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7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

关键词: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安迪・杜弗瑞 人文关怀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惊悚大师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缅因州的一个银行家安迪・杜弗瑞因被误判谋杀妻子及其情夫,被判两次终身监禁,送往缅因州的肖申克监狱。在长达19年的狱中生活中,从年纪轻轻到两鬓斑白,从无辜入狱受尽折磨和毒打,到运用自己的理财能力改变了狱中孤立无援的处境,结交了朋友,最后凭借着一张偌大的海报和一把仅仅被认为是可以雕琢小石子的鹤嘴锄而逃出了牢笼,获得自由之身,还帮助了狱中老友瑞德。该片深刻探讨了希望、自由、救赎和友谊等内容,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反思。

肖申克监狱中充斥着恶,犹如地狱。恶之一,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但在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当他得知安迪可以洗脱自己的罪名时,他不但不帮安迪,反而把可以为安迪洗清罪名的汤米给谋杀了,私欲的洪水冲垮了他的道德良知,监狱长职权的滥用扭曲了他的灵魂;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人命。他们是肖申克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恶之二,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肖申克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狂,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肖申克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恶之三,囚犯之间帮派林立,欺辱人单势孤的囚犯,例如影片中与安迪一同入狱的那名略显肥胖忍不住啜泣的囚犯,结果遭到狱警的毒打,最后在哀号中结束了生命。似乎世界上的黑暗罪恶都集中于此,没有休止,没有尽头。面对这种境遇。多数人会抱怨上天的不公,哀叹自己命运的悲惨,甚至会萌生离开人世的念头。对于一个生活优越蒙冤入狱的银行家来说,希望在哪里?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最震撼人心的台词之一,表达了安迪・杜弗瑞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由的执著和狱友之间的善意――在狱中仅存的两种因素,是思想与现实的结合,使他坚持了下来,最终冲破禁锢,奔向自由。其中,狱友之间的关怀与友谊在他的狱中生活和越狱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导演通过影片向观众表达的人文关怀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瑞德是安迪狱友中的关键人物。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肖申克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肖申克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肖申克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肖申克,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肖申克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肖申克的规则以求自保,正如他的感叹:“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如果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那么他与安迪可能不会有任何交集,但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两人竟成为好友。从最初的购买鹤嘴锄到收集的石头,安迪住院回来收到的免费大幅海报,瑞德假释被拒后安迪所送的口琴,两人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和互相鼓励,逐渐认同彼此,成为挚友。最终一句狱中的普通对话:“瑞德,如果你有一天你出去了,帮我个忙。巴克斯顿附近有个大干草场,你知道巴克斯顿吗?……答应我,瑞德。如果你能出去,找到那个地方。在那堵石墙的墙基,你会发现有一块与缅因州任何干草场都不同的岩石。一块黑色的火山玻璃,下面埋着东西,我想让你把它取走。”这竟成了永远的誓言,让瑞德在企图再次犯罪重新获狱之前有所行动,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念与勇气,最终挽救了瑞德。影片结尾处,湛蓝的天空下是蔚蓝的广阔的大海,沙滩边一条破旧小船,两个老朋友终于在阳光明媚的海滨相逢,两人畅快的笑容真是让人无比羡慕,因为那笑容充满了渴望自由的人们内心的无限希冀。

(二)不仅仅是瑞德,其他的狱友也表现出人性温情的一面。安迪住院期间,众多狱友为他寻找合适的石头,希伍德还因为捡到误认为石头的马粪而受到大家善意的嘲笑。尽管对安迪的悲惨遭遇无能为力,善良的图书管理员布鲁斯还是尽可能地关心着安迪。活泼的汤米的到来使安迪多了一个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尽管只有短暂的一年)。安迪越狱后大家总是兴高采烈地谈起他:“我们这些熟悉他的人,经常地谈论他。无疑,有关他的话题,总会引起我们的笑声。”大家脸上带着酣畅淋漓的笑容,是为朋友得到自由的欣慰与自豪。这也印证了瑞德的话:“世上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太光辉了,当它飞走,你会由衷祝贺它获得自由,并且感到把他关起来是一种罪恶。”

