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领域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该页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高中语文论文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提供者和传授者逐步过渡为知识的导航者。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和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内容的交流,获取对学习的有益指导;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训练出良好的信息素质。总而言之,在网络媒体提供的条件下,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赖陛相对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
中职教育要为社会输送专业型技术人才,因此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专业课最重要,专业课的重要性大过其他课程。中职语文也不例外,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学校也对语文不够重视,一再压缩语文课程量,腾出时间学习专业课。语文是“为人的一生打底子的”,在任何学习时期,都在塑造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比专业知识更加重要的社会通行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应激励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达到技能和素质双双提高的教学目的。
一、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发现多数中职生很少阅读课外书,没有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部分学生会看一些言情武侠小说,或者是利用电脑、手机阅读网络小说,虽然这些小说有着丰富并且吸引人的情节,但并没有很多文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只能当做消遣、娱乐,没有起到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锻炼自身思维,为学生学好中职语文,提高专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的三个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具体实践中,我让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适时加以延伸。如学完老舍的《我的母亲》,我让学生对比阅读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学完《我很重要》,我推荐学生阅读毕淑敏的《素面朝天》。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课文与作者的理解。我还鼓励学生将看到的课外文章还原成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让他们上讲台发言。中职学生是有一定的课余时间的,我安排学生课后阅读一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和阅读性较强的报纸。这些课外阅读虽然在吸引人的程度上比不上网络玄幻言情小说,但没有古今名著那样枯燥无味,并且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人生哲学、社会经验,也可以从一些暖心的故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让中职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直面人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学生做到了喜爱阅读,勤于阅读,就做好了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步。然而仅仅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能并没有放在心上。教师要把鼓励进一步提升为要求,比如可以适当减少语文课外作业的量,转而让学生每周上交一到两次本周课外阅读的心得和体会,把课外阅读作为中职语文的课后作业完成。阅读带来的好处,学生只有切身体会才能感受到。就像我小时不爱吃苦瓜,认为吃苦瓜和喝药有什么区别呢?相信很多人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想法。但是,我家人却强迫我吃这种我那时认为难吃的食物,迫于压力我吃了几口,刚吃下的时候感觉苦口难咽,但吃后不久的那种回甘和清爽勾起了我还想要吃的念头,于是我便爱上了吃苦瓜。语文阅读也一样,需要教师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度过“苦口难咽”的初始阶段,学生开始感受到阅读给其带来的“回甘”,主动想要尝试阅读,充分满足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高所需要的阅读量。学生度过了“苦口难咽”的课外阅读阶段,便具备了一定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开始阅读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书籍。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分配给学生一些经典文学读物的课外阅读任务。这些经典的作品通常理解起来生涩难懂,甚至有的还不是,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然而这些经典读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对应的影视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查阅并观看其影视资料帮助其理解读物,从而对名著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学习任务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思维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假期不是漫无目的地过日子,而是在娱乐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三、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过程需要避免的误区
首先,不能让学生有自满的心理。学习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永远不要因为自己手中有一滴水就以为拥有了整个海洋。因此,学生在阅读方面有小小的成果时,可以为自己的努力骄傲,但是不能自满,不能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得足够多而放弃课外阅读。教师要及时制止学生的自满心理,与学生心平气和地沟通,让学生发现自己还能做得更好并为之努力奋斗。其次,在读物的选择上,要由易到难。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阅读难以理解的书籍,这样的阅读学生体会不到书籍中蕴含的深意,无法起到实际作用。课外阅读需要学生长年累月的坚持,短时间内学生可能没感觉到有什么作用,但它一直默默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行举止,终有一天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阅读在其身上产生的惊人的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阅读能力一直都是成正比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深度,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入课外阅读,这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关键。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本源是生活,语文课必须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有生命力,学生才会感兴趣。在当今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语文教材不再是由以往枯燥文字构成的固定材料,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教材也呈现多样化的形式。通过网络,教师能查询和搜集到全国高中语文教学最前沿的资料,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外知识素材(图片、图表、视频、高考试卷等),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有选择的进行整合,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大量崭新的知识材料,扩大了学科的知识总量,展拓了学生知识的空间,也提升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话题整合教学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话是其中一个不可缺乏的途径。对话质量高低可间接对教学实效造成影响,因此不少教育专家纷纷指出应该适当精简课堂对话。所以,教师应该依文章重点与难点,选择合适的话题,并且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机地整合,由此通过精简教学流程,打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和时间赛跑》文章中,难点主要为父亲的话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按照“父亲的话对作者的影响”设计讨论话题,提问学生父亲的话为什么会让作者产生迷惑。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因为作者还不清楚时间里事物不可回来的原因。教师可以继续再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会害怕,学生指出作者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某天作者也会像外婆一样逝去等对话。通过围绕某个话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变序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难点。
