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论文范文3000字(优秀9篇)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汽修论文范文3000字(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汽修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汽车维修;课程体系;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95-01

近年来,虽然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仍存在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职业学校必须深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不足。目前,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教学分段排列;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

2.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现行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受机械类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维修有关的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电工与工业电子学》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大量课时浪费在毕业后应用机会很少的知识上,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汽车运输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下降,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在不断扩大,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育应主要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兼顾汽车运输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需求。

1.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市场出发,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宽基础、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同时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重组,将其变为必修专业课和数个专门化方向的选修专业课。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般专业能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英语阅读能力、汽车驾驶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是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

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增加学生就业前的专门化实训,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获得在与汽车有关的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而且就业时可以顺利顶岗工作。

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把选修专业课按多个专门化方向分为多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专门方向,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其他的专门化模块,例如: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行驶安全系维修、车身电气设备维修等模块,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目前,汽车制造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职业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实际训练,就不可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3.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在主要汽车维修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汽修维修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总之,新的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廖颂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2]陈红阳。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1).

汽修论文范文字 篇2

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汽车修理工”和“参照国家职业标准:钳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方式,建立以动手能力考核为主。突出平时学习、理论与实习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制度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不仅弹性大、成份复杂,而且面对的考核对象具有多样性特点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此多重性、多元化评价会更贴近实际评价标准不仅要看学生的实训报告等实践教学文件,更要注重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的表现,将成绩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阶段测评与最终考评相结合,采取情景模拟考核、完成项目任务、设计产品等方式。

总之,实习适应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预期;作为课堂教学有益补充是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我以后的课堂教学,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汽修论文范文字 篇3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贴近企业需求,缩短了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可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毕业生可以“零距离”上岗。我们可以聘请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有关课题研究,以利于学院及时将最先进的技术纳入课堂,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改进学校的培养内容和方式。同时,学院也可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将企业作为学院的实训基地,以弥补学院实习条件的不足;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便毕业后马上就可以上岗。

汽车维修已步入高科技领域,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维修技术人才是技工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技工院校应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断提升自我,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真正成为现代汽修“金蓝领”培训的摇篮,为我国汽修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发展民族职业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2012年西藏劳动力结构产值与GDP结构看,西藏仍然处于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型的初级阶段。传统农牧业经济中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区“普九”已基本完成,全区每年初中毕业生近50000人,除升入高中的学生外,还有74%左右的学生将成为潜在的中职生源。如何把剩余劳动力和潜在的中职生源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作为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和初、中级技能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在西藏日益彰显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鉴于中职教育对农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国家和自治区不断加大对中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对中职学生的资助体系也不断完善,并实行免费和生活补助政策。近年来,中职教育在西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却面临教育质量低下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校学业成绩低、就业率低、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认可度不高,与之相反的是西藏中职学生却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

基于对西藏中职教育发展现状的田野考查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研究认为,上述质量困境的根源在于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育未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使教育内容设计、方法选择、教师配置、专业设置、评价标准等都没有很好照顾民族传统文化和区域经济文化类型的差异,致使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西藏中职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在具有工具理性的科层制的学校里,用统一的教育模式来塑造学生,学校教育没有从人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关注教育本身、以及教育背后要发展的人性是什么。故本研究借鉴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及其相互契合的理论模式,构建了解释性理论框架。首先,在价值理性层面,学校的教育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情感因素、民族习俗等方面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对以书本和机器承载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兴趣,影响教育效果;其次,在工具理性层面,学校提供的教育使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为今后的生存支撑一片天地,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学校教育只有在价值层面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工具层面满足学生的生存需求,才能走出中职教育的困境。据此,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1)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选取了山南职校、日喀则职校、昌都职校以及堆龙德庆县职教中心、浪卡子县职教中心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样调查;(2)对学生、教师、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度访谈,同时对部分样本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参与式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西藏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和深层原因。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动机,原因无疑出在学习过程中。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不影响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是学生的宗教信仰、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材内容、专业设置等因素。采用回归分析法,以学习动机为因变量,宗教信仰程度、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和专业设置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这些因素能够显著的影响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起到启动、维持和监控的作用,虽然各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动机,但从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低年级的学生刚入职校,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但学校提供的教育与他们的需求不适应,没有考虑学生的文化差异,而是用统一的培养模式来塑造学生,学生因对学校教育安排不适应,导致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高,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降低了学习的动机。即便如此,学生还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动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提供的教育能适应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实证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在价值层面没有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工具层面没有满足学生的生存需求;本土化的西藏中职教育应是适应当地人文环境、经济文化类型从而满足上述两方面需求的教育。

