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是每个人都要重视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分享的浅谈思想教育的论文【最新9篇】,欢迎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向综合型,创造型发展。这就向我们学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进行素质教育,即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把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大家谈”上,只为学生取得高分数而教学。结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与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怎样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对小学教学素质教育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要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比过去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视思想的渗透,更重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更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从小给学生打好学习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方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南针
“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不少的'教师只重视的教学,凡是考试需要的就认真地学习,
且不惜加班加码;不需要考的内容就不学习;教师在课堂忙于讲课,学生课后忙于作业,师生把精力花在无限制的重复性的练习和复习上,为的就是为期考争个高分,争个好名次。这样的教育方法,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无视学生个性特长和个别差异,学生只被当作被动接受数学概念、规律等结论的容器。这样的状况,师生的心理压力很大,身心都十分的疲惫。以上的状况说明,改革数学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应把“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
三、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小学课堂教学是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而素质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因此,我们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
1、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观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独立思考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通过自己的动脑劳动获取的知识越多,他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强,他的智力就发展越好。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之一就是逐步使学生学会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进观察与思考。因此,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思考的,教师不能代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表述的尽量让学生操作与表述。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把学生的操作与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全过程,必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必定取得好效果。由此看出:实践操作活动是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弄懂他们不易弄懂问题的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表现。
3、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件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带有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要想把教学搞好,就得以趣、以奇、以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思维境界,很注意结合实际,提出大多数学生认为与学习内容不大关系而实质联系紧密的问题,引导学生极大兴趣,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变成积极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求知欲,教学效果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通过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电化教学手段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学得轻松愉快,主动热情,越学越有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学。另一方面,我们教师还要在了解学生已有兴趣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们兴趣,使他们的兴趣向广博、稳定而有中心的方向转化。这样,才为我们进行数学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四、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密切关系。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作业或考试中粗枝大叶,看错、抄错、写错、漏字等情况屡见不鲜,贪快不求好也习以为常。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而造成错误的。这类学生解答这么简单的题目还造成错误,可以断言,这类学生的学习素质是很差的。也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重视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五)特别地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实施小学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根本,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于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广泛,因此,值得我们教师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此外,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的教研活动和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及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关键。
《浅谈加强思想教育》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要实现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重要任务,必须正确认识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特点,把握政治思想教育的根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教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所肩负的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优良的品质。思想教育工作应体现在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1 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教育是课堂管理者经常运用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管理方式。思想教育方法强调的是:人是理性的,人的思想能够客观正确地反映真理。只要使正确思想深入人心,就可以激发人的正确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思想教育方法的实质就是用正确的、先进的、科学的认识和观念来改变被管理者的思想,规范被管理者的行为,实现课堂管理的目标。总之,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思想教育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其他管理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思想教育的地位。
1.1.1 思想教育是实现课堂管理目标的内在动力。课堂管理的实质就是“育人”,而其根本目标就是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并付诸行动。它是从被管理者的思想入手,激发的是被管理者的内在动机。再辅之以外部条件,以改变其不正确的思想(认识、观念等),形成正确的思想,从而支配被管理者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1.2 思想教育方法是顺利完成课堂管理任务的重要途径。课堂管理的任务广泛而且针对性强。具体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指导学生各科知识、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等。这些任务的完成必须从被管理者的思想入手,如把品德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任务、班级管理的目标之一。思想教育方法的广泛适用性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要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顺利完成课堂管理任务,只有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真正使学生了解课堂管理任务,明确课堂管理目标,实现由“要他做”向“他要做”的转变,没有思想教育是实现不了的,离开思想教育方法就会是一句空话。因而,思想教育是完成课堂管理任务的重要途径,思想教育方法是实现课堂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
1.1.3 思想教育方法是其他管理方法的基础,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思想教育方法是课堂管理者经常运用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方法。这是由课堂管理的实质决定的。管理就是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就是要使学生达到社会要求的规格。另一方面,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和可塑性。运用思想教育方法,关键在于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体现课堂管理的目标要求。学生是受教育者,肯定会有错误的思想认识、不良的行为习惯,思想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思想。其次,思想教育方法既可以运用于面向全体的管理,也可以运用于面向个体的管理;既可以运用于面向全过程的管理,也可以运用于针对某个问题的管理。因而,思想教育方法是课堂管理最直接、最主要的方法。
1.2 思想教育的作用。
思想教育在课堂管理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它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2.1 思想教育具有保证作用。首先,运用思想教育方法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面宣传和落实。具体表现在对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拥护和热爱上。
其次,运用思想教育方法能保证学生坚持神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不动摇。通过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启发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抵御任何敌对势力和西方反动思潮的冲击。
