心;你走到哪儿,手里都有份听写,就为了给我们找漏洞……那一刻,我才读懂了那个陪伴了我们三年的你。
爱就像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是啊,你对我、对我们的爱,是那样的深,深得我都没有察觉,差点错过。
现在读懂这些也不晚吧,我会带着你对我的关切和鼓励,继续前行的!
我打乡村走过,踏上乡间的青石板路,聆听耳畔的鸟语呢喃,浸润在沾湿的栀子花的氤氲香气中,我一一抚触这乡间的草木,感受乡村所带给我的平凡感动和恬然安详。
也许是疲惫于嘈杂的环境。车水马龙、霓裳高歌确不是我心中理想的栖居环境。那只愿有一间竹篱茅舍,依山傍水,安然静卧于世间一隔,去感受马致远那般“酒中仙、林间乡友,尘外客”的惬意生活,还有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情调,去感受乡间的溪水潺潺和那“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意境。
乡间的安谧与恬然是摄人心弦的馈赠。清晨,当我们面对东方,远望晨曦微露的天际,看飞鸟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乡村的一天便如约安宁地向我走来。万籁的低声细语是自然的主旋律,它从不会惊扰安宁的生命,所以,不必为马路上的高音喇叭而苦闷烦恼。当夜暮降临时,那繁星闪烁的景致又是如此令人陶醉。这时,坐下来思考一天的劳作与生活,点数心中的收获和感动,岂不是一种享受?有淡淡的星光为人们照亮夜晚,而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行又是人们表达欣喜与满足的心声。
我感动于乡村能有如此的魅力,不受丝毫大千世界里声响的干扰,同时,我也感受到乡村的那种质朴,乡村的那种平凡与友善也是如此有魅力,那样耐人寻味。
或许乡村确实少了城市里的诸多的声色犬马与尔虞我诈,乡村里那小桥流水把人们嘈杂的心灵都洗得不染纤尘,造就出那样一群纯朴而善良的人们。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而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勤劳身影;时而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亲切乡音;时而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恬然,时而有……乡村的质朴与恬静就显得一览无余,让人触手可及。
乡村同样是美丽诱人的,那是将暮未暮的草地上最后一抹郁绿……
乡村同样是清新的,那是三月的草长……
乡村更是有声有色的,那是鸟儿们清脆悦耳的歌声,那是初夏雨后最美的彩虹……
三月的杨柳尖,是那么迷人;六月的绿荷是那么悠然;九月的枫叶桥是那么美好;腊月的冬梅,是那么铿锵;感受乡村的魅力吧,在四时的轮回里荡漾……
一年一度的秋收又开始了,人们又忙碌起来。
就在这个周日,妈妈带我回姥姥家,让我回想起去年在姥姥家剥玉米(老家叫做“棒子”,剥玉米也叫搓棒子)的很多情景。
姥姥家在农村,院子很大的。那天,阳光明媚,我刚跑进去,就看到遍地的玉米棒,和一个大大的簸箩。簸箩在城市是看不到的,可是在老家农村这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的。簸箩里面放着很多的黄橙橙的玉米粒,这些都是手工从玉米棒上剥下来的。因为手工剥下来的玉米粒加工的面粉,要比机器的好喝的多,所以姥姥每年都是手工剥很多的,因为她知道我最喜欢喝玉米粥了。
我兴奋起来,一边和姥姥,舅舅,舅妈他们打着招呼,一边急急地跑到簸箩前蹲下。双手捧着那些玉米粒,手心痒痒的,又暖又舒服的感觉。
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旁边拿起一个玉米棒剥了起来。因为是第一次,很是笨拙,生疏。用劲很大,下来的粒子很少,慢得很。妈妈笑我,叫我看着她怎么做。呵呵,原来是这样子啊:一个手拿着玉米棒,竖斜着,另外一个手的大拇指与手心配合着,用劲一搓,下来很多,唰唰的,落下去了。也可以两个玉米棒对着,互相地搓,那样下来得更多,更快。
我慢慢地熟练了。就这样,一个一个的玉米粒从我的手心出来,又蹦又跳地落到了簸箩里。我旁边的玉米芯子越来越多了,当然簸箩里的玉米也是越来越多了。真高兴!