(三)安迪竭尽所能帮助狱友,得到了伙伴们的认可和爱戴。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典狱长和狱警们洗钱,从而为囚徒们争取到了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狱友们喝酒。于是“在早晨10点钟坐成一排,我们喝着冰凉的肖申克州立监狱有史以来最狠的狱卒请客的黑标啤酒。……我们坐着喝酒,身披阳光,感觉就像个自由的人,就像在为自己的房子涂房顶,仿佛我们是一切的主宰。至于安迪,他盘坐在荫影下小息,奇怪的笑容挂在脸上,看着我们喝着他的啤酒”。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他不顾遭禁闭的惩罚,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告诉你们,那声音激扬。比这个灰色地方里的任何人敢于梦想的都要遥远、高昂。就像鸟儿振翅飞进我们枯燥的牢笼将围墙释放……就在那一刻――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美到让人心痛的歌声让狱友与自己受到洗礼,感受高墙外的自由。数年坚持向州议员写信,终于迫使议会拨款改造图书馆,换来每年五百美元的费用,“你想不到安迪都会做些什么。他与图书俱乐部做交易、与慈善组织……他论磅购买廉价图书……”,“到肯尼迪遇刺的那一年,安迪已经把散发着松节油味的杂物室变成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他辅导狱友学习,帮助他们取得高中文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一贯地坚持,特别是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韧的安迪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了众多狱友的信任和尊敬。他没有一刻不在构筑着自己的希望,还一直试图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当他眼看着周围的狱友对肖申克监狱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甚至于对于重获自由变得麻木的时候,他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人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的画外音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希望留在肖申克监狱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在安迪自我救赎的同时,他所完成的又不仅仅是自我的救赎,还在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行为去唤醒狱友们沉睡的灵魂。

虽然最终只有安迪・杜弗瑞成功逃出了肖申克监狱,但是他留给狱友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越狱神话,更多的是对自由的守候与坚持,以及对生活的希望。这部电影让人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一段话:“希望是一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这是安迪在狱中与狱友的对话,也是安迪与观众们的对话,它让无数人从中得到了温暖与前进的理由。导演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给观众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是人性的互动。影片结尾处两个好友如约相遇,是这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升华。

参考文献

[1]王辉际。让我们学会忘记――评《肖申克的救赎》[J].当代人,2006,(05).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2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感觉,觉得安迪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虽然他被冤入狱,但他一直保持着乐观,虽然面对种种屈辱,在他内心最深处一直埋着一颗希望的种子,虽然没有土壤,但只要有阳光的地方,这颗种子就在悄然发芽,它只是在等待,等待一个明媚的天气,傲然绽放……安迪进入到那个“地狱”,时,监狱长是这样对他们一行进去的人这样说的,“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这话说的已然是相当露骨,在这里,没有人能改变犯人是犯人的事实,犯人受到压迫和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在大家的感觉里,监狱一直都是一个充斥着混乱、肮脏、绝望的地方,而这部影片也不失对这些场景的描写和刻画,正是这些衬托出了安迪在这样一个浑浊的“世界”里依然保留着我们称之为“希望”的纯真和坚持,一种不曾有过的生命的自由的气息。正如安迪所说,“那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们到达不了,也无法触及,那是你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希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雕磨而渐淡渐灭,而是犹如黎明前的黑暗,虽然黑得让人窒息,却也为黎明到来的璀璨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安迪在狱中给大家带去的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前所未有的洗涤。在他为他的同伴们赢得狱中的沐浴在阳光下的第一瓶啤酒,在他无所顾忌的放着他们自己都听不懂的音乐,在他每天坚持写信要求政府拨款重建图书馆时,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安迪本身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因为他说做的事情在以前并没有人做过,这也愈发彰显了他的独特,他对自己的不放弃,对生活、对生命的不放弃,使他注定成为不凡的人。如果没有希望,没有坚持,也许他可能和老布一样,被监狱的生活体制化,虽然身体已经得到解放,可是心灵却被禁锢了,这样的结果让人惋惜,但无疑,这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如果说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最大的感觉是震撼的话,那么第二次应该用温暖来形容,我更加仔细地去体会细节,体会安迪所说的话,虽然就连他最好的朋友瑞德也告诉他,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有希望是危险的,它能把人弄疯,可是他也没有放弃将这种别人甚至害怕提及的东西丢弃,而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任其生长着。也许安迪确实是疯狂的,可是他却疯的理智,他明白如何在那个可怕的地方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希望,不让它被那些阴湿、黑暗所腐蚀。也许我们也可以说,束缚的越紧,希望就会在心里勒下越深的痕迹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3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自己,还有谁会来救你。——题记,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也许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赎》。它不是你闲暇时一手拿杯可乐,一手捧一桶爆米花来消费的娱乐电影;而是可以在你面对失意,处于低谷时安慰心灵,抚平伤痛,给予自信,再次向前出发的励志影片,它让我的心灵在希望的引领下坚强成长。

肖申克不是电影中主人公的名字,而是一座人间地狱,那里使人对自由、对生命失去希望,无时无刻不侵蚀着人的心灵。而主人公安迪却是一个异类,他原本是一个生活富裕的银行家,因为法院的误判,他含冤入狱,监狱里面的所有“老人”都告诉他要安心地待在这里,要听话。