二、找出关键内容整合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的文章篇幅很长,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顺序采取段落讲解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因此,对于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教师应该适当从文章写作顺序跳出来,找出文章的某个关键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制定教学主线,从而对多个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比如,教师在讲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时,因为该文章是阅读课文,若教师一段一段进行品读,不仅缺乏阅读课的精髓,同时可造成课堂节奏非常刻板与拘谨。对此,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拦路虎”以及“下马威”这两个字为关键词,直接开展重点教学,制定教学主线,指导学生对铁路修建存在的难点进行品读。具体步骤为: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理解两个关键词的意思。第二,分析文章比较难理解之处,两个关键词有什么含义,主要代表什么?最后,取两个关键词当中的一个,写一段与课文相关的文字。通过依关键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可以省略教学时间,还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三、对文章内容加以拓展整合教学资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更理解文章,会开展适当的拓展,给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生活经验以及他人对课文内容感受等资料,由此取得课文和拓展相互结合的效果。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另一方面还能够拓展课文的深度以及广度。比如李白的《独坐静亭山》诗中,某些资料说明此诗主要体现了作者孤独的情绪,但是当学生翻阅李白其他的诗作后,又会产生另外的体会。对此,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应该适当开展课外有关资料拓展,可以这样提问:“通过学习《独坐静亭山》后,我们体会了作者孤独的情感,对此我想提问,既然作者感觉孤独,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离开长安呢?”学生进行思考后,教师再提出:作者在其《山中问答》一诗中“问余何意栖碧山?”也提出了疑问,接着再引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做出回答。教师通过按照古诗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并且有机整合课文,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此诗的意思,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效果令人可喜。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过程开展有效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充分将教和学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还能够对教学流程进行简化。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更多教学目标,构建一个聚集灵动、整合以及立体的语文课堂,并且将高中语文课堂打造成为一个实践性、人文性以及工具性三者有机结合的课堂。
摘要:创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创新教学要切实实行起来,而非简单作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善于延展教学内容。在充分提升自身素质基础之上,用创新教学的方式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以此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得到进展和突破。本文就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之下,提出了有效实施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创新教学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础,改变以往的“授人以鱼”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潜在创新力。创新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育。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实施创新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笔者认为师生都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进行上课之前,要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高中语文预习可以通过读书笔记并记录搜集资料的形式进行,这些记录必须和下节课即将学到的内容相符,记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信手拈来,在脑海中还原情境,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将不会的字词标注出来,并通过自主查阅进行解决。随后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朗读,第二遍朗读就需要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在第三遍阅读之后再正式上课。教师在整个预习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自我创新思考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营造愉悦课堂气氛,实施创新教学
科学证明,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神经将处于放松的状态,课堂效率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学生大多都对教师带着崇拜和敬畏之情,但正是教师的这种权威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其一些教师将姿态摆得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对学生的建议充耳不闻,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当面指责学生,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应当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做一个平易近人的教师,与学生共进退。课堂之上,教师也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营造出更加轻松、休闲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在复习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学生起来背诵,但是这个学生背诵到一半就记不起之后的内容,教师也不应该给予批评,而是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学生自信的回忆下半部分的内容。