很快中午了,姥姥喊我去吃饭很多次,我才坐到饭桌旁的。感觉手心辣乎乎的,低头一看,双手粉红的样子,有点肿。姥姥也看到了,她不同意我继续剥了。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就忘记疼痛了,趁姥姥不注意又跑到了簸箩前剥了起来,而且边干边哼着小曲。直到临近傍晚,妈妈喊我回家时,我还是很不情愿的。没法的,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姥姥家。
今年,天气依然晴朗,暖暖的。阳光伴着我,又来老家了,姥姥家的玉米在等着我呢!
小时候的一件事直到现在,都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
那时初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大地,树木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一路上,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欢快的发出“唰唰”声,鸟儿们也叽叽喳喳的唱着歌。突然,一个念头出现在我的脑海:尝尝今年新鲜的玉米。可是我家今年没种玉米,我又禁不住肚子里馋虫的诱惑,就想出了一个歪主意——偷几根别人家的玉米。
我先回家穿上一件长袖的衣服,防止被玉米叶割伤。我悄悄地来到一望无际的玉米地,一颗颗玉米就像一个个士兵一样笔直的站在地里,一个个又长又粗的玉米棒都快挨到一起了,似乎是在低声交谈,好像在互相倾诉着成熟的喜悦。
我精心挑选了几根玉米,它们都穿着绿油油的外衣,还长着黑红色的胡须。我马上把它们掰了下来,一股清新的味道迎面扑来。我就立马离开玉米地跑到河边的山脚下,找来一些干柴草,用早就准备好的打火机点着火,又用一根木棍插在玉米上,开始烤了起来,不一会儿,一股股的香味便让我馋涎欲滴。终于熟了,我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正吃着,一阵风吹了过来,把我来不及扑灭的火吹到了一边的干草上。眼看火就要烧起来了,我吓得连玉米也顾不上吃了,连忙去扑火。没办法,我用刚剥下来的玉米叶运水,幸好风只刮了一小会儿。把我累得气喘吁吁的,终于把把火扑灭了,我也一下子瘫倒在地上,发了好一会儿愣,才慢慢地回到了家。
妈妈一看我狼狈的样子:脸上、手上到处都是黑色的灰,衣服也一片湿一片干,头发也乱糟糟的。就马上问我怎么了,妈妈一问,我就哭了起来。妈妈安慰了我一会儿,我就竹筒倒豆般一五一十地说了起来,妈妈一听,又生气又担心又心疼。
妈妈领着我去看看着火的地方检查了一遍,又带着我亲自去我偷玉米的阿姨家向人家道歉。这一次,因为我馋嘴,差点酿成了大祸,从那以后,那个教训便永久地刻在我的脑海。
小时候,总是想时间过得快一点,快一点长大,快一点离开家,快一点得到认可,快一点实现梦想。一直,一直认为那就是我想要的。
只除了,父母的头发白得快了一点……
回忆起童年的事,脑海里涌现最多的是母亲繁絮的唠叨。母亲是个严肃的女人,她的笑容很是难得,或许,我有见到过吧,可记忆的碎片却那么模糊,终究是被她的严厉掩盖了。
年幼的我是蛮横焦躁的“野”孩子,那样的我与母亲走在一起总是会多几分违和感。我俩都是性格强硬的人,自然地,与母亲的争吵已在时间的倾逝 “你还能做什么!”这是我从母亲那里听到最多的。
若要说我是个好奇心旺盛的人,那时的我最好奇的莫过于何谓母爱。
我是幼稚的!恐怕那时的懵懂是不允许我轻易懂得的。
那是在外曾祖母的葬礼上,虽说刚下过一场雨,可能无根之水最是清净,四野却无污浊之感。这是葬礼独有的气息:一声声哽咽的哭泣,黑白的相框赫然立在那里,燃烧的蜡烛,洁白的花朵却飘散不出一点香气。
母亲坐在灵柩右侧的长板凳上,原本严厉的面孔在一身丧服的照映下显得有些乏了。母亲低垂着头,脸色比平常白了点,颊侧的雀斑倒是更明显了些,站在不远处的我能清楚地注意到她呼吸的律动——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那副模样。有点儿担心,便轻声轻气地走到母亲身边,静静站着。