1.2.2 思想教育具有规范作用。思想教育能够规范人的思想,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和观念,怎样形成正确的思想,进而提高精神境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是非、真假、善恶、荣辱等,确立正确的判断标准。思想教育工作够规范人的行为。行为是思想的反映,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可能导致什么样的行为。规范人的思想最终落实在规范人的行为上。行为是管理结果的体现,不能付诸行动的思想是缺乏活力的。
1.2.3 思想教育具有激励作用。思想教育可以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管理,各项任务的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要善于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恰当运用思想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其机理作用,把学生的满腔热情调动起来,并且引导到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1.2.4 思想教育具有协调和凝聚作用。运用思想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是课堂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同学间如果没有沟通,就会产生误解、冷漠,出现勾心斗角的现象。如果班集体缺乏理解和共识,就会大大消弱战斗力,就会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运用思想教育方法可以很好地协调个人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运用思想教育方法,就会统一看法和认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获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让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2 课堂管理中思想教育的几种方式
2.1 周会
中小学一般每周都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以班为单位召开会议。习惯上称为周会,也称为班会。由于周会的显效性比较强,因而就被很多学校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周会的特点如下。
2.1.1 计划性。组织周会要有计划。首先,班主任应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班主任工作计划对一个学期的周会在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和方法和步骤上做出总体设计、总体安排。同时注意在实施计划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尽量避免周会的随意性。
2.1.2 目的性。每次周会都有明确的目的。根据总体安排,每次主要解决一两个问题,并且在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周会的教育效果。
2.1.3 灵活性。周会在时间上比较稳定,但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却灵活多样,可以收看国内外形势报道,可以收听英模人物事迹报告,也可以进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小结。
2.1.4 参与性。尽量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周会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让周会的召开过程成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和能力培养的过程。
2.2 专题讨论会。专题讨论会是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或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倾向性问题,从进行自我教育的愿望出发而不定期限组织的一种课堂管理方法。
2.2.1 专题的确定。专题的确定至少要符合以下要求:要紧扣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结合课堂管理目标;要针对大多数学生的行为。
2.2.2 专题讨论会的准备。专题确定仅仅是讨论会的一半,为了达到讨论会的目的,应当提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要引导学生广泛搜集资料,人人准备好发言稿;要有目的地培养重点发言人;要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定讨论会主持人,注意性别的搭配、能力的互补;要指导主持人拟定会的程序、效果是检验专题讨论会成功与否的标准。要对讨论会的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就要注意采取各种方式获取反馈信息。
2.3 系列讲座。系列讲座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量。如保健、防火、自我保护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科普知识,如环境保护、自然灾害、航空航天等方面的知识;
2.4 典型示范。典型示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办法。典型示范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是学校进行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中国的未来更加富裕和强大,就要靠这些新一代的接班人,他们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科学与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1)。
[2] 袁艳容。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3] 刘迎。 学校德育管理的实践和思考。(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两棵树》的故事虽小,但意味深长,现实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原形’,从中我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做事都不能急于求成,打好基础,认真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取得成功……这是近日小河所开展第六期员工思想教育活动时一名普通职工的发言。
为了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教育,使员工立足岗位实现全面发展,正确引导员工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长期以来,小河所不断创新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建立员工思想教育长效机制,以听故事、谈感想活动为切入点,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激活员工工作热情。
自去年5月份以来,小河所以读一个故事、谈一次体会、写一篇心得的形式先后共开展了六期员工思想教育活动,一改以往领导说、员工听的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方式,让员工围绕哲理故事,自发的就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做人的品质、做事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讨论发言。
为保证员工思想教育活动达到理想效果,在每次开展活动前,管理所会结合近期员工思想和工作上的不良势头,有针对性的选择公布一个短小精悍的职业哲理故事,要求员工围绕故事提前做好发言准备,让每位员工在员工大会上轮流发言。活动完后,管理所还会将员工的`心得汇编成精致的书册,将精彩言论发布在管理所网站上,便于员工间更加深入的学习、交流。每一期的故事虽小,但都能让员工心灵和思想上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
通过长期以来员工思想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已让大部分员工的工作心态有了较大转变,并帮助了员工正确认识自我,锻炼沟通表达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在全所范围内形成了正确的、主流的、有力的职业价值导向,使每一位员工都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不平凡的业绩。
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灵活。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即使你有高谈阔论的理论也无法成为实际的好教师。
在教学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对教育的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们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方式方法灵活自如,语言通俗、生动,分析精辟入理,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显示出一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教育技巧的含义、表现及其培养途径等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对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重视,而对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则往往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给学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灵活和才能,没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地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则连“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师在目前的观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为是管理学生,维持秩序的一种应急手段。这些误解,往往影响着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觉性,妨碍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机智,即是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和综合表现。技巧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发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有所变革。如:在初中阶段,原来初二年主要是上“社会发展简史”,而现在是上有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这种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对症下药,才会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好比射箭没找到靶子,治病没找到病因。只能陷于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有的甚至在朗读教材。如果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妥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生,解决周围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从而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教育,更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三、善于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处置各种突发问题。
对于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问题,这是常见的事,不足为奇。但要能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反应,机智果断地给以恰如其分地处理,不仅可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表现出教师在巧妙处理问题的聪明才智,还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政治课教学所独具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它属于同社会存在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事物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就像恩格斯说的,观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活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的看法,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系统。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先导。