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实施创新教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但与学生互动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对于每一位学生,教师都应当带着积极的心态,在教学时不仅要不断地鼓励和赞扬他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另外,教师应当始终秉持启发性教学的重要原则,课堂之上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主动追求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珍惜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耐心地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开导。
2.拓展学生思维。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界的每一个喜人的成果都源于大胆地想象,这也正是获得创新成果的起点。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一些手段来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加强团队精神大胆地想象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于课堂创新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需要安排学生自学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和提问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流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实施。
四、结语
创新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学生的主导者。语文学习要有一个发散创新式的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还要在课后延伸思考。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每完成一节课都要积极进行反思,改掉缺点,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和生命力。虽然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但是教师一定要从中解放出来,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点,在教学过程中下工夫,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的改变,创新式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散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吴玉梅。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余画凤。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许高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余志芳。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5]崔洁。高中艺术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D]。云南师范大学,2013.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素质化的要求,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为目标,带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但是部分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三个不到位”现象:一是部分教师课改理念领悟不到位,还是抱着应试教育的陈旧思想,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应对高考这一终结目标,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能力,重成绩不重素质,这样的观点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二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到位,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灌输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所有应知应会知识点罗列出来,进行传授巩固和记忆,课堂教学舍不得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没有能够创造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改革停于表面、流于形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三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不到位,有些学生虽然应试状况较好,但是在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却存在着一些短板,普通话发音、朗读能力、书写方面、理解能力、构思创作能力等等,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
二、切实转变理念,夯实推进措施,有力保障语文教学深入进行
我国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应当牢牢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与方向,号准教学改革的脉搏,以扎实有效的措施保障语文教学深入开展。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是要始终秉承课改理念不动摇。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学习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从思想上转变认识,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要事、第一要责,将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始终沿着这样的方向不动摇,并且要广泛汲取其他老师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坚定不移地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只有坚定了这样的理念,才能够有效克服片面的应试理念,才能够将教师的精力从题海战术、时间战术、灌注式教学等方面解放出来,为素质化教育的推进拓展空间。
二是要始终推进模式优化不放松。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始终紧扣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阵地,坚定地推进教学改革,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变化,坚决摈弃灌输式、单向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对学生进行被动灌输,要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善于质疑,善于总结,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设置一定的学习线索、学习载体,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充分动起来。无论是对于优秀生还是对于学困生而言,都要设置分层的问题作为引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另外,教师还要做到收放自如,在放的环节放得坚决彻底,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收的环节要瞄准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疑难之处进行点拨引导,以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共同完善等等。以这样的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模式,使语文课堂成为民主开放的课堂,成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兼顾的课堂,成为素质化的课堂。
