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
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自治区卫生厅“医院管理年”方案及医院评价指南、盟卫生局医院管理年会议精神和工作布置,原创:目前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我旗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全方位的开展工作,并取得了较好地成绩,现阶段总结如下:
一、增加了法制观念
1、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准入管理,把好“五关”,把好医疗机构名称、诊疗科目、医师护士上岗准入关;把好医学美容、性病诊疗机构的准入关;把好采供血机构和人员准入关;把好大型设备准入关;把好血液冶法等临床应用准入关。
2、强化行业监管,进一步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同时开展了医药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加强财务监管、规范医药收费秩序,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检验制、评价制、公示制、淘汰制,建立健全了医疗机构管理制度,清理整顿“租包科室”、“院中院”、性病诊疗机构等违规行为。
二、强化了行风建设
1、强化行风建设,严格落实“十不准”,通过强化教育,原创: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严禁乱收费、私收费,完善三项制度,即:公开收费制度、信息公示制度、投诉查处制度等。
2、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改善医院环境,优化服务流程,特别是旗人民医院,在改善医院环境上,让患者享受了清洁、温馨、舒适,门诊办公室让出做为疗区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患者享受放心、安心、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并采取了便民措施,积极推行文明服务用语,杜绝了生、冷、硬、顶现象,实施了便捷的人性化服务。
三、找准切入点,扎实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关键词:经济增长,效率,科技创新,体制创新
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通常表现为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即CDP的增加,它是对社会再生产动态过程和结果的整体反映。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中国以“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既与底子薄、科技落后等基础国情有关,也与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制度安排有关。这种粗放式增长导致的资源、环境、国内市场需求、弱势产业、区域和行业差距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出路,是要把生产要素的技术结合和社会结合统一起来,从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与理论阐释
经济增长方式,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和作用的方式。从要素配置状况出发,经济增长可以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以增加投入和扩大规模为基础、强调增长速度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二是以提高效率为基础、强调增长质量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同时期、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中,两种增长途径往往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并存,而主导地位会有所不同。
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是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这个内在的规律性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演变反映出来,并展现出不同的特征(波特,2002)。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首先表现为要素驱动阶段,即资源经济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基本生产要素,即廉价的劳力、土地、矿产等资源,特征是劳动密集型产
从经济增长的现实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规律性演变,也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770年以前的经济“起飞”前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驱动因素以自然资源投入为主,农业是这一时期的主导产业。第二个阶段是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资本积累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个阶段是1870—1970年的百年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再主要依靠资本和资源的投入,而是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的提高。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是与服务业一体化的制造业及农业。第四个阶段是1970年以后的经济信息化发展时代,用信息通讯技术改造国民经济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主导产业,是渗透到各个产业的信息通讯业。
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直接反映在不同经济时期的增长理论上。在经济增长的第一个阶段,由于人口增长与粮食等产品增长的不同步,人口增长的扩张性与土地等生产能力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因而产生了理论上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MalthusTrap)。对于经济增长依赖于基本生产要素驱动的困境,斯密与李嘉图等曾持悲观的态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理论上的“马尔萨斯陷阱”并没有在现实中发生。在早期增长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资本的积累,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1939;Domar,1946)作为分析这一时期增长特征的工具,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认可。在第三个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导致的效率提高,新古典外生增长模型(Slow,1956)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好的注解。
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增长模型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完善和修正,其共同特点是强调内生化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在AK(accumulationofknowledge)模型中,知识积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Arrow,1962;Romer,1986;Lucas,1994);在基于R&D(researchanddevelopment-based)模型中,技术进步依赖于人力资本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主要归于对R&D部门投入的不同,这是各国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Romer,1990;Lucas,1998);ED(evolvementofdivisionoflabor)模型则主要是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演进出发,研究经济增长问题(YangandBorland,1991)。新增长理论说明,要素投入的增加只有在其能够带来科技进步的条件下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科技进步必须遵循内在的实现机制。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事实上已得到大量历史经验数据的支持。相关研究表明,现代西方工业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5%多,其中,资本对人均收入的贡献约为0.25%,生产效率提高的贡献则为1.3%。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工业化国家已走过了单纯依靠资本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期,因为“投入的贡献只占有限的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应归因于生产率的高增长率”(库兹涅茨,1985)。萨缪尔森(1992)在分析研究美国经济增长状况时发现,美国在上世纪初至80年代,年均增长率达到2.2%,其中资本深化所占份额仅有0.5%,而资本效率提高的贡献份额却占到1.7%。
在肯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不能忽视技术进步的社会制度环境。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方式是否科学和合理,需要通过社会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关系的检验。社会产出的增加与社会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密切相关,而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多元的,且受社会经济制度的约束。从历史和当代经济发展的现实看,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社会制度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研究,也是从理论上阐释经济增长的另一条主线。
制度经济学着重研究一定历史阶段的制度对技术的决定作用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旧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过程的起点是技术上的突破,而技术的应用必须有赖于组织,组织是用几个人或许多人的比较专业化的努力或知识来代替单独个人的这种努力或知识的一项措施(加尔布雷思,1980)。新制度经济学则将研究视角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交换和分配领域,以要素间交换存在交易费用为依据,提出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及其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DavisandNorth,1970)。诺斯等人进一步指出,制度创新是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其动力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其实质是通过制度的调整和变革,创新者把握新的盈利机会以实现预期的收益增长,因此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均衡与制度创新交替出现的过程,制度创新过程可以对一些国家(如美国)的经济增长作出解释。这些研究成果对探讨当代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定位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和制度特点。从现实国情看,中国目前仍处于经济增长的投资驱动阶段,资本密集型产业是主导产业,经济增长仍然是以资本投� 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是当前正处于重要的经济转型期,适应于要素数量投入型增长的传统经济体制和制度安排还在顽强发生作用,客观上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度。因此,中国对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定位,理论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不仅要着眼于技术因素决定的效率,也要强调制度创新的作用;二是拓展对增长方式内涵的研究,既要分析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也要研究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内在机制;三是要具体联系中国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把握好增长方式转变的时机和环境;四是要改变个别因素的一元决定论,代之以多元化的系统性研究。
任何国家的工业化都经历过粗放型增长的阶段。新中国建立后的前期阶段,以大规模投资驱动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短期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不能认为,中国过去立足于资源和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既然取得了成功,就可以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按同样的方式全面实现工业化。金碚(2003)的分析也表明,中国的资源和环境无法承受粗放型经济的持续增长。从现代经济增长的规律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看,粗放型增长是没有出路的。
资本驱动的增长并不必然解决增长中的效率问题。尽管中国目前经济增长中资本要素贡献度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劳动力贡献度的增长幅度,但这种资本的贡献度大多来自于资本绝对投入量的增加,资本投入与产出效率却并不高。从1979年到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4%,但是综合要素生产率却一直低于0.02%,远远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这是产生经济发展中各种矛盾的主要根源。要解决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选择与定位,必须立足于集约型增长方式。
集约型增长与粗放型增长相对应,此消彼长,但并不排斥外延式的增长。尽管集约型增长更多地具有内涵式增长的特征,强调的是对生产要素的节约使用,强调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但它本身并不排斥高技术和高效率基础上的外延式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国底子薄、经济基础差,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实现,扩大经济规模的潜力仍很大,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因此,经济发展还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和产业规模的扩张,不能忽视外延式增长在扩大经济总量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集约型增长与科技进步相联系,但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技术创新驱动的增长,技术上的高效率并不能够完全和必然解决集约生产的问题。集约是针对生产基本要素的投入,特别是资源投入而言的,资源的有限性特别是重要生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持续增长只能走集约式的发展道路。技术创新则主要是针对产出的效率而言的。技术创新固然是集约型增长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技术创新只能解决生产要素的技术结合问题,而不能解决生产要素的社会结合问题。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动力,一方面来自于生产力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因而,生产因素除了一定形式的技术结合,还必须有相应的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结合形式,这种社会结合与经济制度因素密切相关。技术创新固然可以极大地增加生产能力和提供更多的产品,但如果经济体制和制度(如分配制度)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增长的持续和最终实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应重视有利于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有效制度安排,特别应重视提高劳动者掌握和发挥技术作用的生产积极性及其社会公平地位的制度保证。
集约型增长方式不仅不排斥劳动要素的地位,相反,还有助于解决劳动要素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劳动力结构却很不合理,高素质的劳动力包括高级技工严重缺乏,制约了经济效率的提高。所以,实行集约型增长的重点之一,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改善劳动力的结构,使之符合社会生产对劳动要素的要求。中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劳动力数量庞大与科技水平较低并存的现实,使中国在选择经济增长方式时,不能回避自身资源禀赋的特点。既要避免走过去粗放式增长的非良性循环的老路,也要避免片面强调单一因素、不符合国情的“赶超式”增长方式。经济,国内宏观-[飞诺网]
三、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难点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要确立增长途径上的效率导向,改变粗放、低效的增长方式,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效率;其次,要树立增长目标上的竞争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实现动态比较优势的转化,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其三,注重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协同性,集约型增长方式要兼顾资本、技术和劳动等要素间的结构和比例的合理性,降低和缓解转型过程中的阵痛;最后,要有经济增长视野的开放性,借鉴当代各国先进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以适应更加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环境。
中国经过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现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备了较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旧的增长观念和发展思路的思维惯性还在发生作用,特别是由利益原因产生的阻力很大。因此,中国实现向集约型为主的增长模式的转变,任务艰巨,当前尤其要克服以下几个难点问题:
1.投资、分配和消费结构的协调。再生产结构不仅是生产,还有流通、分配和消费的问题,因此不能单纯强调投资,要看到分配和消费结构对决定增长方式的意义。庇古和罗宾逊等人就强调公平分配对国民收入增长的主导作用;以西斯蒙第、凯恩斯、库兹涅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则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中国现有的投资结构的问题,主要是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部分行业因过度投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突出。据商务部材料,2005年前5个月,39个工业行业的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9%。另一方面,分配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又加剧了产能和产品过剩。在分配上,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1995年为2.71:1,2002年扩大到3.11:1,收入差距拉大直接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拉大。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连续多年在不断上升。目前中国全社会的基尼系数已达0.46以上,远远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由于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小于低收入者,当收入差距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会使总消费的水平下降,由此产生生产能力与产品的过剩。这种制约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约束,实质是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价值形态补偿难以顺利实现的问题。2.产业结构优化与劳动力就业的平衡。产业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产业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一旦形成,由于其资产专用性,不容易在产业间顺利转移。产业结构还由于劳动力结构的原因,易于陷入“路径依赖”的陷阱。掌握一定技术知识的劳动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仅要投人大量的教育、培训费用等资源,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力资本形成的时间效应,无疑会制约新产业的增长,降低经济整体效率。然而,经济增长的过程总是和产业结构的变动相伴随(钱纳里等,1989),产业的内部升级和资源在产业间转移,是推动集约型增长的原因之一。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是一个常态,而实现劳动力的再就业,则要困难得多。实现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需要正视和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每年新增的庞大劳动力就业问题。
3.资源有效利用上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抉择的结合。任何经济增长都会面临着资源的约束,缓解资源约束当然需要提高技术利用效率,但也需要提高资源的社会利用效率。资源的合理价格,是衡量资源社会利用效率的重要参照物。中国目前的资源价格不够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根据张卓元(2006)的分析,2004年中国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占全世界GDP的4%,但消耗了当年全球消耗总数8%的原油、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30%的钢铁和31%的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低。在能源方面消耗过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十五”期间超过1,其中2003年达到1.53,2004年达到1.59,导致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从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环境恶化状况也令人担忧,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5年公布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仅位居第133位。显然,这种经济增长中的高耗费,是与集约型增长的要求相悖的。
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需要政府的规划和管理,也需要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一方面,目前中国的矿产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的价格,长期受到国家管制,严重偏低,使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仍不健全,导致价格失真。特别是由于土地、资源和资金等要素的虚假低成本,鼓励了企业过度投资和忽视效益的倾向,误导了投资和消费,这是形成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增长方式的重要诱因。既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又要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两者如何结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难点。
4.转换政府职能和创新科技体制的衔接。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改变科技投入主体、创新科技体制,这就需要转换政府职能。目前,政府职能转换滞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技术进步水平的重要原因。科技投入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将有限的财政收入,首先用于解决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衣食住行问题,必然造成削减科研项目和教育经费,使科技投入相对不足。一方面,改变政府在科研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尚未成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导性推动力量。在目前企业的外部体制环境尚不完善,企业自身仍以压低劳动力价格、进行低价竞争而不是以质量竞争的环境下,试图在短期内很快就实现企业向技术创新主体的转变,也是不现实的。寻求政府职能的转换与企业改革的有机结合,是科技体制创新时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四、转变增长方式的出路在于两个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当前,实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应从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两方面人手,在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扭转粗放型增长的局面,引导和推动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向的转型;同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证。
1.以科技创新提高效率,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能源的节约。科学技术创新是集约型增长的基础与核心,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其经济增长主要都是依托于科技优势取得的。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率的主要途径,一是提升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扩大要素的范围,发现自然资源新的生产用途,对新劳动对象进行开发和利用;二是提高劳动者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的能力,提升生产的劳动结构,减少体力劳动的支出,提高智力劳动的比例和知识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三是通过“溢出效应”,提升社会整体技术水平,在提高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优化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促进生产要素根据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原则流动,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此外,科技进步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物耗和能耗,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缓解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保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科技创新的前提,是重视公共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对科技和教育的公共支出。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需要利用财政政策增加对高素质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以及研究与开发等三个领域的公共投资,中国在这方面差距很大。以公共教育支出为例,东亚国家和地区1960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百分比平均为2.5%,1989年上升到3.7%。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百分比1980年、1985年、1990年、1994年和1995年分别为2.53%、2.52%、2.48%、2.18%和2.08%,呈下降趋势。中国目前的公共教育支出比率,还不及东亚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在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方面,中国1990年占GNP的比例是0.71%,而到1994年和1995年该比例下降到0.50%。近年来虽有所提高,2004年达1.35%,但比例仍较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科技投资的见效周期长,地方政府官员出于政绩的考虑,宁愿把资金投向那些能够较快显示其政绩的项目,而不愿投向科技、教育等长效项目。当前迫切需要利用财政政策增加对上述三个领域的公共投资,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扭转中国在低效率基础上的重复技术引进的局面,确立知识自主创新的意识。中国科学技术落后,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实力不强,高科技人才比较匮乏,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实现科技创新,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推动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改变目前中国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动力、科研成果转化难、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经营在很大程度上相脱节等现象。克服这一弊端,一是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人、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要加强职业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企业对科技产品的消化吸收能力;三是深化科研部门和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的一体化。
2.以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应用程度的提高,体制和制度因素越来越制约着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运行中屡屡出现并长期得不到纠正的投资过度膨胀、低水平重复建设、高速度低效益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和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制度创新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
制度和体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固定化和规范化,社会制度和体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是通过利益机制,如产权制度、分配体制等,引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源的配置,在客观上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二是通过生产要素的社会结合,影响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影响生产要素的社会流动,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中国过去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就是适应并服务于“条块分割”、“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体制的产物。三是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其他手段作用于经济活动,影响经济增长及其方式转变。
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是要塑造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微观载体。企业是微观经济主体,也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载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终要落实到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上。要通过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改进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使企
体制制度创新必须塑造效率主导型的投融资机制。目前政府仍是社会投资的主导性力量,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来自于政府、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仍在50%以上。在相应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约束机制尚未建立的背景下,领导政绩、本位主义等诸多因素直接干扰着投资的立项和投向。一方面,使投资增长没有责任约束,经济扩张伴随着投资盲目扩� 通过金融创新改革现有投融资机制,才能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体制创新的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目前,政府对主要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直接和间接控制,对市场和企业的行政干预,以及行政垄断、价格和市场准人方面的行政审批、地方保护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扭曲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还造成大量的寻租、贪污和资源浪费。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才能将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为政府调控、市场主导、企业创造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应体现在对市场主体“负外部性”效应的弥补上,诸如国土规划、不可再生资源使用、环境保护、社会分配、公共安全与卫生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政府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通过经济、法律、技术法规和标准等政策工具进行干预。
自20*年9月份部在上海召开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会议以来,我们按照SOLAS公约海上保安修正案和ISPS规则的要求,经过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对外开放港口经营人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在20*年7月1日前如期完成了履约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且较好地实施了港口设施保安的履约工作,承担了我们在海上保安方面的国际义务,维护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港口设施保安履约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议”,目的是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履约工作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我国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国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的基本情况
“9·11事件”后,国际海事组织在SOLAS公约中增加了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的内容,并通过了这个公约修正案和ISPS规则,初步建立了海上反恐的国际合作框架,这是一项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做过的海上保安工程。为此,从20*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首先是学习、研究并宣传了SOLAS公约海上保安修正案和ISPS规则,制定颁布了《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编辑出版了《港口设施保安工作指南》,这为以后全面顺利的进行履约准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建立并完善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组织了工作力量。交通部成立了SOLAS公约港口保安履约工作协调小组和工作组;各有关省、自治区交通厅和各港口所在地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也按照要求成立了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组。明确各港口公安机关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并确定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为部认可的保安组织,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积极配合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港口企业共同对全国大部分码头设施进行了保安评估,制定保安计划。