即使魔音绕耳,但是他没有放弃,用自己的信念保卫了自己的自由与生命。

他是那所监狱中最老的犯人,当他在耄耋之年出狱时,发现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这使他陷入抑郁的迷潭中不能自拔,最后选择了自杀,我觉得这才是世界带给人最大的悲哀。电影中这样说:“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这就叫做体制化。”一个人在习惯了被统治后放弃了反抗,放弃了自由,而当你脱离统治后你反而会不适应,会迷茫无助,最终可能会使你放弃生命。

也许你感动于安迪二十年为了自由而对监狱官们的屈膝服务,也许你感动于安迪历经二十年用小汤匙永不间断地挖掘,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安迪与阿瑞在海边的重逢,他们拥抱的是整个自由的生命。自由是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 《费加罗的婚礼》的乐声;自由是安迪冒死向看守长进言为狱友赢得了一箱啤酒与一个洒满阳光惬意的午后;自由是安迪爬过五百米的污水管道奔向前方的身影……也许我们被这个世界磨平了棱角,但请不要将自己禁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吧。

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摧残,被打击的话语侵蚀,但请相信幸福永存,自由永在,美好就在前方。只要信念坚定,就一定能救赎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都放弃了自己,还会有谁会成为你的上帝?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追逐名利,有的忙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有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想一想,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仍应坚定信念,不断拼搏,向着光明前进,因 为只有弱者才会选择向现实低头。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肖申客,一个散发着罪恶之气的监狱,没有自由,没有光明,没有人性。

该片以一名无期狱徒阿瑞的口吻讲述了另一名无期狱徒安迪追寻自由的感人故事。安迪本是银行的经理,却因一起杀人案成了替罪羊,被毫不讲理的送入了肖申克(之后叙述出安迪遭遇杀人案的事实)。与别人不同的是,安迪性格怪癖,刚强,在过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中还有着自己的越狱计谋。他逐渐与阿瑞成了死党,得到了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小锤子。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故事最后安迪成功越狱,阿瑞服刑40年后奇迹释放,以监狱长的贪污自杀和安迪与阿瑞的重逢为结局。

生命中毅力诚可贵。安迪入狱的第一天起就定下了坚定的信念——用锤子凿石墙!这个被阿瑞看做0年的工程,安迪用了20年就完成了。可谓是滴水石穿,两三米场的钢筋水泥在一把小锤子和20年的毅力前,就如那张海报一般一捅就破。当然,另一位主人公阿瑞也有着不屈的毅力。40年的等待,等白了一头黝黑的头发,等皱了朝气蓬勃的面庞,但等不掉的是乐观,镇定的心态。最终他的豁达、信念,使一个无期罪犯40年就出狱了。

生命中智力诚可贵。看完本片,我们无不赞扬安迪那睿智的头脑。安迪在短短20年间完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为人不知的凿开水泥墙;帮监狱长“洗钱”使其无法自拔;借监狱长之手做出一个有名无实的“人物”;开办属于自己的图书馆——真是一个传奇人物。如此说来,不可能的越狱又何谈“不可能”

生命中希望诚可贵。影片中安迪与阿瑞的对话实称为经典。影片前半截阿瑞说,希望是危险的,它会把你越拉越深。安迪成功后,他说,希望是美好的,有了它才有动力。没错,希望是一切的动力。安迪心怀希望,他才会在逆境中爬向自由,尽管他的安全只能寄托于一张海报,尽管8000天如一日地担心,劳累,尽管要在下水道爬行几英里。

生命的种种可贵在”肖申克的救赎“中都体现了出来。有了感悟,才有阿瑞每隔10年的人生态度变化;有了勇气,才有最恐怖的监狱头头请安迪喝酒;有了乐观,才有这一对死党乏味而有趣的监狱生活——

总而言之,生命诚可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我不是一个影迷,但对肖申克的救赎却近似疯狂般的迷恋,那是故事背后精神的洗礼。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诬陷谋杀自己妻子与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里,他非凡的气质引起了囚犯里德的注意并逐渐与他结为好朋友。安迪总是以一种沉默冷静的方式全力维护自己作为正常人应该拥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以他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安全的逃税,帮典狱长洗黑钱,以此来换取他们对囚犯、对自己轻微的宽松。他为争取狱内图书的扩建不厌其烦的给州长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后来,他从一个新来的囚犯口中得知妻子被杀的真相后便向典狱长申诉,然而典狱长不但拒绝了他的要求,甚至暗中杀了那个知情人,只为了留住安迪,满足他对金钱无休止的贪欲。安迪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救的道路——天时地利,安迪成功的穿过自己十九年挖成的秘密通道来到自己向往的世界。

希望只会给予那些心怀希望的人,安迪说过:“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人生终有两件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在我们最难熬无助时支撑我们坚强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