(2)西藏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动机,但学习结果不理想,表现为学业成绩低、就业率低等,原因无疑出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育没有满足学生教育需求,教育内容设计、方法选择、教师配置、评价标准等没有很好照顾文化差异,学校提供的教育没有充分吸收、契合民族传统文化与区域经济文化类型,本土化不理想。

(3)在西藏特殊的人文环境中,西藏中职教育本土化的导向选择首先要以西藏人民的福祉为本,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在此基础上才去讨论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否则,不顾及民族文化传统意识,不关注教育本身以及教育背后要发展的人性是什么,而是一味的追求为经济发展做贡献,那么西藏中职教育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困境就不能避免。

(4)西藏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材内容、专业设置等因素相关。因此,西藏中职教育本土化问题的解决要在价值层面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在工具层面满足学生的生存需求,并使二者实现有机的契合,才能走出中职教育的困境。

本研究的可能贡献在于:

一是运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契合的理论模式解析西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本土化问题。

二是对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证明了西藏中职教育要本土化,教育内容设计、方法选择、教师配置、专业设置、评价标准等就要契合民族传统文化和区域经济文化类型。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XXX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论文凝聚着他的血汗,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这三年来感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的老师对我专业思维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他们在学业上的心细指导为我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像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特别是我的班主任吴廷川老师,虽然他不是我的专业老师,但是在这三年来,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给予我鼓舞与关怀让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时候,“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对吴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此向吴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这三年来我的朋友以及汽修班的四十多位同学对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三年来我们真心相待,和睦共处,不是兄弟胜是兄弟!正是一路上有你们我的求学生涯才不会感到孤独,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希望你们有好的前途,失败不要灰心,你的背后还有汽修班这个大家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生我养我,纵有三世也无法回报你们,要离开你们出去工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们平安健康,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会好好工作回报社会的。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感恩之余,诚恳地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我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谨以此致谢。

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就必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汽车维修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这既是对学生要求,也是对教师要求。为此,必须重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汽修毕业论文 篇4

关键词:汽车毕业生就业汽车专业人才

汽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从1886年发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汽车已变成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产品,汽车制造工业涉及众多的工业门类,是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发展及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扩大。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 在此社会背景下,若培养出一批真正懂理论、懂技术的汽车专业人才,则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学生加以引导,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汽车市场的后续人才。因此为更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北京市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各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关注行业和企业需要,从而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我院机电工程系组织有关教师按照2010学年教学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汽车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培养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为切入点,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1 我汽车行业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增长迅速,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产量突破200万辆,产销量分别达到206.9万辆、208.6万辆;2002年突破300万辆,产销量分别为328.68万辆、327.15万辆;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产量达445万辆,保有量2421万辆。在2002年我国汽车快速增长38%的基础上,2003年我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增长36%和80%。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07.05万辆、507.1万辆,在2003年的基础上继续以14%的速度增长。200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570.77万辆、575.8万辆,产销增长率分别达到12.56%、13.54%。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727.97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年汽车消费量721.6万辆,比上年增长25.1%,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08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1%和6.70%。与此相对应的汽车行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史性地突破了1800万辆,继2009年后,再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图1),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增加了约8.9倍。