母亲回头望见了我,本以为她会没好气地让我走开——那也是她正常的做法。却是会心地朝我一笑,一个笑!可晶莹的泪珠却丰盛地盛装在母亲的酒窝处,这使我心里很不踏实。母亲一把将我抱在怀里,小声地对我说:“以前妈妈总是和外曾祖母顶嘴,没怎么孝敬她,现在……没……”母亲的抽泣声让我听不出她接着说了什么,可安静下来,这一刻的温暖是那么的强烈。
不知不觉我们这样坐了一夜,我睁开双眼,在母亲的臂弯里。雨后的阳光略带寒意,可在这样的阳光里,我仍感温暖至极。不经意地抬头,看到了——紧紧贴着我的,母亲的白发。
人常想病时,则尘心便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就在一个葬礼上,我懂得了更多。母爱是像阳光一样的东西,它时刻存在,温暖彼此。或许会很热烈,可那是照耀的一种方式吧。长大了,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
岁月别再快了,生命别再快了,现在的火候刚刚好……
今天我们去了妈妈的故乡——高岚盆溪,虽然山路崎岖陡峭,但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驱车一小时后,终于逃离了山路十八弯,我们来到了小外公家。只见房前屋后金灿灿的一片,原来稻谷都从稻田里跑到地面上晒太阳了,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
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了,我们分工明确:小姨带着我和弟弟洗菜,爸爸和姨夫把洗好的菜切好配好,小外公把屋前的柴火灶准备好了,让我们享受不一样的美餐。爸爸第一次用柴火灶炒菜,火力很大,似乎有点手忙脚乱,但我感觉今天的饭菜格外地香,可能是大家都参与的缘故,也可能是食材新鲜的缘故,还有可能是柴火灶、环境、心情等等原因吧。
吃完饭,小外公让我们去菜地摘些菜带回城里。菜地很大,种的东西也很多,有朝天椒、青菜、红薯……我们几个小朋友摘朝天椒比赛,我看见红通通的辣椒就开始摘,一边摘一边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可是没在意手上的辣椒,仔细一看,辣椒被折断了。再一看,妈呀,手上有辣椒汁,怎么办?天啊!不得了,眼睛火辣辣的!我火箭般地跑进屋里,舀好水,开始洗眼睛。感觉好多了之后,我们来到红薯地里,不知谁说了一句这不是空心菜吗?所有人都大笑不止……我感觉新奇,就把那些叶子拨开,拿着锄头用力挖,挖了几下,一小块白色的东西露出来了,我顾不得脏,直接用手去挖,不对,还有一半呢?我到土里翻了翻,果然还有一段在土里,红薯就这样被我残忍地挖断了。不管它,继续挖,小姨还说我是专门来搞破坏的,我装作没听见,挖了几个后,终于挖出一个完整的……
返回途中,我们顺便到村委会旁边摘柿子,我像猴子一样爬上树去摘柿子,柿子很大很黄,可是那么硬怎么吃啊?妈妈说现在柿子还没熟,等我们拿回去放进米缸里放个十天左右就能吃了。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离山村越来越远了。大概是玩累了,我在车上居然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梦里又来到了美丽的高岚盆溪……
暮春的离去勾起大地的愁肠,惹来连日的阴雨,道尽最后一份别意,已然是今日的黄昏。
打开窗户,探出头,我努力地嗅着空气的微凉气息。恍惚间,我感觉到鼻尖萦绕着淡淡幽香。噢?是那不远处的昙花香。
昙花,不似牡丹般惊艳,不似雏菊般稚嫩,不似梅花般傲骨,她有她的独韵风姿。优美淡雅,亭亭玉立,无言中,开出最朴素的美丽。我记得昙花的花语是,短暂的永恒。
是啊,刹那间的美丽,一瞬间的永恒。这正如我们现在的一些人,默默无闻,却散发着最美的人生光采。