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也已被教学改革的实践部分所充分证明。如果教育观念不改变、不更新,一切将难以取得好的突破。
2、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首先来自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育观念转变紧迫性也是由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总体现状所决定的。
3、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
随着对教师素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把教育观念放在教师素质结构的首位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意识。
教师要改变心智模式必须立足于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事物的复杂程度有时让人感觉到无能为力,而系统思考可以克服这种无力感,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分辨出高杠杆解与低杠杆解的差异所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教师要不断观察事件发生的环状因素和互动关系以及学校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非片面的个别事件,避免为立即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整体性。同时,必须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不但是建立在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基础上的,而且是在鼓励成员不断发展个人愿景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汇聚多数教师的意愿、凝聚集体意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每个人尽管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这样,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实际意义。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与学习之间常出现矛盾,科研能力不足,学习力不强。这是因为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同伴互动,任何一个教师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工作。教师群体的文化对教师的专业成熟也同样重要。长期以来,在讨论学习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时,不少人倾向于将教师的学习定位于个体学习,忽视了组织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这种缺少互动、缺少组织内外知识交流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学习资源的局限性、学习方式的单一性,进而造成教师心智模式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应该建立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形成学习团队,通过团队组织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来共同提升,减轻教师个人的负担。学校是教师成长的场所,只有当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专业化实践是以学校这一组织为背景,以教师之间知识共享为基础的组织学习过程时,才可能打破个体知识与思维的局限性,在开放而非封闭的情景性合作学习中获得专业化的发展。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学校工作中十分必要和迫切。这种必要性和迫切性来自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可塑性强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他们就容易被不健康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所侵蚀。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
高等学校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它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来的,而这种素质的培养又主要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学生,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必需,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实践一再证明,即使在社会主义思想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旦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所放松,许多不正确的思想就会出来寻找自己的市场。
从社会来说,一些错误的思想和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的不少领域时有反映,并通过各种渠道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从当代的学生情况看,他们虽然热爱祖国,愿意振兴中华,但有的缺少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献身精神,有的尚不能正确地进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比,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他们拥护改革,但由于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缺乏深切的了解,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肤浅,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有时产生偏激情绪;他们渴望成才,但不少人存在着轻视政治的倾向,法纪观念淡薄,道德水平不高。可见,不能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人才。必须经过深入的系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具备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他们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他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应当指出的是,在这里德育是起主导作用,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因为:
第一,从本质上讲,德育就是要把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其他关系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等社会意识形态灌输到后代身上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德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从而调节他们的行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并使这种理想和信念转化为能动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支配着他们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预定目标而奋斗。
第二,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当中,起着主导作用。恩格斯说:“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成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大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智育、体育的培养和锻炼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学好专业和从事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育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强大动力和前提条件。毛泽东同志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卓有成效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使他们全面发展的中心环节。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等院校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和责任。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不仅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良好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人才良好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精神文明教育、熏陶和锻炼。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培养合格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决定了高等院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
高等学校不仅以现代科学、进步文化、革命理论丰富和传播精神文明,而且要求对大学生在更高的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想、道德、法制、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使其成为时代需要的在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品德修养、智慧能力上都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一部分,他们学习和生活在高等学校,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比过去要广泛的多,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着社会风尚。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成果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意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的重要部分。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继承,关系到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能否代代相传的关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向综合型,创造型发展。这就向我们学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进行素质教育,即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把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大家谈”上,只为学生取得高分数而教学。结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与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怎样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对小学教学素质教育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要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比过去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视思想的渗透,更重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更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从小给学生打好学习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方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南针