图1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量增长状况

2008年,我国进入汽车服务市场一个快速增长期,汽车服务产业已经进入中国国民经济主流,成为一个战略性支柱行业。目前中国市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城市有车族群对汽车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旺盛。2010年我国将形成规模达1~1.5亿万元庞大的汽车服务市场。如国内汽车租赁市场到2007年已拥有5000多家租赁企业;我国汽车保险业已经稳居产险业第一大险种;全国4S店发展迅猛,到2008年上半年已经达到7644家(图2),如此数量在世界首屈一指(),并且每年正以1.5%的数量递增。

单位:家

图22005年和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4S店数量对比情况

(摘自中商情报网: 2009-2010年中国汽车4S店市场深度分析及战略咨询报告)

根据上汽集团统计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2015年总值预测为14 620亿人民币,其中整车厂占63%,批发占5%,储运占1%,零售占7%,旧车销售占4%,零件占3%,大修占5%,快修占3%,租赁占5%,融资占4%。汽车售后服务业合计约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3强,约有5400亿元的市场规模,汽车服务业的成长性良好。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潜力与外部发展环境问题研究》报告,基于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趋势,对中国未来10年中,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状况预测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2003年汽车市场增长状况的预测结果(单位:需求量/万辆、增长率%)

年份

家用轿车保有量

家用轿车需求量

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率

轿车总保有量

轿车总需求量

轿车需求增长率

汽车总保有量

汽车总需求量

汽车需求量增长率

2010

2344

501

14

3039

589

13

5938

937

9

2015

5020

913

12

5998

1030

11

9633

1352

7

2020

9476

1584

12

10804

1727

10

14509

1890

7

北京作为国内最早启动私家车消费的城市,在过去10年间,北京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在2003年8月、2007年5月和2009年12月,北京汽车保有量相继突破200万、300万和400万辆大关,百万级的增长用时分别为6年半、3年零9个月和两年半。目前北京地区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10年底,已突破480万辆,2011年,预计达到500万辆?,见图3。北京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29.33辆,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汽车服务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

图3近几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增长状况(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

2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与需求分析

2.1 近年来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就业情况

为更好的了解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生共计120余人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8份。具体状况分布见图3至图7所示。

2.1.1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从图中看出,就业率(包括自己创业与继续上学深造)已到达96.3%。

图4 学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情况

2.1.2 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

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见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约有51.9%的学生是通过学校专场招聘会找到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学校专场招聘会的力度。

图5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分布图

2.1.3 学生的后续专业分布

在5.6%的创业学生中,对他们的后续专业进行了调查,见图6所示。

从图中看出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占14% ,在教学过程还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备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A. 有直接关系B. 有间接关系 C. 毫无关系

图6创业学生后续专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分布图

在16.7%的继续上学深造学生中,对他们的后续专业进行了调查,见图7所示。

从图中看出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系占95% ,在教学过程还应注意加强专业课及其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备学生有更深远的学习潜力。

图7继续上学深造学生的后续专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分布图

2.1.4 学生就业岗位分布

图8为机电系两届毕业生在企业中就业岗位的调研。

从图中可以看出 ,从事汽车销售的学生最多,占31.7%;其次是从事其他管理类,占27%;从事机电维修的学生占到比例25.5%,从事汽车保险的学生占到13%。

图8机电系两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图

2.2 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现代汽车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产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企业对毕业生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中也同时感受到了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2.2.1 掌握必备专业知识

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2.2 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

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2.2.3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3 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设想

在我院调研了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现代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办学单位,与各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针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汽车专业建设调研,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为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的设想。

3.1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以“双证”为核心,制定培养计划,加强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的能力培养要求,由“双师型”素质教师指导,运用“双师型”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学习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实验室设备、仪器、场地等实训条件应进一步加强

随着近几年招生量的增加,学生人均实训学时、场地面积与前几年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作为机、电、液整体控制的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要不断引进新型、新仪器。同时,大量学生进行实训,正常消耗、损耗也随之增加。所以,应不断加强汽车专业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

3.3 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要不断的选派一定数量具有相当基础的教师到一线迸行学习、锻炼。同时,要经常邀请行业知名专家来学校讲课,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与行业接轨,紧跟时展。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该专业进行剖析,从教学方法、实训条件、教学团队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改进,为培养高质量的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繁荣我国汽车服务市场、提升行业人才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映红。国外典型高职教育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文教资料,2011,(12):138-139.