第三是培训了一大批保安工作人员。针对履约工作对港口保安人员专业性、责任性要求高的特点,部共组织了8批共2212人的培训工作,为履约工作做了充分的人才准备。
第四是按照ISPS规则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的要求,各地对全国大多数对外开放的港口设施进行了保安评估工作,并制定了保安计划,到目前共制定、审核、批准了612项保安评估报告和保安计划。
第五是组织、进行了港口设施保安演练演习。根据履约工作的需要,部了《港口设施保安演练演习指导意见》以指导各地的履约工作。同时为了测试和展示我国港口设施保安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履约准备工作的整体状况,交通部于20*年6月30日在深圳港举行了“中国政府履行SOLAS公约港口设施与船舶保安演习”,各地也陆续组织了不同形式的保安演练或者保安演习。演习的成功标志我国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准备工作的基本完成。部为这些港口设施颁发了保安符合证书。
第六是对港口设施履约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20*年8-10月,部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组分别派出了6个检查组对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个港口设施的履约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各港口落实保安计划的各项内容,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演练和演习,确保履约工作的持续有效运行。通过检查,工作� 总体的情况是:集装箱专业码头好于件杂、散杂货码头,货主专用码头好于公共码头。
在前一阶段的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中,大多数的港口企业不但保证了港口生产持续快速的增长,而且都较好地完成了履约准备和实施工作。刚成立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面临起步时期许多困难的情况下,较好地组织了履约的准备工作和实施工作,这证明,大多数省厅的工作是得力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是有效的,各港口企业是负责任的,体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对履行国际义务的高度责任感。
为了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大家所做的工作,促进今后我国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确保我国港口的安全和到港船舶顺利靠离港口,经过各单位自评推荐、部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组评审和部领导批准,部决定授予30家单位为“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先进单位”,50名个人为“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先进个人”,希望受表彰的单位与个人珍惜荣誉,继续努力,继续在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实施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绩。
二、目前履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对前一阶段的履约工作的了解,特别是通过部保安工作组组织的检查,我们认为,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在时间紧、设施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各港口经营人、港口公安部门,各省交通厅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对港口设施的履约工作是重视的,工作是实在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有关规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各个码头设施的实施情况与保安计划和相关措施还有一定差距,有的差距还比较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港口企业对于履约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应付、敷衍思想,因此一些港口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本企业的保安计划缺乏足够的了解,部分港口设施还未将经批准的保安计划中所列保安措施全部实施到位;有的得到“保安符合证书”之后即将保安计划束之高阁,有的甚至将已批准的文件留在北京不要了。
(二)目前港口企业懂得港口设施保安知识、有关国际公约及有关规定的人员太少,仅限于1名或几名保安员。近几个月的实践证明,仅靠保安员要做好港口设施的保安工作还远远不够,有关工作人员也应当不同程度的了解甚至精通国际公约的规定和要求,了解本港口设施的薄弱环节,明确保安计划及其解决薄弱环节的措施。否则,我们的保安工作必然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得到认真落实。
(三)港口设施的保安演练、演习工作普遍开展不够好。首先,相当一部分港口设施未进行保安演练或者演习;其次,绝大部分单位对保安演练、演习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不是通过演练或者演习训练在不同保安等级下保安计划各个环节的实施,而是简单地理解和追求消防演练或恐怖事件处理行为。
(四)部分港口的公用设施还没有进行保安评估,制定保安计划,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港口设施经营人与相关口岸单位(如边防、海关、公安等)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导致一些保安措施难以得到执行和落实。
(五)部分港口设施保安员不能按公约要求保持每天24小时联络畅通,个别港口设施保安员工作变动后未能及时补充新的保安员。
(六)新建、改扩建港口设施没有通盘考虑保安规则要求,没有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在港口设施试投产前,没有提前进行保安评估,完成保安计划的审批和演练,导致港口设施保安工作不能按规定程序进行,造成工作的被动。
三、当前和今后我国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9.11”事件及以后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发生,使国际社会越来越感觉打击恐怖活动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责任,也是大势所趋。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类恐怖活动。近来,恐怖主义的活动范围、方式、组织都有蔓延扩张之势,血的事实和代价充分证明,恐怖主义离我们并不遥远。国际航运业由于其行业特点,长期以来就是各类犯罪活动的高发区,也是恐怖活动的易发区,容易成为用来制造恐怖活动的场所和对象。因此,国际海事组织(IMO)对海上反恐工作日益重视,通过一系列公约和规定,积极推动和监督各缔约国海上反恐工作。20*年12月1日至10日国际海事组织召开79届海安会,再次强调了国际海上反恐的责任和义务,并以通函形式向缔约国政府发出港口设施保安履约自评清单。要求各缔约国政府部门和港口设施经营人据此对履约情况实施自评,并在今后有可能实施缔约国之间的互相检查。在近一个时期的国际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及其各成员国都把国际海上反恐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并制定了很严格的国内法规,履约工作较之我国港口设施履约工作做得更为认真、更为踏实。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地位日趋提高,中国经济正以全球少有的高速度稳步增长。20*年我国的GDP总值达136515亿元,同比增长9.5%,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1.15万亿美元,增长35.7%。尤其是去年以来,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港口、航运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重要度不断提升。20*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0亿吨,其中外贸货物11.5亿吨,集装箱6150万TEU,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21.3%、124.9%和125.5%,发展势头强劲。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做好港口设施保安工作,加强防范,使无机可乘,打造中国港口安全可靠的竞争优势,对外树立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对内保证一方平安,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为此,我国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的目标应该是: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切实防范恐怖活动,打造我国港口安全可靠的良好形象,建设和谐社会,确保一方平安。
我们的工作原则应该是:规范履约操作,严格保安评估,确保措施到位,形成长效机制。
根据上述目标和原则,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一)各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港口企业要进一步统一和提高对做好我国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的认识。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国际地位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不断提升,为世界所瞩目。我国又是贸易大国,航运大国,港口大国,是国际海事组织的A类理事国。我们在前一阶段的履约工作中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但是我们要做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就必须继续保持我们的良好形象,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维护我国在国际领域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建立健全社会预警系统,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港口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港口设施的保安工作也是贯彻党中央决定的要求,保证一方平安,创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港口企业,我们的各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从更高的层面上认识保安履约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港口保安工作是国内国际形势的要求,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要求,是我们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不可推卸的责任。各港口企业、各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港航公安机关务必要把港口保安工作做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纳入日常生产和行政管理工作,抓紧抓实。要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做好各项保安措施的落实工作,定期组织港口设施进行保安演练、演习,使保安计划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保证履约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二)各港口企业要按照批准后的保安计划,科学、合理、务实、有效地落实各项保安措施和应急程序。对目前还没落实和完善相关制度、配备相关设备的港口设施以及经过检查发现问题的港口设施,要抓紧时间尽快落实和整改,人员培训、保安演练等工作要按规定定期进行。部、各省交通厅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SOLAS公约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组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各港口设施保安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要认真按照即将的年审规定,定期进行年审。今后凡是新建和改扩建的港口设施,都要按照保安规则要求,将保安功能和保安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并提前进行保安评估,制订保安计划,组织保安演习,检查和落实各项保安措施。保安评审和检查不合格的港口设施,不予核发《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已经核发《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的,省厅在年审时,要严格把关,年审不通过的,不能允许航行国际航线的船舶停靠。
(三)各地交通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关工作,为港口设施保安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从目前的情况看,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港口管理、对履约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地方还存在港口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分工不明、政令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障碍,也使港口行政管理工作不力,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各地要按照《港口法》的规定,尽快完善港口行政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好发展机遇,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不断开创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四、下一阶段港口设施保安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
根据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针对目前履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下一阶段履约工作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是:
(一)《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的年审工作
按照国际公约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的要求,《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的有效性将取决于每年一次的核验。为此,我们拟定了《〈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年度核验办法》(讨论稿),将在下午的会议上提交与会代表进行讨论,部将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尽快颁布实施。年审工作是履约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日常工作,各级交通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从今年开始,要按照规定严格把关,通过年审工作的开展,弥补前一阶段工作的不足,将履约工作深入持久的进行下去,对不符合要求的港口设施,特别是对经批准的保安计划中所列出的保安措施没有全部实施到位和不按规定进行保安演练、演习的港口设施,坚决不予核验。部将不定期地组织对各地港口设施保安实施情况的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不予整改的,将取消港口设施符合证书。对于这一点各港口企业一定要引起重视,各省交通厅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从严管理,从严督查,确保我国港口设施的保安工作落到实处,常抓不懈。
(二)严格按要求和程序开展新建、改扩建港口设施的保安工作
去年7月1日之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部在审核完上报的保安评估报告和计划后,基本上都核发了符合证书。7月1日以后,也已有部分新建、改扩建的港口设施在未能完全满足港口设施保安要求时,就开始向部申请《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这些都是不符合ISPS规则要求的。对此,我要在这里明确指出:从今天开始,新建、改扩建港口设施,港口设施经营人应该保证港口设施保安与港口生产协调一致,在港口设施建设并配备生产设施的同时,配备必要的保安设施,并按规定进行保安评估,制定保安计划。港口设施经营人在落实了经批准的保安计划中所列各项保安措施和进行了演练、演习后,再申请颁发《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各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其保安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演练、演习情况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给予上报,部在收到上报文件后,要进行抽查,对合格的港口设施颁发符合证书;不符合的,不予核发《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各地海事局也不得签发船舶进港签证。
(三)继续做好港口设施保安人员的培训
虽然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对从事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的人员进行了培训,所有获得《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的港口设施都配备了至少1名经培训、考试合格的港口设施保安员,但从检查的情况和履约工作的需要看,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部分港口设施保安员不能按公约要求保持每天24小时联络畅通,个别港口设施保安员工作变动未能及时补充新的保安员。为此,部正在研究下阶段对从事港口设施保安人员的培训工作和要求。针对培训的教材,我们将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充实和完善,包括保安评估和保安计划的通用样本、国际履约基本情况和IMO的要求、公安反恐知识、演练演习的内容与组织、港口设施保安员基本英语会话等。原则上要求每个港口设施,按其规模的大小和重要性,增加3-5人参加培训,这些人员中必须包括主管本港口设施生产或安全的负责领导和参与保安的工作人员。