自来到大学,常会有迷茫,有时看到身边同学潇洒的生活着,每天睡到自然醒,随意上课,随意玩耍,没有对自己的约束。而自己虽然严于律己,每天在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却没有成就感。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从安迪的故事中,坚定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沉迷此影片的原因,它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人生并非平坦,社会中的不公,出身的不同,环境的差异,纵不能成为放弃希望、放弃信念的借口。起点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变它。有些鸟儿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触良多。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旧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是的,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

而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然而,它虽然闪烁着自由与人性的光辉,却是这么的英雄主义,当安迪终于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安迪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获得了自由,不,在镜头里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当安迪在海边实现着出狱前对自己的承诺---天哪,这些形象在让我们激动的同时又是多么的让我们觉得可望却不可企及。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看完肖这部电影之后,不禁让我感到心惊,也同时对ANDY致敬。一瞬间由一个银行家沦落为一个被冤枉的杀妻之犯。灯红酒绿,前途似锦的生活就此终结了。从此也踏上了救赎自己的道路,在狱友的轻蔑与毒打,粗暴的狱警粗暴打骂,度过无数个漫长难捱的漆黑深夜。灵魂陨落底层,生活变成一场背负屈辱的灵魂放逐,甚至丧志掉人之尊严,坚强的灵魂不停地忍受一痴前的人生磨难,与其说是磨难,倒不如说是人生的灾难。生活的确是一场滑稽的闹剧。

在这里(监狱),暗无天日,度日如年。有的人崩溃了,电影中的胖子正是一鲜明的代表,他被突如其来的枷锁束缚得抓狂,更多的是害怕,于是歇斯底里告诉狱警,他是被冤枉,他不属于这里,他要回家。但狱警笑了,那笑声是那么的刺耳,骇人听闻。最后他们用下流肮脏的手段将他送入天国。胖子带着他未被救赎的灵魂里开了。在那里,他也许不会的到解脱。

同样的ANDY他也是无罪的,可有人信吗?也许正如RED说的“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无罪的。”但ANDY他采取了与胖子决然不同的方式。因为他坚信着自己的信仰。ANDY他在监狱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救赎自己和鼓励狱友早步脱离苦海,获得重生。他更是一个好狱友:他用六年时间写信给州政府,终于得到第一笔图书馆捐赠。后来图书馆落成,囚犯们的灵魂又能在书中找寻慰藉。但是在这人间地狱里,他不断在承载着泯灭人性的对待和被迫为残暴不仁的狱长和狱警做事,替他们洗钱,但他们却不停的吞噬了ANDY,典狱长看似仁慈信教的一个人,殊不知在他那可憎的面孔下深藏一颗恶毒贪婪的心。他为了要ANDY长期为他洗钱,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保护自己的肮脏利益不惜牺牲ANDY的自由,甚至杀害了无辜的汤姆。当然,他的种种罪恶也在自掘坟墓。安迪让他得到了报复。最后他死在自己的手枪之下。此时上帝的惩罚也终于到临了。

整片看完了,我心中受到无数次激烈的抨击和震撼。ANDY他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无数个饱受伤害的心灵。他告诉了我:弱者回首便是强。

生活仍在继续。波澜不惊。平静如水。

你不知道前方将要发生什么。不曾想象哪天你会被卷入波涛汹涌的洪流之中。

无论如何。请你记得。你是命运的主宰者。

即便灵魂颠簸无数。也要尽全力。完成人生的艰难泅渡。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4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

(1)瑞德: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

(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权威却正不可感知地、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同时安迪的形象也刻画得非常出色。他看上去懦弱,但实际却非常坚强。他不怕毒打,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聪明而有学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从没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没忘记希望和自由。

瑞德(独白):于是呢,在完工前一天,49年春的公差犯人,在早上十点坐成一堆,喝着冰凉的啤酒。鲨堡历来最狠的狱官请客,这王八蛋还装大方呢。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我们喝他的酒。你可说,他想拍狱方马屁,或想博取囚犯友谊,但我认为他只想重温自由,即使只一刹那。

他敢于冒险却很细心。当瑞德认为用一把小锤要100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时候,他实际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有信心和勇气。

说实话,我被这部影片彻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围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无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磨蚀,灵魂逐渐在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哀大莫过于心死,所谓的"希望","信念"已然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被禁锢起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50字(二)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

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50字(三)