汽修论文范文字 篇5

(一)教学理念陈旧,对汽修专业实习教学缺乏重视

中专院校主要以学生技术的掌握为主,在教学的同时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在此基础上,一些中专院校在开展教学的同时,对于理论教学过于重视,反而忽视教学实践,导致学生在汽修专业技术掌握方面缺乏实践,由此造成中专院校中对汽修专业教学的不够重视。

(二)实习内容和实践方向缺乏关联性

就现阶段学校对于汽修人才的培养方向,可以发现中专院校在汽修专业课程设置上一直是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没有对汽修专业实习内容进行明确,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缺乏具体实践方向,导致在实习过程中的实习内容与实践方向缺乏关联性,对于学生的发展及未来就业都存在一定限制。

(三)汽修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设施缺乏完善

因为社会等方面原因,一此中专院校的汽修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比较陈旧,相关实习设施比较破旧,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缺乏相关投资、因为中专院校中对于实习基地长时间缺乏昔理,造成实习基地中的相关设施建设缺乏完善,严重制约学生汽修技术的提高。

汽修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汽车制造 装配 人才需求 专业建设

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经济建设的发展,使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接轨,本专业教师利用2011年暑假的时间进行了一次专业调研,主要走访了桂林、柳州、南宁等地的汽车生产制造与销售服务企业,对企业的需求动态有一个清晰的跟踪了解。

一、调研目的与对象

(一)调研目的

高职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汽车制造与维修服务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汽修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学生专业与就业指导等提供依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调研时间:2011年8月1日~5日

调研地点:柳州工程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玉柴集团、桂林各大汽车4S店、柳州各主要汽车4S店

调研对象:往届毕业生、企业领导、技术主管、车间员工、服务顾问等。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座谈、现场考察、毕业生反馈等相结合的方式。

(二)调研内容

1.产业背景调研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06.19万辆和1826.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37%和32.44%,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为915.60万辆、932.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35%。2011年全年汽车产销量预计会在2100万~2200万辆之间。增幅在20%~25%左右。

自从国家确定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后,汽车生产与售后服务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经过多年来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过去一度的“散、乱、差”的局面,通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的格局。世界汽车的六大集团(通用、福特、丰田、大众、DC戴一克、雷诺)和三大公司(BMW宝马、本田、PSA标致一雪铁龙)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汽车市场,极大地加快了汽车的技术进步。汽车品牌与类别的增加、汽车结构与制造装配技术的更新、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等都非常快速。由于生产实际的巨大变化,用人部门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随之改变。

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对汽车专业的人才要求,我系的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力求贴近企业的需求。尽管如此,与国内汽车生产行业的发展的速度相比,加上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教学场地、设备欠缺、教学内容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还不能很好地符合企业上岗的要求,等等。为了加快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有必要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专业的调研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人才需求调研

通过对以上汽车相关生产制造企业、售后服务企业的用人需求情况分析发现。在未来五年内,区内不同规模的汽车企业都表现出了对于高职层次技术工人的迫切需求,这说明部分岗位的技术需求缺口还是非常大的。在所调研的9个加工制造类技术工种中,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需求量最大,最近五年计划招聘接近3500人。这表明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汽车相关联的多种配套专业也获得长足发展,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通过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的发现,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学历要求还是呈现递增的趋势,对本科及以上的需求量大概为11%,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岗位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比较青睐,占到40%左右。有四成以上的岗位是面向高职学生,一些以往用中职学历的毕业生的岗位,也开始使用离职的毕业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如驾驶技能、钳工技能、焊工技能、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等。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要求人才具备的技能和我们的培养方向是吻合的。调查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团对合作意识。有90%的单位就明确希望他们的员工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职业道德及热爱本企业,敬业爱岗的精神,有70%和47%的单位对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有较高的要求。