(四)加强与相关口岸单位的协调工作,确保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的有效进行
从目前履约的情况看,部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港口设施经营人与边防、海关、公安、海事等相关口岸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不够,导致一些保安措施难以得到执行、落实,部分港口的锚地、防波堤、航道等公用设施没有进行保安评估、制定保安计划,码头前沿水域的管理比较薄弱,闲散船只可自由靠近码头。为此,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向当地人民政府汇报实施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情况,进一步完善本地港口的保安工作,加强与相关口岸单位的沟通与协调,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整合各种安全监控、检查、巡逻、救护等方面的资源,确保港口设施保安工作全面的、有效的进行。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为贯彻上级有关创先争优工作精神,我校给予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接到上级文件指示精神以后,我校领导班子,及时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就我校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部署。经研究,我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我校创先争优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要把好学习关,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达到领会精神、抓住实质、全面筹划的目的;二是把好方案关,在学习上级文件要求下,我校组织有全体党员、普通教师参加的座谈会,深入分析影响我校创先争优的不利因� 三是把好活动关。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关键在于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活动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做出让学校全体老师摸得着、看得见、学得会的实际行动,为再创中心小学辉煌业绩做出党员干部应有的贡献。四是把好借鉴关。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校创先争优工作,还要积极向友好单位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体现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真正意义。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
5月15日,我校按中心校党总支要求,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学习教体局党委的相关文件,确定我校工作思路,谋划我校工作方案。
5月17日,我校召开全体党员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布置我校召开党员座谈会、普通教师座谈会的相关事宜,为剖析我校存在的影响创先争优的不利因�
5月20日,我校将征集上来的影响创先争优的不利因素进行汇总,再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酝酿我校工作方案。
阶段性思想汇报(最新14篇)
三、制定了相关的制度
为保证创先争优工作有效推进,我校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包括《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党员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制度》、《党员参加学校优质课活动制度》、《党员帮扶活动制度》、《党员争做优秀班主任活动制度》、《党员参加百千万工程活动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使我校创先争优活动更加规范、更加健全。
四、以扎实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全面创先争优
为把创先争优工作扎实推进,我校将围绕“五个好”、“五个模范”的要求,具体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一)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优质课评比评比活动。活动时间拟定为新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期。具体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参加,参加确定课题、参加课堂教育设计、参加听课评课、参加教学练兵。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我校将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予以必要的精神奖励。
(二)在全体党员教师中开展争做优秀“三八红旗手”活动。
此项活动,将在全体女党员中开展,活动目的在于树立女党员的威信,实现一点带一面、一面带一片的目的,促成全体女教师爱七沟中心小学、奉献七沟中心小学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女教师“半边天”作用。
(三)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帮扶活动”
党员帮扶活动,主要围绕两个大方面开展。一是按上级要求,开展党员对经济困难户的帮扶活动,给他们以经济上、知识上、情感上的帮扶;二是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对“后进生”的帮扶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班主任老师责无旁贷,其他党员教师包括任课教师、非任课教师都要积极参与,从而促成我校“人人帮后进、后进有所进”的良好局面。
(四)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争做优秀班主任活动。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是学校各项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对学校各项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校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争做秀班主任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管理、成绩效果、班风建设、理文发表、经验交流等。
(五)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百千万”工程。此项活动将与我校组织开展的“教师访万家工程”相结合,步调一致,共创实效。
(六)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志愿者活动。
(七)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岗位奉献活动。我校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紧紧抓住期中考试、学科抽测等有利时机,全面开展党员岗位奉献活动,学校要求党员教师就应该做一流教师、出一流成绩、有一流品质。
一、专家指导
两年来,学校曾先后几次请到刘良华教授、肖川教授、胡远明教授等为我们进行讲学,让我们从宏观角度审视自己的课题和教学;而省数学教研室刘富森主任、市数学教研室连珂老师更是就计算教学的本质为我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领导重视
我们的课题与2012年学校制定的数学工作计划重点不谋而合,借助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许多便利条件。在 领导重视的“东风”下,许多研究就变得容易了很多。
三、研究过程
1、在课题实施之前,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和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教研的时间,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跃升。同时,我们还有所分工,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
2、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本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我们实验教师确定“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从三个方面研究: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的计算方法研究,家校的有效联合研究。
、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合作交流学
4、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以及“说课展示”等活动,课题组老师抓住每一个有利机会,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活动为契机,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实验教师贺红晓老师执教《倍的认识》,郑青老师执教《捆小棒》;李圆圆老师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王芳老师说课《5的乘法计算》,葛盛菱老师说课《分房子》,郝雅琪老师说课《9加几》等。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5、每次教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及时进行反思撰写,以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6、学生的教育仅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行教材中习题量偏小,练习量不够,导致计算速度慢,计算方法单一,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每天的40分钟数学课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校合作,让孩子能够每天进行适当的口算练习(如每天20道听算题目),适时进行精神鼓励(评选口算之星、颁发计算小能手奖状)和物质奖励(铅笔、橡皮之类的小文具)。
四、 成果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每月每位实验教师最少撰写两篇)。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
五、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
1、要进一步引领实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不能因为班额大、不便于操作而放弃改变。
2、要在研究的低年级学习阶段,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因对成绩的重视而忽视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未来发展需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注重物流要素发展与资源整合,积极转变物流增长方式,推进区域和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统筹国内与国际物流发展,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物流市场体系与物流管理体制。
一、对当前物流业阶段性特征的判断
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起点,中国物流业走过了30个春秋,历经改革初期概念引入、20世纪80年代缓慢起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加快推进,到目前进入全方位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一)物流大国地位基本确立但远非强国
2007年,中国GDP达24.95万亿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货物进出口总额2.17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万亿元,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2.1万亿元。全国社会物流总额75.2万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7万亿元,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7.6%,占GDP比重的6.9%。全国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27.6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0.14万亿吨公里,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8.8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2亿标准箱。从上述各项物流指标看,不少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但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看,中国还不是物流强国。一是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二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指标——物流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7年为18.4%,高出发达国家近10个百分点。国内物流效率不高,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速度比发达国家低几倍甚至十几倍;三是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提供能力、服务创新能力、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很大差距。
(二)物流需求旺盛并将保持较长时期
3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带来旺盛的物流需求,未来十几年的国内经济总体上仍将保持较高速增长,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流规模持续增长的经济条件非常坚实。
工业化从中期向中后期推进,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早期工业化所需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大规模运输方式,将逐步朝满足工业化中后期不断增加的“短、小、轻、薄”商品以及小批量、多频次、灵活多变的生产方式和全球生产体系的物流需求转变,物品流动基于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工业化推进带动的产业结构升级,物流外包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经从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向钢铁、建材、煤炭等中上游企业扩展;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渗透,外包的方式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外包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物流、城市圈物流和城乡物流提出巨大需求。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7.9%,1995年的29.04%,提高到2007年的44.94%,推动着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成为集聚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主要节点。
此外,进出口产品量增长和结构的变化,为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对国际物流提出强烈的需求。
(三)物流业全面开放格局形成,国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
早在20世纪80年代,跨国物流企业就开始进入中国。如美国联邦快递于1984年、德国敦豪公司于1986年、荷兰天地物流于1988年、美国联合包裹于1988年、丹麦马士基于1999年相继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物流业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加速了与国际市场接轨。从2006年起,外资企业可以在中国自行设立分销网络,独立经营物流业务。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和开放的格局促使跨国物流公司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其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从原先主要以合资为主逐步走向独资,从单一业务走向综合物流业务,从集中于中心城市物流业务向构筑全国性物流网络全方位展开。2007年,外商在中国物流领域的投资项目达6996个,占外商同期中国投资项目个数的18.5%。
迄今,国外著名物流企业大都进入了国内物流市场,不仅在快递、航运物流、汽车物流等高端市场领域占据了主导,而且向传统物流领域进行渗透和扩张,中国物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四)物流业地域性行业性不均衡态势明显
物流业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渐次得到发展。这种物流发展的地域性特点与中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物流需求不平衡密切相关。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发达,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物流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物流运作水平则相对落后。东部地区物流率先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逐步出现一批物流功能集聚区。即使在同一地区,城市与农村物流又有所差别。城市是物流的重要聚集区和节点,农村地区物流则相当落后。