假期,利用晚间的时间,认认真真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了一遍。这部拍摄在十几年前的美国电影给我的感受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预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丰富,也更能明白许多非直观性的电影内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开始学着去懂得"希望与生活"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融洽在一起的这组关系。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冤案,一次花费了一生的代价,用去了未来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当看到那个知晓真相的年轻罪犯出现,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实际,联想到瑞德说的整个监狱除了他之外都是无罪的类似于玩笑话的时候,我想这实在是一场开的有点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代价最大的一次"救赎"——用时间,用着可能创造无数未知的未来的时间去救赎,去赎罪。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以我个人的阅历,用尽自由与未来为代价,我想,我是承担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到一个完全没有自由的囚犯,开始我猜想或许是瑞德说的体制问题,他被诬陷为杀妻,被判处无期。一个前途无限的身份,转眼到了暗无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与瑞德的也是不谋而合的——他一定会是最难承受监狱第一晚的那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看上去体质弱些,更主要的是因为身份的变化太大。然而,瑞德输了,我也输了,输的很彻底。他不仅不是最初的那个,而且似乎他反而成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个,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起初,我是很难知晓他的希望,他的精神来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渐进行,直到结局慢慢到来。

十年,二十年,以我现在的年龄也仅仅是经历过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认为我遭受的有很多。可是影片只给了一个红章,一个瑞德申请假释驳回的红章。不知道来自何方的勇气,不知道从哪里到来的希望:刻棋子,教"学生",办图书馆,帮忙洗黑钱,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坚持挖出了一条瑞德认为需要六百年时间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压力","时间",这是安迪认为坚持挖的最关键的东西,他也确实如此过。这在影片临近结尾时通过瑞德点出的生存根本,这影响着同一间房内瑞德与布克斯不同归宿的关键,这被安迪说成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的哲理成为了表面的点睛处。

在这部时长达二个小时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当然不止几个,而是特别丰富的。而最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过主要是安迪,瑞德,与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标,理想来讲,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

很多的时候,我是不怎么爱看电影的,因为我觉得电影让人不像人了。几十年的光阴,在电影里,只是两个多小时而已,每一个十年只是换来了一个红章。我其实是害怕这种生活的。而也正是这两个小时,这些略微的苦难让我都不怎么愿意坚持下去,何况安迪他们面对的是真实的二十年。没有自由,掩盖着希望,前方仿佛没有多少的盼头,我很难想象这种比贫穷,挫折更深沉的东西。

典狱长对安迪说,读《圣经》能获得救赎,信上帝能获得庇护。然而罪人还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安迪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若一定要说他多么伟大,一定要辩称上帝多么万能,倒不如去实实在在感谢一个人,感谢一个真实的上帝——瑞德。如若不是这个运输车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带来的那把小锤子,或许故事是需要改写的。正如结尾处安迪迎着闪电用石头砸出那个洞,锤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里砸出了这么一个洞,一个关于希望的洞罢了。

看完全集,我才开始懂得二十年并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监狱里呆着的时间。以他向州议会申请图书馆资金的毅力,若是他用来辩解自己,或者说用来说明自己的无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没有,他没有这么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后才慢慢的开始明了:他是为了对妻子赎罪,一次他认为需要的,一场用尽他的青春与未来的对爱的救赎。

在影片中,真正扮演典狱长的不是那个洗黑钱的典狱长,也不是海利。而是在安迪自己的心中,在巴克斯顿的那颗橡树下面。仅在开篇的时候惊鸿一现的安迪的妻子,其实才是安迪失去自由的真正法官,才是安迪救赎的对象,也才是二十年青春与未来挽救的真正之所在。他救的是一份迟来的爱,赎的是一世难以再来的情。二十年后,当安迪认为他会结束这种一定空间救赎的时候,他还是要嘱托他的朋友——瑞德,去当年他与妻子欢乐的故地看看。也或许,瑞德在那里才获得的自由才是本应该属于安迪自己要获得的自由。

全集看完,不免有着一些遗憾。尽管安迪一直在救赎,但是最后关头他毕竟还是逃避了。他自己没有勇气守着橡树,没有勇气在当年的家呆着,带着因为二十年的逝去而留下的白发,他也只是选择了去到那个没有"回忆"的太平洋海边。或许有人会说他还是嘱托了瑞德去了啊,但是毕竟不是他本人啊。瑞德其实在影片中更多的是扮演了安迪的心,安迪的灵魂。最终的救赎也是通过他,通过最后瑞德与安迪的见面才完成的。但是现实呢?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灵魂与肉体分离,做到在心灵深处可以有人代替自己的又能够有几个人呢?

