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
一、教学方法设计:
讨论法、情景直观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等。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一)课前准备
教学具准备:电脑曾获奖的作品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制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让学生欣赏一些国家电脑设计和制作的四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
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
三、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四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和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通过欣赏,让学生讨论四方连续的特点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3、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忸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操作。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操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操作,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要求:用Windows里的画图板画一块花布图案。
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评出创意奖、制作奖、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请你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反思
1、在设计中体现了综合性和多样性,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了音乐,还准备在以后教学中融入电脑教学,运用计算机的绘图软件绘画。
2、运用了直观教学欣赏往届国家电脑美术作品,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和兴趣。
[分析]大嘴巴
一、教 材 分 析 大嘴巴
本课大嘴巴是一节以折纸、剪贴装� 大嘴巴其折法和折纸“东南西北”的折法完全相同,加上一步“粘合”,就成了“大嘴巴”的基本形。再通过剪、贴和添画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大嘴巴形象特征。
教材大嘴巴左页的折纸图示清晰明了,折法简单,学生一般都能自己识图制作。通过对教材右页范图的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剪贴装饰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师则需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同时鼓励学生不受表现对象本身色彩、花纹的束缚,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与众不同的作业效果。
由于本课大嘴巴从儿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有亲切感,难度不大,学生大都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做好后展示、游戏的过程中,气氛尤其热烈。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上册:09课 大嘴巴
二、教 学 目 标
*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
*培养细致、耐心和整洁的习惯。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生自己识图制作,到欣赏范图,分析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再到如何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并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教学策略设计如下:
回忆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自主表现——交流评析——游戏活动。
可从回忆“东南西北”这种玩具的角度导入新课,再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展示引导学生转换思维,认识到经过怎样的变化就可成为本课的新玩具。接着引导学生看教材左页的折叠示范图,自学折法,折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大嘴巴”的制作可分两个阶段进行:折叠和装饰。折叠阶段要求按部就班,一丝不苟。装饰阶段则以激发形象思维和大胆表现为主,不可束缚学生表现力。
在观察分析这一环节,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范品,了解剪贴、添画的装饰方法来指导学生制作。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寻求丰富的表现题材。在引导学生就如何装饰进行构思时,应突出“大嘴巴”的位置。至于学生想将之装饰成某种动物的“嘴巴”,还是人物、怪物等的“嘴巴”则不需过多干预,只是要注意抓住其形象特征。
评价环节中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参与评论。可自告奋勇上台,也可由教师或各小组集体推选上台。最后评出不同标准的“大嘴巴”,如最热情的“大嘴巴”,最特别的“大嘴巴”等。
游戏活动时,先上台表演,再由学生在台下自由表演,可分单人、双人、多人等各种说话表演形式。
作业要求:按书中折法和装饰方法制作一个“大嘴巴”,再套在手上玩一玩。
四、教 学 建 议
*本课也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如上,第二课时尝试以“东南西北”的基础形创造性折出“大嘴巴”以外不同的形象,再做简单装饰。如桌子、衣服、鱼等。
*注意保持环境清洁,纸屑要集中处理,不能随地乱扔。
(张 欣
[教案]布心小学赵爱琼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掌握玩具“大嘴巴”的折叠和装饰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大嘴巴”形象的构思及剪贴装饰。
教学准备:教师 — 示范作品、方形彩色纸
学生 — 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生表演导入新课
请几名学生手套“大嘴巴”玩具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观察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示范作品分析“大嘴巴”的制作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大嘴巴”的制作可分两部分进行。
1、 折叠 — “大嘴巴”的基本形是我们常折的“东南西北”玩具。
2、 装饰 — 根据自己构思的形象用剪贴或添画的方法装饰“大嘴巴”
三、 学习
1、 复习已学折纸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自己识图,折“大嘴巴”基本形。
2、 启发学生想象用添画和剪贴方法可将基本形装饰成什么动物形象。
四、 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制作一个有趣的“大嘴巴”。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五、 课堂小结
小结上课情况,宣布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作品展示、讲评
1、 请已完成作品的同学上台表演。
2、 学生评一评、说一说最喜欢的作品。
二、启发学生讨论:用“东南西北”的基本形还可以折什么?