三是要始终着眼全面发展不偏差。我国高中语文教学面对高考这一终结目标固然没错,但是在抓好应试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抓手体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提升。教师要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例如结合普通话发音纠正问题,对学生进行朗读方面的能力训练,既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韵味、读出感情;结合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学习借鉴能力、自主创作能力,将阅读理解和学生作文创作联系起来,建立逐层深入的能力培养体系。教师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总结梳理能力,要求他们自己总结学习方面的经验技巧,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消化、借鉴提升,让语文学习更加轻松快乐,这一点也是学生能力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大力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是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有力举措,广大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要点,扎实有效推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高中语文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展开深度阅读教学拓展,教师要有观照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出不同的教学应对策略。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情境、把握课文主旨、探知作者情感、启动教学反思,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互动,帮助学生尽快走进文本内涵核心,以顺利形成全面而深刻的阅读认知。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经纬度
所谓深度阅读,就是指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读者自身认知积累,形成凝练而深刻的阅读思想,完成阅读学习。高中学生有一定阅读认知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度阅读时,需要给出明晰的引导路线,让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智慧、情感、思想、品位,进而形成更深入的人生思考。深度阅读是一种思想层面的学习行为,具有极强个性特征,需要教师做出深刻思考和个性设计。
一、梳理文本情境,明确阅读感知范畴
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后,教师常常摆出阅读任务,让学生展开个性阅读探索,在解决阅读问题的基础上完成阅读学习。由于阅读教与学操作较程式化,学生阅读探索始终浮在表面,难有深刻认知形成。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阅读辅助引导。首先,要让学生借助多种教辅材料,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梳理,对文本情节、人物、情感等因素有整体把握。其次,要利用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复述、演绎、讨论文本内容,以形成直观感知。再次,教师要展示明晰的阅读学习目标,矫正学生阅读方向。最后,阅读方法选择要呈现多元化特征,让学生利用不同方法展开阅读学习,可以获得不同阅读认知体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小说,其情节设置独具匠心。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时,先复习小说的基本知识。学生总结了小说的定义、三要素、分类等内容后,教师让学生以一个完整情节构建要素视角梳理小说基本内容。学生开始阅读、讨论小说主要情节,最终达成学习共识:这篇小说情节非常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构成要素清晰。开端: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病情加重;发展:琼珊不听大家劝阻,并以窗外藤叶落下确定生命终结,望叶等死;高潮:窗户上藤叶始终不落,点燃琼珊生的欲望;结局:琼珊因为不落藤叶支撑信念,最终脱险,而老贝尔曼却病逝了,揭开窗户上不落叶的谜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感知,首先是题解:常春藤叶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这个标题具有怎样的意义?学生展开热议,其个性观点彰显创意和感怀:“这不落的藤叶,是老贝尔曼的生命化身,自然具有不凡的功效,琼珊的生命之所以会重新放出光彩,那是有老贝尔曼精神的力量做支撑。”最后的常春藤叶,无疑是小说展开的线索,也集中体现了人物的精神境界。这个关键人物就是老贝尔曼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画出人世间最美的图画——一片常春藤叶。这片常春藤叶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教师对学生阅读认知进行点评。
教师先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然后再发动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学生有了文本梳理经历,其阅读认知明显深刻起来。梳理文本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体验,也为深度阅读奠定基础。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探索时,观照意识大大提升,阅读认知维度明顯拓宽了。
二、把握课文主旨,探索阅读纵深域度
要深入展开阅读学习,需要先把握文本的主题,教师对此要有到位认知。主旨是文本构建蓝图,只有明晰文本主旨,并围绕主旨展开阅读学习讨论,这样的阅读才有较大的操作价值。不同文本体裁,其主旨体现形式不同,教师要给学生以清晰的指引,让学生学会总结主旨。阅读文本,探索主旨,再运用主旨指导阅读,自然构成良性学习循环,在主旨指引下的阅读学习自然属于深度阅读范畴,学生从阅读学习中形成的感知会更深刻、更丰富。
《一个人的遭遇》属于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让读者近距离感知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在设计课堂阅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复述文本主要故事情节。然后结合小说片段,讨论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特点,体会作者强烈的心理体验。学生经过一番阅读讨论,对小说主题有了一定感知,纷纷给出自己的总结。有学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应该是通过索科洛夫对战争经历和心路历程进行梳理展示,让读者全面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为人类带来的创伤。索科洛夫的遭遇是悲催的。,而他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整个战争中,像索科洛夫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可见战争的危害是多么严重。教师让学生归结索科洛夫的遭遇示意图,然后体验他的心理变化。学生很快就给出总结:受伤被俘(沮丧悲哀)—成功逃亡(激动不已)—妻女被炸死(心缩成一团,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领养孤儿(心轻松光明)—出车祸(悲愁的心,心震荡得厉害)……教师让学生从作者视角总结:应该如何理解战争,面对生活困境,又该如何应对?学生再次展开热议:“我们看到战争造成的灾难,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痛苦……”
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展开深度阅读学习,注重了主题方向的挖掘,给学生带来丰富认知体验,当教师再次抛出思考问题时,学生阅读感知也快速升级。
三、探知作者情感,拓宽阅读立体体验
高中文本选择的大多属于经典篇目,其思想的深刻性是毋庸置疑的,为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够与文本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展开文本赏析互动。无论什么样式的文本,其思想性、情感性特征都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展开深度阅读的重要取点。在发掘时,要让学生明确文本人物情感和作者自身情感的区别,这样才能理清阅读学习中情感挖掘方向,为深度阅读认知生成创造良好条件。
