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作文课。
我双手托着下巴,望着黑板上的作文题《宽容》,竟一时不知从哪下笔。大半节课过去了,我才勉强写完了提纲;斜眼瞥了一眼同桌,他已经打好了草稿,正一笔一画地往作文本上誊写呢。
下课了,值日的同学已经着手做卫生了。突然,几滴水珠溅在我的桌子上,弄湿了我的草稿纸。我一下就来火了:“谁呀?真讨厌!”值日生王明赶紧放下水盆,连声对我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当时真是失去了理智,几乎是咆哮着冲他嚷道:“你咋这么不小心呢!”王明一脸的无柰,边向我赔礼道歉边掏出一沓面巾纸,小心翼翼地给我擦拭草稿纸上的水滴。我一把夺过他手中的面巾纸,没好气地嘀咕了一句:“真倒霉!”,便自个儿擦起来。一不小心,我猛地撞了一下同桌的右臂,他的钢笔尖立即在作文本上划了一道长长的黑印,稿纸也被弄破了。我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坏了,这下他可前功尽弃了,又得重抄一遍。同桌不骂我才怪呢!我尴尬地站在同桌的面前,瞠目结舌,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傻傻地等着挨他的指责。
出乎意料,同桌不但没有冲我发火,反而宽容地对我说:“不要紧的,大不了我重抄一遍,就当练练硬笔书法啦。”我被同桌诙谐的语言逗得“扑哧”一声笑了,更被他那宽容的品质所折服!回过头,我对正在洒水的王明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刚才有点冲动。”王明调皮地冲我扮了个鬼脸:“耶——”
事后,我深有感触,在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抱怨,只会淡漠同学间的友谊;而宽容,则像纽带一样,将同学间的友谊紧紧地连在一起。
一条线牵起两个人。连接我与奶奶之间的那条线既平凡而又独特。不论我们的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时间流逝了多少,这个纽带都没有断掉。
奶奶心灵手巧,尤其爱好织东西。她常常在冬天为我织出很多的毛巾和毛衣。寒冷的冬天里,有了她织给我的那些衣物,身体便不再感到寒冷。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的心中也暖和起来。
深秋,树上的树叶变黄直至凋零。奶奶开始织起过冬衣物。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毛线。奶奶让我将买来的毛线用双手撑着,她站在对面将毛线绕成一个球,理完了一团又一团,才开始织毛衣。奶奶拿起两根织棒,熟练地将毛线与细棒连接到一起。还不等我仔细看清,便织了起来。毛线在细棒上跳起舞来,不知疲倦地,为我这个观看者表演起一支行云流水的舞蹈。奶奶的手艺总是让我很崇拜,我会仔细认真的观看每一个步骤。
奶奶习惯在睡觉前还要织一会儿毛衣。外面的月光泻到窗台上的那盆仙满分作文网人掌上,还有一些通过窗户照射到房间的地上。奶奶在灯光下认真地织着,我常常会看着她那慈祥的样子睡着。
有时我会玩弄线团,我将毛线扯出很远很远,让奶奶一直织到我这里。奶奶见此便会说:“奶奶年纪大了腰不好,不方便移动,还是你过来吧。”当我过去时,奶奶会嗔怪我,说:“你看看,毛线都脏掉了,你还要不要干净的毛衣了?”有时家中的那只小花猫会来捣乱,它会跳到放毛团的篮子里。我一见状,便赶着它走。“这是我和奶奶的,不许你动。而小花猫也会识趣的走开。
那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线团,陪伴了我和奶奶不知多少个秋天。我在其中的乐趣也不知有多少。细想过去与奶奶一起织毛衣的那些时光,是无比的怀念。
那一圈圈毛线,成为联系我与奶奶之间的纽带。奶奶给我织的那些毛衣,我已经穿不上了,但我仍将它们放在衣柜保存着。毛衣上那串联,缠绕着的毛线,是我和奶奶之间紧密的纽带。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纽带,而人和,方得有凝聚的力量。据此,纽带的意义无需多言即明。
小时候的我总有疑惑——人,生而为个体,为何强调联系?古人崇尚修己,为何推己及人?虽甚幼稚,但想必“联系”的观念扎根于此时。走出十六七年,在游历中知晓信仰,是人联系群体的纽带;在日常中知晓友谊,是个人联系个人的桥梁;在郊野中知晓美,是人联系自然的通感。而这些终究是冥冥的感受,纽带之义尚将触未破。
人们笃定地说,人心需要纽带凝聚。我想到千万年前人类发展智力,群聚而居,是人心从上古便建立起的纽带。古代圣哲也曾提出,天时地利人和,而天地尚不如人和。以此观之,也无怪在竞争中取胜的上古祖先,不是力量最强的一支,反是最有凝聚力的。