在观看影评的时候我才发现,最后安迪与瑞德的相会是制片人加上去的,而不是小说原著中就有的。而恰恰是这加上去的神来之笔,为这部影片加上了太多的光环与永恒的魅力。

人的一辈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狱长"肯定是会有的。但是这种来自自己的心底,来自灵魂,来自爱的救赎又会有多少呢?从这个角度能讲,其实安迪是幸福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一部美国电影能引起这么多非美国这个国家,这个种族的人群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个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欢的石头一样:每一颗都不尽相同,每一颗又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二十年,而其实应该是一种心灵,一种灵魂,一种很难言明却又实实在在的永恒。压力与时间,给安迪的不仅不是枷锁,很大程度上,它们其实正是给了他一种不朽与辉煌。

原本,我是认为生命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没有什么会成为谁的唯一与永恒。但是我错了,我错了太离谱,也错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尽我们的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间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电影的最后,当两个在囹圄之中呆了几十年的人拥抱到了一起,当他们还需要去思考"自由"的时候,这个时间点不知道我们是该为他们庆幸还是悲哀……

不管这电影还有什么伟大之处,也不管多少的影评家会如何从所谓的专家的角度如何去品评,我只想说,在这个时刻,我是愿意奉上一束玫瑰的,给安迪,给安迪的妻子,给有爱,能爱与被爱着的一切生命。用对待上帝的虔诚为他们由衷的喝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5

《肖申克的救赎》长期以来,该片为众多友人所推崇,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励志型影片,也是我众多喜爱的电影之一,现在说喜欢这部电影已经毫无新意了,它是真正用人们的口水泡出来的经典。该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的简单,讲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狱的年轻银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寻自由的故事。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1、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2、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3、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忙于死。

为什么这部影片如此的吸引人?在这部时长达二个小时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当然不止几个,每个人物刻画都特别丰富。就遭遇,目标,理想来讲,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从他的第一次出场所说“把你们的灵魂交给上帝,把你们的小命交给我。”到最后死在办公室墙上所挂着的圣经里一句话:“上帝的审判比预料的来得快!”成为最滑稽的一幕。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

瑞德,这部影片的一个关键人物,即是局中人,又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描述了这样一个救赎的故事,让人既能客观看待,加以分析,又可以主观投入,感同身受。瑞德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如他所说“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作为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图书管理员老布,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以此来说明“体制化”下还不能让人太明白,直到后面瑞德出狱后,对比他们同样的经历才恍然大悟。同样在超市里工作,他想上厕所去找经理批准,经理说:“你没有必要和我说!”瑞德在无指示的行动下,不舒服,不自在,从而产生了恐惧。没有报告一滴尿也尿不出来。所以我觉得老布是最应该值得思考的一个着色,安排老布这么一角色,就是想告诉我们,若是没有安迪的出现,老布也许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而主人公安迪,从瑞德的角度来看,安迪是与众不同的,具有神秘性。他的所作所为令人好奇。比如当安迪头第一次利用理财特长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他自己不喝,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如瑞德的自白: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比如为每周一次坚持给州政府写信申请经费来扩建监狱图书馆,至后面的每周二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再比如教一个完全不识字的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迪将自己反锁在监狱长办公室内,通过监狱的广播系统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那一幕。美妙而激越的女高音在监狱上空回旋,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逼仄的囚室,荒凉的空地,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四处翻涌着激动而沉醉的心灵。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安迪露出满足而奇怪的笑容,这是片中他第二次出现的笑容,意味深长。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用自己的行为去唤醒狱友们沉睡的灵魂。

故事最后,安迪越狱成功,来到位于墨西哥海岸的泽华塔尼欧,在那里,太平洋的海风吹拂着湖蓝色的海面,安迪在一艘小船上躺着享受奢侈的阳光,满心憧憬等待着好友瑞德的到来。那画面,美得让人心旷神怡。我不禁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由、美好的乐土,人生的至真至纯的圣地!与前面高墙林立,阴森森的肖申克监狱,形成鲜明的对比。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6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人生艺术;安迪・杜富雷

改编自美国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史蒂芬・金)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的9月上映,在次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电影、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剪辑和最佳歌曲等7项大奖的提名,获得了如潮的好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主人公安迪・杜富雷因为法庭的错误审判在自己妻子被人杀害以后送到肖申克监狱被终身监禁看管的故事,电影中的安迪・杜富雷尽管遭受着种种磨难,然而他也坚持不放弃自己生存的机会和自我的尊严,在经过了长达20多年的监狱生活的忍耐后,最终成功逃离了监狱的监管并且一举粉碎了以典狱长为核心的监狱黑势力的团伙。

虽然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已经上映二十多年了,然而时至今日带给观众的还是那种坚守希望,隐忍奋斗的人生精神,更多的是一种感动和敬佩,其中蕴涵的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在死亡面前用机智应对而非惊慌失措的处世哲学还是给了我们很多的人生启迪。本文将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载体,对电影中所反映出来的人生艺术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思想。