探索文本人物和作者情感走向时,教师要给出不同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建立情感接轨基础。如学习《金岳霖先生》时,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金岳霖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汪曾祺写金岳霖选择了哪些材料?学生快速给出答案:金岳霖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教授,不但学识渊博,其性情还特别率真耿直。汪曾祺选择了金岳霖穿着、课堂提问、关心林国达、理解专业、对话教学、捉跳蚤、斗鸡、和孩子比赛、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大街等内容。教师继续引导:我们从这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金岳霖的真性情,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赏析,你会如何操作?有学生选择“斗鸡”这个片段进行赏析:金岳霖先生单身,无儿无女,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鸡经常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一有机会,金先生还要带着斗鸡和其他孩子比赛。这个细节描写非常有趣味性,一个著名大教授,居然能够和孩子一起玩斗鸡,这样的画面真让人忍俊不禁,但这就是真实的金岳霖先生,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金先生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为人是乐观豁达的。或许,这就是金先生的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教师让学生从文本人物情感角度展开阅读分析,给学生以明确思考方向。从学生阅读表现可以发现,学生阅读认知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层面。通过细节描写赏析操作,学生阅读感知由感性到理性,实现了认知跨越式成长。
四、启动教学反思,建立阅读多元认知
阅读学习方法众多,如果只是粗读、浏览,无异于走马观花,无法走进文本,也不能感受作者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阅读反思,真正实现读思结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才能促使阅读认知自然生成。为做到阅读思考的顺利融合,教师要在思考问题、思考情境、思考评估等方面做出创新设计,为学生展开创造性阅读思考提供帮助。
学习《边城》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反思性问题:边城的美无处不在,这里的人美、景美,作者为什么一边赞美歌颂它,一边又把它写成了悲剧?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课堂出现了争辩气氛。有学生认为:边城的确是很美的,它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淳朴善良的人们,但翠翠的爱情悲剧不能因为这些条件的存在而改变。边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这自然是客观现实,出现翠翠爱情悲剧这样的故事也不足为奇了。也有学生认为:边城的民情、民俗和人情人性都是美的,给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覺,很显然,作者对边城的美具有渴望之情。透过小说描写,我们还可以深深感受到,生活就是生活,不能因为这些外界因素就改变了生活走向。这里的祖孙情、手足情、军民情都展示得非常到位,令人记忆深刻。也有学生认为:这篇小说虽然表现了翠翠的爱情悲剧,但在民情、民俗、人性、乡情等方面都呈现积极性,不能看作是悲剧小说,作者要为读者展示一种单纯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阅读讨论,是深度阅读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生在争辩过程中获得的阅读体验会更为深刻,由此形成的阅读认知也会更为全面。课堂辩论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师切准学生思维展开有效设计,确保课堂辩论顺利展开。
高中语文启动深度阅读学习规划时,需要教师做好全面而深入的教学调研。注意从文本情境、文本主旨、作者情感等方面展开教学反思,引导学生顺利走进文本内涵核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毅。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J ].语文教学通讯,(01).
[2]王芳。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和实施[ J ].文学教育,2016(01).
[3]肖翠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方法探究[ J ].西部素质教育,(01).
一、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现状
部分语文教师过分注重讲授的作用,忽视了实际教学中学生意见的作用。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在学生谈论发言之后,教师通常将学生的发言归结为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意见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难以实现,从而造成一些学生不喜欢语文,成为语文学困生。
二、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人格培养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全部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阅读篇目,这些阅读内容是学生人格养成的主要来源。高中语文教材以写人的文章为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正面人物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也要发挥负面人物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将负面人物的性格特征与自身性格进行对比,修正自身人格中存在的问题。
(二)领略作家魅力,自觉学习作家的优秀人格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均选自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作家们通过他们伟大的作品将其人格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人格的魅力,从而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诗歌《相信未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的人格魅力,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用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人格
语文教师是高中生人格教育的引导者,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教师“身教”比“言教”重要的说法,教师必须在学生中树立优秀榜样的作用,言行一致,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养成优秀的人格。在学生眼中,具有爱祖国、爱学生、诚实守信和良好道德情操的语文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和标兵,语文教师只有自身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拥有高尚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语言不会空洞乏味,其课堂必然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树立健全的人格。
(四)注重语文教学双边活动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为培养高中语文学困生的人格素养,教师必须发挥语文教学双边活动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活动。课堂上的互动是教师将无声的课本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评价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列举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物,批判卑劣的人物形象。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活动。学生说的活动包括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同学之间的讨论、课文朗读以及辩论赛和话剧表演等。学生在课堂上说的活动是其人格外显的过程,学生通过口头表述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其他学生和教师的帮助,树立健全的人格。最后,教师还应注重阅读活动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阅读内容,也可以自己主动阅读。对学生阅读启发的过程也是学生人格养成的过程。
三、结语
总之,为培养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的人格魅力,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明确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现状的前提下,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如充分利用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格因素、领略作家魅力以及注重语文教学双边活动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等,为培养高中语文学困生的人格魅力做出应有的贡献。