欣赏用基本形折出的其他形象。(如:小狗、桌子、衣服等)
三、学生制作
四、课堂小结
评选优秀作品放艺术角展出。
表扬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小组。
[教案]友善的女巫的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第九课,是一节以折纸、剪贴装�
由于本课是从儿童熟悉的自制玩具入手,难度不大,有新切感,因此,学生大都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则只需要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就可以得到生动活泼,与众不同的作业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2、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
情感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和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剪贴、装饰“大嘴巴”
教学难点:
有创新地对“大嘴巴”进行装饰。
课程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制作好的“大嘴巴”若干,磁带录音机。
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各色蜡光纸
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取材于儿童最熟悉的折纸玩具,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强调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究已完成的作品,到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制作结束后,设计学生的展示活动,把学生自评与互评促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4分) 教师与手中的“大嘴巴”进行对话导入,学生倾听教师与“大嘴巴”的对话,欣赏教师制作的“大嘴巴”。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激发起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1、探究(4分)展示几个制作好的大嘴巴,分发给每个小组。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对分发到小组的“大嘴巴”进行研究。说一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嘴巴”的制作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2、制作(5分)放两首儿童歌曲,学生在这两首歌曲的时间内完成“大嘴巴”的基本形——即“东西南北”的折叠。
设计意图:通过限时完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为下一步装饰打好基础。
3、谈话(4分)提问:你打算怎样装饰“大嘴巴”,学生谈谈自己的打算
设计意图:在谈话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三、学生作业(15分)
1、提出作业要求
学生对前面折好的“大嘴巴”基本形进行设计、装饰。即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进行。
2、学生作业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并在作业过程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两种形式,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不同对待,面向全体,通过放音乐使较长的作业时间不至使学生感到疲劳、枯燥。
四、评价
学生自愿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欣赏。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同时在欣赏别人的作品的过程认识自身不足。
五、小结
1、清理卫生(1.5分)
2、小结(0.5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多方面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一、学情分析:
本册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较差,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记得带或带错美术工具,作品缺乏表现力,还有部分学生完成作业比较较慢,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
二、教材解析
本学期选用的是人美版第三册教材,该册教材编排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过程及其学生作品图片,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学生自学。全册共21课,活动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注重将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科内容和学科间的综合效应。便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利于教学形式及课评方式的探索、改革。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爱美、寻美、创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2、在美术游戏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各种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探索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安全地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自己或别人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绘画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3、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熟练彩笔、油画棒的表现技巧。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细致、充分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由简单的。平面折纸逐步转为立体造型,发展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措施:
1、以情导入,以趣启智,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
2、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互相学习,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努力成为学生的老师、学伴和朋友。
4、广泛利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会变的线条2课时
第二周雄伟的塔2课时
第三周捏泥巴2课时
第四周小扇子2课时
第五周漂亮的小钟表2课时
第六周下雨了2课时
第七周百变团花2课时
第八周摆花样2课时
第九周我们身边的痕迹2课时
第十周杯子的设计2课时
第十一周绘画中的节日2课时
第十二周好吃的水果2课时
第十三周刷牙2课时
第十四周茂密的花2课时
第十五周大树的故事2课时
第十六周会变的小手套2课时
第十七周动物乐园2课时
第十八周节日的装饰2课时
第十九周过春节2课时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美术教师,该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学生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 在玩中学,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6)、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 ,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
1、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童话故事中多个形象的特征、创作形式和方法,能用适合自己的表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评价的基础上学会发散思维,尝试塑造出自己喜爱的形象。
3、从积极的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受美,分析、评价美的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塑造出来。
教学准备:
猫头鹰图片、纸、铅笔、彩色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这一课当中,我们认识了钓鱼的小猫、聪明善良的九色鹿、捞月亮的猴子、找妈妈的小蝌蚪这些形象,它们是多么的生动有趣,令人难忘啊!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位森林小卫士,让我们来猜猜它是谁。全班念儿歌:圆圆月亮挂天边,勇敢卫士睁大眼。警惕四周捉田鼠,保卫森林立大功。
二、回忆脑中固有形象,唤起记忆。
你们见过猫头鹰吗?在动物园里,在电视上,在书中。谁来说说猫头鹰什么样子?出示猫头鹰图片。告知猫头鹰是一种鸟,白天睡觉,晚上出来觅食,常常站在树枝上睁着圆圆的眼睛,警惕森林中的田鼠的动静。
三、引导启发想象力,探究方法。
今天,我们就根据你见过的猫头鹰的形象,创作一幅猫头鹰的形象。
教学目标:
1、知道书信的一般格式。
2、用图文的方式给朋友或亲人写一封信。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书信的一般格式。
2、用图文的方式写信和装饰信封。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信封、彩色笔、信笺、图夹文的儿童读物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阶段
1、师问:小朋友你写过信吗?收过信吗,看过信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写信?你会写吗?小朋友,你们知道写信的一般格式吗?