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所体现的临危不惊和勇抓机遇的人生态度安迪・杜富雷是一位只有30岁的缅因州银行家,因为在自己妻子被杀以后无法提供充足的反驳材料而被宣判终审监禁,送往肖申克监狱进行监管。在安迪・杜富雷被送到肖申克监狱的第一天内,从车上一直到监狱内都是保持沉迷,一言不发。然而电影对于安迪・杜富雷的一个特写镜头还是值得我们品味:安迪・杜富雷高大的身躯,尽管衣服已经褶皱,不过丝毫没有一点慌乱的神情;尽管镜头中的眼神里有着一丝的恐慌的存在,然而并非是那种怯弱逃避的目光,而是通过电影演员的那种紧张眼神传递出了一种淡定。此时的安迪・杜富雷在自己的人生命运被他人改变的那一刹那已经坦然接受了眼前的这个现实,对于这种生活突变的现实更是抱了一种势必要拼尽全力脱身的必胜信念。当电影镜头对安迪・杜富雷要进入监狱仰头看门口的那个破铜的镜头进行特写的时候,观众也会感受镜头带来的那种无尽伤感和无限的压力以及对于人身自由的依恋之情,这些镜头语言其实都是为了安迪・杜富雷以后在肖申克监狱中进行的不懈斗争所做的铺垫,电影导演只是利用观众的下意识萎靡情绪来反思个人的懦弱表现。

安迪・杜富雷在监狱生活的第一月受尽了无数的折磨和侮辱,终于在一次外出修葺房屋做义工的机会中冒着被狱警推下楼致死的危险成功抓住了自己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帮助监狱老大巴郎成功地获得了全部的遗产继承权,从此以后在监狱中再也没有人敢找安迪・杜富雷的麻烦了,就因为这样的机会,安迪・杜富雷的金融才能让他重新获得了信任的机会,并且迅速成为典狱长的私人助理。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得知,只要在困境中清醒地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并且在合适的场合中抓住机遇运用,那么就可以将自己的人生困境进行转变,生活本来不易,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身在其中的人去用心体会了,这样生活才可以为自己所用。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为了向观众证明这一个观点,在进行正面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也用一个反面的例子进行佐证:同安迪・杜富雷同一天进入监狱的还有一个人,此人整天哭哭凄凄,忧心忡忡,被狱警巴郎敲破了头,最后惨死在了医务室的手术台上,在第二天的私下谈论中,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原著的作者和导演的这种刻意安排无非是想给观众一个反思的空间和启示。在电影的开始就对人生做出了如此鲜明的对比,这正是这部电影吸引观众的一个地方,借助于人生的突然巨变、巨大落差和人性的对比自然而然地将所有观众都引向了一种人生感慨:在面对人生顺境的时候需要从容的态度,在逆境中更是需要生存的智慧和惊人的勇气。当人在遭遇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时,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同时也要学会抓住身边的那些机会,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因为上帝只会帮助那些准备自救的人,只有懂得思考自己人生的人才有机会被上帝所眷顾。