三、调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汽车制造与装配企业从业人员的数量、总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具有较好现代汽车制造与生产专业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相对缺乏。未来几年内,区内汽车制造及售后服务行业需要大量高职层次的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未来有好的发展前景。

此外,目前各大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2.建议

(1)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以产学结合为目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借骨干院校建设的东风。增加实训设备投八,寻找新的增长点。主动出击,加强区内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等的校企合作联系,开发校外实习基地。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

引进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教师,要求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有硕士以上学历,同时,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到校任兼课老师。

(4)以“行动导向”为指导加大本专业教学改革

加大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汽修毕业论文 篇7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目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

近年来,虽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仍存在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目前,我国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另外,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而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考虑较少,灵活性较小,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现有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课程设置受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有关的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电工与工业电子学》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大量课时浪费在毕业后应用机会很少的知识上,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缺乏弹性,选修课程少,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相对固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缺乏快速的应对措施,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专业建设极为不利。

教学内容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本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之中,甚至在载重汽车上,也采用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但是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另外,汽车维修作业中的车身修复技术,钣金与喷漆技术则根本没有涉及。这些情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

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设备、模拟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维修设备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另外,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数量从事汽车检测、汽车及其零配件的销售、汽车维修及其附属设备的销售、汽车保险等工作。学生的就业面已从原来的汽车运输、汽车维修,拓展到汽车出厂后的所有需要汽车专门知识的领域。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原则

转变高职人才教育观念,强调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切实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知识单一、能力单一的局面,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过分强调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能力为本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除了培养专业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从封闭性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制,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把教育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评估、保险、销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总体来说,汽车运输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下降,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在不断扩大,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应主要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兼顾汽车运输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需求。

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目前汽车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实际训练,就不可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在主要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总之,新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剑,包昆容。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2,(7):38-40.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 篇8

(一)“汽车营销”学科交叉性较强,课程体系难以确定。“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很强,需要从业人员既懂“营销”又懂“汽车”。因此,各大高职高专院校,有的把该专业放到经济、管理类院系下,以经管类课程为主,汽车知识类课程为辅;有的将该专业放到汽车类院系下,以汽车知识为主,营销类课程为辅。根据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汽车营销”类专业上升到本科层次,又面临着学生是拿管理学学士,还是工学学士的问题。如果拿管理学学士,就要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主,汽车知识课程为辅。如果拿工学学士,就要以汽车课程为主,市场营销课程为辅,还要开设一定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所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很好地针对市场进行汽车营销。(二)缺少具有应用型、复合型、双师型等素质的汽车营销专业教师。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师队伍构成有以下几种:1.其他专业转岗教师。这部分教师虽然有较深的理论基础,但缺少汽车与服务方面的系统知识,基本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2.汽车类专业教师。这部分教师对汽车制造、设计及维修等方面有着整体的认识,但缺少如汽车营销、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汽车保险、汽车金融等经管类方面的交叉学科知识,驾驭和胜任整个汽车服务工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3.该领域其他著名高校的外聘兼职教授。该领域的教师理论和科研水平较高,虽然能够提高该领域专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并能扩大师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但缺少参与热情,不能作为教学的主力。4.汽车服务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师生提高实践能力,但由于企业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差异,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并且人员数量不多。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该专业发展的一大紧要问题,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基本满足了“量”的要求,但在“质”上还相差甚远,特别是复合型、技能型的专业高素质教师更是捉襟见肘,培养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高素质汽服人才还任重道远。(三)实践手段。大多数学校汽车学院的实践、实验设施建设集中在汽车设计、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维修等方面,而“汽车服务”方面的实践、实验设施建设滞后,存在相当大的空白,大部分仅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四)校企合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岗位群主要集中在汽车“后市场”,如:汽车销售企业、汽车维修企业、保险公司、汽车服务培训机构、市场调研机构等。此类企业(保险公司除外)在人力资本方面都有如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数企业在招聘季时,毕业生需求量较少。二是管理结构较扁平,一般是三层结构:总经理、部门经理、员工。毕业生在本公司的上升空间小、上升途径窄。三是人力资本使用追求短平快,希望毕业生来了后就能产生效益,不太愿意花较大精力培养人才。这些现状都导致企业对与学校合作的兴趣不大,使很多学校提出的“双元式教学”、“工学结合”等校企合作项目流于形式,最多是接纳教师观摩学习。顶岗都很难做得到。(五)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学生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比较盲目,大多数学生对所选专业完全没有兴趣。笔者曾经做过调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因为兴趣而选择汽车专业的不足10%,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