物流服务需求的主体多集中于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大型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等。物流需求旺盛的行业集中于家电、日用化工、烟草、医药、汽车、连锁零售等行业。调查表明,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近90%为工业品物流,农产品(000061行情,爱股)物流比重小且十分滞后,使得农产品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农副土特产品运销不畅,是造成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之一。钢材、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且效率不高。
(五)物流业增长方式粗放
一是物流规划和布局存在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问题。尽管政府推动物流发展力度加大,但没有形成合力。一些地方盲目大量兴建物流园区,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是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有序成熟。“数量扩张的高速增长”特征明显,市场无序竞争严重,物流企业“多、小、散、弱”问题突出,超载超限屡禁不止。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规范的运作、明晰的战略、合理的人力资源组合、必要的学习能力。在企业竞争战略方面多采用低价竞争,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不足。
三是制造企业的物流组织和业务流程不合理,信息技术不能有效地被引入生产和经营中去,企业竞争能力提高受到抑制。
四是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不高。物流技术进步动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物流技术标准化尚未进入实质阶段。由于技术参差不齐,使得在物流运作中服务不规范,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
五是物流可持续问题突出。公路、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资源、能源、土地等消耗及排放与日益紧张的资源能源土地约束和严峻的生态环境形成巨大冲突,因超载、超速造成的严重人身安全和货物损害事故经常发生,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六)物流业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一是单一物流环节发展的滞后,物流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例如,从铁路运输网络的规模、结构、质量和密度等指标来看,铁路网络整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国土面积计算,中国路网密度为81.2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计算的路网密度为0.6公里/万人,不但低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远远落后于印度等国家。从机场数量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民用机场数量少、密度低。目前中国每万平方公里只有0.23个民用机场,美国为5.98个。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机场密度也大于中国,如巴西为1.06个,印度为0.72个,巴基斯坦为0.43个。在全国公共通用仓库中,1980年以前建造的占45%,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占30%,2000年以来新建的仅占25%。从仓库结构看,小型平房仓库约占70%,楼房仓库约占20%,高站台库与立体库约占5%左右。相当一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仓库“带病作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二是物流要素供给不足。专业化技能型管理型物流人才、先进的软硬件物流技术、物流组织、物流信息等还比较缺乏,这直接影响到物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物流业结构的升级慢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难以满足更高水平的物流需求。
三是综合物流能力形成的严重滞后。多数物流企业功能单一、集成化程度低、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弱。加之流通体制改革及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的渐进性,使跨部门跨地区物流能力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有效形成。“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物品送到正确地点的正确客户手中”的物流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四是应急物流极为薄弱。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做到第一时间的应急物资保障,因应急物资保障延误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
二、物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
中国物流业的未来发展,应在充分认识上述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根据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建设全面小康、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要求,积极应对全球物流竞争与世界物流市场格局调整等形势的变化,使中国逐步由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
(一)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要加强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重点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如铁路、机场、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物流节点(物流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共仓库)和物流网络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培育有国际竞争力及区域辐射能力的物流企业,推动专业化的行业物流发展,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物流标准体系,着力形成布局合理、技术适宜、绿色安全、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二)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
物流业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次产业是物流业的服务对象。各次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物流需求就会快速增长。当前,在综合要素成本总体上升驱动下,制造业面临着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注重物流服务的配套和物流功能的整合。通过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一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二是挖掘第三利润源,降低制造业成本,应对高成本时代来临的挑战;三是抓住制造业结构升级释放出的物流需求,使物流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注重物流要素发展与资源整合
要重视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技术、人力资源、知识、信息等要素不足的情况,增加有效供给,不断促进物流要素升级。同时,要从国家、区域、企业等层面高度关注对宏微观物流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和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形成有机合理的结构体系,通过整体优化,协调发展,提高物流要素组织化程度,发挥整体效能,获取整体效益。应根据物流业发展的规律,大力抓好物流功能、企业内物流、企业间物流、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人力资源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整合。
(四)积极转变物流增长方式
中国既面临传统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需求,又有着不断增长的现代物流需求。中国各地的工业化水平差异很大,传统物流在许多地区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不同等级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仓储等均需要大发展。同时,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加快运输、仓储、物资、商贸、货代企业向物流业转型。物流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新一轮结构升级的要求,特别是各类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能源资源环境压力等,对物流业自身发展提出很大挑战,迫切需要用信息化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体系,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发展。大力发展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物流、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特种货物流、供应链物流,高度重视物流安全等,走可持续物流发展之路。
(五)推进区域和城乡物流协调发展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分等要求实施不同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区域物流协调方面,要从“大市场、大物流”角度推动区域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重要物流节点、产业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东中西部地区要打破地区间市场壁垒,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物流网络相对完善的基础上要提升等级、质量和效率,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增加物流网络规模以及提高承接东部地区物流服务转移的能力。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重点,优化发展和重点开发功能区是生产型物流服务发展的重点区域,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功能区重点发展生活型物流。城乡物流发展方面,农村物流是物流体系中极其薄弱的环节,没有农村物流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中国物流的现代化。因此既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体系,更应注重农村物流建设,逐步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促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
(六)统筹国内与国际物流发展
在物流全球化的今天,国内物流网络逐� 中国物流业要从全球范围考虑自身的发展,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运作模式和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实现推陈出新。同时,要顺应全球化趋势,突破国界的局限,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物流扩展到全球物流,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同样能够取得成功的物流体系,构建与周边国家、世界其他国家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物流业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有力支撑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现和长远持续的发展。
(七)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常态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基础和重要纽带,也是应急物流发展的基石。发展应急物流十分迫切,应根据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事后选择性、不均衡性、紧迫性等特点,大力发展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回收以及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功能形成的应急物流体系。
(八)完善物流市场体系与物流管理体制
一、 目前名师教师培养工程开展的情况
1、市级工作推进情况
3月18日,济源市“三名工程”动员大会以后,我们按照局领导提出的“激活细胞、底层突破”原则,设计了“三步走”的整体活动方案:即第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第二步搭建平台,强力推进,第三步精心策划,科学选拔。目前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
第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全市三名工程动员会结束后,我们便会同教育科于3月20-4月10日,分别在轵城、沁园、玉泉、梨林、下冶等乡镇召开“三名工程”工程推进研讨会。期间,按区域邀请各中心校校长针对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交流对三名工程的看法,畅谈对三名工程的设计打算,并对三名工程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地交流。同时,我们也就“三名工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沟通。达到了互通信息,上下联动,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的目的。
在研讨会以后,我们又在4月20日-29日,到济水、沁园、北海、轵城、克井等5个中心校,邀请中心校业务负责人和各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就学校开展的名教师培养工作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研究。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对三名工程的政策把握不透,活动意图理解不深,过分陷于方案的修订和专业技术等级的划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名教师培养工程在基层学校的推进速度和力度。对此,我们提出了“学校推荐教师,中心校搭建平台,教体局出台政策”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名教师培养工程的步伐,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名教师培养工程中来。
第二步:搭建平台,强力推进。4月25日我们在与分管领导汇报并取得支持以后, 5月5日,在沁园路小学成功举办了“济源市名教师培养工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走进沁园”。来自全市各中心校的百余名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会后,我们又对下一阶段名教师培养工程做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此后,我们又在5月26日,6月5日,6月12日分别在济水一中、轵城中心校、王屋中心校开展名教师培养工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期间同有28名优秀骨干教师登台授课,有600余名学科教师、教导主任和中心校领导参加观摩,先后有10个中心校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另外,玉泉、五龙口、下冶、坡头4个中心校也以类似形式开展乡镇级别的名教师培养工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参与活动教师的总人数超过1500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集中展示了主办单位的教师授课水平,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经验的交流,提高了一线教师学名师,做名师的内驱力和参与度。为名教师培养工程的下一阶段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部分基层单位的一些做法
沁园中心校出台了“五大”举措,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师争当名师的积极性。一是实施“决战课堂”战略工程。他们在“生本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 3月份全面启动了“有疑必究,延迟判断”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试验活动。二是大规模开展以“赛管理、赛课堂、赛素质、赛特色”的“四赛活动”。三、在全体教师中实施“首席教师制”。经过小组评议学校考察上报中心校认定,选的首席教师,中心校颁发证书,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享受学校班子待遇,参加班子会议;每年1000—XX元的教研经费补助;每年一次的外出学习机会。截止目前,已有十名教师被认定为首席教师培养对象。四、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十个五”评选工作。即在教育、教学、科研、宣传、读书等十方面各评出五个先进个人。五是开展“感动校园月度人物”评选工作。从3月份开始,凡在某一方面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或在某一方面感动校园师生的均可入选,现已有七名教师被评为“感动校园人物”,中心校隆重为他们进行颁奖和表彰。
王屋中心校依照“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整体提升,浮出名师”的名师培养思路,实施开展五项工程,打造名师。一是实施以文明素质教育为载体的师德教育工程;二是以读书交流为载体的知识更新工程;三是以课堂模式创建为载体的教学理念更新工程;四是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工程;五是以优质课竞赛为载体的综合素质提高工程。
下冶中心校按照“分步走、分层管、看进步、求实效”的指导思想。 要求各个学校出台了3-5年中长期规划,涵盖校舍建设、硬件配备及内涵管理、特色创建等方面,清晰具体,科学翔实。并对全镇中小学的创建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各校把名教师创建做为“三名”创建的重心和切入点,并把教师按照业务技能划分层次,按照优秀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阶梯培养模式,分步分层实施。工作中,实行领导包年级、外出培训、观摩学习、师徒结对、教研组竞赛、表彰奖励等各种手段,激发大家的创建积极性。