以此言观之,纽带可以桥接人心,而人心则汇聚成力量。京杭大运河是为南北之纽带,开渠至今,来往商船、民船、官船、兵船,数不胜数,南北自此有了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不至于再茗饮作酪奴。而丝绸之路无愧东西之纽带,驶往西域的是丝绸与文化,回往的或还有珍果与千卷大乘佛经。以上二者甚至一直至今,汇聚着每个时代不同的力量,完好的保留,如今又成为“一带一路”纽带的原貌。
不如再将这“纽带”的意义从人与人之间延伸开去,寻求更广义的奥秘。马哲中探讨联系观,难道不是纽带的具象?分析矛盾得失带来的远见,是它的意义。物理学中观察相互作用,难道不也是纽带的表现?探求事物规律与真理,亦是它的意义。社会中以之寻求合作,生态中以之寻觅平衡,经济中以获得利益,国事中以获得力量。
如今我们又站在了纽带的十字路口——纵是时间联系的古今,一横时空间联系的四方。或许只有站于纽带的中心,方得振臂高呼、一呼百应。
夜晚,明亮的月光洒进屋子,窗台宛如镀了银。我双手托着脸颊,坐在窗前,心中无限惆怅,一钩残月如同一根纽带,勾出了悠悠亲情。眼前浮现出奶奶的模样:慈祥的脸庞,温和的微笑,关爱的面容……无尽地留恋。唯有美好的回忆,才能填补心中的空虚和落寞。
往事如幻灯片般一张张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虽然奶奶已经去世两年了,但我仍忘不了她的一切。月亮似乎也散发着淡淡的忧伤。蝉翼般透明的云飘过,遮住了那忧伤,却也在月光上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轻纱。
小时候,奶奶和我们是住在一起的,在夏天的晚上,我总会和奶奶一起坐在院子里看月亮、数星星。每当这时候,奶奶总会教我背关于月亮的古诗。
“床前明月光……”奶奶脸上挂着慈爱的微笑,一字一句地对我说。天边的一弯新月微微发亮,月光穿过树荫,漏下一地闪闪烁烁的碎片。“床前明月光……”我认真严肃地板着稚嫩的小脸,跟着念。奶奶的笑容更深了,抚摸着我的他,说:“真聪明,我们继续,疑是地上霜……”天边的新月越发明亮,仿佛在记录着这一刻奶奶和我心中的快乐。
再往后就是秋天,每逢中秋节,奶奶都会讲故事哄我入睡。我小时候晚上总是睡不安稳,因此奶奶每次都会给我讲故事,只是我最爱听月亮的神话故事。皓月当空,犹如镶嵌在夜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传说在天上的月亮上,住着一位嫦娥仙子……”淡泊朦胧的月光倾泻,如银色柔纱般垂落下来。故事中有一部分记不太清了,只有耳畔萦绕着奶奶梦呓般的细语。披着月光,伴随着故事,我总能睡得如此安稳。
无数美好的回忆掠过。快到清明节了,该去看奶奶了。望着夜空中格外皎洁的月亮,我这样想到。
惊奇地发现,每次抬头仰望月亮,脑海中会浮现出奶奶的身影,想起奶奶慈祥的面容。月亮,留给了我太多奶奶的回忆。奶奶这月色就是我和您之间无法磨灭的纽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虽然您已离去,但您存在于我的心底,永恒,不变。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纽带,而人和,方得有凝聚的力量。据此,纽带的意义无需多言即明。
小时候的我总有疑惑——人,生而为个体,为何强调联系?古人崇尚修己,为何推己及人?虽甚幼稚,但想必“联系”的观念扎根于此时。走出十六七年,在游历中知晓信仰,是人联系群体的纽带;在日常中知晓友谊,是个人联系个人的桥梁;在郊野中知晓美,是人联系自然的通感。而这些终究是冥冥的感受,纽带之义尚将触未破。
人们笃定地说,人心需要纽带凝聚。我想到千万年前人类发展智力,群聚而居,是人心从上古便建立起的纽带。古代圣哲也曾提出,天时地利人和,而天地尚不如人和。以此观之,也无怪在竞争中取胜的上古祖先,不是力量最强的一支,反是最有凝聚力的。
以此言观之,纽带可以桥接人心,而人心则汇聚成力量。京杭大运河是满分作文网为南北之纽带,开渠至今,来往商船、民船、官船、兵船,数不胜数,南北自此有了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不至于再茗饮作酪奴。而丝绸之路无愧东西之纽带,驶往西域的是丝绸与文化,回往的或还有珍果与千卷大乘佛经。以上二者甚至一直至今,汇聚着每个时代不同的力量,完好的保留,如今又成为“一带一路”纽带的原貌。
不如再将这“纽带”的意义从人与人之间延伸开去,寻求更广义的奥秘。马哲中探讨联系观,难道不是纽带的具象?分析矛盾得失带来的远见,是它的意义。物理学中观察相互作用,难道不也是纽带的表现?探求事物规律与真理,亦是它的意义。社会中以之寻求合作,生态中以之寻觅平衡,经济中以获得利益,国事中以获得力量。
如今我们又站在了纽带的十字路口——一纵是时间联系的古今,一横时空间联系的四方。或许只有站于纽带的中心,方得振臂高呼、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