2、欣赏信文,让学生讨论有几个部分:
A、(1)称呼(2)正文(3)结尾(4)具名(5)日期(6)附言
B、展示各种图文的儿童读物作品文字,请学生讨论:用画来写信与单纯用文字写成的信有什么不一样,你更希望收到怎样的信,为什么?
C、用各种简单的图形代替文字。
D、用小插图和花边进行装饰、文字的颜色可以不同。
三、发展阶段
1、展示信封,说出信封有几个项目组成
A.1、收信人邮政编码
2、收信人的姓名
3、寄信人邮政编码、地址
B.托人代交的信
收信人的地址可以不写
不贴邮票
只写上“请交”、“烦交”等字样
信封的装饰
三、作业要求
你现在最想给谁写信,想告诉他们什么?赶快行动起来,用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折叠装进信封,美化信封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教师小结,作业展示,整理学具
六、课后拓展
做一个信封,美化一下,把信放在里面,送给朋友。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书信的基本格式:
称呼、正文、结尾、具名、日期、(附言)。
三、信封的书写要点
A.1.收信人邮政编码
2、收信人的姓名
3、寄信人邮政编码、地址
B.托人代交的信
收信人的`地址可以不写
不贴邮票
只写上“请交”、“烦交”等字样
信封的装饰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教师小结,作业展示,整理学具
教学后记:
如何让学生写出一封内容丰富又美观的信呢?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创作的方法,而是通过几封信的展示,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通过看、听、说、读等活动,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让学生体验美术与文字结合的独特魅力,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积累。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实践与反思,我想我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展示全新的自我,我将与学生一起体验,一起成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了解马儿的造型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讨论,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一步的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重点难点
重点: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掌握马活泼的动态特征,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生动、形象地表现自己和马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使画面生动、丰富、充满童趣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
图片欣赏法、讲解示范法、
教具准备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播放马的视频,出示敦煌壁画《夜半逾城》,小结: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好助手。揭示课题《我和马儿在一起》
二、讲授新课:
1、欣赏画家的作品《小骑手》:生活气息很浓,具有原生态的真实美。《藏童上学图》:这幅作品画面气势凌厉,风驰电掣,笔墨、造型和气氛的营造,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地步。
2、欣赏学生作品:我们是好朋友、马儿慢些跑、给马儿喂草、比一比谁最快、
3、分析马的结构及形状;马头——大圆套小圆;脖子——梯形;马身体——大圆加半圆;四肢——长长的椭圆
4、示范画马,添画人物,涂色
三、学生绘画,教师辅导。作业要求:大胆表现自己和马儿在一起的快乐情景。
四、作品展示: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五、教师小结:本课学习了如何画马,表现力我和马儿的故事,感受了马儿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六、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画一画你和你的动物朋友发生的小故事吧!
练习作业
大胆表现自己和马儿在一起的快乐情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知花边是图形的重复廷伸;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折、剪、贴、画、印等动手能力,掌握制作技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创造意识,体验花边图案的美感;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花边图案的图形特点;
教学难点:花边的设计、应用;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花边的东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瓶子、布娃娃等)。
课时:剪刀、胶水、腊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
老师组织学生上台展示(投影)收集的各种有花边的东西。( 老师提问、学生欣赏相结合导入课程主题内容)
1你喜欢自己收集的东西吗?它漂亮吗? 引出花边具有装饰、美观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单调的物体更加美观、丰富。
2这些漂亮的花边造型选用了什么材料?
3你能发现这些漂亮的花边,这有什么样的规律。引出是图形的不断重复排列延伸的知识点,老师可适时作简单演示。
4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东西还有哪些有漂亮的花边:手帕、餐巾布、床单、布帘、衣服的衣领、袖子、热水瓶、碗、蝶、瓶子、画框、轮胎纹理等。
二、探索研究:
我们知道花边是一种向两边重复延伸的图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花边?
学生:画的、剪贴的、盖印的
老师示范:
1画:
2剪:连续图案剪法:
1.取一张长宽合适的长条纸,从中间连续对折数次成一小方形;
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要剪的纹样(纸两边的点不要剪断,一定要有物与物有连接的地方);剪掉空白处,留下色彩花纹展开为延接的图案花。
数张纸重叠剪出的单个图形(不连接)进行排列组合,也能作出漂亮的花边
三、设计制作: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形(纹样)
2、学生练习,老师适时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应用建议:
1.给自己的美术课本封面、学习园地、黑板设计一个漂亮的花边
2.在各种瓶、罐或日用器皿上进行装饰。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提高视觉感受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准备:彩笔范画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联想,初步感知。
1、出示图片:几张排列不同的“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画一画。
(1)看到这些小点点,你们想到了什么?