前几天,看了一篇报道,讲述的是中国式过马路。在长沙街头,短短的十分钟内就有30多人从马路边的跨栏翻过,或从跨栏间细缝挤过来,有老人,也有学生。试问,在不远处,仅一公里便有人行天� 中国式过马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解决的问题,也不单是处罚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意识到交通与生命。虽然有很多人忽视了这个问题,但是有两个人却让我非常感动,他们分别是一位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
在很多人跨栏时,一位老奶奶却选择了爬楼梯,走天桥。这个老奶奶左手受伤缠着纱布,右手扶着扶手,举步维艰得爬上天桥。记者采访了老奶奶,她说,她要走天桥,即使会很麻烦,但这样更安全,她坚持走天桥。与此同时,一位老爷爷正在阻拦学生翻护栏。这个老爷爷是边上学校的看守员,平时不忙的时候,他就来阻止学生翻越护栏,并劝说他们走人行道。采访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子是在17岁那年出了车祸去世的,他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再发生在别人身上,所以他总是冒着危险阻止人们翻马路。就这样,他干了二十几年。
在这些人的事例中,我发现了人性的美丽,一种不附庸人潮的高雅。也许,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们的意志是永恒的。他们正如这昙花,优美淡雅,无言中,开出最朴素的美丽。
幽香弥漫,微凉眸意。那最朴素的小花,静静绽放。
那时节,年华尚幼;那时节,景色正纯。
奶奶家有一本泛黄的老相册,因为年代已久,点点泛黄的痕迹映衬出岁月的记忆。有时,我会在众多旧物中找到它,翻开时就有缕缕墨香扑鼻而来,一丝丝飘荡在心间。相册里的照片染有点点黄斑,但却显示出年轻的颜色,只是有些遥远。
在那本相册里,总有年轻的乡村;在我稚嫩的记忆里,总有沂蒙的身影,让我牵挂思念,心潮澎湃。
阳光忽然间冲破围堤,汹涌澎湃地迸蹿开来。空濛的天际,黯淡的颜色里渐渐调进了一丝赤金。幼时的我跟着那阳光走在弯曲的小道上,在柴烟弥漫、公鸡报晓时,路过那素色的青石板,听那细语淙淙,看那潺潺流泻,小溪欢快的身影也渐渐映入眼帘。
傍晚,村落融在夕阳最后一抹余晖中,醉人的晚霞染红了金色的茅草,心灵沉思之际,袅袅的炊烟在记忆中升腾起来,弥漫于整个天空。炊烟缓缓升起,飘落到村落上空,然后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旷野之中。那一丝丝秸秆燃烧的气味与食物煮熟的香味混杂在一起,围绕着村落缓缓流动,充盈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寒风吹开暗淡的星光,寂静的村落融化在宁谧的夜色中。村落旁一片柔媚的湖水反射着冷冷的月光。错落有致的杨树傲然挺立,旁边寂静的磨盘,在暗色中闭上了眼睛。
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着多少人的爱与思念。恍惚间,似一场梦,昔日的沂蒙逐渐远去。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橘色灯光在浓浓夜色中渗透出来,轻轻抚摸着崭新的柏油路。沂蒙又开始繁忙起来,晓色朦胧,柔情眷恋。
沂河载着灯光的倒影,安静地奔流。我想故乡是一段年华,刻在生命的长河中。我眷恋着如画的景色和这割舍不断的记忆。故乡是我心中一段温馨暖意的韵律,叩醒我对逝去年华的刻骨铭心,对未来的梦想憧憬。
红漆皲裂了朱门,绿藓挑染了青苔,时光轰然而过,小城安然沉眠。沂蒙,你将刻在我生命的轨迹中,我将融入你温热的血液里,伴随着你,缓缓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