“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不少的教师只重视的教学,凡是考试需要的就认真地学习,
且不惜加班加码;不需要考的内容就不学习;教师在课堂忙于讲课,学生课后忙于作业,师生把精力花在无限制的重复性的练习和复习上,为的就是为期考争个高分,争个好名次。这样的教育方法,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无视学生个性特长和个别差异,学生只被当作被动接受数学概念、规律等结论的容器。这样的状况,师生的心理压力很大,身心都十分的疲惫。以上的状况说明,改革数学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应把“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
三、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小学课堂教学是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而素质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因此,我们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
四、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密切关系。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作业或考试中粗枝大叶,看错、抄错、写错、漏字等情况屡见不鲜,贪快不求好也习以为常。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而造成错误的。这类学生解答这么简单的题目还造成错误,可以断言,这类学生的学习素质是很差的。也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重视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 一 ) 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 二 ) 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 三 ) 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 四 ) 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 五 ) 特别地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实施小学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根本,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于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广泛,因此,值得我们教师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此外,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的教研活动和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及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关键。
开展“五比五看”思想教育和作风整改活动,是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员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基层卫生发展环境,更好地为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做好此项工作,我院组织开展了“五比五看”思想教育和作风整改活动。
作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我认为学习、贯彻、落实好“五比五看”教育活动,就要立足本职岗位,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领会“五比五看”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比发展看变化,比学习看本领、比工作看贡献、比服务看形象”。通过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提升履职能力、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协作能力、端正工作作风,强化职责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
在教育活动开展中,严格按照“五比五看”教育活动要求的内容逐条逐项认真查看,确保落实。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思想政治学习,积极履行岗位职责,提高服务水平和履岗尽职能力;在思想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纪律上,严格遵守医院纪律,树立卫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通过自我查摆问题和分析,落实整改措施。一是积极参与“五比五看”思想教育和作风整改活动以及 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积极参加政策理论法规的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业务技能。二是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规范日常行为,提升履职能力。三是加强思想认识,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真正把“五比五看”活动的要求落到实处。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学校工作中十分必要和迫切。这种必要性和迫切性来自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可塑性强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他们就容易被不健康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所侵蚀。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
高等学校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它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来的,而这种素质的培养又主要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学生,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必需,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实践一再证明,即使在社会主义思想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旦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所放松,许多不正确的思想就会出来寻找自己的市场。
从社会来说,一些错误的思想和文化在我国社会生活的不少领域时有反映,并通过各种渠道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从当代的学生情况看,他们虽然热爱祖国,愿意振兴中华,但有的缺少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献身精神,有的尚不能正确地进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比,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他们拥护改革,但由于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缺乏深切的了解,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肤浅,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有时产生偏激情绪;他们渴望成才,但不少人存在着轻视政治的倾向,法纪观念淡薄,道德水平不高。可见,不能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人才。必须经过深入的系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具备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他们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他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应当指出的是,在这里德育是起主导作用,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因为:
第一,从本质上讲,德育就是要把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其他关系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等社会意识形态灌输到后代身上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德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从而调节他们的行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并使这种理想和信念转化为能动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支配着他们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预定目标而奋斗。
第二,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当中,起着主导作用。恩格斯说:"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成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大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智育、体育的培养和锻炼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学好专业和从事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育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强大动力和前提条件。毛泽东同志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 斗争的中心环节。"卓有成效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使他们全面发展的中心环节。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等院校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和责任。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不仅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良好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人才良好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精神文明教育、熏陶和锻炼。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培养合格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决定了高等院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
高等学校不仅以现代科学、进步文化、革命理论丰富和传播精神文明,而且要求对大学生在更高的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想、道德、法制、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使其成为时代需要的在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品德修养、智慧能力上都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一部分,他们学习和生活在高等学校,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比过去要广泛的多,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着社会风尚。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成果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意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的重要部分。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继承,关系到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能否代代相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