(2)你能用最简单的几笔添画出一个新形象吗?(蝌蚪、甲虫、西瓜……)
2、以添画的小蝌蚪为例,引导学生说一说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小小蝌蚪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
二、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指导学生观看观看书中图片,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
(1)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
(2)小蝌蚪们排好队,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
(3)突然不知从哪扔下了一颗小石子。
提问:小蝌蚪们有什么反映?它们的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畅谈构想,引发创新
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小蝌蚪们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
(1)小组间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特别的想法。
(2)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2、指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小蝌蚪聚餐、在荷塘中嬉戏。
提问:
(1)这些小朋友画的的想法特别吗?
(2)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蝌蚪,它们分别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一群小蝌蚪在,另一群小蝌蚪在,还有几只在。)
(3)你也能尝试将自己特别想法用画画的方法表现出来吗?
四、自主绘画
1、学生绘画创造表现:想一想小蝌蚪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要求:大胆想象,有趣,适当加入环境、背景。)
2、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绘画表现进行个别的指导。
五、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继续自主绘画
1、想一想小蝌蚪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要求:大胆想象,有趣,适当加入环境、背景。)
2、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绘画表现进行个别的指导。
三、作业展示,延伸
1、学生之间自由的相互展示: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的好朋友看看,讲讲你画的故事。
2、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参与。
(1)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并将自己的想法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
(2)其他学生参与,教师根据学生所说情况提问: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是怎样表现蝌蚪旅行的生动画面的?
你喜欢他的画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3)教师对学生的予以引导,并对展示的`作品从故事情节和小蝌蚪组合的有趣等方面进行肯定和适当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及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来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辨声揭题。
(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当学生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
2.回忆交流。
(1)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猫是怎样的?
(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
3.讨论分析。
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
(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的特写镜头。)
(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猫的毛色图片。)
(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4.欣赏感悟。
(1)播放《猫和老鼠》等有趣的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造型和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的表现。
5.练习体验。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
(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
6.交流评价。
(1)给自己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玩具及玩具的玩法。开阔视野,感受不同的玩具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对比的角度欣赏作品。
教学难点:
能在欣赏过程中发现功能的变化。
教学准备:
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堂常规。
二、引导阶段:
1、请小朋友们看书:这么多种玩具中,哪个最吸引你。
2、学生发言。
3、师小结:你喜欢这件玩具,是因为它哪方面比较吸引你?色彩、造型还是它的功能?请说一说。
三、发展阶段: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你们大家都喜欢的一些玩具。
1、竹龙:大家请欣赏这个玩具,看到了这个玩具,你们熟悉吗?它是山东泰安的竹玩具,由一节节的竹子串联起来的,手拿它的尾部,就可以像龙一样摇来摇去。
2、布老虎:这套玩具让我联想起小时候的美好日子,他以生动的造型表现出了老虎带给我们的多姿多彩。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在小时候经常流行的一句话:“小小布老虎,保佑我成长”,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各种各样、行行色色的玩具,那就来展示和介绍一下吧!
四、拓展:
在郊游活动中就看到的景物、建筑物、雕塑作品、交通工具等的造型,色彩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弃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2、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材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色彩的对比和应用。
2、选材的使用及色彩的调配。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各种废弃的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缎带、彩泥、颜料、画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东西你们见过吗?(师出示两个经过加工装饰的瓶子与盒子)
师:其实这两个东西很普通,我想大家一定都看过。只是因为它穿上了一件美丽的花衣裳。现在,老师就把它的花衣裳脱下来,让你们看看它的真面目。(师动手去掉其衣裳)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做“花花衣”。
二、发展阶段
1、师问: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生:将穿上花花衣的容器摆放在班级里。做成漂流瓶,让江河大海将我们的祝福带向远方。将穿上花花衣的瓶子串成风铃,挂在教室里,挂在校园的树上。
师补充:在征得学校同意之后,我们甚至可以将校园里用来种盆景、养睡莲的大缸进行包装,让它“美丽一星期”。
2、引导学生赏析教材,并讨论、交流:
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吗?课本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并就手中收集到的容器及材料,说说自己准备选用哪种方法来装饰?