二、应用型本科汽车营销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一)缺少高素质一线汽车营销人才。国内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客户的需求越来愈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等现状,使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二)具有“交叉性”知识体系的复合型汽车营销管理人才将更加重要。优秀的汽车营销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汽车方面、管理方面、市场营销方面及战略管理方面等综合知识及技能。(三)汽车营销相关产业将会迅速发展。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汽车营销人才的频繁流动将使汽车市场出现大量相关服务,如汽车营销大学教育、培训、汽车营销咨询、第三方调查等。

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营销方向培养方案框架

(一)培养方案框架设计原则。充分考虑该专业只要岗位群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加大应用型课程比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注意工作技能与理论方法的结合。充分考虑营销、管理类课程在汽车工程学院的定位,注意与学院其他学科方向的协同交叉培养。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充分考虑该专业有实质性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的困难,积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水平,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模拟场景教学,尽可能让学生在校内获取一定的实践经验。充分考虑已有师资和意向引入师资的研究方向,完善综合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积极落实相关课程知识体系的模块和内容建设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贯穿兴趣培养类的课程,积极提高学生去汽车产业的兴趣,实现主动学习。(二)培养框架。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交叉复合创新型汽车营销人才。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应由三方面组成:汽车工程;宏观的汽车产业经济学和微观的汽车营销学;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基于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体系,将该专业课程分为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分三个层次。具体如下:1.汽车工程模块。专业课有: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电控技术等。专业特色课有:汽车营销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汽车文化、汽车养护与美容等两门汽车工程模块的方向课程。2.汽车营销模块。专业课有: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学;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数据分析与仿真;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其中:汽车营销学课程内容涉及产品战略、产品营销、活动策划等;汽车数据分析与仿真课程内容涉及运筹最优化建模、产业经济和调查数据分析方法、常见数据分析和系统仿真软件应用。专业特色课有:商务与礼仪;汽车服务接待;汽车消费心理学;汽车选购与保养;二手车鉴定与估价;汽车租赁与物流。3.兴趣培养课程。经典汽车赏析;赛车与汽车赛事;汽车改装;汽车驾驶等。兴趣培养课程从第三学期开始到第六学期,每学期一门。课程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汽车的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体系,通过专业课程设计、实践与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

汽修论文范文字 篇9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在经济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工业上,汽车产业发展更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已经不可逆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逐渐更新,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汽车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因此,我们不仅要不断研制性能优良的汽车,也要借助维护和修理水平的提高来恢复其技术状况[1]。据调查研究在汽车所有故障中“三漏”( 漏水、漏油和漏气)占10%左右。“三漏”看似平常,不值一提,然而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正常使用以及汽车发动机的外观洁净程度,甚至有时还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所以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维修过程中,我们都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方法进行,严格控制“三漏”现象的发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