济水一中在开设“周末大讲堂”为名师搭建平台的同时,采取多项新措施,推进“三名工程”,加快“名师培养”步伐。一是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和考核细则,对名师培养工程细化和具体化;二是开展“济水一中教师三年成长规划”,建立专门的教师成长电子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科学规划,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实施“德育导师制”,学校结合“名师培养”目标,建立了规章制度。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成就后进生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四是开展“同课异构”,深化“三环自主教学”,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为名师培养搭建课堂展示平台,张扬名师个性魅力。
思礼中心校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着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名师培养奠基。一是方面外出加大外出学习交流的力度,差走不足。二是完善机制,出台措施。他们先后制定《思礼中心校打造和谐有效课堂实施方案》、《思礼中心校“和谐有效课堂”评分细则》,确立了“教服务于学”的教学原则。强制规定了每节课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三是搭建平台,集中展示。定期开展研修交流活动。
三、名教师培养工程推进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重方案,轻实施。在名教师培养工程时尚过程中,各单位都在制定方案,制定标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想了很多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落实,有些甚至无法得到落实。这不仅造成了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也对今后名教师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重活动,轻课堂。有些单位在名教师培养工程中只注重轰动效益的活动宣传,但在活动结束以后一切照旧,所在单位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教研活动并没有丝毫改观。这种重视宣传活动而轻视日常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教师参与名教师培养工程的积极性。
3、重结果,轻过程。各种赛事获奖人员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该单位教师素养的高低,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过分地强调,宣扬获奖情况,而轻视日常教师素昂的提升,则是目前名教师培养过程中又一种常见现象。因为,赛事获奖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且受益面很小,并没有绝对的代表性,这种过分关注获奖结果,而放弃对全体教师培养的发作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4、重选拔,轻培养。选拔出优秀教师组团培养而放弃多数教师素质的集体提升是目前的有一趋势。我们需要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但我们更需要多数教师都“富起来”。对于专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展教师更需要学校的培养和关注,这种典型的“短板原理”没有得到部分学校领导的关注。
5、重管理,轻关怀。名教师的培养除去相应的学科素养的理论知识以外,更需要人文的关怀和支持。而一些学校,过分相信制度对教师的约束力,而忽视领导对教师的亲和力。造成了“即便拿钱也不愿干活”的局面。严重者甚至出现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严重不足,优秀教师不愿干,一般教师不能干的工作局面。
6、重行政,轻规律。加强领导是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保证,也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但是在学校,特别是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里,我们的行政指导必须在教育规律的范畴下慎重的进行。否则,很可能出现“好心做坏事,好事办不好”的尴尬局面。比如学校关于促进教师展业成长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与我们设计的初衷相一致?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我们很多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步伐。
三、下一阶段名教师培养工作的设想
1、提倡教师利用暑假期间,进行专业大阅读活动,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学习型假期。具体做法为:在网上倡议书,并列出推荐书目,供教师自主选择阅读。
2、抓住开学后的两个月时间,继续深入开展优秀教师课堂教师展示活动,争取每个乡镇承办一期。同时,积极筹划高中、职高学段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具体做法:在每期展示活动上,适时加入所在地校长管理展示活动,达到在单位时间内集中展示中心校三名工程的阶段性做法。
3、设计策划为期一个月时间的首期名教师培养对象的选拔活动,按照科学、公正、合理、实效的原则,选拔50名左右的培养对象并统一组织参加部级理论研修学习活动15天。
4、学习结束后,统一建立“济源市名教师成长工作室”,集中展示本年度名教师培养工程的阶段性成果。
附:
名教师培养对象选拔活动的初步设想:(10-11月上旬)
1、 报名:采用推荐上报与自主上报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更多教师参与到名教师培养对象的选拔活动中来。
2、 笔试:该环节目的有二:一是考虑到报名人员过多无法逐一听课;二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发展的理念。占30%的分值。
3、业绩条件:工作以来有关专业论文及课堂教学获奖证书均列入积分范围。该项分值占10%
4、复试人员确定:笔试+业绩条件,按1:3的比例确立人员
一、专家指导
两年来,学校曾先后几次请到刘良华教授、肖川教授、胡远明教授等为我们进行讲学,让我们从宏观角度审视自己的课题和教学;而省数学教研室刘富森主任、市数学教研室连珂老师更是就计算教学的本质为我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领导重视
我们的课题与2010年学校制定的数学工作计划重点不谋而合,借助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许多便利条件。在 领导重视的“东风”下,许多研究就变得容易了很多。
三、研究过程
1、在课题实施之前,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和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教研的时间,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跃升。同时,我们还有所分工,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
2、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本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我们实验教师确定“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从三个方面研究: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的计算方法研究,家校的有效联合研究。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合作交流学
4、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以及“说课展示”等活动,课题组老师抓住每一个有利机会,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活动为契机,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实验教师贺红晓老师执教《倍的认识》,郑青老师执教《捆小棒》;李圆圆老师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王芳老师说课《5的乘法计算》,葛盛菱老师说课《分房子》,郝雅琪老师说课《9加几》等。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5、每次教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及时进行反思撰写,以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6、学生的教育仅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行教材中习题量偏小,练习量不够,导致计算速度慢,计算方法单一,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每天的40分钟数学课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校合作,让孩子能够每天进行适当的口算练习(如每天20道听算题目),适时进行精神鼓励(评选口算之星、颁发计算小能手奖状)和物质奖励(铅笔、橡皮之类的小文具)。
四、 成果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每月每位实验教师最少撰写两篇)。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年青教师,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有三位先后参加河南省和郑州市的观摩课、优质课活动,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五、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
1、要进一步引领实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不能因为班额大、不便于操作而放弃改变。
2、要在研究的低年级学习阶段,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因对成绩的重视而忽视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3、对班级内缺少家庭教育的个别孩子,要想法设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避免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
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不让学生把计算教学归为“枯燥无味”的范畴。
5、要尽量完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一、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指导普法工作具体实施
及时制订了瑞丽检验检疫局畹町办事处“五五”普法规划及各年度实施方案,以文件形式印发全办事处人员,用于指导“五五”普法工作的具体实施。我处制订的“五五”普法规划及各年度实施方案均考虑了国家法制建设大环境、在“五五”普法期间经营的实际需求以及公民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有了这样的普法纲领性文件指导,使得“五五”普法工作易于贯彻落实,较好的体现了办事处开展普法工作的社会责任,也有利于自身的健康经营和长远发展,同时使我处员工提高了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懂得学法用法。
二、建立工作领导机构,保障普法工作圆满完成
建立了“五五”普法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保障“五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按瑞丽检验检疫局要求,我办事处成立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以办事处主任杨洪禄同志任组长,办事处副主任王保华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五五”普法办公室,来负责“五五”普法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考核和检查等日常工作。
三、明确普法工作内容,确保普法工作学习效果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重点工作。我办事处将宪法的学习宣传活动与党组织的活动相结合,同时学习宣传了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制制度,培育民主法治观念与诚实信用意识。
(二)结合畹町办事处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深入学习宣传了与检验检疫工作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求全办事处员工巩固学习了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及各项“五五”普法教材等,巩固了办事处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基础性法律知识。重点学习宣传了有关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方面的文件:等新修订或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一般干部每年集中学习时间累计达40小时以上,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参加学法面授时间达12小时以上,参学率达到了95%以上。促进办事处经营管理活动及时适应新的法律环境,防范和降低业务操作中的法律风险。
(三)深入学习宣传与广大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和谐办事处,维护我局改革大局
主要是每年度有计划地利用电视、报刊、宣传栏、公告牌、布标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深入学习宣传了《劳动合同法》以及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教育员工依法行使权利,积极参与支持瑞丽检验检疫局改革,依法解决各种纠纷。
(四)加强内部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提高员工按章操作能力,以夯实办事处内控管理水平。
四、夯实各项工作措施,普法工作有针对性进行
(一)领导带头、全员发动,有针对性、分阶段地开展普法工作
由于我办事处是检疫局分支机构、平时事务繁忙,普法工作不可能整齐划一的开展。我办事处针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在普法时做到了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对各领导干部,重点宣讲管理类工作需要的检疫业法律法规:《国境口岸涉外服务行业监督管理细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曹康泰讲解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疑难问题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在普法方式上,以鼓励自学和集中现场培训为主。对普通职工人员,则侧重《进口木材检验检疫管理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等在具体工作操作中需要的法律,在普法方式上,以编撰印发业务书籍、现场培训为主。为方便广大员工在业务中有效的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我们花大量的人力物力编撰和发放了业务风险提示、法律解答、合同文本范本及使用指引等书籍,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受到广大员工好评。
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及我办事处业务发展重点,普法活动大致分为三阶段进行。年上半年为宣传发动阶段,该阶段我办事处积极动员,创造条件,做好普法工作全面开展的工作准备,本阶段工作重点对象为对外窗口人员,防范业务操作风险,我办事处重点组织了检疫局内规章制度和检疫法律法规的培训与宣传;年下半年至2014年初,这段时期是我办事处普法规划全面实施阶段,本阶段工作重点是针对重点部位进行法律培训,特别是结合一系列新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办事处组织了相关培训及考核,保证了业务人员对新出台法律的掌握,对我办事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保障;2014年下半年以来,是五五普法活动的后期阶段,该阶段我办事处计划重点围绕业务操作性及提升我处人员工作能力,组织相关法律宣传及培训,特别针对检疫风险控制以及出入境检疫管理进行培训学习,切实提升办事处人员检疫工作的办事能力。
(二)注重实效,普法形式多样化
普法工作采取印发法律读本、编撰检疫用的法律书籍、培训、讲座、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并充分利用媒体、内部学习网等工具多渠道进行,使普法面达到100%。
(三)重视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建设
我处非常重视法律专职、兼职合规管理员的培养。一是逐步充实完善法律岗位专职人才,二是为法律岗位专职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其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四)积极参与12.4法制宣传日工作
每年的12.4日法制宣传日,我办事处都积极制作法制宣传教育展板,参与社会法律咨询服务,向社会展示畹町办事处依法合规经营的良好形象。
现将我县“管养年活动”阶段性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
管养年活动一起步,我局就立即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制定了《关于印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成立了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我县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的开展、评审及表彰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局分管公路站和公路养护中心的领导为成员。由养护中心经理和四位副经理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养年活动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出了阶段性和年度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推动管养年活动有序扎实开展。
全县管养年活动得到县政府的全力支持和指导。分管交通工作的副县长同志经常过问工作进展情况并作了具体指示。
2、加大宣传力度
我局注重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全县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组织全县开展管养年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利用报刊、宣传栏、简报、网络等各种媒体为载体,加大“管养年”活动的宣传力度。运用宣传车、乡镇和闹市区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管养年活动的意义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强化管理养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初步成果