生汇报
3、学生动手练习,师巡视指导。
三、收拾与整理
将装饰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适合单独放置,哪些适合组合在一起。然后将这些适合组合的作品用绳子等连接起来,稍加修饰后,将桌子上多余的材料收拾干净。
四、课后拓展
运用多种材料为多种容器进行包装。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可以用哪些方法制作“花花衣”?
2、检查上节课的作业,看看谁设计制作的“花花衣”(半成品)最漂亮。
3、学生自我展示,教师检查点评独特的设计。
4、继续制作:要求学生继�
5、作业完成,学生自评,他评,教师总结。
三、课后拓展
“花花衣”还可以穿在“谁”的身上?
教学后记:
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是本节课主要目的。构思要印什么,先想好,纸对折、在中心线的一边,画出一半的内容对印,展开根据印出来的图案看看,想一想印出的东西像什么?添画对构图缺陷的可添画补救、形象不清用添画使其具体清晰,色彩不丰富的可添画装饰美化,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第一课 流动的颜色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师示范:我用办法,让 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
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入阶段:
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吹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2、这些画和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抽象)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①要有主题,有情节。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的吹画效果,展开想象,进行添画。
2、比一比,谁的画添得巧、添得妙。
四、学生练习: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第二课 变化无穷的线条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渗透简单的构成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形体的概括能力及想象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教具学具:蜡笔、彩色笔、彩色纸及各种学习用具、磁铁教学
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粉笔)它是拿来做什么的?
学生:写字、画画等老师:对(画上一条鱼 )(出示磁铁块)这些是拿来做什么的?
学生:把东西吸住的
老师:还能做什么?可不可以也用它画画啊
学生:行或不行
老师:(示范)可以想一想办法啊(摆出一条鱼)现在老师“画”出这条鱼,像不像!
老师:(出示一张彩纸或报纸)老师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做这条鱼(可以用撕出一条鱼 展示)现在老师把这张纸变变样子,(用手撕出一条,搓成绳)也可把它当成画笔来画这条鱼,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好么!(邀请学生上来,圈出一条鱼,老师可提示,摆出鱼的形状,转折处用磁铁压住)这也是一条鱼,它用的是什么材料?
学生:纸条老师:刚才老师用了几种方法来表现这条鱼啊?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三种:画的、磁铁摆的,纸条绕的。
老师:(总结引出课题)对了,不管是画的还是摆的都可以“画”出鱼来,只要我们能够把鱼的形状抓住就可以“画”出来。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我们想要的线条,今天就让我们用变化无穷的线条(板书)来摆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启发、拓展思路
老师:看看你们手中都准备了什么材料啊,他们是不是让你觉得是可以运用的线条啊?一起来看一看。(展示学生手中现有的线形材料:短蜡笔、彩笔、长铅笔、细绳)这些线条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直硬有柔软弯曲。这么多线条!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线条创造出有趣的图形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 (示范) ,哪位同学有更好的想法?(蜡 笔)(绳子 纸条)(综合运用)粉笔、彩纸
3、欣赏书上小朋友的活动照片来拓展学生的思路:老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一看这些同学如何运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他们的画
4、布置作业:现在请大家按小组分开,讨论一下小组要做什么?老师现在出几个主题,你们选择一个或自己小组想一个(如:海底世界、动物园、太空宇宙等),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一起创造一幅美丽的图画(提醒摆放时要注意位置,材料的巧妙运用及队员的配合)
三、老师巡视辅导
鼓励学生创造出新的方法及大胆运用种材料,进行创造性和概括性的塑造图形
四、组织学生布置创作的主题,进行作品展示与评析
第三课 闪光的名字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用综合材料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2、尝试用各种材料装饰名字。
教具学具:变体美术字的作品,画册、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闪光材料、白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投影)一些明星、歌星龙飞舞凤的艺术签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生:看不懂是什么名字、龙飞凤舞有特色。师:告诉学生要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首先要让别人看得清、认得懂你的名字,(出示课题)可以让学生稍加评价,对明星艺术签名的看法、评价。(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为什会取这个名字?对自己的名字有何看法
2、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画画,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假如让你做、你有什么想法。
3、教师展示(实物投影)一些形式较为自由夸张变形的美术字作品让学生欣赏。
4、教师取班上任一学生的名字进行设计示范,学生帮老师出主意,共同设计名字。
5、设计法:
(1)笔划双勾法,后上彩色。
(2)笔划用实物代替法。
(3)部首实意,实物替代法
(4)给自己的名字添画背景或花边装饰。
6、制作法:金色材料的运用(例:彩色碎纸,闪光胶、金色鳞片、泡沫等)先将名字笔划双勾,画出名字的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满胶水,最后将这些材料均匀撒在上面,垫上一张干净的纸稍加按压之后,将纸竖起来,抖去未粘住部分,这样、名字就做好了。
7、学生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制作,运用什么方法(绘画、剪贴、撕贴)进行制作
8、作业要求:构图饱满,形式多样,色彩鲜艳。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点评作业。
四、课后拓展:
将它制作成特色的胸卡,实物(例:叶子、布、泡沫等)厚实材料拼贴,让自己的名字站起来。
第四课 有趣的彩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橡皮泥制作方法及其运用。
2、学习橡皮泥的色彩搭配。
教具学具:垫板、牙签、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导
1、作品展示老师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启发、提问学生并导入新课——“有趣的彩泥”。师:“这个小姐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橡皮泥做的。”