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所体现的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所表达的另外一个重要主题思想就是人生贵在坚持不懈。电影主人公安迪・杜富雷在进入监狱以后一直受到了“姐妹花”无休止的骚扰,然而并没有放弃自己坚定的人生信仰;在面对狱警的恐吓威胁的时候,安迪・杜富雷也没有放弃说服的机会;在面对州政府的不断推脱搪塞的时候依然坚持用10年的时间来写信要求拨款;当安迪・杜富雷面对典狱长因为个人利益而杀死狱友汤姆来掩盖事情真相而让自己陷入到终审监禁的人生困境的时候也并没有放弃斗争……安迪・杜富雷所有的这一切努力并没有付之东流,最终也获得了出人意料的结局:安迪・杜富雷本人从来没有被他们当做木偶来玩耍过;他成为监狱的报税人;缅因州政府最后也不得不满足安迪・杜富雷的请求给肖申克监狱拨付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监狱图书馆的建设;狱友汤姆最终也顺利通过了自己的高中结业考试;典狱长最后也因为安迪・杜富雷的成功越狱而被揭发最终饮弹自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紧密事件做到了让观众惊叹安迪的不懈斗争的同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是否已经放弃了太多的梦想和人生目标?在面对人生困境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能够像安迪那样泰然处之,坚持不懈呢?也许这就是同样的生活,是否成功的关键区别也就在于这些因素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无论“姐妹花”对安迪・杜富雷如何进行纠缠,他总是可以在摆脱和他们的纠缠后在下一次的争论中依旧不甘示弱,这都是依靠安迪・杜富雷对于生存自由的向往和不断坚持;在面对典狱长、各种狱警和缅因州政府的百般搪塞推脱的时候还是可以坦然面对,从容淡定,依靠的是对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得来的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梦想实现的一种陶醉;当面对年轻的汤姆考学申请的时候,步入后半生的安迪・杜富雷可以从垃圾堆中捡起被汤姆撕碎的纸张,依靠的是他从自己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中积累的人生睿智;作为监狱图书馆的馆长,监狱的报税人和典狱长生命的终结者这些名号对于安迪・杜富雷来说都不过是在自己对人生坚持不懈追求过程中的衍生附带品罢了,正是在这不懈追求的过程中,安迪・杜富雷始终带着一种坚韧的毅力和自我陶醉的心态保持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平衡状态。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的安迪・杜富雷坚持不懈的人生追求得到了最终的回报和成功,这告诉我们不管是在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中,保持对于人生的追求才是生命意义的存在,我们不仅要学会品尝人生带给我们的幸福味道,更要学会品味人生为我们准备的世态炎凉,只有那些学会品味后者的人才更加懂得生活的艺术,也才会在人生的逆境中像电影主人公安迪・杜富雷那样获得人生的成功,最终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权利还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三、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所体现的注重细节和坚定执行的人生态度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最为吸引观众和激动人心的部分就是观众对于主人公安迪・杜富雷在监狱中那暗无天日的19年的时光是如何度过的种种猜测和幻想。电影中当典狱长撤掉墙上的巨大电影海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墙上有着一个大洞,这时候每个人都会开始想象主人公安迪・杜富雷在这19年的时光中是如何用那一把小小的锄头来敲打这冰冷无情的石墙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直到这里才给观众揭示了主人公安迪・杜富雷这漫长的19年监狱时光中是如何一步步制定和实施自己的计划的:冒着生命危险取得了狱警的信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引起典狱长的关注,这一点他成功了;帮助典狱长积累大量的资金财富只是为了自己在监狱中可以安身立命,这一点他也做到了;坚持每周给缅因州的政府写两封申请拨款建立图书馆的信件只是为了掩护自己真实身份进行财富的转移和信息的伪造,最后他也成功了;利用监狱图书馆的修葺和建设来转移所有人的注意力来帮自己实施逃跑机会,这一点他也实现了;利用典狱长的粗心大意和生活习惯进行犯罪信息的搜集,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扳倒这个的小人,这一点他做到了;所有的这一切计划和行动只是为了一个目的:离开这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洗掉过去的种种不愉快,重新开始自己的美好生活,这一点在电影的最后得到了证实,主人公安迪・杜富雷也实现了。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最后,观众可以看到安迪・杜富雷和瑞德在阳光沙滩的海边相见了,这时候我们就会开始回忆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意识到这一些都是主人公安迪・杜富雷的一种刻意安排,一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表示对安迪・杜富雷的人生计划和艺术所叹服,这也是在启示我们,当成功在我们看来过于遥不可及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不同的人生目标和步骤来实施,只要坚持不懈和付诸行动,最后还是会取得成功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杜富雷的实际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也不得不让我们这些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们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艺术呢?

四、结语

人生就是一场旅途,生活就是一所监狱,我们都是生活在其中的囚徒、面对像狱警那样的人生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清醒的头脑,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有计划的人生目标就是我们获取成功的最好办法,这些都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杜富雷的身上得到了最有力的体现,这也正是这部经典影片历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吧!

[参考文献]

[1] 蒋昕臻。知识对自我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一改美国自由主义奋斗之路的暴力模式[J].电影文学,2008(05).

[2] 倪慧。浅谈《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自由和希望主题[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03).

[3] 于开拓,周红玉。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文本细读[J].作家,2009(16).

[4] 江峰。普渡众生的无奈和众生的自我救赎――《肖申克的救赎》解析[J].电影文学,2004(01).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7

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我看了《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给我推荐这个片子,是因为我向他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学习没动力,上大学前许下的诺言也正在秋风中飘零。

在肖申克里,狱警们就想判你一个终身监禁。随便打死人、贪污受贿的现象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可以这样说:肖申克就是地狱。

当你进入了这么一个地方,目睹了一切的罪恶,是否还有勇气去想离开(逃跑)呢?人是可以被环境化的。瑞德在评价布鲁斯的死时说,这周围的高墙,一开始你讨厌他们,但慢慢会习惯、依赖,知道最后无法离开他们。所以在肖申克呆了五十年布鲁斯得到假释的通知后试图杀死希活使自己留下来。

并不是每一个坚持的人都能成功,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坚持过。就像安迪,他成功了!他始终相信自己能活着出去,他用小槌在厚厚的石墙中打开了通道,他爬过了狭长而肮脏的下水道。当大雨冲刷他身上的污秽,剩下的便是一个解脱、自由的人。

也许逃脱对瑞德来说是不可能的事,用那把小槌子凿一个洞,他认为要用六百年。这不能怪他,那是瑞德对地质不了解。他不知道压力和温度等外界条件对石头的影响。这无所谓,重要的是态度,就是在看似无望的处境中仍抱有“幻想”。没有发生的事情永远都不要去想绝对!只要你还有权利去“幻想”,就不要放弃这种权利。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无论如何,都不要把事情看成必然。生活不是简单地加减乘除,还有随机分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