管养年活动虽然刚起步,但由于得到县乡人民政府的支持,也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已经显见。
1、组建了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和管理机构。我县农村公路管养模式是以县乡二级为责任主体。通乡镇的县乡主干道路管养的责任主体为县交通运输局,即县乡主干道路养护由我局公路养护中心负责进行养护,县乡主干道路的路政管理由我局路政大队负责管理。村道及不直接通乡镇的县乡主干道路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我局负责技术指导。通过管养年活动的开展,全县相继建立了24个乡(镇)级交管站,注重以县公路养护中心为依托,以和养护道班为主力,新建了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明确将农村公路管养纳入职责之内,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建设为重点,落实职责到位。
2、制定并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和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我局以管养年活动为契机,逐步制订符合全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1)规范了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的申报基本程序,杜绝不成熟计划项目的下达。(2)推行全县农村公路路况养护季度报表制度。(3)设立全县农村公路养护路面小修保养专项季报表,要求季报表与图片同时报送,防止农村公路路面养护的缺报、失报、漏报。(4)建立了县、乡二级农村公路养护巡查制度。做到每季度巡查不少于1次,县局领导巡查每两月不少于1次,公路站和养护中心领导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对解决问题不及时、不到位的责任部门或个人,对其责令整改,并予以通报。(5)建立全县农村公路桥梁管理月报表,报表与图片同时报送,以便对未纳入改造计划的农村公路危桥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6)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我局会同县财政和审计局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办法,规范养护资金的申请、拨付、使用管理等行为,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监督、考核。积极鼓励引导乡级财政、村“一事一议”及社会资金等投入农村公路养护,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
3、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基本做法。
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上我们的基本做法是狠抓日常养护、突出重点养护、扶持养护队伍。在日常养护上我们扣紧公路养护中心的工作,做到路肩杂草有人割,边沟有人清,路面大洞及时处理不过夜,出现危险路段立即采取行动,能及时处理的不等、不能及时处理的设置好警示标置及通行便道,保证通乡镇的县乡主干道路不断交通,不出责任事故。为了扶持养护队伍,弥补养护资金的不足,我们把重点养护和扶持养护队伍结合在一起。经常把由县交通工程招标委员会规定需招标以外的项目,基本上都安排给公路养护中心实施。同时把县委、县政府安排的交通紧急疏通任务一并由养护中心完成。
4、积极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我县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示范乡和文明样板路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管养年活动的重要抓手,以北多路、三周路等一批样板示范路和农村公路养护示范乡(镇)为标杆,积极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实现点上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依托管养年活动,探索和总结管理养护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加大对乡镇交管站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培训班、发放技术指南、实地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一线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通过管养年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建立和完善“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体系,充实路政管理力量,加强路政队伍建设,扩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覆盖率,加大路面巡查力度,严格执法,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路政结案率稳步提升和超载、超限车辆逐步减少。多层次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交流培训。
三、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管养年活动开展以来,一些影响农村公路管养的问题更加暴露出来。
1、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力量依然薄弱。农村公路养护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模式进行日常养护。县乡道路由县公路养护中心负责养护,而养护中心的经费来源:一是每年由县财政安排56万元转移支付,二是由市交通运输局安排的每公里500元的公路养护补助,即7.6万元。但养护中心在组建时是通过世行贷款进行融资组建的,所以每年还要偿还8—9万元世行贷款,实际可用的养护资金在50万元左右。通过多年的努力,现我县通乡镇的县乡主干道路养护基本上走向了队伍化、正规化,做到日常养护按月按季进行,中、小修自己承担、不在外找队伍,做到应对自然灾害有预案、公路抢修有准备。而乡村道路日常养护由乡(镇)交通管理站负责,人员基本配备到位,日常养护资金大多由乡(镇)自筹的形式得以解决。但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基础薄弱,养护人员与农村公路的增长不成比例,大部分养护人员多为临时工,且技术含量低,特别是近些年来建成的1704公里的村道水泥路基本无人管养。村道日常养护的人员、设备、经费等都不能及时到位,造成村道失养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自身养护队伍技术力量薄弱,经费严重不足造成中南等多条沥青公路油返砂,致使沿途百姓叫苦不迭。
2、养护资金缺口大,制约农村公路发展。我县县养县道138公里,乡道504公里,村道1704公里。十一五期间通过油返砂及县道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116公里县道水泥硬化改造,尚剩22公里需要立项改造。乡、村道路通过通达工程、国改项目、连通工程、扩大内需及车购税转移支付等项目共完成760公里通村水泥公路改造,尚有1437公里乡村道路正在逐步硬化改造。
一、第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
1、制定方案,广泛动员。严格按照要求,结合全院开展的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研究制定了《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纪检委,由纪委书记具体负责此项工作。12月19日,我院召开全院中层干部(46人参加)会议,传达学习了市委关于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的精神。12月25日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安排部署了我院开展活动的各项工作,院长作了动员讲话,明确了目标,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各科室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2、统一学习,提高认识。采取集中学习、重点辅导、专题研读、个人自学等方式,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廉政准则》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等,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全面准确地把握营造发展环境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3、积极宣传,营造氛围。积极营造良好的宣传学习氛围,制作了宣传专栏,张贴了宣传标语和横幅,抓好全方位宣传报道工作。活动办公室及时将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的情况动态信息及时报送院领导小组和上级各有关部门。
二、第二阶段工作情况
我院围绕营造医院发展的管理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社区环境的要求,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岗位职责,认真查找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履职尽责、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认真学习讨论,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1、加强学习教育。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营造风清气发展环境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了4次中心组专题学习,院长作了专题发言,深刻领会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医院环境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参与活动、落实任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质保量搞好自查自纠活动。
2、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医院环境”大讨论。
医院当前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职工对医院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
(二)广泛征求意见
自开展自查阶段以来,我院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方式征求意见。一是召开座谈会,邀请了我院聘请的行风监督员,和一些退休的老干部和老职工,以及相关部门的同志。大家在会上开诚布公,对我院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对我院在服务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也诚恳的提出了批评。二是通过我院的服务窗口,发放调查问卷70份,职工调查问卷50份,在我院的网站开通了专门的社会问卷调查和测评,对相关医疗单位和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通过多种方式的意见征求,我们收集到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对我院的工作,对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很有促进作用。三是设立意见箱、投诉电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和化解医疗纠纷,提升服务品质,构建温馨和谐就医环境。
(三)梳理、清理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维护正常医院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基础和保障。通过认真梳理现行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重新修订编印了《制度汇编》,为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四)取得的成效
1、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出台了《专业技术人员聘用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全部实行同工同酬政策,提高聘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稳定了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招聘工作也在积极推进,用人环境明显改善。
2、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各项运行指标显著改善,成本下降,效率提高。预约诊疗、临床路径、护理示范病房、抗菌药物专项治理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医疗质量逐步提高
3、党务院务信息进一步公开透明,修订《党务院务公开制度》,规范了公开内容、形式、方法和程序。对重大活动,大额资金使用,人事任免均在阳光下操作,实行民主决策,群众监督。
4、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开设便民药房,增加老年人、残疾人、军人优先服务窗口。B超、心电图实行错峰、错时、延时预约检查服务,方便群众。开设绿色通道,对危急重病人实行先救治,后补办手续原则。新增设备(CT、DR、自动生化仪、腹腔镜)已安装到位,投入使用。
一、宣传老区,旨在增强爱国主义热情
塘桥镇是张家港市的革命老区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有一批革命志士仁人和老革命前辈为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之浴血奋斗而可歌可泣的事迹,许多先烈还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如何宣传革命老区的事迹,增强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新时期“三个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⒈首先在青少年中开展老区的宣传教育。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宣传的形式有:一是请离退休老干部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的讲课和革命传统教育,原创:并介绍塘桥过去的革命历史;二是利用清明节凭吊日本侵略者在我镇杀害革命志士仁人的纪念地;三是利用板报、画廊进行图文并茂的宣传教育,内容不仅有本镇的老区还有中国的革命历史等,让人们对过去的了解更深更广。
⒉以史志形式宣传老区。以史为鉴知兴衰。我镇在完成《塘桥志》的基础上,《鹿苑志》也即将完稿并出版,其中部分为老区历史的再现,史志是对人们进行历史的展示,是行之有效的实实在在的老区宣传形式。
⒊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老区宣传教育。特别是利用“七一”建党节和国庆节及党日活动等,广泛而深入地宣传革命老区,让广大党员干部对塘桥的过去更了解,深感建设美好的今天责任更重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扶贫济困,旨在帮助弱势群体致富
扶贫济困是“两会”、“二五”帮扶的突出任务,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镇“两会”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发式扶贫要有新举措,要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的作用,积极提倡和推广大户带小户,富户帮贫户的“二五”帮带扶贫工程。我镇“两会”认真学习了市“两会”《关于开展“二五”扶贫帮带工程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工作思路和目标。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二五”帮带扶贫工程是开发式扶贫的延续,开创了“造血”扶贫的路子,符合“三个代表”思想和先富帮后富的发展方向;适合“两会”社会团体的实际,在“三无两有”中实实在在为贫困户的共同富裕谋实招、办实事;符合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也为我们农村扶贫工作探索了一条新途径。因此,我会把这项工作摆在首位,作为全年的一项主责来抓,做到精心组织,细致策划,认真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领导干部带好头。原妙桥镇镇长、现塘桥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赵正良同志与陈庄村的高敏结成了帮扶对子。高敏父亲早逝,本人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读书,家中还有年迈的祖母和母亲两人,母亲无工作,家庭条件差,高敏还要完成学业,生活极为艰难。赵正良同志结对后,不仅从经济上给予资助,而且还在精神上给予安慰,鼓励她好好学习,一定要完成学业,不要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赵正良同志根据高敏家庭的实际情况,还给她家庭列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户。上相村党支部书记缪正达同志是一个多年来扶贫帮困的典范。杨舍镇塘市徐燕娇是个特困户,父亲已病逝多年,由于精神刺激过度,母亲患有精神病,还有一个姐姐在河海大学读书,生活极为窘迫。缪正达同志得悉后,表示要以实际行动给予扶贫帮困。徐燕娇在塘桥高中读高一开始,缪正达就开始帮扶,每年给予元的生活资助,今年小徐考取了大学,缪书记又送上元,并嘱咐她:“你有困难,我有求必应,我一定要帮助你读完大学”。小徐在塘桥高中读书时,就经常把考试成绩告知缪书记,如今在大学读书,也经常与缪书记通电话,汇报学习情况,而缪书记把小徐当作自己的女儿,经常在电话里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小徐也把缪书记在作为自己的父亲无话不谈。
二是各界人士众相助。康宏纸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是生产固色型、阻燃型彩色绉纹纸、彩色礼品纸的专业厂家,产品全部外销欧美市场,去年企业获取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其固色工艺获得了国家专利,全年销售收入超过万元,利税超万元,勤劳致富后,董事长黄林康不忘乡亲,在镇“两会”的指导下,他主动带动户以上贫困户,并帮助—岁的下岗职工来厂就业,不仅为政府分忧解愁,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一位镇属企业下岗女职工邹某,丈夫得了癌症,女儿还在高中就读,进入康宏公司就业后,使邹某家维持了正常的生机。康宏公司还注重残疾人的安置就业,他们根据残疾程度安排适当工种,如今,已有名残疾职工在该企业实现了自身价值,减轻了政府安置的压力。五厢村高卫东于年月开始筹建绿园特种养殖开发基地,占地面积亩,投资万元,主要养殖法系獭兔,仅年多时间,就已发展到优良种兔余只,商品兔多只,到月底已满笼运行,规模达余只,在全省同行名列第二。在我们的指点下,他主动带动户以上的贫困户,让他们养殖獭兔,给予全部收购。高卫东獭兔养殖业带动了周边种植业,按现有规模,该基地每日消耗小麦、玉米、黄豆等精饲料一吨,青饲料数吨,周边群众为基地种植面积超过亩,兔粪无偿供给农户肥田,使周边群众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了收入。高卫东还录用多个贫困户职工,月工资均在元以上,年终还要发红包奖金,年工资高的在万元。如泾西村老许原无工作无经济收入,现自给有余。同时,高卫东还扩大发展家庭养殖,向农户提供兔苗,并给予技术指导,全部回收商品兔,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女职工汤某离婚后,自己带两个孩子,家庭负担很重,自从她来到獭兔养殖场后,万把元的收入改变了家庭面貌。滩里村芮美度是个从八十年度就开始种植蔬菜的大户,年建成了黄泗浦健康菜园,目前种植面积亩,建有标准化钢管大棚只,使用防虫网面积万多平方米,“黄泗浦”菜园获得“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称号,“黄泗浦”牌番茄获得了省级无公害食品认证,去年芮美度成为市委、市政府的明星专业户,在我们指点下,如今已带动多户贫困户。芮美度还招用了个本地岁以上的贫困户,每天小时工作制,每月基本工资元,逢年过节还发放礼品。条件较差的吴老太儿子常年生病,自从到蔬菜基地后,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昔日忧愁的面孔有了喜悦的笑颜。另外,我镇的民营企业扶贫帮困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华芳集团、银河集团、普坤集团、鹿港公司、瑞群服饰公司、协昌纺染公司、保谊园绿化工程公司、科巨仪表公司、攀峰纺机公司等许多企业已成为我镇的帮扶大户。