2、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这个“小姐姐”是老师特意用丰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老师把她请来,除了让你们欣赏橡皮泥姐姐的美丽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看看你们对橡皮泥的制作知识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这样贴出来的画美不美。她准备教给大家一个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橡皮泥贴画。待会橡皮泥姐姐还要给大家评评奖,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作师:在我们学习制作橡皮泥贴画前先来欣赏几幅贴画作品。出示范作,并结合课本的范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让学生了解橡皮泥贴画的材料特点,从构图、用色、造型、内容让学生了解每幅画的特色。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在讨论观察中发现橡皮泥贴画的技法——压、割、戳等多种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让橡皮泥贴画更丰富美丽。
2、教师示范制作并讲解贴画制作的步骤: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橡皮泥贴画《小帆船》,并归纳出贴画的步骤:
(1)橡皮泥贴画的构图设计(以向日葵为例,指出构图要考虑到画面安排、作品大小。)
(2)橡皮泥贴画的色彩搭配。
(3)橡皮泥贴画的造型设计。
三、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用橡皮泥贴画形式做出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四、教师巡回指导
主要提示橡皮泥的制作技巧和色彩搭配,并提醒、帮助学生充实作品的内容。
五、评价作业
教师组织学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赏、评价作业,评评你觉得哪幅作品比较好?为什么?说说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美的橡皮泥作品,其实啊,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可不仅仅是这些,在平时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去探索,你们就会觉得橡皮泥制作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七、布置学生收拾、整理教室卫生,美化环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法表现假日的图片和资料,提高在画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适当的夸张表现人物的动态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的愉悦心情,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
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假日生活。
教学准备
彩色水笔、油画棒、自己喜欢的假日照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展示交流
(1)了解学生的假日生活,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假日生活的图片资料
(2)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假日图片。
提问:假日总是美好的,你会怎样渡过假日?你在假日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从而确定值得表现的内容。
3、欣赏感悟。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这幅画。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的前后分别画了些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一样大小的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游乐园的图片,唤起游乐场的美好记忆,感受游乐场的`欢乐气氛。
2.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与功能,尝试用手绘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尝试用多角度表现游乐园,如游乐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游艺机外观、齐全的配套设施等,还可以通过游客的表情、动作来表现游乐场的好玩,提高造型表现力及构图能力。
3.观察、回忆、表现中体验游乐园带来的生活乐趣,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观看游乐园项目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2、探究交流
(1)讨论:你去游乐园玩过吗?游乐园里哪些游艺项目让你觉得特别好玩?师生共同回忆游乐园里有趣的游乐项目,说出逛游乐园的感受。
(2)游乐园探秘:游乐园好玩在哪里?观察:课件展示游乐园图片。思考:游乐园的好玩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①游乐园项目的多样性
②游乐设施的有趣外观: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的他们的感受。
③齐全的配套设施
④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他们的感受。
(3)小结:游乐场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造型、齐全的设施、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都可以体现出游乐场的好玩。
3、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
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探究启发
(1)观看演示短片,思考:可以怎样表现游乐园?小结:复杂的游乐设施可以用先概括、再细化的方法表现。
(2)作品欣赏、探讨。
A表现内容
①表现单一游乐项目或综合表现游乐场景。
②写实或大胆想象
B表现方法:
线描、刮画、剪贴画等多形式表现。
2、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并画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3、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2)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4、小结拓展。
(1)在生活中勇于迎接挑战,牵手快乐!
(2)拓展:小小设计师——设计新型游乐项目。
作业设计
1.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2.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并画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教学目标:
1、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
3、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并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
2、结合不同的材料,大胆的表现画面。
教具学具:
蜻蜓观赏VCD、标本、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彩色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知
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昆虫世界去认识一个朋友。”播放蜻蜓观赏VCD。
小朋友来说说这个朋友长着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小朋友想不想了解这个新朋友的更多秘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家吧!
揭示课题:蜻蜓飞飞
(二)探索新知
1、展示蜻蜓标本。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2、让学生自由提问,还想了解蜻蜓的哪些问题。师引导作答。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3、请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蜻蜓是美丽的,那你们觉得它美在哪呢?
4、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美呢?”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进行现场绘画。
5、欣赏书本范图及线描的蜻蜓绘画作品,自由讨论:“看看其他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好在哪,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三、作业设计
1、作业:请小朋友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最好。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结合不同的材料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
四、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五、总结: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师生互议)
六、课后拓展:提倡小朋友要保护蜻蜓,因为蜻蜓是专吃害虫的益虫,所以不能随意捕捉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瓶盖的造型特点,学会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废弃的瓶盖进行创作,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制作有趣的物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勤俭节约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废弃的瓶盖进行创作,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制作有趣的物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装饰画图片、相关制作材料、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朗诵歌谣,新课导入
师:小小瓶盖别丢掉,排列组合多巧妙。妙用以后就知道,变费为美真奇妙。瓶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其实我们把它巧妙地组合起来,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想一想平时我们用过之后都会把他们随手丢掉,是不是很可惜呢,今天我们将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瓶盖利用起来,引出课题《巧用瓶盖》。
(二)交流讨论,新课教学
1、师:现在大家将自己上课之前收集起来的瓶盖摆在桌上,请同学来说一下你找到的瓶盖与其他同学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瓶盖的颜色、纹理、材质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虽然大家收集的瓶盖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我们发现瓶盖都是圆形的。
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还能说出哪些圆形的事物呢?(太阳、花朵、小动物的头、电风扇、花盆等)。
3、继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些圆形的物体或物体的部分和我们带来的瓶盖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可以用瓶盖将它们做出来。
4、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手中的瓶盖来试一下,摆一摆,看看大家能有什么样的发现。说一说都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以用排列、拼贴的方法来进行制作。
(三)教师示范,加深理解
教师示范小乌龟、小蜗牛的制作方法,学生参与其中
方法一,包瓶盖、加造型、添装饰
方法二,包瓶盖、粘瓶盖、粘瓶盖、组合、加装饰
(四)实践练习,体会制作方法
1、任选题材,综合运用材料创作一瓶盖作品,创作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作业小结
1、学生自愿分享作品,并从创意、创作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以提问的形式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在父母的帮助下试一试家中其他的废旧物品还可以制作成什么艺术作品。
理由:
导入,通过朗诵歌谣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新课教学:通过对瓶盖比较、联想,使学生了解瓶盖的造型特点,同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加深了制作的愿望。
示范讲解:重点示范,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利用瓶盖的特点和制作的方法。
实践练习:创作时综合运用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创造的灵感。
展示评价:教学展示评价环节中,学生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从中体会不同的创意。
作业小结:课后让学生与父母运用其他废旧物品进行创作,这样可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勤俭节约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培养想像力和形象创造力。
2.训练学生的概括、想像、夸张和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形象的设计能力。
教具学具:图片、实物投影仪、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二、导入
1、引导讨论,创造讨论气氛。
①、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如小猫、小狗、小兔、老虎……)
②、说说没见过的动物。
(如龙、恐龙、太空怪兽……)
③、再说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
(它们身体庞大、样子凶猛……)
2、小结,揭示课题。
这些怪兽都是人们想像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创造新的怪兽形象。
三、新授
1、出示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①、这个怪兽叫什么?
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想一想,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这些动物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所以龙也会在水里游,也会在地上跑,它还会在天上腾云驾雾呢!