今年以来,我镇为经济薄弱村引进和帮办项目只,投入金额达多万元,产生经济效益万元左右;修危桥座,投入万元;硬化道路平方米,投入万元。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帮扶贫困户户,其中两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户,引办各类小项目多只,帮投金额为万元。如今已有近户脱贫,占贫困户的。社会济困情况,参加低保的共有户,发放低保金额为万元;翻建危房户,投入金额万元;安排就业人,人均年收入达元;帮助贫困生人,助免金额达万元。慈善事业方面的情况,社会捐助总额万元,捐助人数人,捐助金额万元。
三、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基层实际情况。
调查研究是了解和掌握基层实情的唯一手段。我们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先后走访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制造业等多家专业户和民营企业,进行了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调研工作使我们提高了以下几点认识:
⒈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拓宽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
民营经济已成为塘桥地方经济实力的主要支撑,也已成为解决贫困户就业的重要载体。由于我镇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年以来已安排就业人员多人,其中一部分是帮扶对象。如妙桥是远近闻名的针织之乡,全镇有大小针织企业多家,各类生产设备多台套,多人从事针织业,农民的收入以上来源于针织业及其配套产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以编织、缝合、镶花、整烫、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外加工业务,都需要很多劳动力,这些企业都能把其中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工种优先安排贫困户,使他们不仅有了比较固定的工作,而且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据初步统计,仅欧桥、沙田、勤丰等村的多户贫困户,户均收入达到元。
⒉加快发展农村种养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重点在种养业上下功夫。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了种植业的各类蔬菜和果树苗木为主、养殖业以禽类、水产类及奶牛、獭兔为特色,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比例提高到目前的:,全镇拥有蔬菜专业户多户,花草、苗木、果树专业户多家,养禽类专业户家,养牛专业户家左右。这些种养专业户不仅自己成为劳动致富的榜样,而且吸纳了多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家庭偏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如妙桥保谊园花木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保清,在逐步发展花木基地的同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其中许多人都是贫困户。
⒊加快提高个私企业主思想认识,是解决帮带扶贫的有生力量。
帮带扶贫是全社会的责任,就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这不仅是一种爱心,更是历史赋予的义务。党的政策允许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愿望是先富带后富,先富带贫困,这是给社会的一种回报,更是对党的政策的回报,目的仍然是走共同富裕道路,消除两级分化。因此,要运用各种形式的宣传工具,多给私营企业主宣传党的致富政策,宣传先富带后富的先进事迹,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真正使个私企
四、自身建设,旨在提高“两会”工作能力。
加强自身建设,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一要在学习上努力下功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时要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和有关专业性知识,使我镇“两会”领导班子的思想水平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二要在工作上努力下功夫。原创:尤其是合并镇后,新的“两会”班子刚建立起来,许多同志感到这项工作是全新的工作,无从着手,我们中的老同志同样以传帮带的形式相互密切配合,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探索边提高。
三要在调研上下努力下功夫。要进一步熟悉和指导基层帮扶工作和老区开况,就必须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倾听基层的声音,既要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又要了解个私业主和种养业主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加强指导,拓宽他们的精神境界,促使他们在帮扶上多作贡献。
关键词:江苏消费升级;消费主导型经济;经济增长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消费市场运行呈现出新时代的特征,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新零售发展迅速,新业态不断涌现,正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消费主导型经济基本形成
(一)江苏社零增幅持续高于GDP增幅。近五年来,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增幅领先,规模居前。2017年江苏省累计实现社零31737.40亿元,同比增长10.6%。与全国及主要省份相比,2017年江苏省社零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4个百分点,与浙江省持平,比广东、山东、上海分别快0.6个、0.8个和2.5个百分点。2017年江苏社零规模居全国第三位,比处于第一位的广东差6463亿元,比第二位的山东差1912亿元。2013—2017年江苏社零增幅比GDP增幅高约2~4个百分点(见表1)。(二)消�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充分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2012年之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驱动逐渐减弱,消费需求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3年的50.4%稳步提高到2017年的61.7%(见图1)。(三)江苏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2017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4元,比2016年增长9.2%,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077元,比浙江低7022元,比广东和山东分别高2021元、8094元。2017年,江苏人均消费39527元,比2016年增长11%,比浙江低3443元,比广东和山东分别高4316元、5898元(见表2、表3)。
二、江苏消费市场运行的阶段性特征
消费升级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存类消费下降,主要是食品消费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第二阶段是耐用消费品上升以及向高档化方向发展。第三阶段是实物消费有所下降,服务消费上升。我们分析认为,江苏消费市场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进的阶段。同时,伴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新业态不断涌现,线上线下融合进入新阶段。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生存类消费稳中有降,品质类消费快速增长。2017年全省限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实现1982.8亿元,同比增长9.5%。2018年上半年全省限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实现904.48亿元,同比增长6.5%。居民生活类商品消费稳中有降,而品质类商品近三年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尽管今年以来消费市场增速有所回落,但是部分消费品质类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1—6月份,全省限上通信器材类增长40.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1.9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14.8%,保持较快增长。家用电器的升级换代加快。以家电为例,6000元以上高端家电产品零售额份额贡献占比已经从2012年的21%提升至如今的28%,苏宁高端产品贡献占比高达35%。2018年一季度,市场65吋以上彩电线上增长46%,苏宁增长突破52%(见表4)。(二)实物消费出现趋势性下降,服务消费进入快车道。近几年江苏省社零增幅逐渐下降,从2011年至2018年上半年下降了8.3个百分点,一方面呈现新常态的特征,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商品消费逐步下行。而近年来,人们对服务消费的需求不断释放,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养老健康、信息消费等服务消费发展较快。2018年前5个月以来,江苏省影院票房收入达29.21亿元,同比增长15.1%,排名全国第二;累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65.5万人次,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8.1%。(三)新零售变革迅速,实体零售企稳回暖。随着居民购买力的不断提高、网络用户数量的持续上升及线下线上融合发展,网上商品零售保持快速增长,江苏省这两年都保持近30%的增长速度。同时,新零售呈现三大特征:一是线下业态如超市、百货等与物流等新业态的融合发展,形成新零售业业态。二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第一次融合是线下向线上发展,这次融合是线上向线下发展。阿里、腾讯、京东正加快线下零售布局。阿里参股联华超市、新华都、高鑫零售等线下龙头超市。腾讯参股永辉超市、家乐福。腾讯联手京东16亿元入股步步高。三是智慧零售应时而生。如“苏宁无人店”已开始布局(见表5)。2017年江苏限上实体店铺零售11795.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便利店增长10.9%,超市增长8.2%,百货店增长7.2%,实体零售企稳回暖。
三、政策建议
(一)健全体制机制,把消费升级作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江苏以消费需求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在促进消费升级中率先作为,走在全国前列,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健全两个联动机制,一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动机制,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建立生产部门与流通部门的协调机制,更好地促进供给与需求的互动发展。二是消费促进工作的联动机制。去年江苏省建立了省消费促进联席会议制度,34个成员单位围绕消费促进实施了“双百计划”,其内容涵盖了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制度保障、政策措施、消费环境等五个方面。从实施情况看,认识还要提高,机制还要完善。(二)重视商业模式创新,放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高度。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创新非常快,浙江是这方面的领军者,上海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首选地,2017年开出40多家全国首店。跨界、迭代、智能,都将是今后商业模式创新的代名词,而且商业模式创新往往伴随资本运作方式的创新,电商发展与支付方式创新密切相关,共享单车的资本运作是核心。商业模式创新还会导致行业的兴衰,产生新业态和新行业,因而与产业升级相关联。商业模式创新不是简单的商贸领域的概念,其作用与科技创新相比同样难以估量。我们要把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的氛围,制定支持政策,引进商业人才,在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积极作为。(三)聚焦政策支持,加速新兴消费发展。近几年新兴消费发展很快,但是规模仍然较小,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存在供给上的短板,家政、养老、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都很明显。要加大政策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尽快整合资源,补上短板。同时,要加强基础性工作,包括建立相应的统计体系等引导和保障消费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隽,李冀恺。中国消费升级的特征、度量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8,(4).
[2]蔡进。发展内贸流通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J].中国流通经济,2015,(2).
按照武组发[]59号文件要求,审计局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关于在全市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万名党员干部“三进三促三提高”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以创建“五型”机关为目标,把“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作为衡量创先争优活动成败的一项重要硬性指标来抓,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稳妥地推进全局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使党支部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全体干部学先进、争先进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根据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要求,现将十一月份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继续强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局机关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总理对“十二五规划”的说明等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党员干部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家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趋向及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的认识,并将其贯穿于我局创先争优活动全过程,使审计工作都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大局,为创建“五好”党支部及“六型”机关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严格按照“五好”“五带头”工作要求,我局始终坚持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廉洁自律”为主题的作风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问题,是创先争优活动一段时间内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局党支部充分利用集中学习时间,邀请县党校老师、离退休老同志、局领导班子成员开展理论讲解、经验介绍、案件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及反腐倡廉等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交流,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四种意识(即危机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勤俭节约意识)。
三、认真开展群众评议。
会上,支部书记、副局长yyf同志受党支部委托向大会通报了审计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并对承诺兑现情况作了说明;8名党员干部结合各自工作情况、分析检查状况及承诺落实整改情况作了口头汇报。情况通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肯定了成绩,又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和不足,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达到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促互学、共同提高的预期目的,会中,大家发言踊跃,会议氛围友善。办公室根据与会同志提出的意见建议,共梳理归纳出各类建议意见4条,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4条。经现场统计,局党支部在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反映情况、公开承诺兑现等六方面群众综合评议结果为好;8名党员群众评议均为好。
四、存在的不足之处:
1、党支部在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方面探索
不够,创新意识不强。
2、党支部组织生活单调,形式死板。
3、个别党员对创先争优活动产生疲倦心理,以至于影响到全局创先争优活动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