四、学生作业
原来怪兽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如果让你来创造一个怪兽形象,能不能让大家更惊奇?好好想一想,大胆试试看。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受真实物象局限。
2、创造出来的怪兽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作业点评。(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用综合材料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2、尝试用各种材料装饰名字。
教具学具:变体美术字的作品,画册、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闪光材料、白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投影)一些明星、歌星龙飞舞凤的艺术签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生:看不懂是什么名字、龙飞凤舞有特色。师:告诉学生要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首先要让别人看得清、认得懂你的名字,(出示课题)可以让学生稍加评价,对明星艺术签名的看法、评价。(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为什会取这个名字?对自己的名字有何看法
2、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画画,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假如让你做、你有什么想法。
3、教师展示(实物投影)一些形式较为自由夸张变形的美术字作品让学生欣赏。
4、教师取班上任一学生的名字进行设计示范,学生帮老师出主意,共同设计名字。
5、设计法:(1)笔划双勾法,后上彩色。(2)笔划用实物代替法。(3)部首实意,实物替代法(4)给自己的名字添画背景或花边装饰。
6、制作法:金色材料的运用(例:彩色碎纸,闪光胶、金色鳞片、泡沫等)先将名字笔划双勾,画出名字的'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满胶水,最后将这些材料均匀撒在上面,垫上一张干净的纸稍加按压之后,将纸竖起来,抖去未粘住部分,这样、名字就做好了。
7、学生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制作,运用什么方法(绘画、剪贴、撕贴)进行制作
8、作业要求:构图饱满,形式多样,色彩鲜艳。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点评作业。
四、课后拓展:
将它制作成特色的胸卡,实物(例:叶子、布、泡沫等)厚实材料拼贴,让自己的名字站起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橡皮泥制作方法及其运用。
2、学习橡皮泥的色彩搭配。
教具学具:垫板、牙签、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导
1、作品展示老师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启发、提问学生并导入新课——“有趣的彩泥”。师:“这个小姐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橡皮泥做的。”
2、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这个“小姐姐”是老师特意用丰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老师把她请来,除了让你们欣赏橡皮泥姐姐的美丽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看看你们对橡皮泥的制作知识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这样贴出来的画美不美。她准备教给大家一个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橡皮泥贴画。待会橡皮泥姐姐还要给大家评评奖,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作师:在我们学习制作橡皮泥贴画前先来欣赏几幅贴画作品。出示范作,并结合课本的范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让学生了解橡皮泥贴画的材料特点,从构图、用色、造型、内容让学生了解每幅画的特色。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在讨论观察中发现橡皮泥贴画的技法——压、割、戳等多种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让橡皮泥贴画更丰富美丽。
2、教师示范制作并讲解贴画制作的步骤: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橡皮泥贴画《小帆船》,并归纳出贴画的步骤:(1)橡皮泥贴画的构图设计(以向日葵为例,指出构图要考虑到画面安排、作品大小。)(2)橡皮泥贴画的色彩搭配。(3)橡皮泥贴画的造型设计。
三、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用橡皮泥贴画形式做出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四、教师巡回指导
主要提示橡皮泥的制作技巧和色彩搭配,并提醒、帮助学生充实作品的内容。
五、评价作业
教师组织学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赏、评价作业,评评你觉得哪幅作品比较好?为什么?说说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美的橡皮泥作品,其实啊,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可不仅仅是这些,在平时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去探索,你们就会觉得橡皮泥制作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七、布置学生收拾、整理教室卫生,美化环境。
教学目标:
观察老人和儿童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不同特征。
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老人和儿童不同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画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征。
课前准备:
有关照片,绘画工具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你的家里有老人吗?有比你更小的儿童吗?
2、在生活中,老人和儿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朋友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
3、说一说你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二、欣赏照片:
1、介绍照片中的人物身份。
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
儿童像幼芽一样稚嫩。
朝阳、夕阳各有各的灿烂。
从儿童到老人,展示了生命的。历程。
2、通过观察照片,说说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外貌、动作和神态。
三、作品赏析:
1、《我的外公》
2、《我爱爷爷》
3、《晒太阳的老太太》
四、指导绘画;
1、老人的外形特征:布满皱纹的脸,眼角的鱼尾纹,慈祥的微笑。
2、儿童的外形特征:圆润的脸,有神的大眼睛,爱笑的表情。
3、可以画成有情节的故事画:
(1)构思故事情节
(2)勾画轮廓
(3)完稿后作色
五、学生作画:
六、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利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老人和儿童外貌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老人和儿童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不同特征。
课前准备:各种制作工具。
教学内容:
一、分析与观察:
1、看实物教具:
2、这些老人和儿童的小雕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这些漂亮的手工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二、欣赏范作:
1、《老人和儿童》,维格兰德,挪威雕塑师
2、青铜小人,汉代
3、《快乐的老爷爷》
三、欣赏身边同学的优秀作品:
1、以陶土、黏土作品为主。
2、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四、学习小雕塑的制作方法:
1、选择合适的陶土或黏土
2、也可以选用橡皮泥。
3、用搓、捏、揉等方法,借用各种小工具,制作老人和儿童的雕塑。=
五、学习手工的制作方法:
1、彩纸贴画
2、纸浮雕
3、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综合制作。
六、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七、学会自评、互评作品:
1、是否表现出老人和儿童的外形、动作、神态等特征?
2、作品是否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